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8

編輯手札

  群山環繞的覺華園,平日清靜非常。為迎接一年一度
的浴佛盛會與第四屆「慈光山人文獎」全國書法比賽;5月
15日,即有遠道而來的信眾、參賽者陸續進住,而香積、環
保、事務、服務組等工作人員,亦分頭進行各項法會前的準
備與齋飯。
  今年,適逢覺華園大法堂啟用二十週年。過年後,佛
壇上供奉之三寶大佛,經多月來的維修、重新上漆,更顯莊
嚴。5月16日,大眾在稱誦「釋迦如來」聖號後,維那法師起
腔「我今灌沐諸如來………」,三師和尚領眾浴佛後,居士
們魚貫隨著梵唄聲依序浴佛。
  法堂隔鄰正是書法比賽現場,比賽就在莊嚴祥和的梵唄
聲中進行。獲得高中組第一名的吳汶珊賽後感言,四周飄著
梵唄和大家一起寫書法,空氣中似乎充滿著能量,讓人產生
無比莊嚴寧靜的感動。
  參賽者,有長年征戰各方的好手,也有初次報名參加
者。今年尤其特別,雲林、台中、屏東、台東等四所監獄,共
有53位喜愛書法的朋友參與初賽。決賽時,更由獄所的劉同
學獲得社會組第一名,其作品頗具弘一大師神韻,受到評審
委員一致肯定。
  本期專題《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文章
除了有或理性、或知性地撰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觀感
外,亦有數篇持驗事蹟,或許有人認為經云過於誇大,而狐
疑不信。淨影居士則在〈關鍵在這一心〉文中強調,持名念
佛重點就在這完全相信的「一心」。試想,如果不能如此虔
誠,有多少人能在危急存亡之際想到持名念佛,又如何能獲
感應?〈身隨風動.心堅不疑〉文中的主人翁黃居士,即是
在921大地震時,因專心持名而助自己與家人躲過劫難,事後
並拍下不可思議的錄像,讓人隨之讚歎。
第 卷.第 期

31 人乘佛教宗旨
推行人乘佛教 弘揚佛教真理
4
淨化社會人心 發揮慈悲濟世
建設人間淨土 創造人類幸福

目次
法雨甘露
口業之報................................................................................. 聖開導師 4
般若講堂
病中苦.................................................................................... .大願法師 6
大般若經語講略(續完) ........................................................... 淨影 10
茶禪的淵源與意義.................................................................... 賴賢宗 13
美哉簡樸.................................................................................. 楊銘塗 104
專題: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
慈悲與智慧──《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的修行法門 .......... 洪嘉琪 18
梵音海潮滿虛堂 ............................................................................一缽 25
關鍵在這一心 ................................................................................淨影 29
身隨風動.心堅不移──921地震緊急念佛號避開震災實錄 .黃士哲 32
觀音靈感三則 ..........................................................慈梅、慈音、佛子 37
菩薩行處
文殊院之晨........................................................................... 大願法師 42
褪色的卡通畫........................................................................... 楊子瑤 45
表達...............................................................................................智孝 48
學佛真好.......................................................................................慧沂 52
動中修行.......................................................................................覺智 55
盡此一報身,同昇極樂國 ...................................................... .黃月春 57
三個小錦囊...................................................................................古魯 60
感念恩師.......................................................................................崇揚 64
藝海禪舟
佛塔林立的國度——緬甸 ....................................................... 黃丁盛 65
雲水行跡
五台山大朝台紀聞................................................................... 曾巧文 72

2
圖說菜根譚 人乘菩薩道
不可乘喜而輕諾.......................................... 小童 78 人乘佛子 乘人之乘
行菩薩道 直達佛地
醍醐養生
曹陽的愛在創意快餐.................................. 曹陽 80
檸檬金桔佛手柑蜜餞.............................. 楊乃靜 82
法會•活動感言
封面攝影:黃丁盛
生命雖短暫,卻以美麗做供養——2009年盂蘭盆
法會插花側記...........................................芬芳芯 83
民國六十八年十月創刊
八關齋戒側記 ............................................ 莊昇 88
出版者:人乘佛刊雜誌社
收習氣,送美妙——埔里精舍幸福之夜活動紀實 創辦人:聖開導師
...................................................................張淑娟 91 發行人:李文達(釋大願)
人乘佛子 社長:胡靖宇
屏東講堂興建的因緣.................................. .靖宇 93 總編輯:張碧員
美術設計:徐偉
色身假名陳金城——他給我們上了最後一課.........
特約作家:蔡澤生、張清財、李清波
..................................................... 蔡澤生、許秀娟 97
李若茞、陳采婕
塵中拾影
編輯特助:羅麗卿
提起覺照,把心放下——電影「新宿事件」的省 美編特助:黃聿瑩、洪嘉琪、陳國志
思..............................................................柳成蔭 100 電話:(049)2896352.2896025
佛學英文教室 傳真:(049)2898193
師父上人法語(2)................................................... 社址:55541台灣南投縣魚池鄉東池村
東興巷24-8號
................................翻譯◎蔡澤生、Judy Chen 106
ADDRESS:
佛子行三十七頌(第二十五、二十六頌).............
NO.24-8 TONG-HSING LANE,
........................................................ 譯注◎莊昇 109 TONG-CHIH V ILL AGE, Y U-CHIH
慈光之聲 HSIANG,
慈光山人文獎第四屆全國書法比賽報導......靖宇 112 NAN-TOU COUNTY, TAIWAN, R. O. C.
盂蘭盆法會 啟事............................................... 117 法律顧問:趙建興律師

浴佛功德殊勝行................................. 大願法師 118 慈光山資訊網網址電子報:


http://www.zgs.org.tw
山城喜捨行——南投家扶中心 ................ 果穗 120
投稿信箱:zgs.editor@gmail.com
人乘書香飄山城........................................ 果穗 121
郵撥帳戶:人乘佛刊雜誌社
慈光山福慧獎助學金................................ 果穗 122 第0209280-2號
慈光山甘露助學金.................................... 果穗 124 印 刷 者:中原造像股份有限公司
助印芳名錄..........................................................125 行政院新聞局局版台誌字第2126號
中華郵政中台字第15號執照登記為雜
誌交寄
第 卷.第 期

31
口業之報
文◎聖開導師
4

    有一次,舍衛國王
阿耆達,在毗蘭邑城,恭
請釋迦佛陀與五百大比
丘,到城內結夏安居,並
擬供齋三月。此事被破
壞佛法的魔王知道了,
乃施以法術迷惑大王,
進入內宮享受五欲種種之樂,使王耽於酒色,荒淫不醒,對
供佛及僧的事竟然忘了,沒有吩咐專人掌管其事。
  那時正逢飢荒,沙門沿門托缽,乞食不易,適時有一位
看馬師,知其情形,發願供養,但以經濟有限,力不從心,
於不得已,乃將馬群糧麥減餵一半,拿來供佛及僧。就這
樣,過了九十天之後,國王忽然醒悟,想起尚未設備飲食供

4
養佛僧,乃拋卻五欲之惑,趕到佛陀之處,禮拜懺悔。
  舍利弗見此情形,深感不解,便請示佛陀:「世尊!是
什麼因緣,竟使德行圓滿的覺者,亦受馬麥之供呢?」


◎雨甘露
  佛陀回答說:「舍利弗!當知,凡事都會受到業力牽繫
的,任何人也無法免除因果報應,我當為你們解說此一因


緣。諦聽!諦聽!於過去毗婆尸佛時,有一國王供佛及僧,
佛僧應供事畢,臨行,並為有病的比丘請了一份食物帶回。
  途過梵志山莊,梵志聞到食物的香氣,便順口說道:
『這髡頭沙門,該食馬麥才對,何以受供這樣美好的珍餚呢
?』他門下五百徒眾,亦附和其說。你們知道那時的梵志和
五百徒眾是誰嗎?就是今世的我,和你們五百羅漢弟子也!
我今雖已成佛,但因當時嫉妒造此口業,所以還是避免不了
業緣果報的。希我徒眾時刻警惕,勿因小善而不為,小惡而
為之:當知因果報應,如影隨形,絲毫不爽,所以要時時刻
刻光明覺照,清淨身、口、意三業,不可因一時的貪、瞋、痴
而犯小錯才好,你們要明瞭果報之事,是極其可怕的。」諸
弟子聞佛開示後,歡喜奉行,立志不犯任何過錯。所以,世
人亦當人人警惕,勿造口業。

5
第 卷.第 期

31
病中苦
文◎大願法師 圖◎那豆
4

  日前接獲兩位居士來電,向筆者訴說她同修病了。第一
位告知:「法師!我同修好想回地藏院看您,但他的身體太
過虛弱,無法站立,連講話都很吃力,不知該如何幫他?」
  聽後,筆者心理有數,他真的病了,且病的不輕。2009
年10月底,筆者北上弘法時,曾到他家普照,接受他們的
供養。用餐時,信眾們散心雜話,不把握問法的機會,盡談
些與修行無關的話題,筆者當場喝斥道:「生命無常,因緣
幻化,今天我來此普照,大家一起同桌用齋,明年能否有
此因緣,很難說。現今難得有此面對面的問法機會,你們
不問法,卻只談些與修行無關的俗事,辜負了我來此的目
地……。」聽後,他們低頭無語。齋後,筆者又對他們開示

6
道:「我們都已上了年紀,臭皮囊還堪用多久未知,怎不好
好利用此身,好好學佛修行。修行不是光用嘴巴講就可以達


◎若講堂
到的,必須腳踏實地身體力行。若依念佛法門,每天需依自
己訂的功課念佛,不要虛度光陰,浪費生命……。」


  第二位居士來電說:「法師!這兩天差點被同修嚇到,
他像是有中風的前兆,嘴歪眼斜,帶他去檢查,都說要再進
一步觀察……。」放下聽筒,深深體悟到世事無常,人無百
日好;歲月不饒人,再不把握修行因緣,就要後悔莫及了。
  近日讀到省庵大師《八大苦詩》,頗多感觸,其中「病
苦」詩云:
四大因時偶暫乖,此身無計可安排,
殘燈留影不成夢,夜雨滴愁空滿街,
自昔歡娛何處去,只今苦痛有誰懷?
豈知極樂清虛體,自在遊行白玉階。」
  人身乃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而成,四大不調,百種
病生。
  經云:「一大不調,百一病生。四大不調,四百四病,同
時俱作。」
  人一旦生病,坐立難安,光是個小感冒,鼻塞流鼻水、
咳嗽、頭痛……,小病如此,何況大病?《三國志》中的張
飛,神勇無比,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一日,張飛向孔明誇
勇,言天下無可畏之事。孔明掌書「病」字,示張飛云:「怕
否?」張飛連退數步說:「怕!怕!怕!」因非丈八長矛所能
抗。故俗語云:「英雄只怕病來磨。」
  「殘燈留影不成夢,夜雨滴愁空滿街。」古時點油燈,昏
黃燈光,伴著孤寂身影,顯得益發落莫。又逢細雨連綿,空
巷無人,唯聞雨滴聲;殘燈、孤影、淒雨,更增愁緒。在這淒
苦的夜晚,「自昔歡娛何處去,只今苦痛有誰懷?」憶昔日身

7
第 卷.第 期

31
健,歡娛快樂,何處尋覓?今纏綿病塌,誰知誰憐?縱使子
孝孫賢,誰能替代?「病倒方知身是苦,健時多為他人忙。」
4
忘了根本大事,後悔莫及!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一〈攝決擇分中有尋有伺等三
地〉之四載:「知病苦亦由五相:一身性變壞故、二憂苦增長
多住故、三於可意境不喜受用故、四於不可意境非其所欲強
受用故、五能令命根速離壞故。」
  一、身性變壞故:四大乖違,腫脹羸劣,壯熱煎寒,疼
痛僵硬,麻痺癱瘓等。
  二、憂苦增長多住故:於身逼迫,引起內心無限憂苦,
時日俱增地住於痛苦中,悲愁地度過日夜。
  三、於可意境不喜受用故:人在生病的時候,平日喜愛
好樂的飲食,因病苦逼迫,不再喜愛受用,或由於有增加病
苦的危險而不能受用;這就是受用不自在苦。
  四、於不可意境非其所欲強受用故:由於生病,對於不
喜歡的藥物、針灸、刀割等,雖非所欲,為了治病,也得勉
強受用,引生領納苦境之苦。
  五、能令命根速離壞故:病入膏肓時,知道自己命根將
很快地捨離根身而斷壞,趣於死亡,引起悲哀痛苦。
  病苦無人想碰,但宿世業障現前,閃避無處。台灣醫療
制度普及,大、小醫院、診所、中醫、西醫林立,卻人滿為
患,尤其是大醫院「大排長龍,常擠得水泄不通。」一生中,
病苦是無可避免的,要如何面對?若正知正見觀念未建立,
以為皈依學佛了,佛菩薩就會保佑平安、消災延壽,這種觀
念是錯誤的。曾有人問過筆者:「老和尚修得那麼好,為什
麼還會生病?」
  筆者回答說:「佛陀住世時,也有背痛、痢病與提婆達
多謀害,出佛身血之病苦。古今歷代祖師中示疾的也常有所

8
聞,老和尚生病,有其因緣,不足大驚小怪。」學佛的人最
忌自己不修,遇有病障,即怪罪佛菩薩不保佑,此乃錯誤的


◎若講堂
知見。又常見有信眾,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遇到家中
有人生病時,才到寺院祈福消災,此乃不正信的做法。學佛


者,時時刻刻都要精進修行,莫等到苦難來臨時才想到三
寶。
  有位信眾得了重病,老和尚去探望他時,只見他呻吟不
已。老和尚開示說:「臭皮囊是四大和合而成,是假體,不是
真的。只要提起正念觀空,病很快就會好起來的。」信眾依
教奉行,很快就康復了。
  事隔不久,老和尚也生病了。這位信眾探望老和尚時,
聽聞老和尚呻吟不已,信眾感到十分疑惑,問老和尚說:
「老和尚!你不是說臭皮囊是假的,觀空,病就會好起來的嗎
?」老和尚回答說:「觀空是假的,病是真的。」此故事耐人
尋味,大家好好共勉之。
  病從何生?有身則苦生,老子《道德經》第十三章云: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身是眾苦積聚處。「豈知
極樂清虛體,自在遊行白玉階。」佛國淨土眾生清淨妙嚴,
無有老、病苦,自在悠遊於淨土之中,不像娑婆世界是五濁
惡世,處處不清淨。想超脫此世間,唯有精進修行,以求往
生、解脫。

9
第 卷.第 期

31
大般若經語講略(續完)
文◎淨影
4
作者簡介:淨影居士,1960年皈依敏智法師,法師居美國,辦
內明佛學雜誌多年,隨習者眾。1968∼1970年聽聞佛法於南
懷謹老師。此後即從事東方藝術與哲學,佛法荒疏多年。近
年人事漸老,又再依靠佛禪般若之光明,俾獲身心之安穩。

佛告最勝: 「天王當知!出世般若波羅蜜多,及後所得
無分別智,能證、能得。」 
「世尊!證得義有何異?」 
「天王當知!出世般若波羅蜜多,能如實見,故名為
證,後智通達,故名為得。」

  「能證」,即《解深密經》所云:「內自所證」,即是真
實又清楚、又具體地出現在我可以智慧悉知的內在。
  「智慧悉知」,極為有別於「意識知見」。
  如來在這裡正面提出「能證、能得。」這是一大建立,
絲毫不容許含糊、玄虛。
  因此,最勝天王進一步請問「證」與「得」到底有甚麼
不同,希望更清楚確定地得到如來親說這個一切修行人的終
極標的。
  如來當即明確宣稱:「能如實見,故名為證。」
  「如實見」完全不同於「意識知見」,意識知見所見
者,是諸法的顛倒相,無法顯示諸法的如實性相。
  明代博山和尚澈悟見性,呈師一偈,中有兩句云:「吐
光不遂時流意,依舊春風趁馬蹄。」
  文字般若,力量驚人,兩個句子連貫共括了證與得,並

10
且生龍活虎,一如無漏大力之清淨而雄足。
  「吐光不遂時流意」是證,「依舊春風趁馬蹄」是得。


◎若講堂
  智慧悉知之見——吐光,光華既顯,過去、現在、未來
三有之生滅顛倒有礙之境,豁爾而盡,然後「見」於如實究


竟。
  這裡所謂「不遂時流意」,即是說,適才三者之顛倒識
用,至此則廓落如如,盡失原來的地步。
  「不遂時流」,不遂二字,親證真實,文字有力。
  此即 《解深密經》所云:「聖者內自所證。」
  而澈澄之際,即所謂能「得」之際。
  依舊春風趁馬蹄,即是如實之「得」。
  五蘊六根,就是馬蹄,在春風涵煦之中,而奮發振動蕩
漾激越處,春風即「生」。
  禪家恆語:「靈苗生有地」是就動態而言。
  永嘉玄覺和尚所云:「不離當處常湛然。」是就一切時
中之靜態而言。
  馬蹄一動,春風即生,絕沒
有馬蹄既動而春風不生者; 馬
蹄不動,春風不失,事實上,長
劫以來,春風就一直涵煦著馬
蹄,這樣才能成為事實上的活著
的馬蹄。若失去了春風的連結,
馬蹄乃成了枯槁,如同六祖所云
:「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
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
  博山和尚後有一偈:「瑞瓣
靈枝劫外春,拈來攪動海山雲;
婆心況是如天遠,那肯拖泥帶水

11
第 卷.第 期

31
行。」
  這個「瑞瓣靈枝」,即是「如實見」之後,「後智通達」
4
的五蘊六根,「拈來攪動海山雲」,就是放一放馬蹄,沐一
沐春風。
  結果呢?海山雲盡海山雲處,具足海山雲,如馬蹄,盡
馬蹄處,仍然是馬蹄,是五蘊六根生滅日用。那麼,馬蹄盡
處不盡處的「春風」呢?在海山雲上頭,他就是「天」,其
實,他是緣與非緣的始盡之處,是諸佛心,是「後智通達」
之「得」。
   「後智通達」!
   一得永得!
   永嘉玄覺證道歌:「痕垢盡除光始現,心法雙立性即
真。」
  馬蹄是心,海山雲是心,春風是法,天是法。
  馬蹄與海山雲都是動的,風與天,盈遍而圓明,說名為
不動。
  剎那剎那生滅,是日用。生滅之中,寂滅不失,乃至現
前,是聖證,即是一得永得之道。
  有三種滅,一者日用生滅;二者自性清淨寂滅;三者無
餘涅槃大涅槃性相寂滅。
  《楞伽經》云:「外道說涅槃有四種,我說涅槃惟一種,
意識寂滅,我名涅槃。」
  如來此云意識寂滅,乃是自性清淨寂滅,此即是證,此
即是得。

12
茶禪的淵源與意義
文◎賴賢宗 (國立台北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若講堂
圖◎老石


  在「茶」的文獻史考察上,是由「藥用」而逐步發展出
精神性的「茶道」與「禪茶」。然而,從茶的本性而言,茶性
清真,素具自然性靈之美;茶氣具備五行之氣而又超越之,
可以調和陰陽,直入杳冥太虛。
  茶的發展是由「藥用」,屬於「養生」的範疇,自古醫道
同源。茶屬於藥用、養生,自然也和道家修持有關。因此,
茶提升到與丹道修練的層次,隋唐時期僧人參禪之風大盛,
茶與禪道終於有大量融合的契機,出現了「茶禪」。
  根據陸羽 (733-804)《茶經.六之飲》與《茶經.七之
事》記載,中國飲茶的歷史可以上溯神農氏,初為藥用飲
品。周公時,發現「其飲醒酒,令人不眠」。後漢仙人丹丘子
種茶之後,發現茶亦有益於修道。自此茶便因具有醫療與修
道等兩方面的功能,一者茶助於清醒少眠、具
有解毒的效用,二者在修道、修禪的過程中扮
演重要的角色。《茶經.七之事》引用陶弘景
《雜錄》:「苦茶輕身換骨,昔丹丘子、黃山君
服之」。此中,值得注意的是漢仙人丹丘子種
茶的地方就在今天的天台山之支脈,而天台山
乃是佛教天台宗的總本山。仙人丹丘子是《神
異記》中指點西晉餘姚人虞洪採獲大茗的一位
道人。「丹丘」是在浙江寧海縣南九十里,是
天台山之支脈。可見天台山的茶禪可以
遠溯至漢代。

13
第 卷.第 期

31
  唐代劉貞亮提出飲茶「十德」:以茶散鬱氣,以茶驅睡
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驅病氣,以茶樹禮仁,以茶表敬意,
4
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入道,以茶可雅志。飲茶
「十德」完整包含了茶道的人文美學、醫療養生、禪修等三
個面向。
  筆者著有〈丹道與天台止觀之會通〉長文,闡明天台止
觀與丹道的關係,「茶」不僅是一種草木外丹,它的功能可
以開關通竅,具有妙力的好茶是成道入禪的方便捷徑。
  天台宗二祖北齊慧思大師與三祖陳隋的智者大師 (智顗
) 在大蘇山 (今河南省光山縣) 相遇,師資相得,朝夕相處七年
之久。大蘇山屬於光山,乃是中國最佳、最古的茶區之一,
大蘇山、光山的茶是陸羽《茶經.八之出》所說的「淮南,
以光州上」 (「淮南茶,光州上」)。《茶經.八之出》的茶葉
分級分為「上」、「次」、「下」、「又下」四等,「上」在
此為最上等的好茶,因此,「光州所產的淮南茶」是屬於茶
神陸羽眼中最上等的茶。大蘇山是古仙人所居,是蘇耽羽士
煉丹的處所,在此跨鶴飛昇,「大蘇山」、「小蘇山」是因神
仙蘇耽而得名。此地草木風水具有靈氣,在此一優秀的環境
之下孕育了天台茶禪的最初氛圍。據說慧思大師始在蘇山種
茶,後世綿延相傳。
  葛洪入天台山煉丹,植「茶」栽蘆,正式揭開了天台山
丹道的序幕,天台山在佛教天台宗在此弘法以前,本來就是
道家的仙山,素有仙學傳統。
  慧思大師、智者大師在大蘇山與天台山丹道的基礎上,
更加將茶與天台止觀禪法融合。由於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以
來,天台山之天台宗可謂第一個本土化的中國佛教。因此,
若要研究觀察中國的茶禪的歷史與特質,就必須從天台宗的
茶禪入手,並考察祖師禪之外的如來禪的茶禪的內涵,方能

14
體會茶禪之原始樣態與完整風貌。一般講究茶禪的研究者,
只知趙州茶的「喫茶去」的祖師禪的禪茶,而不知天台佛教


◎若講堂
的祖師禪的禪茶,是一個相當大的遺憾,本文之作就此加以
彌補。


  陸羽(733-804)《茶經.六之飲》云:「蕩昏寐,飲之
以茶。」常與陸羽飲茶論道的詩僧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
君〉將此一說法加以開展,詩云:「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
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
苦心破煩惱。」陸羽與皎然都提到飲茶的功能在於「蕩昏
寐」,皎然更展開飲茶的精神境界的三個層次:飲茶的精神
境界的第一個層次,「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這
是初飲滌蕩昏沉與散亂,令情思朗爽,心量開闊如天地。第
二個層次,「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這是再飲之
後,洗滌的功能深入於神識之中,「輕塵」比喻微細煩惱,
此時也受到滌清。第三個層次,「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
煩惱」,這是三飲之後得道證道,煩惱自性本空,不需更運
心破除煩惱,也就是類似於《心經》所說的「無無明,亦無
無明盡」。皎然在此確立了飲茶的目的在於精神性靈的提
升,其終極目的是禪修,所以,皎然當為以精神境界為指導
原則的中國茶道的創立者。
  在中國醫書之中,強調茶的醫療功能,《本草綱目》云
:「茶,治風熱 憒、多睡不醒。」而另一方面,則是其精神
功能的強調,唐代的裴汶《茶述》提到茶的功能說:「其性
精清,其味浩潔,其用滌煩,其功致和。」此處所說的滌煩、
致和都是一種精神性的功能。僧人修持定慧,藉由斂心、專
注、坐禪、靜心,以達身心之「輕安」、「明淨」之境界,並
開啟自身的般若智慧,往往藉助於茶的這些功能。好茶能開
關通竅,具有微妙波動,可以幫助禪修。佛家坐禪有時長達

15
第 卷.第 期

31
三個多月,長時間靜坐,或許感到疲倦昏睡,好茶可以消除
「昏沉」。僧團又有過午不食的戒律,在禪餘不可進食,積
4
食難消恐妨礙禪修,此時只准許飲茶。因此,僧人很自然藉
用飲茶來幫助參禪。茶可以滌煩、致和之功用,能有效地破
除參禪時的散亂,成為僧團中重要飲品。此是就茶能去除
「散亂」而言。如來禪的禪修要領在於去除散亂與昏沉,體
會寂寂惺惺、惺惺寂寂的禪境,修持定慧法門。飲茶可以幫
助禪修,轉「散亂」為「寂寂」,去「昏沉」成「惺惺」。如
此,飲茶開關通竅,茶香具有微妙波動,可以幫助禪修,去
除「散亂」的障礙,達到寂寂惺惺、惺惺寂寂的禪境。
  唐代的孫思邈撰《備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云:「茗葉
味苦、鹹、酸、冷、無毒,可久食,令人有力,悅志。」由於
茶能「令人有力,悅志」,幫助禪者在禪修時候勇猛精進,
法喜充滿,因此飲茶迅速廣泛地流傳於各道場中。
  中國寺廟的大殿設置鐘鼓,左鐘右鼓。禪寺於參禪的法
堂往往設置兩鼓,於東北角者稱為「法鼓」,於西北角者稱
為「茶鼓」,「法鼓,凡住持上堂、小參、普說、入室並擊
之,上堂時二通……茶鼓長擊一通」。又,召集寺院僧人飲
茶。每坐禪一炷香之後,都要供僧眾飲茶,稱作「打茶」。
又,寺廟中設置「茶堂」,作為招待施主、同參品茗、討論
禪佛之理。又,同時僧人執事之中還有專門煮茶與獻茶酬
賓的「茶頭」。將天台茶禪傳給日僧最澄的天台僧人行滿禪
師,在華頂峰智者院的執事就是「茶頭」。此外,寺門有為
人惠施茶水的「施茶僧」。佛教寺院種植的茶樹稱為「寺院
茶」,是農禪制度的實踐。飲茶的過程中,更要求靜心,同
時運用焚香(香道)、花香與顏色的助道法門(花道) 配合
飲茶來澄神靜思,進行禪修。凡此種種,都可以看出「茶」
在佛教寺廟生活之中的重要性。

16
專題
千處祈求千處現
苦海常作度人舟
眾生若是受到種種苦惱,
只要一心不亂的持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即能解脫苦惱。
「一心不亂」的稱名,
即是修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核心思惟。
第 卷.第 期

31
慈悲與智慧
4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的修行法門
文◎洪嘉琪

  佛法就像蓮花,出污泥而不染。蓮藕營養美味,蓮葉
及花朵清潔芳香,花謝後會生蓮子,蓮子又可長成蓮花:因
此,佛教常用蓮花代表佛法的慈悲與智慧。佛法也像蒼穹中
的一顆明星,充滿智慧光芒,能除煩惱,亦能使我們產生清
淨的慈悲;並能以智慧除煩惱,以慈悲度眾生。

耳根圓通法門
  《法華經》有經中之王之說,經本全名稱作《妙法蓮華
經》。而「妙法」指的正是一切佛法之中最好的佛法;而將
微妙的法句、法義貫串起來,便稱為經。
  至於《法華經》第二十五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盛
行,最早可追溯至五胡亂華時代,當時北涼國主沮渠蒙遜生
了一場大病,群醫束手、百藥罔效之際,來自印度的譯經法
師曇無讖,勸他至誠讀誦〈普門品〉,即可消障除病,恢復
健康。沮渠蒙遜遵照曇無讖法師的指示,摯誠誦讀,怪病果
真不藥而癒。因此,沮渠蒙遜教令國人讀誦,〈普門品〉因
而廣為流傳,成為民間廣為恭誦的經典之一。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
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
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百千萬億眾生皆是觀世音菩薩救度的對象,「眾生」涵
蓋了地獄道、惡鬼道、畜牲道、修羅道,及卵生、胎生、濕

18
專題 ◎ 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

生、化生……等眾生,其數無量無邊,皆受無量眾苦。觀世音菩薩是俱
大悲心者,對眾生無撿擇。「觀其音聲」有二意:一是指觀世音菩薩修
持「耳根圓通法門」;二是指觀世音菩薩認為「眾生平等」,故無分別
心,普願廣度一切眾生,此正是「慈悲」。
  關於「耳根圓通法門」,《楞嚴經》卷六有更進一步的說明。
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
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
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
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
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
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楞嚴經》提到觀世音菩薩最初的修行方法──入流亡所,即是修
持「耳根圓通法門」。「入流亡所」是修定發慧的方法。「入流」:謂進
入法性之流。「亡所」:即是心念空寂,進入清淨的涅槃之境,打破一
切的分別與限制。唯有打破一切的分別與限制,破除內外的分別,才能
泯滅自我的執著;才能進一步修持「耳根圓通法門」,廣發慈悲心,秉
持「眾生平等」之心來度一切眾生。
  聖嚴法師在《聖嚴法師教觀音法門》一書中,將「入流亡所」稱作
「聞聲音法」,他進一步提到「入流亡所」一共可分成四個步驟來修持:
1. 專念聽一切的音聲,且不選擇對象、不分別對象,由大至小,由
近至遠,不以耳根去聽,乃讓聲音自來。
2. 知道自己在聽聲音,也有聲音在被自己所聽,此時只有聲音和自
己的和應,沒任何雜念現前。
3. 僅僅只有聲音而忘失了自己的存在,將自己融入到無分別、無界

19
第 卷.第 期

31
限的聲音裡面。
4. 聲音與自己雙亡雙照,雙亡則無內外自他,雙照則歷
4
歷分明。
  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是以耳根不向外聞,而自聞
耳根中能聞的聞性。不像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的,容易受環
境所影響,隨境不同而不斷的起心動念。起心動念中又產
生分別,或因讚歎或誹謗而動心,生起貪嗔、愛惡等無明煩
惱,促成殺、盜、淫、妄等惡業。隨著因果觀和法相宗(唯識
)的種子現行,一般人會不斷的輾轉在生死輪迴之中,無法
脫離六道的輪迴。

動靜二相、了然不生的空觀
  又,「觀其音聲」的「入流亡所」中,修行的核心思惟
仍是原始佛教提到的「空」的本意。「空觀」的修持與菩薩
的修行關係十分密切,彼此無法分離,可以說菩薩道的修持
需有「空觀」作為修行的前提。
  《中阿含•雙品小空經》中,佛陀曾對阿難說:「我多
行空。」另外,在《瑜伽師地論》第九十卷解說「我多行空」
:「世尊於昔修習菩薩行位,多修空住故,能速證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非如思惟無常苦住。」同樣地,《般若波羅蜜
多心經》中有:「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
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可見, 不像聲聞乘是以無常、苦入
手,菩薩皆是以修「空」為主 。  
  如果從原始佛教的三法印觀之,「無常」是「無有常
性」,本意亦不離「空」。但和菩薩不同的是,一般的聲聞弟
子,修習無常、苦,易引起極深的厭離心,因此不能廣度眾
生行菩薩道,無法與世尊精神吻合。佛從菩薩而成,菩薩的
修持法門從緣起的法性空下手,將一切視為緣起的中道觀,

20
專題 ◎ 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

無自性空、不生亦不滅、本來寂靜。如此,才能於生死輪迴的流轉中忍
苦,不急於自行了脫業力,從入世度眾裡向於佛道。
  如何修持觀世音菩薩「入流亡所」的「動靜二相,了然不生」的空
觀呢?太虛大師曾言:
觀世音菩薩有般若的智慧,照見五蘊皆空,所以能救苦救難。平
常人執五蘊為世界、為我,就不能照見五蘊皆空,有自、有他、有
人、有我。要能照見五蘊皆空,則人我、是非皆能消除。真正做
到無人無我,則能以眾人苦難為苦難,這樣才能成為無我的大慈
大悲,才能成立大公無私的偉大人格,發揮救苦救難的功用。——
《太虛全書•雜藏》
  唯有明瞭生命的真相「萬法皆空」,除去自我內心的執著,打破內
外的分別心;進一步才能自然生起「人飢如己飢,人溺如己溺。」的大
悲心。

持名念佛法門
  佛門課誦中有首〈觀音菩薩讚〉:「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
劫修,三十二應遍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瓶中甘露常徧灑,手內楊枝
不計秋,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觀世音菩薩用怎樣的態度和方式廣度眾生呢?
  觀世音菩薩隨類應化、無類不現,遍於塵沙法界。所謂法界,便是
眾生身心的類別,眾生所處時間與空間的界限。觀音便是遍於一切、平
等救濟的大菩薩,當然不能用有限的身分來概羅他所應機示現的身相
了。可知,〈觀音菩薩讚〉中的「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
所謂的「千處」,只是象徵性的形容詞,並非僅限在一千個地方。「苦

21
第 卷.第 期

31
海」也未必就在海中,也是經文中象徵法之一,譬喻眾生的
生死之苦如海無涯。佛經文字,沒有必要用計算器來分析,
4
畢竟經義往往在文字之外。
  因為眾生的根器不同,觀世音菩薩便以廣大的智慧與慈
悲化身成合宜的對象來度脫眾生。不同於「耳根圓通法門」
和「空觀」,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又提到另一個修行
法門,此修行法門即是「持名念佛法
門」。
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
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
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
脫。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中,佛陀
告訴無盡意菩薩「持名
念佛法門」,眾生若
是受到種種的苦惱,
只要一心不亂的持念
觀世音菩薩聖號,即
能解脫苦惱。「一心
不亂的稱名」,即是
修持的核心思惟。
  進一步又說明,
若能稱念觀世音菩
薩名號,即能入火不
燒、入水不淹、惡鬼
遠離、刑器自毀、怨
賊消退、除一切障、

22
專題 ◎ 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

免一切難、滿一切願、成就一切福德,而且隨類應現,處處化身,救苦
救難,無求不應。
  如何才能做到「一心稱名」呢?
  「一心稱念」是將心集中一處,不生其他念頭叫做「一心」。「稱
念」是口裡稱名,心裡思念。在這裡所說的「一心稱念」,是專心一意
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要能感得菩薩的慈悲救度,就必須一心專意的稱
念,所以這句「一心稱念」,是求觀世音菩薩感應的重要關鍵,也是稱
念聖號的功夫所在,不能「一心」,就不能得到菩薩的感應。
  「一心」的條件是心要清淨,不可散亂和懷疑。稱念聖號時,要去
掉內心的貪、瞋、痴煩惱,不可有不正當的念頭,也不可散亂,不可參
雜其他的雜思妄想,不可懷疑,要深信菩薩是慈悲靈感的,菩薩必定能
救苦救難。如果信而不切,半信半疑而念,是不能得到感應的。
  譬如一輪明月,懸在空中,只要是有水的河川池塘,都有月影映在
裡面。但也有有水的地方,不能映出月影的,這是因為那個地方的水太
汙濁的關係。也有月影模糊不清,這是水動搖的關係。這不是月亮有自
私分別,而是某些地方的水缺乏了接受月亮映照的條件。
  「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菩薩的慈
悲心,好像天上的月亮,眾生的心好像是河川池塘的水,水不清就映不
出月影,好比眾生心若不清淨,便不能得到菩薩慈悲感應。動搖的水所
映出來的月影是模糊的,好比以散亂懷疑的心祈求,也不能得到真實的
感應。這不是菩薩的心有偏私,而是眾生接受菩薩感應的條件不完備呀
!所以如果常常稱念觀音聖號,而不能得到菩薩感應,就應該要反省自
己,是否清淨統一,深信不疑,是否做到一心稱念的功夫?
  這種「持名念佛」的修持方法最容易,也最平易近人。人人可修,

23
第 卷.第 期

31
時時可修,處處可修,效驗也是最顯著的一種法門。

4
依根器廣開修持法門
  從各種修行法門中,我們可以觀知觀世音菩薩的慈悲
與智慧。觀世音菩薩為了救度眾生方便,依照眾生深淺不同
的根器,廣開各式修持法門,以隨順眾生。如:《楞嚴經》
的「耳根圓通」,是用禪定的觀法而達到徹悟究竟的目的。
《心經》的「五蘊皆空」,是用觀照世間無常無我的方法,
以證般若實相。這二部經典主要是要眾生還歸法性而與佛同
體,除去一切煩惱而親見本來面目。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修持法門則以「一心持名」為
主,強調了觀世音菩薩的廣度眾生,著重於解脫現實人間的
苦惱。《大悲咒》的持誦,則著重在現實疾苦的解除,也說
因此而得「恆在佛前,蓮花化生」。持誦〈白衣大士神咒〉
的功能,幾乎全是為了現世的利樂,是更為民間化和普及化
的法門。
  不同的觀音法門,不管是藉簡便易入的持名、持咒、讀
誦,或是觀照自家身心的煩惱,進而深體空性真諦,深信修
持者的心靈光譜都能不斷拓展延伸高舉,一步一步從山腳到
巔峰,為自己的生命鋪築出美妙絕倫的七寶樓台。觀世音菩
薩的修行法門包容恢弘,像可以無限開採的礦藏,讓柔弱的
人找到了勇氣、悲傷的人受到了撫慰、愧悔者得到寬解、驕
慢者習得謙卑、勇健者開鑿出智慧,每個尚未圓滿的心靈都
可以在觀音信仰中找到身心安頓的路徑。

24
專題 ◎ 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

梵音海潮滿虛堂
文◎一缽

  多年前,在普陀
山海邊一角幽靜沙灘
上,滿月凝寂,上下
空明,潮音溫潤,悄
無雜喧。清風時一來,悠然復徐歇,只見一片白沙坦坦然無畏地灑在腳
下。側耳諦聽,裡外身心俱洗滌成一片透明通透,「梵音海潮音,勝彼
世間音」,誠然如此。往後念持觀音聖號或持咒,始終會想起「梵音海
潮音,勝彼世間音」,因為那是眾生共同在生命煎熬中一起吟詠唱誦的
海潮梵音。在南亞海嘯的白腫浮屍中可以聽到它,在汶川地震的斷瓦殘
垣中可以聽到它,當然在八八水災的泥濘惡臭中也可以聽到它,在青海
玉樹的肅殺風雪中也可以聽到它。

眾生於苦難 詠出海潮音
  《普門品》一揭開,就像一首慢吟緩步中的詩,「耳邊猶有韻,空
外絕無聲」,又恰似那灘白白細細的沙子,「回首流水足痕處,似有若
無皆活轉」。當中沒有太多邏輯思辨,也不高談闊論,只是無盡意菩
薩問佛,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
  我們當知,《妙法蓮華經》是世尊圓寂前所說最究竟頂高的一乘

25
第 卷.第 期

31
大經,所謂「開權顯實」,因為其他各經各會都開示說完了
大道理,所以在《普門品》內就不再著重談理了。其中在在
4
處處說的,都是活生生的現實諸多煩惱逼迫,所以才更顯得
《妙法蓮華經》的微妙活潑,貼切生命。大概人類的眼睛,
一定要在眼眶盈淚之時,才會顯得晶瑩剔透。真正圓熟的人
生智慧,並非源於理論,而是要從煎熬中提煉,洞悉人生是
要流淚的,觀世音菩薩的功德威力,也是如此無私加持任何
信仰呼喚的眾生,那要經過許多波折的憂患艱難才能知道。
在安寧病房的床頭櫃上,在車禍中癱瘓成植物人的枕邊,在
點滴中掙扎的戒毒患者口袋裡,在一根根頭髮紛然枯萎脫
落中的血癌病人手中,在帕金森症患者顫抖厲害的手指上,
老人癡呆症迷濛昏濁的眼神中,計程車司機的駕駛座頭,或
者落魄街頭乞食的殘疾人士,你都可以看到《普門品》的蹤
跡,我們是在如此紛然雜陳的五濁世間看到觀音菩薩示現的
蹤跡。

何必待零落 始知一切空
  真理依靠領悟,領悟依靠反省,反省依靠信仰,信仰
依靠單純,單純依靠專一,專一依靠加持,無限不可思議就
是加持本身,而加持則是諸佛法身空性中內藏最深刻的記
憶。常被呵護的人,並不覺得被呵護,一旦突然不測,閃神
摔了跟斗,受人一扶一握,方知呵護所在。當然,智者誠如
良駒,見鞭影則自警,不必非受笞刑不可。所謂「何必待零
落,然後始知空。」不必等到自己病了才知道人生有病苦,
你沒有看見過人生病嗎?不必等到自己快要死了,才懂得人
生有死苦,你沒有看見過人死嗎?故知:「汝等應當一心供
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
無畏」,「聞名及見身,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信受奉

26
專題 ◎ 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

持觀音必得加持,「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平安就是感應
的驗證,得度就是示現的結果,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如臨水照鏡,空谷回聲,虛堂寂聽,如響斯應。
  《普門品》其實是一篇生命詩章,其旨不在談玄說理,其中佳句渾
然天成本平常,就是眼前事、家常事,很尋常的公眾語言,通過妙手偶
得,感而遂通,竟成天籟。但是從詩裡,平常事、家常話,通常會孕育
出深奧精微的哲理。詩不談哲學,但哲學多從詩裡啟發,它是當年高僧
大德蘸海潮梵音的筆譜寫出來的,要知詩人是愛管閒事的,所謂「吹皺
一池春水,干卿底事」,懂詩吟詩,又豈是訓詁考據、深文論理?當然
還是在性靈上領略韻味,弦外空音,不可言傳。

久病垂危者 遇唯一良藥
  但是,解詩三昧者其實不多,那麼,不妨再看活生生的現實人間。
《普門品》通常要與感應錄一起讀才好懂,也可以與周遭人生一起讀。
念《普門品》就是做功課,也是修行功夫,和研究佛學作論文不同。研
究並非不好,但若只是鑽研故紙堆,畢竟徒添口頭禪,既無法變化氣
質、脫胎換骨,更無法深入佛法精髓。當前深入讀通《普門品》者,往
往是在監獄囚室灰白的欄杆窗前,或在手術房走廊外焦急等待的椅子
上,水災後等待搜救的河堤土堆畔,你可以聽到一字一句,生大恭敬
心、大殷重心,如久病垂危者,逢遇唯一良藥。醫得活是這一碗,醫不
活也是這一碗,老實念誦,不必求解,聲聲如海潮音,因為那虔誠是血
淚滴成的,不是知見理論。
  宗教必須實踐,才能踏實。修持《普門品》須下定決心,定時日
課,如因緣不巧,也可方便從權,不必太拘泥執著時辰。念誦時,能供
觀世音菩薩聖像,焚香禮拜固好,如環境不允許,但口念、心念也可。

27
第 卷.第 期

31
只要下定一個心,不論認不認得字,一心念誦,最後,一定
比袖手高談搞研究的人悟透深入。如果一面口頭念誦,一面
4
又分心研究義理,就是在讀書,不是在誦經了,誠然兩頭落
空,得不到《普門品》的三昧真髓。
  有人不免懷疑,如此修持法恐怕淪成齋公齋婆愚行,然
而只研究文字義理之推敲,終不能直指人心,滲透本質。法
門雖多,真修實證卻非如此不可,切忌夾雜,妄自分別;況
且,狐疑不信是大忌,不論持《大悲咒》或《普門品》,毫
釐之差,天地懸隔,誠心念誦,久久自然會得到無窮盡的奧
妙。

過去與現在 平等無差別
  《普門品》中,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
養觀世音菩薩。』即解頸眾寶珠、瓔珞,價值百千兩金,而以
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時,觀世音菩
薩不肯受之。無盡意復白觀世音菩薩言:『仁者!愍我等故,
受此瓔珞。』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
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
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瓔珞。』即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
眾,及於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
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
在神力,遊於娑婆世界。』……。」
  這與《維摩詰所說經.菩薩品》中:「維摩詰乃受瓔
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會中一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難
勝如來。」的意思差不多,只是維摩詰居士分二奉施與佛和
乞丐,表明階級平等不二,觀世音菩薩施奉過去現在二佛,
言其時間上平等不二。我們讀經,當學此「平等不二」的發
心,方是如法如理、信受奉行。

28
專題 ◎ 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

關鍵在這一心
文◎淨影 圖◎常憶

  《妙法蓮華經》為大乘菩薩道震動法音,開出了大乘顯教法門,其
妙法悲心,三界同所欽仰。如《大般若經》所言:「大悲、般若,二法
為性。」於《法華經》而言,其大悲,即〈普門品〉經偈所云:「弘誓深
如海」之聞聲救苦的無邊法力;其般若,即「歷劫不思議」之妙轉法輪
的顯教法幢。
  大乘與小乘抉擇之不同,在於大乘起修,即以加大生命能量以為起
修;小乘起修,以淨約生命能量以為起修。顯教與密修之不同,在於顯
教之能不離佛道,忘我密境,而
矢志弘誓,為現在、為當來三界
一切眾生作信佛因緣,作得度因
緣;而密修者,則矢志密境,以
現證如來無邊清淨解脫,不誑眾
生,共登佛地。
    大 乘 行 人,每 以 觀 音、文
殊、地藏、普賢四大菩薩嘉勉大
眾。觀音義在離苦,文殊義在除
障;地 藏 義 在 以 無 我 而 盡 孝 之
心,為地獄眾生作甚深因緣;三
界普賢王,一行而無盡無止歇,

29
第 卷.第 期

31
歷於曠劫,遍於河沙,使一切諸法,共莊嚴於法界。
  觀音義在離苦。
4
  誓願眾生離苦,即觀音之大願;能使眾生離於此刻之
苦,即觀音之大力。離苦更離苦,自離苦以至他離苦,即是
從觀音生之佛子,具大悲願及與妙法之行者。
我們不須生疑:
若復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
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
  首先弄好古文。
  「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尋」,表示了一個時間
性。 尋段段壞的意思是說,過沒多少時刻,就會段段壞。這
裡並沒有說信眾稱名之際,刀杖即同時段段壞,也沒有特定
指出,此時的「稱名」之力,直接碎壞了刀杖。
  稱名了,過沒多少時刻,刀杖毀壞,可以世間設想的諸
多因緣而造就其結果。
  因此,無須於此起疑。
  又: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
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火不能燒」的事實其實也無足驚怖。
  中國滅佛的時代,師父吩咐徒弟收拾行李,好好回家,
這是塵世因緣吧!徒弟問師父說:「那師父怎麼辦呢?」師
父笑笑說:「你就只管趕快收拾行李吧!我呢,用不著擔
心。」徒弟不懂也不捨,然後,還是回頭收拾去了,沒多久,
回頭想再問師父到底怎麼辦?師父早坐在那裡圓寂了。
  大家認為,火有燒到師父嗎?
  從前我在一本翻譯的佛教思想著作裡,看到一個記憶
很深的故事,一位阿羅漢道修行解脫的僧人,向幾位大眾說

30
專題 ◎ 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

生滅解脫:「大家知道什麼叫解脫嗎?我現在手裡頭有一顆
小小石子,我把他隨便拋到空中,你們知道嗎?這顆小石子
還未回到我的手掌時,我就解脫了。」這就是佛法的智慧解
脫。
  阿羅漢,我們大可相信他不打大眾的誑語,事實上,
無餘滅確是剎那迅速的,這樣,這些正在燒著的火,要來燒
他,燒得到他嗎?
  觀音菩薩具法界大力。
  法界不離一心。
  法界莊嚴。
  法界清淨。
  關鍵在這一心,在這稱名之時的一心。
  悲有悲力,願有願力,咒有咒力,定有定力,智慧度脫
有智慧之力,法界圓成有法界之力。
  稱名之時的一心,其福報為何?其信願為何?是戒、
定、慧不異一心? 是一心不異戒、定、慧?是法界即是一心
?是一心即是法界?
  《妙法蓮華經》,要真心思惟習誦了;〈普門品〉,尤其
不可心存輕率了。

31
第 卷.第 期

31
身隨風動.心堅不移
4 921地震緊急念佛號避開震災實錄
文◎黃士哲
編按:作者現職台北市國小教師,本文敘寫任職大學的弟弟
於921大地震時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而消災免難的親身經
歷。本文撰寫於2003年5月,原登載於作者任職國中的姊姊之
〈香光shin201〉http://mypaper.pchome.com.tw/shin201的佛學
個人網站,經其姊姊香光協助聯繫,作者依其姐弟們的修正
意見重行校改,三人均歡喜本刊刊載,並回向十方三世一切
眾生信佛念佛,佛光普攝,報身盡時,得生西方。

  從前,每當進入寺廟,看到結緣贈書書架上擺著許多書
籍,就會選一些來看,裡面的內容有念佛感應的奇蹟、靈魂
不滅的六道輪迴講述……等,看了以後,只是放在心裡,既
非完全不信,也未完全相信。有緣走進教堂,也會買許多基
督教的書籍,了解「靈、魂、體」三部分在人體的地位。

強震當下 一心稱名
  坊間許多勸人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而得感應的書籍,
看過之後,因未曾親身經歷,無法確知真假,半信半疑。
  1999年8月,家母參加台安醫院舉辦的「新起點健康生活
計畫」課程活動,舍弟(時任職某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
)全家抽空到位於埔里的「新起點健康生活計畫魚池中心」
探視母親,並參加中台山盂蘭盆法會。一個良好因緣,有位
精舍的師父帶著弟弟一家人參觀中台山的建設,參觀至某
殿時,師父介紹殿內的「觀世音菩薩」非常靈感,應該恭敬
禮拜,並可抽籤問疑。弟媳婦依言禮拜,並為弟弟的健康求

32
專題 ◎ 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

籤,籤詩為「身隨風動,心堅不移」;當時弟弟只覺得這似乎在暗示什
麼,卻又不太清楚。(弟弟事後回想,他住的大廈名為「縣府風華」,
一個月後的921地震時,弟弟因地震震幅過劇,無法起身,只能隨著大廈
「縣府『風』華」搖動,真的如籤曰「身隨『風』動」,莫非菩薩早有
預言指點?)
  1999年9月21日,921地震當晚,弟弟全家人都在桃園「縣府風華」
大廈的家裡睡覺。由於夜裡以輪流方式照顧小孩,可有一人得到較充分
的睡眠,所以弟弟與弟媳婦平日都輪流在小孩房陪小孩睡覺。當晚,弟
媳婦與兩歲的女兒在有著雙人床的房間睡覺,弟弟則獨睡在另一間主臥
房。
  弟弟平時晚上都十分好睡,地震當晚,卻於半夜醒來,精神清明,
於是隨手拿了一本觀世音菩薩如何教化世間與相關靈感事蹟的《火焰
化紅蓮》坐在床上看,書中介紹只要虔敬恭念《大悲咒》及「觀世音菩
薩」名號,各種凶險苦難皆可化險為夷。
  突然間,床舖開始搖晃起來,接著整棟大樓劇烈搖晃,弟弟雖然立
刻想要下床去探視弟媳婦與小孩,然而位處十四樓,地震劇烈搖晃的程
度,使弟弟的肩膀猶如被人緊緊抓住前後快速猛烈搖晃一般,根本無法
移動半步。弟弟立刻想起剛才書中所講的「觀世音菩薩」靈感事蹟,於
是不斷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等到強震稍歇,到隔壁房間探視弟
媳婦與女兒時,房內已經滿目瘡痍了。強烈的地震使得雙人床床尾兩座
高瘦沉重的書櫃雙雙倒下,對著兩歲女兒床尾的那座書櫃直接倒下,因
幼兒身長不高,剛好倒在女兒的腳尾處,所以並未壓著。而對著弟媳婦
之另一座並排著的書櫃也一起倒下,按照當時地震搖晃的方向性而言,
第二個書櫃也應該直接倒下並會壓到弟媳婦腹部,果真如此,必會造成
弟媳婦與當時已經懷孕六個月的胎兒嚴重的傷害,然而,那書櫃卻是緊

33
第 卷.第 期

31
貼著倒在床舖旁邊地上,弟媳婦則安然無恙。

4
偏移三尺 不可思議
  主震過後,弟弟、弟媳婦起身檢視,慶幸家人都未受
傷,並判定第二個書櫃是先貼著牆壁向旁移動後才倒在床
邊,讓弟媳婦躲過一劫。然而,到了清晨,弟弟再次檢視現
場時,發現那第二個書櫃旁的手提式CD唱機還在原位,而且
下層的大抽屜掉落在床尾處,而非跟著書櫃掉落床邊,且這
抽屜還神奇的立在牆邊,顯示這書櫃並非先貼著牆壁向旁邊
移動才倒下(因為CD唱機還在原位,沒有被書櫃推離原位
)。據此判斷,大膽而合理的解釋,當時書櫃應該是直接向
著弟媳婦的身上倒下來(下層的大抽屜才會掉落在床尾)。
但是書櫃卻在倒下的過程中,也就是尚未壓著弟媳婦與腹中

震災現場示意圖
(作者弟弟電腦繪圖)

(1):五呎高書櫃一。
(2):五呎高書櫃二。
(3):手提式CD音響,置於地上。
(4): 書櫃一的抽屜,原本位於書櫃的最下層,為拖出式的抽屜。
(5): 書櫃二的抽屜,原本位於書櫃的最下層,為拖出式的抽屜。

地震前 地震後

34
專題 ◎ 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

地震後現場照片(地震當日清晨以Hi8錄影之畫面,作者弟弟於99.05.10轉檔為照片)

胎兒之前,凌空向旁移動了三尺
(且閃過了CD唱機),剛好移動
到床外才倒地,弟媳婦也因此逃
過一劫。
  弟弟根據現場,還原當時狀
況,覺得不可思議,於是把現場
的情形用Hi8錄影下來(附圖即為
當日拍攝的擷取畫面),只是仍
然無法解釋書櫃下層的大抽屜,
為何仍在書櫃原放置處,且立著
靠在牆邊?
地震當日倒下的書櫃復原後的樣貌(地震過
  事後,弟弟北返,描述了地
後書櫃遷置作者弟弟辦公室後拍攝)
震當時的恐怖情形,他當時本是
擔心弟媳婦與女兒房間天花板上的電燈掉下來,才拼命稱念「南無大
悲觀世音菩薩」,不料燈具並未掉落,反而是兩座床尾的大書櫃雙雙倒
下,且如《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所說的劫難不傷:「若有無量百千萬億

35
第 卷.第 期

31
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
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雲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
4
『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
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十方諸
國土,無剎不現身。」「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
音,『是故須常念,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於苦惱死
厄,能為作依怙。」
  經過這次弟弟念佛消災免難的親身經歷之後,我不得
不相信許多書上之「念佛感應實錄」並非虛構的故事,有機
會再接觸念佛感應見聞錄的書籍,或法師、居士所說的念佛
感應事蹟錄音帶,我都以虔敬心信受之,並相信遍滿虛空的
「佛光」、「佛力」的確存在於人眼不可見處,只是我們是
否具足「誠淨懇切」的心念與之相應。

念菩薩名 便得解脫
  此後,我除了多讀經、念佛外,次年太太懷孕,我和太
太也聽從姊姊建議,經常讀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和「觀
世音菩薩」聖號,並在胎兒出生的一星期內,也是新生兒父
母親最忙累的第一週內,誦完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和一
萬聲「地藏王菩薩」聖號,回向孩子與一切眾生平安健康(
如《地藏經》經文所載「有新產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
早與讀誦此不可思議經典。更為念菩薩名。可滿萬遍。是新
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報。便得解脫。安樂易養。壽命增
長。」)另外,生產當日,太太由待產室推入產房後,我在產
房外也持續不斷默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祈求生產順利、
母子平安。之後,遇有適當機緣,我也都這樣勸說懷孕的親
戚同事朋友,希望她們也都能因著多多讀經與稱念佛號,懷
孕順利,生出白胖漂亮的孩子、母子平安。

36
專題 ◎ 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

觀音靈感三則

國道驚魂記
文◎慈梅
  我的學佛因緣,必須追溯到幾十年前。那時,我才三十多歲,因體
弱氣虛,病魔纏身,雖然成天打針吃藥,卻毫無見效。先生忙著事業,
無暇分心,對我亦愛莫能助。而小孩、家務全都得由我料理,真可說是
拖著一絲的遊息度日。
  當時我常暗自流淚,為何上天如此待我?眼看就要支撐不住,這時
有人勸我皈依三寶,懇祈佛菩薩加被,吃早齋,多念觀世音菩薩聖號。
他說:觀世音菩薩很靈感,身體一定會好轉。這一線生機給我莫大的信
心,於是皈依了三寶。
  皈依之後,知道身體多病大都是因過去殺業太重所致。每當身體不
適時,就一心念著觀音聖號,祈求菩薩加被,度過難關。因此,雖受病
苦的折磨,亦能安然睡去。
  這期間,我常參加寺院的活動,盡所能行善布施。我先生是個很
「鐵齒」的人,為了不影響家庭和睦,沒敢讓他知道。有一次,他發現
我常到寺院走動,大發雷霆,不准我再去寺院。而後,為了到寺院共
修,只得更加小心行動。家裡供奉的觀世音菩薩,除了早晚上香外,只
能趁先生不在時誦《普門品》、拜《大悲懺》。如此,數十年如一日,
感恩菩薩加被,身體竟慢慢好起來了。
  某年農曆8月28日,我家老二結婚。前一天,風和日麗,心想隔天必
定也是好天氣。熟料,翌日一大早,烏雲密布,刮風閃電,雷雨交加。

37
第 卷.第 期

31
我心裡擔憂著:「這種天氣,怎麼去迎娶新娘?」姑且不想
它,還是先上香!點爐香時,兩邊突然無由地燒了起來,心
4
中本就有些疙瘩,現在更覺不妙。於是,不斷地祈求菩薩保
佑,平安地迎回新娘。
  六點半,大夥兒分搭六輛車出發,老大、老二、老三共
乘一部車,排在隊伍的最後。我待在家裡,心裡一直罣礙
著,無心做事,直念觀世音菩薩聖號。
  雨愈下愈大,行車視線相當不清楚。七點左右,車行至
林口附近的下坡路段,前面五輛車已不見蹤影,只能拼命追
趕。開著、開著……,前面突然冒出兩輛車,老大當下緊急
煞車,還是來不及;眼看就要撞上,剎那間,車子竟在原地
打轉,轉了幾圈,滑向安全島,再滑回馬路。前座的老大和
老二,早已魂飛魄散、手腳發軟,趕忙路邊停車,恢復平靜
後,才看清楚原來是一輛吉普車和一部貨車相撞,還沒吊離
現場。幸運的是,車子在馬路上打轉時,後面沒有來車;否
則,後果不堪想像。
  此時,車下鑽出了一隻狗,往路邊跑去。看看兩旁,四
周根本沒有住家,狗是從那兒來的呢?心神稍定,三兄弟繼
續上路。一路上,大家都為這一連串的幸運與奇蹟感到百思
莫解。到了新娘家,大夥兒七嘴八舌地談論著;回到家裡,
還心有餘悸地講述給我聽。聽後,我趕緊到觀世音菩薩前燒
香致謝。
  經過此事,孩子們相信了佛菩薩的存在,先生也不再反
對我去寺院;感恩觀音菩薩的靈感度化了他們。阿彌陀佛!

菩薩陪我動手術
文◎慈音
  母親一生中不知經歷過多少拂逆,都堅忍承擔下來了,

38
專題 ◎ 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

因為她相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永遠在保佑她。
  每天清晨,母親跪在佛堂裡,敲著木魚,朗朗誦著《普門品》、
《大悲咒》,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早課之後,才吃早餐。我時常挨著
母親跪在她的身旁,有口無心地跟著念。有時睜著兩眼注視佛桌上的供
果,和那對烏銅燭檯熒熒搖曳的燈火,佛堂裡香煙氤氳;有時側過臉望
著母親,只見她閉目凝神,專心一意誦經,如此日日薰習。
  我從小就對觀世音菩薩感覺特別親切,只要看到觀世音菩薩聖像,
恭敬之心油然而生,自然而然上前禮拜。
  俗語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記得某年的除夕夜,
在回家團圓的途中,一輛摩托車突然飛速地從我後面撞了過來,當時
來不及閃避,口裡喊了一聲「啊!」整個身軀趴在地上不省人事。清醒
時,人已躺在病房裡,全身疼痛不已,兩腿麻痺,腿上架著兩塊木板,
內心生起一陣驚恐和不安。看到匆忙趕來的母親和妹妹,不禁潸然淚
下。母親走到床邊,看著我,摸摸我的腿,又緊緊抓住我的手,要我全
神貫注地跟著她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過了不久,思潮平靜,已
能入睡了。
  第二天,醫師檢查傷勢後說:「腿骨有撞裂的現象,需動手術把它
接好!」「動手術?」我愣了許久。心想,螢幕上看到醫師們為患者剖
腹手術的畫面,即將發生在我身上,不禁起了陣陣疙瘩。下午,護士小
姐通知:「明天準備動手術。」聽後,更殷切的持念觀世音菩薩聖號。
  是日上午,一位急性盲腸炎的患者比我先入手術室,輪到我時,已
近午後。從手術室隱約傳來的呼喊聲,提醒我加緊持念聖號,祈求菩薩
慈光加被,減輕我的痛苦。幾分鐘後,進入手術室,聞到一股濃烈的消
毒藥水味。昏暗的手術室裡,只剩一盞綠色的燈光,閉上眼睛,默念著
觀世音菩薩聖號。不知過了多久,覺得身心平靜了許多,也沒有疼痛的

39
第 卷.第 期

31
感覺。醫師要我動動兩腳的趾頭,醫師見我說話清楚,即宣
布手術完成了。
4
  病房裡,連我一共住了三位病人,一位罹患糖尿病十幾
年的老太太,在醫院養病已二年多了。老太太常閉目禱告,
嘴裏念念有詞,見我是新來的,常熱心地要我跟她一起禱
告。但我心裏總是浮現起母親跪在佛堂誦經的神情,耳邊響
起的,是那木魚清脆的聲音,還有「觀音菩薩」不絕於耳的
聖號……。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才第五天,竟可以走動了。
拆線時,醫師和護士都驚訝得不敢相信,母親與我則相視而
笑;這都是觀世音菩薩慈悲謢佑。
  回到家中,雖然行動不便,仍懷著感恩的心,每天到
佛堂燒香禮佛,在觀音聖像前持誦《普門品》。經過一個多
月,傷口漸漸痊癒了。
  這次的車禍,使我豁然醒悟人生無常,更堅定了對觀世
音菩薩的信念。《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云:
「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
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因為觀世音
菩薩的慈悲護佑,我才能從車禍中,排除了怨懣、不平的眾
生心,真正感到人生的光明和希望。

茭白筍田裡的指路明燈
文◎佛子
  大伯在一次車禍中受了重傷,臉部不但變形,且留下無
法根治的疤痕。大伯因心裡難以平衡,對人生消極悲觀;有
時整天在外閒逛,或同朋友喝酒、打牌,到深夜仍不回家。
見他精神沮喪,我總是於心不忍,家人只要一發現他不見
了,就會十萬火急地找他。一天傍晚,下班回家後,聽說大

40
專題 ◎ 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

伯又失蹤了,趕緊騎著機車載著婆婆一起去找。
  有人說看見了大伯,我立刻朝他所指的方向去找,不料卻走錯了
路,騎進一大片茭白筍田的農路。天色已晚,黑黝黝的伸手不見五指,
機車的前燈又突然不亮。偌大的一片茭白筍田,像迷魂陣似地錯綜複
雜,小路相互交錯,機車來回跑著,就是找不到出路。因為路況不熟,
我和婆婆摔進泥濘的茭白筍水田裏,一身的泥水,寒風颼颼,既冷又
餓,駭怕驚恐之餘,我和婆婆不禁相擁大哭。
  正當手足無措時,腦海突然閃入一個念頭,唯有大慈大悲觀世音
菩薩才能幫助我們。於是定下心來,鼓勵婆婆一起誦念「南無觀世音菩
薩」聖號。片刻之後,情緒漸漸平靜,不再駭怕了。扶起機車,發動引
擎,真是不幸中的大幸,機車竟然沒摔壞。我邊安慰婆婆邊要她坐上機
車,強作鎮定地在岔路上漫無目標地亂騎,在觀世音菩薩的庇佑下,竟
騎出了那個令人驚恐的地方。
  回到家裏,深怕婆婆受傷,立即帶婆婆到醫院檢查,幸好一切安然
無恙,感念觀世音菩薩慈光加被,真可謂是「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
作渡人舟。」
  這次因大伯而發生的事件,終於讓外子相信了佛菩薩的靈感,一改
往昔荒謬的言論,不但不再阻止我學佛,不再口口聲聲說拜佛、念佛是
迷信的行為,竟主動邀我一起皈依學佛,我當然滿心歡喜地接受了他的
提議。在一個晴空萬里、風和日麗的日子,偕同婆婆、大伯一家老少一
同皈依,把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成為佛化家庭。
  皈依後,大伯的心情不再鬱悶沮喪,不再消極悲觀,每天精神奕奕
容光煥發,臉上常掛著喜悅的笑容。以往酗酒、抽菸、打麻將的不良習
氣全都改掉了,每天孜孜矻矻地工作賺錢,幫助家中生計。

41
第 卷.第 期

31
文殊院之晨
文◎大願法師 攝影◎大為法師
4

  文殊院,開山迄今已三十年。筆者出家後,前十年常住
在文殊院,後二十年都在地藏院。2010年元月起,為因應僧
團的運作,每週有一半的時間住在文殊院。搬回文殊院,心
境有如參禪三階段: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是山,前
後有著截然不同的感受。
  憶起開山時期的種種,悲欣交集。短短三十寒暑,文殊
院歷經了成、住、壞、空四個階段。
  1980年,筆者剛到山上時,大殿尚未興建。
  1983年佛誕節,大殿落成。
  1999年9月21日凌晨,一場大地震,殿堂全毀。
  2009年9月20日,大殿重建完成,文殊聖像重新安座。
  三十年來,人、事、物皆非。憶起師父 上人往昔開山的
艱辛,為法忘軀,留下「弘揚人乘佛教於全世界」的悲願,
令人不勝唏噓。
  搬回文殊院,第一個晚上,一夜好眠,聞板聲已是早齋
時間。清晨,太陽尚未露臉,大地仍在沉睡。步出齋堂,東
邊,形如佛陀涅槃相的臥佛山,山巒間隱約有發亮、微白的

42
曙光。山邊的山嵐,與風為伴,變化多端,飄渺、朦朧,彷彿
是一幅寂靜的山水畫。
  剎那間,天空開始轉亮,曙光漸漸,天上朵朵白雲悠


◎薩行處
悠飄來,山鳥群飛,遠處傳來陣陣雞鳴犬吠聲。一會兒,唧
唧啾啾的鳥鳴聲,不絕於耳,三、五成群的村民,漫步在林


間。過堂畢,僧眾或經行、或作務,展
開一天的作息。
  921地震後,文殊院建物全毀,僧
團運作暫遷金天堂。重建前,偶而回到
文殊院,見到荒廢在荒煙漫草間的文殊
院,當下有說不出的感傷。僧團雖增購
了毗鄰的幾塊農地,礙於土地變更手續
的延宕,一時無法變更為宗教用地。重
建的計畫,被迫擱置,無法開工興建。
  每思及師父 上人生前對弟子的教
誨,與弘揚人乘佛教的大願,禁不住潸然落淚。自感福德未
具,業障深重,不知何時才能完成師志。為使人乘聖業法輪
常轉,僧團曾遭受種種的考驗,在三寶與師父 上人的加被
下,排除了重重的阻礙,突破了層層的難關。
  師父 上人生前興建的殿堂,因地震,包括山門皆已全部
拆除,僅留下山門前四棵菩提樹、一排的小欖仁樹與三棵黑
板樹。法器文物,只剩文殊聖像、大鐘、鼓、十方爐、雲板、
匾額……等;2009年9月20日,重建大殿啟用時,法器、文
物已重新供奉、安置。目睹這些封存多年的法器、文物,感
觸良多。誠如在文殊聖像安座法會中,筆者對居士的開示:
「今天看見來自全省各地的居士,心中有說不出的感動;從
師父 上人圓寂、921地震後,四眾弟子重聚文殊院,這種場面
怎不令人感傷,心中有太多說不出的感觸與感慨,也感受到

43
第 卷.第 期

31
龍天護法對僧團的加被……。」
  今年的冬天很冷,多次夜晚獨坐窗口,憶起師父 上人對
4
弟子的教誨,言猶在耳。往事如煙,而今物是人非,師父的
身教、言教,只能長存於腦海中。因祖師堂尚未興建,師父
的銅像暫供在C棟的佛堂處。每次從銅像前走過,銅像無言的
示教,似在提醒筆者,莫忘弘揚人乘佛教的師志。
  往昔,筆者數次跟隨師父 上人到附近踏青,師父總是走
在前頭,隨身的手杖常指著遠處,那裡以後可蓋彌勒院,那
裏蓋觀音院……,想到這裏,慚愧萬分。
  師父 上人六十歲開山,以不到十年的時間,開創了多座
道場,並購下二十多公頃醒潭人乘寺預定地的土地。而筆者
費了十年的時間,才完成文殊院第一、二期的重建;第三、
四期工程,仍在籌劃中。師父 上人的大志大願,不知何時才
能實現?
  臥佛山,好似一尊臥佛矗立在東方。每天清晨,旭日從
臥佛山上升,溫暖的陽光普照大地,彷如佛光普照一般。冉
冉東升的旭日,象徵無窮的希望,令人充滿信心。相信常寂
光中的師父 上人,定會加被僧團,早日完成重建。

44
褪色的卡通畫
文◎楊子瑤 圖◎那豆


◎薩行處

  看天氣烏雲密布,就認為應該會下雨;看百花盛開,瀰
漫一片清香,就會心花怒放、心曠神怡;聽到暖言慰語、甜
言蜜語,心裡就會溫暖無比;遇到逆境或委屈,不是鬱悶難
過,就是痛哭流涕。
  長的是妍是媸,眼識會聯合意識去審視。西施或無鹽
女,另有高深的見解,勝負取決於質的攝受。想想,從往至
今,周遭信手拈來的每一件事,不都是由妄想執著影響產生
的反應結果,不管是好是壞,是悲是喜,往往最後的收穫是
萬感雜投,是百感交集。

苦瓜終離苦
  地藏院的農禪裡,有妍花,有水果,有各種嬌滴滴的
菜,也有不請自來的小動物和拔不完的頑皮草。他們均隨著
人事物的牽動,季節輪替地各領風騷,各展奇美。任你是千
嬌百媚、是萬夫莫敵、是瘦如絲、是肥滋滋、是靜靜的美、
或是瀟灑狂野,都隨著環境隨著業活潑了農園生氣,精采了
各期生命的歷史,也示現了榮辱得失、生老病死。如果細細
地觀,細細地想,在在處處都是禪意,在在處處都是演說,
闡述緣起性空、苦空無我。
  猶記得有天在農禪,任務是親自送「三朝元老的苦瓜」
到極樂,使其擺脫又殘又疾的身軀。以往每到它這裡,總不
忘幫它授粉,也不忘幫它醫病(驅蟲)或施肥。看著它從小
力爭上游,而後認份地往棚架四處打拼、攀緣,滿腦子勢必

45
第 卷.第 期

31
要報恩,要成
果纍纍。果然
4
有志氣,不負
眾望,成績斐
然,受震撼者
不知凡幾;光
是在地藏院就
無人不知、無人不
曉,獨占鰲頭歷久,享
盡風光榮耀。無奈後來,不
知是業力使然(蟲害),還是年邁所害,它拖老命的殘喘生
產,卻始終含著不畏懼的表情,含著無私的發心,含著鞠躬
盡瘁的心,來完成使命。
  其實,放眼望去,宇宙萬物都逃不過,都是依循著形
成、維繫、衰壞、敗滅,成住壞空四個步驟在進行;說穿
了,就是無常。也許我太感性,把它擬人化,同它有感情,
感悟人生的無常。生滅的現象,真的是無了時。最後,苦瓜
的棚架被夷為平地,捨報的身軀,安詳躺在大湛法師的獨輪
車上,運往發酵槽。別離的滋味充塞心頭,我們默默無言地
相對,不管軀殼成灰或是有機肥,仗著願力,仗著法師的加
持,此生,它已離苦。對了,別忘了,還要帶著我送給它的
滿滿的祝福。

褪色卡通畫
  有一天,去探望大提法師;病時尤其讓人感受觀身是
苦。難怪經書上說以智慧為體,以慧觀的力量,把心安住在
道業上,能常保覺照,「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
觀法無我。」如果沒有那妄想與執著的迷,相信大眾、你

46
我,皆會智慧大啟,了悟「在沒有流轉生死以前的那一個面
目。」
  大提法師很可愛,像個老頑童,一下子談天說笑,一下


◎薩行處
子說服完藥要乖乖地準時睡覺。平時雖少量進食,有次興致
一來,飽食了難忘的臭豆腐,搞得腸胃漲氣,肚子不舒服。


而他依舊談笑風生,看不出一點鬱卒。
  詩云:「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不論生命
是光彩、是悲哀,沒有一個人,不會隨著時間而消失。探望
大提法師,他雖樂觀依舊,法身卻已被病魔鯨吞蠶食,日漸
消瘦,讓人不捨。真的是「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難怪
古德云:「人常想病日,則塵心頓息;人常想死日,則道念自
生。」
如果能看破世間的無常道理、生滅現象,就能坦然的面
對「死亡」而不恐懼。因為明瞭了它只是世上眾多的幻象之
ㄧ,自然可以解除種種不必要的牽絆與束縛,達到清淨的境
界,「滅除一切生死的痛苦,無為安樂。」
大提法師如同一幅色彩繽紛的卡通畫,活潑、生動、有
趣、精采又有內容,可是,如今這一幅畫已漸漸褪色、剝
落。有朝一日,這一幅畫將漸漸消失,成為歷史。

47
第 卷.第 期

31
表達
文◎智孝 圖◎靖宇
4

  「看到」一群小孩頭上戴頂大大的帽子,穿著體面的
制服,還神氣的翹著屁股,背個大得很誇張的卡通書包,配
上土包鞋,懷著讀書的使命,活蹦亂跳或踏著大步,興奮
地往校園走去。再加上那股不知愁的稚氣,邊走邊講邊嬉
戲,聲音宏亮,鏗鏘有力,整體看起來不調和,但是有股天
真的美感和率意。不管他們各自的背景是寒門、是富裕,個
個單純,具有獨特的風采;孝心滿滿,且臉上常掛著真摯的
笑容。看哦!他們一下和好、一下爭吵,相處姿態是坦率直
白。
  「轉眼」,士、農、工、商,各司其職,不同的人有不同
的生命風華。環境使然,有的品行糟,有的涵養好,但是均
冷漠得讓人覺得「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就算表
面熱情,其實已是「心為形役」,滿腦欲念橫掃。各個埋頭,
不光是只求溫飽,更要追求人生的高潮。人與人之間,沒有
了真誠的心靈交流,變得既熟悉又陌生。
  人,一生以追逐及擁有「榮華」為目的,不自知地讓真
情與感覺悄悄被名利所駕馭,或是早已逃逸。其實,在樸素

48
的環境裡,樸素的生活可以少欲知足,讓心靈休息放鬆。簡
單的生活,是一種快樂,是否同感?如果能回歸真樸,還於
清靜,「平淡」才是人生最難達到的境界。


◎薩行處
反應


  當我們讀到或遇到夢幻時,剪不斷、理還亂,就會久久
陶醉在希望,懷在朦朧的憧憬裡,處在戀慕的狀態。虛妄的
奢想能長生?青春能永駐?然,時間的鐘聲,會敲醒您的不
老夢。毋庸置疑,什麼名、什麼利、什麼情、什麼義,一切如
黃梁一夢,如露亦如電。醒了沒?若能常保持覺照,必能無
視或逃過「愛、取、有」的誘惑,才不會沉迷,成為痴的代言
人。當知,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沒有任何事物
是能永久擁有的。須知,人生無常,自古皆然。
  有的人見到不公、不義的事,就會義憤填膺,甚至挺身
而出,打抱不平。如果看了武俠片,內容難免是刀光劍影,
驚險萬分,精彩絕倫。然後,就會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練了
一套武功,練到最後,融會貫通,能飛簷走壁、騰雲駕霧、
扶弱濟貧、行俠仗義)。雖然,一夜驚醒好幾回,卻是既驚駭
又期待。回到現實,又是一個仗義直言,捨我其誰的人─正
應「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也有聽到哀怨的哦!環境所逼,為了報恩,以身相許。
喪失青春,障了志願,恩怨糾纏,日子過得無奈、無助又無

49
第 卷.第 期

31
味。直到學了佛,明瞭因果,才無恨、才釋懷。一笑泯恩仇,
過程令人聞之鼻酸,為之動容的「心境的改變」。佛法,果
4
然是治因果病的大醫王。
  更有引借前人,記錄如何發跡,如何追逐名聞利養;如
何功成名就,享盡富貴的事例,令人心生羨慕,奉為標竿。
正面的還好,負面的也教導,以至於人心所向,物欲橫流,
為達目的,千方百計,無所不用其極。最後,落個什麼都不
缺,就缺知足、良心與道德。法師開示時,常教我們做人處
事:在責任上要認真,在名利上要淡泊,清心寡欲,超然物
外。人到無求品自高,唯有無求才能紅塵自在,無拘無束,
瀟灑風致。

感懷
  我因才疏學淺,所以重返校園就學,想要重溫舊夢,靜
靜地享受學生的生活。但是,年紀大了,說的是輕鬆,讀起
來卻百般沉重,尤其是捧著撲克臉的書,上那包青天的課。
老師是「遇軟則軟,遇硬則硬,遇理則理,遇蠻則蠻。」有
股寧被砍頭,不被摸頭的個性。賞罰分明,褒功責過的功
力,更是令人拍案叫絕,瞠目結舌。很多同學都領教過,所
以戰戰兢兢,不寒而慄。後來才發現,威嚴是表面,因博古
通今,滿腹經綸,足以傲視群倫地發揮他的「執著所長」以
借古諷今,真的是石破天驚,不同凡響 (語不驚人死不休)。通
常,老夫子都有同高僧一般的風骨,古貌、古心,也捕捉得

50
到古聖先賢的影子。因善盡職責,所以教導學生們正知、正
見、正念……。會扮黑臉,用心良苦,也利益了學生們少走
很多冤枉路。一段即將落幕的師生緣,日後學生們必然感念


◎薩行處
在心田。
  古人說:「欲知靈山路,須問過來人。」不管是學經 (佛


經) 或世間法 (學問),都少不了良師。《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也提到:「不近世間一切凡夫,親近出世清淨善友。」俗話
說:「學好三年,學壞三天。」所以,也少不了良師益友。自
忖,真的好幸福,在學校有良師,在佛寺有師父,周遭又有
益友,絕對是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人活著,不在長、而在好。生命,像一條既美麗又神秘
曲折的幽徑。沿途,妍花美果,動人的人、事、物。我們可以
因緣際會,凡事隨緣、盡心盡力、俯仰無愧、恬然自處的去
感覺,去遊賞。還有,對沿路種種,所抱持的認真的態度,
也是動人之處哦!但是,切記!不可「攀緣」、更不可「染
著」。因為,一染著,就完了!五欲六塵會交織出相續不息
的煩惱來。如果懂得觀賞那「大自然」的無言詩畫,也必然
會去欣賞「萬物」內在的質感和真摯的情感。更會欣喜地發
現,在在處處,盡是真如本性的森羅萬象。
  不自量力地搖筆桿,無非是想把內心的感受躍然紙上。
「表達」,是一種藝術,一種非筆墨所能形容的意境。但,
詞窮筆拙,難抒胸臆。縱然千言萬語,說不清,也訴不盡。
想一想,就盡在相應的感悟中。

51
第 卷.第 期

31
學佛真好
文◎慧沂
4

  學佛十七年,自嘆不很精進,惟有心得想與大眾分享。

《大悲咒》的感應
  學佛,是被一本印刷精緻莊嚴的《大悲咒》所度。這本
《大悲咒》放在同事桌上,連續看了二個月封面,終於引起
好奇心,心想裡面到底在說些什麼?一翻開,天啊,都是一
些很奇怪的畫像,而且每一頁畫像都不同,總共84張。文字
也很奇特,旁邊有注音,念起來很饒舌;底下雖附有注解,
還是看不懂。不管那麼多,先念再說;念了一星期,同事說
要驗收。一聽我念,同事問說妳怎麼會念梵音,有聽錄音帶
跟著學嗎?我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花煞煞。學佛久了,才
知道那位同事真是觀世音菩薩化身。
  而後,每天早晚持誦《大悲咒》七遍作為定課,一段時
間後,覺得不夠,想親近法師。心想離家近就好,無意間發
現草屯精舍,如獲至寶,參與共修。共修一段時間之後,想
皈依,居士便發心帶我至地藏院皈依。
  那時,經常有法師至精舍弘法,雖然非常精闢、深奧,
於我卻如鴨子聽雷;二小時過去了,毫無收穫。唯一的一
次,大湛法師弘法時,有段話至今仍依止修行,「未來往生
西方極樂世界,那朵蓮花是越來越大朵、或是含苞待放、坐
上去穩不穩,那就決定於這一世的修行」。這話觸動了我,
作為爾後修行的指標。為期許自己那朵蓮花盛開,僧團舉辦
的各種法會、出坡及精舍共修,都發心護持,勇猛精進。

52
急難卻念不出佛號
  921大地震,那晚對我的修行又是一次深刻的體驗。地震
搖晃時,如鬼哭神號般的聲音,令人毛骨悚然,心想這次地


◎薩行處
震跟往常不太一樣。第二次搖晃後不久,宿舍牆壁震毀、停
電,家人摸黑向外逃,左鄰右舍全都逃至廣場上。有位未學


佛的婦人當下大聲呼喊「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觀
世音菩薩……」,而我仍驚魂未定,一句佛號都念不出來,
心裡只有恐慌、不安、徬徨無助,擔心自己會如何?假設地
裂開了,我真的要到地獄去報到嗎?感恩那位婦人讓我重新
思考學佛的方向。
  當下思考生死問題,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今生有福報
得遇三寶,在最緊要關頭處,平日稱念的佛號卻使不上力。
可見學佛根基如浮萍般脆弱,不夠穩固,真正面臨死亡時,
該如何是好?於是,決定要在念佛上精進。
  形容貧窮是家徒四壁,如今宿舍只剩三面牆壁,只好搬
回台中。一日,外出購物,無意間發現「法鼓山台中分院」
招牌,真是龍天護法加被,發現珍寶。詢問有關共修事宜,
安排我每星期六晚上念佛共修,感恩又感恩,踏破鐵鞋無覓
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正符合我的需求。

好好修行不懈怠
  因為工作關係,念佛共修是三天捕魚五天曬網。
  在公務體系內,需隨時充實學能及智能,以獲得拔擢。
面臨升等考試,為了積極準備應試,白天工作,晚上補習讀
書。有一次全家赴花蓮天祥旅遊,至一座佛寺禮佛順便抽
籤,經法師解籤說:沒有福報,應加強修福。我心想,以前
福報修的也不少,早晚課也如時做,怎會說沒有福報呢?
然而,考專業科目時,考題全都看過,在書本的那一頁也清

53
第 卷.第 期

31
楚,腦筋卻一片空白,無法作答。這是第一次參加公務人員
升等考試,不死心,第二年報名重來。
4
  考前一個月瀏覽網站,發現有最新法令修正,遂請同事
提供相關資訊;同事均以不知道為由推脫。當天考專業科目
時,其中一科的考題竟與法令修正版本完全相同,腦筋又是
一片空白,無法作答,連掰都掰不出來。我這才相信人要是
沒有福報,考試準備多充分亦枉然。
  於是開始懈怠,早晚課、共修均不參加。足足有半年的
時間,天天在家看韓劇,生活在愛情的幻想中,真是快樂。
有一天,忽然醒悟,這是我要過的生活嗎?
  念頭一起,就有朋友邀我到靈巖山寺朝山。早上9點多
開始,念一句佛號拜一下,如此反覆。雖只是五月天,溫度
已高達30多度,艷陽高照、熱暑難熬。發燙的地面,因手肘
接觸地面而發生燙傷,遂體會娑婆世界之苦怎能與地獄相比
擬,由是邊拜邊哭邊懺悔,發願要認真修行不懈怠,否則,
地獄真的有我的份。

回到如來之家
  六月回到地藏院,算一算,將近有5年不曾踏進這如來之
家。碰巧遇到李清波居士,見到失聯多年的老友,好親切、
好溫暖;回到如來之家就像回到母親的懷抱,那種感覺竟如
此熟悉。李居士邀我每月朝禮地藏王菩薩,當下一口答應。
  不論天候變化,朝山之路決不懈怠,「禮佛一拜,罪滅
河沙;念佛一聲,福增無量。」如此,業障漸漸消除。近來,
心境祥和,煩惱少,家庭平安和諧,也常與居士共勉,要在
修行上精進,護持三寶。在諸佛菩薩、龍天護法加被之下,
所有煩惱之事,一切搞定;學佛真好。

54
動中修行
文◎覺智 圖◎常憶


◎薩行處

  人生,如同一場夢,卻非常寫實。記得
七年前,才小學六年級,當時,家中的經濟
還算小康。七年後的我,因家中無法擔荷我
讀大學,所以才讀軍校。很多人會想,我是
自願的嗎?還是因為別的原因?我只能說,
小時候就想要有個穩定的工作,照顧母親及
一路帶我們長大的外婆一家人。
  軍校中,有許多的時、事、物和僧團法
師們一樣,要早睡早起,衣服整齊劃一。一次偶然的因緣,
學校請了佛光山的心定法師來做學術講演。法師以簡單、詼
諧的口語說明了唯識八識,還把我們的情緒問題引入了八識
來述說,使得在場的每位聽者都受到佛法的法益。
  法師提到:軍校生是人間的大菩薩。因為我們是無畏施
的小小菩薩,但卻保護了老百姓的生活。「動中修」,是人
乘佛教倡導的修習法門,不過,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因為執
著於「靜中修」,因而常常忽略了「動中行」。在學校時,常
利用午休時間,闔上眼睛,心中默念著佛菩薩的名號,把握
分秒的念佛時間。回到家中,只要有時間就持誦大乘經典。
  修行非要在佛堂,心中的道場也很重要;我們的心中都
有一尊佛,那就是「自性佛」。如何莊嚴自己心中的道場?
其實,就是時時提起正念,此即是動中修。
  動中修,提醒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要提起正念,保持覺
照。有些人常藉時間不夠所以無法念佛,事實上,任何時刻

55
第 卷.第 期

31
都可以念佛。不要忘了!我們心中都有一尊佛,只要好好念
佛,內心道場定會更加莊嚴!
4
  《華嚴經》〈覺林菩薩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
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虛空徧滿十方諸佛,只
是自己不知道。或許有人會問:《金剛經》告訴我們要去三
心、離四相嗎?那麼我將反問,肚子餓時,你會想吃東西嗎
?一定會吧!可是一段時間後肚子又餓了。注意到了嗎?肚
子餓不餓,不就是把肚子餵飽而已。但餵飽這個動做可不可
以沒有?不行吧!雖然過去、未來可能改變不大,但中間的
過程,可省略嗎?就是這個道理。《心經》、《金剛經》所說
的空性,並不是沒有,只是較難體悟罷了!
  動中修,並不難,只在於做與不做而已。《佛說阿彌陀
經》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
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
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
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
土。」很多人只在乎眼前看到的,看不到的就不相信。佛經
告訴我們要有正信,只要信心夠,臨終時若能保持正念,即
可往生極樂淨土。
  工作時,也可以默念佛號。念佛不是要念出聲來才叫
念佛,若能真正念佛,不僅工作順利,情緒也不會一天到晚
高低起伏不定。受到別人的激怒時,逆來順受,他人所言所
語,不隨境轉,自然不會起無明火了。
  人乘佛教的居士們,要熟讀十八願文,真正了解 聖開上
人所說的法要,發願弘揚人乘佛教,共創人間淨土。與佛同
在!

56
盡此一報身,同昇極樂國
癌末臨終照護有感


◎薩行處
文◎黃月春


  2003年9月上旬,麗明居士來電說有急事,問我能否到台
大醫院癌症病房,照護一位病人黃太太。
  黃太太年57歲,身高165公分,體重55公斤,氣質高雅,
育有一子一女,是富貴家太太。她乳癌轉移至肺、腦,由加
護病房轉至普通病房,使用呼吸器、氣切、鼻胃管、人工血
管;四肢癱瘓,頭腦清醒,會說話,卻因使用呼吸器無法出
聲。乳癌未做根除術只部分切除,淋巴亦切除,轉移快速。
  想到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即刻打包行李,開始24小時
照護黃太太。依過去看護的經驗,在黃金期內,只要病人依
醫生指示,配合復健醫師、語言治療師、呼吸治療師的治療
後,是可以拔除呼吸器、下床走路及說話的。

病房有如營業所
  最初的護理計畫,是以保護病人的肢體關節擺位 (復健擺
位) 為首要課題。但黃太太情緒常失控,因為丈夫是一家大公
司的經理,病房有如辦公室。親戚、同仁、長輩、商業友人,
躺在床上,不停有人來探視,既無法說話又要按時辦公,客
戶多得有如營業大廳,有時讓人不知是病房還是銀行。
  未生病時,黃太太既是先生得力的助手,又是賢內助。
生病後,躺在床上,依然扮演著同樣的角色。因無法得到充
分的休息,情緒失控,臉部表情常是撕裂、痛苦的扭曲。以
往吃的是山珍海味,是知名七星級大飯店的座上客。如今雙
手無法動彈,食物放到嘴巴,無法吞嚥,整個口腔肌肉神經

57
第 卷.第 期

31
都使喚不了。每日六餐,每餐250cc的亞培商業罐頭餐,則是
由鼻胃管餵入,這要黃太太如何忍受。
4
  科技發達,將病人從昏迷中救活過來;肺部功能無法運
作,可使用呼吸器輔助。巨大的機器,蛇型管、支架、面板
LED燈、蒸餾水、鋼鐵電線等組合成的呼吸器,從頸部底端
的切口插管,讓氧氣進入肺部。每分鐘五公升的空氣打進身
體,充滿了胸腔及腹腔,導致全身關節、皮膚腫脹,原來姣
好的身材變成了人體氣球。電腦設定每分鐘呼吸20至23次的
節奏聲,及電腦面板顯示的血中含氧量90-98的跳動,以此顯
示生命的象徵,這是維持生命的最佳選擇嗎?

宿世業障難消脫
  熟悉的電話浮現腦中,立刻電話詢問法師何時有空北
上為病人皈依及開示。得知近期內大湛法師將至第一講堂
弘法,可以到台大醫院,仰仗佛的願力,引導眾生脫離業力
的苦海。家屬依法師的開導,在地藏院設立超薦冤親債主
牌位,但宿世業障難脫,癌細胞繼續擴散。每天換藥,由原
來的皮膚表層漸至肌肉的深層,從傷口流出的體液量高達
700cc,肌肉組織也與紗布相連,撕開紗布,馬上噴出大量的
鮮血,必須立刻使用止血藥。藥布的用量多到每天醫院的基
本備量都不夠,傷口面積從前胸到後背,每天需更換五至六
次衣服。這無間地獄的景象就這麼重複的上演著,就像《地
藏經》所說的剝皮地獄般。
  一對孝順的子女,用盡辦法要幫助母親脫離苦海,每
天誦《地藏經》,求地藏菩薩加被。一歲的小孫女貝貝,是
祖母的開心果,只要看到貝貝,鐵床、鐵衣、鐵肺都忘得乾
乾淨淨,露出難得的笑容。家屬明白這段生命只是在等待,
如果再發生昏迷,便放棄治療、電療、血壓升高劑等任何急

58
救,就依安寧照護來度過人生的最後一程。

西方淨土蓮花生


◎薩行處
  11月中旬,居士智殊、智麗、智莊……一行十二人至善
導寺受五戒、菩薩戒,請智殊居士寫一超薦黃太太冤親債主


的牌位。11月18日,黃太太陷入重度昏迷,麗美居士回地藏
院準備往生被及金剛沙,每天不斷的播放法師的開示及佛
號。這段時間,黃太太的表情變得非常的安詳,丈夫每天在
病床旁講笑話,兒女、孫女也會摸著她的手在耳邊說話,告
訴她要發願到西方極樂世界,要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
  12月3日,念頭一閃,我要出關了,黃太太要走了。即刻
請值班護士量血壓,只剩下40mmHg,很微
【後記】
弱。 陳居士往生有些瑞相:
  醫生即刻通知家屬,要有準備,家屬請 1.助念八小時後全身柔
軟;更換衣物時,手腳關
求院方不要移動病人,讓家屬在病房助念八 節仍非常柔軟。
小時後才移動。 2.頭七前一日,黃太太已
托夢給幾位居士,謝謝他
  12月5日晚上8時,黃太太仍在哽咽,還
們為她做頭七法會,夢中
有一口氣在。電話求救大福法師,法師以電 的黃太太臉蛋非常漂亮,
話開示「舊緣要斷,新緣再起。」黃太太即 身穿金色的衣物。頭七法
會時,居士們看到照片都
刻放下身心一切,跟隨阿彌陀佛。隨後,第 感動得流淚,亡者的善根
一講堂常住師大莊法師帶領十餘位居士至 福德因緣俱足,多生累劫
的修行才能在此世修到極
病房助念;家屬以最恭敬的心,在旁一起助
樂世界,才能遇到善知識
念。法師開示:七七四十九天家屬都吃素, 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
每個七在講堂舉行。頭七時,所有家屬一起 3.大莊法師開示:陳居士
生前所受的業報都已報盡
皈依佛陀座下,告別式由大莊法師帶領台北
了,因緣俱足,即可到西
菩薩會全體居士助念。清晨6時,全體到第 方極樂世界。修行成佛果
二殯儀館送黃太太最後一程,西方淨土又有 後,乘願再來度娑婆世界
苦難眾生。
一座金色蓮台化生,與佛同在。

59
第 卷.第 期

31
三個小錦囊
文◎古魯
4

  有一天,突然思考著一個問題。如果這輩子只是隨性的
參加法會,打打佛七、打打禪七,每天例行性的早晚誦經、
禪坐,這樣短暫的修行方式,是否就能有所成就?
  不瞞各位,我時常抱持著存疑的態度!另外,我也思索
著一個問題。為什麼高僧大德、佛教祖師在成就之前,都需
長年累月或無數次的閉關修行,剋期求證?
  用心比較一下,每天的定課,比之諸位賢人,似乎應該
不夠!如果用數學的方式來計算,一天24小時,扣除早晚功
課,大約2∼3小時算是內心清靜的時刻。那麼,一天之中,
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要接受繽紛多彩的外境所考驗。可惜
的是,大部分的人在這段時間裡,魂魄都被魔教的「吸心大
法」奪走了。所以,在佛堂之外的這段時間,保持正念的人
不多,渾渾噩噩的人倒是不少呢!
  這樣算計起來,我們所過的每一天,迷糊的時間真的多
過清醒的時間。一天之中,夜晚比白天還要漫長,這樣的漫
漫長夜,何時才能突破黑雲見青天?想想,真是不寒而慄!
  在這短暫的人生中,要拼出成績,如果只是這樣散散漫
漫、零零星星的修行,如果沒用對方法、下對苦功,只想要
明心見性,有所成就,我想,比登天還難了。所以,體會出
應該開始強化佛堂之外的功夫了。

將清靜心帶進生活
  佛堂之上,萬緣放下,容易清靜。但,我們不可能一天
24小時都待在佛堂裡做功課,離開了佛堂,怎麼辦?

60
  練習將清靜心從佛堂帶進生活中,練習將短暫化為永
恆,妄想來了,直下觀察並看透它。失敗了,重新再來。不
斷的練習覺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使其中斷。讓修行


◎薩行處
功夫綿延成片,也讓修行與生命的律動同步;當你存在時,
要知道你正存在中。師父 聖開上人要弟子們見面時互道:


「與佛同在!」隨時提醒大家「有沒有與自己的覺性同在。」
迷失了嗎?趕快回過神來,與覺性同在!
  「語、默、動、靜,皆是禪」,修行不應著修行相,不是
只有誦經、打坐才是修行,不是只有在佛堂行事才是修行;
刷牙洗臉也是修行,燒飯洗衣也是修行。換句話說,廚房也
是道場,晒衣場也是道場,待人接物、舉手投足……人生何
處非道場,就看您知不知道下手處?
  黃檗禪師傳心法要裏有一句話:「終日吃飯,未曾咬著
一粒米。」禪宗亦云:「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每天早
上一覺醒來,六根開始運作(真實來講,其實也沒停過),
六根接觸六塵,產生六識,而後依貪、嗔、痴等無明發展成
為愛欲情仇,交織不斷。身處繽紛多彩,如此美麗多嬌的紅
塵世界,能不中箭落馬,拂塵而去者,問世間能有幾多人?
  身處火宅,危機四伏,惡劣的環境,隨時逼威人們、誘
惑人們,自身也像極了黏性極強的強力膠。如果沒有絲毫
的覺照,那麼看見什麼就黏住什麼,聽見什麼就黏住什麼,
心就像那翻滾的波浪,隨著外境的影響,一天之中,變幻無
窮,永無休止。
  祖師大德常告誡弟子們要迴觀返照,但又有誰於面對外
境時,能真實放下觀照自心?又有誰能於當下心甘情願,老
實念佛?

錦囊妙計解困厄
  武俠小說中常常描述門派弟子武藝學成之後,為師的
總會於弟子下山之際,頻頻叮嚀幾句,或者送給弟子小小

61
第 卷.第 期

31
錦囊。囊中附箴言乙則,吩咐弟子日後遇到困境時,依此奉
行,可逢凶化吉,解除苦厄。
4   心想,錦囊妙計既然如此好用,便也依樣畫葫蘆,向咱
們大師父——佛陀,借幾句法語,放於錦囊之中,隨時依此化
解煩惱、執著、妄想。
  錦囊之一的法語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
靜。」
  《佛說蓮華面經》云:「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及寂
滅涅槃,此三是法印。」世間一切皆無常,諸法乃因緣而
生,因緣而滅。我們要徹底認知自然界的真實現象,每逢境
界,當下即能超越一切法、一切事,了知一切變化皆因緣生
滅,實無自性,沒有人能實際去掌控操作,縱然遇上,亦是
因果使然;我常依此思考,即能復歸清淨。
  錦囊之二的法語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
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世間萬事萬物,都是虛幻不實,縱然美麗多嬌、富貴盛
名,亦如海市蜃樓、曇花一現。若為苦難哀傷,亦將如夢、
如幻、如露、如電一般,皆不久暫。我們不該認假為真,誤
取虛幻之物以為寶玉,而矇蔽了法身慧命。
  生活中,時時以此面對每一觀念、行為,常常不斷的觀
想,可以化去苦厄煩惱,也才不會在心中產生衝突,死結。
  錦囊之三的法語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將其翻
成白話文,意思是「見境生心不執取。」
  其實,有點難!但真的需要練習,每天練習,時時練
習。每天清晨,張開眼睛之後,心就開始接受各種事物的衝
擊。在生活中,它可能會引起情緒上的亢奮、憂鬱、疑慮、
哀傷、狂喜、憤怒或哭泣等等反應。心就像坐雲霄飛車,一
下飛入天際,一下又盪入谷底,始終無法自主,隨著境界忽
左忽右,忽上忽下,徒增勞累而已。
  但是,現在我們要做自己的主人,如果能夠「見境生心
不執取」,每逢外緣,及時停止於當下生起的第一念,不再

62
分裂為第二念、第三念……一直綿延下去。要會即時煞得
住,並懂得放下第一念,回歸清淨的心,那麼當下就是極樂
世界了。


◎薩行處
  每一天都讓自己的清淨心延長一點,漸漸地,會有幾個
小時的功力了,再來就有半天的功夫了。當然,這些都是需


要不斷的練習,才能達成目標。而最好的訓練場所,不就在
日常生活中?
  而現在,你是不是已經不排斥生活中的考驗了?現在,
你還會執著認為佛堂上的修行才是修行嗎?

屏除外緣、一心念佛
  每逢疑惑,便將錦囊法偈取出來,化解干擾心的絆腳
石,看清世間真相,不再疑惑,分辨世間什麼是重要的、次
要的。既已明瞭,才好回過頭來,下定決心參禪念佛。
  有位東瓜和尚,每天早課後,就到熱鬧的市集去報到。
日復一日,同修們起疑,都指責東瓜和尚貪玩、愛熱鬧,塵
心未了。但,東瓜和尚沒有理會這些質疑的聲音,依然故
我,每天就往熱鬧滾滾的菜市場一頭鑽去。
  時光荏苒,數年之後,東瓜和尚主動邀宴他的師兄弟,
希望大家能接受他的供養,並告訴師兄弟們:明日即將蒙佛
接引,希望大家送他最後一程。
  眼看東瓜和尚即將修行成就,大家都要求他能留下隻
字片語,以慰勉後學。應眾人之請,東瓜和尚不疾不徐的
偈曰:「終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 ;世人都不識,別有一天
堂。」身處紅塵不為紅塵所擾,這是典型的「百花叢裡過,
片葉不沾身。」
  東瓜和尚用心良苦,專挑喧囂熱鬧的市集來淬鍊,卻也
證明人生何處非道場?就看您知不知道下手處!
  想起了東瓜和尚步入熱鬧市集的身影,我一面念著法
偈,並效法祖師的行徑,練習「屏除外緣、一心念佛!」

63
64
佛塔林立的國度——緬甸


◎海禪舟
文、攝影◎黃丁盛


  因為愛攝影,走訪全台各地拍攝節慶活動,透過相機
記錄的不只是影像,還有濃濃的鄉土情懷。跨出國界,飛
過五大洲八十多個國家,不同地方的人們,展現不同的「容
顏」,訴說一個個不同民族、個人的故事,後來集結出版了
《世界的容顏》一書。不同民族的祖先們在這片土地上,打
拼奮鬥留下的建築遺跡,見證了那一代的歷史,成為全人類
共同的寶藏,也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在這個主題中,我
發現了一個非常特別的領域,就是各地的「佛塔」。
  佛塔對於人,不只是心理的安定慰藉,更是藝術與宗教

雪達根寶塔(Shwedagon Pagoda),通稱為「大金塔」,塔高100公尺,宏偉壯
麗,是仰光市的地標。
第 卷.第 期

31

浦甘素有「百萬佛塔之都」的稱號,搭乘熱氣球臨空觀賞塔林是當地新興的
旅遊方式。

文化的具體表現。人們把最好的東西都獻給神,例如:義大
利人建的百花大教堂、西班牙的聖家堂、土耳其的藍色清真
寺,都是集人類建築藝術之大成的智慧結晶。在佛教裡的偉
大建築則是佛塔;佛陀即將涅槃之際,四眾弟子憂愁哀傷,
叩問:「世尊入涅槃後,將以何為師?」佛陀說:「以戒為
師。」告誡弟子世間一切皆是無常,不應對「相」執著,一
心向道,以求契悟。佛陀涅槃後,佛弟子將荼毗後撿得的佛
骨(舍利),建為墳塚,這就是窣堵波(佛塔)之由來。

66

◎海禪舟

達比紐塔是浦甘平原上最高的佛塔。

  除了佛陀的誕生地——尼泊爾和佛教發源地——印度之
外,還有許多國家也擁有為數不少的佛塔。緬甸歷代的國
王、領袖和人民都熱衷於修建佛塔,使緬甸成為一個「佛塔
之國」,而且每一座佛塔背後都有其動人的故事,更具有啟
發人性的功德與功能。
  筆者自1998年以來,七度前往緬甸參訪,記錄了不少佛
塔動人的景觀及故事,每一次都有深刻的體驗與感動。回想
第一次走訪緬甸時,為能深度了解緬甸,行程遍及緬甸北部

67
第 卷.第 期

31

浦甘著名的雪錫根佛塔,豔陽下益顯金光耀眼。

及 中、南 部 地 區,包 括 仰
光、布古、吉鐵窩、浦甘、
曼 德 勒 和 東 枝、茵 列 湖 等
地,「驚豔」兩字無以形容
內心的感動。
  光是大金塔就拍攝過不
下十次,晴、雨、晨、昏和
夜景等光影變化,搭配往來
的販夫走卒及虔誠的信眾,
仰光佛牙塔興建的資金,來自中國珍藏的佛牙兩度 使大金塔更富生命力。大金
繞境緬甸時信眾的獻金。
塔是緬甸首都仰光市內規模
最大的佛塔,人稱雪達根寶塔(Shwedagon Pagoda),通稱為
「大金塔」。塔高100公尺,四周環繞64座小塔,宏偉壯麗,
是仰光市的地標,肇建於兩千多年前。

68
  「大金塔」據說塔內珍藏有佛陀的八根頭髮。信眾們,
不分男女老幼,除了虔誠禮拜、誦經祈願外,還常常清理擦


◎海禪舟
拭佛像,打掃佛塔周遭環境;所以,大金塔總是金光閃閃。
  除了巍峨聳立的大金塔之外,浦甘的佛塔數量更是驚


人,素有「百萬佛塔之都」的稱號。在42平方公里的浦甘平
原上,佈滿了9到11世紀期間,浦甘王朝興建的成千上萬座古
老佛塔。當時,幾乎是人人以建佛塔為畢生職志,財力雄厚
的國王建大型塔,貴族、富商建中型塔,
平民百姓也盡其所能建小塔,甚至於貧困
如乞丐者也要想盡辦法蓋座簡單的佛塔。
  浦甘著名的佛塔有雪錫根佛塔、阿
南達佛塔、達比紐塔及加達巴林佛塔。其
中,加達巴林佛塔是最佳的攝影點,清晨
可拍到浦甘的日出美景;亦可觀賞夕陽西
下時,五彩晚霞與古佛塔群相互輝映的奇
景,令人嘆為觀止,永生難忘。近年來,
隨著觀光開展,還可搭乘熱氣球臨空觀賞
佛塔林立的新方式旅遊。
吉地窩巨石佛塔被視為神蹟,是緬
  吉地窩,是緬甸人一生必定會去朝拜 甸人一生必去朝拜的聖地。

的聖地。這裡有一塊懸空在斷崖斜坡上的
巨大岩石,巨石隨風搖曳,從古至今仍未跌落,居民視為神
蹟;巨石上建了一座十七英尺高的佛塔,現已成為當地的地
標。傳說,此塔是兩兄弟發心建成的,塔中供奉兩根佛陀的
頭髮;整座塔及底下的巨石全都金光閃閃,這並非以金色油
漆所塗成的,而是信眾們經年累月用金箔貼成,所以老遠就
可看到熠熠金光。
  前往吉地窩,從仰光出發,須搭8小時的車才到山腳下,
再換乘當地的鐵牛登山車,陡坡行駛1小時,之後還要步行30

69
第 卷.第 期

31
分鐘,才能登上位於海拔3000英尺的山頂。緬甸人認為:一
生中至少要上山朝拜一次,才不虛此生;因此,登山道上總
4
是有絡繹不絕的朝聖者。
  仰光市內的喬達基塔 (Chaukhtatkyi Pagoda) ,以供奉全
緬甸最大的臥佛而聞名。佛像創建於1907年,全長70公尺、
高20公尺,神情自在俯視眾生,雙足下繪有佛陀108次輪迴景
象。信眾在巨大的臥佛前,顯得十分渺小,卻也凸顯出佛陀
的莊嚴偉大。
  距仰光80公里的布古,有一尊年代久遠的大臥佛,佛像
身長68公尺、高16公尺,法像莊嚴。據說:這尊臥佛曾隱沒
叢林深處長達數百年之久,1881年,英國人修建仰光至布古
的鐵路時,無意中發現的。

黃丁盛
 資深民俗、旅遊攝影家。1980年起,
拍攝台灣民俗廟會與原住民祭典五百
餘次;1988年起,遊歷世界五大洲七十
餘國。從事專業攝影、攝影教學、旅遊
企畫,並擔任國內、外多項攝影比賽評
審,曾任攝影天地、攝影旅遊、博覽家
雜誌、自由時報、聯合報、自立晚報、
國語日報等媒體攝影專欄作家。
 1988年起,曾舉辦〈1988台灣.香
港.大陸〉、〈祭典的日子〉、〈神話
人間〉、〈台灣民俗廟會〉、〈王船
祭典列傳〉、〈南亞紀行〉、〈尼泊
爾行腳〉、〈勇闖巴布亞〉、〈人間佛
境〉、〈衣索比亞〉、〈世界的容顏〉、〈世界的遺產〉、〈台灣節慶之美〉
等攝影個展。著有台灣民俗廟會、台灣節慶、背著相機去旅行、福爾摩斯之
美系列叢書、台灣的節慶、愛琴海迷航、台灣的地方新節慶、世界的容顏、
背著相機逗鬧熱、跟著媽祖去旅行、黃丁盛的歐洲攝影課等書。

70

◎海禪舟

仰光市內的喬達基塔 (Chaukhtatkyi Pagoda) 供奉全緬甸最大的臥佛,雙足下
刻繪有佛陀108次輪迴景象。

  此外,仰光市內還有和平塔、蘇雷寶塔及佛牙塔等較著
名的佛塔。
  和平塔(Kaba Aye Pagoda),塔的東北部有一可容納萬人的
「 大聖窟」大石洞,1954年建成時舉行了佛陀入滅 2500 年紀
念大典活動。其旁還有佛陀博物館,繪有佛陀誕生、成道、
轉法輪和涅槃等精緻的圖畫。蘇雷寶塔(Sule Pagoda)位於市中
心圓環,又稱作「小金塔」。
  目前在仰光和曼德勒各有一座佛牙塔,興建佛牙塔的資
金,全來自中國珍藏的佛牙兩度到緬甸繞境時信眾的獻金。
  緬甸佛塔感人之處,不僅是數量龐大、建築宏偉、雕飾
精緻,更因為生活在佛塔周遭的樸實信眾,終年不輟虔誠地
禮敬佛塔,所建構出的人間佛國氛圍,最是令人印象深刻。

71
第 卷.第 期

31
五台山大朝台紀聞
文•攝影◎曾巧文
4

  踏上山西省太原市的土地,已晚上10點左右,從外頭灰
濛昏暗的天空,可以得知空氣品質並不好。聽導遊描述,才
知道山西出產煤礦,煤灰漫布於空氣中,沒多久臉上就會沾
上一層煤灰。藉由導遊講解,走過八天行程,對山西有了初
步的了解。常年乾旱,地表生長不出作物,但地下卻富產煤
礦;人民所得是各省最差的一個,當地不少煤老闆卻相當
有錢,貧富差距懸殊。幾天下來,深深感受到山西人豪邁不
羈、單純直率的個性,導遊也是既直爽又善良的好人。

黃土高原美食 麵食老醋土豆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黃土堆積最厚的地方。」導遊這麼
描述。黃土高原總是塵沙飛揚,放眼皆黃土,地上光禿禿,
一點作物都沒有,我們很好奇他們到底吃什麼?這裡的食物
多半以麵食為主,北方麵食當真名不虛傳,好吃香Q又有嚼
勁,比台灣的北方小吃優上好幾等級。麵食種類變化也多,
最有名的不外乎是刀削麵、饅頭、油條、油餅,菜色雖然看
來家常便飯,但口感可大大不同。因此,建議到了北方,一
定要嚐嚐麵食。再來,山西盛產老陳醋,陳年釀造的香氣,
一開始不太習慣,幾天下來卻上癮了,就是清湯掛麵,加了
老陳醋可也滿分了。當地還有此一說,由於受地質影響,水
質鹼性,因此山西心血管疾病者較多,於是推廣吃醋,說是
可預防心血管疾病。老陳醋除了有其營養價值外,很多配方
還具保健功效。這裡有國家級的醋園,限量出產手工醋,營

72
養成分多過大半外售的醋,當然,優點也反應在價格上。山
西飲食與台灣大同小異,只是台灣較精緻,講求色、香、味


◎水行跡
俱全,山西菜色則很家常。
  此行主要是——朝山;因此,抵達太原的隔天,就直接


上山。四個多鐘頭的車程裡,導遊講了許多五台山的故事,
即將到達五峰賓館時,看到一座塔,據說:當年北宋名將楊
業戰死關外,其子楊五郎冒險
帶回父親骨灰,在此建塔,皇
帝追諡楊業為楊令公。而後,
宋遼再度起兵,戰後,楊五郎
逃往五台山,並在此出家;出
家的寺廟,後改名為五郎廟。

進入五台山前的第一座牌匾,也是明顯可見的
五峰形成五台 藏漢佛寺並存
地標。
    五 台 山,位 於 山 西 省 五
台縣東北處,五峰環抱,峰頂
平坦寬闊,故名五台山。五台
山,地質古老,地貌奇特,是
著名的國家地質公園。山石多
為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組
成,強度較大,不易剝蝕。形
成山頂平緩,可降飛機;溝谷
縱深,狀如U形的特殊風貌。
  五台山以佛教勝地聞名,
寺 院 眾 多,尤 在 唐 朝 最 為 鼎
盛,當時廟宇達三百多座,而
後 逐 漸 減 少,文 化 大 革 命 之
五台山台懷鎮,放眼望去,佛教寺院清晰可見
後,至 今 列 案 的 寺 院 只 有 4 9 ,其景難得且特殊。

73
第 卷.第 期

31
座。其中尤以唐宋明清遺留至今的寺院最多,是古寶級的文
化遺產。五台山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同時保有藏傳
4
佛教與漢傳佛教,兩種佛教文化並行,堪稱難得。廟宇中,
黃廟是藏傳佛教寺院,青廟是漢傳佛教寺院。
  台懷鎮是五台山上寺院最集中的地區,由於交通較方
便,寺院建設比五台頂來得好,到五台山朝聖,一般遊客指
的其實就是去台懷鎮。然而登上黛螺頂,稱為小朝台;我們
和一般遊客不同,除了小朝台外,還要大朝台,所謂「大朝
台」,便是要上五個台頂朝拜五個寺院五尊文殊菩薩;不
過,要上五個台頂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文殊菩薩道場 藝術博物殿堂
  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傳說著許多文殊菩薩示現的
故事。五個台代表文殊菩薩的五種智慧:大圓鏡智、妙觀察
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文殊菩薩的形像,

台頂風景秀麗,綿延的山峰讓人傾慕山中生活,而此時的溫度,正好符合台
頂清涼勝地之稱。

74
一般為天衣天冠,頂結五髻,
表佛五智,手持寶劍,象徵智


◎水行跡
慧,以智慧劍斬煩惱結,駕乘
獅子,表示威嚴猛厲、所向披


靡、無堅不摧、戰無不勝。
  五台頂的寺院都有文殊
菩薩殿,可看出其在人民心中
地位之高。前殿也有四大天王 天王殿,以供奉彌勒菩薩和四大天王。
殿,供奉四大天王,這與台灣
寺院有所差異(因台灣寺院從入山門,通常皆無天王殿供養
四大天王與彌勒菩薩。)四大天王來自印度神話傳說,傳入
中國後,唐朝以前稱為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
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各司其職,為護持佛法、保佑人
民之神明。四天王既是佛教的護法神,傳統佛教道場一進山
門,第一座建築物就是天王殿,主要供奉彌勒菩薩與四大天
王。由此可見,佛教道場的建立,也具藝術、教學和博物館
的意義;不但佛菩薩的形像予我們修學的啟示,佛教藝術也
有深廣的教育內涵,而天王殿正是入佛門的第一課。天王殿
告訴我們,入門的條件資格就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滿
面笑容,肚皮很大(大肚能容),所以彌勒菩薩所代表的是
生喜悅相(歡歡喜喜的相),生平等心,要像這樣才有資格
做佛的學生。寺院的一切建築設置,都有深刻美好的含意,
讓我對佛教的感受更深了一層。

氣候苦厄無常 環境單純寧靜
  五台山的五方文殊菩薩分別為南台智慧文殊、中台孺
童文殊、西台獅子文殊、東台聰明文殊、北台無垢文殊。大
朝台之後,除了感受五台頂的寺院需要經費建設,也體驗了

75
第 卷.第 期

31
台頂之氣候無常,其惡劣程度,據說山下若下雨,便『三月
不朝台』,意思是說山頂氣候將會十分惡劣,三個月無法朝
4
山。一般來說,五台山只有六、七、八月份開放民眾上山,
其他時間均不宜。
  行旅五台頂,由於路況不佳,均是石頭鋪路,中巴無法
上山,須換乘小車,車行時,搖晃很厲害,所幸一路平安。
沿途所見險峻的山勢和廣大的平原,美麗的風景和放牧的
牛羊,讓人感受著回歸自然的心情,儘管因顛簸引起不適,
但沿途美景及憶念著朝山的本心,讓我們歡喜完成大朝台。

五台各有特色
1. 南台:距台懷鎮25公里,海拔2485
公 尺,台 頂 面 積 約1 4 萬 平 方 公 尺。
山峰聳峭,煙光凝翠,繁花似錦,千
巒彌布,五彩繽紛,因之名為「錦繡
峰」。頂上建有普濟寺,內供智慧文
殊菩薩像。農曆四月北面四台還是冰
天雪地,而南台山腰卻是百花怒放。 中台寺文殊院。

如奔馬,臥似喘牛,長有斑斑苔蘚,
陽 光 照 射 下,丹 碧 生 輝,故 取 名 為
「翠岩峰」。峰的西北面有太華池,
北有甘露泉,東南有玉龍池,池旁還
有 三 株 泉,是 南 北 五 溪 流 水 的 發 源
地。台頂有演教寺,內供孺童文殊菩
南台台頂風光,也是五台台頂風景最為吸 薩像。還有明朝建的祈光塔,四角各
引人之處,又稱「錦繡峰」。
有小塔,象徵東西南北中五台。
2. 中台:距台懷鎮10公里,台頂面積 3. 西台:距台懷鎮23公里,海拔2773
約15萬平方公尺。與四台相比,中台 公尺,面積約28萬平方公尺。台地周
的主要特點是大。台頂有一巨石,立 圍群山拱圍,岩石幽深,峰頂舊建法

76
最後往北台的路上,因一位台灣人的發心,建了一條非常平
整的路,暫緩了顛簸的不適,如此善舉,能讓更多的香客朝


◎水行跡
台,實是功德無量。於是我也不斷告誡自己,要懂得布施,
有捨才有得!


  五台山的環境比不上台灣舒適,當地師父的修行十分辛
苦,師父卻都說不辛苦,一來習慣了,二來有菩薩陪著專心
學佛,也就不苦了!我打從心底喜歡這裡,環境單純寧靜,
廣大的原野讓人視野開闊,更有無數的佛菩薩教誨,深藏在
古老的寺廟裡,每行走一步,便學得一分道理。

雷寺,供奉獅子文殊菩薩像。每逢皓 如鰲魚脊,聳立於台懷鎮東北10公里
月當空,只見銀光瀉地,層峰朦朧, 處,海拔2795公尺。台頂面積最小,
萬籟俱寂,儼若懸鏡,故取名為「掛 僅7萬平方公尺。東台頂建有一座望海
月峰」。 寺,內供聰明文殊菩薩像。

西台法雷寺,可看出台頂物資相當缺乏。

北台無垢文殊殿內供奉法相莊嚴的五方文
殊菩薩像。

5. 北台:又稱「葉斗峰」,約距台懷
鎮 2 5 公 里,為 五 台 之 最 高 峰,海 拔
3058公尺,台頂面積37萬平方公尺,
東台內有一尊法相莊嚴的臥佛。 頂天立地,有華北屋脊之稱。此台特
點是台高、風猛、雷激。台頂建有靈
4. 東台:東台又稱「望海峰」,台頂 應寺,內供無垢文殊菩薩像。

77
第 卷.第 期

31
圖說菜根譚
4 文、圖◎小童
作者簡介:小童原名童寶呈,無師自通做陶製壺,擅長水墨畫、書法,在茶壺上刻字
是他的陶作特色,那些「壺言壺語」盡是生命智慧與幽默。平日喜讀古籍,也著手創
作現代水墨畫,以圖像、現代人的觀點,詮釋艱深難懂的人情義理。

不可乘喜而輕諾;不可因醉而生嗔;
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鮮終。
∼菜根譚
  不可乘喜而輕諾:守信用,重承諾,此本放諸四海皆準的道
理,不能日用而堅持者固多有。更何況在心情亢奮的當頭輕易地應
許,往往聽者在意而言者疏忽。一時高興,最終失信於人,亦失德
於己。《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載:曾子之妻唬弄兒子吃豬肉,曾子
為了教兒不失信,只好把豬給殺了,足為後人訓誡。
  不可因醉而生嗔:論及飲酒,都說酒品;言某人微醺後,嘿然
閉目,曰酒品好。言某人三杯下肚,借酒裝瘋,曰酒品差;所謂因
醉而生嗔者殆指此。飲酒,誤事之源也。酒精而為消毒固有益,至
若施諸腸胃,作用於腦神,則百害而無一利。
  不可乘快而多事:作為一個現代人,此句是否有個新的註解?
譬如不要開快車,或者包括酒後駕駛。以為心理或生理處於一種輕
飄飄的狀態,而實際上是放縱、恣意,這就難免滋生禍端,有時造
成無法彌補的嚴重後果,每令人嘆息與不值。
  不可因倦而鮮終:完成一項事業最貴貫徹始終,但過程中難免
有艱難。艱難需要衝決之,不能因為困倦,屢攻不下即作罷,如此
就是前功盡棄。別無他法,只有靠著不退的工作熱情,努力不懈,
或許帶出來潛力,能夠克服萬難,卒抵於成。即便以失敗終,亦免
於有頭無尾之譏也。

78

◎說菜根譚 ◎

79
第 卷.第 期

31
曹陽的愛在創意快餐
4 主廚◎曹陽
@ P E AC E C a f é愛 在 創
意快餐,今年五月誕生
在台北縣烏來山腳下一
個叫花園新城的美麗社
區。它的初衷是研發推
廣蔬食快餐,宣傳全素
的飲食以對抗嚴重的全
球暖化。到烏來泡湯,
路過這裡,請進來坐坐。您會找到很多異國地道的驚喜,還
可以吃到全素的Gelato (義大利式) 高級冰淇淋喔!

豌豆薏仁湯
  這是一道中西合璧的湯,將煮熟的綠豆仁和薏仁,加入新鮮的豌豆(
可用冷凍豌豆替代),在調理機打成泥,加水調到個人喜愛的濃稠度,用
慢火煮15分鐘;如果要增加口感可以加一些快熟麥片一起煮。再加入少許
鹽、薑粉、白胡椒及炒香的素火腿,就成了這道養生美味的濃湯啦!

80

◎醐養生

Peace Pate Focaccia 佛卡夏和平拍拖堡
  Focaccia 是一種很有特色的義式麵包,它的製作原料有:等量的高低
筋麵粉,加上三分之二的全麥麵粉,拌入葡萄籽油或橄欖油、乾酵母、
鹽、義大利香草、糖、豆漿。做好麵糰簳平後,上面塗橄欖油,再撒迷迭
香、粗海鹽,等到發酵為兩倍後,入烤箱烤25分鐘就可以了。
  Pate是一種濃稠的醬,很容易操作。用一包義美的非基因豆干(切
丁,先在平鍋裡煎好),半包豆腐,加核桃和葵花籽仁各50克、100克豆
漿、少許薄鹽醬油、味噌、橄欖油、咖哩粉、胡椒、蘋果醋、檸檬汁、營
養酵母、海鹽,一起放在調理機裡打成泥狀就可以了。可以在冰箱存放
2-3天。
  切一塊方形的Focaccia,橫切開,兩面塗番茄醬、芥末醬,加上美生
菜、番茄、酸黃瓜,塗上厚厚的一層Pate醬,就是佛卡夏和平拍拖堡了。
營養爽口又不膩,是年輕人非常喜愛的西式料理。

PEACE Café 愛在創意快餐


Tel:02-26660887
Email: atpeacecafe@yahoo.com
台北縣新店市金興路40號(花園新城警衛亭旁)

81
第 卷.第 期

31
檸檬金桔佛手柑蜜餞
解說、攝影◎楊乃靜
4

香櫞(佛手柑)
味辛、苦、酸,性溫。歸肝、肺、脾經。可疏肝理氣,寬中化痰。
金桔
具有理氣、止咳、化痰、消食、解酒的功效,可改善胸悶鬱結、心悸
亢進、風寒咳嗽、痰多久咳、食積脹滿、酒傷乾渴。
檸檬
料理美食,強化記憶力,改善骨質疏鬆,達到美容效果;可防止因乘
坐長途飛機產生深靜脈栓塞的情形,亦即所謂的經濟客艙症候群。

【製作過程】
1.食材各自洗淨,如當季無該食材,檸檬亦可單獨製作。
2.檸檬、金桔對切,擠些汁存放(切勿擠太乾),檸檬、金桔及香櫞
切條狀。
3.以上3斤的食材約放2匙鹽醃漬,存放於冰箱冷藏(若要好吃,放
7、8顆甘話梅拌攪亦可)。
4.2∼3天後取出,放5匙糖醃漬,放回冰箱冷藏。
5.隔日取出,加2∼3小匙梅粉,放回冰箱冷藏2天。
6.取出蜜餞,平鋪在適當的容器
上,灑上一層薄薄的梅粉,置於
陽光下曝曬一整天。收回後,收
進容器內,存放冰箱冷藏。
7.連續3∼4天重覆步驟6,但前2天
放少許梅粉即可。曝曬3∼5天
後,蜜餞若有乾燥情形,可
將步驟2所留存之汁液噴灑在蜜
餞上,使其滲透。
8.製作過程中,試吃後若無苦澀
味,曬乾後的蜜餞收好後放涼。
9.將蜜餞放在蒸籠上,用滾水蒸煮10∼20分鐘。待蜜餞涼後,再曬
乾,可保存較久的期限。

82 10.蒸煮過曬乾的蜜餞,再灑上一層薄薄的梅粉,便大功告成。
生命雖短暫,卻以美麗做供養


◎會.活動感言
2009年盂蘭盆法會插花側記
文◎芬芳芯


  過去十來年,盂蘭盆法會插花佈置皆由中部居士發心,
那長遠的發心,令人好生敬佩。2008年,由長年在台北第一
講堂發心插花的老師接下這份執事,2009年是第二年。隨
著法會日期的逼近,一方面很期待,一方面也感到沉重的壓
力。老師自我要求很高,希望把大法堂佈置得既莊嚴又美侖
美奐,讓大眾生歡喜心。

有了過去的經驗,默契十足
  2009年8月9日,八八水災的隔天,照預定計畫,插花老
師帶領插花組的居士前往覺華園作事前的場地勘查。記得前

83
第 卷.第 期

31
年初次接此執事,跑了兩趟覺華園。第一趟勘查場地、量尺
寸;一位發心的老菩薩,請她在埔里高工任教的兒子幫忙,
4
他的木工技術一流,幫老師做了十二個高臺,及焦面大士佛
桌後面的背景牆面。第二趟是到現場比樣已經完成的高臺,
感恩老菩薩和她的兒子;這一年繼續使用這些高臺。8月9日
覺華園之行,是為了已經定案的主題作進一步細節的確認,
甚至還帶了插好的幾盆花到現場放樣比對。
  8月21日(法會前兩天)上午,一部載滿花材、花器、海
綿 等 插 花 器 材,及
二十位插花組居士
的遊覽車,一路順暢
抵達覺華園。法台上
僧眾們正進行法會事
前的演禮;俟演禮結
束,立即整理花材,
展開工作。
    首 先,居 士 們
拿來大塑膠盆、水桶,注水後備用。水桶用來放切花,免得
花材枯萎;大塑膠盆則用來泡海綿。那海綿是科技產品,乾
的時候輕如鴻毛,吃完水後重如磚塊,除了可以讓插在上面
的花穩如泰山,並供給水份,所以也稱作「花泉」。為了環
保考量,除了切花之外,設計上儘量使用盆栽,法會結束之
後,有興趣的人可以帶回去照顧,享受園藝之樂。
  整個佈置,除了插花組成員所劃分成的數個組別外,還
有好幾位自動前來發心幫忙的居士,做一些跑腿打雜的工
作,那可是最粗重的工作,令人感恩敬佩。只見各組人馬各
自帶開,有了前一年的經驗,默契十足。老師則負責到各組
查看、指出重點,老師稍微指點一下,就有畫龍點睛之效。

84
  插花展現的是「表面功夫」,背面高高低低、前前後後
的造型結構及支架,因為用完後就要拆掉,所以力求簡單,


◎會.活動感言
可用就好。老師利用簡單的材料,三兩下就組合起來,化腐
朽為神奇的功夫,有如變魔術般,令人嘆為觀止。


施工的程序及變化,如修行過程
  整個插花的過程中,在台上工作的人員很難看出效果
如何,必須由老師在台下指揮,左邊一點,右邊一點,高一
點,低一點……。讓人想起「當局者迷」,看事情的角度及
感覺有所不及時,必須有人從旁指點。剛開始指揮時,老師
喊的好吃力,後來才想起用無線麥克風;透過擴音器,溝通
就沒有距離了。
  法台前沿階段性佈置的過程,每一階段的半成品,看起
來也頗有味道,所以整個過程給人以一直在變化的感覺,還
蠻有趣的。
  法台前沿擺了由長條橢圓形綠色葉子構成的架構,每
隔一段平貼的架構,會有一個高起的放射狀形成的半圓形圖
案。而每兩個半圓形之間的距離,長短不均,這是特別的設
計,長距離是為了配合法台上獻供居士方便彎下腰來接底下
獻供居士所端的供品。老師解釋說:長短距離交錯之下,反
而給人一種律動的感覺。
  法台中間台階的兩側,用紅色竹片做成的上下兩層結構
的拱形欄杆,舒緩了兩邊略顯剛硬的線條感。而台階的插花
則往法台前沿左右兩邊延伸,整體感覺整齊、華麗又活潑。
  法台前沿佈置「施工」的程序及其變化,讓人聯想到有
如修行的過程。剛開始學佛,戒慎緊張,非常嚴肅,慢慢地
佛法懂得越多,越自在。佛法之於人生有如紅花襯托綠葉;
綠葉有了紅花相襯,就顯得生氣蓬勃了。換個角度來說,當

85
第 卷.第 期

31
我 們 看 到
一個傑出的
4
人,可以聯
想到他一定
有一段相當
不簡單的修
鍊過程,才
能有耀人的
成果。
  法台的插花終於完成了,大家都讚歎好莊嚴喔!有人
說這年的花插得好自然。看著法台上的插花,感覺一點都不
華麗;可是,靜下心來仔細觀看之後,感覺那田野景觀似乎
與法台聯成一體,好像本來就在那裡,甚至於可以感覺那片
花牆似乎逐漸退到後面去了。是否是因為它雖然很漂亮,卻
不華麗、不搶眼,自然而然的與背景聯成一體?這樣的展現
實在不簡單,有如武俠小說描寫的,由「有招」進化成「無
招」的最高境界。這插花的學問太深奧了,很慶幸自己有緣
參與其中,增長了見識。

貼上插花旨趣說明,供大眾參考
  皈依法堂及齋堂組的兩位居士,在兩個口徑很小、呈
倒圓錐形的花器上插花,挑戰的是智慧與耐心,插得非常辛
苦;結果得到大眾的讚歎。
  焦面大士佛桌的背景牆,採用簡單的白牆,大士兩旁的
立花,用紅色竹片編成鏤空圓球,中間是火鶴、玫瑰;佛桌
的兩邊,設計了一個紅竹片編成的拱橋,前面由小花組成一
大朵蓮花;白牆上面,飄著三隻紙蝴蝶。據插花居士貼在桌
子兩旁的解說,主題叫做「火焰化紅蓮」,紅色圓球表徵娑

86
婆世界的火宅,幾朵竄出圓球的火鶴表徵煉火,玫瑰花是困
在火宅的眾生;下面的拱橋表徵眾生修行後登橋度彼岸得清


◎會.活動感言
涼,蓮花化生。而蝴蝶係由蛹蛻變而成,表徵眾生修行蛻變
由凡入聖。現場貼著插花的旨趣說明,供大眾參考,這還是
頭一遭,也是很好的作法,值得參考。


  大法堂入口處,照例由另一組插花老師負責,使用的器
材大都是歷年留下來的,把三、四十年代的農家器具重新組
合後,再搭配不同的造型插花,展現出熱鬧而引人回味的農
家田園氣氛。看著這個場景,給人很溫馨的感覺。
  插花是一件很享樂的事,與花為伍,不只可以賞花,還
可以「玩花」, 用美麗的花創造更美麗,是很有成就、很
快樂的事。當然也有苦的時候,一些需要手工編織的工作,
常常是雙手傷痕纍纍的,如再遇上老師說:「插那麼久了,
怎麼還插成這樣……」的時候,心裡就有夠苦了。作品完成
了,左看右看,怎麼跟自己想像的差那麼多,也是一種苦。
不過,那表示自己還有覺照,否則被老師「罵」了(其實老
師只是批評一下,當事人聽起來就像被罵的感覺),還不知
道錯在哪裡,那才是真正的苦。

生命雖短暫,卻以美麗做供養
  2009年參加盂蘭盆法會的信眾非常多,大法堂站滿了
人,讓人看了非常感動高興。晚上法會圓滿,在眾多居士幫
忙之下,很快地拆掉全部的插花佈置;這些花朵,在其短暫
的生命中,展現最美麗的一面供養大眾,然後光榮落幕;人
生若能如此,當無悔矣。
  讚歎感恩歷次法會,諸如三昧水懺、浴佛、大悲懺、清
明報恩等等法會的插花組居士。與佛同在!

87
第 卷.第 期

31
八關齋戒側記
文◎莊昇
4

  地藏院舉辦八關齋戒已有13屆了,每年2屆,屈指算來,
已進入第七年了。諸多戒子,感受到那一份莊嚴、威儀、受
用、感動,一再參加,有不少人保持全勤。據經典上說,參
加此戒不會墮入惡道;其實來受八關齋戒,重點已經不在於
守那八戒,因為來到了受戒道場,戒自然而守。所以,重點
在於利用兩天的時間,萬緣放下,體驗出家生活;淨心調心
的修持,才是最重要的。
  住持法師非常慈悲,為了勉勵大家打坐,每次都親自示
範打坐前的暖身拉筋動作,誠心希望大家能夠坐得好、坐得
久,才能進入定、慧的修持。法師一直重複強調說不要稍微
打坐之後就受不了疼痛,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

88
撲鼻香」,受不了疼痛,打坐怎麼會有進展。法師舉自己的
經驗為例說,疼痛可以貼膏藥減緩症狀,但不可以給人按


◎會.活動感言
摩,他貼的膏藥若疊起來快有一人高了,不要以為容易,也
不要輕易放棄;打坐的境界一定要親自去體會。在在可以從
法師的語氣中感受到,法師至誠的期盼大家在打坐的用功


上,有所成就。
  住持法師在開示中一直急呼大家要認真修行,才能了脫
生死。法師愛之深責之切,苦口婆心,看到有些居士心不在
焉,甚至現怒目金剛相;遇有居士脫離修行目標之言行者,
會嚴厲的予以指正。法師曾多次指責說「有些老居士不要以
為資格老了,就不在乎,坐沒坐相的」;「女眾要認清現實,
男女業報身終究是不平等的,不要老是注意於塗胭脂擦口
紅的,要多用功一點」;「有居士因為同修病危,請我去家
裡為同修開示,卻在用齋時,還問我這菜好不好吃。都甚麼
時候了,還有這閒情逸致,為甚麼不直接切入生死問題」;
「都已經來受戒了,還在為電扇、拜墊的小事情煩惱,這樣
怎麼辦?」;「各位來受八關齋戒,就只是一天一夜守出家
人的戒律,真有那麼難嗎?」;「各位往生的時候,我不一
定能夠幫你助念,一切還是得靠自己;要常常反觀自己,假
若當下就往生,是否能夠放得下?」
  過堂,也是戒期中的一項功課。表面上看起來規矩一大
堆,好像很煩人,法師說這是為了讓大家攝心;所以,戒子
不應該忽視過堂的禮儀。
  當戒子們由法師帶領唱誦佛號走進齋堂時,可以看出大
部分的戒子威儀莊嚴,卻也看到少數人東張西望的,不夠攝
心;到了隊伍的尾端,更是零零落落的,距離拉得很遠,走
起路來毫無威儀可言。過堂時,碗盤擺的不夠整齊,有不少
人對於規矩不是很熟,看起來在第一堂課講授過堂禮儀時,

89
第 卷.第 期

31

沒有注意聽講,又或者是認為這不是很重要,而不去注意。
過堂中,法師也會指正大家的動作,並且強調這是幫你攝
心,如果連吃飯的規矩都做不好,那修行上怎能做得好呢?
由過堂的情形看來,似乎有不少人對於過堂的規矩不甚重
視。禪修或受戒時,對於任何規矩都要一視同仁的遵守,這
樣才能做到對一切法或一切人一視同仁的平等對待。此外,
過堂結束出班時,有戒子向旁邊熟識的行堂人員合掌點頭道
謝,這表示攝心已經鬆懈了,是不如法的,也是不對的。
  下課休息時,有不少戒子會進入大殿,閒坐在拜殿上,
除了顯得散亂、破壞大殿的莊嚴之外,還產生一個問題,就
是當你閒坐在拜殿上時,佔據了前面的位置,前面的人也就
只能走到拜殿前面,被迫坐下來,沒有辦法禮佛。所以,不
管任何時候進入大殿,只能站著拜懺,或是盤坐在拜殿上;
閒坐在拜殿上是很不莊嚴的。另外,有人在大殿裡穿海青、
或卸衣、或邊走邊穿、或邊走邊卸衣,都是很不莊嚴的。
  八關齋戒,一直頗受大家的肯定,才能辦了這麼多屆。
側記本來是要說些讚美的話;在此唱唱反調,提出一些缺
點,與大家共同警惕,與佛同在!

90
收習氣,送美妙   


◎會.活動感言
埔里精舍幸福之夜活動紀實            
文◎張淑娟
          


  那天,我說了一個晚上的謝
謝。現在我要謝謝王綉珍老師,由
於她的邀請,我才有機緣感受慈光
山人乘寺埔里精舍幸福之夜的溫馨
和美好。
  由於擔任串場工作,在晚會前幾天就已經看到節目單
了。當我看到佳慧的吉他獨奏「章魚」時,心裡想著,歲末
年終,如果我有八隻手腳,打掃工作大概會省時又省力,三
兩下就完成了。結果,幸福之夜,從佳慧的吉他溜出來的是
一隻輕手輕腳的章魚,輕靈巧妙地跳著舞!誰說那麼多手腳
一定要用來大掃除?我實在太功利了!
  在這隻可愛章魚的帶領下,我完全忘記了白天操勞家事
的疲憊,將心安在表演場中,享受著一個又一個節目所帶來
的美好與歡樂。
  像精靈般的「禕方小朋友音樂教室」的六位小朋友,
用童真的魔法讓我們年輕了二十歲,臉頰也因他們逗趣的
唱遊而笑到發痠。「雙堤木笛團」團員優雅的氣質和柔和的
樂音,讓人有參與他們一起學習直笛的衝動。維恩的古箏
演奏,改變了我覺得小男生多半粗魯的成見。陳宜男、陳振
成、王維煥三位老師的排笛演奏,讓大家見識到:簡單的樂
器,卻能流洩華麗音符的神奇。善慶用吉他演奏的魔女宅
急便、風之丘,別有韻味。動作整齊、虎虎生風的元極舞表

91
第 卷.第 期

31
演,氣勢讓人覺得未來定是五運亨通、吉祥如意的一年!
  埔里合唱團的優美歌聲是有口皆碑,不需贅述,倒是看
4
到年紀都已超過半百的團員,演唱安可曲──邵族的歌曲
「歡樂的聚會」時,又唱又跳的,那股活力讓人驚豔。黃
山老師渾厚而高亢的嗓音是晚會的極致,一首勿忘我,大家
的情緒隨著淒美的歌聲起伏,真的是忘我。懷憶的鋼琴獨
奏、埔里精舍合唱團的佛歌演唱,為這幸福之夜的樂音相
聚,標上了圓滿的休止符。
  除了欣賞精采的節目,法師的開示和「收習氣、送美
妙」活動,更是別具意義。法師的開示
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我們要致
力佛化的社會,而不是佛教社會化。」
雖然我對佛法的認識可能連皮毛都談
不上,但是對照現今社會上的一些現
象,它猶如鍼砭藥石、準則方針!我一
定要銘記在心。
  「收習氣、送美妙」活動則是心靈的除舊布新;將去年
不好的習氣寫在紙上放入習氣球,讓幸福童子帶走,象徵去
除不好的習氣。然後再從幸福童子的袋子裡,抽取一顆內有
法語的幸福球,未來的一年,這一則法語將在我們的心裡取
代那不好習氣的位置,讓我們福慧增長。奇妙的是,你寫下
什麼習氣,所抽到的法語就是革除這個習氣的箴言。神奇吧
!我很喜歡這個活動,相信大家也是。
  王耀宗老師為這個美好的聚會即席賦了一首七絕:
人乘佛教結善緣,共聚一堂憶往年。
美妙演出同歡樂,幸福之夜福無邊。
  這真是一個絕佳的注腳。
  我很喜歡這個夜晚,明年,我還要來。

92
屏東講堂興建的因緣
文、攝影◎靖宇 部分圖片提供◎陳金元


◎乘佛子

  早在民國76年,屏東
菩薩會就已經開始共修
了。首屆會長孫錫榮居士
提供大武路的住家,做為
弘法共修的場所,每次都
聖開 上人與陳金元居士及其家人合影。
有數十位的居士參與共
修。而後,參與共修的人
數日益增多,空間不敷使
用,師父 聖開上人有意尋
找合適的地點興建永久道
場;但,尋覓許久仍未找
到合適的處所。

捐地出力 興建道場 陳金元居士及其家人曾前往文殊院拜訪 聖開上人。

  當時,初基學佛的陳金元居士與弟弟陳金福、陳金財三
人,剛好繼承了父親的一塊農地。陳居士認為這塊農地格局
方正,適合興建道場,就與父親、兄弟及妻子余金鳳商量,
大家覺得農地能用來興建道場是一件美事,皆欣然同意。師
父 聖開上人也來看地,覺得很合適,遂決定在此興建屏東講
堂。
  動土後,開始積極興建,屏東的居士們發心一同前來幫
忙,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居士們假日的活動,往往就是到講
堂幫忙整地、搬磚,且經常是全家出動;因此,講堂很快地就

93
第 卷.第 期

31
建好了。
  陳居士說:幫忙蓋講堂,
4
就像師父 聖開上人說的因緣
法,遇到修行的機會要立即
「把握當下」去做。堂親、表
兄姐弟妹都跟著來學佛,擅長
雕刻的表弟洪立寶也非常喜
歡聽師父上人說法,還用木頭
為師父上人雕刻法像,法相莊
嚴;小孫子更是打從娘胎裡就
開始跟著念佛、繞佛。
  陳居士還說:「民國八十
聖開上人實地走訪屏東講堂建築用地。
年,僧 團 傳 授 在 家 五 戒、菩
薩戒。我因剛學佛不久,想先受五戒,還不太敢受菩薩戒,
心中覺得受菩薩戒後會有束縛,因此不敢受持菩薩戒。」一
次大舫法師弘法時說到:「出家人也會犯戒,受戒只是要提
醒自己不要犯戒。」聽後,陳居士豁然開朗受了菩薩戒。他
又說:「初學佛者,更要藉著受戒不斷提醒自己,受菩薩戒
就是希望達到菩薩一樣的境界,與菩薩一起修行。」剛受戒
時,對於以前曾有的抽煙、釣魚等習氣,一時無法改掉,一
有空檔就會跑去抽根煙,甚至還會想去釣魚。說也奇怪,受
戒後,每次釣魚都釣不到,好似龍天護法也不喜歡他抽煙、
釣魚,不久後就完全戒除這二個毛病,專心跟著法師學佛。

一念不覺 不如萬念分明
  陳居士說:師父 聖開上人的法好多,有一次,師父上人
教念佛法門六字真言,心想可能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
但卻不是。師父上人開示的六字真言是「念、無念、無無

94
念」六字,細細思惟
才發現,真的很奇


◎乘佛子
特,要 無 無 念 才 能
入念佛三昧。念頭


很重要,沒有念就
清淨了,然而要「理
知」,「事也要行」
才能相得益彰。
    陳 居 士 還 說,
師父上人常強調覺
照的功夫,還舉一例 屏東講堂信眾朝禮慈光山。

:有人靜坐六小時,
卻因一念浮起,渾然
不清;不如靜坐一小
時,雖有千念萬念,
念念清楚分明。這
要很強的覺照力,才
能 念 念 分 明,不 被
念頭牽著走。修行
屏東講堂現今正在整修屋頂。
是如此,日常生活中
更是如此。以自己練
習禪坐時,就有很強
烈的體驗,不上坐時
還好,一上坐,就妄
念紛飛,有如「放電
影」一般,連幾十年
前做生意時,朋友借
錢沒還等小事,也 屏東講堂義診活動,每年都吸引許多人參與。

95
第 卷.第 期

31
一一浮上心頭。這才知道自己還需精進,要念頭清淨,學會
放下,身心自然安頓。
4
  陳居士回憶說,師父 聖開上人國內外四處奔波弘法,來
去匆匆,很辛苦,令弟子們感到很不捨。有一次,師父上人
來講堂弘法,居士們請師父上人多休息;但,師父上人卻說
休息一下就好了,休息二十分鐘後,師父上人果然是精神奕
奕。他很好奇師父上人的精神為
何恢復得那麼快?師父上人說:
「你多用功,慢慢體會,以後就
會明白了。」經過這二十多年來
的修行,陳居士體會到只要身心
能放下清淨,小睡或休息片刻,
很快就能恢復精神。
屏東菩薩會會長施煌源及母親常為活動準備餐
點。
開辦義診 頗受好評
  陳居士發現很多人有不易入睡、筋骨扭傷等問題,數
年前,即聯合中醫師、屏東國仁醫院的居士以及講堂的志工
們,每年為講堂附近的民眾做復健、推拿、骨質密度測量、
中醫門診等義診,頗受好評,已成為屏東講堂的一大特色。
  除了陳居士外,屏東講堂還有一位護法─會長施煌源
居士。講堂舉辦各種活動時,施居士總是默默的協助付出,
他的母親吳翠鳳居士則負責香積,一道道美味可口的素食料
理,令參與的信眾感到歡喜。施居士對修習佛法也有很深的
體悟,他說:「學佛,不只是共修的時候才是修行,生活中
所面對每一件的事、物,都是修行的契機。」
  目前屏東講堂每週二次共修,居士們在法師的帶領下修
習佛法。每逢文殊院、地藏院有活動時,也會組隊回山參與
活動。

96
色身假名陳金城
他給我們上了最後一課


◎乘佛子
文◎蔡澤生、許秀娟


修行功夫如人飲水 臨終一刻可見真章
金城歲月七十一年 皈依人乘二十四載
廣學多聞福慧雙修 行住坐臥與佛同在
彌留之際心不顛倒 但持覺照口誦佛號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兒子驚喜陪同念佛
佛號聲中安詳往生 行者功夫令人讚歎
感恩金城臨別示範 修行用處就在此刻
  ∼讚陳金城居士念佛往生殊勝因緣

  桃園菩薩會副會長陳金城居士走了,走得很突然,讓人
不捨。但令人欣慰的是,他臨走時示現了修行者的功力,告
訴我們就是要這樣解脫地走。
  台北第一講堂常住師同時帶領三重、中光、桃園、樹
林、中和五個地區居士共修;因此,在第一講堂活動中,有
緣認識了陳居士一家。
  十幾年前,中光菩薩會第一次領在覺華園舉辦的春節
慈悲三昧水懺法會的香積執事,為此特地前往拜訪桃園菩
薩會,請教香積經驗。而後,每年中光菩薩會在水懺法會的
香積執事,陳居士與一批桃園菩薩會居士同來擔任炊飯組執
事,大家配合愉快,也頗投緣,乃有進一步的私交;惟君子
之交淡如水,交相往來大都以佛法為軸心。當然,也免不了
一些世俗,例如由於彼此的惺惺相惜,曾經想攀緣為下一代

97
第 卷.第 期

31
結個姻親,無奈年輕的不來電,也就隨緣作罷。
  此外,談的最多的就是色身的煩惱,陳居士和我同修許
4
居士同樣患有糖尿病,陳居士一直把病情控制得很好,而他
總是很關心許居士的病情,每次碰面就問起許居士。由於許
居士一向隨性,不注重飲食控制,以致血糖經常居高不下。
  去年八月,陳居士告知我同修他在看一位中醫師調理身
體,效果很好。9月,慈光山開山三十週年暨文殊聖像安座法
會時,我同修見到陳居士病情好轉,也去找這位中醫師,病
情果真有所改善。
  3月20日,許居士在講堂插花時,消息傳來,陳居士於當
天清晨往生了。回想在文殊院時,居士們興奮地到處參觀,
大家都走散了。遇見陳居士時,問起許居士在哪裏?陳居士
找到許居士時,對她說:「若再不與我聯絡,以後可能見不
到我了。」許居士氣他明明是一付神清氣朗的樣子,卻口出
不祥之語,不予回應,哪知竟然一語成讖。
  當晚,許居士迫不及待地打電話給陳居士的同修蔡淑惠
居士,電話中,蔡居士平靜地講述陳居士臨終的經過。說到
陳居士未住院前,曾經想要與我們連絡,卻因蔡居士客氣,
不好意思給我們添麻煩,讓我們錯失見陳居士最後一面的因
緣。
  蔡居士回憶陳居士未住院前,有一天,突然說到:「在
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諸大善人俱會一處,與佛同在。 聖開師
父的法,真的是門解脫的法門,大師風範。」當時,陳居士
的神情就好像是另外一個人在說話似的。蔡居士又放了陳居
士彌留之際念佛的錄音給我們聽,我和同修就著話筒,聽到
陳居士字字清晰念佛的聲音傳來,心中既感動又敬佩。
  電話中,蔡居士語氣一如往常,未顯悲傷,反而是一向
視陳居士如長兄的許居士,想到他的突然往生,抑不住泉湧

98
的淚水,一面聽一面哭得唏哩嘩啦。陳居士的解脫示現,以
及蔡居士隨緣的堅強,這一對同參法侶,真值得我們學習跟


◎乘佛子
敬佩。
  陳居士的告別式正好是清明報恩法會的前一天,一大


清早,台北第一講堂常住師帶領近百位居士前往誦經;火葬
後,立即將骨灰送到地藏院七佛寶塔。安置好骨灰,用完藥
石,蔡居士與我們道別,並感恩講堂常住法師及居士們為她
同修送行。當時我隨口說了一句:「雖然不捨,但很高興他
走得很解脫。」蔡居士聽完後忍不住淚水潰堤,抱著許居士
相擁而泣。事後,許居士不捨地說:這麼多天來蔡居士總算
發洩了情緒,痛哭一場,對她應該是好的。
  早年,陳居士夫婦從事鐘錶業,大好時如日中天,卻也
曾經一下子跌落谷底,摔得不輕。這其中的大起大落,全賴
佛法的支撐才能坦然度過這些人生的大考驗;也因曾經歷
過大風大浪、心靈的淬煉,他們的修行更加落實、樸素、穩
重。也因為如此紮實的基礎,陳居士往生時才能那麼的自在
解脫。
  陳居士的二兒子學佛多年,也曾領炊飯組的執事。在陳
居士彌留之際,聽到陳居士口中喃喃自語,仔細一聽,才聽
出陳居士自己在念佛。陳居士一句「阿彌陀佛」,兒子馬上
隨之跟上一句「阿彌陀佛」。陳居士在彌留狀態時,仍用最
後的力氣,字字清楚的全心念佛。他兒子用手機錄下了陳居
士念佛的聲音,那聲音真可說是天籟重現,當今又有多少人
可以做到?
  感激陳居士臨終前為我們現身示範了這一課,臨走就是
要能如此平靜,如此自在解脫。與佛同在!

99
第 卷.第 期

31
提起覺照,把心放下
電影「新宿事件」的省思
4
文◎柳成蔭

  「新宿事件」,2009年的電影,爾冬陞導
演,成龍主演,其他演員有吳彥祖、徐靜蕾、
范冰冰、高捷等人;因故事背景就在日本,所
以也有日本演員,如竹中直人、加藤雄也。電
影內容是關於敘述一批偷渡到日本的中國人,
生活在日本社會底層,為了生存,走入黑道火
拼的悲劇故事。

電影劇情摘要
  鐵頭為了找尋失去聯絡的女友秀秀,偷渡到日本,投靠
好友阿傑,過著沒有身分的黑市工人的生活。有一次,在下
水道工作時,在逃避警察的追緝中,救了警察北野一命。
  偶然中,鐵頭看見日本黑道幹部江口的妻子竟然就是秀
秀。鐵頭決定和同夥的一批人放手一搏,賣偽造電話卡、假
貨、改造彈珠店的晶片等不良手段,賺了一些錢,終於為阿
傑買了一台賣糖炒栗子的推車,圓了阿傑的夢。不料,阿傑
因為親近某黑道首領的女兒,被女孩的爸爸揍了個半死,推
車也被扣留。鐵頭前去找黑道首領理論,幸好一批夥伴隨後
拿著鐵棍等前往支援,才把推車搶了回來。在鬥毆中招來警
察,北野認出鐵頭,放了他一馬。
  之後,彈珠房的偽造晶片被發現,阿傑被抓。他堅持不
漏口風,被台南幫首領高捷斬斷右手手掌並在臉上割了數刀
;傷口醫好後,阿傑因為沒了手掌,臉又破相,性情大變。
鐵頭潛入高捷的辦公室想要報復,暗中撞見江口的同僚度川

100
找高捷欲殺害即將來訪的江口,鐵頭因此救了江口一命。
  而後,江口找鐵頭暗殺度川及頂頭上司三合會的會長;


◎中拾影
江口隨之當上了會長,如約將台南幫的地盤交給鐵頭,並給
鐵頭弄了合法居留權。


  北野看到鐵頭成為江口的幹部,對鐵頭起疑。鐵頭版圖
站穩成立華青幫之後,要大家經營合法事業,自己則退居幕
後。阿傑及其他幹部卻幹起販毒等嚴重不法勾當;北野找
上鐵頭,鐵頭認了殺人罪行,並要求北野放過他的手下一夥
人。鐵頭與北野兩人一起去找他的手下,準備前往抓販毒的
源頭江口;大夥看到鐵頭帶著警察,對他起了誤會,不聽他
的解說而起了內亂,打成一片。
  在此同時,江口的部下中島,暗中勾結台南幫原來的首
領,帶著一大夥人前來殲滅華青幫。在一片打殺混亂之中,
江口受了重傷;臨死之前,將中島販毒的罪證交給鐵頭。北
野和鐵頭兩人逃出重圍之後,鐵頭電話通知秀秀江口被殺之
事,並約好在車站見面,殊不知秀秀已被對方捉住。鐵頭在
進入車站前被圍殺,北野趕來相救,身受重傷的鐵頭逃入下
水道。北野找到他時,已命在旦夕,鐵頭將中島犯罪的證據
交給北野時,北野一失手,鐵頭掉入下水道的水流中。不會
游泳的北野,只能望著鐵頭漂流而去。

兇手伏法,故事就結束了嗎?
  這樣的黑道故事,和「艋舺」一樣,看了讓人心情沉
重。黑道眾生,為求生存,不論是非,以暴治暴,有仇必報,
落入惡性循環。其道理有如在〈大隻佬〉一文(人乘佛刊31
卷第三期P55)中說的,面對果報,又造了新業,因而又落入
另一個果報,似乎永無出期。
  乍看之下,黑道與一般人彷彿是處在兩個不同的世界,
實則一般人骨子裡與黑道世界並沒有兩樣。捫心自問,我們

101
第 卷.第 期

31
碰到惡因緣時,即使沒有「以暴治暴,有仇必報」的強烈心
理,但是報復的念頭誰敢說沒有?舉一簡單的例子:當小偷
4 或是殺人犯被捉到的時候,若沒有警察加以保護,當場可能
會被苦主甚或不相干的民眾毆打一番,甚至被打死;這充分
顯示出一般人的報復心理。
  一般人沒有將報復付諸行動,或許是因為不敢,或許是
無從下手,但內心仍憤恨不平,沒有放下,因此可能落入因
果的惡性循環。譬如被人辱罵,氣得半死,每隔一段時間,
內心就生起「想到他居然這樣罵我,就令人生氣,真想揍他
一頓。」如此,被罵一次,卻生氣無數次,等於受到無數次
的傷害,這樣不是很傻嗎?
  此外,曾聽某居士講了一個實例:多年前,有位女學生
在國軍英雄館被一個阿兵哥姦殺;在家屬堅持之下,兇手
處決後,才舉行告別式。可是,這個女學生的中陰身似乎仍
在告別式現場徘徊,不肯離去。這位居士和女學生的靈魂
溝通說:「既然對方已被槍決,你就放下吧!如果仍然憤恨
不平,甚或想報復,只會讓你留在鬼道受苦,對自己只有壞
處,沒一點好處。不如就此放下,往生善道去吧!如果你接
受這個建議,就給個訊號吧。」一會兒,供桌上的蠟燭突然
從中折斷,差點釀成火災;顯然這位女學生已經放下,這件
因果也就此了斷了。
  由此看來,殺人償命,兇手得到了報應,看似公平。然
而,事情是否了結?重點在於苦主本人及其家屬的內心是否
放下;若是放不下,受傷的還是自己。提起覺照放下痛苦,
看似便宜了兇手,實際上卻是善待自己。放下,無所謂的原
諒兇手;因為,真正的結局往往不在於要不要原諒兇手,而
是在於要不要原諒自己。放下,就是原諒自己,不再懲罰自
己了。緊抱著痛苦的事情不放、不忘,不是在懲罰自己,難
道是在懲罰對方嗎?

102
養於平時才能用於危難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回頭看看黑道眾生如何了斷因


◎中拾影
果報應;看起來似乎不可能,因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然則,所謂身不由己,是因為代價太大,抉擇往往關係生


死,因而不敢面對,只好一再的沉淪。
  故事中,鐵頭是有覺照的,他之所以殺人,是想藉此闖
出一片天,改善夥伴弟兄的窘境。而後找到機會想改頭換
面,經營合法事業,無奈對人性認識不清,太天真,畢竟不
是每個人都跟他一樣有覺照,加上又沒有採取適當的輔助措
施,結果難逃一死。
  結局看似悲慘,實則卻是最好的,因為坦然接受殺人的
果報。一般人因為怕死,不敢面對果報,殊不知最終仍不免
死於非命,而且還不能了斷果報。
  故事中,黑幫首領因為不願阿傑與自己的女兒交往,而
對阿傑暴力相向,猜想或許是因為不想自己的女兒與黑道人
物交往而步其後塵,似乎還有一絲覺照,認為黑道不好。只
可惜沒有進一步地想清楚,仍然採取黑道手段,這如何能讓
自己的女兒「漂白」呢?
  或許有人會認為事不關己,所以說的好聽。不錯,若是
我們碰上了惡因緣,反應就不會那麼理性了。然而,這正是
本文的目的,旁觀者清,利用這個機會看清現象,知道怎麼
做對自己最好,心裡有個底,萬一碰上了,才能理性面對。
其實,光是心裡有個底還不是很夠的,平常看到一些事情,
或是電影、小說等,要拿來當作教材,從中得到啟示,時常
培養理性的覺照,如此一來,遇到突發事件時,覺照才提得
起來。就如念佛,要念到心坎裡,變成一種自然的反應,無
論碰到任何事情,自然而然的就是一聲「阿彌陀佛」,能做
到這樣就萬無一失了。與佛同在!

103
第 卷.第 期

31
美哉簡樸
文◎楊銘塗 圖◎老石
4
作者簡介:淡江大學英文學系兼任老師,曾任該系系主任暨
英美文學研究所所長,任內舉辦3屆「國際生態論述會議」,
其著書論文都和生態文學有關,近年研究領域觸及儒釋道思
想的探討。

那天旅途,很累很煩

我遇見一個人

他輕快輕快的走著

拿著一幅圖,空空虛無

說,這就是人生

人,能生活就好

不要亂買東西

盡量做好事,不必求回報

多少事到頭來還諸天地

老來輕鬆走掉,不帶包袱

說著,說著,他愈走愈遠
消失於一片風景中

我頓覺疲累全消

心靈逐步開朗

展現出一片曙光

啊,人生原來可以如此

好東西不必佔有

做人做事不必計較

簡樸,可以減輕負擔

輕鬆,可以活得更好

104

◎若講堂

註:我真的經歷過這段啟蒙。巧的是,當天我的朋友梁廷基隔空寄來一封
Email,告訴我華倫巴菲特先生(Mr. Warren Buffet)的故事。華倫巴菲特,是
美國人,14歲時用送報紙省下的錢買了個小農場,學做生意,從不虧待股東。
他現在是世界上第二有錢人,慈善捐款達310億美金。他擁有全世界最大的私
人噴射機公司,卻從不搭私人飛機,凡事以最經濟的手法去完成。「自己開車
到處跑,沒有司機,沒有保鑣,做自己,保持本性」。到目前為止,仍住在50
年前買的3房小屋,說夠用就好。他說:「不要買超過你真正需要的東西」。
他「不帶手機,桌上也沒電腦,不參加上流社會的社交活動」,「總把錢花在
真正需要它的人身上」。這個故事在yahoo、google搜尋一下,都可找到。

105
第 卷.第 期

31
師父上人法語(2)
Pieces of Master’
s saying on the Buddhist dharma(2)
4
翻譯◎蔡澤生、Judy Chen

譯註:很高興想起來我同修的外甥女,在美國出生長大的
Judy,特地請她幫忙修改英文翻譯。她很用心,有些地方解釋
得很仔細,從她的修改中,學了很多。每句的解釋,碰到比
較特殊之處,會加以說明,與大家分享。

6.學佛不是要得到什麼,而是要拔除心中的雜草,使智
慧光明顯現。
To learn to become a Buddha is not to expect to gain something,
it is rather to pull out the weeds in your mind and reveal the
light of your wisdom..
「學佛」一詞,可以說 ”to learn from the Buddha”,意思
是向佛陀學習,學習佛陀的榜樣、一言一行,而最終目標
就是成佛,而這裡翻譯成 ”to learn to become a Buddha”,
具有比較積極主動的意義。

7.出家就是要出五欲六塵之家。
To leave home and lead a monastic life is actually to leave the
“home” of Åve desires and six sensation objects (sight, sound,
smell, taste, touch and thought).
出家,一般可翻譯為「to renounce home and become a monk
or nun」,renounce 似乎有點嚴重;而monk指男眾,必須
加上「nun僧尼」來包括女眾,有點囉唆,因此用to lead a
monastic life,泛指過著修道的生活。the “home” of five
desires……的the是Judy加上去的,看了之後才恍然大悟,此
處雖然用引號將home框起來,表示另有所指,在文法上還
是要加個定冠詞the才對。「六塵」,此處翻譯為sensation

106
objects,將六塵解釋為六識的對象,特別加註說明六塵的內
容,色、聲、香、味、觸、法,其中「色」可以用form來表


◎學英文教室
示,此處用sight, 指眼睛所看到的;而「法」翻譯為thought,
思想的意思。廣義的說,六塵都是法,前五塵屬於有形的
法,而第六塵「法」,就指無形的法,所以六塵也就是所見
所思。


8.要建設佛化家庭,就要廣學多聞,真正了解佛教的道
理,把佛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運用到家庭裡,運用
到處世做人方面來,那麼幸福的家庭就建立起來了。
To establish a Buddhist family, we have to learn extensively from
the Buddhist dharma to truly understand its meaning and apply
it to daily activities, family life, dealing with people and personal
conduct; and then will a happy family be realized.
「廣學多聞」應該是泛指世間的學問以及出世的佛法,此
處特別強調在佛法上的學習。本來翻譯為learn extensively
on the Buddhist dharma,Judy將on改為from,畫龍點睛,
「在」(on)佛法上學習,不如「從」(from)佛法上學到東西拿
來運用。「處世」一詞用personal conduct,個人的言行就是
處世,而「待人」一詞則用dealing with people,與人交往接
觸。最後「then will a happy family be realized」倒裝句型,
有強調語氣之意,是Judy改的。

9.人乘佛教提倡修行要在行中修,動中修,在行住坐臥中
與佛同在。
“Jen-Cheng (human-vehicle) Buddhism” promotes practice of
the Buddhist teachings in our daily activities while we are doing
things and dealing with people; meanwhile bear in mind that
we are accompanying the Buddha whenever we are walking,
standing, sitting, or sleeping.
「行中修」、「動中修」很難用簡單的詞句直接翻譯「行」
跟「動」,所以解釋為在做事、待人當中修行佛法,因為我

107
第 卷.第 期

31
們的「行」跟「動」,不外是做事與待人。而「在行住坐臥
中與佛同在」在翻譯上解釋為在任何行動中,心中提醒自
4 己是跟在佛陀身邊,當然要符合佛陀的言行了。

10.一個菩薩行者,是以願力為食。
One who is practicing the Bodhisattva’ s conduct has to sustain
himself with his vows of beneÅting all beings.
「菩薩行者」翻譯為學習菩薩言行的人,因為我們都是發
心菩薩,學習菩薩的渡眾願力與行為。

11.以智慧治理財產,平時修善積德,了解世間錢財乃身
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最要緊的是,我們要
修功德法財。
We have to manage our wealth through wisdom. In daily life,
we have to do virtuous deeds whenever possible and gradually
accumulate the merit of virtue; being aware that wealth consists
merely of worldly possessions which we were born without and
will not take with us at death. What matters most is that we
want to become rich in the ‘dharma wealth’ of achievement
of practice of Buddhist rules and virtuous conduct.
「以智慧治理財產」本來翻譯成「manage our wealth by
wisdom」,經Judy把by改成 through,才恍然大悟,「經
由、透過」智慧治理財產,似乎更符合實況,英文的用字似
乎更為精準。再細想一下,中文說是「以」智慧治理財產,
而不是「用」智慧,真正的意義也是「經由、透過」智慧的
意思;所以不是中文不夠精準,而是自己的體會不夠精確
細緻。後面的例子也一樣;「錢財乃身外之物」,「wealth
is merely worldly possessions」經Judy改為「wealth consists
merely of worldly possessions」表示財富僅僅是身外之物所組
成,似乎更符合實情,而讀起來也更像英文了。「身外」一
詞,用世俗worldly來表示,若直接翻譯成「外在」的意思似
乎不妥。

108
佛子行三十七頌
譯注◎莊昇


◎學英文教室
編按:《佛子行三十七頌》的英譯導讀與講解,自第28卷第4
期(2007年3月10日出版)起連載,本期解說第二十五頌與第
二十六頌。


第二十五頌
求覺尚需捨自身,何況一切身外物,
故於身財盡捨卻,不望報是佛子行。
If it is necessary to give away one’ s body while
aspiring1 to enlightenment2,
what need is there to mention external3 objects?
Therefore, practicing generosity4 without hope of
reciprocation5 or (positive) karmic6 results7 is the
bodhisattvas’ practice.

【導讀】
前面談到要觀照人法二空,接下來談的是實際的作為,也就
是六度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
一偈談的是布施。想要追求覺悟之道,自己的身體都可以捨
了,如佛陀的本生故事,在當忍辱仙人的時候,割身布施,何
況身外物,所以布施是佛子行,而且要三輪體空,不望報。

【英文單字 Vocabulary 】
1. aspire: vi. 熱望,嚮往,懷有大志
2. enlightenment: n. 啟發,教化;開朗
3. external: adj.外面的,外部的
4. generously: adv. 慷慨的
5. reciprocation: n. 交換,報答
6. karmic: adj. 羯磨的,業的;名詞為karma
7. result: 結果

109
第 卷.第 期

31
【綜合幾個英譯,另寫的版本】
When pursuing enlightenment, one will give up his own body if
4 he has to,
Not to mention external objects;
Therefore giving as alms all one’s wealth as well as own body,
And not hoping for return is the practice of a Bodhisattva.

【導讀】
1.「求覺」用pursue來說,似乎較aspire更能表明行動力。
2. Not to mention 是成語,正好用於此處。
3. 捨身財,不是無緣無故,而係用於布施,故特別加註give as
alms。
4. 不望報,簡單的用not hoping for return,此處的hoping與前
面的giving是對等的。

第二十六頌
無戒自利尚不成,欲成他利豈可能?
故於三有不希求,勤護戒是佛子行。
If someone fails to achieve 1 his own pur pose
acting unethically, the wish to accomplish2 another
purpose is laughable.
Therefore, guarding ethics devoid3 of aspirations for
worldly4 existence is the bodhisattvas’practice.

【導讀】
這一偈談的是「持戒」。師父 聖開上人曾用墨寶將「戒為護
福之本」這句話送給許多受戒的居士,足見老師父對持戒非
常重視。持戒不是一個法門,光是持戒不能成佛,就像蓋房
子若只是蓋地基,也不能成大樓;但是若沒有持戒,在修行
上是不能成就的;所以六度波羅蜜要一起施行,才能前進。

110
持戒也是一種布施,是無畏施的一種。「三有」係指三個世
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於三有不希求」,一方面戒之
在貪;另一方面,三界之有也是無常、無我、空性的,不只不


◎學英文教室
希求,更要超越。

【英文單字 Vocabulary】


1. achieve : vt, vi. 完成,實現;達到目的
2. accomplish :vt. 完成,實現,達到
3. devoid : adj. 缺乏的,沒有的
4. worldly : adj. adv. 世間的,塵世的;世俗地

【綜合幾個英譯,另寫的版本】
Without ethic discipline, one will not be doing good for his own
achievement,
So the wish to beneÅt others will be a joke;
Therefore cutting off cravings in the three worlds of being (desire,
form, and non-form) and to observe discipline strictly is the
practice of a Bodhisattva.

【導讀】
1.「不希求」用cut of f craving來表示,似乎比devoid of
aspiration 更恰當些。
2. 把三界的內容,欲界、色界、無色界一起翻譯出來。
3 .「 護 戒 」還 是 翻 譯 為 o b s e r v e,守 戒 的 意 思,而 不 用
guarding。

111
第 卷.第 期

31 慈光山人文獎第四屆全國書法比賽

4
以字會友 天長地久
文、攝影◎靖宇

  慈光山人文獎第四屆全國書法比賽,今年參賽件數突破
以往,有1496位書法愛好者參加。參賽者年齡最小的僅8歲,
最長者為88歲,正可說明書法藝術是一項老少咸宜、怡情養
性的活動。5月16日,近二百位通過初賽的參賽者,在覺華園
盛大舉行決賽,盛況空前。是日,陽光普照,氣候宜人,正
適合寫書法。
  主辦單位貼心地提供參賽者住宿服務,讓參賽者可以養
精蓄銳的參加比賽,不致因舟車勞頓,失去原有的水準。因
此,許多參賽者在決賽前一天就住進覺華園;其中,更有幾
位全家出動,護送家中喜愛寫書法的長輩前來參賽。

112
  除了年長的參賽者,當然有更多
小小參賽者。別看他們年紀小,「書


◎光之聲
齡」可一點都不小,寫出的字更是令
人驚歎。新竹大同國小二年級的廖思


品,就寫了三年多。她從幼稚園大班
開始看著姊姊寫毛筆字,就愛上寫
毛筆字。如今上國中的姊姊,因課業
太忙,無暇寫毛筆字了,她還是繼續
寫,而且愈寫愈好。今年過年,廖家
大門貼的春聯就是思品的傑作。廖媽
媽說:思品愛寫字,所以就為她報名
上書法課,一週上三次課,一點都不
嫌累。學了書法最大的好處就是比較
容易定心、不浮躁,能專心作功課。
  現年86歲,來自嘉義的林金樹,
則是另一位書法愛好者。比賽當天,
他是第一個報到的參賽者。他說:這
是他第一次參加慈光山的書法比賽,
是一位同好告訴他這個訊息。兩人各寫了一幅字參賽,朋友
沒能通過初賽,自己反而通過了,就獨自前來,以「字」會
友;希望找到與他一樣熱愛草書的朋友,相互切磋。
  除了一般民眾之外,今年還有四所監獄,共53位喜愛書
法的朋友參賽;其中,有8件作品通過初賽。主辦單位提前數
日派員至監獄,由獄方教誨師陪同監考,再送回比賽場地與
其他作品一起評分。經過激烈的比賽,獄所的劉同學獲得社
會組第一名,他的書法有弘一大師的神韻,評審委員一致肯
定,其他同學則獲優選及佳作。
  教誨師表示:劉同學是書法比賽的常勝軍,已榮獲多次

113
第 卷.第 期

31
各組第一名與其得獎作品合影

長青組謝水吉 國小中年級組郭宇晴 高中組吳汶珊 國小高年級組陳羿璋

各組第一名與評審委員合影

大賽的第二、三名。以往同學只能郵寄參加書法比賽,所幸
典獄長大力支持,加上主辦單位慈光山的協助,在獄所中以
錄影監考的變通方式,讓同學們參與決賽。尤其是得獎後,
獎金、獎狀寄回家給父母,這對家人更是莫大的安慰及鼓舞
;而且獲獎事蹟還能加分,有助於申請假釋。
  長青組第一名謝水吉,現年78歲,原是一位美術老師。
他的水墨畫曾獲日本外務省大獎,繪畫是他的專長,書法則
是自修。他說:寫篆書,要像「背單字」一樣記住字形,常常
寫才不會忘記。剛開始學習時,從鐵絲篆入手,寫了一段時
間,有所體悟後,就能寫出自己的風格。常寫,是進步的不
二法門,才有機會得獎,因為評審的眼光是很銳利的。

114
慈光山人文獎第四屆全國書法比賽決賽得獎名單
4月27日初賽評審老師:張自強、施永華、黃昭祥


◎光之聲
5月16日決賽評審老師:周良敦、林國山、莊永固、程代勒、蕭世瓊
國小中年級組 高中組
第一名 郭宇晴 第一名 吳汶珊


第二名 郭虹里、蔡秉瑜 第二名 蕭薇筠、顏于鈞
第三名 陳緯翰、魏劭亘、黃正維 第三名 彭奕傑、張 虹、黃昭程
優 選 劉宜貞、林宜威、黃治鈞、劉庭 優 選 何健豪、李柏穎、湯又嫣、吳俊
妤、李嘉晏 億、廖柏翔
佳 作 郭思妤、雷文晴、劉星君、廖思 佳 作 鄭  、吳岱融、洪禮韻、洪于
品、屈浩雯、陳姵晴、吳冠禛、 婷
廖美媛、蔡文慈、邱怡瑄、邱俊 社會組
翔、蕭榮根、李汶芯、吳依倩、 第一名 劉祥偉
鍾昀容、陳佳琳、許家葦
第二名 莊鈞智、鍾麒先
國小高年級組
第三名 楊千瑩、盧毓騏、陳人豪
第一名 陳羿璋
優 選 許亞欣、任培訓、柯榮忠、林美
第二名 葉沛鑫、邱靖雅 俐、林盈祿
第三名 黃奕璇、陳敬和、江敬文 佳 作 林大順、姜俊任、陳媜君、陳玉
優 選 施曉涵、蔣恩恩、李佳錚、陳敬 霖、林貞信、朱紹甫、潘建辰、
亭、劉安倪 林明享、黃顯輝、林燈財、羅應
佳 作 宋佳儀、余俊宏、洪文志、劉筱 良、蘇義傑、邱憶君、黃吉春、
薇、陳緯彥、王顥霈、廖瑋庭、 莊進益、洪常榮、謝震宙、張志
宋品蓁、郭姵妤、游昕恒、施怡 育、趙世雄、施長志、張鴻仁、
安、謝昕妤、黃之懿、王晨妍、 蕭國良、張惠如、筆永源、鄭竣
籃逸倩、石馥萱、李易儒、蘇品 、江愛忠、莊瑞寒、陳金河、
維、高 睿、游捷涵、呂佳恩、 吳孟鴻、林永偉、張建元、黃冠
程翊涵、蔡文凱、高子淇、李佳 樺、王素杏、邱英嬌、李枝興
汧 長青組
國中組 第一名 謝水吉
第一名 沈昱佐 第二名 林伯勇、蕭俊良
第二名 郭 晏、黃詩容 第三名 李 壽、孫炳河、林國津
第三名 許曉君、吳柏嶢、李欣鴻 優 選 郭啟厚、王振盛、林垂娟、張水
優 選 莊瑞皓、吳昀樺、陳孟謙、鍾肇 盛、賴琮禮
恆、陳盈均 佳 作 吳少生、劉天耀、左耘田、吳萬
佳 作 劉品辰、何佳隆、邱靖之、林宜 生、羅榮田、吳長德、黃炳焜、
慧、詹郁立、周聖絜、鄭家羽、 鄭勝夫、蔡桂林、熊敬儒、項 
林易萱、葉政瑜、林意巽、陳昱 超、林金樹、陳景恒、曾榮造、
亘、魏榕萱 楊峰雄、趙世通、劉亮明、胡奕
、林如都、董石秋、陳嘉賀、
王能國、涂仁和、黃錦昌、施龍
雄、張藏槐、陳清秀、張錦綉

115
第 卷.第 期

31
  今年比賽仍分國小中年級、國小高年級、國中、高中、
社會及長青組。初賽時,敦聘施永華、張自強、黃昭祥等老
4
師遴選出321名參賽者進入決賽。決賽則聘請到周良敦、林國
山、莊永固、程代勒、蕭世瓊等五位名書法家擔任評審。評
審過程非常嚴謹,由評審從該組評選出十五幅作品,交工作
人員編號,再依編號評分,若遇同分者,則現場再評一次。
奇妙的是,同分後再評,結果幾乎是以5比0,判定出勝負,
可說是英雄所見略同。
  周良敦老師講評時建議:作品要考慮章法佈局,用印時
不要僅用一印,可多用印增加視覺效果,落款則除了姓名、
年月外,還可再加些自己的感想,加強變化。
  大湛法師代表主辦單位致詞時表示,在綠島監獄弘法
時,遇到一位很愛哭的同學,他因為思念母親,不能盡孝
道,所以一天到晚哭,各監獄都受不了,一再被趕,最後被
送到綠島監獄。那時,法師就教他抄經,並將抄經之功德迴
向給自己的母親。於是,這位愛哭的同學開始抄《般若波羅
蜜多心經》,每抄一次就念一次,每念一次就迴向給自己的
母親。抄經讓這
位同學不再哭
泣,心也定下來
了,後來,服刑
期滿出獄,開始
新的人生。法師
強調:寫書法與
出家參禪打坐有
異曲同工之妙,
同樣都能靜心,
服務人員幫忙排作品,方便評審評分。 修養心性。

116

◎光之聲 ◎

117
第 卷.第 期

31
浴佛功德殊勝行
文◎大願法師 攝影◎大為法師
4

我今灌沐諸如來 淨智莊嚴功德海
五濁眾生離塵垢 同證如來淨法身
  5月16日,慈光山僧團假覺華園舉辦浴佛暨藥師普佛大法
會,是日同時舉辦「慈光山人文獎」第四屆全國書法比賽。
前一日,香積、環保、事務、服務……等組已住進覺華園,
分頭進行法會前的準備與齋飯供應工作。
  今年,適逢覺華園大法堂啟用二十週
年。過年後,佛壇上供奉之三寶大佛,經
多月來的維修、重新上漆,更顯莊嚴。負
責壇場插花組的彌陀院居士,別出心裁,
利用高低落差的多層竹架,上插各種鮮
花,把整個壇場佈置得猶如立體空間的花
海,莊嚴無比,令與會信眾讚不絕口。
  大眾在稱誦「釋迦如來」聖號後,維
那法師起腔「我今灌沐諸如來………」,

118
三師和尚領眾浴佛後,居士們魚貫隨著梵唄聲依序浴佛。
  諸佛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清淨莊嚴其身,無有塵


◎光之聲
垢。眾 生 身 有 塵、
有 垢,心 又 常 被 無


名、習 氣 覆 蓋。浴
佛 當 下,當 反 觀 清
淨 無 垢 自 性,莫 被
三毒、無明所染。

119
第 卷.第 期

31
山城喜捨行——南投家扶中心
文◎果穗
4

  為關懷大埔里地區的弱勢家庭,4月8日財團法人慈光山
佛教基金會與人乘寺地藏院再度來到南投家庭扶助中心埔里
服 務 站,舉 辦「山 城 喜 捨 行」活
動。
  大地乾旱許久,當日上午卻滂
沱大雨,普降甘霖。在大雨中,僧
團法師偕同埔里護法居士,將兩大
車的民生物資運送到埔里服務站,
與受助家庭結緣,並且贊助受助學
童助學金。對於僧團長期投入關懷弱勢家庭,給予他們各種
協助,家扶中心人員不斷地表示肯定和感謝。
  當車輛抵達埔里服務站時,大雨突然暫時歇停,讓全部
物資能順利地搬下車,令在場人員驚呼不可思議,深深感受
到發善心、行善舉自得護法龍天的護持。最後,在一片法喜
中,圓滿了這次的喜捨關懷行。

120
人乘書香飄山城
推動鄉村兒童閱讀


◎光之聲
文◎果穗


  在M型社會裏,城鄉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連帶著城鄉間
的教育資源也受到影響,出現很大的落差。而鄉村孩童的文
化刺激原本就較少,視野狹隘許多,在種種不利因緣下,鄉
村學童的教育競爭力和學習力比都市小孩落後很多。為彌補
此缺憾,財團法人慈光山佛教基金會與人乘文教基金會遂於
2008年起,積極推動鄉村兒童閱讀的
「人乘書香飄山城」計畫,期借由閱讀
來協助孩童增廣見聞,提升人文素養,
拓展生活視野,提升語文和思考創造能
力,進而增進自信心和學習力。
  魚池鄉、埔里鎮的學校相繼獲得圖
書設備補助後,2010年,基金會更將推動兒童閱讀計畫延伸
至國姓鄉的學校,本年度共有大成、國姓、長流、福龜、育
樂、乾峰等六所國民小學接受圖書設備補助,與基金會合力
推動兒童閱讀。3月16日,各校代表人員前來文殊院領取圖書
基金,自此展開2010年的兒童閱讀活動。
  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閱讀,可以改變孩子的世
界。一本書,或許可以轉變孩子的一生。」唯有透過閱讀,
可以讓孩子看得更多、更遠,生命更加寬廣和充實。相信只
要用心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加上大人適切的引導和協
助,孩子必定會喜歡閱讀,悠遊在書香世界中。幫助偏遠學
校孩童人文素質的提升,我們且從推動兒童閱讀的「人乘書
香飄山城」開始吧!

121
第 卷.第 期

31
慈光山福慧獎助學金
4
關懷八八水災學童 快樂學習展現自我
文◎果穗

  一次重大災難的發生,所帶來的人員傷亡、家庭破碎,
以及各種財物等損失,實是令人難以承受;而在精神方面的
創傷,更是無法以金錢來衡量。即使是沒有遭遇財物或人員
的損傷,但身處災區,滿目瘡痍景象每日歷歷在目,內心的
恐懼、不安,卻是
有如巨大烏雲盤
據,久久無法自
已。而災後產業無
法在短時間內復
甦,經濟蕭條,就
業不易,生計常現
捉襟見肘的困境,
重建之路更為遙遠
漫長。
  為鼓勵八八水災受災地區學生在不良的環境中,仍能不
畏艱難,安住身心勤奮就學,財團法人慈光山佛教基金會自
2010年起,特設立「慈光山福慧獎助學金」以勉勵高雄縣受
災嚴重的六龜、甲仙、杉林、那瑪夏、茂林、桃源等六鄉的
各級學校成績優異清寒學子。5月4日上午,假杉林鄉上平國
民小學多功能教室,由大願法師親自頒贈予各校代表。本學
期共有20所學校,153位學生接受獎勵。
  高雄縣杉林鄉上平國小為發展學校特色,幫助偏遠弱勢
地區孩子建立自信和肯定自我,特別選定了「獨輪車」作為

122
推廣運動項目。該校
全 校 師 生 約11 0 人,


◎光之聲
在經費困窘的情況
下,靠著堅強的耐力


和毅力苦練,在第一
屆高雄縣中小學獨輪
車競賽中,勇奪高年
級組第一名、全國傳
承盃獨輪車賽亞軍,
成績斐然,深獲大眾
肯定。八八水災後,
社會資源短缺,經費
更為不足,為協助該
校提升獨輪車訓練品
質,和幫助災區學童
快樂學習,基金會也
於當日贊助上平國小
獨輪車發展經費,以
添購各項表演服裝、道具等設備。
  大願法師於會中表示:慈光山僧團開山以來,即致力於
文化教育的弘化工作,此次活動是結集僧團四眾弟子對於
八八水災地區的一份真心關懷。雖然我們的力量很微薄有
限;但希望借此拋磚引玉,能積聚社會大眾更多的愛心和祝
福,為這些苦難的眾生帶來無窮的希望。
  最後,在一片「感恩」聲、校方極力肯定下,活動劃下
圓滿的句點。而僧團人員也提起菩薩步履,踏上另一段行
程,繼續向前進,永遠永遠不歇息。

123
第 卷.第 期

31
慈光山甘露助學金
4
慈光甘露常時灑 學童教育見希望
文◎果穗

   「教育是貧
窮孩子的最後希
望」,財 團 法 人
慈光山佛教基金
會暨人乘文教基
金會多年來秉持
這個理念,持續地關心鄉村教育,不間斷地幫助家境清寒、
遭逢變故學生安心求學、正常接受學校教育。
  今年慈光山甘露助學金的關懷觸角延伸至國姓鄉,使受
惠學生範圍涵蓋了埔里鎮、魚池鄉、國姓鄉四十所國民中小
學,九十八學年度第二學期共有144位學生接受註冊費的補
助,並於4月12日上午在文殊院大殿頒發該項助學金給各校代
表人員。校方代表對於文殊院尚未完成道場重建,多年來仍
無停歇地幫助弱勢學童順利完成學業,深受感動,他們除一
再致謝,並祝福文殊院能早日完成重建。
  多幫助一個孩子受教育,
讓他們免於失學,未來社會就
多一份穩定力量。因此,基金
會秉持佛陀不捨眾生的悲願,
隨緣、隨份、隨力地推動菩薩
聖 業,讓 眾 生 能 早日遠 離 煩
惱、普霑清涼甘露,開創屬於
他們光明又有希望的人生。

12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