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

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我國行政訴訟法自21年11月17日國民政府公布施行後,已歷經數十
年,因法律之規定過於簡略,且訴訟類型僅有撤銷訴訟一種,早已不敷社
會之需要。司法院經過多年之研修,克服種種的障礙,終於完成修正條文
之立法程序,在87年10月28日公布,並定自89年7月1日施行。

舊行政訴訟法僅有法條34條,修正後增為308條,訴訟類型除撤銷訴
訟外,增加確認訴訟與給付訴訟,更突破性的引進德國的課予義務訴訟。
我國之行政訴訟制度,一時燦然大備,足以跟法治之先進國家並駕齊驅。
惟行政訴訟制度大幅度之變革,且大量的仿效德國行政法院法之條文,適
用上難免發生諸多疑義,則有賴學術界及實務界共同努力解決。

筆者有幸,在行政訴訟制度變革時躬逢其盛。行政訴訟法修正案通過
後,先奉調至行政法院辦事,而於89年7月1日新法施行時,亦即為高等行
政法院成立時,改調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兼任庭長職務,在行政法院系統的
第一線,適用全新的訴訟法,疑難問題處處可見,既無先例可資援引,亦
乏學說可供參考,當時的心情可說是隨時準備面對挑戰。中國文化大學法
學院院長姚思遠先生,在行政訴訟法修正案通過後,率先開課,邀我擔任
行政訴訟法之教席,實務上遇到的問題得藉助學理之討論而獲得解決,正
是教學相長可貴之處。自從遷調行政法院後,除在文化大學兼課外,先後
擔任司法院司法人員研習所培訓高等行政法院法官理論課程、律師轉任法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ii  序




官職前訓練班及智慧財產專業法官培訓研習班之行政訴訟法講座。在司法
人員研習所擔任行政訴訟法講座時,因多次編寫講義,遂興起撰寫行政訴
訟法教科書之念頭。余才疏學淺,豈敢著書立說,祇是將多年之行政訴訟
審判及教學經驗留下紀錄,希望藉此拋磚引玉,帶動實務界之研究風氣。
大學時受業於姚瑞光老師及楊建華老師,除敬佩兩位民事訴訟法大師之博
學外,亦對訴訟法產生濃厚之興趣。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這次不自量力
的寫了這本書,因限於個人的能力與學識,亦祇是狗尾續貂。

雖然多年前即已萌生寫這本書的念頭,但因公務繁忙,一再蹉跎,真
正動筆是在96年的下半年,前後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這兩年來,慈母見
背,又罹患痛風、腎結石、簍管等疾病,身心頗受煎熬。幸賴佛菩薩保
佑,以及忿怒蓮師金剛盔甲的護衛,終能克服重重難關,完成寫作。司法
的工作一向不輕鬆,加上寫作的壓力,疲憊在所難免。儘量找出時間,邀
約三五好友,攀登名山百岳,遨遊在山林之間,是紓解壓力最好的方法。
一對兒女,乖巧又貼心,時時關心我的健康,則是最佳的精神支柱。半年
前,同事蕭惠芳法官得知我的書快寫完,熱心的幫忙找出版公司,最後在
蕭法官及劉錫賢法官、林洲富法官的幫忙下,敲定出版公司。在出版事宜
決定後,因約定的交稿期限在即,祇好鼓起餘勇,就像馬拉松賽跑最後衝
刺一樣,奮力向前,終於寫完這本書。對於熱心幫忙的幾位法官,謹此誌
謝。

87年修正之行政訴訟法,大致可分為三部分,一為仿效德國行政法院
法部分,例如第4條至第6條之訴訟類型、第41條之獨立參加訴訟、第196
條及第197條關於判決之特別規定;二為自定部分,即修正時自行訂定之
條文,例如當事人、送達、期日及期間、起訴、上訴審程序等各章節;三
為準用民事訴訟法部分。其中以自定部分所佔數量最多,而自定部分則大
多參考民事訴訟法而來,再加上準用民事訴訟法部分,整部行政訴訟法除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序  iii




部分仿效外國法之外,幾乎是民事訴訟法的翻版,甚至可說以民事訴訟法
之規定為主體結構。故研究行政訴訟法,不得輕忽民事訴訟法學者之意見
及普通法院之實務見解。我國民事訴訟法製定之初,雖以歐陸法律為藍
本,但這幾十年來,深受日本學說之影響,近年來修改民事訴訟法,亦多
參考日本民事訴訟法,再加上實務運作所形成之見解,現在之民事訴訟法
可謂已本土化了。現行行政訴訟法之闡述,最大的困難就在如何使德國行
政法院法與本土化之民事訴訟法接軌。本書試圖完成這個任務,但沒有完
全成功。

本書不採逐條釋義之方式,不以解釋條文之內容為滿足,同時引用學
說與實務見解,作文義及學理之闡述,但編撰時原則上按照法條之順序,
以便讀者查閱。行政訴訟法係一部完整的法典,論述時不得任作取捨,關
於準用或仿效民事訴訟法部分,本書均逐一論述,讀者無須在行政訴訟法
之外,另買一本民事訴訟法的書參考。在準用或仿效民事訴訟法之部分條
文,因行政法院未作成判例或決議,故視情況引用普通法院之判例或決
議,以供參考,並註明案號,讀者可按圖索驥。

本書撰寫時,參考國內許多民事訴訟法及行政訴訟法學者之著作,但
因行政訴訟法修正不久,或有學者尚未討論,實務上亦未作成判例之問
題,則參考日本之學說及判例,以為輔助。甚至於在無學說及判例為依據
之情況下,本書亦提出個人見解,以供讀者參考。若有意見不成熟或謬誤
之處,尚祈不吝指正。

藏傳佛教有一套講解經論的秘訣,即科判攝義、細解頌義、歸納中心
等三綱要。所謂科判攝義,係以最精簡之語句將所有內容攝集總括出來,
故須如猛虎跳澗,一躍而過。所謂細解頌義,係一絲不茍,詳盡的解釋每
一字句,窮盡字句間的微義、隱義,故須如烏龜爬行。所謂歸納中心,係
將每個段落文句之中心意義作歸納,抓住各個主題,使其他相似意義與理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iv  序




由無法破斥、替代,故須如雪山獅子,威伏群獸。本書之撰寫儘量遵守上
述三個原則,效果如何,則有待讀者之指正。

徐瑞晃
98年6月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錄
序....................................................................................................... i

緒論

第一章 行政訴訟 ....................................................................... 3
第一節 行政訴訟之意義 3
第二節 行政訴訟制度之沿革 7
第一項 行政訴訟制度之起源與發展 7
第二項 我國行政訴訟制度之成立與發展 14
第三節 我國憲法下之行政訴訟 17
第四節 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之關係 20

第二章 行政訴訟法................................................................. 25
第一節 行政訴訟法之意義與性質 25
第二節 行政訴訟法之法源 26
第三節 行政訴訟法規定之種類 2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II  目錄




本論

第一編 總 則

第一章 行政訴訟事件 ............................................................ 35
第一節 行政訴訟之範圍 35
第一項 公法上之爭議 35
第二項 例外規定 45
第三項 民刑事訴訟與行政爭訟程序之關係 49
第四項 審判權之衝突 50
第二節 行政訴訟之界限 54
第三節 行政訴訟之類型 57
第四節 撤銷訴訟 61
第一項 撤銷訴訟之意義 61
第一款 性 質 61
第二款 訴訟標的 62
第二項 撤銷訴訟之對象 64
第一款 原處分主義與裁決主義 64
第二款 德日立法例 65
第三款 我國之規定 68
第一目 原處分主義 68
第二目 訴願之先行程序 69
第四款 行政處分之存在 71
第五款 行政處分之違法 83
第六款 以訴願決定為訴訟對象 85
第三項 原告適格 8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錄  III




第一款 意 義 85
第二款 原告之主張責任 87
第三款 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受損害之判斷 89
第四項 訴願前置 94
第五項 起訴期間 96
第五節 請求應為行政處分之訴訟 97
第一項 意 義 97
第二項 類 型 100
第三項 特別實體判決要件 101
第一款 依法申請 101
第二款 申請作成行政處分 101
第三款 行政機關怠為處分或駁回請求 103
第四款 訴願前置主義 104
第五款 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受損害 105
第六款 起訴期間 105
第六節 確認訴訟 106
第一項 意 義 106
第二項 確認行政處分無效之訴訟 107
第一款 意 義 107
第二款 行政處分之無效 108
第三款 踐行確認程序 109
第四款 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110
第五款 確認訴訟補充性原則之例外 112
第三項 確認公法上法律關係成立或不成立之訴訟 113
第一款 意 義 113
第二款 公法上法律關係成立或不成立 113
第三款 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11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IV  目錄




第四款 已不得提起撤銷訴訟 116
第四項 確認已消滅行政處分為違法之訴訟 117
第一款 意 義 117
第二款 具備撤銷訴訟之實體判決要件 118
第三款 行政法院判決前行政處分已消滅 119
第四款 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122
第五項 其他之確認訴訟 124
第七節 公法上一般給付訴訟 125
第一項 意 義 125
第二項 類 型 126
第一款 財產上給付訴訟 126
第二款 非財產上給付訴訟 128
第三款 公法上契約給付訴訟 129
第四款 公法上結果除去請求訴訟 130
第五款 預防性不作為訴訟 131
第三項 特別實體判決要件 134
第一款 公法上原因而生之給付 134
第二款 財產上給付或請求作成行政處分以外之其他非
財產上之給付 135
第三款 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損害 136
第四款 不屬於應在撤銷訴訟中併為請求之給付 136
第八節 其他類型之訴訟 137
第一項 合併請求財產上給付之訴訟 138
第一款 意 義 138
第二款 特別實體判決要件 140
第一目 須提起其他行政訴訟 140
第二目 其他行政訴訟必須合法 140
第三目 其他行政訴訟之訴訟類型 14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錄  V




第四目 無須經協議程序 142
第三款 損害賠償訴訟適用本法第8條之可能性 143
第二項 維護公益訴訟 145
第一款 意 義 145
第二款 特別實體判決要件 146
第一目 人 民 146
第二目 維護公益 146
第三目 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 147
第四目 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 148
第五目 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148
第六目 準用撤銷、確認或給付訴訟有關之規定 149
第三項 選舉罷免訴訟 149
第四項 無名訴訟 150

第二章 行政法院 ................................................................... 153


第一節 行政法院之意義 153
第二節 行政法院之管轄權 154
第一項 管轄之意義 154
第二項 管轄之分類 155
第三項 審判籍 157
第一款 普通審判籍 158
第一目 法人之普通審判籍 158
第二目 自然人之普通審判籍 159
第二款 特別審判籍 161
第四項 審判籍之牽連與競合 165
第五項 指定管轄 166
第一款 指定管轄之原因 1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VI  目錄




第二款 指定管轄之程序 167
第六項 管轄恆定 168
第七項 訴訟之移送 169
第三節 行政法院職員之迴避 171
第一項 法官之迴避 171
第一款 自行迴避 171
第二款 聲請迴避 174
第三款 職權裁定迴避 177
第四款 許可迴避 177
第二項 書記官及通譯之迴避 178

第三章 當事人 ....................................................................... 179


第一節 當事人之意義 179
第二節 當事人能力 180
第三節 當事人適格 182
第一項 當事人適格之意義 182
第二項 原告適格 184
第三項 被告適格 186
第四節 訴訟能力 191
第五節 選定或指定當事人 195
第一項 意義 195
第二項 選定或指定當事人之要件 196
第三項 選定或指定當事人之程序 197
第四項 選定或指定當事人之效力 198
第五項 被選定當事人資格、權限之追認及補正 199
第六節 公益社團法人之團體訴訟 200
第七節 共同訴訟 20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錄  VII




第一項 共同訴訟之意義 202
第二項 共同訴訟之要件 203
第三項 共同訴訟之種類 207
第四項 共同訴訟人間之關係 208
第一款 普通共同訴訟人間之關係 208
第二款 必要共同訴訟人間之關係 209
第五項 共同訴訟之續行與通知 211
第八節 訴訟參加 211
第一項 訴訟參加之意義 211
第二項 訴訟參加之種類 212
第一款 必要共同訴訟之獨立參加 213
第二款 利害關係人之獨立參加 215
第三款 輔助參加 217
第一目 利害關係人之輔助參加 217
第二目 行政機關參加 218
第三項 訴訟參加之程序 218
第一款 命令參加訴訟 219
第二款 聲請參加訴訟 220
第三款 聲明參加訴訟 220
第四款 擬制參加 221
第四項 參加人之法律地位與權限 222
第五項 參加訴訟之效力 224
第六項 輔助參加之特別規定 226
第一款 承當訴訟 226
第二款 告知訴訟 227
第九節 訴訟代理人及輔佐人 228
第一項 訴訟代理人 22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VIII  目錄




第二項 輔佐人 233

第四章 訴訟程序 ................................................................... 235


第一節 行政訴訟程序之原則 235
第二節 當事人書狀 244
第一項 書狀之程式 244
第二項 書狀之提出 246
第三項 當事人書狀之補正 247
第四項 以筆錄代書狀 247
第三節 送 達 248
第一項 送達之意義 248
第二項 送達之機關 248
第三項 應受送達人 249
第四項 應送達之文書 253
第五項 送達之處所 253
第六項 送達之方法 254
第七項 送達之期間 263
第八項 送達證書 264
第四節 期日及期間 265
第一項 期日及期間之意義 265
第二項 期 日 266
第一款 期日之種類 266
第二款 期日之指定 266
第三款 期日之開始及終了 267
第四款 期日之變更及延展 267
第三項 期 間 268
第一款 期間之種類 26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錄  IX




第二款 期間之起算及計算 270
第三款 期間之伸縮 271
第四款 聲請回復原狀 271
第五節 訴訟卷宗 275
第六節 訴訟費用 277
第一項 訴訟費用之負擔 277
第一款 訴訟費用之意義 277
第二款 裁判費之計算及預納 277
第三款 訴訟費用負擔之標準 279
第四款 訴訟費用之裁判 281
第五款 訴訟費用額之確定 283
第六款 訴訟費用負擔規定之準用 283
第二項 訴訟費用之擔保 284
第三項 訴訟救助 288

第二編 高等行政法院第一審訴訟程序

第一章 通常訴訟程序 .......................................................... 295


第一節 起 訴 295
第一項 起訴之程式 295
第二項 訴狀記載之事項 295
第三項 起訴之效力 298
第二節 實體判決要件 301
第一項 實體判決要件之意義 301
第二項 一般實體判決要件之內容 302
第三項 實體判決要件之審查 306
第三節 權利保護之利益(狹義之訴之利益) 30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X  目錄




第四節 多數請求之訴訟 310
第一項 訴之合併 310
第一款 訴之合併之意義 310
第二款 訴之合併之要件 310
第三款 訴之合併之種類 311
第四款 訴之合併之裁判 313
第二項 訴之變更及追加 313
第一款 訴之變更及追加之意義 313
第二款 訴之變更追加之要件 314
第三款 訴之變更追加之程式及裁判 318
第三項 反 訴 319
第一款 反訴之意義 319
第二款 提起反訴之要件 319
第三款 提起反訴之程式及裁判 322
第五節 訴之撤回 323
第一項 訴之撤回之意義 323
第二項 訴之撤回之要件 323
第三項 訴之撤回之程式 326
第四項 訴之撤回之效力 327
第六節 停止執行 328
第一項 停止執行之意義 328
第二項 停止執行之要件 329
第三項 停止執行之對象 334
第四項 停止執行之審理程序 336
第一款 程序之開始 336
第二款 審 理 337
第三款 裁 定 33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錄  XI




第五項 停止執行裁定之內容及效力 339
第一款 停止執行裁定之內容 339
第二款 停止執行裁定之效力 340
第六項 停止執行裁定之撤銷 341
第一款 意 義 342
第二款 要 件 342
第三款 程 序 344
第七節 言詞辯論 345
第一項 言詞辯論之意義及種類 345
第一款 言詞辯論之意義 345
第二款 言詞辯論之種類 346
第二項 言詞辯論之準備 346
第一款 準備書狀 347
第二款 準備程序 349
第三款 言詞辯論前之處置 354
第三項 言詞辯論之進行 355
第四項 審判長之訴訟指揮權 360
第五項 闡明權 363
第六項 行政法院於言詞辯論中所為之行為 366
第七項 言詞辯論筆錄 371
第八節 證 據 375
第一項 概 說 375
第一款 證據之意義 375
第二款 證明與釋明 377
第三款 證據之種類 378
第四款 證明之對象 379
第二項 舉證責任 38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XII  目錄




第一款 舉證責任之意義 380
第二款 舉證責任之分配 384
第三款 舉證責任之特別規定 387
第三項 自由心證主義 390
第一款 自由心證主義之意義 390
第二款 自由心證主義之內容 391
第三款 事實認定之不服 393
第四款 證據契約 393
第四項 證據調查程序 394
第一款 聲明證據 394
第二款 調查證據 396
第五項 各種證據方法 398
第一款 人 證 398
第二款 鑑 定 408
第三款 書 證 412
第四款 勘 驗 419
第六項 證據保全 421
第一款 證據保全之意義 421
第二款 證據保全之程序 422
第三款 證據保全之費用 424
第九節 訴訟程序之停止 424
第一項 訴訟程序之當然停止 425
第二項 訴訟程序之裁定停止 430
第三項 訴訟程序之合意停止 434
第四項 訴訟程序停止之效力 437
第十節 裁 判 439
第一項 裁判之意義 43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錄  XIII




第二項 判決之種類 440
第三項 判決之成立 445
第四項 判決之更正與補充 451
第一款 判決之更正 451
第二款 判決之補充 452
第五項 判決之確定 454
第六項 事實及法律狀態之裁判基準時 455
第一款 撤銷訴訟之裁判基準時 456
第二款 給付訴訟之裁判基準時 457
第三款 確認訴訟之裁判基準時 459
第七項 判決之效力 459
第一款 判決之羈束力 459
第二款 判決之確定力 460
第一目 判決確定力之意義 460
第二目 既判力之本質 460
第三目 既判力之範圍 462
第三款 判決之形成力 467
第一目 形成力之意義 467
第二目 形成力之性質 468
第三目 形成力之範圍 468
第四款 判決之拘束力 470
第一目 拘束力之意義 470
第二目 拘束力之性質 470
第三目 拘束力之具體內容 471
第四目 拘束力之範圍 474
第五款 判決之執行力 475
第八項 各種判決之特別規定 47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XIV  目錄




第一款 不利益變更之禁止 475
第二款 命為回復原狀之處置 476
第三款 代替判決 477
第四款 情況判決 478
第一目 情況判決之沿革及其存在之理由 478
第二目 情況判決與訴之利益 480
第三目 情況判決之要件 481
第四目 情況判決之內容 482
第五款 請求應為行政處分訴訟之判決 483
第六款 撤銷裁量處分之判決 485
第七款 情事變更判決 488
第八款 定履行期間或分次履行之判決 490
第九項 裁 定 491
第十一節 訴訟上之和解 495
第一項 訴訟上和解之意義及其性質 495
第二項 和解之要件 498
第三項 和解之程序 503
第四項 和解之效力 504
第一款 確定力 504
第二款 實質確定力之範圍 505
第三款 和解之其他效力 506
第五項 和解之瑕疵及其救濟方法 507

第二章 簡易訴訟程序 .......................................................... 511


第一節 概 說 511
第二節 簡易訴訟程序之範圍 511
第三節 簡易程序之特別規定 51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錄  XV




第四節 上訴及抗告 515

第三編 不服裁判之救濟程序

第一章 上訴審程序............................................................... 519
第一節 上訴之意義 519
第二節 上訴之提起 522
第三節 上訴之審理 528
第一項 原高等行政法院之處置 528
第二項 最高行政法院之審理 530
第四節 最高行政法院之判決 532
第五節 捨棄上訴權及撤回上訴 535

第二章 抗告程序 ................................................................... 537


第一節 抗告之意義 537
第二節 抗告許可之範圍 538
第三節 抗告之程序 540

第三章 再審程序 ................................................................... 547


第一節 再審之意義 547
第二節 再審之訴之提起 548
第三節 再審之事由 553
第四節 再審之訴之審理 561
第五節 再審判決之效力 563
第六節 準再審 56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XVI  目錄




第四章 重新審理 ................................................................... 565
第一節 重新審理之意義 565
第二節 重新審理之聲請 566
第三節 重新審理之裁判 569
第四節 重新審理之效力 570

第四編 保全程序

第一章 保全程序之意義 ...................................................... 573

第二章 假扣押程序............................................................... 575

第三章 假處分程序............................................................... 583

第五編 強制執行

參考文獻 .................................................................................... 60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緒 論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行政訴訟

第一節 行政訴訟之意義

所謂行政訴訟,實質上之意義,依現行法之規定,係指行政法院就公
法上之爭議,依訴訟程序而為裁判之過程。形式上之意義,則為行政訴訟
法第3條所規定之撤銷訴訟、確認訴訟及給付訴訟。關於實質意義之行政
訴訟,須再作進一步的說明:
第一,行政訴訟係由行政法院,亦即司法之一環為裁判。在採司法二
元制之我國,行政法院與普通法院,均屬司法機關,而與立法權及行政權
相對立。以獨立、公正之立場而為判決,達到保障人民權利與維持國家法
秩序之功能。
學者有將行政訴訟區分為行政國家型與司法國家型 1。其原因在於傳
統上英美法系的國家,官吏與人民均受法之支配,人民對於官吏之違法行
為所受之損害,不認官吏具有特權,亦採取民事訴訟程序,追究其責任,
並未有特別程序之設計,故稱為司法國家。至於大陸法系國家,行政訴訟
之萌芽,係因掌握行政權之國王,具有統治人民之強大權力。行政權與人
民之關係,有別於市民相互間之市民法(即私法),而受行政法(即公
法)之規範。公法上之秩序,係由行政權之自律來維持,而保留在行政權
本身之手中。行政權行使妥當與否,由行政組織內部所設立之行政法院來
審判,有異於民事訴訟程序。關於行政權之行使,設置行政特有的審判制
度之國家,稱為行政國家。
我國承襲大陸法系之行政訴訟制度,不同於英美法系之司法一元制
度,而在普通法院之外,另設有行政法院。但隨著歐陸行政訴訟制度之發

1 原田尚彥,行政訴訟總說,載於雄川一郎、鹽野宏、園部逸夫編,現代行政法大系,第
四卷,行政訴訟Ⅰ,1989年初版二刷,104、105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4  行政訴訟法




展,我國的行政法院並非在行政組織內設立之法院,隸屬於行政權,而係
司法之一環,為司法機關,與行政權相對立。因此,我國之行政訴訟,既
非司法國家型,亦非行政國家型。
行政訴訟須由法院而非行政機關,負擔審判之任務,蓋因法院與行政
機關本質上的不同。近代國家之行政機關,雖受法的規範,但法的適用,
並非其本來目的。行政之特色,在於行政之一體性、上下階層性、行政運
作之指揮命令及行政之責任體制等等。裁判則以當事人間法律上之爭訟存
在為前提,法院對於當事人提起之訴訟,本於獨立、公正之立場,依據一
定之訴訟程序,認定事實及適用法律,以解決爭訟為目的。法院之地位、
構造之特殊性,例如法院的獨立、法官身分之保障及法官之專門知識、能
力等,以及法院審判機能之調整,均經過歷史之發展而確立。行政訴訟,
在此意義之下的法院,與民事訴訟、刑事訴訟,本質上並無不同。因此,
行政訴訟須由屬於司法機關之法院為裁判,而非行政機關。
第二,行政訴訟,係就公法上之爭議為裁判。此所謂公法上爭議,係
與私法上爭議相對立之概念,而應適用行政法規即公法法規。公法上之爭
議,應適用行政訴訟法;私法上之爭議,則應適用民事訴訟法。公法上爭
議與私法上爭議之區別,並不容易,此在具體案例,判斷其為行政訴訟或
民事訴訟,更顯見其難處。其原因無非是,公法與私法之區別,本來就有
爭議。加上行政之領域甚為廣泛,在行政手段及行為模式多樣化之現代行
政,行使公權力之行政領域即公法關係者,與跟一般人民處於對等之地位
所為,非行使公權力之行政領域即私經濟行為者,已難截然劃分,使得行
政訴訟與民事訴訟之區分更形困難。
公法與私法區別之標準,可說是眾說紛紜。有謂關於國家或公法人之
法為公法,關於私人之法則為私法之主體說。有謂保障公益之法為公法,
保障私益之法為私法之利益說。有謂關於權力服從關係之法為公法,關於
對等關係之法為私法之權力說。Hans J. Wolff則認為公法與私法區別之基
準,不在於為法的規制之基礎之社會關係,而在於實定法規之性質。法規
之歸屬主體不同,關於一般人之權利義務之法規為私法,僅限於公權力主
體或其他機關之法規,亦即僅對行政主體賦與權利課與義務之法規為公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緒論•第一章 行政訴訟  5




法。此說就權利義務之歸屬而論,可稱為歸屬說;以公法為私法之特別
法,又稱為特別法說;而其所謂一般人,包括國家在內,亦稱為修正主體
說2。
關於公法與私法之區別,學說上尚無一明確固定之基準,實務上常視
個案而採不同之判斷標準。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區別之界限,仍欠明瞭。
第三,行政訴訟須依正式之訴訟程序,而為裁判。此所謂正式之訴訟
程序,係指裁判制度經過歷史的發展之過程,累積無數之經驗,形成具有
保護訴訟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之權利,公正的認定事實,正確的適用法律
等原則之訴訟程序。在此意義下之正式的訴訟程序,必須具備下列之特
徵:
(1)對審之構造,亦即為當事人之原告、被告相對立,法院立於第三
人、完全獨立之地位而為裁判。
(2)審理公開原則,以保障審判之公正
(3)保障當事人言詞辯論之權利,相對立之當事人得為完全的主張、舉
證,並盡攻擊防禦之能事。
(4)依法定程序調查證據。
(5)承認判決之特別效力即既判力,以避免訴訟終結後,反覆的訴
3
訟。
行政訴訟制度係依法行政原則之當然結果,在依法行政原則之運作
下,行政作用違反法律之規定者,行政作用或暫定有效之行政行為,必須
使其效力喪失。亦即行政作用,必須為事後之控制,依狀況為適當之矯
正。
行政作用之控制,可分為內部之控制與外部之控制。行政內部之控
制,乃行政內部自省之自我控制,例如上級行政機關之監督、訴願程序。
外部之控制包括議會、審計部及行政法院之控制,其他例如消費者保護團
體、自然保護團體,亦可達到外部控制之功能。惟此等控制均偏向事實之

2 陳敏,行政法總論,96年10月5版,34頁。
3 田中二郎,新版行政法上卷,弘文堂,全訂第二版,292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6  行政訴訟法




控制,關於法之控制,以行政法院之控制最為重要。
法的控制係因違法之行政作用,致人民之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受侵害
者,就其爭議,由行政法院以訴訟之方式而為裁斷。此種由行政法院就行
政作用為法的控制之制度,係以保護人民之權利為目的,而為擔保依法行
政原則實現不可或缺之制度。
一般所稱行政爭訟或行政救濟,常與行政訴訟混淆,應予澄清。按行
政爭訟一詞來自日本,日本學者認為行政爭訟與行政訴訟,均係就具體事
件所提起之爭訟,而為審理判斷,以救濟人民之權利或利益為目的之行政
救濟制度。前者係行政權本身之作用,以確保行政適當的運作為目的;後
者則為司法權之作用,以人民權利或利益之救濟為目的。爭訟之範圍,前
者包括適法與否及裁量當否;後者僅限於法律問題,不及於裁量問題。審
理機關,前者為行政機關;後者為法院。爭訟程序,前者原則上採書面審
理原則;後者採言詞辯論主義4。係將行政爭訟與行政訴訟截然劃分,行
政爭訟即等於訴願程序。但亦有認為廣義的行政爭訟包括行政訴訟與行政
不服審查(即訴願),而將行政不服審查稱為狹義的行政爭訟5。
我國行政訴訟法第177條第2項規定之行政爭訟,應屬上述廣義之行政
爭訟。
至於行政救濟一詞,亦為法典上之用語,例如訴願法第86條第1項之
規定。行政救濟係對所有行政上救濟制度之概念的總稱,凡對於違法或不
當之行政作用加以糾正,或對於因行政作用而使人民蒙受財產上之損害予
以補償者,皆得謂為行政救濟6。其範圍又較行政爭訟為廣,除訴願及行
政訴訟外,訴願前之先行程序如稅法上之復查、商標法及專利法上之異
議、評定、再審查,以及教師法與公務人員保障法之申訴等均屬之,亦有
將國家賠償與行政上損失補償歸類為行政救濟。從字義上觀之,凡循行政
程序或經由行政機關而獲得救濟者,莫不屬於行政救濟,但為免涵義過於

4 田中二郎,前揭書,287、288頁。
5 南博方,行政爭訟總說,載於雄川一郎等編,前揭書,4、5頁。
6 城仲模,行政救濟制度與實務,載於氏著行政法之基礎理論,增訂初版,629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緒論•第一章 行政訴訟  7




擴張,陳情、申訴及請願等,應不包括在內7。
行政訴訟又有廣義與狹義之分,所謂廣義之行政訴訟,係泛指一切行
政法爭議事件之司法訴訟,無論由行政法院或普通法院審理,均屬之。在
現制中,由普通法院審理公職人員選舉罷免訴訟、國家賠償訴訟、違反道
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事件之訴訟,均為廣義之行政訴訟。狹義之行政訴
訟,係指由行政法院審理之行政法爭議8。

第二節 行政訴訟制度之沿革

第一項 行政訴訟制度之起源與發展

法國係行政訴訟之發源地,而法國行政訴訟之沿革,可分為舊制時
期、革命時期、共和八年以後之時期及現行制度等四個時期9。
行政訴訟制度之起源,可追溯到法國大革命之前。當時掌握法國司法
權之巴列門(Parlement)10,主張有概括的管轄權,國王為排除其對行政
之干涉,確保行政之順利運作,而在行政內部設有行政事件之審判機關,
即為今日中央行政法院(Coseil d’Etat)之起源11。
法國從十四世紀開始,就在普通法院之外設有特別的專門法庭,受
理行政事件,例如審計法庭(Chambre des comptes)、補助稅法院(Cour
des aides)、財政法庭(Chambre du trèsor)。十七世紀時國王路易十三的
專制獨裁,更進一步加強了上述做法。國王派到各省主管司法、治安及財
政的總督(les intedants),既行使行政管理之職權,又行使行政審判之職

7 吳庚,行政爭訟法論,94年10月第三版,2頁。芝池義一,行政救濟法講義,有斐閣,
2000年第2版,2-5頁。
8 陳敏,前揭書,1191頁。
9 渡邊宗太郎,佛國における行政裁判制度の沿革(一),載於法學論叢,18卷1號,90
頁。
10 學者有認為Parlements之權限與最高法院(Cours souveraines)相當,但因其分布於全國
數省分及首都巴黎,故譯為高等法院。見城仲模,前揭書,21頁。
11 南博方, 解行政事件訴訟法,弘文堂,平成18年第3版,5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8  行政訴訟法




權,在其轄區內直接受理有關直接稅、補助稅、關稅、公共工程、道路、
招募士兵、清理市鎮債務及警察等方面之行政事件。當事人對總督所作的
裁判不服,可以上訴至國王諮政院(Conseil du Roi)。這種做法引起各省
巴列門(les Parlements)的不滿,與總督們發生嚴重衝突。當時的首相黎
世留(Richelieu),在國王路易十三的支持下發布敕令,限制司法機關之
權力,將其與行政權分離,並確立各省巴列門與總督間之爭議,必須訴諸
國王諮政院之原則12。
革命時期,舊制時期之審判制度遭立憲議會(l’assemblèe
constituante)廢除,舊時之行政法院均不復存在,而由行政機關審理行政
爭議,行政官員同時為法官。1790年8月16日立憲議會通過了關於司法組
織之法律,其第13條規定:「司法與行政之職務不同,應嚴予區分。法官
不得干擾行政官之職務,亦不得因行政官職務上之行為予以傳喚,無論其
採用何種方式,均構成瀆職罪。」再次確認行政機關與司法機關分離之原
則13。
拿破崙(Napoléon Bonaparte)執政之執政官時期(西元1800至1804
年)及帝制時期(西元1804至1815年)之行政訴訟制度,即為法國現行
行政訴訟制度之基礎。當時採用之新制度,其實是舊制末期之制度的復
活。此一時期之主要行政訴訟審判機關國家諮政院(Conseil d ’ Etat),
即為國王諮政院(Conseil du Roi)之復活。拿破崙依據共和8年霜月22日
(即西元1799年12月13日)之憲法,設立國家諮政院(Conseil d’Etat),
為執政官之諮詢機關,在執政官之指揮監督下,負責起草法律及行政規
則,並就行政訴訟為裁判14。賦與國家諮政院行政(administrative)及爭
訟(contentieuse)兩種權限,即所謂雙重之使命(double mission),國

12 Droit constitutionnel contemporain, Dominique Chagnollaud , Dolloz,1999,p.371.Judge


judiciare et droit administrative, Agathe Van Lang, LGDJ,1996,pp.286-288.引自劉育 ,法國
行政法院的憲法化,載於憲政與行政法治探索,中國人民大學憲政與行政法治研究中心
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509-510頁。
13 渡邊宗太郎,前揭文,106-111頁。
14 渡邊宗太郎,佛國に於ける行政裁判制度の沿革(二),載於法學論叢,18卷3號,
394-397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緒論•第一章 行政訴訟  9




家諮政院即為今日中央行政法院之原型15。惟在此時之審判權仍由國家元
首(chef de l’Etat)保留,即所謂的審判權保留制度(Le système de justice
retenue),雖然國家元首習慣上以國家諮政院(Conseil d’Etat)之意見為
基礎作成決定,但是最後的審判權仍屬於國家元首。故國家諮政院事實上
並未完全由行政權而獨立,然此制度已將行政系統中的行政管理職權與行
政審判職權在事實上予以區分,不同於革命時期之行政官即為法官16。
第三共和誕生後,西元1872年5月24日之法律規定國家諮政院
(Conseil d ’ Etat)具有行政訴訟之審判權,行政訴訟之制度由保留審判
(La jutice retenue)改變為委任審判(La justice déléguée),國家諮政院
成為最高行政法院(或稱為中央行政法院),此制度之改變,被視為是
法國行政訴訟制度發展的里程碑17。然由於行政管理與行政訴訟不分之傳
統,部長仍有第一審之管轄權,人民不服部長之裁判,始得向中央行政法
院提起上訴,亦即中央行政法院僅能行使上級審之管轄權。直到1889年
12月3日的卡多案(Cadot),中央行政法院的判決才確立其有普遍的管轄
權,行政爭訟祇要法律未規定由其他法院管轄,均得向中央行政法院起
訴,至此中央行政法院始獲得獨立、完整的行政審判權18。在該案中,中
央行政法院廢止了受害人必須先向部長申訴之方式,得以直接向中央行政
法院起訴,使中央行政法院成為所謂的「行政行為的普通法官」。另一方
面,中央行政法院之組織亦發生變化,這對其發展為行政法院具有重大之
意義。1806年該院內部設置訴訟委員會(Commission du Contentieux),
專門負責處理司法工作。1849年該委員會更名為訴訟組(Section du
Contentieux),而延續迄今19。

15 高世三郎、西川知一郎,フランスにおける行政裁判制度の研究,司法研修所編,法曹
會,平成10年第1版,7頁。
16 城仲模,論法國及德國行政法之特徵,載於前揭書,22-23頁。劉育 ,前揭文,
510-511頁。
17 渡邊宗太郎,前揭註14文,412-414頁。
18 胡建森主編,外國行政法規與案例評述,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7年,618-620頁。
引自劉育 ,前揭文,511頁。
19 L. Neville Brown/John S. Bell , French Administrative Law .高秦偉、王鍇合譯,法國行政
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44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0  行政訴訟法




拿破崙在設立國家諮政院時,亦在各省設立省諮政局(Conseil de
réfecture),作為省長的諮詢機關,並受理行政訴訟。1926年的法律將各
省諮政局合併為省際諮政局,1953年的行政審判條例將省際諮政局更名為
地方行政法院(Les tribunaux administratifs),所有行政訴訟,除法律另
有規定外,均以地方行政法院為初審法院,而國家諮政院(或稱中央行政
法院)原則上為上訴審法院,例外為第一審同時為終審法院,明白劃分兩
者之審理權限。國家諮政院除負擔最高行政法院之職責外,同時為政府之
諮詢機關。此外,在二元的審判制度下,行政與司法兩系統之法院,因事
件之繫屬而發生爭議,有兩法院均主張無審判權之消極的權限爭議與兩法
院均主張有管轄權之積極的權限爭議,為解決此兩種矛盾之情形,自西元
1872年以來即設置權限爭議法院(Tribunal des conflits),由兩系統法院
之最高法院即中央行政法院與廢棄法院(Cour de cassation)選出同額之法
官,加上司法部長為審判長而組成20。
西元1987年的法律,規定自1989年元旦起設置上訴行政法院,對於地
方行政法院之上訴案件,均由上訴行政法院管轄,不服上訴行政法院之判
決,再上訴於中央行政法院,使法國之行政訴訟制度成為三級制21。
法國行政訴訟制度,歷經行政官員為法官、行政管理與行政審判混
同,到行政審判機關專業化、獨立化之發展過程,而與普通法院並立,
構成二元化之審判體系。普通法院受理民、刑事訴訟,並行使最終裁判
權。行政法院受理行政訴訟,並行使最終裁判權。惟法國之行政訴訟制
度,始終未得到憲法的確認。歷史上存在的大多數憲法,均對普通法院
予以規範,卻無任何一部憲法考慮到行政法院的存在。即使是中央行政
法院,也不承認行政法院的審判人員為法官。直到憲法委員會1980年7月
22日的決定(Décision No.80-119 DC, Rec. p46),才依據憲法第64條有
關司法機關之規定,以及自1872年5月24日以來為共和國法律所確認之基
本原則中關於行政審判之規定,確認行政審判之獨立,議會及政府均不

20 正,フランス行政法の理論,有斐閣,2000年復刊版,7-9頁。
21 高世三郎、西川知一郎,前揭書,11-12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緒論•第一章 行政訴訟  11




得予以侵犯。三權分立之內容,從傳統的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le
pouvoir judiciaire)分立,調整為立法權、行政權、審判權(le pouvoir
juridictionnel)分立,而使審判雙軌制憲法化22。惟中央行政法院之法官並
未獲得不可撤銷(inamovibilité)之身分保障,這種法國司法系統寶貴之
特權,反而賦與下級行政法院之法官。1986年1月6日通過之法律,使地方
行政法院及行政上訴法院之法官獲得身分保障,未經其同意,不得調整職
務,成為一個獨立團體,不再受內務部之管理,而在中央行政法院秘書長
管理下代表司法部行為23。
德國行政訴訟制度之發展,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為帝國法院司法
(Kammer-justiz)時期,第二為行政司法或行政裁判(Administrativjustiz
oder Verwaltungsrechtspflege)時期,第三為司法的行政審判權(die
rechtsprechden Gewalt angehörigende Verwaltungsgerichtsbarkeit)時期,亦
即戰後的德國之行政訴訟制度。
德國實質意義之行政訴訟,可溯及西元1495年成立之帝國法院
(Reichskammergericht)及西元1501年成立之帝國樞密院(Reichshofrat)。
此二法院均受理人民因領主濫用統治權之公法事件,亦即對領主公法行為
之審查。當時領主、王侯對其領土與屬地,有絕對之統治權,人民對於領
主濫用統治權所造成之損失,雖得訴請帝國法院與帝國樞密院救濟,惟神
聖羅馬帝國之日耳曼皇帝,未能行中央集權,致較有權勢之封建領主,獲
得免於移審或免於控訴之特權,逐漸形成各地領主不受帝國法院管轄之現
象。西元1806年帝國瓦解,帝國法院亦隨之消滅24。此一時期為實質意義
之行政訴訟萌芽期,惟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不分,欠缺獨立之行政法院、
法官及訴訟程序。
帝國解體後,各邦各行其是,發展個別之行政審判制度。惟法國在
1790年之法律所確立的司法與行政分離之原則後,行政國家之思想,即

22 劉育 ,前揭文,515-518頁。
23 高秦偉等譯,前揭書,77-80頁。
24 翁岳生,西德行政法院之組織及其裁判權之研究,載於氏著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
1990年11版,413-415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2  行政訴訟法




採行形式意義之行政訴訟,設立與普通法院分離之行政法院,深深影
響德國各邦,因此在法學界有行政國家(Verwaltungsstaat)與司法國家
(Justizstaat)之爭論。前者以Rudolf von Gneist為代表,主張行政訴訟應
由行政法院(行政權內之法院)審判;後者以Otto Bähr為代表,主張行政
訴訟應由司法法院審判。兩派爭論,最後由Gneist獲得勝利25。
1863年以後,德國各邦紛紛設立行政法院,各邦之行政法院大致可分
為普魯士型與南德型。前者以Gneist之主張為理論基礎,行政訴訟係行政
內部對行政行為之審查,本質上屬於行政行為,故應另設立與普通法院不
同之法院,亦即應在行政系統內設置行政法院。行政法院之組織既屬行政
系統,故得審查行政機關之裁量行為。行政訴訟之目的在於確保國家公共
秩序,故不得適用民事訴訟程序所採用之訴訟原則,諸如辯論主義、當事
人進行主義等,而應採用職權進行主義與職權調查主義。
德國南部各邦之學者,認為行政訴訟之目的在於保護個人之公權利
(die subjektiven öffentlichen Rechte)與反射權(Reflexrecht),行政訴訟
與行政機關之其他行為,本質上不同。在普通法院之外,另設立行政法
院,並非要維護行政權之獨立性,以免受司法權之支配,而是行政訴訟具
有專門性與技術性,非普通法院法官所能勝任。行政訴訟既非行政內部
之自我審查,則行政法院僅能審查行政行為之合法性,而不及於其合目的
性,亦即不得審查行政機關之裁量行為。行政訴訟之目的既在保護人民之
權利,則應如同民事訴訟,給予人民法律上充分之保護,故對行政訴訟之
審理範圍,應採概括規定26。
西元1871年之俾斯麥憲法,並無關於行政訴訟之規定,故此時期亦無
管轄全國之普通行政法院,祇有少數屬於特別行政法院性質之機關。1919
年之威瑪憲法在第107條規定:聯邦與各邦為保護個人對付行政官署之違
法處分或命令,應依法律設置行政法院。此所謂行政法院之涵義雖有爭
議,但通說認為應依德國傳統之意義予以解釋,即行政法院係依法獨立審

25 蔡志方,行政救濟與行政法學(一),三民書局,82年初版,34-38頁。
26 翁岳生,前揭文,415-422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緒論•第一章 行政訴訟  13




理行政事件之官署,其組織類似法院,審理之程序亦仿效普通法院之訴訟
程序,惟行政法院常為行政組織之一部分,即使與行政官署之組織分離,
亦比較接近行政官署,而遠離普通法院。1926年聯邦政府曾提出設置聯邦
行政法院之法律草案,惜遭擱置而胎死腹中。1933年以後德國在國社黨之
集權統治下,行政法院之職務處於半停頓狀態,但在1941年5月1日,為處
理戰爭賠償之問題,依威瑪憲法第107條之規定,在柏林設置聯邦行政法
院。聯邦行政法院於1945年德國戰敗後,終止其職務27。
戰後德國因聯軍管制委員會(Kontrollrat)之命令,原有的行政法院
均暫行關閉,直到1946年10月10日上述委員會頒布第36號法律,始恢復各
佔領區及柏林之行政訴訟制度,但各佔領區之行政訴訟制度並不一致。
1949年5月23日波昂基本法(Bonner Grundgesetz)頒布後,由於欠缺統一
的聯邦行政訴訟法,各邦依基本法第74條第1項之規定,行使競合立法權
(die konkurrierende Gesetzgebungskompetenz),致使各邦之行政訴訟制度
呈現類似戰前之狀況。1960年4月1日生效之現行行政法院法(Verwatungs-
gerichtsordnung),使全國統一適用聯邦制定之行政訴訟法。依基本法第
96條之規定,聯邦應設置終審之聯邦法院,審理普通、行政、財務、勞工
及社會事件。屬於行政訴訟性質者,有一般行政訴訟、社會行政訴訟及財
務訴訟等三類。上述行政法院法僅適用在一般行政訴訟,其餘社會及財務
事件,則另有訴訟法。一般行政法院及社會法院為三級,財務法院為二
級。各法院隸屬於司法權,獨立行使審判權28。
日本在明治初年,即已認為對於地方官之違法處分,得在司法法院起
訴。其結果造成對地方官之訴訟激增,及司法官牽制行政之弊端。明治憲
法遂仿效普魯士之制度,在憲法第61條規定將行政審判與司法審判區別,
設置行政法院以審判行政事件,並於明治23年制定行政審判法。行政法院
係行政組織之一部,但自一般行政組織完全獨立。在明治憲法下之行政訴

27 同上註,422-424頁。
28 蔡志方,前揭書,46-56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4  行政訴訟法




訟制度,其為行政權自制手段之性質較強,難以達到保護國民權利之目
的29。
明治憲法之行政訴訟制度,有下列之特徵,即僅在東京設置一行政法
院,為一審終結;行政法院之權利保護範圍,採列舉主義,法律規定之事
件始得提起行政訴訟;審理程序採書面主義、職權主義之原則;以訴願前
置主義為原則30。
戰後日本受到聯合國佔領軍之左右,在憲法第76條第2項規定:「不
得設置特別法院,行政機關不得行終審審判。」並廢止原有的行政審判
法,使日本成為司法國家制。嗣因平野事件之發生,佔領軍考慮到行政訴
訟之特殊性,而經其同意在昭和23年制定行政事件訴訟特例法。行政訴訟
之制度雖仍保留,惟不論行政事件或民事事件,均由司法法院審理,在法
院中設置專庭,審理行政事件。特例法在適用上有不少疑義及不備之處,
遂於昭和37年修正為行政事件訴訟法,新法將行政訴訟之種類類型化,使
訴訟類型明確,並解決特例法不備之處及解釋上之疑義31。該法於2004年
6月2日經修正部分條文,於2005年4月1日施行,修正之主要內容為擴大
權利利益之救濟範圍(原告適格、課予義務訴訟、預防性不作為之訴、有
關公法上法律關係確認之訴),審理之充實、促進化(闡明處分之特別規
定),易於利用、瞭解之構造(被告適格、管轄法院擴大、起訴時間延
長、教示制度),暫時權利保護制度(停止執行之要件放寬、暫時性課予
義務、暫時性預防性不作為)等。先後條文之修正,並未就制度為根本之
改革,僅係條文之整理,使之在適用上更為完備。

第二項 我國行政訴訟制度之成立與發展

我國固有法制雖早有成文法之制定,但偏重在刑事訴訟,向無行政法
之概念,更遑論行政訴訟。清末積弱不振,國民革命風起雲湧,遂圖實行

29 田中二郎,前揭書,279頁。南博方,總說,載於南博方、高橋茲編集, 解行政事件訴
訟法第3版,弘文堂,平成18年,4頁。
30 宮田三郎,行政訴訟法,信山社,1998年,13-14頁。
31 田中二郎,前揭書,280-282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緒論•第一章 行政訴訟  15




君主立憲,以舒緩革命浪潮。光緒31年(西元1905年)6月14日,諭派載
澤、戴鴻慈、徐世昌、端方、紹英五大臣,分赴東西洋考察憲政。為研究
各國憲法以備立憲之參考,遂將考察政治館改為憲政編查館,而以大臣奕
劻主其事。宣統2年12月27日,憲政編查館大臣奕劻等擬呈修正憲政逐年
籌備事宜(附清單),有增頒行政審判法,設立行政審判院之議,並定於
宣統3年籌備 32。釐定官制草案中,亦明定設行政裁判院,並已擬具行政
裁判院官制草案,旋因清祚告終,而未及頒行。追本溯源,我國行政訴訟
之思想,應始自清末。
民國肇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第10條規定:「人民對於官吏違法損害
權利之行為,有陳訴於平政院之權。」同法第49條規定:「法院依法律審
判民事訴訟及刑事訴訟。但關於行政訴訟及其他特別訴訟,別以法律定
之。」係於普通法院之外,另設置平政院以審理行政訴訟,然關於平政
院之歸屬則未規定,論者遂有主張應歸行政權者,亦有主張應歸司法權
者33。
北京政府於民國3年3月31日以教令第39號頒布平政院編制令,並於同
年5月18日公布行政訴訟條例,同年6月30日依臨時約法成立之參政院集會
後,即於7月21日通過法律第3號行政訴訟法,公布實施。行政訴訟條例與
行政訴訟法各有條文35條,內容大致相同。自此我國之行政訴訟制度,已
粗具規模34。惟平政院隸屬於大總統,係在行政系統之下,設置一個與一
般行政機關分離之行政審判機關,並非形式意義之司法機關。平政院除擔
任審判職務之評事外,另設有肅政史,在人民逾期未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
者,得由肅政史提起行政訴訟;肅政史對於官吏之違憲違法、行賄受賄、
營私舞弊與瀆職殃民之事件,有依職權呈大總統糾彈之權限,為現制所
無。
國民政府北伐成功後,依據國父之憲政思想,設立五院。民國17年11

32 佚名(輯),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上),文海書局,70年5月初版,88頁以下。引
自蔡志方,前揭書,246-247頁。
33 兩派之論述,請見蔡志方前揭書,254-261頁。
34 翁岳生,行政訴訟制度現代化之研究,載於氏著前揭書,386-387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6  行政訴訟法




月17日公布修正司法院組織法第1條規定,司法院由司法行政部、最高法
院及行政法院組成。同法第6條亦規定,行政法院依法律掌理行政訴訟審
判事宜。民國21年11月17日公布行政訴訟法與行政法院組織法,翌年9月1
日行政法院正式成立,我國行政訴訟制度又進入另一個新階段35。
依國民政府公布之司法院組織法規定,行政法院隸屬於司法院,係司
法機關,與平政院之隸屬於大總統,性質上屬於行政機關,自不相同。在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德、日之行政法院雖與行政官署之組織分離,
而獨立審理行政事件,性質上仍屬行政官署。我國在設置行政法院之初,
即將之隸屬於司法院,定位為司法機關,以今觀之,可謂係進步之立法。
當時公布之行政訴訟法,採一審制,訴訟類型僅限於撤銷訴訟,並以訴願
前置主義為原則,訴訟功能頗受限制。嗣後行政訴訟法雖經數度修正,然
僅有部分條文之整理,在制度上並無變革。
直到87年10月28日修正公布,89年7月1日施行之修正條文,由原有之
34條修正為308條,行政訴訟制度始堪稱完備。主要之變革包括行政訴訟
之範圍擴大,由原來採列舉主義,僅限於對違法行政處分起訴,改採概括
主義,對於公法上之爭議,除法律別有關於審判權之規定,均得提起行政
訴訟;訴訟種類增加,除原有之撤銷訴訟外,增加給付訴訟及確認訴訟;
增加訴訟審級,由單一審級改為二審二級;訴願前置程序仍然保留,但廢
除再訴願之規定,僅剩訴願程序等等。此外,增加停止行政處分之執行、
公益訴訟、重新審理等規定,並引進日本行政訴訟法之情況判決,均為舊
法所無。
惟新法在修定時,一方面仿效德國之制度,另一方面又大量援用及準
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這部新法典實際上是民事訴訟法與德國行政法院
法之拼裝,其中之扞格在所難免。例如:新法第107條係援用民事訴訟法
第249條之規定,以裁定將不合法之訴駁回,而無如德國法訴訟判決之規
定。惟各類型之行政訴訟常有特別實體判決之規定,以撤銷訴訟為例,行
政訴訟法第4條第1項規定,以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受損害者為限,始得提

35 蔡志方,前揭書,306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緒論•第一章 行政訴訟  17




起。茍欠缺此項要件,應屬同法第107條第1項第10款規定之起訴不備其他
要件者,應以裁定駁回。如原告提起撤銷訴訟,而無受損害之權利或法律
上之利益,既屬前述之起訴不備其他要件,同時因其訴欠缺法律上之利
益,而屬原告不適格或欠缺訴訟權能。依現行法之規定,法院應認欠缺特
別實體要件,以裁定駁回原告之訴;或認為其訴欠缺法律上之利益,為原
告不適格或欠缺訴訟權能,以判決駁回原告之訴,即不無疑義。

第三節 我國憲法下之行政訴訟

在憲法架構下之行政訴訟制度,關係到兩個問題:一是行政法院係行
政機關或司法機關,亦即學說上行政國家與司法國家之爭論;一是行政訴
訟之功能,除了保護個人之公權利外,是否包含其他目的。
憲法關於行政訴訟之規定,有第16條規定:「人民有請願、訴願及訴
訟之權。」及第77條規定:「司法院為國家最高司法機關,掌理民事、刑
事、行政訴訟之審判,及公務員之懲戒。」其中第77條將行政訴訟之審
判,劃歸司法機關之權限。另憲法第82條規定:「司法院及各級法院之組
織,以法律定之。」依此授權,制定行政法院組織法,該法第1條規定:
「行政法院掌理行政訴訟審判事務。」由上述之規定,可知我國之行政訴
訟制度,係將行政法院設置在司法機關體系之內,行政訴訟並非行政作用
之一種,而且在普通法院之外,另設置行政法院,亦即採二元化之司法制
度。
關於第二個問題,行政訴訟法第1條規定:「行政訴訟以保障人民權
益,確保國家行政權之合法行使,增進司法功能為宗旨。」表明行政訴訟
之三個目的。這三個目的是否均以憲法為規範基礎,不無疑問。
學說上對於行政訴訟之功能,有不同之見解:一為法規維持說,此說
認為行政訴訟之功能,在於促使法規之正當適用,以維護法規之尊嚴,至
個人權利之保護僅屬附帶之結果而已。二為權利保護說,此說認為行政訴
訟以保護個人之權利為主要目的,審判時雖涉及行政處分有無違法之爭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8  行政訴訟法




議,而審判之作用在於排除違法之行政處分,亦僅係保護個人權利之手段
或方法而已。三為訴願補充說,此說認為訴願僅係行政機關自我審查之措
置,由行政機關自行裁決本身之行政處分是否違法,難期客觀公允,而行
政訴訟係由第三者之司法機關,居於客觀超然之立場為公平之判斷,故行
政訴訟在補充訴願之不足。四為行政控制說(或稱行政監督說),此說認
為行政訴訟之目的在防止行政機關之專橫,以期民主體制之完整36。然其
中訴願補充說,可謂係本末倒置,尤其在訴願前置制度逐漸取消之潮流
下,更顯灼然;行政控制說與法規維持說,實則為一體兩面之問題。故學
說上之爭論,主要在於法規維持說與權利保護說。行政訴訟法第1條之規
定,顯然就係採兩說併存。由憲法第16條所規定人民訴訟之權利觀之,憲
法之直接目的,無乃在於透過訴訟程序,保障人民之基本權。法規維持說
以保護人民之權利,係附帶之結果;權利保護說則以法規之維持,係保護
個人權利之手段。如採兩說併存,恐易陷於目的與手段混淆之困境。學者
探討行政訴訟之功能著重在人性尊嚴之保障、無漏洞之權利保護、具有實
效之權利保護及公平審判程序37;或就法律環境及組織之改變,討論行政
訴訟功能之變遷38,均由憲法保障之人民基本權的觀點出發。
由行政訴訟制度發展之歷史觀之,行政訴訟係起源於法國,繼而傳播
到歐陸各國。法國之制度係在行政機關內部設置行政法院,本質上屬於行
政作用之一種,其功能亦在於行政內部對於行政行為之自我審查。德國在
設置行政法院之初,深受法國行政國家主義思想之影響,而有採取形式意
義之行政訴訟,設置與普通法院分離之行政法院,以審理行政訴訟之構
想,卻引起學者之論戰。其中之代表為Otto Bähr與Rudolf von Gneist,兩
派爭論,最後由Gneist獲得勝利。
當時德國各邦紛紛設立行政法院,各邦之行政法院大致可分為普魯士
型與南德型。前者以Gneist之主張為理論基礎,行政訴訟係行政內部對行

36 王甲乙,行政訴訟保護之權利,載於憲政時代,11卷3期,53、54頁。
37 翁岳生,行政訴訟法逐條釋義,五南圖書公司,2002年11月初版,1-23頁。
38 陳英鈴譯,Eberhard Schmidt-Aßmann著,從行政法發展的背景看行政訴訟的任務與功能
變遷,政大法學評論72期,333-370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緒論•第一章 行政訴訟  19




政行為之審查,本質上屬於行政行為,故應於行政系統內另設行政法院,
行政訴訟之目的在於確保國家公共秩序。德國南部各邦之學者,認為行政
訴訟之目的在於保護個人之公權利(die subjektiven öffentlichen Rechte)與
反射權(Reflexrecht),行政訴訟與行政機關之其他行為,本質上不同,
行政法院亦屬司法機關,在普通法院之外設置行政法院,並非為維護行政
權獨立,而係行政訴訟之專門性與技術性,已如前述39。
由上述學者之論戰觀之,行政訴訟制度在建構之初,可由訴訟制度決
定訴訟之目的。亦即,行政法院屬於行政系統者,其訴訟之功能在於確保
國家公共秩序;行政法院屬於司法機關者,其訴訟功能在於保護個人之權
利。雖然上述兩派學說並非絕對不能相容,行政之自我審查與保護人民之
權利,皆含有法規正確適用之結果;而行政機關因正確適用法規,要求自
身行為之合法性與妥當性,亦同時達到保護人民權利之目的。兩者間之差
異,厥在於方法與結果之不同。觀乎我國將行政法院設置在司法系統,
憲法第16條亦僅賦與人民訴訟之權利,可知在憲法架構下行政訴訟之功
能,係在保護人民之權利,因保護人民之訴訟須糾正行政機關適用法規之
錯誤,而達到法規維持之結果。行政訴訟之基本功能,在於個人權利之
保障,此由行政訴訟以個人權利保護為目的之主觀訴訟為原則,而以客觀
訴訟為例外,即可得知。行政訴訟因保護個人權利,而附隨法規維持之效
果。行政訴訟法以權利受侵害為訴訟要件,亦足以證明,人民權利之保護
係行政訴訟之本質。
至於增進司法功能,本係訴訟制度應具有之功能,無待言明。行政訴
訟法特別強調增進司法功能,可見我國司法功能迄未彰顯,直須定為明
文,冀望藉行政訴訟與行政權、立法權相制衡,達到三權分立之理想。此
項規定,除突顯司法功能不彰外,並無任何意義。

39 見本節第一項。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0  行政訴訟法




第四節 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之關係

行政訴訟並非一種必然的制度,在英美法系國家即無行政訴訟制度,
而與大陸法系國家不同,關於行政活動適法性保障之訴訟形式,仍賴民事
訴訟。行政訴訟之本質與民事訴訟是否相同,在行政法學者之觀點,當然
是朝著發展出獨立理論之方向邁進,而不願受民事訴訟理論之限制。惟若
要達成此項目標,則行政訴訟應不再準用民事訴訟法,必須編纂與民事訴
訟法完全不同而獨立之法典。
我國採司法二元制,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分由不同之法院審理,兩者
區分之基準何在,此即公法私法二元論之問題所在。公私法之區別,關係
著審判權之所屬。亦即以民事訴訟解決私法上之爭議,確定私法上之權利
義務關係;以行政訴訟解決公法上之爭議,確定公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
行政訴訟法第2條雖明定,以公法上之爭議,為行政訴訟審判權之範圍,
惟關於公私法關係應如何區別,仍是一大難題。一方面,訴訟法無法就公
法上之爭議一一列舉,只能為概括規定;另一方面,迄今尚無較周延之學
說得以解決所有公私法區別之問題。尤其是現代行政之領域更為廣泛,行
政之手段多樣化,由統治權發動所為之行政領域即權力關係,與跟一般市
民立於對等地位所為之非權力的行政領域即私經濟關係,已難截然劃分,
公私法關係區分之困難,更為顯然。
在實際之審判實務上,法官與當事人對於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之審
判,有無區別之意識存在。由於行政訴訟法大量抄襲民事訴訟法之規定,
加以行政法院之法官均有民事審判之經驗,當事人僅關心判決之結果,而
不在乎由行政法院或普通法院審判,上述區別之意識不易顯現。行政訴訟
以撤銷訴訟所占比率最高,除撤銷訴訟及其他為維護公益之訴訟,依行政
訴訟法第133條之規定,應依職權調查證據外,此外訴訟程序之進行,與
民事訴訟似無太大不同。就這一層的意義觀察,公私法區別之實益,似又
僅限於解決審判權之分配。
行政訴訟之審理,基本上與民事訴訟並無太大不同,兩者均以訴訟達
成個人權利救濟之目的。其中之差異係舊行政訴訟法限定訴訟對象為行政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緒論•第一章 行政訴訟  21




處分,訴訟類型僅限於撤銷訴訟,現行法改採概括規定,只要是公法上之
爭議,均得透過訴訟程序獲得權利救濟,訴訟類型亦不限於撤銷訴訟。其
次,行政訴訟以撤銷訴訟占壓倒性的多數,而撤銷訴訟之目的,係在除去
行政機關第一次判斷權行使所生之違法狀態,達到個人權利救濟之結果;
而民事訴訟則是直接對當事人之爭議予以判斷。惟個人之權利因違法之行
政處分而受侵害時,其救濟除行政訴訟之外,往往尚須提起民事訴訟請求
損害賠償40。尤其是在現行法對於違法行政處分造成之損害,如何訴請回
復原狀,並無明確之規定,以民事訴訟達成回復原狀之目的,亦為當事人
常採用之方法。例如違法之徵收處分經提起撤銷訴訟撤銷後,再提起民事
訴訟,本於所有權請求交還被徵收之土地或塗銷土地所有權之徵收登記。
行政訴訟在三權分立之體制下,司法權與行政權處於制衡之關係,須
考慮司法權對於行政權之判斷,應為事前或事後審查,應以何種形式審
查,此外又有公益判斷之問題。學說上認為在行政訴訟之領域,有司法權
之界限。亦即:第一、對於非具體事件或統治行為,排除在司法審查之
外;第二、對於行政機關政治性乃至專門技術之判斷,不予介入,尊重行
政機關之判斷,此即通常所謂自由裁量行為之問題。這些問題均為民事訴
訟所無。
就特定事件得提起民事訴訟者,通常不許再提起行政訴訟;反之,得
提起行政訴訟者,亦不許再提起民事訴訟。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審理之對
象,可說是處於兩個極端之私法關係與公法關係,某一特定之法律關係同
時具備私法與公法之法律關係,亦即行使公權力之行為與私法上之法律關
係併存,而得同時提起民事與行政訴訟,理論上似不可能。惟在事件之先
後關係,則不無可能。例如廠商與機關間關於招標、審標、決標之爭議,
依政府採購法第74條之規定提出異議及申訴後,得提起行政訴訟;就同
一採購事件於決標後,廠商與機關間關於履約之爭議,亦得提起民事訴

40 此種情況,當事人得選擇一方面在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一方面依國家賠償法第12條
之規定,在普通法院民事庭請求損害賠償;亦得依行政訴訟法第7條之規定,於提起撤
銷訴訟時,合併請求損害賠償。請參閱徐瑞晃,國家賠償訴訟與行政訴訟之關係,載於
台灣行政法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當事人協力義務/行政調查/國家賠償,
445頁以下。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2  行政訴訟法




訟。訴訟標的係確定私法關係或公法關係之先決問題,訴訟標的屬私法關
係者,應提起民事訴訟;訴訟標的屬公法關係者,應提起行政訴訟。至
於私法關係與公法關係之區別,則屬實體法上之問題。因此,行政訴訟法
第2條所謂公法上之爭議,即應以實體法之概念解釋。惟在行政行為多樣
化之現代,介於權力關係與私經濟關係間之管理關係,以及公權力行使與
私經濟行為混合之法律關係,判斷其為私法關係或公法關係,均有困難。
行政實體法之領域,隨著行政作用之改變,而以給付行政為中心,行政實
體法之發展深刻的影響到行政訴訟。
民事訴訟係以辯論主義與處分權主義為基礎,行政訴訟亦受到辯論主
義與處分權主義之支配,惟民事訴訟在上述原理之上,係以民事訴訟實現
私法自治之原則,而私法法規多屬任意法規。行政法並不適用私法自治原
則,其規定多屬強行法規,規定之內容則為行政權對人民權利保護及行政
目的達成之雙重目的。行政訴訟之目的,學說上亦有認為不僅在於解決當
事人之紛爭,同時在透過紛爭之解決,以保護人民之權利與保障行政目的
之達成,因此在立法上傾向較民事訴訟更注意實體上真實之探求。
行政訴訟具有之特色在於:一、公益與私益之區別,由公益之觀點,
以確保行政上法律關係之安定。例如起訴期間、執行不停止之原則、假
處分之排除、公益訴訟、情況判決。二、作為行政處分當事人,使行政
機關之責任明確。例如被告適格之規定。三、補充辯論主義,以確保裁
判之公正。例如依職權調查證據、自認之限制。四、同一行政處分有關
之紛爭一舉解決,以及給與有關之機關訴訟上之地位。例如訴之合併、
變更、第三人及行政機關之參加訴訟。五、司法審理對於行政機關之政
治的判斷或專門技術的判斷、自由裁量行為之限制。例如行政機關處分
之違法性與不當性區別之理論41。六、行政訴訟之撤銷訴訟及課予義務訴
訟,應先經訴願程序,行政法院審判之權限,常屬學理上所謂之後置管轄
(nachträgliche Zusträndigkeit)。民事訴訟通常屬原始管轄(ursprüngliche

41 園部逸夫,行政訴訟と民事訴訟の關係,載鈴木忠一、三ヶ月章編,新實務民事訴訟講
座(9),日本評論社,1987年出版,18、19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緒論•第一章 行政訴訟  23




Zusträndigkeit),然亦有須先經主管機關裁決或處置之例外情形,例如耕
地三七五減租條例第26條規定,租佃爭議應先經縣市政府租佃委員會調
處,不服調處者移送民事法院審理;礦業法第47條規定,礦業權者為取得
他人土地之使用權,應與土地所有人及關係人成立協議,不能成立協議
者,申請主管機關調處,不接受調處者,得提起民事訴訟。民事法院受理
上述事件,雖與後置管轄相當,惟係直接就當事人之爭執予以判斷,並非
先就行政機關之調處作違法審查,與行政訴訟仍不相同42。

42 吳庚,行政爭訟法論,5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4  行政訴訟法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二章 行政訴訟法

第一節 行政訴訟法之意義與性質

行政訴訟法係法院審判公法上爭議之程序法,其規範行政法院對於服
從其裁判權之當事人,行使行政裁判權之程序。其目的在於透過法院之程
序,以有拘束力之裁判,形成或確認權利、義務或法狀態。裁判之任務則
由獨立之法官,基於公權力,站在中立之地位,就具體之事件判定適法與
否,而解決公法上之爭議。
行政訴訟法,第一係關於行政裁判之程序法,而非關於行政之程序
法,故與行政程序法不同。第二係行政法院之程序法,而非行政機關之程
序法,故與訴願法不同。第三行政訴訟法並非純粹之程序法,同時須規範
行政法總論之相關問題,例如撤銷訴訟之對象及原告適格、訴訟代理人有
二人以上者,各別代理人之權限、因情事變更法院為增減給付之判決、再
審之訴之判決,對第三人因信賴確定判決以善意取得之權利無影響等規
定,均與行政實體法具有密切之關係。
法律得依規範之對象或主體間之關係,分為公法與私法。行政訴訟法
係規定國家司法機關之行政法院,對於服從其裁判權之當事人,行使行政
裁判權之程序之法規,乃司法機關就當事人之爭議為強行解決,當事人應
受訴訟結果之拘束,性質上為公法。雖然在行政訴訟程序進行中,當事人
對於部分之事項得自由處分,行政訴訟法仍不失為公法。
法之分類,亦得以其規範內容之性質,分為實體法與程序法。行政訴
訟法乃規定確定公法上權利義務之程序,與規定權利存否、性質及範圍之
實體法不同,故屬程序法。行政訴訟法係將行政實體法具體化之程序法,
實體法雖為裁判之規範,惟如欠缺程序法,則失其為裁判規範之機能,實
體法與程序法,實為相對立之關係,學說上有將程序法稱為實體法之助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6  行政訴訟法




法,係以實體法為中心之論調1。

第二節 行政訴訟法之法源

法源者,係指法律存在之形式。行政訴訟法係行政訴訟之一般的或基
本的規定,此在行政訴訟法之條文,雖未見明示之規定,惟行政訴訟法
第2條規定:「公法上之爭議,除法律別有規定外,得依本法提起行政訴
訟。」不僅在限定行政訴訟之範圍,亦可推知應依據行政訴訟法始得提起
行政訴訟之結論,行政訴訟法法典無疑的是行政訴訟法之法源。
惟除行政訴訟法法典之外,行政訴訟法尚存在其他之法源。舊法第33
條規定:「本法未規定者,準用民事訴訟法。」即以民事訴訟法為行政訴
訟法之法源。新法雖廢除該條之規定,惟在各章節分別有準用民事訴訟
法之規定,行政訴訟法第18條、第20條、第28條、第36條、第48條、第
56條、第59條、第60條第3項、第83條、第104條、第115條、第131條、第
132條、第166條第2項、第176條、第186條、第218條、第221條第2項、第
237條、第272條、第297條、第303條均分別準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各該
被準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亦為行政訴訟法之法源。所謂準用民事訴訟法
之規定,自以不違反行政訴訟之本質為限;而行政訴訟之本質,則應脫離
民事訴訟理論,發展出獨立之解釋理論,此亦為行政訴訟理論所期盼者。
此外,其他法律關於行政訴訟之規定,亦不在少數。例如行政程序法
第109條規定,關於不服經聽證作成處分者,免除訴願及其先行程序,直
接提起行政訴訟;同法第120條第3項規定,關於信賴補償之爭議及補償金
額,得向行政法院提起給付訴訟。行政罰法第41條第3項規定,關於單獨
對扣留提起行政訴訟。訴願法第7條至第11條、第13條,關於原處分機關
之規定;同法第92條規定,關於附記提起行政訴訟期間錯誤之通知及更

1 相同見解,見姚瑞光,民事訴訟法論,89年11月修正版,9頁。不同見解,見王甲乙等
三人合著,民事訴訟法新論,88年2月版,7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緒論•第二章 行政訴訟法  27




正;同法第93條第3項、第94條第2項規定,關於行政法院依聲請裁定准許
及撤銷停止原行政處分之執行。教師法第23條規定,關於不願或不服申訴
之案件得提起行政訴訟。環境基本法第34條、空氣污染防制法第81條、水
污染防治法第72條、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第49條、廢棄物清理法第72
條、環境影響評估法第23條第8項、海洋污染防治法第59條規定,人民或
公益團體提起行政訴訟。上述之規定,均屬行政訴訟法之法源。
另外,司法院大法官之眾多解釋,亦為行政訴訟法之法源。例如第
115號、第128號、第148號、第154號、第156號、第170號、第185號、第
187號、第193號、第197號、第201號、第213號、第217號、第220號、第
244號、第256號、第266號、第269號、第275號、第288號、第290號、第
295號、第298號、第305號、第312號、第353號、第368號、第371號、第
378號、第382號、第384號、第393號、第418號、第423號、第430號、第
439號、第448號、第459號、第462號、第466號、第469號、第533條、第
540號、第546號、第553號均屬之。

第三節 行政訴訟法規定之種類

行政訴訟法之性質為公法,且行政訴訟事件在訴訟程序之進行,客觀
上要求處理之劃一,原則上不許當事人依自己之意思變更法律規定之內
容。惟行政訴訟法與一般法律相同,得分為強行規定、任意規定及訓示規
定:

一、強行規定

強行規定係法院及當事人必須遵守,不得以合意排除其適用之規定。
對於此等規定之是否遵守,法院應依職權調查。法院之行為違反強行規
定,並非當然無效,而須經由抗告或上訴程序,由上級法院予以撤銷。例
如法院組織不合法(行政法院組織法第3條)、違反專屬管轄(本法第1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8  行政訴訟法




條)、應經言詞辯論(本法第188條第1項)、應依職權調查證據(本法第
133條)等規定者,當事人如對該判決上訴,其上訴自屬有理由,否則即
因不上訴而確定,該判決仍屬有效。當事人之訴訟行為違反強行規定,亦
非當然無效。例如無訴訟能力之原告獨自起訴,法院應命其補正法定代理
人,不能補正者始予以駁回(本法第107條第1項第4款),不得認為起訴
無效;當事人違反不變期間(本法第106條、第241條)或一事不再理(本
法第115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53條)等規定,法院應以違反強行規定為
由,駁回原告之訴或上訴,並非起訴或上訴無效。關於此點,與實體法上
違反強行規定者無效之原則,並不相同。

二、任意規定

任意規定係得依當事人之合意,排除法律規定之適用之規定。任意規
定有兩種類型,一為法律明文規定當事人就某一事項,在一定條件下,
得合意為決定,德國學者稱為授權法規(Ermächtigende Rechtssatze);
另一種情形,並未預先排除法律之規定,而在法院或當事人不遵守法律
規定時,如受不利益之當事人不提出異議,該項程序上之瑕疵即因而治
癒,原來違反規定之行為,遂得認為有效,稱為補充法規(Ergänzende
Rechtssätze)2。前者,例如合意停止訴訟程序(本法第183條),須有明
文規定,始發生合意之效力;反之,若無明文規定,以管轄為例,本法未
如民事訴訟法有合意管轄之規定,自不許當事人合意定管轄法院。後者,
例如當事人對於訴訟程序之違背無異議,而喪失責問權(本法第132條
準用民事訴訟法第197條),該訴訟程序之瑕疵因而治癒,違反規定之行
為,遂認為有效。又如訴狀繕本應送達於被告(本法第108條第1項)而未
送達;就審期間(本法第109條第2項)不足法定日數;訴訟程序當然停止
或裁定停止間,不得為關於本案之訴訟行為(本法第182條第1項),法院
定期辯論等是。

2 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上),三民書局,2005年修訂四版,39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緒論•第二章 行政訴訟法  29




三、訓示規定

訓示規定係指訴訟行為違反法律規定時,不影響訴訟上效力之規定。
此類規定多為關於法院或其職員之職務行為應遵守之事項,法院及其職員
固應遵守規定,茍未遵守,因未對當事人造成重大不利益,為訴訟經濟之
目的,而承認其訴訟上之效力,當事人不得以違背規定為由主張訴訟程序
有瑕疵。此項名稱係就法院之立場而言,性質上仍屬任意規定。例如指定
宣示判決期日,自辯論終結時起,不得逾七日(本法第204條第3項);判
決原本應於判決宣示後,當日交付法院書記官,其於辯論終結之期日宣
示判決者,應於五日內交付之(本法第218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28條第1
項);判決正本送達於當事人,自行政法院書記官收領判決原本時起,不
得逾十日(本法第210條第2項)等是。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30  行政訴訟法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行政訴訟法/徐瑞晃著. — 初版. — 臺北
市:五南, 2009.08
   面;  公分
 參考書目:面
ISBN 978-957-11-5680-4(平裝)

1.行政訴訟法

588.16 98010393

4T36

行政訴訟法
作   者 ─ 徐瑞晃(181.4)

發 行 人 ─ 楊榮川

總 編 輯 ─ 龐君豪

主 編 ─ 劉靜芬 林振煌

責任編輯 ─ 李奇蓁 王政軒

封面設計 ─ P.Design視覺企劃

出 版 者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106台 北 市 大 安 區 和 平 東 路 二 段 3 3 9 號 4 樓

電  話:(02)2705-5066  傳  真:(02)2706-6100

網  址:http://www.wunan.com.tw

電子郵件:wunan@wunan.com.tw

劃撥帳號:0 1 0 6 8 9 5 3

戶  名: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台中市駐區辦公室/台中市中區中山路6號

電  話:(04)2223-0891  傳  真:(04)2223-3549

高雄市駐區辦公室/高雄市新興區中山一路290號

電  話:(07)2358-702   傳  真:(07)2350-236

法律顧問 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 張澤平律師

出版日期 2 0 0 9 年 8 月 初 版 一 刷

定  價 新 臺 幣 6 0 0 元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版權所有.欲利用本書內容,必須徵求本公司同意※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