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0

經濟危機不僅可以事先預測,也可以加以避免

避開危機的風險,就是比其他人獲利更多
謝金河
夏韻芬
南方朔
吳中書
邱正雄
李勝彥
沈雲驄
理財專家.知名 主 持 人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
財信傳媒集團 董 事 長

作家.評論家

台新金控顧問

財經作家.出 版 人
永豐銀行董事長
聯合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列

本書揭露末日博士魯比尼是用了什麼方法來預言二○○九年的這一場經
濟危機,這些方法讓他得以在其他經濟學家察覺危機將至以前,就精確
預見了危機即將到來。本書也讓危機重新成為經濟研究的前線與核心,
亦即作者所獨創的「危機經濟學」:危機絕非例外,而是常態;不只新
興經濟體會爆發危機,先進工業化經濟體也會。危機 ──指缺乏堅實基
礎的熱潮期結束後進入災難般的崩壞期──一直都和我們同在,而且只
要人類存在,危機隨時都會發生。

作者主張,危機既不是現代經濟學所認定的那種反常事件,也不是其他
評論家所謂的罕見「黑天鵝」事件。相對的,危機是一種司空見慣,而
且相對容易預測與理解的事件,換言之,危機是白天鵝。危機也有點像
颶風,它的運作模式相對可預測,但卻可能改變方向,趨於沈寂,或甚
至在幾乎毫無預警的情況下復活。本書提出了幾個可用來追蹤與監督這
些經濟風暴的原則,而且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人類絕對有能力預測甚
至避免這些風暴的發生。

魯比尼以許多國家與數個世紀以來的類似事件為借鏡,說明金融巨變的
歷史和資本主義一樣悠久而且一樣普遍。他更以最近這一場危機作為現
成的教材,利用它來說明為何我們能預知那種事件的發生。還有,該
如何預防這些事件,如何順利度過危機,危機過後又該如何整理家園
等……這些議題都和「預見危機」一樣重要。本書試圖說明要如何重建
我們的金融堤防,以減輕未來風暴的影響,因為我們剛剛經歷過的這場
危機只是一個開端,未來危機勢必重現。
一九三○年五月,胡佛總統信心滿滿的公開宣布:「我們已經通過史上
最大經濟風暴之一的考驗,那些風暴每隔一段時間就重現,把我們的人
民折磨得苦不堪言……但我相信我們現在已經度過最糟的一刻──而且
只要繼續同心協力,我們一定能快速復原。到目前為止,沒有大型銀行
或工業型企業破產,那種危機也已離我們遠去。」七十八年後,同樣在
五月的某一天,財政部部長亨利•包爾森也信心滿滿的宣告,「我們可
能已脫離最糟的情況。」一個星期後,他又補充說道:「現在不是市場
動亂的開始,我們已愈來愈接近風暴的尾聲。」

胡佛總統和包爾森都犯了一般人常在金融風暴期間犯的典型錯誤──誤
將颱風眼當成危機的結束。通常在市場崩潰的期間,都會有很多聰明人
提出類似的看法,所以,他們並不「孤單」。每一場危機發展到某種程
度後,總有一些樂觀的人會出面宣稱最糟的時刻已經過去。有趣的是,
他們並不是企圖以自身權勢來壓迫市場接受他們的觀點,而是真的對未
來感到樂觀,這些說法只是單純反映他們真心相信「風暴已過」的心態
而已。

遺憾的是,金融危機的考驗通常總是高潮迭起,危機鮮少在發動一次攻
擊後就此消退。金融危機很像颱風,它們的力量會不斷增強,有時稍微
轉弱,但接下來卻又形成比先前更具破壞性的力量。而這也反映出一個
事實:在重大危機發生前所累積的弱點,一定是普遍性且系統性的弱
點,也因如此,才會引爆重大危機。這些弱點不可能因一家銀行的崩潰
或得到紓困而獲得矯正,甚至不可能因整體金融產業內爆而解決。

─── 《末日博士危機經濟學》
目次

導論:危機絕非例外,而是常態
007

1 白天鵝
021
2 危機經濟學家
053
3 次貸危機的板塊構造
083
4 崩潰
115
5 全球傳染病
151
6 最後放款人
175
7 多花錢,少課稅行得通嗎?
203
8 初期的因應方案
233
9 最根本的補救措施
269
10 斷層線
303
結論
337
未來展望
349
註釋
381
參考書目
41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