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生物固定化技術應用於染整業廢水回收處理之研究

嵇本賢* 曾治乾** 陳文欽 劉俊清*** 陳志堅

摘要
染 整 產 業 為 一 高 用 水 量 之 產 業 , 據 民 國 81 年 經 濟 部 水 資 局 的 統 計 資 料 ,
染 整 產 業 的 用 水 量 佔 整 體 紡 織 工 業 用 水 量 的 50% 。 所 使 用 的 水 源 以 自 來 水
( 64%) 及 地 下 水 ( 29%) 為 主 , 回 收 水 僅 佔 7%。 主 要 的 原 因 是 回 收 水 處 理 成
本太高,無法取代自來水和地下水。本研究應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研發
之生物固定化廢水處理技術和生物活性碳廢水處理技術,以桃園某染整廠廢
水處理系統之放流水為對象進行現地處理比較。其中內包性固定化技術以三
醋酸纖維素為擔體材料,包覆該染整廠脫水迴流污泥所製作成的生物擔體,
置 入 總 容 量 0.6M 3 的 模 型 系 統 中 , 將 放 流 水 中 殘 留 之 COD 以 生 物 處 理 方 式 去
除 。 測 試 結 果 在 水 力 停 留 時 間 4 小 時 的 條 件 下 , 模 型 系 統 可 將 放 流 水 平 均 COD
自 60mg/L 降 至 44mg/L, 平 均 去 除 率 為 24%。 生 物 活 性 碳 系 統 乃 將 反 應 槽 中 生
物 擔 體 置 換 為 活 性 碳 , 在 活 性 碳 填 充 率 40%, 水 力 停 留 時 間 2.5 小 時 的 條 件
下 , 可 將 放 流 水 平 均 COD 自 77mg/L 降 至 33mg/L, 平 均 去 除 率 為 56%。 經 過 模
型系統處理後之回收水經過該染整廠之測試可以用於其染色製程中,顯示此
一 高級處理技術可以將二級處理後之放流水以生物方式處理到可以回收的程
度。

【關鍵詞】1.生物固定化 2.三級處理 3. 水回收

*工研院環安中心工程師
**工研院環安中心研究員
***工研院環安中心副研究員

1
Tertiary Treatment and Reuse of Dyeing Wastewater by Cell
Immobilizing Techniques
Pen-Hsien Chi * , Chie-Chien Tseng*, Wen-Chin Chen**, Jun-Ching Liu* ,
and Zhi-Jian Chen*

Abstract
Dyeing and finishing industry is a water consuming industry.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fro m water resource bureau of MOEA, the water used in
dyeing and finishing industry was 65,170 m3 per year which was about 50% of
the total 134,516 m3 for the whole textile industry in 1993. Tap water was
the major water resource (64%) for textile industry, while groundwater account
for 29% of the water usage. Only 7% of water usage (7%) was reclaim water.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low water reuse rate was the high cost of water
treatment for wastewater reclam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develop a biological tertiary treatment unit as the pre- treatment of membrane
filtration for wastewater reclamation. As the organic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in the effluent was reduced by biological treatment, lower operation cost of
water reclamation could be achieved.
The comparative pilot study of entrapped microbial cell techniques and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BAC) pr ocess was conducted in a dye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using their secondary effluent as the inflow of the
pilot system. The pilot expended bed system using entrapped microbial cell
carriers showed a COD reduction rate of 24% from an average 66 mg/L to 4 4
mg/L. The performance data of the pilot system using BAC as the packing
media were better than using entrapped microbial cell carriers. A 56% of
COD reduction rate was reached with average inflow COD of 77 mg/L and
average outflow COD of 33 mg/L.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gave the
following membrane filtration unit a strong support to reduce operation cost for
water reclamation.

【Keywords】1.Microbial immobilization; 2.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process 3. Wastewater


reclamation.

Researcher, Waste treatment technology division;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Safety and
Health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Health, Yuanpei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 前 言

台灣由於河川短小且降雨量集中被,向來不是個水資源豐沛的國家。聯
合 國 資 料 顯 示 台 灣 在 全 世 界 缺 水 國 家 中 名 列 第 18 名 1 , 由 於 新 水 源 開 闢 不
易,開發成本且不斷提高,加上工業用水需求不斷成長,水資源的有效利用
實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據行政院經建會預估,我國年工業用水量將由民
國 7 9 年 的 16 億 噸 , 成 長 至 民 國 89 年 的 20.5 億 噸 , 到 了 民 國 100 年 將 成 長
為 每 年 2 5 億 噸 2 。 而 工 業 用 水 的 來 源 主 要 為 自 來 水 ( 21.5% ) 及 地 面 /地 下 水 /
回 收 水 ( 共 78.5%) 兩 部 分 。 在 可 見 的 未 來 由 於 地 面 水 源 的 日 益 污 染 與 地 下
水抽取管制漸趨嚴格,回收水勢必成為工業用水主要的水源之一。因此,環
保署曾在「工業區開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規範」中提出工業區全區用水總回
收 率 ( 含 廠 內 用 水 回 收 、 中 水 道 系 統 回 收 及 污 水 處 理 場 回 收 等 ), 最 少 要 達 道
70% 以 上 。 另 外 , 廢 水 排 放 也 要 進 行 總 量 管 制 , 如 果 工 業 區 污 水 處 理 廠 容 量
已經飽和,就不能再引進產業。此一要求對於現有的工業區和新設置的工業
區、科學園區來說都是一個不易達到的挑戰。
對 照 國 外 推 動 工 業 用 水 回 收 的 經 驗 , 日 本 的 工 業 用 水 自 1970 年 的 8 仟 5
百 萬 CMD 增 至 1990 年 的 1 億 4 仟 5 百 萬 CMD (表 一 ),20 年 間 用 水 量 增 加 73%,
但 由 於 回 收 水 比 例 的 增 加,同 期 間 補 充 水 的 用 量 (包 括 自 來 水、井 水 及 地 面 水 )
反 而 減 少 14%。

表 一 . 日 本 全 國 製 造 業 工 業 用 水 使 用 狀 況 3 (大 和 田 啟 三 郎 , 1994)
年 補充水量 回收水量 合計 回收率
106 106 106 %
CMD CMD CMD
1970 41 44 85 51.7
1975 40.1 81.4 121.6 57
1980 36.7 102 138.7 73.1
1985 34.9 102.4 137.3 74.6
1990 35.3 111.5 146.8 75.9

日本工業用水回收率增加主要歸因于:
1 . 自 1965 年 開 始 提 昇 排 放 水 標 準 以 及 確 實 執 行 地 下 水 汲 取 之 管 制 。
2. 提 高 自 來 水 水 價 , 改 進 工 廠 之 製 程 及 流 程 。
3. 提 倡 節 水 產 業 , 加 速 產 業 轉 型 。
日本工業用水的回收方式主要以各工廠為回收單位,各工廠依製程的要
求 先 將 較 低 污 染 的 水 回 收 再 循 環 利 用 。 當 然 這 部 分 主 要 是以 鍋 爐 用 水 及 冷 卻
用水為主。不適用的製程排放水經工廠前處理再排放入下水道或工業區之污
水處理廠,至於污水廠之排放水直接用於工業用水的實例較少。主要的原因
是回收水做為工業用水中之冷卻水或調溫用水的循環使用,水質上尚不會有

3
問題,但若要回用於製程中,則需更進一步再經混凝沉澱、逆滲透、離子交
換、或活性碳等高級處理程序。這些程序的成本較自來水昂貴,因此較少被
採用。
我 國 自 87 年 排 標 準 實 施 以 來 , 對 排 放 水 的 要 求 已 臻 國 際 水 準 。 自 來 水 價
格的修訂也已規劃完成,經濟部也大力推動各項工廠的節水措施。此外,也
需 積 極 研 發 低 成 本 的 回 收 水 處 理技 術 , 使 回 收 水 用 在 製 程 中 成 為 可 能 。

二. 現有放流水再生處理技術介紹與操作成本比較

目前在市場上可以取得的水回收處理技術,包括化學混凝、砂濾、聚電浮
除、離子交換、活性碳吸附、超濾膜或逆滲透等,茲將其技術內容與操作成
本簡單介紹如下:

1. 化 學 混 凝
工業廢水以化學混凝後沉澱或浮除來去除懸浮固體是業界最常用的方
法,其原理利用混凝劑加入廢水中形成膠羽,再加入助凝劑使膠羽長大,將
水中懸浮微粒或更細小的膠體利用沉降或打入氣泡上浮去除。其操作成本依
加 藥 量 而 定 , 一 般 說 來 處 理 成 本 在 5 元 /噸 以 上 。 化 學 混 凝 程 序 無 法 去 除 水 中
溶 解 性 物 質 ,當 應 用 於 放 流 水 回 收 處 理 時 , 由 於 放 流 水 中 所 含 懸 浮 微 粒 與 膠
體已不多,所以效果有限。混凝後產生的化學污泥需經過脫水成為含水率
7 5 %- 85%的 污 泥 餅 , 污 泥 運 棄 的 費 用 目 前 每 噸 污 泥 約 3500 元( 4.2 元 /噸 處 理
水 ), 後 續 處 置 的 費 用 並 不 包 括 在 內 。

2. 砂 濾
砂 濾 是 以 重 力 流 方 式 讓 放 流 水 通 過 45- 75 公 分 的 砂 層 , 可 以 去 除 90% 以 上
大 於 300um 粒 徑 的 雜 質 。 砂 濾 的 優 點 是 操 作 費 用 低 廉 , 包 括 電 費 和 加 藥 所 需
的 費 用 在 1 元 /每 噸 以 下 ; 缺 點 是 所 需 體 積 大 且 無 法 濾 除 膠 體 物 質 。 其 他 以 多
孔 陶 瓷 、 多 孔 塑 膠 形 編 織 網 或 細 孔 徑 金 屬 網 做 為 過 濾 材 的 加 壓 過 濾 方 式, 其
體 積 較 砂 濾 床 大 幅 縮 小 , 亦 可 濾 除 20um 以 上 的 雜 質 , 但 操 作 維 護 費 用 較 高 。
對溶解性物質則兩者皆無去除效果。

3. 聚 電 浮 除
利 用 外 加 電 場 使 得 溶 解 性 陽 極 釋 出 金 屬 氫 氧 化 物 的 膠 羽,而陰極則產生氫
氣 泡 形 成 一 個 氣 /固 複 合 物 以 去 除 水 中 懸 浮 固 形 物 質 。 其 優 點 為 系 統 體 積 小 、
所產生的化學污泥量少,操作簡單;其缺點是極板維修更換麻煩。其操作成

4
本 主 要 為 電 費 及 藥 品 費 , 成 本 自 1.06 元 / 噸 4 , 3.4 元 /噸 5
至 8.8 元 / 噸 6
皆有
報 導 , 上 述 成 本 上 不 含 污 泥 餅 運 棄 費 用 4.2 元 /噸 處 理 水 在 內 。

4. 離 子 交 換
離 子 交 換 法 主 要 的 功 能 在 去 除 水 中 溶 解 性 鹽 類,總 溶 解 性 固 體 處 理 的 上 限
以 不 超 過 2500mg/L 為 宜 。 其 優 點 為 可 回 收 金 屬 、 再 生 處 理 容 易 、 操 作 簡 單 、
佔地面積小;其缺點為藥品消耗量高、樹脂再生費用昂貴。一般陽離子樹脂
再 生 需 1.6 元 / 升 , 陰 離 子 再 生 需 0.7 元 / 升 。 然 而 每 升 樹 脂 可 處 理 的 水 量 視 水
7
質與操作條件而定,有小型模廠試驗報告 指 出 處 理 費 用 需 4.8 元 /升 廢 水 。

5. 活 性 碳 吸 附
活性碳以其廣大的比表面積吸附水中的有機物質,包括清潔劑、有機溶
劑 、 芳 香 族 化 合 物 或 其 他 以 溶 解 性 COD 及 TOC 表 示 的 有 機 化 合 物 , 在 淨 水
處理和廢水處理上應用十分廣泛。活性碳主要的作用是物理性吸附,飽和的
活 性 碳 需 更 換 再 生 , 更 換 活 性 碳 之 頻 率 視 所 處 理 放 流 水 溶 解 性 COD 濃 度 而
定 , 其 操 作 成 本 ( 不 含 廢 棄 活 性 碳 的 運 費 和 再 生 處 置 ) 約 40 元 /噸 。

6. 超 濾 膜
超 濾 膜 須 於 加 壓 環 境 下 操 作 , 濾 液 只 容 許 0.005um 以 下 ( 分 子 量 20000 以
下)的有機物質或微生物通過。其去除雜質的機制係利用壓力使水分子(或
分 子 量 小 於 孔 徑 的 物 質 )滲 透 進 入 薄 膜 , 並 沿 著 薄 膜 纖 維 管 中 的 空 隙 流 出( 中
空 纖 維 型 ), 或 沿 兩 片 薄 膜 夾 層 流 出 ( 薄 模 型 )。 處 理 過 程 中 濃 縮 液 可 連 續 排
出,反洗不致影響操作。其優點是系統穩定,佔地面積小,操作容易;其缺
點 是 現 有 生 產 超 濾 膜 系 統 的廠 商 模 組 規 格 都 不 盡 相 同 , 濾 膜 的 壽 命 一 般 約 為
2 年,更換濾膜成本昂貴。操作成本主要為電費和清洗藥品費此理成本約為
1.25 元 /噸 8 , 若 加 上 更 換 濾 膜 的 成 本 則 約 為 8 元 / 噸 。 需 注 意 的 是 超 濾 膜 系 統
對 去 除 溶 解 性 COD 及 鹽 類 沒 有 效 果 。

7. 逆 滲 透
逆滲透膜系統在外型結構和操作上和超濾膜類似,不同之處在於逆滲透膜
讓水分子透過的方式。逆滲透膜的聚合分子長鏈結間的空隙式由氫建互相排
列成有秩序的似冰狀態,因此水分子可由膜的低濃度端溶出,而其他離子或
有 機 物 質 則 無 法 通 過 。 因 著 這 樣 的 特 性 , 逆 滲 透 膜 可 以 去 除 水 中 100%的 病 毒
和 99% 以 上 的 溶 解 性 固 體 , 而 被 廣 泛 應 用 在 醫 藥 界 和 電 子 業 的 超 純 水 製 造
上。操作費用包括前處理藥品費、清洗藥品費、電費及薄膜更換折舊費(一

5
般 逆 滲 透 膜 壽 命 為 3 年 ) 約 需 14 元 /噸 9 。
綜 合 以 上 資 料 可 以 將 現 有 水 回 收 技 術 處 理 成 本 整 理 如 表 二。表 中 之 處 理 成
本估算大多來自實驗室規模的試驗或是小型模廠的現場測試,僅能做為水回
收程序選擇時的參考,實廠運轉之成本將因水質狀況和操作條件而有不同。

表 二 .水 回 收 處 理 技 術 成 本 比 較

回收處理技術 主要去除功能 處 理 成 本 ( 元 /噸 )

化學混凝 懸浮固體 9.2


砂濾 300um 以 上 之 懸 浮 固 體 1
聚電浮除 懸浮固體 5.3 -13
離子交換 溶解性鹽類 33-53
活性碳吸附 溶解性有機物 40
超濾膜 0.005um 以 上 之 懸 浮 固 體 8
逆滲透 溶解性有機物、溶解性鹽類 14

三. 染整產業回收水處理標準及採用程序評估
染整產業用水之水質標準因用途而有所不同,其用途可分為冷卻、洗淨、
原料、溫濕調節、製品處理等。一般除了少數幾樣物質有特別規定外(如鐵、
錳 ), 其 餘 沒 有 明 確 規 定 。 染 整 業 對 用 水 水 質 的 主 要 考 量 , 是 纖 維 對 雜 質 的 吸
著使水中所含的鈣鎂鐵鹽與染料及介面活性劑等結合產生沉澱,如此一來不
單消耗藥劑,且使纖維產生黃褐色斑點,將嚴重損害到纖維的表面與光澤。
另外水中金屬離子如鈣鎂等會與染料或觸媒反應使染色困難及染色不均勻,
也將嚴重影響產品品質。表三為日本及美國染整業用水水質標準,從表中可
以 看 出 各 協 會 對 水 質 的 要 求 並 不 一 致 , 對 廢 水 處 理 常 見 的 標 準 如 COD、 SS、
及 色 度 並 未 規 定 。 但 對 水 中 硬 度 、 總 溶 解 性 固 體 ( TDS)、 及 鹽 類 和 金 屬 離 子
(鐵、錳)則有所要求。在這樣的用水要求前提之下,現行的水回收處理技
術中能達到染整業用水水質標準的技術僅有離子交換與逆滲透 2 項,而逆滲
透膜是其中比較便宜的技術。若要以逆滲透膜技術自合乎現行排放水標準的
放流水質開始將水處理至染整業可回收再利用的標準,在實際操作上將會面
臨 很 大 的 問 題 。 首 先 是 逆 滲 透 膜 的 濃 縮 液 的 COD 濃 度 將 超 過 排 放 標 準 。 由
COD 的 質 量 平 衡 可 知 , 如 果 逆 滲 透 膜 是 以 50%的 通 過 率 來 操 作 , 那 濃 縮 液
COD 濃 度 將 接 近 處 理 前 放 流 水 COD 的 2 倍 。 因 此 放 流 水 COD 若 不 能 處 理 到
排 放 標 準 的 1/2 以 下 , 則 逆 滲 透 膜 系 統 的 濃 縮 液 將 無 法 直 接 排 放 。 而 此 濃 縮
液亦不能返送回原有廢水處理系統中,因為它是原有的系統本來就不能去除
的部分,所以返送回濃縮液終將造成原有系統不能處理部分增加,最後導致

6
整 個 廢 水 處 理 系 統 失 效 。 其 次 , 逆 滲 透 膜 長 期 在 放 流 水 中 接 近 100mg/L COD
的環境下運轉將容易產生生物結垢的現象,致使脆弱的膜管在短時間內即因
過量且不必要的負荷而夭折。當然這也將造成操作成本的大幅上升。
10
表 三. 日本與美國染整業用水水質標準比較
日本工業用水水質標準。
染整業 Textile
日本毛整理 日本染色
溫濕 製品 Chemical &
協會 冷卻 洗淨 原料 協會
調整 處理 Auxiliaries
用 用 用
用 用
硬度
20 50 100 10 20 10 18~53 0~25
(CaCO3)
Fe 0.1 0.1 0.05 0.01 0.05 0.05 0.1 0.02~0.1
Ca 3 10~20
Mg 1
Al
矽酸 5~30
Cu 20
Mn 0.1 0.05 0.01 0.05 0.05 0.02
TDS 50~100 100 50 50 50 50 65~150
SS
pH 6.8~7 7 7 7 7 7 6.5~7.4
Color
2~25
(units)
濁度
20 1 1 1 1
(NTU)
鹼度
30~50 50 50 50 50 50 35~65 35~65
(CaCO3)
餘氯 100 20 10 10 10
亞硝酸鹽 0.05 0.05
硫酸鹽 3~5 25~30
NH3 0.05 0.05
COD

要解決上述的兩個問題,必須在逆滲透膜系統之前加裝一前處理系統來降
低 其 COD,本 研 究 乃 在 嘗 試 以 操 作 成 本 低 廉 的 生 物 固 定 化 技 術 (內 包 性 生 物 固
定 化 技 術 及 生 物 活 性 碳 技 術 )進 行 放 流 水 的 三 級 處 理 , 做 為 逆 滲 透 水 回 收 技 術
的 前 處 理 步 驟 , 而 以 降 低 放 流 水 中 之 COD 為 目 標 , 希 望 透 過 三 及 生 物 處 理 /
逆滲透的組合程序,能成為經濟實用的水回收技術。

四. 應用生物固定化技術進行水回收模廠測試結果

本實驗以桃園縣某染整廠之放流水為對象,該工廠之廢水經調勻、冷卻、
化學混凝、沉澱、生物處理、砂濾等處理程序後,其放流水已可符合目前的
排 放 標 準 。 該 工 廠 每 日 廢 水 排 放 量 接 近 2000 噸 , 其 中 生 活 用 水 和 冷 卻 用 水 總
共 約 400 噸 , 其 餘 為 製 程 用 水 。 由 於 生 產 線 增 加 造 成 用 水 量 增 高 , 現 有 的 地
下水井無法滿足供水需求,因此希望以回收水取代部分自來水,以降低用水

7
成本。
本模廠測試分為兩階段,採用同樣的反應器進行測試。第一階段以三醋
酸纖維做為固定化擔體材料,包覆以現有廢水處理廠之迴流污泥所製作成的
生物擔體,置入反應器中進行測試。第一階段完成後,將生物擔體取出,置
入粒狀活性碳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的測試。實驗裝置與測試結果分述如下:

(一)實驗裝置
現場取回之廢水經實驗室廢水可分解率以及固定化顆粒比攝氧率等測試
評 估 後 , 可 知 利 用 固 定 化 顆 粒 可 將 此 廢 水 之 COD 去 除 , 但 要 得 知 此 一 程 序 操
作的體積負荷是多少,長期操作系統是否穩定以及反洗頻率等參數,則需進
行現場的連續流處理方能得知。本實驗在中壢某染整業的廢水處理廠現場,
分別對其加壓浮除後之廢水以及目前處理系統之放流水進行二級處理和三級
處理之比較,以做為實廠設計之依據。
l 0 . 6 M 3 之 模 型 反 應 槽 之 設 計 參 數 如 下 ( 如 圖 一 ), :
a . 固 定 化 顆 粒 大 小 為 5~10mm 3 。
b . 反 應 槽 體 積 : 500L, 長 x 寬 x 高 為 75cm x75cm x 260cm, 槽 體 中 央 有 一
氣昇管,調節空氣的流量將反應槽內的水迴流至均流槽和流水混合,迴流
比以溢流堰水位高度計算,控制迴流使使固定化顆粒膨化。
c . 擔 體 填 充 率 : 35%, 進 流 水 混 和 迴 流 水 自 反 應 槽 底 部 流 入 , 向 上 流 過 固 定
化 擔 體,反 應 槽 底 部 填 充 鵝 卵 石 層 約 15-20 公 分,其上再填充 35%之 擔 體 。

二級處理排放水
氣昇管
均流槽

回收水

活性碳

圖 一. 應用於水回收處理的膨化床反應槽示意圖

l 生物擔體之製作
污泥來源:

8
自 桃 園 縣 某 染 整 廠 的 廢 水 處 理 廠 之 迴 流 污 泥 加 入 0.1%之 陽 性 凝 結 劑 經 重
力 沉 澱 後 , 以 帶 濾 式 脫 水 機 脫 水 至 含 水 率 80~85%。 脫 水 污 泥 之 活 性 經 比 攝 氧
率 測 試 達 到 未 脫 水 前 之 60%。 擔 體 以 量 產 設 備 擠 出 切 粒 做 成 5-10mm 3 直 徑 之 短
柱狀顆粒,經沖洗數天去除溶劑後,再置入模型廠反應槽內。
l 模型廠反應槽之操作方法
將 沉 水 泵 放 置 於 現 有 生 物 活 性 碳 進 流 水 之 中 間 水 池 內 , 將 pump 入 反 應 槽
之均流槽中與回流水混合,自反應槽底部向上流經固定化擔體,處理水自槽
頂 溢 流 出 , 採曝 氣 迴 流 方 式 , 沒 有 污 泥 迴 流 。 反 洗 以 手 動 方 式 , 當 測 得 出 流
水 之 s s 過 高 時 即 以 手 動 方 式 打 開 槽 底 之 空 氣 管 進 行 反 洗 。系 統 之 水 力 停 留 時
間 為 1 2 小 時 (起 動 初 期 ), 後 再 依 所 需 測 試 體 積 負 荷 行 調 整 至 4 小 時 。
第二階段的實驗在第一階段完成後展開,將第一階段所使用的固定化擔體
取出,置換為粒狀活性碳。模型廠之進流水仍然取自該工廠廢水處理廠砂濾
後 之 排 放 水 。 進 流 水 量 為 每 分 鐘 4 公 升 , 相 當 於 5.7CMD, 水 力 停 留 時 間 為 2 . 5
11
小時。本實驗採用的活性碳為該廠生物反應槽中所使用的活性碳 。經杯瓶
試 驗 求 得 活 性 碳 經 等 溫 吸 附 曲 線 後 用 於 模 型 廠 中 。 活 性 碳 放 置 量 為 120kg 約
佔 反 應 槽 體 積 的 40%。

(二 ) 活 性 碳 等 溫 吸 附 曲 線 測 試
各 取 500ml 之 該 工 廠 放 流 水 , 過 濾 後 分 別 放 入 含 有 乾 重 1g、 3g、 5g 及
1 0 g 活 性 碳 之 三 角 燒 瓶 中 、 將 瓶 口 封 住 , 置 入 震 盪 攪 拌 器 中 震 盪 24 小 時 , 取
出 後 將 處 理 水 過 濾 測 量 溶 解 性 COD。所 得 之 數 據 代 入 Freundlich 等 溫 吸 附 方 程
式 中 計 算 不 同 濃 度 下 的 x/m 之 值 , 並 將 於 結 果 中 討 論 。

(三)結果與討論
第一階段的生物固定化擔體現場測試進行了 5 個月,前 3 個月模型廠是
以浮除後生物系統的進流水為進流,與現場的生物處理系統作平行測試,此
一部分與本文無關故不在此討論。
經過 3 個月二級處理測試之後,將進流水改為現場生物處理系統之放流
水 , 以 進 行 三 級 處 理 之 測 試 。 由 現 場 所 獲 得 的 結 果 來 看 ( 圖 二 ), 此 一 內 包 性
生 物 固 定 化 系 統 能 將 已 經 合 乎 放 流 水 標 準 的 排 放 水 COD 再 去 除 20-25%。在 水
力 停 留 時 間 為 4 小 時 的 運 轉 情 況 下 , 放 流 水 之 COD 濃 度 可 降 至 40mg/L, 顯 示
內 包 性 生 物 固 定 化 系 統 對 所 謂 不 能 生 物 分 解 的 殘 留 COD 仍 有 生 物 分 解 的 能
力。

9
80 三級處理放後
100.0
三級處理前
去除率 %
90.0
70
80.0
60
70.0
50
60.0
COD mg/L

去除率 %
40 50.0

40.0
30
30.0
20
20.0
10
10.0

0 0.0
90/11/15 90/11/20 90/11/25 90/11/30 90/12/5 90/12/10 90/12/15 90/12/20 90/12/25 90/12/30

圖 二. 染整廢水內包性固定化三級處理結果

第二階段的測試以生物活性碳技術來進行三級生物處理,模廠實驗所採
用的活 性碳經等溫吸附曲線試驗結果如 表四所示。 進行等溫吸附實驗之模廠
進 流 水 COD 濃 度 為 128mg/L, 測 試 結 果 經 計 算 每 g 活 性 碳 的 吸 附 容 量 依 平 衡
濃 度 的 不 同 約 在 5.6mg 至 14.5mg 之 間 。 此 一 數 值 比 較 先 前 學 者 對 5 家 不 同 的
12
染整廠放流水所做的活性碳吸附研究 , 每 g 活 性 碳 可 吸 附 的 COD 數 值 在
10.0mg 至 67.2mg 之 間 ( 其 平 衡 濃 度 在 8 mg/L 至 90 mg/L 之 間 ); 由 於 等 溫
吸附實驗顯示所採用的活性碳對的該工廠之排放水的吸附容量偏低,可能的
原因是該工廠之廢水已經生物處理系統(生物活性碳流體化床)之處理,因
此 排 放 水 對 此種 粒 狀 活 性 碳 的 吸 附 性 較 差 。 在 比 較 先 前 所 做 的 研 究 對 該 廢 水
13
處理系統啟動前所做的等溫吸附測試結果顯示 ,此種粒狀活性碳對該廠化
學 混 凝 沉 澱 後 的 處 理 水 的 吸 附 容 量 有 247 mg/g 活 性 碳 。 根 據 表 四 的 結 果 , 計
算 模 型 廠 全 部 活 性 碳 ( 120kg) 所 能 吸 附 的 COD 總 量 為 1.74kg( 以 14.5mg
COD/g 活 性 碳 計 算 )。

表四、模型廠活性碳等溫吸附試驗結果
活性碳添加量(g) 1 3 5 10
平衡濃度(mg/L) 99 89 82 72
吸附容量 14.5 9.8 7.7 5.6
(mg COD/g 活性碳)
生 物 活 性 碳 膨 化 床 系 統 經 6 個 月 運 轉 測 試 , 其 處 理 前 後 回 收 水 之 COD 和
去除率變化如圖三所示,運轉結果之平均值整理於表五。

10
300 90
Pilot前
Pilot(放) 80
250 去除率 %
70

200 60
CODS [mg/L]

50
150
40

100 30

20
50
10

0 0
1/29 2/18 3/10 3/30 4/19 5/9 5/29 6/18 7/8 7/28 8/17
日期

圖三. 應用於水回收之生物活性碳系統測試期間溶解性 COD 變化圖

表五、生物活性碳膨化床模型廠運轉數據之平均值
COD BOD 5 SS Color 導電度
mg/L mg/L mg/L ADMI μS/cm
處理前 80.4 5.6 4.1 69.4 889
處理後 36.6 1.0 3.0 36.8 883

從表五中可以得知,膨化床生物活性碳系統對於排放水中之殘留有機物
有 相 當 好 的 去 除 效 果 , 平 均 的 COD 去 除 率 可 達 54%, 而 平 均 BOD 5 更 能 維 持
在 1.0mg/L。 這 COD 去 除 的 效 果 並 非 來 自 活 性 碳 的 吸 附 作 用 , 根 據 前 述 的 吸
附 容 量 計 算,模 型 廠 中 的 活 性 碳 可 吸 附 1.74kg 的 COD,以 每 日 進 流 量 5.7 噸,
進 流 水 平 均 COD 為 80.4 mg/L, 平 均 去 除 43.8 mg/L 之 COD 計 算 。 1.74kg 的
吸 附 量 約 7 天 就 飽 和 了 。 自 圖 三 的 COD 變 化 曲 線 看 來 反 應 槽 中 的 COD 去 除
並非來自吸附作用而是來自活性碳上的生物膜的作用。本實驗控制供氣量在
1 8 0 m3 / d a y, 此 時 迴 流 水 量 自 溢 流 堰 測 得 為 127 m3 / d a y, 為 進 流水 量 5.7 m3 / d a y
的 22 倍 。 而 曝 氣 後 水 中 的 溶 氧 經 量 測 可 保 持 在 6 至 6.5 mg/L 之 間 , 處 理 後
排 出 的 回 收 水 的 溶 氧 在 4.5 mg/L 左 右。由 進 出 流 水 的 溶 氧 差 在 1.5 至 2 mg/L,
迴 流 量 為 進 流 水 的 22 倍 可 以 計 算 出 在 反 應 槽 中 的 溶 氧 消 耗 為 33 至 44 mg/L。
由此一數值可以看出在生物活性碳反應槽中有相當量的好氧生物反應在進
行。
此外膨化床生物活性碳系統對色度的去除也有一定的效果,由色度降低
的 比 例 ( 由 69.4 降 至 36.8) 和 COD 去 除 相 似 看 來 , 這 些 色 度 的 去 除 是 由 於
水 中 發 色 團 有 機 分 子 被 反 應 槽 中 的 生 物 作 用 分 解 , 因 此降 低 的 幅 度 和 水 中

11
COD 去 除 量 相 似 。 而 導 電 度 和 SS 由 於 不 受 到 生 物 作 用 的 影 響 , 因 此 變 化 極
微。
本 模 廠 試 驗 經 8 個 月 的 運 轉 , 所 耗 費 的 電 力 成 本 平 均 為 3.1 元 /CMD。 當
然模型系統的測試結果並不能等比例放大成為實廠運轉的依據。以該工廠目
前 現 有 日 處 理 量 2000CMD 的 生 物 活 性 碳 系 統 來 說 , 實 際 操 作 成 本 為 1.1 元
/CMD 1 1 , 其 中 電 費 約 為 0.4~0.5 元 /CMD。 因 此 實 廠 的 操 作 成 本 應 該 較 3.1 元
/CMD 為 低 。 此 外 , 本 實 驗 所 處 理 的 回 收 水 曾 經 該 工 廠 進 行 數 次 染 色 程 序 的
14
測試,結果據稱良好。然而根據盧文章 等 ( 2001) 對 石 化 工 廠 水 回 收 的 實
廠 研 究 結 果 , 製 程 用 回 收 水 中 的 COD 以 處 理 到 10mg/L 以 下 為 宜 。 染 整 業 對
製 程 用 水 的 TDS( 150 mg/L 以 下 )
、 及 色 度( 4 以 下 )的 要 求( 日 本 纖 維 學 會 ),
皆為單獨生物處理所不能達到,因此生物活性碳系統必須搭配其他如逆滲透
膜、離子交換等三級處理技術,才能將回收水處理至製程回用的地步。由於
生物活性碳系統具有去除水中殘留有機物的功能,對減少薄膜系統的結垢問
題將大有幫助,同時能降低水回收成本,使水回收技術更具競爭力。

五、結 論

本模廠實驗的結果可得到以下幾點結論:
1 . 染 整 業 廢 水 可 經 由 三 級 生 物 處 理 技 術 , 將 放 流水 中 溶 解 性 COD 降 至 87 年
排 放 標 準 的 1/2 以 下 , 使 搭 配 三 級 生 物 處 理 技 術 /逆 滲 透 技 術 的 水 回 收 處 理
程序具經濟價值。
2. 測 試 結 果 顯 示 內 包 性 生 物 固 定 化 系 統 能 將 已 經 合 乎 放 流 水 標 準 的 排 放 水
C O D 再 去 除 20 -25%。 在 水 力 停 留 時 間 為 4 小 時 的 運 轉 情 況 下 , 放 流 水 之
C O D 濃 度 可 降 至 40mg/L, 顯 示 內 包 性 生 物 固 定 化 系 統 對 所 謂 不 能 生 物 分 解
的 殘 留 COD 仍 有 生 物 分 解 的 能 力 。
3. 膨 化 床 生 物 活 性 碳 系 統 對 於 染 整 業 排 放 水 中 殘 留 有 機 物 的 去 除 有 很 好 的
效 果 , 對 COD 以 低 於 100 mg/L, BOD 5 平 均 為 5 mg/L 之 殘 留 有 機 物 仍 有
5 0 %以 上 的 去 除 率 。
4. 排 放 水 中 的 色 度 可 經 由 生 物 活 性 碳 系 統 去 除 大 部 分 , 雖 無 法 達 到 染 整 業 製
程 用 水 的 水 準 。 但 可 結 合 逆 滲 透 膜 、 離 子 交 換 等 技 術 將 色 度 、 TDS 等 完 全
去除。
5. 由 於 生 物 活 性 碳 系 統 低 廉 的 操 作 成 本 , 與 薄 膜 系 統 搭 配 成 一 套 裝 技 術 , 將
可 大 幅 降 低 目 前 三 級 處 理 成 本,增 加 市 場 的 經 爭 力,值 得 做 進 一 步 的 研 究。

六、誌 謝

12
本 研 究 團 隊 感 謝 經 濟 部 技 術 處 對 於 生 物 固 定 化 技 術 開 發 的 經 費 支 持,使本
項技術得以順利成功的發展與應用。

七、參考文獻

1 . 李 文 菲 ( 1994), 訪 徐 享 崑 -談 水 資 源 的 開 發 管 理 與 節 水 措 施 的 推 動 , 能
源 資 源 與 環 境 , 第 7 卷 第 4 期 , 35-42 頁 。
2 . 陳 仁 仲 ( 1998), 台 灣 工 業 用 水 問 題 探 討 與 對 策 展 望 , 礦 冶 , 第 24 卷 第 4
期 , 1 3-26 頁 。
3 . 大 和 田 啟 三 郎 ( 1994), 日 本 工 業 用 水 合 理 化 利 用 技 術 推 廣 現 況 與 策 略 ,
工業用水合理化利用技術發展與策略規劃研討會論文集,工研院能資所。
4 . 李 俊 德 、 王 鴻 博 、 連 文 良 ( 1999), 食 品 廢 水 回 收 處 理 再 生 利 用 技 術 之 可
行 性 研 究 , 第 二 十 四 屆 廢 水 處 理 技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 843 -850。
5 . 洪 得 耀 、 何 致 良 、 陳 應 欽 ( 2000), 平 鎮 工 業 區 污 水 處 理 廠 擴 建 工 程 之 電
化 學 廢 水 處 理 系 統 介 紹 , 2000 年 產 業 環 保 工 程 實 務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
2 8 5-3 03。
6 . 李 俊 德 、 王 鴻 博 、 鄭 華 安 、 廖 紋 蘭 、 陳 彥 旻 ( 2001), 工 業 區 廢 水 二 級 處
理 放 流 水 回 收 再 利 用 技 術 研 究 , 第 六 屆 水 再 生 及 再 利 用 研 討 會 , 33-41。
7 . 袁 仲 宇 、 林 添 寶 、 葉 孟 芬 、 高 年 信 ( 1999), 離 子 交 換 處 理 法 在 染 整 廢 水
回 收 處 理 之 應 用 , 第 二 十 四 屆 廢 水 處 理 技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 875 -880。
8 . 林 文 雄 、 林 士 正 ( 2001 ), 沉 浸 式 膜 在 水 回 收 利 用 上 之 應 用 , 第 六 屆 水 再
生 及 再 利 用 研 討 會 , 16 -24 。
9 . 林 士 正 、 蔡 幸 芬 、 張 振 章 ( 1999), 以 逆 滲 透 回 收 再 利 用 染 整 產 業 排 放 水
之 研 究 , 第 二 十 四 屆 廢 水 處 理 技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 857-862。
1 0 .林勝雄( 19 98 ), 各 種 用 水 合 理 化 研 究 -工 業 區 污 水 處 理 廠 排 放 水 回 收 再 利
用 , 國 科 會 研 究 計 劃 摘 要 , 計 劃 編 號 NSC87 -2621-P155-001。
1 1 .嵇 本 賢 、 陳 志 堅 、 陳 榮 耀 、 陳 文 欽 ( 2000), 生 物 活 性 碳 流 體 化 床 於 染 整
廢 水 處 理 之 應 用 實 例,2000 年 產 業 環 保 工 程 實 務 研 討 會 論 文 集,187~197。
1 2 . 龍 明 有 、 葉 明 吉 、 徐 敬 衡 (1999), 粒 狀 活 性 碳 吸 附 各 種 工 業 放 流 水 之 可 行
性 研 究 , 第 二 十 四 屆 廢 水 處 理 技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 649~654。
1 3 .林 奇 剛 、 曾 淑 鳳 、 嵇 本 賢 、 陳 榮 耀 、 鄭 幸 雄 ( 1999), 揚 昇 式 移 動 床 生 物
活 性 碳 高 級 處 理 技 術 於 染 整 廢 水 之 應 用研究,第二十三屆廢水處理技術研
討 會 論 文 集 , 453~460。
1 4 .盧 文 章 、 楊 子 岳 ( 2001), 薄 膜 程 序 回 收 石 化 產 業 放 流 水 之 應 用 , 環 保 月
刊 創 刊 號 , 194~205 。

1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