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6

中華民國 99 年 5 月 12 日

立法院第 7 屆第 5 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 21 次全體委員

會議

開放陸生來臺就學及大陸學歷採

政策規劃情形專案報告

報告人:教育部部長 吳清基
目 錄

壹、現況 …………………………………………………………
2
一、政策規劃情形 ……………………………………………2
二、相關法案及辦法草案 ……………………………………3
三、法案研擬原則 ……………………………………………4
四、已辦理事項 ………………………………………………5
貳、民調結果 ……………………………………………………
5
一、大陸學生來臺就讀限制及高中學生赴大陸升學意願調查…6
二、採認大陸學歷與陸生來臺議題調查…………………………7
參、外界疑義與本部相關配套 …………………………………
7
一、大學招收陸生採總量控管並對學校進行考核,陸生
不得留臺工作、參加公職考試,不會排擠、稀釋國
內教育資源,影響本國學生權益 ………………………
8
二、研擬大陸地區學生來臺就學生活輔導相關措施,防
範大陸學生來臺就學期間恐產生之相關國家與社會
安全問題…………………………………………………
8
三、有限度、小規模開放採認學校範圍,並針對兩岸大
2
專校院招生方式與名額與大陸進行協商,消解磁吸
效應 ……………………………………………………
10
四、建立完善學歷查核措施及防弊機制,防止大陸假學
歷問題 …………………………………………………
11
肆、結語 …………………………………………………………
13

3
開放陸生來臺就學及大陸學歷採認政策規劃情形專案報

壹、現況
鑒於近來兩岸人民互動交流日益頻繁,我國赴大陸就讀之學生人
數亦逐年攀升,根據大陸統計局統計,在民國 74 年至 96 年期間,
赴大陸就讀大學以上且具正式學籍之臺灣學生人數總計 14,907 人;
另據大陸方面表示,98 年大陸高校本科及碩、博班所招收臺生的名額
約 1,900 人,目前約 6,775 名臺生在大陸求學,爰採認大陸高等教
育學歷與否,將影響諸多大陸配偶及赴大陸求學之我國民眾。此外,
由於大陸地區學生升讀高等教育之需求強烈,鄰近國家積極招收陸生,
截至 97 年為止,在日本之外國學生中,陸生已達 60.2%(71,277
人);韓國則有高達 70%之外國學生是陸生(44,746 人),為提升及
彰顯我國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國內大學亦多次向政府表達對開放陸
生來臺就學之殷切期待,本部爰就本項政策進行整體規劃。
一、政策規劃情形
基於上述考量,政府在秉持臺灣優先、維護臺灣整體利益、提升臺
灣國際競爭力之前提下,透過相關部會的充分討論與溝通,採「階段
性、檢討修正、完整配套」方式,規劃開放陸生來臺就學及大陸學歷採
認:
(一)階段性:初期將配合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大學
法、專科學校法之修正,訂定陸生來臺就學及大陸學歷採認相關
辦法,採小規模方式推動,並定期檢討辦理成效,逐步推動實
施。
(二)檢討修正:以「三限」及「六不」為原則,規劃後續陸生來臺就
學及大陸學歷採認相關配套措施。

4
(三)完整配套: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大學法、專
科學校法授權,秉持三限、六不原則,並廣徵各界意見,研擬大
陸地區學生來臺就學及停留辦法(草案)及修正大陸地區學歷採
認辦法(草案),作為具體執行的依據。
本部提出「三限六不」原則,包括:
(一)限制採認之高等學校:僅認可學術聲望卓著、辦學品質績優
之大陸地區高等學校。
(二)限制來臺陸生總量:全國招收大陸地區學生總數將有所限制
初期以全國招生總量 1%(約 2,000 人)為原則。
(三)限制醫 事學歷採認 :限制大陸地區所有涉及我國醫事人員證
照考試之學歷採認。
(四)不加分優待:陸生來臺就學或考試均不給予加分優待。
(五)不影響國內招生名額:陸生來臺就學之管道將與國內學生有
所區隔,採外加名額方式辦理,不影響國內學生升學機會。
(六)不編列獎助學金:中央政府不編列預算作為陸生獎助學金。
(七)不允許在學期間工作:陸生在學期間不得從事專兼職之工作。
(八)不會有在臺就業問題:陸生停止修業或畢業後不得續留臺灣。
(九)不得報考公職人員考試:大陸地區人民依法不得報考國內公
務人員考試與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考試。
二、相關法案及辦法草案:
(一)法案:已研修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 22 條、第
22 條之 1、大學法第 25 條及專科學校法第 26 條修正草案並
送請立法院審議。
(二)辦法草案:
1.研擬大陸地區學生來臺就學及停留辦法草案:針對招生範圍及
限制、招生名額、程序及方式、收費標準、保險規定、學校專責單
位、限制不得在學工作、入境及停留、本部訪視作業及學校違反
5
相關法令之處置等相關事項予以規範。
2.研擬大陸地區學歷檢覈及採認辦法修正草案:針對學歷採認對
象、認可學校範圍、採認程序、不予採認情形及是否追溯採認等
相關事項予以規範。
三、法案研擬原則
本部始終秉持「三限六不」原則,作為政策規劃之原則與方向,並

考量法理性、程序性及實務性等面向,審慎研修相關法案及辦法草案:

(一)基於法理性,大學法及專科學校法等母法係就陸生來臺就學之

原則事項賦予法源,而陸生來臺係以「就學」為目的,有關陸生

可否在臺工作、報考國家考試等事宜,應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

區人民關係條例、大陸地區專業人士來臺從事專業活動許可辦

法、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從事商務活動許可辦法、公務人員考試法

及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考試法等相關規定辦理。另依法制作業

程序,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列第22條已明確授權

本部訂定招收陸生來臺及大陸學歷採認相關辦法,俟3母法修

正草案通過,本部始得依法訂定授權子法,各子法除報請行政

院核定外,依中央法規標準法第7條規定,應視其性質分別下

達或發布,並即送立法院;而依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60條規

定,立法院對於各相關辦法仍具有監督與審查之權。

(二)另依大法官第443號解釋,何種事項應以法律直接規範或得委

6
由命令予以規定,與所謂規範密度有關,應視規範對象、內容

或法益本身及其所受限制之輕重而容許合理之差異。諸如涉及

人民其他自由權利之限制,在授權符合具體明確原則下,亦可

由法律授權主管機關發布命令為補充規定。考量法規命令本身

應具備一定之穩定性與原則性,攸關陸生來臺就學3母法係規

範原則性事項,而涉及招收陸生來臺之實務執行面等事務性規

範,本部將於相關授權子法中明定,並視實際執行情形或所遭

遇問題,機動彈性地進行檢討調整或停止辦理。

四、已辦理事項:
(一)籌組專案小組:97 年 6 月就招收陸生來臺及開放大陸學歷採
認籌組跨部會專案小組,已召開多次會議研商,並持續召開小
組會議研議相關事宜。
(二)舉辦座談會及公聽會:自 97 年 12 月起已先邀請大學校院代
表舉辦 3 場分區研討座談會,98 年 6 月辦理 16 場各縣市座
談會,更増邀不同立場之地方意見領袖、專家學者與大學研商
規劃事宜,大學為對外彰顯我國高等教育優勢,提升國際競爭
力,多表達對於本項政策之期待與支持;98 年 12 月再於各
縣市邀請舉辦 20 場公聽會,並正式寄發邀請函,邀請不同黨
派中央及地方民意代表、公私立大專校院代表、學生、家長與教
師團體等代表,廣徵各界意見,凝聚共識。
(三)進行民意調查並製播宣傳短片:97 年 12 月委託進行民意調
查,調查結果有 77.2%的家長不會考慮讓孩子到大陸就學;
98 年 12 月再委託民調中心進行民意調查,調查結果有逾 6

7
成民眾認為應開放招收陸生來臺就學及採認大陸學歷。99 年 2
月間委託製播開放陸生來臺及採認大陸學歷之宣傳短片,作為
本部大陸學歷採認政策之政令宣導,增進各界對政策規劃的認
識、消弭民眾疑慮。

貳、民調結果
面對近來大陸積極招收臺灣學生,給予升學、學費等優惠措施,
以吸引國人前往就學,我國政府規劃開放採認大陸高等教育學歷之同
時,部分國人認為本項政策可能產生臺生大舉赴大陸留學的磁吸效應,
影響國內大學校院招生及發展;又取得大陸學歷者返國參加公職或專
技人員考試,恐衝擊國內就業市場,加重青年失業問題等情形。為消
弭外界疑慮,奠定政策利基,本部自 97 年 6 月籌組跨部會專案小組
研議,除透過邀集相關部會、大學校院及學者專家等召開會議研商、舉
辦公聽會徵詢社會各界意見等方式,就本項政策蒐集相關資訊並妥善
規劃配套措施,並進行相關影響分析評估與探討;此外,亦委託學術
單位進行民意調查,以作為研提具體因應措施之重要參考。茲就已委
託完成之民意調查情形,說明如下:
一、「大陸學生來臺就讀限制及高中學生赴大陸升學意願調查」
為蒐集民眾對於兩岸教育、學術交流等相關開放政策的看法,特別
是「大陸學生來臺就讀各項限制政策」及「我國高中學生赴大陸地區升
學意願」兩項議題,本部於 97 年 12 月委託學術單位進行「大陸學生
來臺就讀限制及高中學生赴大陸升學意願調查」,抽樣 97 所公、私立
高中職高一、高二、高三學生家長,共發出 1 萬 1,640 份問卷,回收
4,777 份,回收比率為 41.0%。依據問卷調查結果統計分析,重點如
下:
(一)依據問卷調查結果初步統計分析,當問及「將來是否考慮讓您
的孩子到大陸就讀大學」時,有 22.8%的家長會考慮讓孩子赴
8
大陸就學,但有高達 77.2%的家長不會考慮讓孩子到大陸就
學。
(二)針對這 22.8%會考慮讓孩子赴大陸就學的家長,進一步問及
「如果政府不承認大陸學歷,是否會影響您讓您的孩子到大陸
就讀大學的意願」時,認為會影響的家長,約僅占 29.1%,卻
有 46.9%的家長認為不受影響。
(三)另針對有 77.2%的受訪家長表示不會考慮讓孩子到大陸就學,
進一步問及「您不選擇讓您的孩子到大陸就讀大學所考慮的最
主要因素是甚麼?(可複選)」時,僅有 27.4%的家長是考量
政府目前還未開放大陸學歷採認,但有高達 69.5%是考量大
陸治安問題、58.9%是考量生活適應上的問題、48.3%是考量
大陸學術的水準參差不一、38.4%是考量臺灣的大學基礎良好、
37.8%是考量個人經濟因素、30.6%是考量政治因素。
(四)總結上述調查結果,有逾 7 成家長不會考慮讓孩子到大陸就學,
其主要考慮因素並非在於政府是否承認大陸學歷,而是大陸治
安、生活適應問題、兩岸學術水準差異、個人經濟及政治等因素。
二、「採認大陸學歷與陸生來臺議題調查」
為進一步瞭解民眾對政府採認大陸大學學歷與陸生來臺議題之看
法及提供政府單位制定相關政策之參考,98 年 11 月本部委託世新
大學民意調查研究中心進行「採認大陸學歷與陸生來臺議題調查」,針
對民眾支持度、大陸學歷採認是否溯及既往、採認學歷學校數目與招收
陸生之數量是否合理、陸生來臺就學收費,以及對國內教學資源分配、
學生就學與就業市場之影響等問題,以電話訪問調查法,配合電腦輔
助 電 話 訪 問 系 統 ( Computer 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
CATI)進行資料之蒐集。本次重要結果如下:
(1) 有 65.7%的民眾認為應開放「招收陸生來臺就學」。
(2) 有 61.5%的民眾認為應開放「採認大陸學歷」。
9
(3) 有 67.4%的受訪者同意陸生繳交的學費一定要高於私立大學
的學生。
(4) 有 62.3%的受訪者同意陸生來臺就學,可以增加兩岸青年學
子對彼此社會、文化及生活價值的認識,對兩岸和平發展有正
面幫助。

參、外界疑義與本部相關配套
為審慎、穩健推動本項政策,本部除已委託辦理上述民意調查,
自 97 年 12 月迄今共已舉辦 39 場座談會及公聽會,邀集各縣市學校
代表、民意代表、意見領袖、學生、家長、教師等與會聆聽本部政策說明
期能廣徵各界意見,凝聚共識。為消弭社會大眾之疑慮,針對目前外
界擔憂問題,本部已研擬相關配套措施,說明如下:
一、大學招收陸生採總量控管並對學校進行考核,陸生不得留臺
工作、參加公職考試,所以開放陸生來臺就學不會排擠、稀
釋國內教育資源,影響本國學生權益。
(一)政府為確保各大學教育品質,針對與學生受教權益息息相關的

師資質量、圖儀設備、校舍建築面積等嚴予把關。以目前各大學

的教學資源來看,絕大多數不僅符合上述標準,更有餘裕再增

加招生名額。換個角度來看,面對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強力競爭,

臺灣與世界各國均積極招收外國學生,期能促進社會活力,提

升學校教學品質及國家整體競爭力,因此開放陸生來臺就學後

所產生的效益,最後仍將由全國民眾共享。

(二)根據大陸地區學生來臺就學及停留辦法(草案)第 4 條招生名額

10
規定,本部將採取外加名額招收陸生及總量管控的方式招收陸

生,即每年招生名額以全國大專校院總名額 1%(約 2,000 名)

為限,經核准招收陸生的學校以不超過其名額 2%為限(每校

預估不會超過 30 名),且不會給予陸生加分優待,中央政府

亦不編列預算作為陸生獎助學金,所以不會影響國內學生的升

學機會。

(三)此外,本部亦會訂定嚴格審查招生計畫,學校是否針對陸生建
立具體完善的管理及輔導機制,是否為資源充足、辦學優良、有
照顧僑外生經驗的學校,均列為准許學校招收陸生的重要審查
條件。而有關陸生收費標準標準則規定學校在招收陸生時所收
取的學雜費,不得低於國內私立大學之收費標準。

二、研擬大陸地區學生來臺就學生活輔導相關措施,防範大陸學
生來臺就學期間恐產生之相關國家與社會安全問題。
(一)為提供未來各大專校院對陸生管理與輔導之明確規範,以確
認輔導及管理品質,本部已彙整公聽會及陸生座談會之相關
建議,研擬大陸地區學生來臺就學生活輔導措施。
(二)前揭輔導內容包含:入出境申請、學習及生活輔導措施與違法處
理,為使規劃內容更為詳實,亦已多次邀集相關部會及學校
代表提供意見,以提供學校各項生活輔導之處理原則與作業
流程,主要規劃內容如下:
1.入出境申請:
(1)明確規範陸生申請來臺就學應備文件、得入境時間與就讀各
學制停留時間及申請延期與加簽程序。

11
(2)陸生申請來臺就學或入境,均須經過學校及政府相關單位的
嚴格審查及許可,並禁止大學透過仲介團體媒合學生來臺就
學。如發現有「參加暴力、恐怖組織或其活動」、
「涉有內亂罪、
外患罪重大嫌疑」、
「在臺灣地區外涉嫌重大犯罪或有犯罪習
慣」、
「現在大陸地區行政、軍事、黨務或其他公務機構任職」或
違反其他法令規定等情形,將不許可其入學與入境。
2.學習輔導:要求學校應成立或指定專責單位提供陸生課業、生
活管理、聯繫通報、協尋與其他統整事項。另從註冊入學、課程修
習、課堂管理、實習活動、學術交流、升學、轉系轉學及休退學等。
3.生活輔導:建立包括從陸生抵達臺灣之接送與住宿安排,參與
社團、政治活動、報考證照、醫療保險、金融服務、報考駕照、服務
學習、探親申請、保證人及畢業出境等之規範,以及學校應有之
通報機制與本部針對各校招收陸生成效之追蹤與考核。
4.違法處理:
(1)規範陸生違法與學校違法之情事,與違反法令之處理原則。
(2)陸生如違反相關法令,學校及政府機關將透過通報機制,
要求並執行限期離境或依相關法規處置;而對於未能妥慎
輔導管理陸生或違反相關法規的學校,本部將視情節輕重
予以糾正、限期改善、停止其招收大陸地區學生或其他適當
等處理,以維護國內學生就學權益與臺灣國家安全。

三、有限度、小規模開放採認學校範圍,並針對兩岸大專校院招
生方式與名額與大陸進行協商,消解磁吸效應
(一)採認初期僅有限度、小規模開放認可學校範圍:為審慎研議大
陸高等學校認可名冊,本部業組成大陸高等學校認可名冊審議
小組,規劃採認範圍以大陸較為績優之學校作為採認基準,擬
以大陸 985 工程之 38 所學校(扣除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及增
12
加北京體育大學、中央音樂學院及中央美術學院等體育、藝術辦
學卓著之大學等約 41 校作為採認範圍之可能性。據統計,目
前在上述 41 校就讀之臺生人數約有 487 人(本科生 255 人、
碩士生 122 人及博士生 110 人),開放初期僅開放認可辦學
卓著、優質高校之學歷採認,其目的除配合政府招收陸生來臺
就學政策,可招收優秀大陸學子來臺就學外,亦可確保國人赴
大陸就讀高等學校之素質及修業品質,避免國人寧捨棄國內大
學而選擇大陸大學之情形過度氾濫,或導致國內大學招生不足
之情形。
(二)針對兩岸大專校院招生名額調控機制,與大陸進行協商:兩岸
大專校院招生名額、入學標準、招生方式等事宜,涉及兩岸高等
教育制度現況及各大學實務作業,未來雙方將由教育行政部門
授權之機構,作為事務性工作執行之對口與交流單位,且雙方
招生方式與名額將建立協商機制,大陸高校招收臺生名額以不
大於我國核定招收陸生之數量為原則,爾後並將視兩岸各年度
招生情形檢討調整。
(三)掌握兩岸高等教育質量發展狀況,檢討調整相關措施:本部將
密切掌握兩岸高等教育質量發展狀況,並持續透過相關管道,
掌握臺生赴陸就學情形及動態,檢視本項政策執行成效並就相
關問題檢討改進,機動彈性地調整認可名冊及相關政策措施。
針對兩岸政策性事項之研商,建議可經由互訪、研討方式進行,
並將共識納入兩岸會談機制。

四、建立完善學歷查核措施及防弊機制,防止大陸假學歷問題:
由於大陸學歷證件假造情形嚴重,國人仍有諸多質疑,未來辦理
大陸學歷與學位證件查驗證作業,雙方將由教育行政部門授權之機構
辦理,而本部對於申請大陸學歷之採認,除要求申請人須依規定檢具
13
相關證明文件,亦將透過嚴謹之查驗及查證機制,以及參考大陸之學
歷查證系統,以確保學歷之真實性:
(一)申請學歷採認應檢具之證明文件
1.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歷:
(1)經大陸地區公證處或其他授權公證單位公證屬實之學歷
證件(畢業證明或肄業證明)、歷年成績證明及公證書影
本。
(2)前開公證書經行政院設立或指定之機構或委託之民間團
體證明與大陸地區公證處原發副本相符之文件影本。
2.大學以上學校學歷:
(1)同時檢具大陸地區公證處或其他授權公證單位公證屬實
之畢業證(明)書、學位證(明)書及歷年成績證明等三項證明
文件。
(2)公證書影本。
(3)前開公證書經行政院設立或指定之機構或委託之民間團
體證明與大陸地區公證處原發副本相符之文件影本。
(4)出具大陸地區教育部所核發的錄取通知單。
(5)碩士以上學歷者應檢具學位論文。
(6)臺灣地區人民申請大陸地區學歷採認,另須檢具國民身
分證明影本及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核發之入出國日期證
明書。
(7)經核准在臺定居之大陸地區人民,另須檢具國民身分證
明影本。
(8)經許可在臺居留之大陸地區人民,另須檢具居留證明影
本。
(二)建立嚴謹的查驗及查證機制:
1.查驗係指查核驗明經大陸地區公證處或其他授權公證單位公
14
證屬實且經行政院設立或指定之機構或委託之民間團體證明
之相關證件,以及其他依本辦法規定應檢具之相關證件。查
證則係指依大陸地區學校之學歷證件、成績證明等證件,查
明證實當地政府權責機關對學校認可情形與其入學資格、修
業期限及修習課程等事項。
2.依報考學校類別及所持學歷層級,分別由地方主管教育行政
機關、學校或本部依所規劃之採認大陸學歷作業流程,辦理
查驗、查證及採認。
(三)參考大陸學歷查證系統,確保學歷真實性
1.大陸教育部為防止學歷之偽造,業自 90 年開始將高等教育
學歷證書的管理實行電子註冊制度,並委託大陸「全國高校
學生資訊諮詢與就業指導中心」負責學歷電子註冊審核、備案
的技術性、事務性和網上查詢、認證服務工作(包含學歷證件
認證及成績單認證兩者)。凡經該中心認證的學歷證書(畢
業 證 ) 可 在 中 國 高 等 教 育 學 生 信 息 網
(www.chsi.com.cn)進行線上查詢。
2.本部於辦理學歷查證及採認階段,將規定申請大陸高等教育
學歷採認當事人需先向大陸「全國高校學生資訊諮詢與就業
指導中心」辦理學歷證書(畢業證)認證,並將經認證之認證
報告檢送本部,俾利查詢畢業證之真實性;此外,本部亦將
要求申請大陸高等教育學歷採認當事人必須同時向大陸「學
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辦理成績單及學位證認證,以查
明證實當事人之修業期限、修習課程及是否具備相應之學力。
3.持大陸學歷就讀我方學校,如經查其大陸學歷為假,在學者,
取消其入學資格;已畢業者,追繳其畢業證書。

肆、結語
15
我國自 91 年加入 WTO 後,積極擴大對外經貿活動,亦擴大延
攬人才期與世界接軌,依當前兩岸關係現況,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是政
府積極推動之作法,而開放大陸學歷採認與陸生來臺就學,不僅攸關
我國民眾權益,更是維繫國内大學競爭力之關鍵,有助國內大學及師
生接軌國際。關於社會各界對於開放陸生來臺就讀及大陸學歷採認政
策之疑義與憂慮,本部將審慎規劃完善的配套措施,廣納各界寶貴建
議,降低疑慮,並基於「三限六不」原則,就開放大陸學歷採認後可能
衍生的事項,妥善蒐集資訊、漸次調整政策並研議因應對策,以維護
及保障國內學生、大專校院及國人權益。
本部將遵循委員指導意見及各界建言,審慎規劃各項配套措施,
以確保國內學生及國人權益。懇請各位委員支持本案,惠予支持並協
助相關修正法案順利審議通過,以利後續各項教育事務之順利推展。

謝謝各位委員。

1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