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6

中大物理系畢業生報讀海外 PhD

的經驗總結

同學 1. 沈鎮,
沈鎮, MSN: quantasham@hotmail.com, 2009 畢業

I. 你確定要讀下去?
你確定要讀下去?

我一定要指出, 讀 PhD 是很可能是一條艱苦的路. 你願不願意花掉人生最美好


的幾年埋頭在 “Splitting of Metastable 4f^{6}5d Excited Configuration in Crystalline
Gd-CaF_{2} at Low Temperature”? 當你初出茅廬, 還在煩惱找 postdoc 時, 原本
IQ 比你低的大學同學可能已月入數萬, 在香港有車有樓. 如果是這樣, 你介意嗎
[1][2][3]?

千萬不要因為“不知道大學畢業可以做什麼”而去報讀 PhD. 試想像, 你奮鬥


了幾年完成了有關 “Application of special-holonomy metrics on AdS/CFT
correspondence”的研究, 那麼你除了 postdoc 外, 還可以做什麼? 飽讀詩書的物理
人真的可以在 Wall Street 大展拳腳[13]?

II. 基本觀念:
基本觀念:

1. 入錯行/學校/group 有可能令你痛苦很多年[1]. 請審慎!


2. Graduate school application 是十分費時的. 根據我自己的感覺, 所花的時間大
概是 1.5 個 3 分 course 的時間.
3. Astrophysics, Cosmology, High Energy Physics 只是物理的其中一部份. 今時今
日也有一些精彩的發展是來自於 AMO,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biophysics, etc
[5][6]. 大家也可考慮報讀 Applied Physics, Engineering departments, 甚至氣象,
地理, 法律,… 即使你很有能力, 也不要太早認定自己“為大統一而戰”.
4. Graduate school application 影響十分深遠. 請分輕重, 你要明白它比功課和
FYP 重要.
5. 不要相信我. 在看過這篇文章後, 請自行思考和找出事實. 例如, 我是在十一
月初考 GRE Physics, 但我不會知道來年的 schedule.

III. 過程:
過程:

A. 暑假甚至更早的時間:
暑假甚至更早的時間:

想清楚要報哪些學校. 考 TOEFL.

你可以去 PhysicsGRE discussion forum > prospective students > “2009 profiles”, 看
看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人的實力和他們得到的 offer. 由這個, 你大概知道自己
應該屬於哪一個層次. 在你報讀的學校入面, 要有 top 的學校, 也要有 ranking
較低的學校 (前題是你喜歡裡面的 research). 個人意見: 報 8-12 間就夠了, 除
非你視錢財如糞土.

探訪 professor 的 research page 其實可以看到很多東西. 例如, 你會發現一些


research group 很善於把自己的工作深入淺出地表達出來. 還要注意一下他們工
作的動機是什麼. 有一些是為了開拓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有一些是遊撃地
(/無目的地)進行 “exploration” 或者 “study”, 有一些可能是負責一個大
collaboration 的其中一個部份. 看過別人的 research group page 和 paper, 你大概
可以感覺一下你會不會喜歡他們的工作. 我自己的策略是, 只 apply 那些有 >=2
個有興趣的 research group 的 department. 這是為了給自己一些保險和 flexibility.

有時候, research group page 上面的 description 不準確. 所以, 你應該上 “web of
science”[8] 或者 google scholar 找出他們的 paper. Paper 看不明白是不用氣餒的.
要看的是 introduction, 了解一下他們的研究動機 (還是沒有動機?). 看圖, 看
conclusion, 感受一下他們的 research style. 有時候看實驗的 paper 甚至可以猜到
在 research group 裡面的生活是怎麼樣. 例如, “The synthesis was carried out at 875
degree celcius flowing 2 sccm of He carrier gas at 17 torr for 5 hours”, 你可以想像到,
他們很可能要在早上開始合成 sample, 或者在中午開始實驗晚上才可以取
sample. 有時候看 paper 最後的部份也可以嘗試猜一下這個 field 的前景是怎樣.

多看 physics today[5], physics world[6], 可以知道更多當今世上物理人最感興趣的


是什麼. 不要花太多時間鑽同一篇文章, 看不懂是不要緊的. 我鼓勵大家收藏看
過的文章, 做筆記.

如果你對某一 professor 的工作真的很感興趣, 你可以在這個時候 send e-mail 給


他們, 問一些關於 research 的詳情. 這件事最好盡早做, 因為到了十一二月這些
“關鍵時刻”, 一些比較有名的教授都會收到很多 “Dear Professor, I am deeply
interested in your work on…” 你的 e-mail 在這個情況之下, 有頗大的機會被忽
略…

B. 9 月

考 GRE general / writing.

一定要盡早 register. 最好八月左右或更早 register. 記住, 這部份出錯的話可能


要耽誤一年. 切記要看清楚 ETS 的 instructions.

應該要在九月底清楚知道要申請什麼學校. 接下來就是到各學校開 account.

C. 10 月尾 11 月頭:

GRE Physics 考試. 寫 Statement of purpose (SOP), 找 recommender.

SOP 是你唯一跟 admission committee 溝通的機會, 一定要反覆喙磨. 寫完最好


給同學, 朋友和 professor 過目, 肯定一下沒有一些 “騎呢”的問題. 很多時候,
寫好了隔一兩天你又會覺得它十分不順眼. 把它改到你認為完美為止. 不要覺得
把時間花在 “自吹自擂”上面十分無謂. 其實, 寫 SOP 是很好的寫作訓練.

D. 12 月, 1 月:

一般的 application deadline.

E. 2,3,4 月
等 offer 的日子. 4 月 15 日是回覆 offer 的 deadline. 如果你有很多 offer, 請為他
人著想, 盡快 reject 那些較不吸引的 offer.

IV. 實用技巧:
實用技巧:

1. google 永遠都是你的朋友. 例如, google 一下 "how to write a good statement of


purpose". 我見過外國 professor 在自己的 Blog 評論 SOP 應該怎樣寫. Internet
會教曉你很多.
2. 進入 scholar.google.com 輸入教授的名字 (如 RP Feynman, CN Yang) 通常可
以很快地找到教授的 publication, 以及其 number of citation. Number of citation
是部份學者量度研究質素的指標 (有人會以 “h-index” 等參數來描述自己
的 “專業地位” [4]).
我曾經找到一個 research group page, 有很吸引的 research description. Google
一下便發現他們的 paper 差不多是沒有 citation, 而且全都是很多年之前. 這
是一個警號 (後來有教授告訴我, 這題目技術上不太可行).
3. 有一些學校要求你列出你 take 過的 course list 和你的 grade. 建議你做一張自
己的 list, 裡面包含 course description. 這張 course list 有可能在幾間不同的
學校會有用.
4. phd.org 有一個為你度身訂造的 ranking, 很具參考作用. 另外, 網上可以找到
很多統計資料, 大家或者有興趣知道 [10][11].

V. 忠告:
忠告:

1. 如果你是 year1 / year2 的同學, 我鼓勵你主動拍教授的房門, 問一下他們的


research group 有沒有需要人手的地方. 實驗的工作很多時候不需要很多物理
知識, 而且都需要大量人手. 不要以為 year1 年資太小做不了 research. 你甚
至可以嘗試找其他學系/學校的 professor, 問一下他們要不要幫手. 但我要強
調, 你最重要的是讀好書. 所以我建議你設定一個時間限制, 例如, 每週花
3-5 小時在 research 方面. 你做 undergraduate research 的目的不是要達到什
麼成就, 而是感受一下 research 的生活, 和找出什麼工作比較有趣.

我指出這點, 是因為研究經驗, publication 和 recommendation letters 在


application 入面有重要的作用. 當然, 你做這些除了為了 graduate school
application 外, 最重要的還是多了解自己以及 “research”的真面目.

2. 如果你是 SURE 的同學, 你有一個十分好的機會周圍參觀一下. 例如, e-mail


一下在同一間學校其他 research group 的 group leader, 問問可不可以進行一
個 lab tour. 這樣做可以切身地感受一下其他 group 的 research 是什麼的一
回事. 你又可以試試找其他 group 的 graduate students 談談, 刺探一下他們
究竟是快活呢, 還是活在夢魘之中 (也可打聽一下 professor 的壞話)?

VI. 其他補充:
其他補充:

1. Croucher foundation 會給錢一些有心出國讀書的同學. 如果是這樣, 你的


graduation school application 會相對容易, 因為對方不用出錢, 對你的要求
會降低. 溫子佳教授是拿了 Coucher Foundation 去了 Princeton 當
research associate [12], 他在這方面知道的肯定會比我多.
2. 當你 register recommender 的時候, application 會問你要不要看教授寫給你
的 recommendation letter. 建議你不要看[7]. (Waiver = 放棄看的權利 =>
填 “yes”) 你需要的是真誠的 recommendation letter.
3. 中大 rgs (如果你是 MPhil, 去 gss) 會幫你 send official transcript 到指定
的地址. 一切在網上辦妥.
4. Graduate school application 是要付錢的. 寄出 TOEFL 成績, 考 GRE,… 全
都要錢. 我報了十間學校, 粗略估計用了 HK$10,000-$13,000.
5. 有幾位同學在 23MAY2008 給了一個關於 graduate school application 的
talk. 大家不妨看看他們的 PowerPoint. 或者在大物 FTP 可以找到? 找不
到的話我可以 send 給你.
6. 有一些學校除了要求 Statement of Purpose 外, 還要求 “Diversification
Statement” (Northwestern), Personal Statement (Michigan). 作好心理準備, 你
要寫的可能不只是 SOP.
7. 如果你想改善英文, 可以去聽 Nature podcast[9]. 他們的 interview 是有
Transcript 的, 而且都是跟科學有關.
8. 如有問題可以找我討論. 我的 MSN 是 quantasham@hotmail.com

VII.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1]: My Life as a Quant: Reflections on Physics and Finance


[2]: http://sciencejobs.blogspot.com/
[3]: Disciplined Minds: A Critical Look at Salaried Professionals and the Soul-Battering
System that Shapes Their Lives
[4]: 王建方教授的 CV: http://www.phy.cuhk.edu.hk/~jfwang/PDF/CV%20JFW.pdf
[5]: http://www.physicstoday.org/
[6]: http://physicsworld.com/cws/home
[7]: 可試試 google “recommendation letter right waiver”
[8]: http://www.isiwebofknowledge.com/ 選 “ISI web of knowledge”
[9]: http://www.nature.com/nature/podcast/
[10]: http://www.aip.org/statistics/
[11]: http://stats.bls.gov/oco/oco1002.htm
[12]: http://www.phy.cuhk.edu.hk/people/teach/jwan/jwan.html
[13]: http://www.nytimes.com/2009/03/10/science/10quant.html

同學 2. 許景 (2007 畢業),
畢業), MSN:
huikinglam02@hotmail.com

中大物理系畢業生申請外國學校的一些經驗和感想

I. 本人所報的學校:
本人所報的學校:

Accepted: University of Maryland at College Park

Rejected: Princeton, MIT, Stanford, UC Berkeley, Cornell, UIUC, UC San Diego, UC


Santa Barbara, UIUC, Caltech

II. 硬件資料:
硬件資料:

GPA: ~3.60

Publication: no paper

GRE: V510/Q760/AW4.0, Sub (Phy) : 990

TOEFL: 104/120 (IBT)

Recommendation letter: 一封加拿大研究的導師,兩封中大教授


III. 過程:
過程:

1. 八月左右看不同學校的網頁,有網申的都申請戶口和填基本資料。

2. 同時期報考 GRE 和 TOEFL,並開始讀生字和溫以往三年學過的物理知識。

3. 在十月頭考了 TOEFL,在十月尾和十一月頭分別考了 GRE General 和


subject。

4. 考完試找教授寫推薦信,還有開始寫 Statement of Purpose (SOP)。

5. 等考試成績到達,填完申請表交錢,便開始聽天由命了。

6. 三月是結果來臨的季節,offer 和 reject 都會不停地散在不同的申請者身上

IV. 感想和建議:
感想和建議:

1. 如果真的很想出國讀書,就千萬不要只報名校。我之所以報十間會有九間拒
的情況,主要原因就是定位太差。我不是說中大學生的物理知識水平不及其
他申請者,我覺得問題應歸咎於中大本身。名校如普林斯頓、MIT 等每年都
會從清華、北大的物理本科要人,名額各校有兩三個。往往這些限額都被這
些學校的申請者佔據了,而且收生是有傳統的,當普林斯頓覺得今年收的清
華學生很優秀,下一年 admission committee 就很有機會繼續從清華要人。中
大的學生要從這樣的競爭中突圍是非常困難的,所以除非你有相當的財力
(不在乎申請費)和自信(GPA~3.8,有大人物的推薦信),否則不要因為他
們的名氣而報這些學校,否則你只會是向這些物理系捐款。

和中大不太友好的學校包括:Princeton, Harvard, Cornell, Stanford, Berkeley, UCSB,


MIT (基本上名校=不友好,中大物理人的悲哀)

2. 選校第一要考慮的條件是自己究竟想做什麼 subfield,這一點往往很多本科生
都會做得不好。例如如果你想做 AMO 實驗的,就不要因為 Princeton 名氣大
而報讀,Princeton 出名的是 String Theory 和 Particle physics theory,AMO 的
勝地是 U Colorado- Boulder 和 MIT,否則你在 SOP 裏 怎麼寫人家的實驗多
麼的好,說服力還是欠奉的。再高層次應該花時間看不同教授的研究方向自
己有沒有興趣,更重要的是看看教授們的背景和有沒有錢支撐新成 員。其
實研究院某方面上是非常商業化的,大部分教授收生的第一考慮都是錢。我
在上學期因為學業繁忙,根本沒空仔細看看不同教授的網頁,以至報錯和錯
過了很 多不同的學校。

3. 有關 GPA: GPA 在物理申請中是非常重要的,我覺得只要主修科 GPA 高過


3.5,報大部分學校問題應該不大。可是如果你想報 Top 5 (MIT, Harvard,
Princeton, Berkeley, Stanford),我看就一定要 3.8 以上。

4. 我所知道的物理系質素不錯的學校:UIUC (很奇怪地今年不收中大學生),U
Chicago (TOEFL, GRE 要超好),UT Austin, Columbia University, U
Washington-Seattle, UCSD, UCLA, U Maryland, Ohio State U, John Hopkins U, U
Wisconsin-Madison, Stony Brook, U Rochester, U Michigan, Penn State U, Georgia
Tech, U Michigan, U Arizona, Michigan State (Nuclear 極好), U Colorado-Boulder.

5. 有關 GRE general:基本上如果 Verbal 在 480,Quantitative 在 700 以上,問題應


該不大,當然如果能考到 V 600 以上,成功率照說應該會大增。

6. 有關 GRE subject: 多做 past paper 是高分的關鍵,因為 MC 題目重視的是思路


敏捷和對題目的熟練程度。

7. 在寫 SOP 之前最好先決定自己會做物理中的甚麼範疇,因為可以給予
admission committee 良好的印象,令人覺得你是想過自己的未來,記住還要
說說你拿到博士學位之後會做些甚麼。

8. 收到 rejection 並不代表你實力不如人,因為收生程序本身就充滿隨機性,總
之不要只報名校,要報高、中和低檔次的學校。

9. 研究經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機會到外國的國家實驗室工作,不妨多認識
不同的科學家,應該會對整個過程有幫助。
同學 3. Tommy (2006 畢業),
畢業), MSN:
tommysolh@hotmail.com

以我個人經驗,GPA 係幾乎無用的,研究經驗先至係先決條件,呢一方面香港
學生好蝕底

順 帶一提,biophysics 而家係好活躍而且研究範疇好廣 o 既一門,但係香港 o


既同學可能比較少(甚至完全無)接觸,有興趣 o 既同學可以問下許景、陳國
恩、同埋我。我地三個都係做 biophysics,但係做 o 既野係完全不同,許景做有
關 eukaryotic cell motion,陳國恩做 biomolecule simulation,我做 prokaryotic gene
expression。

同學 4. Nyuko(2010 畢業),
畢業), MSN/email:
aratsuki@hotmail.com

報校結果:
Applying to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Departments
Accepted: Princeton, U of Washington Seattle, U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SUNY
Stony Brook, U of Miami
Rejected: Penn State U
Contacted by Faculty: Texas A&M, UCSD, NCSU, UIUC

研究經驗:
1) HKO Summer Placement (1 project – 2 months)
2) OPUS at UCB (2 projects, 3 months and 4 months rep.)
3) Theta13 at CUHK
沒有 Publication…
Major GPA: 3.96 TOEFL(iBT)-104 / VGRE-570 / PGRE-990

分享:
決定報研究院那一刻我是想,我不甘心拿個學士就算!我對這個大自然還有很
多好奇,或許我有這能力(讀研究院並畢業),為何不試一下呢?曾經參與的研
究我也沒有不喜歡,反而很享受解難的過程。就算花幾年才發現自己不喜歡,
我還會覺得值得:因為我賺了了解自己的機會。我不要讓自己後悔,於是就報
了,不管那麼多了。

1)選校
不管你覺得自己有多棒,都不要只報名校,因為良好的個人資歷(學校成績、研
究經驗)只是獲取錄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決定學校會否
取錄你(以上的師兄提過就不再提了)。我也聽說過一些研究項目因接受了
Defense department 的資助所以不能聘用非美國公民的研究生……

很多人都會參考學校的排名。我個人不太清楚這些排名是怎樣評出來的,對那
些數字的概念相當模糊。總之首十名應該很不錯,首五十名都不會差到那裡
去,一兩名的差別對我來說則意義不大。

沈鎮康都提到,其實物理畢業生報研究院並不是只能報物理,很多其他學科都
歡迎物理學生!最重要是你覺得那個科目適合你。不過要留意,在不同的學科
出色的學校是不同的,你可以從參考書/學術期刊得悉那些學校活躍於相關的
研究並有所成就,再到那些學校/教授的網頁了解更多。

回應許景的分享,我相信局外人是很難知道那些學校是否和中大「不太友好」,
有人有內幕消息則另當別論。本來有名氣的學校就是難入的。通常大家都會報
大概八至十間學校,當中總有一兩間是有名氣的學校。試想想如果你連報都不
報,結果很多學校取錄你,你就會後悔當初為何不報 Caltech、MIT。報一兩間
名校要多花一百至二百美元,但相比總共花的錢和考慮到學校對你的教育的影
響,值得不值得就你自己判斷了。總之就是不要讓自己後悔。(同樣地,選一些
safety school 也是要不讓自己後悔呀)

個人經歷:因為我過往參與過的研究項目,機緣巧合地,都離不開
High-Energy/Particle/Nuclear Physics,於是九月的時候我還以為自己大概要報這
幾個領域才有機會。但自己就總覺得有點不妥當;我不能對於十分細小或者十
分遙遠的東西有很強烈的感覺,反而我希望研究些大自然裡近貼日常生活的事
物。加上我很清楚知道自己較喜愛和擅長寫電腦程式和模型,我就想到大氣科
學也許是較適合我的領域了。當時我也有擔憂:主修物理的我也許不能與主修
大氣科學的同學競爭。我縱然有天文台實習作為相關經驗,也不過是兩個月的
事,機會還是很微吧?然而不同學校的大氣科學學系網頁都清清楚楚地告訴
我,他們是歡迎物理學生的。我又不時會「八卦」教授的履歷,我發現:大氣科
學裡有物理學士學位的教授也不少呀!這些都成了我的強心針,令我再沒猶豫
地全報了大氣科學學系的課程。
2) TOEFL
入學要求:有些學校會例明 TOEFL 四項細分的要求,有些學校可以暫時取錄
TOEFL 成績未達標的學生(例如只差兩三分達標)。要看清楚要求,定下目標。

有些學校訂相當高的 TOEFL 要求,假如你的成績足夠高,這些學校或者可以是


你的 safety school。因為他們嚇跑了不少國際生,競爭可能會小一點點。(猜
的,沒有證據支持也不知什麼樣的證據可以支持)

有效限期兩年:有些學校可能會要求學生於入學時 TOEFL 成績依然有效,有些


學校只需要報名截止時有效即可。已經考過 TOEFL 的同學應該先在學校的網站
查找有關資料,找不到的話再向學校查詢。

溫習:大家都是用 ILC 的資源。由於十月至十二月是同學報 Exchange 考 TOEFL


的旺季,這些時段是很難借到書的,所以可以的話就不要在那些時間考了。當
然,英文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進步的。個人經驗:Speaking 很難高分!

3)GRE
我是在 Berkeley Exchange 時考 GRE General Test 的。美國和很多其他地區/國家
都是用電腦考的,差不多全年那一天都可以去考。在香港則是筆試而且 AW 和
Verbal/Quantitative 分開指定的兩日考。兩者各有利弊。有機會 exchange 或者到
外國旅行的同學可考慮是否於外地考 GRE。

值得留意的是 2011 年 8 月 GRE General Test 考試模式將會有大規模的更新。新


舊 GRE 成績都獲研究院接受。有意於 2011 年考 GRE 的同學應到 ETS 查看計分
方法和模擬試題再決定是考新還是舊的 GRE General Test。

溫習:Subject test 大家都是這麼溫。至於 General test,ILC 都有一些有用的資


源供借用。個人認為溫 Verbal 最好是學習詞根和詞源,Flash card 也是很有用的
學習工具幫助記憶。我自己就寫了個輔助我溫習 verbal 的電腦程式,省了查字
典和抄寫 Flash card 的時間,很有用也很好玩。
另外要多看一些美國的新聞網,例如 CNN 和 New York Times 等都應用很多 GRE
裡會見到的詞彙,當然這也能訓練閱讀理解。對呀,GRE 考美式英文呀!

4)Statement of Purpose (SOP) / Personal Statement


就我的十篇 SOP,雖然八成是相似的,但每一篇都至少有一至兩段是就著該學
校的特點和優勝之處去寫的。你的 SOP 除了要講述你選讀某個學科課程的目的
和原因,你還要解釋為何你選該校,為何該學校適合你,何以你又適合該校。
譬如說你希望研究 condense matter,你就不需要誇獎某校在天文物理有多大成
就,那是不相關的。

另外,SOP 切忌長。想像你是 admission panel 的教授要讀好幾百篇 SOP,你會


有興趣讀幾頁紙關於一個人的歷史嗎?內容多不一定就是好。SOP 要言簡意
賅,很多細節你要問自己,這必要嗎?不必要的請刪去。我本來的 SOP 長三
頁,最後改成只有一頁。我倒是花了整整兩個月去寫我的 SOP,不停地修改,
給朋友評,給教授評,又拿去 ILC 給那裡的 consultant 評,總之時間是不能省
的。

以下是一些網上的資源: READ AT YOUR OWN RISK


http://alumnus.caltech.edu/~natalia/studyinus/guide/statement/samples.htm
http://www.cs.umd.edu/Grad/sop.html
http://www.sjsu.edu/faculty/gcallaghan/graduate/winningstatement.htm

5)Resume
有些學校可以讓你上載個人簡歷。注意,個人簡歷(Resume)顧名思義是簡短
的。學士畢業生普遍不像教授/科學家般有很多的著作和工作經驗。我們寫一
至兩頁的 Resume 是最合理的,將最重要的寫出來就好了。

簡要比冗長更考語文能力。

6)Letter of recommendation
給你寫 recommendation letter 的教授/科學家/研究組成員,應該要對你有相
當的認識,從而能就你於科研方面的潛能給予評語。(這很重要,雖然已提過:
報名的時候請記緊剔選 waive your rights to review your letter of recommendation)

通常美國的學校要求三篇推廌信,好像很多吧。所以我也想藉此鼓勵各位一二
年級的同學嘗試在研究項目裡幫幫手,不僅是為了推廌信(天啊,這像很膚淺但
我必須強調如果你不做,你會後悔),也是為了試一下研究,試一下自己到底適
合不適合或者適合做什麼類型的研究。也許你不能幫到很多,但你會幫到一點
點並且收穫極大。

最後補充的是,切忌貪心,我明白三年的大學是很短(沾沾自喜:我讀四年
的),不少同學會同時做這做那,做 FYP 同時又有 SURE 又有 OCAMP 諸如此
類任何可以在同一個時空發生的組合。但想要收穫,除了努力,還要專心,專
心才會做得好。研究經驗重量,更重質。

同學 5. 詹志勇(2009
詹志勇(2009 畢業):
畢業):

我四年本科生的計劃只能用「摸著石頭過河」來形容,自問沒甚麼遠見,隨了摸
索,別無他法。

進來物理系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喜歡。中六時覺得喜歡物理那實在的工作方
式,說偉大、有用都不夠準確。但這樣進來,很快就給排山倒海的課業嚇到,
再加上家中一些不太如意的事,就除了上課的東西之外,沒怎樣想過自己要做
甚麼。學業掌握了,課堂的東西都明白了,但第一年空閒的時間就虛度過去
了。

到了第二年,機會開始來了。聽著有些師兄師姐的在外交流和做研究的體驗,
心也動了,就報名參加了下一年加州大學柏克萊的交流。這一年上課學的東西
開始廣闊了一點,現代物理也知道了更多,不過想再多知一點的時候,卻感到
無從入手。上網看的論文好像沒那一篇看得懂,也不知應從那裏開始看。暑假
時參加了朱明中教授的中微子研究,可惜決心不足,沒把更多不認識、不明白
的東西學會。這是第一次研究的經驗,或認真來說是看別人研究的經驗。雖然
很多東西都不懂,但現在很多時候再聽見這些東西時候,會想再找資料明白
它,難度好像小了。

在之後的一年,過了充實、滿足的上學期後,就動身到加州去。柏克萊這地方
有著不同的人,也就交了很多有趣的朋友。不同的文化匯聚在一起,不同的地
方有不同的特色,氣候怡人,有如另一世界。不過隨著時間過去,要想想暑假
的研究做甚麼好。而且聽了當中一些研究生或準研究生的經歷,心也開始慌
了。天哪,自己的經驗是何等淺薄﹗說想研究做甚麼好,倒不如說研究可以做
甚麼,因為把電郵發了給第一個之後沒回音,第二個也沒回音,最後發了差不
多廿封電郵只有兩封有正面回覆。我就跟早一點回覆的那一個教授做 Graphene
的實驗,在三個月裏不斷用膠紙把 Graphite 撕成只有一層厚的 Graphene,還把
激光打進去,看它反射回來的光譜,來認識它的電子結構。這次就真是一個體
驗,體驗到把一堆精心設計好、排列好的鏡子移動了一塊後是如何無助,體驗
到可以成功把剛學過的光學用來算不同物料的反射情況是如何興奮。這一次可
以說是百感交集吧,感受到自己做實驗的短處,感受到慢慢學習帶來的可能
性,感受到身邊的人做事的衝勁。

回來香港,挑戰就開始了。回美國還是想回,做研究還是想做,那就要啓動學
校報名的程序。同時跟羅志光教授開始做 Final Year Project,從零開始學習量子
光學。時間就是那樣緊張,要每天像走鋼線一樣不斷地看自己在不同項目的進
度。學校開了一大堆,很多項目都不明白,但根據自己在柏克萊的學習經驗,
好像對 Condensed Matter 的興趣大一點吧,畢竟還是挺實在的東西。對自己的
能力也估計不來,就報了上中下級的學校,一共十數間,還找港美兩地在其下
工作過的教授寫推薦信,或找課堂以外談得深入的教授,也讓他們看看我的自
薦信寫得怎樣。自薦信大概就是要真實地交代為何愛做物理工作,也真實地交
代自己的長短處和體驗。

與此同時,Final Year Project 是苦澀,也是甘甜,是一個從零開始的體驗,是一


步步推導的體驗,是和學習過的數學、物理和電算技巧互相對照的體驗。它找
回我以前認真把知識一步步理解的感覺,也讓我對理論物理的興趣再進一步加
深。

另外為了報研究院,我還要考那可惡的 GRE。在報名跟上課和做 FYP 的時候,


每天晚上要花時間讀英文詞語,還要按考試日子的遠近安排日子練習試題,因
為無時間失手了。回想過去,那半年最可怕的事莫過如此了。

幸好這些都安然渡過,那現在就在聖地牙哥讀研究院。想想自己的視野還是不
怎樣廣闊,上講座、看文章都很多時候完全不懂,不過踏出第一步還是重要
的,因為在我做研究學過的方面還是能聽懂、看懂一點點。早年就應該在空閒
時間嘗試認真學習不同的東西,對某方面有一點認識,才能看到自己是不是想
做那些東西。我這邊的同學說過︰「When you start something, you know
something.」

詹志勇,二零零九年畢業,現就讀於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同學 6. Edmund (2007 畢業),
畢業), Email:
edmundthhar@gmail.com

Actually I switched to MPhil in GeoInformation Science under the Institute of Space


and Earth Information Science (CUHK), before pursuing my PhD currently in the
Department of Meteorology, University of Reading (UK).

I got a relatively low undergraduate GPA when compared to others, but from my point
of view research experience is far more important. It is extremely useful when you
are writing your personal statement for applying any research degree. I had my
HKO summer internship in 2006, and had it extended as my FYP.

During my MPhil study I got a lot more research experience as well as opportunities
of making conference presentations in US. All these can be written into your
personal statement. I would suggest trying to make conference presentations in case
you do not have any journal publication, as it usually takes much time (MPhil lasts for
2 years, normally) for your paper to publish, while conference proceeding provides
you an alternative way to publish your work quickly. I do believe PhD student
admission judges heavily on your research abilities and potentials, thus enriching your
research experience is essential.

As for a PhD in UK instead of US, there should be some difference. For my


department I applied for a particular project initially, as each project is funded
individually. Thus you must make sure you are really interested in this topic, and
you can devote yourself to it for three years. Try to link your relevant experience to
the topic content and persuade the supervisor that you are the right one. 3 years is a
short time so they usually prefer to get those experienced ones.

Many of my classmates have little prior knowledge in atmospheric or oceanic


sciences. Thus, a number of courses has to be taken in the first year. Having a
physics background is a great advantage as meteorology (or climate studies) is
blended with physics, mathematics, computational physics, statistics or even
chemistry. Research experience can also nurture your research ‘sense’ so I find
myself a lot easier to get started with when compared to my classmates. You should
also be confident to express your ideas, as you will learn a lot from communicating
with people in different mindsets.
Here the majority of the funding goes to UK and EU students. Thus besides
applying for the project you should look for the funding yourself from the university
itself, British Council, or other funds like Croucher Foundation and Sir Robert Black
Trust Fund.

Feel free to contact me if you get any question on my subject and studying in UK.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