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高效率工業廢水回收再利用生物應用技術開發

巫鴻章 林畢修平 董金龍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106 台北市長興街 81 號

摘 要
以自行開發的固定式生物膜反應器(Immobilized biofilm reactor; IBR)結合薄膜過濾
系統(membrane separation; MS)所組成的複合程序,進一步處理二級工業廢水,可將其
回收到製程上使用,大大抒解當前水資源匱乏的困境,針對一些用水量大的產業,提

供一永續經營的策略。本系統有別於市面上已開發良久的沈浸式薄膜生物反應器
(submerged me mbrane bioreactor),不僅可防止微生物在薄膜上形成結垢,以緩和薄膜阻
塞現象,且固定式生物膜反應器本身具有單位反應器體積高菌體密度的特性,因而提
昇了廢水的處理容量,在相同的水力停留時間下,大大地節省反應器所需的空間。經
過本複合系統所處理過後的排放水不僅水質穩定,且廢水中原有的硬度、電導度、
COD、濁度與色度均可去除大半。在固定生物膜反應器方面,一般廢水在系統內的水
力停留時間(HRT)約為8-12小時,進流水的COD如果介於200~300mg/L之間,則出流水
的COD可穩定地維持在80mg/L以下。欲防止由生物膜反應器流失出來的微生物造成薄
膜過濾系統中薄膜的阻塞,將生物反應器的出流水經過預過濾是必須的。根據實驗結
果,調整進入生物反應器與薄膜過濾系統的進流水流速、通氣速率與操作壓力,選擇
適當的薄膜種類,則可在符合經濟效益的前提下,使硬度與電導度的去除率達到70%
以上,COD則可進一步降至30 mg/L。將回收水進行試染,選擇對色差敏感度高的色系
進行實驗,發現以回收水進行試染的結果色差度介於0.1-0.3之間,遠優於一般染整廠家
所要求之0.5,由此確認經本複合系統處理過後的回收水,可符合製程回收再利用要求。

一、前 言
針對用水量大的產業包括:半導體業、造紙業與染整業等,除了消極地對其所產生
的廢水加以處理,以降低對環境的衝擊與污染之外,在積極面上更應設法在不降低產能
的前提下,減少水的使用量,使此類產業在水資源取得不易的今日,仍能保有相當的競
爭力,建立其永續發展的機制。減少用水量的方法,除了在製程上加以改善之外,將欲
排放的廢水回收到製程上使用則是必須走的方向。就染整產業而言,由於製程使用大量
的藥劑與化學助劑,因此電導度一般而言均高。而回收水用於製程染色上其考量的重
點,除了濁度、色度與 COD 等之外,電導度更是決定整個染色品質的主要因素。在廢
水的濁度、色度與 COD 處理方面,目前所採用的方法大致可分為物化處理與生物處理

-1-
兩類,通常廢水處理的程序往往是結合兩種方法一起進行,不論是生物處理後接著物化

處理,抑或先物化處理再生物處理,在各單元操作完善的前提之下,通常均可將濁度、
色度與 COD 去除到一定的程度。而有關電導度的處理方法,目前市面上既存的技術大
致可分為兩類,一是利用吸附/離子交換的方法將水中的離子去除/濃縮,例如:離子交
換樹脂;另一則是採用純粹的物理/化學分離方法,以類似過濾的方法將離子從水中移
除,例如:薄膜過濾。
固定生物膜反應器藉著生物膜之吸附作用,在填充介質的表面形成局部高密度的微
生物族群,進而將有機污染物加以分解。此系統可假想為一連續式生物反應器與吸附床
相結合之複合體。其有機污染物的去除機制取決於污染物經擴散而至液膜附著及由液膜
擴散進入細胞生物質量中的速率,因此整個輸送過程決定於質傳及擴散阻抑。採用生物
程序來處理工業廢水,具有下列優點:(1)生物作用技術通常於常溫及常壓下操作,設備
及操作費用低廉。(2)生物處理程序能自我調整,所需之維修與再生工作量甚低。(3)有
毒害性化學品如酚、BTEX 等,可被完全礦化成之二氧化碳及水。(4)微生物具多用途性,
極易取得與大量培養。(5)所產生的生物污泥較傳統之化學混凝所產生之化學污泥為少。
除了上述的優點之外,固定生物膜反應系統於廢水處理上,尚具備以下諸多特色: (1)可
重覆使用及提供廣泛催化功能。(2)可提供相當高之生物質量密度與高處理容量。(3)於
低基質濃度下仍具高處理效率。(4)具高度穩定性。(5)處理同樣廢水量其所需之場地面
積較小。(6)可經由簡化操作及降低污泥產率。其在處理廢水上的優點則有: (1)可防止生
物質量之洗出。(2)提高平均細胞滯留時間。(3)具備抵抗高毒性負荷之能力。(4)改善懸
浮性處理法之微生物生長不良及處理效率不彰的缺失。(5)增加生物膜及污染物之接觸以
提供高生物分解速率。(6)可支持多樣性之微生物混合菌相以對應複雜性污染物處理。(7)
微生物生長並非是維持生物觸媒分解活性之絕對必要條件,因此污泥量少。
薄膜過濾系統作用機制則大致可分為 dead-end 及 tangential flow 兩種模式。
Dead-end 型式的過濾系統一般較適用於批次作用,其濾液流向與薄膜面積相垂直,如果
用於連續操作,則由於過濾的壓降較大,導致所需要的驅動力甚大,且薄膜較容易阻塞,
一般而言並不符合經濟效益。相較於 dead-end 的模式,tangential flow(又稱 crossflow)
的模式由於進流流向與薄膜過濾面積相平行,壓降一般較低,且原本已吸附於薄膜上的
粒子或濃度極化現象可由進流反洗回 bulk flow 中,因而薄膜的阻塞較輕微,且反洗較
為容易,一般亦較適合用於連續操作,tangential flow 過濾系統一般會將濾渣再回流處
理。除此之外若以薄膜孔洞大小來區別,則可區分為微過濾(microfiltration)、超微過濾
(ultrafiltration)、奈米過濾(nanofiltration)及逆滲透(reverse osmosis)等,可根據不同的回收

-2-
水質要求選擇不同孔洞大小的薄膜來操作。使用薄膜過濾系統來淨化水質,為確保薄膜

的使用年限,通常對進流水水質的要求較高,尤其色度與懸浮固體濃度的限制甚為嚴
格,因此預處理系統往往是必須的。
本研究結合固定式生物膜反應器與薄膜過濾系統,並在其間架設一預濾設備,分別
建立實驗室級及模廠級廢水回收再利用複合系統,來處理染整業的二級出流水,藉由固
定式生物膜反應器對 COD、懸浮固體濃度良好的去除效果及穩定水質的功效與薄膜過
濾系統聯用,成功地將廢水回收到製程染色上使用,可大大地抒解當前水源缺乏的困境。

二、實驗儀器
(a)實驗室級
本研究實驗室級固定式生物膜反應器,為壓克力槽體,直徑10公分,內部填充網狀
聚亞胺酯泡棉;另外以1:2比例混入另一種開放式結構之馬鞍型拉希環,提供高比表面
積之孔隙。以水力停留時間8-12小時計算,通氣量以達到溶氧值D.O=4 mg/L為準,每天
可處理7.5L的廢水。以平行流(tangential flow)的過濾模式設計一實驗室規模的薄膜過濾
系統。在進口與出口處分別加裝壓力表,以測定實驗過程中系統壓降的變化。沿著薄膜
面積的方向,並安裝光感測器,以便經由透光度的差異,測定薄膜表面上的粒子與濾渣
的堆積情形。在實驗過程中,吾人選擇了多樣的膜材加以研究,在硬度的去除方面,需
達70%以上,確保經過薄膜過濾系統處理過後的水,可用於製程回收再利用之水;在薄
膜阻塞與操作壓力的選擇方面亦採多方折衷,以達經濟效益。最後決定通過薄膜過濾系
統 的 操 作 壓 力 固 定 為 4kg/cm2 , 而 過 濾 薄 膜 為 孔 徑 150-300Dalton , TFC(Thin Film

Composite)的多層覆合膜材;過濾面積為0.02m2。在此裝置與操作條件下,過濾的濾速
約為1.51m3/day。為防止由固定式生物膜反應器流失出來的微生物造成薄膜的阻塞,在

IBR與 MS中間插入一砂濾系統。圖一(a)與(b)分別表示實驗室級廢水回收再利用複合系
統之示意圖與實物。

(b)模廠級
如圖二(a)及(b)所示分別為模廠級的固定式生物膜反應器及薄膜過濾系統。此時 IBR
槽體的容量為 10m3,採用的擔體為直徑 15cm 的過濾浮球(示於圖二(a)),其餘的操作條
件均與實驗室級 IBR 相同;在模廠級薄膜過濾系統方面,其採用的薄膜材質與實驗室級
相同,均為 TFC 多層複合膜,值得注意的是此時膜材的設計雖仍採 tangential flow,但
模組結構採用 spiral wound 的型式,詳細的示意圖可參照圖二(b)。MS 的總過濾面積為
6.7m2,操作壓力介於 0psi∼400psi 之間,每日的處理水量則介於 0m3∼50m3 之間。

-3-
三、實驗方法
本研究相關的水質分析方法,舉凡:COD、硬度、電導度、色度等,均遵照標準公
告之標準方法。採用的試劑除非特別指明,均購自 merck 公司。

四、結果與討論
(a)實驗室級
圖三表示本研究的兩個主要處理流程,一將尚未經過前化學混凝的廢水直接引入固
定生物膜反應器中,而後再以聚鋁氯化物(PAC)進行後化學混凝處理之(試驗一);另一則
以 IBR 取代傳統的活性污泥池,將經過前化學混凝處理過後的水注入固定膜生物反應器
中(試驗二)。表一列示了某染整廢水經過 IBR 處理後其水質的變化情形,並將其處理效
率與傳統的活性污泥池相較。結果顯示 IBR 的去除效率遠優於傳統的活性污泥池,包
括:COD 及 NH4-N 的去除效果均較佳;它可將較高的進流水 COD 去除至出流水較低
的 COD,然而對於硬度的去除兩者均不具效果。IBR 長時間操作下,其廢水處理效能變
化則如圖四所示,由圖可明顯看出出流水的水質相當穩定,即便進流水的 COD 突然上
升,出流水的 COD 仍然可以維持相當穩定,亦即 IBR 所能容忍的進流水水質變化的範
圍相當大。圖五則比較經過試驗一與試驗二及一些特殊處理之後水質的變化情形,由圖
可看出不論試驗一或試驗二對於 COD 的去除均極具功效,然而在色度與硬度的去除方
面則幾乎完全沒有效果,此方面唯有藉助薄膜過濾系統方能達成。
某染整廠經過活性污泥池處理後之廢水,經過本研究實驗室級薄膜過濾系統處理
前後之水質分析結果如表二所示。由表二知經薄膜過濾系統後,其 COD、硬度、色度、
及氮、磷濃度等均有明顯降低,並合乎放流水標準,甚至可回收再利用,尤其色度及
磷濃度之去除程度達九成以上,且 COD 亦降低七成。此外,量測短時間內廢水通過薄
膜過濾系統之濾液通量,結果如圖六所示。發現其濾液通量於短時間內保持穩定,並

無嚴重阻塞現象發生。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處理前之廢水,發現廢水內有 100~300µm
大小之懸浮物,因此預期過濾後膜面上會有結垢現象。取濾過之膜材進行 SEM(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ic)拍攝,結果示於圖七。照片顯示膜面上的確有非常多的結垢物,
只是過濾時間短,未能覆滿整個膜面,又因濾液通量於膜面未蓋滿前,其大小仍控制
於膜材孔徑,一旦經長時間操作後,結垢物於膜面上形成一緻密層,相信過濾速度會
受到很大的影響。今以不連續長時間操作其結果如圖八所示,結果發現未經預濾系統
處理過後的水在長時間操作下將導致薄膜阻塞,因而濾液通量隨時間大幅降低。為避
免結垢物阻塞薄膜,並延長膜材使用年限,於廢水經過 MS 系統前加裝砂濾裝置。以
光學顯微鏡觀察砂濾後之廢水。吾人可發現經砂濾後,大的懸浮物已被去除,但仍有

-4-
10~20µm 左右之懸浮物存在,取經過一段時間過濾後之膜材進行 SEM 分析,此時膜材

阻塞情況較未預濾時緩和許多。圖六另發現砂濾預濾後會使過薄膜系統之濾液通量增
加,相信應是除去較大懸浮物的效應所致。表三列示經過砂濾預濾之廢水,與經本薄
膜過濾系統後之水質分析結果。與表二比較發現,發現兩者水質分析結果差異不大,
不論有無預濾,水質均能合乎回收要求。

(b)模廠級
將所建立之模廠級固定式生物膜反應器與薄膜過濾系統進行實廠操作,以染整二級
出流水作為進流水,進行不同操作壓力下之水質分析與試染。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吾人
發現模廠級 IBR 加上後化學混凝對於進流水的 COD 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即便進流水
COD 突然上升,出流水水質仍相當穩定,COD 去除率高達 90%以上,結果如圖九所示。
圖十則表示在不同操作壓力(回收率)下,MS 系統濾液通量之變化。由圖可知,濾液通
量隨著操作壓力提昇而變大,亦即通過薄膜的壓降越大,回收的水的比例將提昇。以本
系統而言,操作壓力 150psi 相當於 30%的回收率;250psi 則相當於 50%的回收率。表四
則為不同操作壓力下,經過 MS 系統處理過後之回收水與濃縮液之水質變化,由表可明
確看出操作壓力對回收水的水質影響不大,在色度、硬度乃至於導電度均能回收要求,
其主要的差異在於操作費用與耗材消耗。將回收水進行對水質敏感度高的色系試染,其
結果如圖十所示,發現以回收水染色其色差比介於 0.1-0.3 之間,遠優於一般染整廠所
要求之 0.5,顯示此回收水可直接用於製程染色上。

五、經濟評估
以本研究所建立之模廠級廢水回收系統來估算,單位體積的濾液所消耗的能量約為

5.02 kwh/m3,以工業用電每度 2 元估算之,可得以實驗室薄膜過濾系統將廢水處理至可


用於製程染色的程度每噸水約需花費 10 塊錢,加上固定式生物膜反應器的操作成本,
其主要的成本為擔體長時間使用下的磨損、營養鹽添加與電力消耗,預估成本為 2 元/
公噸。則此套實驗級的複合式固定式生物膜反應器與薄膜過濾系統出裡一噸廢水的成本
約為 12 元,相較於目前自來水的費率每噸自來水約為 11~13 元,此價格已極具競爭力。
除此之外,商業化薄膜模組單位體幾可獲得的薄膜面積極大,更可將處理成本大幅降低。

六、結論
開發一可連續操作的廢水回收再利用生物處理設備。以複合式固定式生物膜反應器
及薄膜過濾系統來處理染整廢水,放流水不僅可以達到 87 年排放水標準,且可將硬度、
電導度及色度去除大半,可用作製程回收水之用。在固定生物膜反應器方面,一般廢水
在系統內的水力停留時間(HRT)約為 8-12 小時,進流水的 COD 如果介於 200~300 mg/L

-5-
之間,則出流水的 COD 可穩定地維持在 80mg/L 以下。欲防止由生物膜反應器流失出來

的微生物造成薄膜過濾系統中薄膜的阻塞,將生物反應器的出流水經過預過濾是必須
的。根據實驗結果,調整進入生物反應器與薄膜過濾系統的進流水流率、通氣速率與操
作壓力,選擇適當的薄膜種類,則可在符合經濟效益的前提下,使硬度的去除率達到 70%
以上,COD 則可進一步降至 30 mg/L 左右。經過本複合系統處理過後的水,可完全符合
製程回收再利用的要求。針對模廠級系統而言,處理一噸廢水至製程可再利用的程度約
需耗費 12 元,然而在商業化的薄膜模組中單位體積可獲得的薄膜面積極大,因而可將
處理成本更進一步地降低。

七、誌 謝
感謝經濟部技術處對本研究在經費上的大力支持,使得本研究能夠順利進行。台大
化工系對於 SEM 拍攝上的幫助在此一並誌謝。

八、參考文獻

1. B. Rusten, M. McCoy, R. Proctor and G.S. Jon,” The innovative 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Solids Contact Reaeration Process for Secondary Treatment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Water Environment Research, Vol. 70, No. 5, pp.1083-1089, 1998.
2. Choo, K. H. and C. H. Lee, ” Membrane Fouling Mechanism in the Membrane-Coupled
Anaerobic Bioreactor,” Wat. Res., 30, no. 8, pp.1771-1780 (1996).
3. C. S. F. Ragona and E. R. Hall, ” Parallel Operation of Ultrafiltration and Aerabic
Membrane Bioreactor Treatment Systems for Mechanical Newsprint Mill Whitewater at
55OC,” Wat. Sci. Tech., 38, no.4-5, pp.307-314 (1998).
4. H. Thomas, ” Fouling Characteristics of Membrane Filtration in Membrane Bioreactors,”
Membrane Technology, no. 122, pp.10-13.
5. I. Pascik,” Modified Polyurethane Carriers For Biochemical Waste Water Treatment,” Wat.
Sci. Tech., Vol. 22, No.1/2, pp.33-42, 1990.
6. K. Scott, ” Handbook of Industrial Membranes,” 2nd edition, Elsevier Advanced
Technology,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OX5 1GB,UK.
7. L. M. Freitas Dos Santos and A. G. Livingston, ” Novel Membrane Bioreactor for
Detoxication of VOC Wastewaters: Biodegradation of 1,2-Dichloroethane,” Wat. Res., 29,
no.1, pp.179-194 (1995).
8. W. G. Characklis and K. C. Marshall,” Biofilms,” a Wiley-Interscience Publication, John
Wiley & Sons, INC.
9. 陳國誠、吳健一,微生物固定化技術在廢水處理的應用,工業污染制,第 68 期,
pp.1-23,民國 87 年 10 月
10. 曾治乾、鄭維薇、陳榮耀、陳文卿、鄭幸雄,內包性生物擔體微結構與菌相之觀察
分析研究,第二十三屆廢水處理技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 87 年 11 月
11. 游惠宋,多孔性載體在廢水處理之應用,1997 年廢水處理技術研討會,主辦單位:
-6-
經濟部技術處、工業技術研究院化學工業研究所
12. 謝子陽、白淑玲、洪克銘、陳啟祥、林玉寶、阮慕玲、徐雅芬、陳韋呈,固定生物
膜反應器對 COD 及酚去除之研究,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第二十四屆廢水處
理技術研討會論文集,pp.449-456, 1999

表一 經過固定式生物膜反應器處理後水質變化

生物池進流水 IBR 處理後 生物池進流水 生物池出流水


COD(mg/L) 190 78 73 70 156 118
NH4-N(mg/L) 3.5 ND ND 0.04 0.22 2.70
PO4-P(mg/L) ND 4.0 2.8 1.5 1.30 0.70
硬度(mg/L) 113 110 109 142
電導度(ms/cm) 1.70 1.60 1.79 1.79

表二 以 TFC 膜過濾前後之水質分析
COD NH4-N PO4-P 色度 硬度 導電度
Treatment (mg/L) (mg/L) (mg/L) (ADMI) (mg/l) (μs/cm)
TFC 膜過濾前 132 6.3 0.12 150 35.2 1553
TFC 膜過濾後 39 2.85 0.01 4 16 1023
Reduction (%) 70.45 54.76 91.67 97.33 54.55 34.13

表三 砂濾及再過濾之水質分析
COD NH4-N PO4-P 色度 硬度 導電度
Lab-Analysis (mg/L) (mg/L) (mg/L) (mg/l) (μs/cm)
廢水(砂濾後) 95.46 0.22 0.11 126 32 1546
廢水(砂濾再 TFC 膜過濾)
33.76 0.15 0.02 0 8 750
Reduction (%) 64.63 31.82 81.82 100 75 51.49

表四 不同操作壓力下經過模廠級 MS 系統處理後之水質變化

pH COD NH4-N 導電度 真色度 TDS


(mg/L) (mg/L) (ms/cm) (ADMI) (mg/L)

出流水 186 2.14 1890 88 1377


50psi 濾液 7.14 10 1.04 324 16 169
50psi 濃縮液 7.11 295 1.86 2980 82 2223
100psi 濾液 7.28 9 0.85 272 11 138
100psi 濃縮液 7.25 334 1.85 3050 74 2279
150psi 濾液 7.38 12 1.04 214 32 138
150psi 濃縮液 7.18 334 1.34 3040 89 2271

-7-
Retentate recycling

Pressure gauge A Pressure gauge B


Inflow

Ball Valve A Ball Valve B

Air inlet
Rotameter
固定式生物膜反應器
Filtrate
000
Load Cell
Peristaltic Pump 薄膜過濾系統
圖一(a)實驗室級廢水回收再利用複合系統示意圖
Sandfiltration

Inflow

Effluent Air inlet permeate

固定式生物膜反應器(IBR) 薄膜過濾系統(MS)
圖一(b)實驗室級廢水回收再利用複合系統實物圖

-8-
型式 直徑 單位體積比表面積 球體重量/球體體積比 孔隙率 材質
D-150A 15cm 150 1.06 93﹪ PE
可依廢水性質需要調整 (HPE/PP/PVC)

圖二(a)模廠級固定式生物膜反應器

薄膜過濾模組 Spiral wound多層薄膜膜管設計

圖二(b)模廠級薄膜過濾系統

-9-
菌種槽
(A) (B)
廢水 調勻池 加壓浮除系統 繩狀固定膜曝氣池 接觸曝氣池 終沉池 放流池

現場既有流程
放流 水 薄膜過濾系統 水回收再利用 現場改良
試驗 (一)
試驗 (二)
水回收系統
(A) 固定生物膜系統 後化混 放流 試驗 (一) (B) 固定生物膜系統 放流 試驗 (二)

圖三 本研究兩個主要廢水處理流程

1200 放 流 水 水 質
185
現場改良前
1000 COD in 現場改良後(菌種槽設立)
試驗(一)
COD out 試驗(二)
800 155 經過薄膜過濾處理後
COD(mg/L)

120 120
600
105
95
80
400 75 73
73
60
200 35
15
3.5
0
0 20 40 60 80 100 COD(mg/L) 色度(ADMI 硬度(mg/L)

Time(days)
圖四 長時間操作下固定式生物膜反應器 COD 去除效能變化 圖五 不同處理流程處理後水質的變化

-10-
1.6

1.4

1.2
Specific permeate flux J/J O (-)

1.0

0.8 Dyestuff
Nanofiltration, P = 65
psi
After microfiltration
0.6
After sand-filtration
No prefiltration
0.4

0.2

0.0
0 10 20 30 40
Time (minutes)

圖六 短時間操作下薄膜過濾系統之濾液通量與時間之關係

+
(3,000 X)
圖七 未預濾 TFC 濾膜表面之阻塞(結垢)現象(放大 3000 倍)

-11-
20

permeate flux per unit pressure(L/m2hbar)


18

16

14

12

10

6
Operating pressure P=65psi
4 without prefiltration
with presandfiltartion
2 with premicrofiltration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Operating time (hour)

圖八 長時間操作下薄膜過濾系統之濾液通量與時間之關係

300
0
250
0
200
COD(mg/L)

0
150
0
100
0
50
0
0
2 3 5 8 9 15 16 18 19 30 31 50 51 52 53
Time(Days
原水 原水前化混 * 生物後化混

圖九 模廠級固定式生物膜反應器長時間操作下 COD 去除效能變化

-12-
<<0.5

<<0.5

圖十 回收水對色差敏感度高之色系試染結果

-1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