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4

目錄

卷前語 ············ 2

菩提法義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道源法師 3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親聞記··曉雲法師 7
普賢行願品········濟群法師 11

法音宣流
佛歷二五三七年 1992年創刊
悲智雙運·········寬運法師 17
菩提綸音 第82期 2018年1月 感悟人生·········學誠法師 21
麻省菩提學會文教中心(季刊)
菩提園地
創刊人 釋寬賢法師
佛教婚姻觀········觀霧 25
顧問 釋瑞法法師
不可思議的因果現象····雲鶴教授 28
主編 寬賢法師

執行編輯 覺翠 温鑑 菩提文苑
文字編輯 余昶宏 周京萱 白雲古跡·········一行禪師 31
校對 麥慧見 莉莎 佛學問答·········李炳南居士 37
原始的僧團········ 40
攝影 石頭 何汝權 麥慧見
遺教的集結········ 45
製作 温鑑 古代佛教造像·······任新宇 48
發行: 麻省菩提學會文教中心

56-58 Mass. Ave,Quincy,MA 02169


菩提漫畫········蔡志忠 54
流通: 麻省菩提學會千佛寺

地址: 53-55 Mass. Ave,Quincy,MA 02169

電話: 617-773-7745、617-773-1688
天廚妙供········ 55

網址: www.thousandbuddhatemple.org

電郵:1000buddha@gmail.com 通告·········· 56
封面:甘肅敦煌莫高窟

助印者:穩盈印製公司

地址: 43-313 3rd Street,Long Island City

NY11101

電話: 718-786-8882

閱後請贈有緣以弘揚正法
免費索閱歡迎助印

1 菩提綸音82期
卷前語

卷首語

世尊所宣種種法門,無非欲令眾生悟証本具清淨
無為妙明真心。所謂【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
行門,以淨心為要】。然此妙明靈覺之心無形無相,
吾等業力凡夫,無名顛倒,縱然廣學博聞,難明其心,
行諸苦行,難淨其心。由此,釋尊特開淨土念佛妙門,
以佛果覺,作生因心;以名號光明淨明其心,以信願
持名統該萬行。正如徹悟大師所云:【明心之要,無
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
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
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
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
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一句佛號,俱攝
悟修兩門之要。舉悟則信在其中,舉修則證在其中。
信解修證俱攝,大小諸乘一切諸經之要罄無不盡。然
則一句彌陀,非至要之道乎?】
是故,吾人當體祖師切切之婆心,信願念佛,不
換題目。念之久久,標名蓮蕊。何幸如之!

菩提綸音82期 2
菩提法義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道源法師

(續上期)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現在未來天人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名虛空藏,
眾,吾今殷勤付囑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 白佛言:世尊,我自至忉利,聞於如來讚歎
令墮在諸惡趣。」 地藏菩薩,威神勢力,不可思議。未來世
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及一切天龍,聞
此經典及地藏名字,或瞻禮形像,得幾種福
這個時候世尊,就對著地藏王菩薩說了 利?唯願世尊,為未來現在一切眾等,略而
一個重頌的偈:「現在未來天上人間的眾生 說之。
啊!我今天都慇懃的付囑給你了,你要以你
大神通道力,去方便救度他們,千萬不要令
這些眾生墮落在惡趣之中。」這段重頌雖然 說這話的時候,法會之中有一尊菩薩,
很短,可很重要,這是一個傳法的偈頌。你 名叫虛空藏對著佛說:「世尊!自從我來忉
看禪宗的祖師,一代傳一代都有傳法的偈 利天到現在,就一直聽到世尊不停的讚歎地
頌。這個偈頌就是世尊傳法給地藏菩薩的偈 藏菩薩的威德、神通、勢力及種種不可思
頌。 議。請問世尊:『假如未來世中有善男子或
善女人,或是一切天龍八部鬼神,能得聽到
這地藏經,或地藏菩薩聖號,或能瞻禮聖
爾 時 地 藏 菩 薩 摩 訶 薩 , 胡 跪 合 掌 白 佛 像,可以得到幾種福利呢?』希望世尊能為
言 : 「 世 尊 , 唯 願 世 尊 不 以 為 慮 。 未 來 世 未來世及現在所有廣大眾生,約略地說一
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一念恭 說。」
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脫是人,於生死中速
虛空藏又名虛空孕。空慧之庫藏猶如虛
得解脫。何況聞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於
無上道永不退轉。」 空故名虛空藏。又包藏一切功德如虛空故名
虛空藏。這是最後一位出來請法的菩薩。整
部地藏經全部都是講因果,都是事相,你種
這時地藏菩薩,合著掌跪在世尊前面, 什麼因得什麼果!到最後由這位虛空藏出來
恭敬的說:「世尊!希望世尊不要為這些眾 請法,這名字很重要,這個地方虛空藏菩薩
生而憂慮!假如未來世中有善男子或善女 表示:真空的理性,常行功德,而成就方
人,只要他於佛法之中生起一念的恭敬之 便,而力迴向故。就是要你能將功德迴向法
心,我就不會捨棄這個眾生,並用百千方便 界,迴向這個理性。所以由虛空藏菩薩最後
善巧之法來度脫他,度脫他三惡道的災難, 出來請法。
還叫他了生脫死,速得解脫。何況一聽到種
種善事,就認真用功念念修行,這個人自然
於無上佛道,已經不再退轉,一定要受成佛 佛告虛空藏菩薩:諦聽諦聽!吾當為汝
之記。 分別說之。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見

3 菩提綸音82期
菩提法義



地藏菩薩摩訶薩胡跪合掌白佛
像,及聞此經,乃至讀誦,香華飲食,衣服 災,八者、無盜賊厄,九者、人見欽敬,十
珍寶,布施供養,讚歎瞻禮,得二十八種利 者、神鬼助持,十一者、女轉男身,十二
益: 者、為王臣女,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
者、多生天上。

世尊告訴虛空藏菩薩說:「你要專心的
聽!注意聽!我正要為你分別解說,假如未 一者:天龍八部鬼神都來護念你。因為
來世有善男子或善女人,能夠看見地藏菩薩 你誦地藏經,念地藏菩薩聖號還以種種供養
的聖像,或者能夠聽聞這部地藏本願經,甚 並且瞻視頂禮。二者:善果能日日增加。修
至於能夠讀誦,更以香華、衣服、飲食、珍 道人畢竟還是凡夫,有時發了菩提心,也造
玩、寶貝布施三寶,或供養地藏菩薩,或讚 了很多善果功德,但中間也難免懈怠,退卻
歎瞻視頂禮菩薩,就能獲得二十八種重大利 不振!能依地藏經修持者則能培福修慧!向
益。這二十八種利益都是前面已經說過了, 前精進,善果自然日增。三者:能夠聚集成
這裡世尊再次的做個總結,再次勸我們要依 就聖道上之因。例如印送經典,修造塔宇,
經教修行,就能得到如是廣大的利益。 塑畫佛像,供養三寶這都是修菩提道心。四
者:你對於無上菩提,永遠不會退轉。以上
四種都是出世間的福利。事跡相連,果由因
一者、天龍護念,二者、善果日增,三 而精進,因藉果而積集,因果相資相輔相
者、集聖上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 成,自然菩提不退。五者:衣食不缺,豐足
食 豐 足 , 六 者 、 疾 疫 不 臨 , 七 者 、 離 水 火 有餘。衣能蔽形,食以養命。無有衣食則道

菩提綸音82期 4
菩提法義

難辦。六者:一般疾病或重大瘟疫都不會臨 二十一者:凡所要去的地方,縱使是山林河
身。病能令色身之力減損,而退失道心,或 海,也都能很順利而沒有障礙。二十二者:
失去性命。七者:遠離水火的災難。疾病為 晚上睡覺均是安祥快樂。無有恐怖不安的惡
內發之障難,水火災為外來之障礙。供養地 夢。二十三者:因為你布施供養地藏菩薩,
藏菩薩則能遠離水火之災。八者:不會遭到 或讀誦地藏經的功德利益,使得歷代先亡祖
盜賊土匪搶劫之災厄。九者:人人見了你雖 先都能離苦得樂。二十四者:因為地藏菩薩
然不相識,但都會很欽仰和敬重你。世間法 與閻浮提眾生有大因緣,你今生今世,還能
尚且「敬人者人恆敬之」,何況你能恭敬供 聽聞地藏菩薩聖號而至心持誦,亦能依地藏
養地藏菩薩,菩薩神通道力加被,自然人見 本願經種種方法修持,你這布施、供養、瞻
欽敬了。十者:不但善神衛護你,惡的鬼神 視、頂禮的聖因,是多生多世的善因善果,
也因為你誦地藏經,念菩薩聖號而護持你。 所以不管投生何道,都是帶著福報受生。
十一者:由女身轉為男身,因女身有五障, 二十五者:一切諸佛菩薩都要稱揚讚歎你。
報體較男性為差故。十二者:若自願受生女 二十六者:能得六根聰明敏利,經典一歷耳
人,則投生為國王,或大臣的女兒,受人尊 根,百千萬生都不會忘記。二十七者:能夠
重享受富貴。十三者:無論是男是女,都生 具足大慈大悲的胸懷,憐愍一切有情眾生,
得端正相好的面貌人見喜歡。十四者:供養 因為你具足這憐愍有情眾生才會發起廣大菩
頂禮瞻視地藏菩薩,以後則常投生天界享受 提道心,誓願救拔苦難眾生。二十八者:因
天福。 為你發了誓願,救度苦難眾生的菩提大願,
又能得菩薩加被,所以凡是念地藏菩薩聖號
或依地藏經種種方法修持的眾生,必然決定
十五者、或為帝王,十六者、宿智命 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佛果大道的。最
通,十七者、有求皆從,十八者、眷屬歡
後這兩項是出世間的善因善果。
樂,十九者、諸橫消滅,二十者、業道永
除,二十一者、去處盡通,二十二者、夜夢
安樂,二十三者、先亡離苦,二十四者、宿 復次虛空藏菩薩:若現在未來,天龍鬼
福受生,二十五者、諸聖讚歎,二十六者、 神,聞地藏名,禮地藏形,或聞地藏本願事
聰明利根,二十七者、饒慈愍心,二十八 行,讚歎瞻禮,得七種利益:一者、速超聖
者、畢竟成佛。 地,二者、惡業消滅,三者、諸佛護臨,四
者、菩提不退,五者、增長本力,六者、宿
命皆通,七者、畢竟成佛。
十五者:天福享盡下生人間,還能夠做
帝王,可見恭敬供養地藏菩薩之功德真是不
可思議。十六者:通達前世前生因果事情, 世尊又對著虛空藏菩薩說:「假如現在
能知道宿昔往事,就是所謂的宿命通。十七 或未來,天龍八部鬼神等眾,聽聞地藏菩薩
者:凡有所求(只要是善法)都能隨心滿 的聖號,而且至心稱念,或者能至誠頂禮地
願。十八者:家內諸眷屬,父母兄弟姊妹, 藏菩薩的聖像,或者能聽聞地藏本願經的內
夫妻叔伯等,皆和睦融融。十九者:種種意 容事相,依之修行讚歎瞻視頂禮,就能得到
外、災殃、禍事都消滅,只因為你時常念菩 七種利益;一者:能從凡夫天龍鬼神之原
薩聖號滿萬遍,就感應諸橫消滅。二十者: 位,迅速地超越到佛、菩薩的聖地果位。二
永遠免除墮落地獄惡道裡面。墮落惡道就是 者:所有惡業全部消滅,由菩薩功德力故無
造惡業才墮惡道,如要造惡業也必須要有惡 有惡緣之累,自然無有惡業可做。三者:十
緣才能造,例如你今天想要去搶銀行,結果 方諸佛都降臨來保護你,不會令你遭受任何
看到銀行剛好加強警力戒備,無從下手你就 災難。四者:能令菩提道心,念念增長堅
不敢搶,惡業沒造成,惡果不成熟故不墮業 固,永遠不會再退轉。五者:由修因故,增
道。仰憑你頂禮瞻視讀誦地藏菩薩及地藏 長真如妙性之佛性的力量,過去因有貪瞋痴
經,則惡緣惡業盡消滅,自然業道永除。 等無明覆藏,遮止本性光明佛性,依地藏本

5 菩提綸音82期
菩提法義

一切眾會,俱复瞻禮,合掌而退
願經修行,則無明破除,煩惱斷盡,所以不 說,說不出的!這麼多的諸佛如來,及諸大
但恢復本力而增加本力。六者:能得宿命之 菩薩,還有天龍八部鬼神等眾,聽了釋迦牟
智,得知過去未來的宿命通。七者:能夠依 尼佛,如此的稱揚讚歎地藏菩薩的大威德大
經修行,自然功德增長,業障消除,究竟都 神通大力量,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從來未曾
能成就佛果菩提。 有見聞過像地藏菩薩這樣的大神通道力呀!
前面廿八種利益,是專為人道眾生而 這個時候忉利天主是地主也是大施主,世尊
設。這裡七種利益,則是為天眾龍眾鬼神等 又在這忉利天宮講經圓滿了。大施主自然出
眾而說。講到這裡就是那個別流通分講完。 來大興供養了。忉利天落下無量香花像下雨
下面一段是屬於總流通分: 一般。不但是香花還有天衣、珠寶、瓔珞來
供養釋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薩。供養完畢所有
一切參與法會的大眾,全部再一次的瞻視頂
爾時,十方一切諸來,不可說不可說諸 禮世尊,並且都恭敬的合掌退散而去。
佛如來,及大菩薩天龍八部,聞釋迦牟尼
佛,稱揚讚歎地藏菩薩,大威神力,不可思
議,歎未曾有。是時,忉利天,雨無量香
華,天衣珠瓔,供養釋迦牟尼佛,及地藏菩 (未完待續)
薩已,一切眾會,俱復瞻禮,合掌而退。

這個時候,從十方世界來的,有不可

菩提綸音82期 6
菩提法義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親聞記
曉雲導師

(續上期) 子一奉命
今天是這一品的圓滿日,也是我們蓮華 無盡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
學佛園第四屆第四個學期結業停課日。 養觀世音菩薩。即解頸眾寶珠瓔珞,價值
百千兩金,而以予之,作是言,仁者,受此
同學要深深的去領受領解,為何法華經 法施珍寶纓絡。
為成佛之經,般若為一切佛法的重心。現在
法華經,般若經(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由慧
僧長老主講於蓮苑七十年夏)同時宣講,你
無盡意菩薩敬聞世尊讚嘆觀音菩薩緩無
說說,有沒有一個道場是這樣的,可以兩部
量功德,因此發恭敬心,即解頸項寶珠瓔
經一齊講的?我相信很少聽到過的,我在
珞,獻給觀世音菩薩,而觀音菩薩本來是不
佛門幾十年也沒有遇過,下了金剛經的課,
受的,後來受了,這段經文非常重要,如
就去聽法華經。每天能聽一個鐘頭的金剛般
果沒有會到妙法我們就會聽錯,以為觀音菩
若經,可以說是我來台灣最大的福報,這是
薩還要貪東西,其實這個完全是烘托妙法之
老法師加持的,也是永明寺成就的,因為老
詞。讀經,不只是要能夠釋經,而且要通
法師喜歡住永明寺,我們才有得聽,不過由
經。釋經是,我了解了經文字面意思;通,
於他來永明寺講,其他的法師也請他,他也
就要能夠把佛法通出去,通去什麼地方?通
不能不去,所以老法師在這裡講完,可能就
到妙法、無為法去,參禪也是,必須要通這
要到臺中講一個禮拜的心經了,佛法不離世
個禪理,然後才有得參。假如我們不通,那
間法,這也是人情啊!不要說是講經,每一
瓔珞就是瓔珞了,其實瓔珞是什麼東西呢?
個地方都要面面圓滿,比如我到了外地,有
瓔珞就是菩薩的功德,為什麼菩薩要帶這樣
人家請吃飯,我去了,第二家再請卻不去,
多瓔珞?因為如果沒有瓔珞,不名為菩薩,
那是件不得了的事,世間法最緊要要能夠圓
他都沒有修功德,就不名為菩薩。那麼有沒
滿,如果不圓滿,有很多時候會惹來很無
有人說:「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沒有瓔珞釋釋
謂的煩惱。所以,「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
迦牟尼佛沒有功德是不是?」記得哦,畫佛
角」。有位明田法師講:「人理都不通怎麼
像不能帶瓔珞哦,如果你將佛陀戴上瓔珞,
能夠通佛理?」這是真的。(概說竟)請讀
那就大錯特錯了。那是不是釋迦牟尼佛沒有
功德呢?應該不是的。釋迦牟尼佛不須要帶
瓔珞的了,但菩薩功德未圓滿一定有瓔珞
癸二受旨六 的。

7 菩提綸音82期
菩提法義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 比如老師寫信給學生,依佛教講,就稱「仁
養觀世音菩薩。」將這一句話講完之後,馬 者」,同輩也稱仁者。可是有時我收到的
上就解下頸上好貴重的瓔珞就獻給觀世音菩 信,當然不是常常,他們稱我仁者,這個對
薩,獻的時候就說:「仁者,受此法施珍寶 不對呢?大家先不要笑,他可能依儒家的觀
瓔珞。」請您接受吧! 念,你是一個有仁義道德的人。他不知道我
們彿教「仁者」是長輩對晚輩間的稱呼。很
在這裡,無盡意菩蓬跟觀音菩薩他們就 少人稱釋迦牟尼佛是仁者的,而是稱「世
像是同學一樣,所以他稱一聲「仁者」,你 尊」,在稱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的就稱為「尊
「受此法施」吧!你看看「法施」兩個字, 者」。尊者,在印度現在還稱(SRI),
這已經有一個關鍵在,瓔珞應該是財施嘛, 而我們儒家可能會通,因為我們釋迦牟尼佛
怎麼「法施」呢?這個關鍵要清楚哦,如果 稱「能仁」,孔孟儒家之道,都講「仁」字
不正信的人,他也許就說:「唉呀!你們佛 的,這仁就是贊(襄助)天地之化育,所
世界都講錢啊?觀音菩薩都要貪呀!而且這 以,有的居士寫信給我,用仁者抬頭,他是
瓔珞價值百千萬,好貴重的呀,但是你看法 以儒家的立場來說的,他可能不知彿家是怎
華文句就知道了,這「百千萬」是由無量法 麼稱。但是對這種詞句,我們同學基本上必
門所修而成的功德,不是美金,也不是臺 須要了解。又比如「學人」,我們寫信給老
幣,所以有人不明白就會誤會,如果你不只 法師,下面寫學人某某頂禮。在儒家就不同
釋法而且通法了,就不會攪得想到美金、鈔 了。現在錢穆,和已故唐君毅教授就是學
票這些方面。他已經告訴你:「仁者,受此 人,這個學人就是學者的意思,在我們佛教
法施。」這法施,就是從佛法而成就的供 年輕修學的人,自己稱自己是學人,但是到
品,這瓔珞是供品,供養觀世音菩薩,這意 了社會上,一般人對「學人」兩字的概念是
思好像是告訴觀世音菩薩:「我也修無量的 很崇高的,差不多是現在中央研究院的院
菩薩行了!讓您也知道。」觀音菩薩不受 士,有時教授都不一定稱得上是學人、學
了,為什麼不受呢?因為觀音菩薩覺得,用 者。另外,香港青山尸羅精舍後花園有一個
普通話講,無盡意菩薩好像是向我報告一 墳墓,很多人去旅行,這墳墓外有個鐵欄
說:「噯!我有這樣多瓔珞。」他們是同修 桿,有一次我去,也有另外一班人去,他們
同學,因此觀音菩薩不敢接受同修同學的報 就站著看院子裡這個墳墓的碑,它寫著「慈
告,所以說.:「你要供,供給世尊吧!等 舟律師之墓」,有幾個人就說:「咦!這個
世尊看看你的瓔珞。」這很合道理,所以通 律師的墳墓葬到一個廟裡來呀?」他們以為
法就能妙了。如果你當金錢來解,就無法得 這律師是在社會做法官專司法律的律師,
通至妙,他明明說「法施」嘛!瓔珞是修菩 他們搞錯了,這「慈舟律師」,和我們稱
薩法而成就的,如果你一想到鈔票去就無法 的「弘一律師」是一樣的。其中有一個就
妙了。觀世音菩薩又說,那麼我來獻給釋迦 說:「可能他信佛吧?」我說:「不是!我
牟尼佛吧!釋迦牟尼佛還要裝飾嗎?這又是 們佛教有經律論三藏,這一位法師是精修律
必須要通法,然後才顯妙法。 學的。」「哦!原來這樣。」有很多時候,
菩薩瓔珞是等於交一張報告,代表我有 有些東西很彷彿,不過,只要我們知道,一
這樣多瓔洛,好像學生寫報告給老師一樣的 定要向人解釋。
意思,所以觀世音菩薩不敢受,後來觀音菩
薩雖然受了,這是釋迦牟尼佛勸他:「你受
囉!」但他受到仍然把瓔珞分成二份,供養 子二不受時
多寶如來和釋迦牟尼佛,好妙哦!這個道
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這「之」字是代
理,要通法才得妙。
表瓔洛了。
這「仁者」兩個字,有時候同學都不知
道應該怎麼樣用,所以在此我要解釋一下,

菩提綸音82期 8
菩提法義

無盡意菩薩復白觀世音
菩薩仁者言,愍我等故,受
此瓔珞。

你愍念我們啦,應該要
受的。這就是互相的一種禮
讓。比如有人說:「我不曉
得做得好不好⋯⋯」「哦!
不要客氣,不要客氣!」這
個就是禮讓。我們必須要貫
通佛法與世間法的意義,在
法華經來講,這部叫做什麼
經啊?叫做妙法經嘛,所以
處處要通到妙法啊!

子四佛勸

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
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
眾、天、龍、夜叉、乾闥
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
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
故,受是瓔珞。

佛勸觀音著薩:「你受
囉!他很誠意的」「愍念」
有一個法師來,我供養一點東西,我就不
就是你應該了解他們。愍念不一定是哀念、
會說:「哦,我供養法師。」我一定這樣
哀愍,而是你完全要承他的意思。你愍念無
講:「我們全體師生供養法師。」這個道理
盡意菩薩的誠意,以及四眾,天龍八部(所
就是這樣,你們明白嗎?
謂天龍八部,又有音樂,又有散花⋯⋯種種
都有),為了這些人,你應該受這個瓔珞。 尤其是觀音菩薩講「普」的嘛,這一品
而無盡意獻瓔洛是代表一切人天而獻的,為 經主要就是講「普門」,叫做普門示現,這
什麼呢?因為當時大眾在,因為這一品佛宣 「普」字就叫做猶如大地。大地載一切東西
說觀音菩薩的微妙普度,既然彿宣說出來, 是平等的。全品都是講普門示現,大悲大
所以大眾都要供養,不只無盡意一人供養。 願,就像大地一樣,我請問大家有那一樣東
好像我們學佛園中有預料班、專科班,如果 西平等得過地?所以泰戈爾的詩就說:「大
要獻禮物出去,一定由高班的同學負責代表 路呀!你讓人踐踏,不管男女老少」。一條
全體。因為這一品是佛專講讚歎觀音菩薩的 路,讓人家踏過,老也好,年輕也好,聰明
普門功德,既然有讚歎,就應該有恭敬,佛 也好,愚蠢也好,都一樣踏過,既使是壞
不能恭敬,所以該是大眾去恭敬。假如只有 人,一樣也給他踏過。所以沒有一樣東西比
菩薩供養呢?那天龍八部是不是說:「你恭 大路更平等的、所以就有「持地菩薩」了,
敬吧,我不恭敬。你供養,我不供養。」所 觀音薩的普門,等於大地。所以我們叫做
以這是非常有人情味的。我舉一個例,假如 「心地法門」,這每一段經文有很深的涵

9 菩提綸音82期
菩提法義

義,只要我們能夠通於妙法去領悟經文,真 說:「老法師,不敢!不敢!」你說假如無
是無一句不妙的,如果你輕輕解過,不去領 盡意送給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再轉送給
解,不要領悟,就不能知道這種妙法。像無 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一定說:「啊!我不敢
盡意菩薩說:「仁者,受此法施。」就是這 受,我不敢受!」一定是這樣的,所以一送
「法」字,證明不是珍珠寶貝的瓔珞,而是 就送給觀音菩薩,這法理很圓融,合情合
從法而成就的。 理,世出世法圓融無礙,真真正正是妙的,
而且這結構之圓滿,不得只學佛法,而且學
就在這一句「無盡意菩薩復白觀世音菩
到倫理、人情、社會道德,什麼都有。所以
薩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瓔珞。」這正
有的人以為佛法消極、出世,統統都錯了,
表示:是無盡意薩代表當時所有的人一同供
他沒有看佛經就不知了。你看東晉慧遠大
養的。不只他一個人供養。
師,三十年不出廬山,一聽到鳩摩羅什翻譯
大智度論,就馬上派弟子送衣服去,送禮物
去,誰說彿門是冷酷消極呢?他是充滿世出
子五受己轉奉 世法、人與人之間好好的禮節。
即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眾,及於天龍、 觀音菩薩愍念四眾等受了,受到之後就
人、非人等,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 分作二分,假如觀音菩薩受到之後,原原本
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 本就送給釋迦牟尼佛,那麼多寶如來又冷場
了,多寶如來是主賓,而且是來供養釋迦牟
尼彿講法華經的道場,所以分成兩份。這好
「轉奉」是什麼意思呢?假如觀音菩薩 比有一位好受恭敬的老前輩跟老師一同坐
受了瓔珞,好好掛在自己的頸上,那麼釋迦 著,你拿一粒果子來,你是不是只給自己的
牟尼佛呢?多寶如來呢?大家看著他掛上, 老師吃呢?通不通呢?如果你只有一個果
就變成冷場了,而且,就好像釋迦牟尼佛和 子,你都要切開兩半,這些禮節是非常通融
多寶如來沒有人供養。因為這一品經是以觀 的,假如你拿個果子來就說:「老師,你吃
音菩薩為主角,所以瓔珞應該送給觀世音菩 囉,這個果子很甜。」那位前輩怎麼樣?他
薩,無盡意菩薩當然知道,在觀世音菩薩上 一邊看著嗎,真真正正佛法的確是世出世法
面還有釋迦牟尼彿,還有多寶如來,但是, 的。他就分成兩份,就叫事理圓融,也讓釋
這裡觀世音菩薩是主角,所以送瓔珞給觀音 迦牟尼佛當時靈鳩山的三序大眾能夠好好的
菩薩是對的。假如無盡意菩薩把瓔珞一送就 融通世出世法。「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
送給釋迦牟尼彿,釋迦牟尼彿說:「你送給 奉多寶佛塔。」瓔珞都是從修法而來的,等
觀音菩薩」,或者釋迦牟尼彿受到之後,再 於一樣尊敬,也是一個回奉。
轉送給觀音菩薩,那這個法就不對了,就變
成釋迦牟尼彿去供養觀音菩薩,這就不如法
了,這個非常有趣的,比如有人供養一位老 (未完待續)
法師,但這老法師說:「你不要供養我,
我老了,又不能作什麼事,你供養某某人
囉!」你想這個某某人敢要不敢要呢?一定
不敢要嘛,那變成這個瓔珞沒有人要了,這
供養就不圓滿了。我例舉尸羅精舍的體敬老
法師,好多年前了,是過年的時候,我們去
青山旅行,去看看老法師,有好多位居士就
送一盒盒的餅給老法師,老法師說:「你
要送給他(曉師),我老了,不能作事,
她為佛教作事。」我坐在旁邊,趕快起來

菩提綸音82期 10
菩提法義

普賢行願品(十)

學佛者的信念
濟群法師

第十章、常隨佛學願 信仰,但是不能僅僅停留在信仰的基礎上,
要正信,不能迷信。我們學佛是為了解脫煩
復次,善男子!言請佛住世者:如此 惱,證得涅槃,得大自在;靠的是智慧,不
娑婆世界,毗盧遮那如來,從初發心,精進 是光靠信仰。佛教裡邊講:“有信無智長愚
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生命而為布施;剝皮 蠢”。這句話告訴我們,光有信仰而沒有智
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 慧,就會增長愚癡。真正學佛的人還是要從
如須彌。為重法故,不惜生命,何況王位, 聞思經教入手,聞,是聽聞正法。依經教引
城邑、聚落、宮殿、園林、一切所有,及餘 發如理思惟,樹立正知見,然後依法修行。
種種難行苦行。乃至樹下成大菩提,示種種
神通,起種種變化,現種種佛身,處種種眾 有的人說,我只要念好佛就行了,懂那
會。或處一切諸大菩薩,眾會道場;或處聲
麼多佛理幹什麼?其實,要念好一句:‘阿
聞,及辟支佛,眾會道場;或處轉輪聖王,
彌陀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君不見有許
小王眷屬,眾會道場;或處剎利,及婆羅
門,長者居士,眾會道場;乃至或處天龍八 多人,念佛念了幾十年,煩惱執著一點都沒
部,人非人等,眾會道場。處於如是種種眾 有減少,終日還是妄想紛飛,念到後來越念
會,以圓滿音,如大雷震,隨其樂欲,成熟 越沒信心,一旦遇上氣功師,三言兩語就能
眾生;乃至示現,入於涅槃。如是一切,我 把他帶跑了。這與缺乏經教的聞思,沒有正
皆隨學。如今世尊毘盧遮那。如是盡法界、 知正見,盲目念佛有關係。
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所有塵中一
切如來,皆亦如是;於念念中,我皆隨學。 有的人學佛偏重於學術上的研究。當然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 這種人從嚴格的意義上說,是不可以稱為學
此隨學,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佛的,他們把佛學當做世間眾多學問中的一
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種,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做所謂'客觀'的研
究,他們以為研究佛學一旦介入信仰,研究
學佛與佛學 的成果就會失去'客觀'。因此,他們在研究
佛學上,始終與做人分開。結果,有很多的
學佛與佛學是什麼樣的關係?這是非常 學者研究佛學幾十年,雖然在佛學研究上,
重要的問題。在學佛的人裡面,有的人偏重 發表過許多‘高見',但佛法還是佛法,自我
於信仰,有的人偏重於聞思。有些偏重信仰 還是自我。煩惱、痛苦,缺陷的人格,一點
的人,不太重視聞思,也就是不注重經教的 都沒有得到改善。這種缺乏信仰的研究,研
學習;有些偏重聞思的人,雖然注重經教的 究過來,研究過去,總是在文字上做功夫,
研究,但又不太注重信仰。注重信仰的人, 永遠都得不到佛法的真正受用。而所謂的研
往往會出現迷信現象,是非不分,淪於盲修 究成果,也只是一種我見罷了。
瞎練。佛法以信為能入,智為能度。學佛要

11 菩提綸音82期
菩提法義

另外還有一種人學佛,喜歡追求神秘 聖號時,想的是什麼?耽心我有一天下地獄
玄妙的東西。希望出現特異功能什麼的,他 了,能得到菩薩​​的關照;還是你想學習地藏
們學佛後喜歡講一些離奇古怪的東西。有些 菩薩的精神,為眾生下地獄,代眾生受苦,
人過份追求神奇的體驗,這種人弄不好,就 讓眾生生活在這個世界呢?你想過為眾生去
容易走火入魔。其實,神通只是學佛修行的 死、去受苦,給眾生帶來幸福和歡樂嗎?當
付產品,一個真正學佛的人,是學會做人的 然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比如有的
智慧,這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學佛就是要學 人,看見自己喜愛的心上人快要死的時候,
佛的智慧。用佛法的智慧去觀照人生,樹立 心裡痛如刀絞,恨不能為對方去下地獄,受
正確的人生觀念,然後把佛法的智慧運用到 苦受累。這樣的慈悲,在熱戀的情人中,或
日常生活中去,這樣我們才能得到佛法的受 母親中是有的。但這不是菩薩精神,因為一
用!因此,修學佛法的過程,是聞思修的過 旦換了環境,這種慈悲就沒有了。
程。
我們念佛往生西方,可是當你在念阿彌
向佛、菩薩學習 陀佛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向阿彌陀佛學
習,將來自己成佛以後,也為眾生建立一個
我們現在學佛法,比釋迦牟尼修學時方 淨土,讓世界上的人也到你的淨土裡面去,
便多了。因為佛陀把自己證悟成佛的具體內 讓眾生在你的淨土裡邊得到幸福和安樂呢?
容和方法和盤托出。關鍵的問題,是看我們 也許沒有人想過這樣的問題,但是我要告訴
能否照他所說的話去實踐、去修持、去證悟 你,作為一個學佛的人來講,要有這種心
的問題。《普賢行願品》的第八個願,‘常 襟、願力和氣魄,那我們才能向佛學習。我
隨佛學',就是教我們如何去學佛。學佛, 們學佛就是要行佛所行,證佛所證!這才是
就是以佛菩薩乃至高僧大德們的行為,作為 常隨佛學的意義所在。
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怎麼做,我們也照樣
去做。 我們學佛如果僅僅停留在求佛菩薩加
被,求佛菩薩保佑,一天到晚總想得到佛菩
譬如我們在念觀音菩薩的時候,我們就 薩幫助,那你的學佛是不會有出息的,你永
應該以觀音菩薩,作為我們修學上的典範。 遠都是可憐的被保佑的物件。所以,常隨佛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在坐的人多數都念 學就是要以佛、菩薩、古代聖賢、高僧大
過了嗎?普門品的內容,體現了觀音菩薩的 德、及諸善知識,為我們學習的榜樣!如像
大慈大悲,廣大圓滿的宏偉的願力和悲心! 近代的幾位高僧大德:虛雲老和尚、弘一大
可是當你念《普門品》的時候,你想的是什 師、印光大師……都是我們學佛的楷模。我
麼呢?你想的是觀音菩薩,請保佑我一生平 們要學虛雲和尚的苦修;學弘一大師的嚴持
安吧!保佑我事業順利、找一個理想的職 律儀;學印光大師的精進念佛。
業、伴侶、發財……,是不是這樣呢?可是
大家在求觀音菩薩保佑你的同時,你是否想 釋尊因地的修行
過自己應該向觀音菩薩學習呢?你是否想過
照《觀世音菩普門品》裡邊的話去做,去學 ‘如此娑婆世界毘盧遮那如來,從初發
習觀音大慈大悲的精神呢?如果你想成佛, 心,精進不退'。娑婆、是梵語,翻譯成中
先得從菩薩做起,要以觀音菩薩的行為來要 文,是堪忍兩個字,就是忍受苦惱的意思。
求我們自己,我們才有可能成為菩薩、成為 娑婆世界,就是我們現在所住的這個世界。
佛。 毘盧遮那,也是梵語,翻譯中文有幾種說
法,大家習慣用的,是遍一切處四個字,是
有的人喜歡念:‘地藏王菩薩'。地藏 說佛的光遍照一切地方。毘盧遮那如來,就
王菩薩曾發過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是指本師釋迦牟尼佛。
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那你在念地藏王的

菩提綸音82期 12
菩提法義

我們這個世界為什麼稱作娑婆世界呢? 這不僅描寫賈寶玉一人,我們每個凡夫都
許多學佛的人,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但 是如此!所謂‘無故',就是沒有任何人招
它的真正含義,也許大家不是很清楚。《彌 你、惹你,沒有原因,莫明奇妙的自尋煩
陀經》裡邊告訴我們:‘娑婆世界是五濁惡 惱;有時候心裡煩惱,但又講不出煩惱的原
世'。生活在這種世界上的眾生,有很多痛 因。這本來是描寫賈寶玉吃飽了沒事幹,心
苦和煩惱,原因是這個世界本身太污濁了! 裡空虛無聊,坐在那裡感到心煩,做出一些
這是稱為五濁惡世的所以。五濁惡世的內容 裝瘋賣傻的事,寫得實在恰當!其實,我們
如下: 在坐的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經
歷、體會和感受。煩惱濁,使我們無處逃
一、劫濁:劫,是時間單位,人類的 避。
世界,有成劫、住劫、壞劫、空劫。也就是
說:世界有形成的時間、安住的時間、毀壞 四、命濁:就是人命無常,今晚睡下
的時間、消失的時間。就世界安住時期,也 去,不知明天早上,是否還能夠爬得起來。
有種種自然災難:像地震、火山爆發、颱 任何一個人都不知道哪一天,死亡會降臨在
風、發洪水、冰雹、泥石流,這些災害隨時 自己的頭上。《四十二章經》裡邊,佛陀
都危及到人類生命的安全,給人們的生存帶 問他的弟子:‘人命幾何?'弟子們有的說
來痛苦和不安。 ‘飯食間';有的說‘數日間'。佛陀都不同
意。正確的答案是‘人命在呼吸間'。一口
二、見濁:是人類對宇宙人生的錯誤認 氣提不上來,生命就完蛋了。有的人,端著
識,而又自以為是,結果造成了思想界的混 碗在吃飯,筷子掉在桌下,在撿筷子這一瞬
亂。佛教中說有五種惡見:即身見,執五蘊 間,一口氣不來就死了。這種例子在現實生
身為我。邊見,執我為常一不變;或人死如 活中很多。可見,生命無常,人生短暫。
燈滅。邪見,否定因果,否定聖賢的存在。
見取,執上面的這些觀念為正確。戒禁取, 五、眾生濁:眾生,指有情的生命,
在錯誤認識,錯誤信仰的前題下,持各種牛 從低級的螞蟻、蚊子,乃至高級如人類,每
戒狗戒。世間上的許多宗教、哲學、以及通 一個有情,都是一團貪嗔癡煩惱。就如人類
常人們的許多錯誤觀念,都是屬於惡見的範 組成的社會而言,存在各種污濁現象。如爾
疇。像有的人本來是為了求解脫,但沒有明 虞我詐,弱肉強食。人與人之間,面和心不
師的指導,盲目投入邪魔外道的門下,結果 和,相互勾心鬥角,互相暗害,互相欺騙。
反而落入火坑,苦上加苦,求解脫反而不解 諸如此類的醜惡、污濁的現象。在各種不同
脫。猶如傷口上又散上了鹽巴,你說見濁可 的社會中,有權有勢者表現地特別明顯。
怕不可怕啊!
‘從初發心,精進不退'。我們要向教
三、煩惱濁:是指人間各種各樣的煩惱 主本師釋迦如來那樣,從剛剛發心求成佛的
和困惑。我們每一個人都被一捆煩惱的亂麻 那天開始,一直勇猛精進,一點也不懶惰,
把自己的身心緊緊地捆住。我們的煩惱到底 一點後退的心也不起。‘以不可說不可說身
有多少呢?有這樣的兩句歌詞:'問君能有 命而為布施'。為了尋求佛法,不惜自己的
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句話說 身體和性命。像唐玄奘去印度取經,從中國
明我們的煩惱,就像江中的流水一樣,永遠 到印度去,在古代交通極不發達的情況下,
也沒有停止過。 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去尋求佛法。我們今
天能讀到經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
我們煩惱些什麼呢?沒飯吃的人煩惱, 是無數的高僧大德用他們的生命換來的。
山珍海味吃膩了的人也煩惱;富貴之人煩 一百個人去取經,能夠活著回來的人沒有幾
惱,貧賤之人也煩惱;有事煩惱,沒事煩 個。因此,我們要珍惜佛經和佛法!
惱。如《紅樓夢》裡描寫賈寶玉的心情: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其實, 禪宗二祖慧可的求法精神,也值得
13 菩提綸音82期
菩提法義

我們學習。慧可,從小愛讀《周
易》、《老子》、《莊子》等得道
書,後因接觸佛教,發心學佛。雲
游到嵩山少林寺,聞聽達摩西來在
此面壁,便來拜師,尋求真理。達
摩端坐洞中寂然面壁,對他的求見
視而不見。許多天過去了,慧可依
然跪在洞外,一動不動,那年十二
月九日的夜裡,大雪紛飛,寒風剌
骨,雪花飄飄,灑滿慧可的全身,
他成了一個雪人。直到此時,達摩
方才開口說:‘你這樣一直跪在雪
中,不避寒冷,到底有何心願?’
慧可畢恭畢敬的答道:‘惟願老
師慈悲,打開甘露之門,普度眾
生。’達摩淡然說道:‘諸佛為求
真理,不惜犧牲一切,你憑這點小
苦功,就想求得佛法嗎?除非天下
紅雪。’慧可聞言,便毫不遲疑的
抽出快刀,一刀下去,砍斷了自己
的右臂,把斷臂放到達摩的面前。
以表示他的求法的虔誠,這就是佛教 五濁惡世
裡講的斷臂求法。頓時,鮮血染紅了 大德聖賢學習!學習他們精進不退,以不可
雪地,地上的白雪一下變成了紅雪。達摩為 說不可說身命為布施的精神,學習他們這種
這種捨身求法,為法忘身的精神所感動。後 捨身忘我,不惜生命尋求真理的精神!
來,把衣缽傳給了他。後來慧成了禪宗的第
二代祖師。 ‘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
書寫經典,積如須彌'。佛陀為了尋求真理
慧可斷臂求法的做法,對我們來說, 和佛法,不惜布施出自​​己的生命。把自己身
自然無法仿效,但他的這種為追求真理,不 上的皮剝下來當紙用;把身上的骨頭,取出
惜犧牲的精神,卻是值得我們學習。古人 來當作筆;把身上的血刺出來,當作墨用。
云:‘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在人生的道 用自己的皮血骨,這種特殊的‘紙墨筆',
路上,要達到預期的目標,障礙、困難是很 來寫各種的經典。所寫的經典有多少呢?堆
多的,要靠勇氣去闖,要靠耐性去忍。斷臂 積起來,竟然有像須彌山那麼的高大。前面
是勇,立雪是誠,二者兼備,方是智慧的一 已經說過,須彌山是佛教中最高最大的一座
種表現。 山,就像喜瑪拉雅山一樣。那你想想,這麼
多的經書,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能夠完成的。
像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的時候。 這就是說,積如須彌山這麼多的經典,是古
有一次,在雪山上修行,遇到一個羅剎,羅 代無數的高僧大德,先賢聖者們,用他們無
剎說自己懂得佛法,但現在肚子很餓。釋迦 數的生命和鮮血,為後人留下的。因此,我
牟尼佛為了從他那裡聽到:‘諸法無常,是 們現在能夠讀到佛經,應該懷有一種感恩之
生滅法'這兩句話,當時就捨身了。古代的 心。
許多高僧大德聖賢,為了尋求真理,聽聞佛
法,不惜捨去自己的生命,像這樣的例子實 ‘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況王位、城
在太多。所以,我們要向諸佛菩薩,古代的 邑、聚落、宮殿、園林、一切所有'。佛陀

菩提綸音82期 14
菩提法義

為了佛法,不惜自己的身體和性命,拿自己 常強調對機說法,就是契機契理,根據不同
的皮骨血來,寫出這麼多的經典,為什麼要 的人,說不同的法,讓對方能夠理解接受你
這樣做呢?為重法故,只是為了尊重佛法的 講的道理。在坐的人,如果你們在弘揚佛法
緣故。所以,連自己的性命都可以不要,那 時,必須要對機說法,假如法不對機,那弘
麼何況生命以外的王位呢?當然更能夠捨棄 法的效果就會很差。
了。放棄了王位,那王位所擁有的城邑、聚
落、所該享受的王宮、金殿、花園、樹林等 佛陀做了許多難行苦行的事,最後到
所有一切的一切,也就更不放在眼裡了。 了成佛的這一生,在菩提樹下成就了無上菩
提。成佛後,為了度化眾生,方便善巧為眾
孔夫子說:‘朝聞道,夕死可也'。意 生說法,然後示現種種神通。神、是難以揣
思是說,只要早上能夠聞到真理,晚上死了 測、無法理解的意思。通字、就是通達,沒
也無所謂,也不感到遺憾、後悔。反過來 有妨礙的意思。有的眾生,只有通過神通的
說,有的人活了幾十年,佛法的夢也沒做 力量,才能夠接受佛法。那麼,為了說法的
過,也許有的人從來沒有想過要學習佛法, 需要,佛陀在世,也經常顯神通。
尋找人生的歸宿,是不是?社會上有很多的
人,一天到晚只懂得吃喝玩樂,醉生夢死, 南傳佛教的巴利文《沙門果經》中說,
貪圖享樂,這種人從來就沒有認真地考慮過 修行的人修到一定程度,就可獲得各種神
生存意義的問題,他們不懂得人生的價值和 通。所謂神通:是說不可思議為神,如意自
生命的意義。這種人活著跟死了又有什麼區 在,隨心所欲為通。神通,是超出常人能力
別呢? 的力量,如《沙門果經》說:獲神通的人,
可一身變多身,有時隱身,穿牆透壁,橫渡
俄國作家奧斯特羅夫斯基,在他的名著 江水,在水面上如履平地。這些神通,頗似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中,為讀者留 吳承恩《西遊記》裡邊描寫孫悟空的七十二
下了這樣的名言:‘一個人臨死的時候,當 變。
他回首往事時,他不應該為自己的一生感到
後悔!也不因自己碌碌無為,虛度光陰而感 佛陀為了度化眾生,在顯示神通時,
到羞恥!’這句話是這本名著的靈魂所在。 「起種種變化,現種種佛身」。在坐的人,
你又是怎樣對待自己的人生的呢?我認為: 大家也許讀過《觀世音普門品》,經裡邊
一個人的生命,應該是奉獻,而不是索取! 說:「應以國王身得度者,即現國王身而為
世界因為你的存在而增添光彩,這樣才不枉 說法」。如果對方是國王,為了對機說法的
來到人間一趟。 需要,佛陀就會以國王的身份出現,為他說
法,他才能夠容易接受你的說法。在《普門
品》中描寫了,菩薩為了度化眾生,示現各
種各樣的身份:男的、女的、老的、少的、
佛陀的事業 天人、畜生等,以不同的身份,為不同的眾
生說法。
「乃餘種種難行苦行。乃至樹下成大
菩提,示種種神通,起種種變化,現種種佛 我們學佛的人,有很多人經常關心觀
身,處種種眾會」。下面講諸佛成佛之後, 音菩薩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你們說觀音
他是怎樣傳播真理的。眾生的根基不一樣, 是男是女?佛的真正的身體是無相的,法身
因此佛陀說法,也要有方便善巧,根據眾生 無相,應物而形,得大自在。得大自在就是
不同的根基,對機說法才行。像有的人悟性 說,心想事成,隨心所欲,憑自己的想法決
差,你跟他講禪宗的公案,就浪費口舌,講 定自己的形象,比孫悟空還厲害得多。
得再多,也是對牛彈琴,聽法的人根本得不
到利益。所以,方便善巧很重要。佛法裡非 「處種種眾會」佛陀常常到各種法會

15 菩提綸音82期
菩提法義

中為人說法。「或處聲聞、及辟支佛、眾會 「如是一切,我皆隨學」。像上邊所
道埸;或轉輪聖王、小王眷屬、眾會道埸; 說:佛陀從出家修學起,一直到成佛坐道
或處剎利、及婆羅門、長者、居士、眾會道 埸,說法度眾生,種種難行苦行,我也要樣
埸;乃至或處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眾會道 樣跟隨佛學習。如果我們用普賢的十大願王
埸。處於如是種種眾會,以圓滿音,如大雷 來要求我們自己,我們就是普賢菩薩;如果
震,隨其樂欲,成熟眾生,乃至示現入於涅 用佛陀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那我們就能成
槃」。剎利,是梵語,翻譯中文是田主、田 佛。相反,有的人說我無所謂。那我告訴
主可以說是王、或是王種。所謂的王種是因 你,那你就無所成就,那你就隨波逐流,你
為他們世代做王。婆羅門,是印度國西天竺 願意到生死流轉裡邊去浪蕩,你就去吧!哪
地方,四大族裡頭一種。婆羅門,也是梵 一天,你實在受不了了,再來學佛,反正眾
語,翻譯中文,是淨行兩個字。長者,是對 生多得是,陪伴你的人多得是,不著急。
道德高、年紀大的人的尊稱。居士,在我們
中國來說,主要是稱呼在家修學佛法的人。 「如今世尊毗盧遮那。如是盡法界,虛
但在印度,所謂的居士跟我們所說的居士不 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所有塵中一切
一樣。他們把從事商業階層的人也稱為居 如來,皆亦如是,於念念中,我皆隨學」。
士。 這段話進一步告訴我們說,我們不僅以本師
釋迦牟尼佛為學習的楷模和典範,同時我們
天,是指天界,有欲界天、色界天、無 還要以十方三世諸佛菩薩,包括上面所說的
色界天。八部:一、是天;二、是龍一類的 古聖先賢、祖師大德、善知識……,為我們
動物;三、是夜叉,能在空中飛行的神鬼, 學習的榜樣!我們不但要跟隨他們修學,而
要吃人的。四、是乾達婆,是帝釋那裡作樂 且還要曉得佛本來就是覺悟的意思,一念覺
的神。五、是阿修羅,是六道眾生裡的第一 悟,就是一佛出世,念念覺悟,就有無窮無
道,他們前生也修福,因瞋心太旺,所以落 盡的佛出世,我念念在跟佛修學。所以說
到阿修羅道裡邊去的,他們常常同帝釋戰 「於念念中,我皆隨學」。
鬥,很厲害!六、是迦樓羅,是一種大的了
不得的鳥,它們左右兩隻翅膀張開,可伸到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
三萬六千里遠的地方,也是很兇狠的!七、 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學,無有窮盡。
是緊那羅,也是帝釋裡邊的樂神,他們頭上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
生角。八、摩侯羅伽,又叫大蟒神。人非人 厭」。我們學佛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等。人非人是什麼意思呢?人、是世間之 「於念念中,我皆隨學」,就是說,我們常
人,非人、是天、仙、修羅等。 隨佛學,永遠也沒有停歇的時候。那有些懶
惰的人會說,學佛太難了,太漫長了,挺煩
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就開始了傳播佛 惱的,幹嗎要學佛呢?還是自己學自己吧。
法的事業。佛陀以大慈大悲的情懷,有時在 那我告訴你,你要是自己學自己,你永遠在
大菩薩的法會裡說法。有時在聲聞、辟支佛 六道輪迴中去流轉。所以,我們學佛是長時
的法會道埸說法,乃至到轉輪聖王、小王、 間的,沒有窮盡的時候。要有」念念相續,
眷屬、國王、婆羅門、長者、居士、天、 無有疲厭」這種精神。這種精神就是要不怕
龍、八部、人非人等,許多的法會道埸裡 苦、不怕累地去學,要有點「下定決心,不
邊,去為眾生說法。佛陀在種種的法會道埸 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這樣的
裡邊,對機說法,讓眾生早日得度。佛的聲 雄心壯志的味道在裡邊。普賢行願品的第八
音又婉轉又好聽。佛說法的聲音就像天上的 個大願:「常隨佛學」就給大家講到這裡。
雷震動一樣,隨著眾生不同的根基,為他們
演說種種妙法。佛陀自成道後,為眾生開示 (未完待續)
說法四十九年,一直到示現涅槃,才算功德
圓滿。

菩提綸音82期 16
法音宣流

悲智双运
——自利利他

宽运法师

若在實踐層面而言,慈悲可分為多
種,如:廣大的慈悲,微小的慈悲;一
念的慈悲,無限的慈悲;有緣的慈悲,
無緣的慈悲;有情的慈悲,無情的慈
悲;有求的慈悲,無求的慈悲;有相的
慈悲,無相的慈悲;一時的慈悲,永恆
的慈悲等等。

下面僅就「一念的慈悲,無限的慈
悲」與「無相的慈悲」及「不求回報的
慈悲」略作說明。

(一)一念的慈悲,無限的慈悲

我們一般人,即使沒有學佛,即
使再壞,偶然也會生起一時的慈悲,可
稱之為「一念的慈悲」;當然與諸佛菩
薩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大慈大
悲,是不能也無法相比的;諸佛菩薩廣
大的、無限的慈悲,我們不容易做到,
因此,即使能做到一念的慈悲,也就已
經非常了不起了。

過去有一個無惡不作的壞人叫做乾
芥川龍之介小說《蜘蛛之絲》封面
達多,一天他路過一個地方,不知怎的,
腳下碰到一團黑黑的物體,定睛一看,差
條生命。
點把一隻蜘蛛踏死了!此時,他忽然生起了
一念慈悲的想法:「蜘蛛雖然是小小的生 乾達多雖然只發了一念的慈悲心,卻得
命,但我不應踩死牠啊!」於是提起了腳 到了很好的果報。由於他窮兇極惡,做盡壞
步,向前跨出了一步,終於挽救了蜘蛛的一 事,因此死後就墮入無間地獄接受刀剮火煉

17 菩提綸音82期
法音宣流

的痛苦。正在受苦的時侯,突然從空中飄下 「禪師!像你這麼慈悲修行菩薩道的
一條銀光閃閃、細如鋼針的蜘蛛絲,他彷彿 人,將來會不會墮入地獄呢?」信徒又追
身陷大海見到慈航一般,趕忙攀著蜘蛛絲奮 問。
力地往上爬,想要趕快脫離無間煉獄的痛
苦!豈料低頭一看,有許多的地獄眾生也跟 「當然會墮入地獄呀!」
在他的後面攀爬了上來。他轉念一想:這麼   「像師父這樣的大菩薩,為什麼還會
小的蜘蛛絲怎能負荷得了這麼多人的重量? 墮入地獄呢?」
萬一蜘蛛絲折斷了,我不萬劫不復、永無解
脫之期了嗎?於是連忙伸腳把尾隨而來的同 「如果我不墮入地獄,將來你們這些地
伴一個一個的踢下去。 獄種子的眾生靠誰來拯救呢?」趙州禪師慈
悲地回答。
當乾達多用力踢踩同伴的時後,突然
蜘蛛絲從空中斷裂,乾達多和所有的地獄眾 像趙州禪師這樣「但願眾生得離苦,不
生,一起掉入黑暗無底的地獄之中,再度接 為自己求安樂」不計一己幸福的慈悲,就是
受地獄無盡的煎烤之苦。一念的慈悲使萬惡 觀音菩薩的慈悲,佛的慈悲。
不赦的乾達多也有得救的機會,但是由於一
而此正是我們應該學習、效法的榜樣。
念的自私,乾達多最後仍然要淪入生死苦海
之中。由此是多麼的不容易啊!

五、如何才能在生活中實踐慈悲與智
慧?
(二)無相的慈悲,不求回報的慈悲
真正的慈悲心,如何才能在現實生活中
我們一般發善心、做善事,往往都是著
體現?
相的,即計較的;都是有求的,都是希望得
到回報的;唯有佛菩薩才能真正做到無相、 唐代有名的溈山靈祐禪師,臨終示寂
無求。什麼是「有求的慈悲」,就是說,我 時,告訴他的弟子說:「我不求往生西方極
們對某人施惠,希望對方感恩圖報於我,對 樂世界,也不希望轉世天國乃至再來做人。
我講幾句讚美的好話,為我做幾件能得益的 我發願來世出生為水牯牛,替大家服務,為
好事。什摩是「無求的慈悲」?只希望令對 眾生代勞。」靈祐禪師這種「欲為諸佛龍
方有所幫助,不希求對方有任何的報答和酬 象,先做眾生馬牛」的心就是慈悲心。
勞。
佛教中有位菩薩,叫做「代受苦菩
有一次信徒請教趙州禪師說:「禪師像 薩」。為什麼這位菩薩叫做代受苦呢?因為
你這樣有修行、有慈悲心的大善知識,請問 他有無量的慈悲心,願意為眾生承受一切的
你有沒有煩惱?」 苦難。譬如釋迦牟尼佛過去世的時候,割肉
餵鷹、捨身飼虎,修持各種的慈悲利他之
「不瞞你說,我有許多的煩惱。」趙州
行。佛陀的慈悲濟生,就是代受苦菩薩的化
禪師回答。
身。釋迦牟尼佛過去世也曾經出生為一條大
「禪師!你這麼一位有悲願的高僧,為 龍,這條大龍曾經受過五戒,有一次當牠睡
什麼還有那麼多的煩惱呢?」信徒納悶地再 熟的時候,發現有許多的蟻蟲附在牠身上吃
問。 牠的肉,大龍被咬得痛醒過來。一看這麼多
蟻蟲在啃噬牠的肉,心想如果稍微一翻動,
「因為你有許多煩惱,所以我也有許多 勢必會壓死許多的生命;牠是受過戒律的求
的煩惱。如果我沒有煩惱的話,那麼我們彼 道者,怎麼可以輕易殺生呢?因此忍受著被
此之間又如何去交流呢?」 蠶食的痛苦,一動也不敢動,用自己的血肉
生命與蟻蟲結緣。可見雖是畜生的龍類,卻

菩提綸音82期 18
法音宣流

比人類更有慈悲心啊。 一位禪修者在河邊打坐時,聽到水中有
些輕微的聲音。睜開眼睛一看,原來是一隻
試看天上老鷹捕捉小雞,母雞雖然明知 蠍子從樹上掉到河裡,正在水中掙扎。他伸
不是老鷹的對手,但是為了保護小雞,不得 手把它攜上來。卻被蠍子豎起的毒刺螫了一
不奮力抵抗,這就是慈悲。我們知道,蛇通 下。他把蠍子放到岸上,繼續打坐。
常都是卵生的,但是有一種胎生的毒蛇,當
牠要生產的時候,就會尋找一處有尖銳的竹 過了一會兒,他又聽到水中有些聲音,
子,自己刺上利竹剖開腹部生下小蛇,母親 睜開眼睛一看,蠍子又掉到水里了。他又把
這種犧牲自己的行為就是慈悲。 它救上來,當然又被螫了一下。

曾經看過這樣的一則新聞: 過了一會兒,他又有了同樣的遭遇,旁
邊有位漁夫忍不住說:「你難道不知道蠍子
在某個城市的高速公路上發生了一樁連 會螫人嗎?」禪修者回答:「知道,已被螫
環大車禍,其中有一家人全家罹難喪生,當 過三次了。」漁夫:「那麼,你為什麼還要
救護人員用力搬開毀損的車身時,忽然聽到 救牠?」
車內有孩子的哭聲,仔細一看,原來有一個
小孩子,正躺在奄奄一息的母親懷中。大家 禪修者:「螫人是牠的本性,慈悲是
七手八腳趕忙將襁褓中的孩子抱了起來,坐 我的本性。我的本性不會因為它的本性而改
在前座彌留中的母親,突然睜開了眼睛,氣 變。」
若遊絲地看著救護人員說:「拜託你了。」
這時,他又聽到水中傳來的聲音,一
然後溘然長逝。
看,還是那隻蠍子。他看著自己腫起來的
是什麼力量使這位母親忍耐到最後一刻 手,看著水里掙扎著的蠍子,毫不猶豫地再
呢?就是慈悲的力量。 次向牠伸出援手。

19 菩提綸音82期
法音宣流

這時,漁夫把一條乾枯了的樹枝遞到他
手上。禪修者用這根樹枝撈起蠍子,放到岸
邊。漁夫微笑著說:「生活裡,我們需要慈
悲,但也同時需要一點智慧。」

由此可見,慈悲必須以智慧為先導,所
謂「以慈導悲,以悲啟智,以智顯慧,以慧
等觀」,慈悲與智慧平行,就能和天地萬物
融為一體,彼此相親、相和、互助、互愛。
如此,社會自然會更和諧安定,人們的生活
自然更快樂幸福。

結語

佛經中曾引用了許多的譬喻來說明慈
悲的可貴:慈悲如良藥,身體有了病痛,適
當必要的藥物能醫治痾病痼疾;心理有了傷
痛,慈悲的清涼法水能撫慰受創的心靈。慈
悲如船筏,在茫茫無際的生死大海,有了慈
悲的舟船,能夠衝破驚濤駭浪,到達安樂平
穩的目的地,免除在愛河欲流中滅頂的危
難。慈悲好比光明,有了慈悲的光明照耀,
就能夠破除黑暗,如實地看清世間的真相。
有了慈悲的光明,人間充滿著希望,前途有
無限的憧憬;顛沛困頓的逆境裡有了慈悲的
依估,凡事都能化險為夷、轉逆為安。慈悲 無量無邊的;「智慧」是不受時間、空間隔
就像伴侶,隨時陪伴在我們的身邊,給我們 阻的;「慈悲」是不分國界、不分地域的;
鼓勵勸勉,有了慈悲的善友,必能無事不 反觀現時國際乃至香港社會上,種種的不
辦,所有難題迎刃而解。慈悲彷彿一顆摩尼 和、矛盾、紛爭與衝突,如政治紛爭、民主
寶珠,污濁的水中放入了明曜的摩尼寶珠, 紛爭、議會紛爭、選舉紛爭等等,導致人心
就可以雜質沉澱、清澄見底;在複雜混亂的 浮躁、失衡與惶惑;需要的正是佛法中「智
人間,有了慈悲的摩尼寶珠,就能照破一切 慧」與「慈悲」的精神,唯有「慈悲」才能
昏迷,化複雜為單純,轉混亂為寧靜。慈悲 令世界充滿大愛;唯有「慈悲」才能淨化社
之心是萬物所以生生不息的泉源。 會,扶正世道,挽救人心;唯有「慈悲」才
能使國與國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團體與
現代曾有佛門大德說過:「無論你是 團體之間、人與人之間,彼此包容、忍耐,
不是佛教徒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們有 和諧共處,為社會提供「正能量」。
一個共同的信仰,那就是慈悲和智慧。在
二十一世紀我們最需要的就是慈悲和智慧。 是故,佛教「慈悲」與「智慧」精神
如今災難重重,疾病流行,各種魔障出現, 的提倡,乃至是菩薩道的實踐,實有其迫切
人門面臨生活的壓力、工作的繁忙以及心靈 的、現實社會的入世意義。
的浮躁,這個時侯,能夠愛護眾生、拯救世
(未完待續)
界的唯一方法就是開啟慈悲和智慧之門。」

因為「智慧」是無限的,「慈悲」是

菩提綸音82期 20
法音宣流

感悟人生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學誠法師

11月4日,學誠大和尚在大風狂舞中為 的思想的認知。你只有真正認識到這些方面
大家作了題為《從內心深處尋找苦樂源頭》 對自己來講是很重要的,才會去盡心盡力,
的開示:佛法是以人為中心,它的著眼點在 才會去想各種辦法。學佛法也是一樣,你只
眾生,是從眾生的心理上面去作功夫,去尋 有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師法友和合增上團體當
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中的一員,接下去才會考慮如何來扮演自己
的角色,如何在這些同行善友當中發揮自己
的作用,自己如何為團體的發展出力、發
一、融入團隊 利人利己 心。
1. 在團隊中承擔責任 我們佛法的團體,顧名思義,是為了學
諸位來到寺廟學佛法、當義工,積聚福 習佛法,落實佛法的理念。佛法的理念就是
德智慧資糧,成為師法友和合增上團隊當中 要引導眾生究竟離苦得樂、圓滿佛果。佛教
的一員,我們如何能夠很真切地感受到自己 告訴我們:人的生命和其他的人是息息相關
是和合增上團隊當中的一員?我們要怎樣才 的,同一切眾生緊密相連、自他不二。也就
能夠感受到自己是團體當中一員的意義? 是我們真正能夠把所有的人類、一切的眾生
就個人來講,我們每個人有一具身體, 當成自己去關心、照顧和利益的對象,我們
自己把這具血肉之軀當成是自己,就會百般 的心就是沒有分別的心,我們的心就沒有界
愛護,給予種種照顧——冷的時候穿衣服, 限,我們就能夠以一顆平等的心、包容的
肚子餓的時候要吃飯,身體臟的時候要洗 心、清淨的心去對待所有的人,去對待所有
澡,每天要洗臉、刷牙,等等。一天當中要 的眾生,去對待自己周圍所發生的一切事
花很長的時間去照顧自己的身體。如果自己 情。特別是我們以一顆清淨的發心去面對、
能夠很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當中的一 接受一切人事物、自然環境、社會環境,那
員,很重要的一員,比如說,你是一個家庭 麼我們的所作所為、一舉一動就會直接、間
裡面的家長,那麼你就會千方百計去工作, 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我們的行為就會越來
去賺錢來養家,照顧家庭裡面的每一個人, 越有價值,我們的宗旨目標就會越來越明
甚至自己所居住的房子,自己及家人的生活 確。
條件、用品用具,都會很用心去照料。如果 假如一個人僅僅認為這個身體才是我,
自己能夠感受到是單位中的一員,那麼你在 自己家裡的兄弟姐妹、父母以及單位裡的同
哪一個單位工作,都會很認真負責,天天為 事、同人都無足輕重,或者說這些人都是與
自己的單位著想,不斷去發展各方面的業 自己不相干的,甚至都是自己的對立面,那
務。 麼我們對待別人就會有一種不同的心情、不
為什麼我們對自己的身體、家庭、單位 同的心態。父母對我們來講是最有恩德的,
會有不同的態度、不同的發心?這根源於人 我們如果想以一種對待自己、關心自己、愛
護自己身體的心情和態度去對待父母、兄弟

21 菩提綸音82期
法音宣流

正在看球的時候,無形當中,內心就不
平靜。總是希望哪一支隊要贏,哪一支
隊會輸,這是我們內心的一種期待。反
過來另外一邊的人也是如此,他們也是
希望哪一支隊要贏,哪一支隊要輸。總
的來說人的內心都是不平靜的。其實,
如果真正從體育的角度、從踢球的角度
看,完全就是看他的技術、他的體能,
輸和贏都是這樣一種結果,也是很正常
的事情。
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人生幾十
年,每天都在做事。做一件事情就猶如
自己在看一場球賽、自己在踢一場足球
一樣,不論輸和贏,都要以無分別心、
平等心和清淨心去對待,不要被外在
的、暫時的、不真實的輸和贏、勝與
敗、是與非等影響了自己的心態、困惑
了自己的心態,讓自己的內心越來越無
明,越來越黑暗。如果這樣,不知不
覺,我們內心所注重的就是一些不真實
的境界,一些渺小的情景,缺乏更遠大
的目標、更大的抱負,缺乏一種更加冷
靜、客觀的認識事物的態度,這些都是
姐妹和與我們有關聯的人,那我們就需要一
我們的問題。因為我們內心當中有這樣一些
步一步去學習,學習這種發心,學習如何來
問題,自然而然我們對外在的境界,看到
培養這樣一種善良的心態。學習佛法就是培
的、聽到的、接觸到的,與自己有關的、與
養善良的心,增長自己的善心,要從動機、
自己無關的,都會引發許許多多莫名其妙、
意樂、發心上面去下手。
無以言狀的痛苦和糾紛。
學習佛法,就是要培養對事物、對事情
2. 用平常心和歡喜心面對一切 能夠有一個很正確的認識的態度。我們看到
我們每個人內心當中都有很多痛苦,這 踢球最後的結果,不管誰贏,不管誰輸,我
種痛苦是因為煩惱和貪欲引起的。因為我們 們都會高興,我們都會歡喜。高興與歡喜是
有煩惱,所以我們對外在的人事物、客觀環 自己內心裡面的一種感受。我們就是要用這
境,不能正確地認識和認知,我們總是很容 樣一種高興的心、平常的心、歡喜的心來面
易同自己以外的人事物對立起來。 對和接受世間的一切——一切的人與事、一
切的環境。
我們人的一生,就好像在足球場上踢一
場球一樣,我們不僅僅是場上的運動員,同
時也是場上的教練員。什麼意思呢?運動員 二、培養良善的習慣
也好,教練員也好,都希望自己的這支球隊
我們一生不斷地在追求,有物質方面的
能夠把球踢好,取得冠軍。但是真正進行比
追求,也有精神方面的追求。物質方面的追
賽的時候,甲隊也好,乙隊也好,最後終歸
求,這樣一個清單我們很容易開。在家裡的
有一支是失敗的。我們很容易為自己認為要
時候,那些小朋友、小孩子,看到自己的爸
成功的那支球隊的成功感到高興,會為認為
爸媽媽上街的時候,就會說自己要買什麼東
要成功的球隊的失敗感到沮喪。所以我們真

菩提綸音82期 22
法音宣流

西。或者父母上街,就會問小孩子,要買什 干淨做了結論,認為水果皮不干淨,所以要
麼東西。小孩子就會告訴自己的父母要買玩 把它去掉。但實際上,這個水果的皮究竟是
具、要買衣服、要買學習上的用具、生活上 乾淨還是不干淨,吃下去到底是有利還是有
的用品等,他就能夠開出一份清單。我們從 害,我們還是不清楚。有些皮可能很髒、不
小到大,從生到死,內心當中的清單都是物 干淨,吃下去有害,有些皮可能比里面的肉
質方面的,我們很清楚需要什麼東西。而精 更有營養。但我們會認為外面的皮不如裡面
神領域的清單,我們內心所需要的精神資 的肉,這就是我們一般人對事物的認識。不
糧,卻不容易開得出來。我們很迷惑、很迷 知不覺,大家都這麼認識,久而久之就成了
茫,搞不清楚需要什麼東西、不要什麼東 一種習慣。生活上的一種習慣,行為上的一
西,這些東西到哪裡去找,我們怎麼樣才能 種習慣,這個習慣很不容易改,會影響我們
夠找到,怎麼樣才能夠得到。這些我們都不 的一生。
知道。實際上,一個人的痛苦和快樂、歡喜 我們學習佛法就要培養一種很好的學
和悲哀,都是人的一種情緒、人的一種心 習、生活、工作、發心的習慣,甚至要來修
情,是內心當中的感受。內心當中的感受是 改學習、生活、工作、發心中不好的習慣。
非常不可思議的,也是非常微妙的、非常深 要養成好習慣,修改不好的習慣。反過來
奧的。 說,我們只有把不好的習慣慢慢去掉,好的
比方說我們覺得一個水果不干淨、打過 習慣才能夠一點一滴培養起來。這兩種習
農藥,我們就會用水去清洗,用刀把皮削 慣,是一體的兩面。壞習慣改不掉,好習慣
掉。反過來說,我們如果不認為水果、食 就不容易培養起來。如果沒有好習慣,我們
品、蔬菜很髒,如果知道這些都是很乾淨 的人生就不知何去何從、何作何為,就顯示
的、清淨的、沒有問題的,就不會去削皮。 不出它的意義。
我們要去削皮的時候,已經對這個水果的不

23 菩提綸音82期
法音宣流

當中的成就作為標準。這樣的標準跟自己在
三、生命真正的價值 家裡面不一樣。自己家裡的一個標準就是子
女對父母、或者父母對子女好,總是要給他
一個人如果僅僅是獨善其身,不管別 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用的,總是在
人、不顧別人、不理別人,心量很小、心胸 物質上面著眼,至少這方面是主要的。當
很狹隘,那麼他的人格自然也就有問題,不 然,一家人如何相處,也講一些道理,但這
會圓滿,智慧和慈悲的力量也會很弱,生命 些道理都是很簡單的。
的意義就會很渺小,更不要說有什麼終極目
標,有什麼成佛的願心。 在廟裡我們所聽到、所傳播的道理是不
一樣的,廟裡面的是更究竟、更圓滿、更全
面的。我們是以所有的人類、所有的眾生為
1. 來寺廟的意義 我們要面對的對象,並且這些眾生都是平等
從世俗的意義上面來講,放棄我們個人 的,冤親平等,沒有仇人。大家都是眾生,
的一些比較渺小、有局限性的認識,是一般 都是佛弟子,都是一樣的,都有習氣毛病,
人很不容易接受的。比如說我們到寺廟裡面 都有問題,都有煩惱,都是在修行。我們只
來學佛,從北京城裡坐一兩個小時車過來, 有建立這樣的一些觀念,建立這樣的一種佛
回去又要一兩個小時,我們在這裡聽聽經、 法的知見,才容易做到“兼濟天下” ——
聽聽法、念念經,大家交流交流,如果是不 也就是過去講的“小善獨善其身,大善兼濟
學佛法的人,很難理解我們來到寺廟裡的意 天下”。
義。不學佛法的人,他更希望週末不要出
門,同家裡親人團聚、吃飯,或者大家一起 2. 拓寬自己的生命
去做一些事情。不學佛法的人,不容易體會
學習佛法的人的那樣一種心情、那樣的發 我們從無始以來,不斷地生死輪迴,從
心,以及所作所為的意義,更不用說出家 無始生死輪迴的鏈條上面來看,每個人都只
了。因為出家更是長年累月不跟家里人在一 是這個鏈條當中的一個環節、一個階段而
起,到寺廟裡邊來,和很多原來不認識的人 已。也就是說,在家的父母、兄弟、姐妹這
在一起。也就是原來大家是很不熟悉的人, 樣的人倫關係,僅僅是今生今世的。比如這
到廟裡邊越來越熟悉,反而變成一家人。原 世你的父母生了你,父母去世以後,也可能
來的一家人,出家後反而不能在一起,在一 再投胎,再生到你家裡面,可能就會變成你
般的常理上,是很費解的,也不容易被接 兒子的兒子。也就是我們在生死輪迴過程當
受。 中,都曾經互為父母。所以《梵網經》裡面
講道:“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
到了寺廟裡面,因為佛法的攝受,因為 母。”就是把所有的人都當成、看成自己的
師法友和合增上的團隊,大家彼此之間比自 父母。如果我們從無限生命來看待、來推
己的親人還親,見面都高高興興、歡歡喜 演,這樣的一個命題是能夠成立的。
喜,內心沒有障礙,沒有什麼疙瘩、隔閡。
那為什麼大家會這樣呢?因為大家來到這 從無限生命、無有窮盡的時空來認識自
裡,發心清淨,目標也很清楚,就是要修改 己的生命,或者僅僅從一生一世來認識自己
自己的習氣毛病,要很好地發心,要培養好 的生命,或者只是從今天、眼前這樣一個境
的習慣。 界上來認識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得出來
的結論和答案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應該要
大家都這麼認識了,都來查找自己的問 從更長遠、更寬廣的境界來認識自己生命的
題,對治和克服自己內心裡的問題,自然而 價值和意義。
然外在的一些行為就不會去計較,外在生活
差一點、好一點也不會去計較。大家不以物
質條件的多少、優劣作為標準,而是以內心 (未完待續)

菩提綸音82期 24
菩提園地

佛教的婚姻觀
觀霧

15、女居士被人非禮,是否犯了邪淫 處行淫。
戒? 夫妻間的邪淫,在性質上較一般的邪淫
答:女居士被人非禮,不犯邪淫戒。 有所不同,果報也較輕,應屬邪淫的中、下
品。但仍應引起警惕,避免觸犯。
因為淫戒有開緣(變通):若為怨家所
逼,被人非禮而身不受樂者,則判為未犯邪
淫戒。 17、如何面對叛逆的青少年?
答:由於現在社會環境複雜,青少年不
16、夫妻生活中存在邪淫嗎? 聽話、叛逆人數日益增長。叛逆的青少年問
題包括如:暴力、幫派、色情、同居、吸毒
答:存在。
等。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與夫妻以外的第三
有叛逆小孩的父母,他們通常很痛苦,
者有性關係,屬於邪淫;與合法的妻子(或
不知如何是好。青少年所以會接受暴力、色
丈夫)的性生活,則完全不存在邪淫的問
情、同居、吸毒等,主要是由於社會給他
題。但從佛法的觀點看,夫妻之間仍然可能
們的關懷不夠,家庭給他們的溫暖不夠,再
發生邪淫的問題。
加上學校教育對他們使不上力,他們便產生
如《大智度論》卷十三雲:“若自有 逆反、怨恨心理,另闢一條麻醉自己和發洩
妻、受戒、有娠、乳兒、非道,如是犯者, 情緒的路來,並用這種叛逆的方式來反抗社
名為邪淫。……女心不樂,強以非理,故名 會、破壞社會。最重要的是,他們覺得,社
邪淫。”因此,夫妻間有下列行為者,可視 會既不能接受他們,也不能夠適應他們,他
為邪淫: 們就創造屬於自己的天地,形成一個相互呼
(1)、非處:既不按人道行房,而是 應的團體。因為成群結隊,感覺到人多勢眾
於口道、小便道、大便道行淫; 時,就會天不怕地不怕,做出暴亂犯法的事
(2)、非器:如使用“性保健品”、 來了。
催情藥物等; 每一個有了兒女的父母,對於子女的
(3)、非時:父母死亡忌日,不得行 心向及個性的發展,必須經常關懷疏導,要
淫;月經期中,妊娠期中,產前產後,不得 尊重子女的人格,並誘導他們健康地成長。
行淫;學佛受五戒居士還應在佛菩薩的紀念 在學校方面,對於心理異常、行為乖張的學
日,每月的六齋日,不得行淫;父母的生日 生,應取得家長的合作,給予特別的輔導。
親屬父母、兄弟、姐妹等的死亡之日,不得 社會上對於失去家長照顧及學校教育的青少
行淫。最好還能做到:子女成年之時,即行 年,也當共同設法,或用法令的規定、或以
節欲,子女婚嫁之後,即行禁慾。 特殊教育的收容觀護,以期收到浪子回頭金
不換的功效。
(4)、非地:不得臥室之外處行淫;
尤其不可在寺廟、教堂、野外、公共場所等 (1)單親家庭:隨著離婚率的增長,

25 菩提綸音82期
菩提園地

單親子女問題日益突出,要從解決這個問 (3)、自殺問題:年輕人血氣方剛,
題,首先要降低離婚率,孩子父母動輒離 人生的經驗不足、歷練不夠,比較欠缺理性
婚,這是家庭的問題根源所在,對於佛教已 的考慮,一時的衝動就去自殺了。我們必須
婚居士來說,更是不能夠輕易離婚的。不得 了解青少年自殺的背景和原因,才能防止事
已離了婚的父母,仍要和孩子好好相處,讓 情的發生。
孩子獲得盡可能充分的親情,社會、學校也 社會的價值觀是以成年人的價值觀為
要積極配合,使孩子不致家庭的陰影而走上 準繩,社會的、學校的、家庭的成年人,給
歧途。 他們一個又一個框框,讓他們覺得“應該在
(2)、同居、吸毒問題:青少年同居 這些框框中才對,不在框框內便是錯的”。
吸毒的問題,而問題的解決關鍵在於父母, 可是,小孩子的想法並非如此,小孩覺得受
不在這些孩子。因為孩子吸毒多半是內心覺 到壓迫、控制、操縱,失去自己獨立自主立
得空虛、好奇、有壓力。在壞朋友的影響 場時,他們覺得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是沒有意
下,就染上了毒隱。 義的。
如果孩子吸毒了,最該反省的就是父 現代的中國父母,多半以為宗教信仰
母,父母不能因此責備孩子,反而要自己承 是孩子們長大以後的事,讓孩子們自己選
認錯誤,對不起孩子,因為是父母的疏忽, 擇。但這是不對的,宗教能夠指引孩子走上
沒有給孩子需要的愛及照顧,所以小孩染上 正途,對不好的誘惑會有抵抗力,內心不再
毒隱。這時父母就要趕緊彌補,了解他吸毒 空虛。這樣宗教對小孩而言,就像是成長的
的原因,幫助孩子戒毒,責備、打罵都沒有 營養劑,應該由小時起就要吸收,不能等到
用。 長大再接觸。父母應帶孩子到寺院、教堂,

菩提綸音82期 26
菩提園地

讓宗教的力量來幫助孩子對抗誘惑。 香港等佛教團體,仍發表了數量可觀的研究
要從小開始,就指導孩子具有宗教的 文章,並為解决婚姻、家庭問題開設了專門
觀念、宗教的信仰。宗教信仰可以引導他們 機構,如:台北市佛教觀音熱綫協會等,專
知道有因有果;現在做什麼,將來會如何如 門幫助解决婚姻矛盾、感情冲突,並提供心
何;這一生不報,將來還會有果報;人從小 理咨詢、熱綫電話等。
到老的過程就是因果的過程。 本書寫作期間,参考了大陸及海外佛
把這些道理、觀念灌輸給小孩子,他 教大德、學者的有關著述。如倓虛、印順、
們就會有安全感,知道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聖嚴、星雲、凈空法師、那蘭陀長老、達摩
如果信仰佛菩薩就能逢凶化吉;當然,還要 難陀法師、益西彭措堪布、濟群法師等,以
靠自己的誠懇、自己的努力,遵守社會法律 及南懷瑾、陳兵、游祥洲、呂應鍾教授、李
和道德,走正直誠信之路。 遠松居士等的有關著述。在此,謹向諸位作
者表示感謝。對其著作的引述,有的注明了
如果能夠這麼做的話,青少年的叛逆 出處;有的則因借鑒了部份觀點、材料,故
問題才能減少。 未注明出處,不當之處,望體察為感。
按作者初衷,本書主要針對城鄉具備
注釋: 初中以上文化的中青年,全書具備資料性、
20 隨方毘尼:謂隨風俗民情之需,對 通俗性、實用性三個特点;是否達到初衷,
戒律可斟酌取舍。即戒律中佛陀未禁止之 只有留待讀者評論了。
事、未開許之事等不經開許廢止之新事例, 最後,謹祝諸位讀者——家庭和睦、
得隨順地方之風土、氣候等而斟酌開許廢 福慧增上、六時吉祥!
止。
21 五根即眼、耳、鼻、舌、身根;五境 觀霧合十
即色、聲、香、味、触境。
二OO四年四月于靜思書齋
22 非支,指行淫于產門以外之器官。
非時,指胎圓滿時、齋戒時、病時等。非
處,指于靈廟中、大眾前等處所。非量,指 (全文完)
過量而行。非理,指不依世間禮法,如自行
欲、媒合他等。

后記

《佛法與婚姻》一書,從構思到完
成,前後歷時半年。
婚姻家庭問題及家庭危機,巳成為當
今世界性的社會普遍問題,世界各大宗教及
社會研究機構,都在認真研究和積極應對,
其研究專著,論文層出不窮,相應社會救助
機構日益增多,尤其以基督教、天主教等走
在前列,為解決新時代的家庭問題積極努
力,得到社會普遍好評。
盡管佛教相對滯後,但海外如台灣、

27 菩提綸音82期
菩提園地

不可思議的因果現象

雲鶴教授

我叫鄭秀政,我自幼篤信佛教「種瓜得 大哭,然後急急忙忙趕到樓上,才及時由內
瓜, 種豆得豆」的因果觀念,因此面對著家 人手中搶下小女,因而免除了一場悲慘的大
中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妻子,我都能抱著容忍 災禍。
原諒的態度,不論如何的大吵大鬧,我都能
在三年前還發生一件很嚴重的事,內人
含著眼淚逆來順受,毫不怨尤,雖然我曾經
在一次病發時竟然將家中所供奉的神明及公
一再的到處求神保佑,然而卻始終都未能有
媽牌位全部摔在地上,石桌也被其摔壞,害
所改善,我相信任何人都無法忍受十多年來
得我內心十分的不安,許多親友都勸我與內
像我如此悲慘的遭遇。
人離婚,不過我並沒有這樣做。兩年前家母
記得我的大兒子滿兩歲時,內人便開 去世出殯的前一天晚上內人又發作,大鬧一
始發病,發作時便痛哭狂叫,兩手不斷猛敲 陣後便出門離去不願守靈,不久又回來大吵
自己頭部,或用頭部去撞擊地面,目睹此狀 一番,第二天出殯時她也拒絕參加,不管如
我便含淚去抓她的雙手,加以保護,她又努 何勸誘她都置之不理,使我感到無限的尷尬
力掙扎,因此我的雙手經常都被抓得傷痕疊 和難過。
疊,有一次她拿起奶罐猛敲自己的頭顱、由
有一件事讓我深感不安的是十多年來我
於失血過多而倒臥地上,幸虧鄰居幫忙送醫
們非常對不起鄰居,因為我內人病發的時間
才及時獲救。
大都在晚上,每次都鬧得很凶,而且時間往
如有休假帶妻小外出郊遊時,如果排隊 往長達四、五個小時,使得左鄰右舍都不得
候車,我身邊有小姐時,內人便會莫名其妙 安寧,無法入睡,由於發作的次數甚為頻繁
的當場大吵大鬧,甚至連自己的妹妹跟我談 (每隔三、四天即鬧一次),有時鄰居忍無
話也照樣會發脾氣,實在不可理喻。有一次 可忍前往報警處理,害得我趕忙跪在鄰居面
內人由鶯歌跑到工廠來找我,我怕她會鬧事 前一直賠不是才不了了之。
就電請家兄迅速至工廠來幫忙,然後雇計程
總之,這些年來內人帶給我的折磨和痛
車護送她回家,一路上她也無緣無故的又吵
又鬧用手敲頭,直到家裡還是鬧個不停,實 苦實在罄竹難書,一言難盡,然而她的健康
何時才能恢復?我們平安幸福的日子何時才
在令人既心酸又無奈。
能獲得重現呢?我不斷的求神拜佛卻始終無
我家的孩子可以說最可憐了,他們經 法改變我們悲慘的命運,有時無語問蒼天,
常無緣無故的被內人打得哀嚎痛哭,遍體鱗 竟情不禁滴下了辛酸的眼淚。如果有地獄的
傷,使人聽了心如刀割,令人淒然下淚,有 存在,我想我家的遭遇可以說是一個最好的
一次我們搬新家,由於房子沒裝鐵窗,內人 寫照。沒想到正當我感到長夜漫漫毫無希望
一時病發,在四樓上竟然用手抓起小女兒要 的時候,忽然產生了一個很大的轉機,去午
往窗外拋下,我在樓下目睹此幕,急得放聲 年初我到附近一個廟裡拜拜的時候,無意中

菩提綸音82期 28
菩提園地

看到一本雲鶴教授所著的善書「不可思議的 的規律,來從事創作;但基本上對這種「因
因果現象」,我信手拿了一本,回家看完之 果報應」的說法仍抱有一份存疑的態度,因
後覺得如獲至寶,書中談了許多有關行善的 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理論是科學
因果經驗令人很受感動,因此我決定要實際 的,絕對的,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
去試試看,以後每隔一、二個月便以內人的 說法則是宗教的,雖有可能,但非絕對的,
名義去助印上述的善書,經過大約一年的行 這兩種說法是兩件不相關聯的事,在邏輯學
善後,我內人的精神竟然奇跡似的在無形中 上來說是不能相提並論的。以上是我的想
恢復了正常, 法,也可能是
使長期籠罩在 大多數知識份
我家的陰霾得 子的想法。半
以重見天日, 年以前,我意
十幾年來我日 外的讀到了雲
夜盼望的夢想 鶴先生所寫的
終於獲得了實 「不可思議的
現,心中的愉 因果現象」的
快和感受,實 書籍,卻改變
在非筆墨所能 了我的看法,
形容。 說起來這真是
相當的‘不可
以 上 所 思議’的。
述完全是肺腑
之言,如有虛 雲 鶴 先
構願受上天責 生用的是一個
罰,今天冒昧 筆名,他自述
加以披露目的 過去曾在美國
是想勸化所有 進修,目前在
的讀者都能發 國內一所公立
心行善,因為 的師範學院擔
行善的結果不 任教授的工
僅利他更是利 作,他自己表
己,是一件最 示,因受過高
有意義的事。 教育及現代科
(本文原載於 學的洗禮,對
台中聖天堂出 於許多「怪力
版「普化的神 亂神」荒誕不
跡」一書) 經的傳聞,尤
其是「因果報
應」的說法,認為是宗教家宣揚教義的一種
* * * 說詞,未必可信,但近幾年來,他親自目睹
及見聞的一些事例,擺在他面前,不由他不
信,他書中列舉了不少真實的故事實例,來
證實他的看法,以證明他的觀點並非信口胡
我是姜龍昭,從事影劇界。我不是佛
謅的。
教徒,但對於「因果關係」的說法,一直搖
擺於「將信將疑」之間。在編寫戲劇的劇本 雲鶴先生全家于民國六十六年遷居於
時,我一直遵守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29 菩提綸音82期
菩提園地

嘉義,他發現 去上課,說來
嘉義地區有不 真是「不可思
少大小的慈善 議」。
團 體 , 其 中
雲 鶴 先
有一個「行善
生為了想親身
團」會員達一
體驗「善有善
萬三千人,經
報」的理論,
常出錢出力,
特地也做了兩
在窮鄉僻壤造
次實驗,去郵
橋,迄七四年
局匯款捐印善
八月,已完成
書一百本,結
了一百廿四條
果也意外獲得
橋樑。此外還
了印證,不由
有 一 「 行 善
自主的促使他
堂」,專門從
把這些「不可
事佈施白米的
思議」的事實
工作,定期至
記錄下來,花
全省各地孤兒
錢印成了「不
院佈施,出發
可思議的因果
時,三輛遊覽
現象」書籍,
車浩浩蕩蕩,
分捐各地,勸人為善,意想不到果真發生了
頗為壯觀,會員大多是中低收入的公務員、
一些奇妙的反應,一些因讀了他的書而行善
家庭主婦、工廠作業員,其中最令人感動的
的人,在其人生的旅途中均獲了不少意想不
是一位年逾古稀在市場賣紅豆湯的老嫗,儘
到的「幸福回饋」!
管她自己生活十分清苦,卻能熱心捐獻,從
不落人後,還有一位八十四歲的蔡老先生, 看完了雲鶴先生的這本書,我也興起
不僅熱心回應捐獻,還上山采藥,救助病 了何不親身實驗一下的念頭,看看「行善」
患,不收分文費用。更有一位藥房老闆黃先 能不能真的必然使人獲得「善報」,於是我
生,每年總是拿出二、三十萬元出來辦冬令 就捐了些錢給孤兒院,及一個基督教的育幼
救濟,別人問他何以這樣慷慨,他的回答 院,想不到果然做起事來順利多了,意外的
是:「捐的越多,生意上賺的更多,一切也 收入,也增加起來!啊,這種「反應」真是
都順利,絕不吃虧!」每一行善的人親身都 「不可思議」!為了想使更多的人能跟我
有不少奇怪的「不可思議」的經歷,有些是 同樣的親身去實驗,我特寫此文以供世人參
遭遇車禍的,毫髮未傷,有些是遭遇大難, 考。我在想,這一理論不應局限于佛教徒或
倖免一死,有些是大專聯考順利上榜,有些 基督徒,假使我們這個社會,人人能相信
是多年怪病獲得醫治,繫於彼此的經歷一一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說法,個個努力
相傳,行善堂的人,人人堅信:「行善必有 去「行善」,不特他個人自己受惠,我們的
回報」絕對不是沒有道理的瞎說。 社會、國家,也必定大為蒙福,那該是一件
多麼美好的「善舉」。
雲鶴先生說他有一個王姓學生,因受
了刺激,有精神病,又因家境清寒,無錢醫
治,十分痛苦,結果行善堂的人知道後,就
勸其父母「拼命做善事」來改變此一噩運, (本文原載於75年8月24日臺灣新生報
看來這是不可能的事。那知幾個月後,王生 十一版《因果關係》一文)
的病情果然大有起色,後來完全復原,恢復 (全文完)

菩提綸音82期 30
菩提文苑

白雲古跡之——

隱藏的飯糰
一行禪師

(續上期) “那你細聽我的指示。你現在立刻回
家,與母親連夜離開,前往鄰國憍薩羅。你
隱藏的飯糰 和你的母親,可以在那裡重新生活。不要依
已是很晚的一夜,佛陀正在靈鷲山上禪 照你主人教你的路徑下山,他一定會有所埋
坐。他突然張開眼睛,見到一個半掩樹後的 伏,把你殺掉的。現在就走吧!”
人。佛陀呼喚他出來。在明朗的月色下,那 那人再次俯伏地上一次,然後便拔足而
人上前,將一把利劍放在佛陀的腳下,然後 逃,把劍也留了下來。
像要作供的俯伏地上。
第二晨早,舍利弗和目犍連兩位尊者
佛陀問道:“你是誰?為什麼來到這 前來,對佛陀說道:“我們認為現在是時候
兒?” 我們到對方僧團造訪一次。我們希望可以勸
那人高聲說道:“喬達摩導師,請讓我 導那些一時無知而誤入歧途的弟子。我們特
向你頂禮。我是被派來刺殺你的,但我就是 來問得你的批准,讓我們離開一段較長的時
殺不下手。你剛才禪坐的時候,我已曾提起 間。”
此劍不下十次,但我卻不能提足走近你。我 佛陀望著他們說:“如果你們認為是有
不能殺你,但又怕主人會因而殺我。你剛才 此需要便去吧。但你們要小心為要,盡量保
叫喚我時,我正在考慮如何是好。請容我向 護自己,以免有生命危險。”
你鞠躬致歉!”
就在這時,舍利弗尊者留意到棄置地上
佛陀問道:“是誰差使你刺殺‘如來’ 的劍。他望入佛陀的眼裡,似要對他發問。
的?” 佛陀點頭,說道:“是的,昨夜有人派士兵
“我不敢道明主人是誰!” 前來刺殺‘如來’,但‘如來’卻到頭來給
他指引。就讓劍留在這裡,戌博迦前來的時
“好吧,我不勉強你說出主人的名字。 候,我會請他替我拿走。”
但他怎樣吩咐你?”
目犍連望著舍利弗,說道:“在這種情
“大師,他教我從那條路徑上山,又指 況下,或許我們不應該離開佛陀。師兄,你
示我成事之後從那條路徑下山。” 意下如何?”
“你有妻兒眷屬嗎?” 未待舍利弗回答,佛陀便說:“不用擔
心。‘如來’是可以避免凶險的。”
“沒有,大師。我還未娶妻,家中只有
老母。” 當天下午,幾個比丘從竹林到來見佛
陀。他們十分沮喪,說不出話來。滴滴的淚

31 菩提綸音82期
菩提文苑

珠從臉上滾下。佛陀問道:“發生了什麼 望丈夫之前,首先把身體洗淨拭乾,然後將
事?你們為何落淚?” 乳汁、蜜糖和麵粉混成槳狀,再塗上身體。
待身體再乾了之後,才穿上衣服,前往內
一個比丘拭乾眼淚,答道:“世尊,我 宮。守衛不見她髮裡有飯糰,便讓她進內。
們剛從竹林而來。路上,我們遇到舍利弗和 這時,她便脫去衣服,小心削下槳塊給丈夫
目犍連師兄。當我們問他們往何處去,他們 吃。直至目前,她已兩次成功地帶槳塊給大
說要前往伽耶山。我們實在太傷心了,忍不 王,但她恐怕事情敗露時,就是見大王的機
住哭了起來。已經有超過五百比丘離棄了僧 會也可能被剝奪。
團,但我們真想不到你的兩位首席弟子都會
離棄你。” 王后再忍不住飲泣起來。佛陀默然坐
著。過了很久,他才問候大王的健康和精
佛陀微笑,安慰他們說:“比丘們,不 神狀況。王后告訴佛陀,大王雖然消瘦了很
要傷心。‘如來’對舍利弗和目犍連很有信 多,但仍能支撐下去,而且他的精神意志,
心。他們是不會背叛僧團的。” 更是十分高昂。他沒有表現任何悔恨之意。
這時,比丘們才比較心安,坐到佛陀的 他仍繼續如常的談笑自若,就像沒有發生過
腳下來。 似的。他利用被禁的時間禪修。他在宮內一
條很長的走廊行禪。他房間一個後窗正好對
第二天,戌博迦在芒果園宴供佛陀。阿 著靈鷲山。他每天都會朝著此峰坐禪一段時
難陀尊者也有同行。飯食之後,戌博迦告訴 間。
他們毗提醯王后也剛好來訪,並問佛陀會否
介意與她會面。佛陀知道戌博迦是有意安排 佛陀又問王后有沒有與她的兄長波斯
這次約會的,因此便叫戌博迦請這位前王后 匿王聯絡。當王后說她沒法這樣做到時,佛
出來。 陀便說他會派一個比丘到舍衛城通知波斯匿
王,請他盡量給予援助。
向佛陀鞠躬作禮後,王后開始啜泣。
佛陀讓她一舒懷裡的抑鬱,然後輕輕的說 王后感謝佛陀。跟著,她透露了在阿闍
道:“請你將一切告訴我。” 世王出生之前,宮中的天象家已預言太子日
後會背叛他的父親。在她懷孕期間,她曾試
王后說:“世尊,頻婆娑羅王的生命危 過突然有咬大王手指吸血的衝動。她自己也
在旦夕。阿闍世王打算把他餓死。他再不准 被這種慾念嚇倒,更不相信自己會有如此恐
我帶食物給我丈夫。” 怖的念頭。她從小便最害怕見到鮮血,不忍
她說大王被軟禁的初期,她是可以帶 目睹家禽被殺。而那天,她竟然渴望著一嚐
食物探望他的。但一天當她照常攜著食物進 他丈夫的鮮血。她當時極力抗拒這種慾念,
入內宮時,守衛卻把食物拿走,只讓她空手 直至大哭起來。感到十分羞恥,她雙手掩
進內。她又告訴佛陀,大王見她哭泣流涕, 面,不肯告訴大王她的困擾。不久之後的一
還勸她不要傷心,因為他對兒子的行為,絕 天,頻婆娑羅王用刀把水果削皮的時候,不
不感到憤怒。他說寧願自己餓死,也不願見 小心割傷手指。王后竟然不能自控,要吸啜
到國家動亂。翌晨,她把小小的飯糰放在髮 大王手指流出的鮮血。大王雖然大驚,但也
間,手裡再拿著一盆食物。守衛只顧沒收那 沒有制止她。王后跟著倒臥地上哭泣。大王
盆食物,而沒有察覺到她髮里的小飯糰。這 趕忙扶起她,垂問究竟。這時,她才告訴大
樣,她才得以給丈夫繼續供食了幾天。但當 王她的恐怖慾念。無論她怎樣盡力抗拒,也
阿闍世王發覺大王沒有被餓死時,便囑守衛 敵不過身不由己的衝動。但她知道她體內嬰
對王后徹底搜查。最後,他們發現了她隱藏 兒,才是這兇念的來源。
飯糰,使她沒法再給大王食物充飢。 王室的天象都提議把嬰兒打掉,或讓他
生下來後把他殺掉。但頻婆娑羅王與王后都
三天后,她又想出一個方法來。她探

菩提綸音82期 32
菩提文苑

提婆達多害佛
不忍這樣做。太子出生時,他們便為他命名 去。
阿闍世,意即‘沒有出生的敵人’。

佛陀建議王后最好只兩三天才往見大王
一次,以免引起阿闍世王的懷疑。這樣,她 象後的叫聲
每次探訪便可以長時間一點。他又建議大王 在伽耶山逗留了剛逾一個月,舍利弗
應該每次吃少一點那滋養的槳塊,以能留下 和目犍連兩位尊者便返回竹林。比丘見到他
一些作為王后不往探訪時食用。作了這番建 們回來,都非常高興。但當他們向兩位尊者
議之後,佛陀便向戌博迦告辭,回到靈鷲山 問及伽耶山的情況時,舍利弗和目犍連只是

33 菩提綸音82期
菩提文苑

報以微笑。數日後,超過三百名比丘從提婆 後,舍利弗對眾比丘說:‘今天下午,我和
達多的僧團回到竹林。竹林的比丘興奮得不 目犍連尊者將要離開你們,回到佛陀和他的
得了,個個都忙著歡迎回巢的兄弟們。四日 僧團那裡。親愛的弟兄們,真正覺悟了的大
後,舍利弗尊者作了一次準確的核數,才知 師,就只喬達摩導師一個。比丘的僧團是佛
道從伽耶山回來的比丘達三百八十之多。於 陀成立的。他才是我們的本源。我知道佛陀
是,他和目犍連尊者一起帶領他們前往靈鷲 一定會很歡迎你們回去的。兄弟們,沒有比
山謁見佛陀。 見到僧團分裂更痛心的事。我一生就只遇過
一位真正的導師,而他就是佛陀。我們今天
站在他的房子外,佛陀看見比丘們由兩 要離開了。但如果你們決定回歸佛陀,請你
位長者弟子領著上山。在靈鷲山上居住的其 們前來竹林吧。至時,我們會帶你們往靈鷲
他比丘,全都從他們的房舍出來,歡迎這群 山與佛陀見面。’
回歸的僧人。舍利弗和目犍連先離開僧群一
會,以能與佛陀私聚片刻。他們向佛陀頂禮 “那天,提婆達多入了城裡公幹,而一
後,便應邀坐下。舍利弗尊者微笑說道:“ 向對我們都有顧忌的瞿迦梨尊者,便站起來
佛陀世尊,我們帶了近四百個比丘回來。” 抗議。他甚至以粗言辱罵我們,但我們都只
當充耳不聞。我們取回自己的衣物,便悄然
佛陀說:“你們做得很好。告訴我,你 離開伽耶山,前往竹林精舍。我們在竹林精
們是怎樣令他們回心轉意的?” 舍逗留了五天。不到多久,三百八十名比丘
目犍連尊者述說:“世尊,我們最初 便從伽耶山趕到。”
抵達時,提婆達多剛午食完畢,準備給比丘 舍利弗尊者問道:“世尊,這些比丘有
們開示。他似乎很想模彷你。當他見到我們 需要再受戒嗎?如果有需要的話,我會在他
的時候,他表現得十分高興,並請舍利弗到 們正式跟你見面之前,替他們安排一個受戒
講台上,坐在他的身旁。但舍利弗拒絕了, 儀式。”
只和我各坐講台的一邊。提婆達多對比丘
說:'今天,舍利弗尊者和目犍連尊者都來 佛陀說:“不必了,舍利弗。他們在僧
到這裡與我們一起。他們都是我昔日的好朋 眾面前懺悔過失便足夠了。”
友。讓我藉此機會,請舍利弗尊者給大家作
兩位弟子鞠躬後,便再與待著的比丘會
今天的開示。'”
合。
提婆達多轉過身來向舍利弗合掌。師兄
接著的數天,再有三十五個比丘離開伽
於是便接納他的邀請,上前說法。他以極美
耶山。舍利弗尊者才為他們舉行過懺過大會
妙的方法講說四聖諦。所有的比丘都聽得陶
之後,便把他們引見佛陀。阿難陀尊者與這
醉。但我發覺提婆達多卻在打瞌。他顯然是
三十五位剛回來的比丘暢談伽耶山的情況。
為近日城裡發生的事疲於奔命。法會還未到
他們說,當提婆達多從王舍城回來,發覺近
一半,他已呼呼入睡了。
四百名比丘已回到佛陀的僧團時,他怒得臉
我們在伽耶山的個多月裡,曾參加了他 色發紫。接下來的幾天,他都沒有與任何人
們所有的活動。每三天,舍利弗師兄便會給 說過一句話。
比丘開示一次。他對比丘們的教導,都是肺
阿難陀問道:“舍利弗和目犍連兩位師
腑之言。我有一次留意到提婆達多的謀士瞿
兄對你們說了什麼,才使得你們離開提婆達
迦梨在他耳邊細語,但提婆達多卻沒有理會
多尊者,而回到佛陀這裡?”
他。我相信瞿迦梨一定是想提醒他對我們加
以提防。不過,提婆達多卻很高興有捨利弗 其中一個比丘答道:“他們從沒有說提
師兄這樣的人才替他說法。 婆達多尊者或伽耶山僧團的一句壞話。他們
只是全心全意的說法。我們大都是受戒了只
一天,剛開示完‘四念處’的教理之
兩三年、修行功夫仍未穩固的比丘。當我們

菩提綸音82期 34
菩提文苑

聽了舍利弗師兄的開示和受過目犍連師兄的 架抬下山去,前往芒果園。
教導後,我們才體會到佛陀的教理是如何的
不到幾天,城裡的人便知道佛陀曾兩次
高深奧妙。有舍利弗和目犍連兩位尊者的高
被襲。他們都覺得難以置信,而且感到非常
德與智慧在我們之中,就如同彿陀在我們之
不安。同一時間,他們又獲通告頻婆娑羅王
中一樣。我們不能不承認提婆達多的口才很
逝世的消息。他們現在才從多方面獲悉大王
了不起,但他與兩位尊者相比,便不可同日
曾被軟禁的事實。人民的心裡,滿是悲憤。
而語。舍利弗和目犍連兩位尊者離開後,我
他們都以靈鷲山作為他們精神上反抗新王的
們都再作詳細的考慮,才決定回來佛陀這裡
力量象徵。他們越發對先王哀悼,對佛陀的
的。”
崇敬便越發加深。雖然佛陀對近來發生的連
阿難陀問道:“你們離開時,瞿伽梨比 串事件都保持緘默,但每個人對他的緘默,
丘有何反應?” 都十分諒解。

“他怒氣沖衝的咒罵我們,但這令我們 頻婆娑羅王去世時六十七歲。他比佛陀
更堅決要離開。” 年輕五年。他三十一歲那年,在佛陀的帶導
下接受三皈依。十五歲繼位的他,總共在位
一天,佛陀正站在山坡上欣賞著黃昏 五十二年。其間,他曾在王舍城被大火燒毀
的景色時,他突然聽到山下有人大叫:“世 後,重建城都。在他統治之下,摩揭陀一直
尊,小心啊!有巨石在你背後滾下!” 享受太平,只經歷過一場與鴦伽國的短戰。
佛陀轉頭一看,見到如牛車般大小的巨 鴦伽的婆羅提多王戰敗後,鴦伽便有一段時
石正向他滾來。因為山徑的岩古凹凸不平, 間落入摩揭陀的控制範圍。登位的補庫薩提
佛陀一時間很難退避。幸而巨石將滾至佛陀 王,因與頻婆娑羅王交和,兩國便再沒有衝
之處時,便被另兩塊大石擋住。可是,那些 突了。也因為這個原故,補庫薩提王也成為
大石的撞力很猛,導致一些碎石頓時四散。 了佛陀的門徒。頻婆娑羅王一向都明白和睦
佛陀的足部被其中一塊碎石擊中,血流如 鄰國的重要。他自己與憍薩羅國波斯匿王的
泉,把衲衣也染得通紅。抬頭一望,佛陀只 妹妹憍薩羅鞞毗公主成親,讓她成為王后。
見一個人在山上急急逃走。 他又從摩達羅與離車兩族迎娶妃妾。他自己
的姊姊則嫁給憍薩羅的大王為妻。
他的傷口非常疼痛。他把披搭外衣摺
作坐墊,放在地上。跟著,他跏趺坐在其 頻婆娑羅王為了表示對佛陀的深切敬
上,集中呼吸以能平伏痛楚。比丘們都朝他 愛,在宮中的庭園裡建了一個塔來供奉佛
來。一個比丘喝道:“這一定是提婆達多所 陀的頭髮與指甲。塔底四周的香燭長期燃點
為!” 著,以表示他對佛陀教誨的感恩。他安排一
個名叫窣祿摩蒂的宮女專職打理此塔。窣祿
另一個比丘說:“各位兄弟,讓我們分 摩蒂把塔旁的花草細心料理,又把四周的台
頭四處巡邏山間,以確保佛陀的安全。別再 階級打掃,保持清潔。
費時了!”
用巨石襲擊佛陀的事件之後十天,佛
全部比丘都在那兒團團轉,鬧得本來平 陀與幾個比丘在城中乞食時,阿難陀尊者突
靜的傍晚沒點安寧。佛陀說:“兄弟們,請 然見一頭大象沖向他們。大像似乎是從宮中
別吵鬧。沒有需要這樣嘈吵的。‘如來’不 的象房逃出來的。他認出這頭大象叫摩羅祗
需要受保護或看守。請回去你們的房子吧。 梨。它的凶悍難馴,是人所共知的。阿難陀
阿難陀,派周那沙彌前去請戌博迦醫師到 沒法明白看管象房的,怎會讓它逃了出來。
來。” 這時,所有的人都慌忙逃跑。大象揚著象
鼻、耳朵和尾巴,直沖向佛陀。阿難陀抓著
他們都如佛陀吩咐去做。戌博迦沒拖
佛陀手臂,想把他拉開閃避,但佛陀卻一動
延,立刻上到靈鷲山,並囑他們把佛陀用擔

35 菩提綸音82期
菩提園地

不動。他屹然而立,氣定神閒。
一些比丘在他背後蹲著,另一些
則拼命飛奔。人人都尖叫著,呼
喚佛陀避開。阿難陀鼓起勇氣,
上前站在佛陀與摩羅祗梨之間,
就在這時,阿難陀也預料不到佛
陀竟會喊出一聲威猛的巨叫。那
是往昔在波奈耶伽的羅稽特森林
裡,佛陀對象後朋友的叫聲。

聽到此巨叫聲時,摩羅祗
梨只離開佛陀不到十尺。它突然
停住了。大象四腳跪下,低着
頭,像要向佛陀頂禮一般。佛陀
輕撫摩羅祗梨的頭上,然後一手
握著它的鼻子,引領它回到宮裡
的象房。

眾人都拍掌歡呼。阿難陀
微笑。他回想起昔日他和佛陀還
是小伙子的時候。年青的悉達多
在武術上未逢敵手。他的武藝樣
樣皆精——箭術、舉重、劍術、
賽馬等——而今天,佛陀竟能把
一頭狂奔亂撞的大象,也馴服得
如他的老朋友一樣貼服。比丘和
群眾一起隨著佛陀步往象房。
抵達時,佛陀給那看管的一記嚴
厲的目光,但接著卻用慈悲的語
氣說:“‘如來’不需要知道誰
主使你放大象出來。但你應該明 大王。大王獨自一個人過世。他被發現死去
白這種行為的嚴重後果。數十人,甚至數百 時,是倒臥在他最喜歡的窗前。他呼最後一
人,都可能因此而送命。你要保證再沒有此 口氣時,雙眼仍朝靈鷲山的方向望著。
種情形出現啊。”
葬禮之後不久,戌博迦帶了頻婆娑羅王
那看管的向佛陀跪下,鞠躬作禮。佛陀 與蓮花伐蒂王妃的兒子,無畏王子,來謁見
扶他起來後,便繼續與比丘們乞食。 佛陀。王子要求成為比丘。他告訴佛陀,自
佛陀與他的比丘,全部都前往參加頻婆 他父親死後,他已對榮華富貴的生活不感興
娑羅王的葬禮。喪禮儀式莊嚴肅穆。民眾都 趣。他曾多次聽佛陀說法,並且對覺悟之道
對失去賢君而感到十分悲慟。各人都紛紛前 非常嚮往。他很想過比丘平和清淨的生活。
來給大王致以最後的敬禮。現場有超過四千 佛陀欣然接受他的請求,讓他加入僧團。
名比丘。

葬禮完比後,佛陀在戌博迦的芒果園 (未完待續)
度宿一宵才返回靈鷲山。戌博迦告訴他,
在過去的一個月,毗提醯王后都被禁止往訪

菩提綸音82期 36
菩提文苑

佛學問答(淨土類)
李炳南居士

【問】:西方極樂國是從何處去?(陳
榮進)
【問】:不吃長齋,可不可以家庭上奉
【答】:從心上去,此須聽經或看經 敬三聖像?(李俊)
註,方能瞭解。
【答】:可供三聖像,但茹葷腥之時,
宜用短幔遮住佛像,以免不潔。

【問】:「南無阿彌陀佛」為何意?
(丘高秀)
【問】:習氣未能盡斷者,不知可以信
【答】:「南無」係皈依敬禮之義, 佛念佛否?(蕭慧心)
「阿彌陀佛」乃為一尊佛名,其義為「無量
【答】:為除習氣,始學念佛,為習氣
光壽」等(等指智慧慈悲神通願力種種),
未盡,正宜加工念佛。
此須看阿彌陀經方知究竟。如無此學力讀
經,則「初機淨業指南」「歧路指歸」「學
佛淺說」等小冊子,是要多看兩遍。如不瞭
解,不但是為迷信,也易退轉。 【問】:有人說釋迦佛,阿彌陀佛,觀
世音菩薩,同為一體,是不是?(寬珠)

【答】:法身可雲如是,報化則否。
【問】:修淨土的人,對何等方法修
起,方是捷徑?(魏柏勳)

【答】:四法之中以持名為捷,所謂徑 【問】:沒有吃素的人念佛能往西方
中徑又徑也。 嗎?(寬柱)

【答】:雖不吃素,亦要戒殺,方便食
五淨肉,便不妨礙往生。
【問】:彌陀經有「若有信者,應當
發願,生彼國土」發願須具如何方式?(智
海) 【問】:有一鄰人她信佛很久,對我
【答】:二課畢時,誦回向文,即是發 說每月定期污穢時不可念佛,是不是?(瑞
願。惟此尚屬於口。若念佛時,放下萬緣, 珠)
一意求生,此亦是願,乃屬於心。此外尚有 【答】:此是女子生理關係,並非有意
具疏發願,口誓發願,均屬於特舉儀式者。 不潔,淨法貴在相繼有恆,但念不妨。

37 菩提綸音82期
菩提文苑

焚香燃燈或舉行其他禮儀,有無對佛不恭之
嫌?(桂引杏)
【問】:上課念佛時常雜念,尚不得清
念,請教好的念法!(魏柏勳) 【答】:室中方便,欲懸佛像,本社
可為贈送。如不方便,只面向西方,意存觀
【答】: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 想,心存至誠,即有功德。至於禮拜一項,
入,如是心念口誦耳聽,俱要字字清楚,久 倘環境許可,尚是實行為妥,所謂低頭一
而久之,自能一心。 拜,滅罪恆沙也。

【問】:念佛十念法,可以往生。何以 【問】:有某寺主向我呵斥,念佛是著
彌陀經中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相。不知如何回答?(惠亮)
呢?(徐福快)
【答】:居士可指其衣曰:寺主如是,
【答】:所謂十念法,非言只念一次, 豈非亦著相乎?請其答覆後,只依其答語而
乃每日必行之法。積年累日,自不是少善根 報之曰:吾亦如是耳。
矣。但此法專為事務極忙之人而立。倘能抽
暇多念,更佳矣。

【問】:我聽到很多人說:妻房睡因
穢污不能念佛,可是有時睡夢中念佛,不知
【問】:婦人生產一個月可以念佛嗎? 有罪否?但我看到一本勸文,行、坐、立、
用口念,或用心念?(楊金英) 臥、閑、忙念佛。但這與有妻無妻有分別
【答】:念佛注重相繼,生產系生理自 否?(方觀音)
然,並無產婦不許念佛之說。心念固佳,如 【答】:臥房及污穢等處,不出口念,
不能者,口念亦不妨。 只用心念無妨。夢中念佛,乃薰習日深之表
現,是好境界,並無罪過。在家居士多數有
妻,夫婦同修,互相策勵,有何不可!
【問】:每天念佛,依然妄想不淨,如
何除法?(陳簡招福)

【答】:此是功夫日淺之故,時久漸能 【問】:念佛念到法喜,是否得到了
攝心,現在不可勉強。恐不得其法,愈除反 佛菩薩的一種感應現象(佛光所照或佛力加
覺愈多。但于念佛之時,此六字起于心要清 被)乎?(賴棟樑)
楚,出來口要清楚,再入於耳更要清楚,依 【答】:法喜是聞法修法,心中所得之
此而行,妄念自日滅矣。 一種欣慰之象。不必待佛現像,方發生也。

【問】:「觀經」上品上生之段,所示 【問】:西方極樂境界常得現前,是否
修行六念,是那六念,抑即晝夜六時念佛? 由法喜充滿而現乎?(賴棟樑)
(大寬)
【答】:只法喜充滿,未必極樂現前,
【答】:佛、法、僧、戒、施、天之六 但極樂現前者,法喜益為增上。
種也。

【問】:心念佛心即是佛,不念佛心不
【問】:鄙人念佛從未懸掛佛像,亦未
菩提綸音82期 38
菩提文苑

是佛,那麼念佛的心都是佛嗎?有這樣容易
事嗎?(王鳴)
【問】:周利槃陀伽,根性下愚,釋尊
【答】:佛非他事,只是覺心。心是什 為何偏不教他念阿彌陀佛而教他念掃帚呢?
麼?不可言說。心在那裡?無處尋覓。必要 (智雄)
追求,當知汝現前一念虛靈便是。若是佛緣
【答】:釋尊教人,應機而說,並無
而起的心,這心豈不就是佛心。否則就是其
定式。因當時一眼看見掃帚,便信手拈來,
他,要從此處著眼,功夫方能得力。
即是妙諦。且周利槃陀伽於掃帚僅是二字,
尚忘其一,若教以六字洪名,不更強人之難
乎?
【問】:「禮拜」團體生活不得方便,
念法不能合掌,高聲,只有默念而已。有時
取出二寸的佛菩薩聖像,合掌點頭,是否如
【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樣除平
大拜頂禮的功德相同?(戰覺力)
時念佛以外,有什麼最好的方法來預防,不
【答】:佛法注重心誠,團體生活,不 使發生魔病退轉?(慧德)
得自由,可以方便,默念更能收心,以心作
【答】:定力與戒德,兩者足卻魔障。
禮,同有功德。

【問】:平時不信佛,亦不敬佛,臨終
【問】:近聞一事,有佛徒修行多年,
幸遇善知識助念,其人不知念佛真理,這能
忽被欲塵薰染,似此到臨命終時,能否障
往生嗎?(慧貴)
礙?(蕭慧心)
【答】:立發信心,隨教肯念者得生,
【答】:背覺合塵,已入污泥,還談什
否則無益。
麼障礙。

【問】:常聽人講禪宗之法,忽然開
【問】:念佛方法有多種,可否兩種兼
悟。若淨宗要到什麼程度纔能是悟。(周慧
行乎?例如持名,觀想並行?(智恆)
德)
【答】:觀想持名,古人兼修者甚多,
【答】:淨土法門,注重一心,不重開
自蓮池大師以後,漸用一種方法,以其容易
悟。惟求往生、不急斷惑。然現下果能恆久
一心也。
一心矣、時至、也有個嚄的一聲之境界。

【問】:印光大師文鈔中勸人念佛,要
(全文完)
兼念觀音菩薩,以祈免難消災。豈念佛不能
消災乎?(陳淨願)

【答】:一句彌陀能消八十億劫生死
重罪,焉有不能消災之理。不過淨土法門念
佛,要發願往生西方。或雜他願,恐有不專
之弊。大師此語,原為生死心不切之學人方
便說法,若果念到離境平等,自然八風不
動,尚何憂乎災難。

39 菩提綸音82期
菩提文苑

原始的僧團——佛陀的十大弟子

佛陀的十大 斷破壞,舍利弗
弟子,在僧團中 運用他的智慧,
發揮了很大的作 使他們紛紛皈依
用。他們重視修 佛陀,為佛陀在
持,熱心弘法, 舍衛城的教化工
各有不同的專 作,奠定良好的
長,現在分說如 基礎。
下:
團結僧眾

舍利弗充當
一、舍利弗 佛陀的侍者,長
尊者 達二十年之久,
由於他有過人的
智慧第一 智慧,所以常常
舍利弗尊者 代佛陀說法,僧
(注一)是摩揭 團碰到重大的難
陀國人,父親提 題,都是由他來
舍是婆羅門教有名的論師。 解決,如佛陀晚
年,有五百位意志不堅定的比丘,由於貪圖
舍利弗自幼聰敏過人,通解外道的一切 國王豐厚的供養及受人煽動而變節。舍利弗
經書。二十歲,出外尋師訪道,拜一個著名 跑到他們那裡說:
的外道為師,目犍連是他的好同學。
「你們出家是為了接受別人的供養,還
兩人後來離開老師,自立門戶,招收了 是為了修道呢﹖為了滿足物欲而背棄正道,
很多弟子。有一天,舍利弗聽到馬勝比丘講 難道不覺得可恥嗎?」在舍利弗嚴正的指責
說緣起法的佛理,大為佩服。於是聯同目犍 下,他們立即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因而重新
連和弟子二百人,來到竹林精舍皈依佛陀。 投進佛陀的懷抱去。
自此之後,僧團力量大大增強,而智慧過人
的舍利弗深受佛陀器重。 舍利弗對維護僧團的統一和團結,實在
功不可沒,因此獲得佛陀的讚揚和僧眾的尊
監建精舍 敬。
舍利弗不僅精通各種宗教哲學,還是
一位著名的建築師,祇園精舍就是由他設計
和監督下建成的。精舍規模宏大,是當時舍 二、目犍連尊者
衛城著名的建築群。在施工期間,外道不 神通第一

菩提綸音82期 40
菩提文苑

佛陀的出家弟子中有神通(注二)的 「尊者!我們何嘗沒有這樣想呢?但
很多,而目犍連被推為神通第一,是因為他 是眾生又愚癡又固執,只顧著享樂,對我們
在弘法時,屢顯神通的緣故。 的好意根本不屑一顧,實在感到無能為力
了!」
救度亡母
富樓那知道他門一定是在弘法時受過
他運用天眼(注三),既看到「天 挫折,因而心灰意冷,於是鼓勵他們說:
人」享樂的情形,也看到眾鬼遭受惡報的現
象。有一次,他運用神通力看到亡母墮在餓 「如果教化眾生是輕而易舉的事,那
鬼道受苦,於是請求佛陀拯救。佛說他的母 便毋需我們了。還是讓我們一同為這神聖的
親生前造了太重的語業(注四),指示他必 使命努力,不要辜負佛陀的厚望啊!」
須供養十方僧眾,使她藉此福德,超脫餓鬼
這兩位隱居者在尊者的鼓勵之下,再
道的痛苦。而為紀念目犍連救母這一天,亦
次建立起弘法利生的決心。
相沿成為「盂蘭盆節(注五)」。
其後,他到一個落後地區去弘法,那
為教捐軀
裡民風強悍,排外心重。可是富樓那毫不畏
目犍連一生努力地弘揚佛法,以致遭 懼,先和土人一起生活,他懂得醫理,只要
受外道的嫉妒,而由於他前世以捕魚為生, 聽到有人患病,便連忙趕去救治。他又教土
殺生的惡業要了結。所以後來在一次弘法 人讀書識字,指導他們耕種和治家的方法;
中,被外道殺害,成為佛教史上第一位殉道 到了晚上,才集合他們講解一些五戒、十善
者。當尊者將入涅槃的時候,阿闍世王曾經 的道理。不久,便取得土人的信任,使他們
下令嚴懲兇手,也被尊者勸止,他明白到雖 都皈依了佛教。
精於神通,也不可避免惡報。可見任何人也
不能逃避因果報應的。
四、須菩提尊者

解空第一
三、富樓那尊者
須菩提生長在一個富裕的家庭,父母
說法第一
對他十分愛護。他從小便樂善好施,也愛思
富樓那出身富有,得父母疼愛。 索宇宙人生的問題。

當他聽了佛陀的教法,便理解到世間 有一次,佛陀來到須菩提的故鄉弘
的愛和金錢,都不是永恆的,終有別離失散 法,他的父母跟隨鄉人都皈依了佛陀,並恭
的時候,於是毅然出家追隨佛陀。 請佛陀到他的家中來供養。須菩提亦藉此得
聞佛陀的教法,深受感動,因而出家。
他遇事冷靜,為人穩重,但對弘法卻
十分熱心,講道時,議論滔滔,聽眾無不深 在佛陀的弟子中,須菩提是最懂
受感動。 得「空」的道理。

熱心弘法 空的義理

有一天,富樓那在森林遇到幾位隱居 有一次,一個有學問的婆羅門問須菩
的比丘,他恭敬地說: 提:

「你們高尚的人格,真是令人敬佩 「世上的事物,明明是存在的,怎麼
啊!但是你們為甚麼不遵照佛陀的囑咐,到 反而說是空的呢?」
社會裡去弘揚佛法呢?」

41 菩提綸音82期
菩提文苑

須菩提指著一座房子說: 【註釋】

「請看,這座房子明明是存在的!不 一、尊者:有智慧有道德的修行人。
過,如果把磚、瓦、木、石都分了開來,試
二、神通:神,不可測。通,沒有阻
問這座房子的外形還存在嗎﹖說它「空」,
礙。指通過修習禪定而得到的神祕力量。
並不是否定外相的存在,而是說世間一切都
是依因、緣和合而存在的;緣聚則生,緣散 三、天眼:神通的一種。能看遠近粗
則滅,這便是「空」的意義了。」 細的事物,還能觀看六道眾生的情景。
那位外道聽了,無話可說,連忙離去 四、語業:言語上的善、惡行為。這裡
了。 專指惡業。

五、盂蘭盆節:即每年的農曆七月
十五日。盂蘭盆節,意思是「救倒懸」。謂
五、迦旃延尊者
在餓鬼道中受苦,像人被倒吊一樣,必須供
議論第一 養十方僧眾,才能得到解救。

迦旃延的父親是一位國師,有權勢,
有財富。舅父是有名的修道者阿私陀。他天
【題義】
資聰穎,通曉一切婆羅門經典,同時社會地
位很高,受人尊敬,與他往來的都是著名的 佛陀的弟子中,有過人表現的實在不
外道。 少,而其中十位更是僧團中的柱石。他們的
成就,可以讓我作為借鏡,使自己在言、
皈依佛陀後,他在僧伽中很有推動作
行、立志等方面有所改進。同時可以從他們
用,加上他辯才無礙,長於議論,在各地弘
的事跡中,增長我們對佛陀的信心。
法時,外道都難不到他。甚至國王和一些著
名的婆羅門向他問難,只消幾句話,便能夠
令對方心悅誠服。
六、摩訶迦葉尊者
滔滔雄辯
頭陀第一
一位頑固守舊的國玉對尊者說:
摩訶迦葉生於摩揭陀國,是一位大富
「你本來屬於最尊貴的婆羅門階級, 豪的獨生子。三十多歲時,常到竹林精舍聽
而現在卻去做一個剎帝利的弟子,不覺得可 佛說法,皈依了佛陀。
惜嗎?」
出家之後,捨棄繁華,潛心修道,直
「大王,如果把職業劃分成宗教、政 至晚年還過著極嚴謹的頭陀生活,一日一
治、商業、農、工等類別,那是無可厚非 食,沿門托缽,並且常在樹下修習禪定,受
的,但如果形成階級而強分優劣,則全不合 到大眾的愛戴。
理。在每一個階級都有好人和壞人,因此人
的貴賤,只應該依據品德修養來評價。能夠 佛分半座
為善修道,便是最尊貴的了。」尊者溫和地 有一次,佛陀見到摩訶迦葉到來,讓
加以解釋。 出半個座位說:
國王終於醒悟過來,也皈依佛陀作在 「摩訶迦葉,你坐到這裡來吧!」
家的弟子。
在座的人都感到很驚訝,佛陀並稱讚

菩提綸音82期 42
菩提文苑

摩訶迦葉精進修道,今生假使遇不到佛陀, 安慰。
自己也可以解脫生死。從佛陀這番話,可見
摩訶迦葉在僧團中的重要性。
八、優波離尊者
領導結集

舍利弗與目犍連先於世尊逝世,這是 持戒第一
僧伽的大損失。佛滅後僧伽中內有分化,外 優波離是一個賤民,在階級制度森嚴
有破壞,面臨解體的危機,這時全靠德高望 的印度社會裡,生活淒苦。幸而優波離學了
重的摩訶迦葉來肩負重任了。佛滅度後九十 一門手藝,到迦毗羅衛城的王宮裡當理髮
天,他更召集各大弟子在畢波羅窟舉行第一 師。因為他心地善良、誠實,所以宮中的小
次遺教結集,並誦出論藏,他對佛法的保 王子都喜歡他。
存,居功至偉。
當佛陀回鄉說法,七位王子便帶了優
波離偷出宮門去找佛陀,後來王子們都出家
七、阿那律尊者 了,他不敢單獨回宮,也跟著一起出家。在
當時階級懸殊的社會裡,一個首陀羅能夠和
天眼第一 王子一同出家,實屬一件破天荒的事。

阿那律是佛陀的堂弟。佛陀成道後, 在僧伽中,優波離最注重行、住、
回到故鄉迦毗羅衛城說法,當時很多王族中 坐、臥的威儀,佛陀制定的戒律,他都能
人都來皈依,阿那律也因此而出家。 一一遵守,從不違犯,所以公推他為持戒第
一。有些比丘、比丘尼對戒律有不明白的地
初期,他不能適應出家的生活,佛陀 方,往往都向這尊者請教。因此,在戒律方
講經,他竟然打瞌睡。佛陀稍加告誡,他深 面,他實在是一位權威。
感慚愧,從此不再睡眠,日夜精勤修道,以
致雙目失明。他雖然失明,卻絕不懊惱,更 排難解紛
加努力修道,不為外界事物所擾,終於得到
僧團中若發生爭執,佛陀每次總是派
了天眼通,僧伽中尊他為上首。
他去調解。由於他熟悉戒律,又處事公正,
通解佛理 很多僧眾知道優波離到來,都自願和解,因
此,很多爭執往往都因他而化解於無形,他
佛陀將入涅槃的時候,對大眾作了最 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和平使者。
後的訓示,但還不放心,再次問道:
結集律藏
「你們對於我所證悟的四諦、十二因
緣等道理,還有疑問嗎?要是有的話,要儘 佛陀滅度後,第一次結集遺教,大家
快提出,我再為你們解說。」 都請他誦出律藏,他對每一條戒律的條目及
制訂情況,都能清楚說明,功勞很大。
大家都變得很沉默。阿那律這時恭敬
合掌,代表大眾向佛陀說:

「我們對這些真理都透徹瞭解了。在 九、阿難陀尊者
世界上,太陽可以變冷,月亮可以變熱,雪
山可以成為大海,大地可以變為廢墟。可是 多聞第一
佛陀所說的四諦、十二因緣等教法,卻不可 阿難陀是佛陀的堂弟,年紀很小就歸
有絲毫的改變。」 佛出家。佛陀晚年,需要一位隨身的侍者。
阿那律這番堅定的答話,使佛陀感到 由於阿難陀不單年輕,而且謙虛溫馴,記憶

43 菩提綸音82期
菩提文苑

力又好,因此被選為佛陀的侍者,以後經常 食物!」羅睺羅回答說。
跟隨佛陀到各地弘法,又聞法不忘,有多聞
佛陀懇切、嚴厲地對他說:
第一的稱號。
「你不修戒、定、慧,身、心充滿污
他在侍奉佛陀的二十七年中,總能盡
垢,不是和這個盆子一樣嗎?清淨的佛法裝
力幫助別人,任何人到來參拜佛陀,他總能
到你心裡又有甚麼用呢?如果你仍不改過,
安排適當的時間,滿足各人的願望,因此深
結果誰也不愛護你;死後還要墮在三惡道中
得大眾的尊敬和愛戴。
受苦呢!」
結集經藏
羅睺羅慚愧得無地自容,從此以後嚴於
佛滅度後,他便趕去王舍城參加摩訶 密行持戒,默默地修道,成為密行第一的聖
迦葉尊者領導的結集,在會上他誦出了經 者。
藏,並答覆大眾的詢問。能夠有經典流傳,
阿難陀實在功不可沒。
【註釋】
領導大眾
一、頭陀:意為苦行。佛教的苦行只
他在六十六歲的時候,繼摩訶迦葉尊
是在衣、食、住、行方面都過著極其簡撲的
者之後成為僧團的領導,一直活到一百二十
生活。這和外道故意折磨自己的身体的方式
歲時才離開人間。
有顯著的不同。

二、上首:即首座。是僧眾中的領
十、羅睺羅尊者 袖。

密行第一 三、七位王子:阿那律、跋提、阿難
陀、提婆、劫賓那、婆娑、難提。
羅睺羅是佛陀的獨生子,一直在宮中生
活,很得祖父淨飯王的鍾愛,希望他能繼承 四、威儀:威德、儀規,即莊嚴的儀
王位。佛陀成道之後,回到故鄉迦毗羅衛城 表姿態。
向親族說法,王族中人有不少出家,羅睺羅 五、戒師:授戒的師傅。
見到慈祥的佛陀,便出家去了。
六、密行:自己修行的程度,別人不
舍利弗做了他的戒師,由於他年紀很 能從外表上察覺和衡量得知。
輕,只能受沙彌十戒,這就是僧伽中有沙彌
的開始直到二十歲,佛陀才允許他受比丘
戒。
【題義】
改過遷善
同第八課
初出家的羅 睺 羅依舊十分頑皮,總愛
捉弄別人。佛陀在竹林精舍,他騙人說佛陀
去了別處,常常弄得別人作無謂的奔跑。這
些事傳到佛陀耳裡,便要好好教誡他。有一
次,佛陀指著洗腳的盆對羅睺羅說: (全文完)

「你拿這個盆去盛飯吃吧!」

「佛陀,洗腳盆不清潔,不可以盛載

菩提綸音82期 44
菩提文苑

遺教的結集

結集的原因 後來各地的僧侶七百余人,在毗舍離城
聚集,由三浮陀尊者提出討論,斷定跋耆比
佛在世時,所說的教法,並沒有文字紀 丘的行為是非法的。並且一致認為佛制定的
錄。佛滅度後,佛弟子恐怕遺教散失,所以 戒律,不可改變,也不容違犯。這是第二次
建議召開僧眾大會,把佛所說的言教結集起 結集,又稱為「七百結集」。
來,使佛法以後能夠保持純正。

後來的結集
第一次結集
佛滅度後二百三十多年及四百年,又舉
佛滅度後九十天,弟子們開始結集佛 行了第三和第四次的結集,於是教典更為豐
陀的遺教,摩揭陀國阿闍世王(注一)對結 富,而且逐漸由印度傳到外國去。
集大力贊助。於是以摩訶迦葉為首的五百位
比丘,在王舍城南的畢波羅窟聚集,由阿難
陀誦出佛所說的經(注二);由優波離(注
【注釋】
三)誦出佛陀所說的戒律;由摩訶迦葉誦出
論(注四)。佛教的三藏(注五)從此成 註釋
立。這次結集,稱為「五百結集」,又叫
做「窟內結集」。 一、阿閣世王:頻婆娑羅王的兒子,晚
年信佛。
據說當時有不少比丘,來不及參加摩
訶迦葉的結集,他們在窟西北二十多裡的地 二、經:佛陀所說的言行。
方,另行結集。除了經、律、論三藏之外, 三、優波離:佛的十大弟子之一,持戒
另有雜集藏(注六)和禁咒藏(注七)。這 律第一。
次結集,稱為「窟外結集」。
四、論:佛陀或他的徒眾所說,以解
釋、發揮經義的法要。
第二次結集 五、三藏:佛教典籍的總稱,經、律、
佛滅度後約一百年,毗舍離城的僧團 論合稱為「三藏」。藏,是寶藏,佛教用來
發生了戒律上的爭論。有跋耆比丘不遵守戒 包括全部佛教典籍,義近「全書」。
律,用金缽盛了水,放在鬧市中,讓經過的 六、雜集藏:結集時把經、律、論及禁
行人投錢缽中以求「功德」。有一位耶舍長 咒以外的遺教另成一藏,具體的內容不詳,
老(注八),認為這是犯戒的行為,便譴責 大該是較為接近大乘思想的經典。
他們。當地的比丘不服,逼耶舍長老離開,
事件逐漸鬧大。 七、禁咒藏:禁咒藏即佛、菩薩從禪定
所發的祕密言句,包含著無量的功德。

45 菩提綸音82期
菩提文苑

八、耶舍長
老:長老,對修
行好、僧齡高的
出家人的尊稱。
耶舍是阿難陀的
再傳弟子。

九、第三和
第四次結集:第
三次結集的教典
多已南傳到斯里
蘭卡、泰國、緬
甸。第四次結集
的教典多已傳到
中國、韓國和日
本。

【題義】

「結集」,
含有會誦和編輯
的意思。佛陀說
法並沒有文字紀
錄,故此,僧眾
時常需要聚集在
一起,由博學的
比丘誦出佛陀的教法,讓大家可以重溫,以 佛陀成道以後,首先到鹿野苑化度憍
免發生錯謬。 陳如等五人,成立了僧伽的雛型。隨著佛教
的流佈,出家人的數目日益增加,僧伽的制
在佛滅道後的四百年間,佛教教典 度也日趨完善。
經過四次大型的結集,得到非常豐富的成
果。這些經典傳到中國,譯成中國文字, 僧伽的成立,就個人來說,能夠促進
就成為「漢文大藏經」,由宋一直到清有 出家人在生活上彼此幫助,在教理上互相切
二十餘次的不同刻本,內容加入了中國高 磋。就傳教來說,能促進大家負起住持佛法
僧的撰述。明代嘉興版的大藏經,共有 (注一)的責任。
一千七百五十部,七千一百四十卷。
僧伽既是這樣重要,所以與教主、教
我們今日能拜讀佛法的最高哲理,推 法,合稱為三寶。
其本源,都是這幾次結集的高憎大德所賜
的。
僧伽的戒律

僧伽的制度 依據佛制,出家人一定要剃除鬚髮,
披袈裟,受戒。剃除鬚髮和披袈裟的用意,
僧伽的成立 是捨棄美好的衣飾打扮,實行樸素的生活,

菩提綸音82期 46
菩提文苑

這是僧伽在外形上的必要條件;受戒是接受 定的。受戒二十年以上的稱「上座」或「長
佛所訂立的戒條來約束自己的身、語、意三 老」,年資更深的稱為「大上座」或「大長
業。 老」。

在僧伽中,已經成年的,男眾稱比 現時一般人對出家人的稱呼有:「師
丘,必須遵守二百五十戒;女眾稱比丘尼, 傅」、「法師」、「大和尚」和「長老」
必須遵守五百戒。還未成年及未能接受比 等。
丘、比丘尼戒條的,男眾稱沙彌,女眾稱沙
彌尼,他們只需遵守十戒。

為了修道,也為了克制邪念,出家人 僧伽的貢獻
都必須過著嚴謹的戒律生活,只有在一定的 自從佛陀滅度以後,千百年來僧伽對
情況下,才可以「開(注二)」。例如遵守 於遺教的搜集和整理,典籍的保存和翻譯,
不飲酒戒,僧眾平時嚴禁飲酒,只有在生病 教法的護持和傳播,寺院的興建和維修,都
時,需要用酒合藥,才可以服用。這樣,一 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實在是值得我們敬仰
則可以保持頭腦清醒,使能安心修道;二則 的。
表明只求養生,並非貪求口福之欲。

此外,僧眾每半個月還要舉行一次誦
戒集會,齊誦戒本,各自檢討半個月以來的 【註釋】
行為。
一、住持佛法:保護及維持佛教。

二、開:特別准許。
僧伽的守則
【題義J
出家人必須過著僧伽的團體生活,以
「僧伽」,是梵文的音譯,是「和合
便發揮度人的作用。為了要維持僧伽健全,
眾」的意思,即出家佛教徒和諧共處的團
自然必須訂立共處的守則。這守則名叫「六
體。僧伽有著種種的規則,共同遵守,用意
和敬」:
是使僧伽能夠彼此和諧一致,在清淨愉快的
〈1〉遵守共同的戒律〈戒和〉。 環境中,既可以努力修道,又可以共同弘揚
〈2〉見解一致,共同修學〈見和〉。〈3〉 佛法,正如學校也有校規要同學們遵守,祇
平等受用合法的財物〈利和〉。〈4〉生活 不過努力的方向是進德修業,略有不同罷‧
上,互相照顧〈身和〉。〈5〉言語上,互 了!
相勸善止過〈口和〉。〈6〉思想上,彼此
(全文完)
友愛尊敬〈意和〉。

僧人的稱謂

我們對出家的人,一般都尊稱為「法
師」。至於精通經藏的,則稱為「經師」;
精通律藏的稱為「律師」;精通論藏的稱
為「論師」;遍通經、律、論的便稱為「三
藏法師」。

僧眾的長幼次序是依受戒的年期來制

47 菩提綸音82期
菩提文苑

古代佛教造像

任新宇

緣起 淨土法門的特點及歷史源流

二零一五年九月,我隨第四屆淨土研習 為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古代佛教造像對
班赴西部參學,收穫頗豐。我們從廬山東林 淨土法門的影響,我們先來對淨土法門作一
寺出發,一路西行,經洛陽、西安,直至天 個簡單的認識。
水、敦煌,歷時十四天,走訪了二十六個寺
通俗地說,淨土法門是指修持往生極樂
院和景點,參拜了平頂山大香山寺、中原大
淨土的法門,具體實施起來就是每天念“南
佛、洛陽白馬寺、龍門石窟,陝西法門寺、
無阿彌陀佛”,一向專念,乘佛願力,往生
香積寺、興教寺、大慈恩寺、草堂寺,以及
西方極樂世界。修持淨土法門所依據的經論
甘肅的麥積山、敦煌的石窟。
有《佛說阿彌陀經》《佛說無量壽經》《佛
眾多的聖跡中,令人印象極深刻的是 說觀無量壽佛經》《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
一路的佛教石窟藝術。第一站石窟是龍門石 佛圓通章》《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和
窟,第二站麥積山石窟,第三站敦煌石窟,這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簡稱《往生
三座石窟是中國佛教石窟中的精品,因地理 論》),統稱為淨土五經一論。
環境的不同,其藝術特點也各具特色。敦煌
念佛,意為憶念佛陀,輾轉而成觀佛
石窟的壁畫和彩塑對我的震撼很大,參觀中
相好、唱佛名號等的修持方法。在佛陀的一
我特別留意了和淨土思想有關的壁畫,發現
代時教中,處處都在宣說念佛法門。在《雜
創作于隋唐之際表現淨土三經的內容非常之
阿含經》和《增一阿含經》中,念佛分別屬
多。可見,淨土念佛法門在唐代已經非常流
於六念法門和十念法門之一,這裡的念佛特
行,當時的長安城可謂是“家家彌陀佛,戶
指專心觀想佛的形相和無量功德,包括佛的
戶觀世音”,在遠離長安的敦煌壁畫中能得
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等五分法身,
到反映,淨土思想的興盛可見一斑。唐代的
若能如此修持,便得成就大果報,乃至自致
繁榮和大多數人信佛有絕大關係,佛法的廣
涅槃、自得解脫這是小乘的念佛法門。
泛傳播和當時的曇鸞、道綽、善導大師極力
弘揚淨土思想是分不開的。 在佛陀宣說的《般舟三昧經》中,則有
念佛名號、念佛身相好光明、念佛國方向的
淨土法門是流傳最廣的佛教宗派之一,
修行方法,如經所雲:“欲來生者,當念我
自古便有“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的美
名,莫有休息,則得來生。”依此而修,可
譽。它為何能有如此廣泛的影響力?我想,
得三昧成就,這是從念佛而實證真如實相的
除了它本身特定的優越性之外,古代佛教造
大乘法門。
像藝術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本文
結合西部參學的見聞,來談談佛教造像對淨 《無量壽經》雲:“諸有眾生,聞其名
土法門的貢獻。 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
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唯除五逆,誹

菩提綸音82期 48
菩提文苑

謗正法。”這段經文揭示了往生極樂國土的 往生西方淨土。蓮社一百二十三人,往生時
條件非常簡單,只要願生彼國,除了犯五逆 皆有瑞相,因此慧遠大師被後人推尊為淨宗
罪以及誹謗了大乘正法的人之外,乃至僅僅 初祖。二祖善導大師,唐太宗貞觀年間赴西
一念信願,均可往生彼國,已不像《般舟三 河玄中寺,謁見道綽大師,聽講《觀無量壽
昧經》要求的那麼困難了。 佛經》,此後專事念佛,篤勤精苦,遂得念
佛三昧,念一聲佛,口出一道光明,自證境
在《觀無量壽佛經》中,佛陀除了宣 界不可思議。於定中親見淨土之莊嚴。其後
說日想、水想、地想及七重行樹想等十三觀 入長安光明寺,專門弘揚淨土法門,曾書
外,又說九品往生的念佛法門。其下品下生 寫《阿彌陀經》十萬卷,繪製淨土變相壁畫
雲,若有五逆十惡的眾生,臨命終時遇善知 三百餘處,道化京華諸州,眾皆仰慕其德,
識教以念佛法門,至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 遂被稱為“彌陀化身”。在以後的千餘年
則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即得往生 中,繼之者有承遠大師、法照大師、少康大
極樂世界。 師、延壽大師、省常大師、蓮池大師、蕅益
總的來說,念佛有持名、觀像、觀 大師、截流大師、省庵大師、徹悟大師、印
想、實相四種方法,對於一般的凡夫眾生而 光大師。蓮宗十三祖皆是極力弘揚淨土念佛
言,以持名念佛最適用、最方便、最圓頓, 法門的祖師大德,功德巍巍,高山仰止。
乃易行道之徑中徑又徑。印祖對以上四種念 淨土念佛法門是中國佛教一大特色,
佛亦有開示:“念佛一法,約有四種,所謂 大乘佛教,不論顯密,幾乎都在闡揚阿彌陀
持名、觀像、觀想、實相。就四法中,唯持 佛的淨土法門。密教自有其修持的儀軌,顯
名一法,攝機最普,下手最易,不致或起魔 教依據的主要經典有《佛說阿彌陀經》《佛
事。如欲作觀,必須熟讀《觀經》。深知是 說觀無量壽佛經》《佛說無量壽經》,此為
心作佛、是心是佛,及心淨佛現,境非外 早期“淨土三經”的格局。前清之際,魏默
來,唯心所現,不生取著。既不取著,則境 深(魏源)居士將《華嚴經》的《普賢菩薩
益深妙,心益精一。能如是,則觀想之益, 行願品》列為“淨土三經”之後,民國印光
殊非小小。如觀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 大師獨具慧眼,又發現《楞嚴經》的《大勢
心,急欲境現,此則全體是妄,與佛與心, 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也屬於弘揚阿彌陀佛淨
皆不相應,即伏魔胎。因茲妄欲見境,心益 土法門的重要經典。因此連同以上三經,合
躁妄,必致惹起多生怨家,現作境界。既最 稱為“淨土五經”。在中國佛教的大乘各宗
初因地不真,何能知其魔業所現。遂大生歡 派中,除了三論(中觀)派以及部分禪士們
喜,情不自安。則魔即附體,喪心病狂。縱 不用淨土的念佛法門之外,其餘諸家,幾乎
令活佛現身救度,亦末如之何矣。須自量根 無一不學求生西方極樂淨土的念佛法門。以
性,勿唯圖高勝,以致求益反損也。善導和 此可知,念佛乃是中國佛教的共同特色。
尚雲,末法眾生,神識飛颺,心粗境細,觀
難成就。是以大聖悲憐,特勸專持名號。以
稱名易故,相續即生。誠恐或有不善用心,
致入魔境也。宜自詳審。又志誠懇切,亦消 莫高佛窟及經變的基本概況
除躁妄魔境之一妙法也。宜竭盡心力以行 為了把西方淨土在人間呈現,古代先
之,則幸甚。”(《印光法師文鈔·增廣 賢們有智慧也有耐心,在遠離繁華的政治中
上》之《複吳希真居士書一》) 心的偏遠的河西走廊西端,開鑿了世界最大
至於淨土法門在震旦的興起,則肇始 的佛教藝術石窟——敦煌莫高窟。至於開鑿
於東晉時期的慧遠大師,為證明佛言不虛和 石窟、塑佛像、繪製壁畫的目的,約有三
西方極樂世界真實存在,大師于廬山東林寺 點:一、為求功德。造佛像是表達信眾對佛
創白蓮社,同慧永、慧持、劉遺民、雷次宗 陀的虔誠、恭敬和感恩,用丹青來做佛事也
等一百二十三人結社,精修念佛三昧﹐誓願 是供養佛菩薩。造像的功德非常之大,據
《法華經》及《佛說造立形像福報經》等經
49 菩提綸音82期
菩提文苑

典記載,造佛形像不僅可以得到無窮無盡的 達抽象的義理。廣而言之,凡依據佛經繪製
福德,死後不會墮入三惡道,更是成就無上 之畫,皆可稱為“變”。敦煌經變畫則通常
佛道之因。二、用視覺藝術來表達佛陀法 指將某一部甚至某幾部有關佛經之主要內容
義。把抽象的文字義理轉化為圖畫形式是中 組織成首尾完整、主次分明的大畫。經變
國佛教的創意。因為過去大部分人不識字, 在南朝時即已出現,據唐張彥遠《歷代名畫
尤其婦女更是如此,所以佛陀的經典就看不 記》載,南朝宋袁倩畫有《〈維摩詰經〉
懂,為了讓更多人瞭解經典的意思,用壁畫 變》,梁時儒童畫有《〈寶積經〉變》。莫
的形式就方便多了,古代大德們為了普度眾 高窟有經變三十三種,持續時間長的有《西
生,其用心良苦可見一斑。三、為觀修者提 方淨土變》《東方藥師變》《〈彌勒經〉
供直觀形象的畫面。佛弟子修行的依據是佛 變》《〈法華經〉變》《〈維摩詰經〉變》
陀的經典,經典是文字,文字有其局限性, 等,數量最多的是西方淨土變。敦煌經變內
不形象,許多內容須要想像和觀想,為了更 容豐富,形式多樣,除了佛經內容外,大量
方便觀想佛經的義理,所以經變畫就應運而 的社會生活內容在畫中得到生動的體現。
生。
敦煌壁畫中的西方淨土變的畫面佈局
敦煌石窟藝術是我國的國寶,也是世 大致相同:上方虛空段,中上方寶樹段,中
界文化遺產,它的規模之大、歷時之長、內 部三尊段,中下方七寶池,下方寶地段,三
容之豐富、技術之精湛、保存之完好都是舉 尊段的左方和右方為寶閣段。根據壁畫尺寸
世罕見的。它經歷千餘年,創造了人類文化 大小,畫工會按照實際情況對各個部分進行
史上的奇跡,是世界佛教藝術寶庫。 刪減。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始建于十六國 全圖以阿彌陀佛為中心,左右為觀
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 音、勢至,他們為眾多的佛菩薩所簇擁,正
五代、西夏、元等朝代的不斷完善,有洞 進行佛事活動。壁畫上方有分別從仰視、俯
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 視角度畫出的樓臺、亭榭、寶池、蓮華和歡
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 樂的歌舞伎樂,以及優美的飛天飄舞散花等
佛教藝術博物館。 萬千景象,烘托出一派祥和莊嚴的氛圍。如
此眾多的建築和人物活動,在畫面上分佈得
敦煌藝術涉及的領域非常廣,因篇幅 主次分明,有條不紊,色彩繽紛而又統一和
有限,筆者只從淨土三經和敦煌西方淨土變 諧,充分顯示出唐代畫家處理宏大場面的構
壁畫之間的關係說起。所謂的“經變畫”, 圖和表現技巧。畫面看上去非常華麗多彩,
亦稱“經變”或“變相”,即是用畫像來解 都是忠實地依照經典的描述來創作,並非畫
釋某部佛經的思想內容,用形象的畫面來表 工們憑空想像出來的,創作態度是非常嚴肅

菩提綸音82期 50
菩提文苑

的。大多創作者本身就是虔誠的佛弟子或者 這是區分二者的決定性特徵。
是僧人,繪畫創作這些壁畫本身就是在修
行,在觀想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是心作 古代畫家在忠實于佛教經典的前提
佛,是心是佛,一心畫佛,一心念佛,當下 下,根據現實生活充分發揮自身的想像力,
這顆心就在西方極樂世界。 從而創作出世人心目中的西方淨土壁畫。南
北朝時期的莫高窟壁畫內容主要是佛陀本生
故事以及佛傳故事。從隋代開始,經變題材
增多,到唐代成為壁畫的主體。典型的經變
西方淨土變的藝術特點 畫是以宣揚諸佛淨土為內容的“淨土變”,
《〈阿彌陀經〉變》和《〈無量壽 主要包括《〈西方淨土〉變》《阿彌陀五十
經〉變》均以阿彌陀佛為中心,左右兩側分 菩薩圖》《〈彌勒淨土〉變》《〈東方淨
別為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而《〈觀無 土〉變》四大類。在歷代敦煌壁畫中,這四
量壽佛經〉變》的主尊為釋迦牟尼佛,左右 類經變壁畫多達400餘幅,是敦煌經變畫中
兩側為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區分方法是: 最大的門類,其中《〈西方淨土〉變》和
釋迦牟尼佛的眉間往往繪製白毫相光,而文 《彌勒經》變的藝術成就最高,是“淨土
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的寶冠和手印也與阿彌陀 變”的代表作品。
經變和無量壽經變的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 當前,學術上通常將《〈西方淨土〉
薩不同。 變》細分為《〈無量壽經〉變》《〈阿彌陀
《〈觀無量壽佛經〉變》的主體畫面 經〉變》和《〈觀無量壽佛經〉變》等三
兩側有“未生怨”和“十六觀”,往往是自 類。全部敦煌壁畫中有西方淨土變125壁,
上而下的方格連環畫,這來自於《觀無量壽 東方藥師變64壁,彌勒淨土變64壁。大多規
佛經》中的未生怨故事和“三福”“十六 模宏大,畫風熱烈、莊嚴、富麗、璀璨,一
觀”。《〈阿彌陀經〉變》和《〈無量壽 掃北朝壁畫的粗獷風氣。畫面構圖大體相
經〉變》則沒有這兩部分內容。 似,主尊端坐在中間的蓮花寶座上,左右有
兩大菩薩,四周圍繞羅漢、金剛等各式侍
《〈無量壽經〉變》在七寶池中繪有 從,上有飛天翔舞,前面還有一部樂器,重
三個或者四個蓮華化生童子,對應于《無量 重的殿堂樓閣滿布畫面。如172窟南壁和217
壽經》中的“三輩往生”。而《〈阿彌陀 窟南壁的盛唐《〈觀無量壽經〉變》、220
經〉變》的七寶池中則一定沒有蓮華化生, 窟南壁和321窟北壁的初唐《〈無量壽經〉

51 菩提綸音82期
菩提文苑

變》,329窟南壁的初唐《〈阿彌
陀經〉變》,均畫幅巨大、畫藝精
湛,是莫高窟《〈西方淨土〉變》
的代表作品。

隋唐時代最流行的是《觀經》
《阿彌陀經》《法華經》《維摩
詰經》的經變畫,在1055幅經變畫
中,其中多半是淨土變,可見當時
淨土三經對隋唐之際的影響之大,
以及淨土經變畫之流行。據記載,
唐代長安各地有許多丹青高手都在
敦煌留下了許多精湛的壁畫作品,
善導大師親手繪製的淨土變就達
三百餘幅,也許這些眾多的壁畫中
就有善導大師的作品。

淨土變對淨業修持的意義

這些壁畫其實都是為修行者
在洞窟中修習觀想用的,觀想念佛
就是他們的日課,口稱阿彌陀佛聖
號,目觀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心中
發願往生西方,整個身口意都沉
浸在佛陀的十二光如來慈悲加持之
中。整天在四面都是美輪美奐的佛國淨土 母之行等,及感得聖眾迎接而往生等相。下
(壁畫)中觀想用功,修行的效果也會大大 輩觀,又作下品生觀、下輩生想,即觀下輩
提升。藝術造像的形式對淨土宗的修行作用 徒眾雖造作惡業,然臨終遇善知識,而知稱
非常大,比如修持《觀經》十六觀,大多數 念彌陀名號,因之得以往生,及蒙種種勝益
沒有經過形象思維訓練的人是很難觀想清楚 之相。以上十六觀法,在《觀經變相圖》中
的,有一個形象直觀的圖像就方便多了。 一一都有圖解。

念佛行者由憶念彌陀之身與淨土,得 念佛本身就包括念佛的名字、念佛的
以往生西方,總其觀行有十六種,即日想 恩德、觀想佛陀的形像及極樂世界依正莊嚴
觀、水想觀、地想觀、寶樹觀、寶池觀、寶 美好等。淨業行人深深的淨土情懷、一往情
樓觀、華座觀、像觀、真身觀、觀音觀、勢 深的嚮往,一定是發自內心的時時刻刻的掛
至觀、普觀、雜想觀、上輩觀、中輩觀和下 念、思念,如同遠行的孝子時刻都牽掛著自
輩觀。現在著重介紹第十四、十五、十六觀 己的母親一樣,佛陀念我們亦複如是。真心
的三輩觀法。往生淨土者依其因,而有上、 想念不是人為的強迫,是真實心的流露,沒
中、下三輩,三輩複分上、中、下三品,總 有動機,沒有虛假。即便是此刻沒念佛的名
為九品。所謂的上輩觀,又作上品生觀、上 字,心裡也是時時憶念著佛的形像或者佛陀
輩生想,即觀上輩徒眾自發三心、修慈心不 的恩德。父母對孩子的思念也是一刻都不停
殺行等,臨終蒙聖眾迎接,及往生後得種種 止,並非父母沒有念叨孩子的名字就不思念
勝益之相。中輩觀,又作中品生觀、中輩生 他。真心想你的人,念不念你的名字都在想
想,即觀中輩徒眾受持五戒八戒、修孝養父 念你,心裡沒你的人,即使每日念叨你萬遍

菩提綸音82期 52
菩提文苑

也是言不由衷。以我們現代人的根器,從來 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吾人妙明
沒有接觸過淨土經典的人,只讓他念六字名 真心含藏在塵垢中,難以自現,今以阿彌陀
號可能念得沒有感覺、沒有味道,信願也很 佛萬德洪名之力,清除垢障,顯明清白,聲
難生起來。淨土法門需要長期的聞思修, 聲喚醒自己,就路還家,領略本地風光。
才能逐漸生起信願。淨土法門的修持看似簡
不管是持名念佛還是觀想念佛,首先
單,其實教理非常深邃。
把這顆心安住到西方蓮台之內,常常以十六
若依天臺判教系統來判淨土法門,則 觀嚮往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通過欣賞
正屬五時八教的圓頓之教,同時又圓攝圓 這些精美的壁畫來觀想念佛,當下這顆心
超五時八教,如來正說,教內真傳,超情 就在極樂世界。讓觀者種下善根,種下將
離見,不可思 來成就成佛的
議。若以華嚴 種子,讓更多
判 教 來 判 , 的後人欣賞藝
《彌陀經》屬 術的同時,也
不可思議之圓 能一心嚮往西
頓妙典,而且 方極樂世界,
是圓頓中至極 能心中念佛,
圓頓,了義中 將來都解脫成
無上了義,方 佛,這才是古
便 中 第 一 方 代賢聖們的本
便。祖師們把 意吧。
淨土法門讚歎
敦 煌 石
到了極處,皆
窟,不僅是人
是為了讓我們
類藝術寶庫,
對淨土生起信
也是歷史文獻
心。因為淨土
寶庫。莫高窟
法 門 實 在 是
以其大量精美
一個超越的法
的壁畫、無數
門,果地覺作
形象生動的彩
因地心,登地
色塑像和極其
菩薩尚不能知
珍貴的大量佛
其少分,何況
經、文書等珍
初學。說簡單
貴歷史文獻,
也 實 在 是 簡
堪稱世界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寶庫之一。
單,斷疑生信,發願生西,老實念佛,莫換
但是現代人本末倒置,只是把敦煌藝術作為
題目,則決定成就。
學術來研究,僅僅只看作是文化藝術遺產進
古代先賢們在昏暗的洞窟中,常年不 行保護,而沒有當作佛學文化來研究,沒有
厭其煩地繪製淨土變的壁畫本身就是念佛, 躬下身來虔誠地領悟佛法的精髓。敦煌莫高
就是修行,他們的心早已經在西方蓮池了, 窟更重要的是其宗教價值,先民們當初一定
他們也一定是想透露這個資訊,諸佛廣贊的 不只是僅為後人留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才
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實存在的。“若眾生心, 鑿窟造像的吧。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觀
經》雲:“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
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 (全文完)
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

53 菩提綸音82期
菩提漫畫

菩提綸音82期 54
天廚妙供

天廚妙供

番瓜雜菌盅 五参茶
原料:小番瓜一個,適量香菇、草菇、 份量:1人
雞腿菇,青紅椒各一個 功效:益氣活血,養心瀉熱,適合經常
做法: 胸痛心悖人士
1、番瓜有把的一頭切開,另一失略略 成份:
切平即可,便於放置於盤中,將中間的籽挖 意參,苦參,玄參,北沙參,丹參考
掉。
用法:
2、把挖空的小番瓜放入鍋中用小火蒸,
(1)所有材料放入保溫壺內
蒸至可用筷子扎透即可,從鍋中取出撰在盤
中備用。 (2)先用食水把材料清洗一遍
3、將各類菇洗淨,一切二。起鍋熱油, (3)再注入滾水約250-300ML
爆香薑末,放入所有的菇爆炒,不用炒太 (4)焗20-30分鐘,然後搖晃數下取汁飲
久,最後用鹽、蘑菇精、少許胡椒粉調味, 用
最好加一點點水炒出汁,吃起來會比較有味
(5)可重覆泡焗至無味
道,不用勾芡。
4、把炒好的菇連少許汁倒入小番瓜盅
中,多餘的可放在旁邊。吃的時候,可用小
刀將小番瓜切開。好的小番瓜蒸熟後甜甜
的、面面的。
黨參
補中益氣,健脾益肺,抗
香樁豆腐 癌,降壓,抗缺氧,抗衰老
原料:豆腐,香樁醬(具體說是泡在菜 苦參
籽油裡的香樁,好像還不算是醬,暫時先這
麼叫吧),素壕油 清熱解毒,抗菌消炎

做法: 玄參

1、豆腐切片,用少許油煎至兩面金黃, 清熱涼血,滋陰解毒
取出盛盤。 沙參
2、另起鍋,將香樁連菜籽油一起倒入鍋 養陰清肺,益胃生津
中,再加入素蠔油、少許水一起煮沸,煮成 丹參
香樁醬汁
活血調經,涼血消癮,安神
3、將醬汁淋在煎好的豆腐上即可。

55 菩提綸音82期
通告

2018年度法會安排

公曆 農曆 周天 活動

十二月初八至 釋迦佛成道(法華經)四永日圆
1/24-1/28/2018 星期三至日
十二 滿之日供天

2/15/2018 十二月三十日 星期四 除夕迎新送舊晚會

正月初二至正 禮拜三千彿名寳懺 供燈增長福


2/16/2018 星期六至四
月初七 慧

歲首供天開燈許願祈福新年聯歡
2/25/2018 正月初十 星期日
團拜

請注意固定時間的共修(特殊法會活動期間除了禮拜大悲懺,將會暫停以
下活動,延續下一個日期開始。)歡迎善信護法踴躍參加,同沾法喜:

每個星期六下午2:00念佛會
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日上午9:30,禮拜大悲懺
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上午9:00慶祝當月生日會,延生普佛;下午探訪老人
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全日念佛會,下午佛法坐談會或書寫經書
每個月的第四個星期日上午念佛會, 下午佛法坐談會或抄經

助印功德芳名
助印善款請寫上捐款者姓名、地址,寄交本會。
郵寄支票,抬頭人寫請寫:「M.B.S.S.I」。
本會受到善款后會寄回豁免入息稅收据

印經箱 $170 楊頌昇 $10


Cathy Chan合家 $100 王乾倩 朱靜儀合家 $180
陳碧玉合家 $20 姜美珍 陳麗敏合家 $100
韓淑文合家 $50 李穗合家 $50
Diane Deng $50 Zhu Yan Wang $20
Connie Deng $20
馮衛卿 朱庭新 朱業新合家 $40

菩提綸音82期 56
通告

彌陀誕念佛及三時繫念法會

千佛寺即將舉辦彌陀
誕念佛法會,念佛八天,圓
滿之日啟建三時繫念普皆迴
向。因緣殊勝,冀望諸上善
人海會雲集,共與盛會,萬
緣放下,剋期取證,成就一
心不亂,念佛三昧。
共修日期:12/31至
1/7/2018 (週日至週日)
共修內容
1、恭誦《阿彌陀經》
、阿彌陀佛聖號、拜佛、繞
佛、靜坐念佛 。
2、屆時有法師傳授三皈、八關齋戒,並隨機開示。
3、佛七的圓滿日上午普佛大回向,下午2:00pm啟建三時繫
念。
若有登記消災、超度、供齋等功德,請早登記,以便書寫。此
活動名額有限,報名欲速,如需住宿,請自備洗漱用品。
歡迎隨喜參加,法喜充滿,早證菩提

咨詢電話:617-773-7745,617-773-1688
53-55 Massachusetts Avenue,Quincy,MA 02169
Email:1000buddha@gmail.com
www.thousandbuddhatemple.org

57 菩提綸音82期
通告

釋迦牟尼佛成道法華法會

千佛寺為慶祝釋迦牟尼佛成道舉辦法會,誦《法華經》祈禱世
界和平,災難不起,國泰民安!1/24至1/28/2018農曆十二月初八至
十二(週三~週日),每日9:30am~4:00pm誦經,圓滿之日,供天祈
福,普皆迴向!
《法華經》素有“經中之王”之美譽,在《法華經》中,世
尊盛讚此經“於一切諸經法中,最為第一”。天臺宗第三代祖師智
者大師提出,《法華經》是佛在入滅前所說的經法,它統攝了一切
佛法,對佛法具有總結性。凡聞《法華經》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隨
喜者,釋迦本師即與授記成佛。而且讀誦此經既能消除貪欲,又能
福報增長。因緣殊勝,歡迎廣大善信共與盛會,同沾法喜,早證菩
提!
法會期間有供天.消災祈福.供齋等諸功德,請早登記,以便書
寫。輾轉告知,功德無量。

咨詢電話:617-773-7745,617-773-1688
53-55 Massachusetts Avenue,Quincy,MA 02169
Email:1000buddha@gmail.com
www.thousandbuddhatemple.org

菩提綸音82期 58
通告

禮千佛春節吉祥法會

千佛寺為祈世界和平、國泰民安,災難不起,將於春節期間舉
辦禮千佛春節吉祥法會。
法會期間活動安排如下:
1、農曆正月初一(2/16/2018週五)上午9:30AM禮拜大悲寶懺。 
2、初二~初七(2/17  至 2/22/2018週六~週四)啟建千佛洪名寶
懺,禮懺時間:每日9:30AM~12:00PM、1:00PM~3:30PM。
3、農曆正月初十日(2/25/2018周日)歲首供天。開燈許
願。9:00AM 齊聚千佛殿禮拜三寶供奉諸天。
法會期間有供燈.祈福.供天.供齋等諸功德,輾轉告知,功德無
量。屆時還有撞鐘祈福.聯歡團拜等內容,歡迎參加,同沾法喜!

咨詢電話:617-773-7745,617-773-1688
53-55 Massachusetts Avenue,Quincy,MA 02169
Email:1000buddha@gmail.com
www.thousandbuddhatemple.org

59 菩提綸音82期
通告

觀音菩薩聖誕祈福法會

麻省菩提學會 千佛寺為恭迎觀音菩薩聖誕,舉辦祈福法會,祈求
觀世音菩薩甘露遍灑三千, 令眾生熱惱消除、清涼自在。並祈禱世界和平、
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法會安排:4/1/2018(農歷二月十六日)星期日上午 9:30am 啟建觀
音菩薩聖誕祈福法會,禮拜大悲寶懺!
是日並傳授三皈、八關齋戒,中午備有素齋與眾善信結緣。歡迎屆
時參加,同沾法喜!
如有填寫延生福壽牌位、供齋等功德請及早登記,以便書寫。

咨詢電話:617-773-7745,617-773-1688
53-55 Massachusetts Avenue,Quincy,MA 02169
Email:1000buddha@gmail.com
www.thousandbuddhatemple.org

菩提綸音82期 60
通告

清明孝思報恩超度法會

清明是中國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為表達對先人的
孝思感恩,千佛寺將於 2018年4/5至4/8日(農歷二月二十至二十三)
周四至周日,啟建清明孝思報恩超度法會。
每日上午九時誦《地藏菩薩本願經》,下午4時蒙山施食。
以此功德迴向十方法界無時以來父母師長,六親眷屬,累劫冤
親債主,九幽十類孤魂等眾,離苦得樂,超生凈土。並迴向國泰民
安,世界和平,災難不起!歡迎屆時參加,同沾法益!
如需做超薦、供齋等諸功德,請及早登記填寫!

咨詢電話:617-773-7745,617-773-1688
53-55 Massachusetts Avenue,Quincy,MA 02169
Email:1000buddha@gmail.com
www.thousandbuddhatemple.org

61 菩提綸音82期
通告

觀音菩薩法會功德介紹
欲解諸罪障、莫如修懺法
懺除宿業罪、得智慧增長
諸惡皆不作、眾善皆奉行
意業皆清淨、所作皆如法
長養諸福業、一切皆如意

千佛寺每月第一個周日上午九時啟建
大悲懺法會,集大眾虔誠力量回向觀音法會
會員及祝福護法善信消災免難、福壽俱增、
合家康泰、諸事如意。

每個家庭可寫兩個名字(合家)$120/ 年。

千佛寺功德認捐表 M.B.S.S.I Donation Form


53-55 Massachussets Avenue, Quincy, MA 02169
Tel: 617-773-1688 Fax: 617-773-2201
Email: 1000buddha@gmail.com

消災祈福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 址 Addr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Date_____________ 電話 Phone_____________ 編號 NO()

* 新會員【】* 老會員【】現祈福會員編號 NO._____________



支票抬頭人請寫:M.B.S.S.I

菩提綸音82期 62
通告

供燈功德介紹
寶殿佛燈處處明
供養十方佛菩薩
虔誠奉獻佛前燈
藉佛菩薩加持力
三障捐除得解脫
智慧常開福由生
故知
發心點盞光明燈
消災免難度時光

觀音菩薩法會 功德介紹 M.B.S.S.I Donation Form


千佛寺功德認捐表
53-55 Massachussets Avenue, Quincy, MA 02169
欲解諸罪障、莫如修懺法 Tel: 617-773-1688 Fax: 617-773-2201
懺除宿業罪、得智慧增長 Email: 1000buddha@gmail.com
諸惡皆不作、眾善皆奉行
意業皆清淨、所作皆如法
姓名(中)________(英)________編號 No. _______
地址 Addres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長養諸福業、一切皆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Date:________電話 Phone:________
千佛寺每月第一個周日上午九時啟建
大悲懺法會,集大眾虔誠力量回向觀音法會
本人願供奉金佛像____尊,每尊(永久)US$500.00 元共 US$ _____元
會員及祝福護法善信消災免難、福壽俱增、
本人願供奉光明燈____盞,每盞(每年)US$100.00 元共 US$ _____元
合家康泰、諸事如意。
*新燈【】*續點【】現供奉光明燈編號 No. ________
每個家庭可寫兩個名字(合家)$120/ 年。 Inc.@M.B.S.S.I
支票抬頭請寫:MASS Budhi Siksa Society
請郵寄《菩提論音》(季刊)到以上地址,()現已收到,()從未收到

-----------------------------------
更改通訊地址:
地址(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 菩提綸音82期
通告

麻省菩提學會千佛寺
Massachusetts Budhi Siksa Society Inc.
Thousand Buddha Temple
53-55,MASSAVE,QUINCY,MA02169
地址:昆士市,麻省大道五十三號
電話(TEL):617-773-7745;617-773-1688
網址:www.thousandbuddhatemple.org
電郵(E-mail):1000buddha@gmail.com

光臨千佛寺路線須知
由波士頓(From Boston): 由紐約(From New York):
93 SE x it12號 出 口 一 直 上 橋 第 一 個 出 口 93N Exit18號出口,沿著Quincy Center之路
(Hancock St.)之路牌指示直走到盡頭 牌指示,於Newport Ave與Granite St之交通
交通燈,轉左,再在第一盞交通燈轉右 燈轉右,在第一個交通燈轉左,第二個交通
(Washington St.),再過第二和第三盞交 燈轉右,再在第三個交通燈轉右,就是Wash-
通燈之後的第五街右轉就是。 ingtonSt,直走約兩哩路至Mass Ave,千佛
寺就在右邊。
公共交通:
紅線地鐵站(Red Line):Quincy Center站下,然後可乘220、221、222線巴士到達。

千佛寺

千佛寺圖書館通告
本圖書館開放時間由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
館內藏有各種中、英佛教書籍,及 DVD 光碟
歡迎各善信親臨閱覽或借出
並有中、英書籍,錄影帶及 DVD 光碟等結緣
有意者可親到本寺或來信索取

菩提綸音82期 6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