You are on page 1of 8

拉瓦莱科诉科尔彻斯特森林有限公司

英国上诉法院,1967

FACT
原告 Lavarack 在 1962 年 6 月 18 日与被告 Woods of Colchester Ltd 签订书面协
议,从 1962 年 4 月 1 日到 1967 年 3 月 31 日,被告雇佣原告作为该公司的欧洲代表,
并支付原告每年至少 4000 英镑的薪水,原告可以像公司董事一样不定时享受红利
(Bonus)。协议还规定,没有被告的同意,原告不可以从事任何其他的商业活动或者
从中获利。此外,在被告的同意下,原告同时还在 Martindale Electrique 公司担
任职务,并拥有 M 公司 25%的股份。1964 年 7 月 27 日,被告解雇了原告。在那以后,
原告被 M 公司所雇佣。原告接受了 M 公司的相较之前较低的薪水,期间购买了 M 公
司一半的股份。同时原告向被告的竞争对手 V 公司投资。在他的努力下,M 和 V 公司
的业绩都有所上升。在这两家公司的工作和投资都使得原告的收益增加。1965 年,
被告修改了工资制度,结束了之前的红利计划,该公司开始与原告同级别的雇员进
行谈判,他们中的大多数接受了比先前工资和红利总数少的工资制度该制度中取消
了红利,提高了大多数人的工资。原告取得经估算为 2945 英镑非法解雇的损害赔偿
权。该赔偿是基于以下计算得来:原告如果继续在被告公司工作,合同中所规定的
工资,扣除原告在 M 和 V 公司的投资所得,还增加了在两年中所应得的 2000 英镑
加薪。原告与被告均对此估算结果有所争议,提起上诉。

PROCEDURAL HISTORY
1964 年原告提交非法解雇损害赔偿令状,被告指控原告诈骗。法院没有受理。
1965 年原告向初审法院提起诉讼。
初审法院雅各布法官判决被告向原告支付总数约为 2945 英镑的赔偿金,作为非法
解雇的损害赔偿。
原告与被告皆对该赔偿金额提出了争议,诉至上诉法院。
ISSUES
1. 原告在红利计划终止以后,是否有权对将来的红利和加薪损失提出赔偿请求。
2. 赔偿金额估算结果中,是否应该扣除原告在 M 公司和 V 公司中的投资升值的部
分。

ARGUEMENT&COUNTERARGUEMENT
原告认为:
1. 原告有权利对合同未作出规定的法律义务提出赔偿,即使红利制度终止,他也
有权向被告提出求偿。
2.原告在 M 和 V 公司的工作和投资的收益,作为原告进行的减轻违约损害的合理
行为所得,不应该从赔偿金中扣除该项金额。被告的违约并不是他自由投资于别的
公司的先决条件,如果该投资有期望升值,这种期望也不应该作为他在 M 公司工作
的回报。

被告认为:
1. 被告没有义务在解雇原告以后继续实行红利计划。就算合同存续,被告也从未

意向给被告加薪,或者支付红利。被告也没有义务依据合同中没有规定的事由向原
告支付红利的损失赔偿金。
2. 原告在 M 和 V 公司的投资收益都是基于被告单方面终止合同,使得原告有时间
和精力管理从事其在 M 和 V 公司的相关事务而得来。这与原告在受聘于被告之时是
否被允许投资别的公司无关。在 M 和 V 公司的投资所得都不应该算入损害赔偿中。并
且应该把该项收益与合同损失赔偿金部分抵消。

HOLDING
邓宁法官认为本案中的损害赔偿应该通过以下步骤来计算:
(1).如果合同继续履行,原告能得到
1.从 1964 年 7 月 27 日开始到 1967 年 3 月 31 日为止,原告本应得到的工资 10,710
12s. 5d.
2.1964 年到 1965 年期间的红利,1964 年股东大会所宣布的 2,613 .2 英镑
3.1965 年到 1966 年和 1966 年到 1967 年期间的红利或者类似收益,2000 英镑
(2)在接受新的聘用以后所得
1. 从 1964 年 8 月开始到 1967 年 3 月为止原告在 M 公司的投资所得£3,717 9s.
2d 应从中扣除。
2.从 1964 年 8 月开始到 1967 年 3 月为止,原告接受了 M 公司相对比较低的工资
低于原公司工资,该差额部分应由被告补足,共 2066 英镑。
1964 年 8 月开始到 1967 年 3 月为止
(3)最后的计算结果
扣除个人所得税,上述两项总数为 9720 英镑。减去不被其他两位法官认可 2000 英
镑红利,最终结果 7768 英镑。
迪普洛克和拉塞尔法官不同意邓宁法官把原告要求的 1965 年到 1967 年的红利加入
赔偿计算范围内。

因此最终结果为 7768 英镑。

1.(邓宁法官不同意)非法解雇损害赔偿不能赋予员工合同未规定的额外收益,
即使员工可能在适当的时候合理地期望他的雇主赋予他们这种收益。
(邓宁法官认为)当一名雇员被非法解雇了以后,他有权向原雇主索取赔偿,即假
设没有雇佣合同违约情况下,他有可能得到的全部的薪金和津贴的赔偿。

2.原告应该把他的收入损失和他在 1967 年 3 月 31 日之前 M 公司的股票升值的部


分抵消。
3.原告的对 V 公司的投资的价值并不能归因于被告对原告的解雇。不能使被告用股
票升值的部分抵消收入损失。

REASONING
邓宁法官:
在计算非法解雇的损害赔偿金额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如果原告继续被被告雇佣,直到合同所规定的期限为止,他会处于何种情况。
二,原告在被解雇以后做了些什么。在考虑后一个方面的时候,应该考察被解雇者
是否有采取合理的行动减轻雇佣合同的解除所带来的损失。法庭需要考虑到他在新
的工作工作岗位中的工作所得。如果比之前的雇佣合同的工资少,那前雇主有义务
向被告给付该差额部分的赔偿。
1.关于将来的红利部分补偿,邓宁法官认为原告有权对得到将来的收入的机会
的损失要求赔偿,即使没有在合同中有规定。
当一名雇员被非法解雇了以后,他有权向原雇主索取赔偿,即假设没有雇佣合
同违约情况下,他有可能得到的全部的薪金和津贴的赔偿。被告剥夺了原告能够得
到更多的分红或类似收益的机会,原告有权向原告索取该项赔偿。
2. 原告对被告义务的解除使得他在新的公司中获得投资和管理收益。该收益应
在计算损失赔偿损失中减去。
原告对被告义务的解除使得他可以为 M 公司工作,并管理 M 公司。他的工作和
管理提高了他所持 M 公司的股份的价值。原告应该把他的收入损失和他在 1967 年 3
月 31 日之前 M 公司的股票升值的部分抵消。
3.原告的对 V 公司的投资的价值并不能归因于被告对原告的解雇。事实上,在
原告受被告雇佣期间,他不可以投资一家像 V 公司这样的公司。因此不能使被告用
股票升值的部分抵消收入损失。

迪普洛克和拉塞尔法官:
对将来的红利发表了与邓宁法官不同的看法。
非法解雇损害赔偿不能赋予员工合同未规定的额外收益,即使员工可能在适当
的时候合理地期望他的雇主赋予他们这种收益。被告认为,被告的义务是向原告支
付一年 4000 英镑的薪水直到 1967 年 3 月 31 日为止,原告没有合同义务继续履行
红利计划,而且实际上,他们终止了这种制度。原告并无权要求他如果在被告公司
继续工作直到 1967 年的才有可能得到的 2000 英镑加薪。

COMMENTS
本案是典型的劳务合同纠纷案。原告与被告的的争议焦点在于赔偿金额的计算。
而焦点的焦点则是合同上并未规定的事项是否应在损害赔偿考虑范围内。换句话说,
就是合同一方的单方面解除合同行为对合同另一方造成的,被违约方认为合理却不
合法的收益的损失,是否有受偿权。
双方律师和三位大法官都针对这一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原告律师认为原告的单方面解约使得被告丧失了有可能获得的红利或者类似的
利益的机会。对这种收益的期待权的损失应该计算入损失赔偿中。被告律师则认为这
是毫无理由的合同外的要求。邓宁法官认为这种收入机会的损失应该获得赔偿,病
并引用了 Manubens v. Leon.案 和 Bold v. Brough, Nicholson & Hall Ltd. 案
和 Abrahams v. Reiach (Herbert) Ltd., 案 。 Abrahams v. Reiach (Herbert)
Ltd.案作为经典曾多次被引用,但是迪普洛克和拉塞尔法官都认为这个案子虽然确
立了对预期违约损失的求偿,但是这种求偿权也是建立在合同项下的。这里涉及了
预期违约(anticipatory breach)制度在本案中的适用问题。
所谓预期违约,是英美法中所独有的制度。它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至合同约定
的履行期限届至前,一方当事人以言辞或者行为向另一方当事人表示其将不按约
定履行合同义务;或一方当事人的客观状况显示出其将不能依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
两种情形,即明示预期违约和默示预期违约。
之所以有这种制度,正是为了防止预期违约引发未来实际违约的客观危险,对
权利人形成威胁,为预期违约的权利人提供救济。赋予权利人承认预期违约、立即行
使诉权请求法律的救济,也可以选择拒绝承认预期违约、等待合同履行期的到来两
项救济方式。很显然,如果把这种救济方式推及本案,原告选择的是第一种方式。
在本案中,我认为,并不存在这种预期违约并寻求救济的情况。
预期违约发生在合同有效成立以后,履行期届至之前,不是现实的违反义务,
而是表现为未来将不履行义务。本案的原告与被被告解雇时,很显然,原告当时已
与被告履行合同长达两年零三个多月,属于被告现实的违反义务而不是未来不履行
义务,不符合预期违约的时间条件,自然也无法得到预期违约赔偿。
那么,假设双方的雇佣合同尚未开始履行,尚处在履行以前,成立以后的阶
段,被告拒不履行合同义务,原告是否可以以预期违约求得赔偿呢?
我认为,这应该算是预期违约的一种,在这种情况下,原告所能得到的救济,
要么,就是拒绝承认预期违约,等待合同履行;要么,就是承认原告的预期违约,
行使诉权要求法律救济。在寻求法律救济时,如果如本案中的原告一样,要求损害
赔偿,那么原告有权求偿的只有每年 4000 英镑的工资,不包括预期的红利或者类
似收入。因为该项收入只是原告有可能能得到,并不是他一旦在被告公司继续工作,
就能得到的收益。因为在红利制度结束以后,被告公司中的所有与原告同级别的员
工们不是全部都增加了工资,这也可以说,原告就算是继续留在被告公司,也不
一定能加薪,甚至还只能拿到比以前少的工资,原告对红利制度结束以后所得的利
益没有理由抱有期待。

其次,这个案子确立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损害赔偿之减轻(mitigation)原则。
原告律师认为原告在 M 和 V 公司的工作和投资的收益,作为原告进行的减轻违约损
害的合理行为所得,不应该从赔偿金中扣除该项金额。法官也认可了原告在 M 公司
接受的较低的工资,并从事公司的管理事务,相对于被告提供较少工资,是减轻
违约损害的行为,因此把差额 2500 英镑算入了赔偿金额中。
这 一 原 则 最 先 在 Mayne and McGregor on Damages, 12th ed. (1961),
paras. 143, 144, 148 and 162 提出,在 British Westinghouse Electric and
Manufacturing Co. Ltd. v. Underground Electric Railways Co. of London
Ltd.案中得到确认。当一名雇员做了比他合理预计更多的事,从而得到了比预计中
更多的收益的话,这种收益如果是违约的结果造成的或者只是一种普通商业行为,
只能作为雇佣方违约损害赔偿的减轻。这种意外收益不能减轻被告的义务。
本案应用并发展了这一原则,邓宁法官在确定赔偿金额时,提出,如果被解雇方
正确积极寻找工作,企图减轻因违约而造成的损失,当所寻获的工作薪水少于原工
作时,可以向原雇主取得求偿。
本案所完善的这一规则被后来的案子多次引用,成为古老的至今仍一直延续的
原则之一,直到现在发展成具有强烈英美法特色的损害赔偿的减轻原则。
所谓损害赔偿的减轻是指在一方违约并造成损害以后,另一方应及时采取合理的措
施防止损失的扩大,否则,应对扩大部分的损害负责。简而言之,就是受害人必须
采取合理措施确保因对方违约造成之损害的最小化。反过来说,对于受害人已经采
取合理措施,违约方也不能推脱该损害赔偿。
对于减损规则,学者通说认为其根据在于诚信原则,同时也是为了减少浪费,鼓励
节约,优化资源配置及增进经济效益。基于此,这一规则已为各国合同立法和判例
承认和采用。但各国使用的概念及法理分析却大不相同。
大陆法对合同之债以过失责任为原则,所以,不直接以受害人违反减轻损害的
义务为标准,而是要看受害人对于损害的造成是否有过失。如果受害人不采取合理
的措施避免或减轻损害,德国法称其为“共同过失”,法国法律则称其为“受害人
的过失”。
英美法对违约则不采取过失责任原则,一方当事人只要违反合同即应负损害赔偿的
责任,而不论其是否有过失。因此,英美法认为采取合理措施减轻损害是受害人的
一项义务。
国际公约大多采用了英美法的理论: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采取了英美法的法理分析,规定受害人“必须
采取”措施以“减轻由对方违约产生的损失”。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 77 条规定:“声称另一方未违反合同的一
方,必须按情况采取合理措施,减轻由于该另一方违反合同而引起的损失,包括
利润方面损失,如果其不采取这种措施,违反合同一方可以要求从损害赔偿中扣除
原可以减轻的损失数额。”减轻损害的义务,适用于要求赔偿损害,按第 74 条、第
75 条、第 76 条确定损害赔偿金额时,均适用本条的规定,扣除可以减轻而未减轻
的损害,使违反合同一方承担合理责任。
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也将减轻损害作为受害人的一项义务看待,并以此限制违
约方的赔偿责任。我国合同法第 119 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
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
赔偿。”损害赔偿的减轻关键是要确定非违约方是否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
在减轻损失的情况下,受害人承担责任的根据是应当采取合理措施而未采取。
综上可见,该原则为各国判例立法所接受。那么,在该原则应用的时候应用的判断
标准或者说它的构成要件是:
(1)损害的发生由违约方所致,受害人对此没有过错。(2)受害人未采取合理措
施防止损害扩大。(3)受害方的不当行为造成损害的扩大。
根据具体案例具体分析的原则,针对本案,第一,损害由被告的单方解除合
同行为造成,原告对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没有责任,第二,原告接受了 M 公司的雇佣
接受了较低的工资后还经过自己的努力使得 M 公司和 V 公司的业绩有了大幅度提高,
这可以认为是原告采取了合理的措施,尽到了减轻损害赔偿的义务,第三,原告没
有任何不当行为使损害扩大。因此,被告无权认为根据减轻损害赔偿的原则要求减
少损害赔偿金。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