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8

編輯手札

  自接編務以來,陸續得知幾位人刊配合的特約插畫
都是年輕的美媚,像是聿瑩、若茞和常憶。感覺聿瑩多情
而善感,全然藝術性格:若茞恬靜而淡定,性格老熟於年
齡,畫風卻樸拙而出塵:至於常憶,人和畫一樣,古靈精
怪裡透著善巧的智慧,像是一個老靈魂躲在一具俏皮的
軀殼裡,又像是這個年輕的形體不時玩弄著身體內的老靈
魂。
  或許心細的讀者已然發現,長時間為人刊連載漫畫的
常憶,作品〈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連載兩期後便沒了
下文。年前,常憶因車禍重創昏迷, 無常示現,在無法
協助的情況下,好友們只能虔心祝禱、等待。於今雖逐漸
醒轉,卻仍在靜養。本期若茞一篇〈備份〉,即從自身電
腦記憶體損壞說起,說著說著就憶起了常憶,讀著這篇文
稿,編輯也將祝禱隨文寄於虛空,願佛菩薩護佑常憶,早
日康復。
  經過國曆八月廿二日的 「盂蘭盆暨瑜伽燄口施食大
法會」,信眾尤其能夠感念目犍連尊者的孝心,而本期專
題《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亦是以有「佛門孝經」之稱的
《地藏菩薩本願經》為主題,在〈我與地藏菩薩的因緣〉
一文中, 本山住持大願法師述及當年剃度前,自選法名
「大願」,法號「果孝」, 便是為了效法地藏菩薩「地獄
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此外,〈地藏法門修行感應〉
一文中,新竹幸福講堂的地藏法會的居士們也分享了自身
經驗的修行感應。當然修行不應祈求感應, 因此正如〈平
安無事就是最大的感應〉的文章名,林居士提醒大家平安
順利就是最大的感應 。
第 卷.第 期

3 人乘佛教宗旨
推行人乘佛教 弘揚佛教真理
1
淨化社會人心 發揮慈悲濟世
建設人間淨土 創造人類幸福

目次
法雨甘露
做人應有慚愧心 ..................................................................... 聖開導師 4
般若講堂
詩兩首.........................................................................................楊銘塗 6
千手觀音度有情 ..................................................................... 大願法師 8
靜觀魚讀水中月──讀般若心經的經驗談 ................................. 一缽 11
專題: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我與地藏菩薩的因緣 ............................................................. 大願法師 16
〈見聞利益品〉之淺釋 ................................................果孝 19
《地藏經》
佛門孝經──《地藏經》 .............................................................釋子 5
對大願地藏菩薩的感恩 .................................................................慧渡 31
平安無事就是最大的感應 ........................................................... .莊昇 33
地藏法門修行感應──新竹幸福講堂的地藏法會分享 ..............靖宇 37
菩薩行處
「漸」與行中修 ....................................................................... 李清波 40
沙灘上的夢 ................................................................................... 古魯 43
感恩...............................................................................................慧娟 46
備份...........................................................................................李若茞 49
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談談說話的藝術 ....................... .方恨少 51
我的學佛因緣 ...............................................................................慧渡 53
智孝...............................................................................................子德 55
藝海禪舟
禪心墨韻──開印法師的書藝 ............................ 皓月精舍 如範法師 58
踏雲而來──訪泥皮壁畫藝術家王岩松 ................................ 李若茞 65

圖說菜根譚
貪得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 ........................................... 小童 74


明潭采風 人乘菩薩道
纜車遊明潭 .................................................. 淨雨 76 人乘佛子 乘人之乘
行菩薩道 直達佛地
日月潭新興旅遊景點──貓頭鷹之家 ....... 清雨 8
醍醐養生
酸豇豆.......................................................... 陽光 88
人乘佛子
封面繪圖:王岩松(歸去來兮局部)
新竹講堂「幸福」的緣起 .......................... .靖宇 90
塵中拾影
民國六十八年十月創刊
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經典老
出版者:人乘佛刊雜誌社
爺車》的菩薩心 ........................................柳成蔭 96 創辦人:聖開導師
法會•活動感言 發行人:李文達(釋大願)
慈光山99年幸福兒童成長園紀實 ......... 張淑娟 101 社長:胡靖宇
佛學英文教室 總編輯:張碧員

師父上人法語(3)................................................... 美術設計:徐偉
特約作家:蔡澤生、李清波、李若茞
................................翻譯◎蔡澤生、Judy Chen 106
陳采婕
佛子行三十七頌(第二十七、二十八頌).............
編輯特助:羅麗卿
........................................................ 譯注◎莊昇 109 美編特助:黃聿瑩、洪嘉琪、陳國志
慈光之聲 電話:(049)89635.89605
慈光山人文獎 99年度大專學生獎助學金申請辦法 ..... 傳真:(049)898193
.....................................................................果穗 11 社址:55541台灣南投縣魚池鄉東池村
東興巷4-8號
慈光山僧團再獲內政部98年度績優宗教團體表揚
ADDRESS:
.................................................................... 果穗 115
NO.4-8 TONG-HSING LANE,
頒發99年度中小學獎助學金 .................... 果穗 117
TONG-CHIH V ILL AGE, Y U-CHIH
「人乘書香飄山城」福龜國小贈書儀式. 果穗 119 HSIANG,
盂蘭盆會解倒懸 燄口法會濟幽冥 ...... 編輯室 11 NAN-TOU COUNTY, TAIWAN, R. O. C.
法律顧問:趙建興律師

助印芳名錄 ..........................................................15 慈光山資訊網網址電子報:


http://www.zgs.org.tw
投稿信箱:zgs.editor@gmail.com
郵撥帳戶:人乘佛刊雜誌社
第00980-號
印 刷 者:中原造像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院新聞局局版台誌字第16號
中華郵政中台字第15號執照登記為雜
誌交寄
第 卷.第 期

3
做人應有慚愧心
文◎聖開導師 圖◎若茞
1

  我們每一個人的行
為,有善的,也有惡的。
善的 行 為,趣向是 光明
的,快樂的;惡的行為,
趣向是 黑暗的,煩 惱和
苦痛的。所以我們平素
做人處世,應該時刻檢
討自己,自我反省。一旦發現自己有了罪過,而生自我厭棄
之心者,名為「慚」。因自己的罪過而對他人生起了一種羞
恥之心,認為愧對他人時,叫做「愧」。對於自己所造作的
罪過,而生起了一種自羞自恥的精神作用,有改過為善意向
的一種心情叫「慚愧心」。《大乘義章》卷第二曰:「於惡自
厭名慚,於過羞他稱愧。」因此,「慚」與「愧」都是善的,
所以在佛學上,五十一心所有法「信、慚、愧、無貪、無瞋、
無痴、精勤、輕安、不放逸、行捨、不害」等十一個善心所
中,「慚」與「愧」都是善心所之一。
  比方說:本來一個幸福的小家庭,有賴夫妻共同維護,
平素夫唱婦隨,互相敬愛,互助合作,互相慰勉,互相信
賴,精勤正業,教養子女,長幼咸宜,其樂融融的。一旦丈
夫或妻子之一方,生起了不正當,也不該有的「貪、瞋、痴」
等不善之心;男的在外,不慎擇交,親近邪惡,尋花問柳,
吃喝嫖賭,不務正業,勢必傾家蕩產,家庭破敗。或者,為
妻子的,只知追求物質的享受,好吃懶做,濫交異性,日夜


遊樂,或去舞廳,或上牌桌,不理家務,不顧子女。這樣一
來,一個幸福的家庭,即遭敗壞,家破人散,子女之前途,
將來之悲慘,可想而知。在現代只顧西洋文明,忽視中華固


◎雨甘露
有文化道德的今日社會中,因失去了慚愧心所造成的家庭悲
劇,到處可見,不勝枚舉。當此之際,如能提倡我國固有的


文化,人皆有慚愧之心,如上所舉,一念之差,雖然做了錯
事,能知懸崖勒馬,改惡向善,慚愧歉疚,早日回頭,重整家
園,實踐固有之美德,尚可挽救其家庭的厄運,恢復原來的
幸福。
  不獨一個家庭,進而社會各階層的每一分子,甚至國家
民族,乃至世界人類,每一個人都能做到時生慚愧之心。凡
有一切罪過之事,都能悔改,除惡向善,養成完美無缺的人
格,則人類之向上進步,繁榮幸福的境界,是可以共同建立
的。造成此世界人類之所以烏煙瘴氣,苦惱倍增的原因,就
是人們有了罪過,毫無慚愧之意,不知懺悔向善。如此演變
下去,人類之前途,實不堪設想。人之為人,貴在能生慚愧
之心,否則實與禽獸又有何異!


第 卷.第 期

3
詩兩首
文◎楊銘塗 圖◎聿瑩
1
作者簡介:淡江大學英文學系兼任老師,曾任該系系主任暨
英美文學研究所所長.,任內舉辦3屆「國際生態論述會議」,
其著書論文都和生態文學有關,近年研究領域觸及儒釋道思
想的探討。

菩提道上
行深究竟,淬練至極
恆永在定,一路和風
時時起死,時時返生
菩提之道,沒有疲累
詩歌之心,沒有苦楚


淬煉至極


◎若講堂
跋涉無邊戈壁
玄奘心無沙塵


願力得通天竺

潛心鑽研木石
魯班依道雕鏤
德斧終出神工

碎裂堅冰厲雪
雪松堅毅挺拔
翠峰於焉疊成

勇闖黑風暴雨
野鶴南行北回
香火才有傳承

飄過青山古寺
落葉道法晨光
真如喪無所失


第 卷.第 期

3
千手觀音度有情
文◎大願法師 
1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此次朝山因緣殊勝,除感恩
三寶加被外,更感恩師父上人在常寂光淨土的加持。
  今天天氣風和日麗,萬里無雲,一早來自全省各地的居
士,從清晨五點起,沿著山坡,依序朝山到大殿。看到此種
莊嚴的朝山場面,就想起師父在世時,文殊院大殿剛建好
後,吹起了一陣朝山風。有時一個月中,每個星期天都有人
來朝山,「皈依文殊師利菩薩」聖號聲,遍滿林間山谷,呢
喃耳際。
  回憶往昔,師父上人在回向後常開示說:「朝山,是一
種很好的修行法門,當我們拜下去時,身、口、意三業都可攝
受,當下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藉此以達到
三業清淨,去三心、離四相……。」許多居士因朝山,惡因緣
轉變為善因緣,不但業障消了,病苦也遠離了,家庭變得更
祥和、更幸福……。
  站在前面,也感受到居士們臉上所顯露的法喜。今天,
我的心境與去年九月廿日朝山回向時,截然不同。去年,我
有太多的感觸與感動;今年,除了感恩外,更感謝「觀世音
菩薩」的大慈大悲,在此次朝山活動前十天,示現了千手千
眼的觀世音菩薩聖像,接引今天來朝山的大眾。
  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更以千手千眼苦海常作
渡人舟。何以示現「千手」、「千眼」?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載:「我於是時,始住初地,一聞此呪 (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


陀羅尼) 故,超第八地。我
時 心 歡 喜 故,即 發 誓 言:


◎若講堂
『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
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


身生千手、千眼具足。』發
是願已,應時身上,千手千
眼,悉皆具足;十方大地,
六 種 震 動;十 方 千 佛,悉
放光明,照觸我身,及照十
方,無邊世界。」
  從此以後,觀世音菩薩
因方便眾生,分別示現不同
形態的觀世音菩薩,或千手
千眼觀世音菩薩,隨時隨地
應化在娑婆世界,救度一切
苦難眾生,離苦得樂。
  談到這尊千手千眼觀音聖像的因緣也很特殊。文殊院開
山至今,均以本山道場稱之。雖然醒潭人乘寺本山道場預定
地已有二十多公頃的土地,但開發因緣不具,而慈光山弘法
聖業的法輪不能中斷;因此,去年文殊院二期工程竣工後,
第三、四期工程重新做了調整。規畫將於現有大殿的前面,
興建一座二層樓,空間可容納二、三百人的大殿,以因應未
來僧團舉辦中、小型的活動,諸如大悲懺法會、文殊童子
法、信眾講習會、居士禪修、傳法,乃至朝山等各種活動。
  人乘寺觀音會,成立至今已二十多年,現仍有不少會
員護持,因此規畫一樓大殿將供奉觀世音菩薩,往後會恢復
常態性的觀音消災與大悲懺法會,為全體會員祈福消災。因
大殿空間大,如果只擺設一尊觀音菩薩的立像,將顯得太過


第 卷.第 期

3
渺小。沒想到,觀音菩薩已知道我們的想法,就在朝山前十
天,示現了千手千眼觀音像,來滿我們的願。
1
  此尊觀音聖像是由台灣紅檜木雕成,與地藏院的地藏聖
像是同樣的木頭材質。因二樓大殿將供奉釋迦佛聖像,僧團
在考量種種因素後,決定以台灣紅檜木雕刻;所需木材也已
購得,正準備運往台商在大陸莆田的工廠雕刻,預計三年才
能完成。若一切順利,未來大殿也將於三年左右完工,趕上
開光安座。
  在接洽雕刻佛像的過程中,適巧台商的工廠剛雕刻完成
一尊千手觀音,負責的同修知悉後,詢問菩薩的尺寸大小?
沒想到,尺寸大小與未來大殿的空間位置比例相稱,同修立
即向我告知,我也看過此尊菩薩的相片,覺得因緣太過殊勝
了。因此,先找幾位僧長溝通,僧長們也與我看法一致,決
定把菩薩請回來。目前佛像尚未全乾,預計盂蘭盆法會之前
運回台灣,將暫奉覺華園,俟大殿完工正式安座前,重新整
理上漆。
  大殿未開工,菩薩先到來。建大殿,需要一筆龐大的經
費;僧團應此因緣,發起千名功德主,讓有緣眾生共同成就
此尊聖像功德。
  今天看見諸多朝山的居士,我的內心除感動與感恩外,
更看到慈光山僧團的未來與希望,正如清晨臥佛山的旭日冉
冉東昇,陽光普照大地。今天四眾弟子心連心,手牽手,共
同為人乘佛教的聖業在努力,相信師父上人在常寂光淨土
中,定十分高興。
  淨化人心的開山宗旨,謹記在心;我們定會堅持信念,
眾志成城,排除萬難。祈三寶加被,早日完成文殊院重建,
人乘聖業法輪常轉。

10
靜觀魚讀水中月
讀般若心經的經驗談


◎若講堂
文◎一缽 圖◎若茞


  綜觀世尊垂教,所開示學佛修
行途徑中,細分之下,法門其實何
止千千萬萬種。然而,「歸元性無
二,方便有多門」,其目的不外乎
如《法華經》所言,唯此一大事因緣,開示悟入佛之正知正
見而已。所以,修行人首當深信此語而發菩提心。
  諸多法門中,讀經一直是自古相傳的一大類重要法門。
不論是要閉關深入經藏或只是課誦自修;也不論宗門教下,
由理門入或由行門入,其實都離不開讀經。佛法究竟之處雖
然不立文字,但也並不排斥文字。平心而論,執著於「言語
道斷,不立文字」,與堅持「離經一字,即同魔說」,都是值
得反省檢討的。歷代祖師大德或許於此言論看法不一,然而
那是自有其時代背景與諸多因緣而產生的,我們如果具備有
佛教史的背景修養,其實會很容易理解這中間其實並沒有矛
盾。所以,現代的修行人其實不應於此起爭論,老實讀經,
隨文字而入觀照,將經文一字一偈細細向骨髓深處做去,密
用細行之中,自然水到渠成,綻放覺照。
  跟任何世間事一樣,讀經也講求因緣,袁枚《隨園詩
話》〈卷四第廿七則〉內容原文說:「諺云:『讀書是前世
事』。余幼時,家中無書,借得《文選》,見〈長門賦〉一
篇,恍如讀過;〈離騷〉亦然,方知諺語之非誣。毛俟園廣文
有句云:『名須沒世稱才好,書到今生讀已遲。』」讀經最好

11
第 卷.第 期

3
從與自己前世因緣相應的地方下手,首先澄心凝氣,先讓自
己清明在躬,才展卷,就覺得好像十分熟悉;不用遲疑,這
1
就是有緣,也就是緊要下手處。所以我常勸學生到藏經閣多
翻翻《大藏經》,其中際遇,常有不可思議的巧合。
  若以眾生共同因緣而論,以現代忙碌的人類而言,流通
中諸經,文簡義深的《般若心經》,應該是首選,而且此經
有各家註解,汗牛充棟,卷帙煙海,從簡易白話漫畫版,到
磚頭厚大部頭版 (講論唯識法相或般若涅槃系統的),甚至藏
文版、日文版、韓文版、英文版、法文版、德文版,乃至阿拉
伯文版,非常詳實豐瞻,應有盡有。所以量力而為,各取所
需,應該十分方便。
  然而,我們讀《心經》,首先要注意略本與廣本的差
異。略本與廣本的差異在哪裡呢?一般而言,佛經的結構通
常都分成三大部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序分」如
同一篇文章的序言,介紹佛陀說法的時間、地點、因緣、與
會聽眾;讀此可以明白當機者與問法、說法的來龍去脈。讀
經者於此應該隨文入觀,好像自己也身在當時法會之中,
認真聽講;有了身口意三業投入,就容易勇猛精進,增長功
德。切忌讀來讀去,文字是文字,我依然還是我,彼此沒有
交涉共鳴,那就不容易相應。以前有人讀武俠小說入迷,手
舞足蹈還不止,鬧到後來棄家出走,居然要入山尋師學劍,
此事雖說可笑,其實就是專注投入。所以,讀經該在「序
分」中觀想,舍利弗如何問觀自在菩薩,這究竟與「我」有
何關係? 而觀自在菩薩又如何「蒙佛聽許,佛所護念,入於慧
光三昧正受。」
  「正宗分」是經文的主要部分,重點是在闡述微言大
義,《大方廣師子吼經》云︰「欲求菩提,以五蘊求。」所
以《心經》首要是談「照見五蘊皆空」,《楞嚴經》也是在

12
談五蘊魔障。我們當知修行中所有的經驗現象都是副加的產
品,世尊常提醒學生,修行並非要累積甚麼善行或善業,也


◎若講堂
不在狂喜、極樂或神秘經驗之中,而只是「悟則無咎」。在
清楚洞悉此中本來就一無所得,真正的放下、解脫,其實也


在此處。我們若覺照到此真訣就是「自在」,乃能真正腳踏
實地,坦然與無常相處。要知任何靈修經驗發生甚麼,其實
到頭來都並無關解脫宏旨,要緊的是如何在此過程中所帶來
的清晰方向感。「自在」使我們有清晰的方向感,知道身在
這複雜的因緣網絡中的立足點,知道該往何去,也知道身從
何來。當我們喚醒了內心,將會驚訝發現此中一無所有,真
正的慈悲就會由此而生,能不畏懼地去擁抱一切,坦然與一
切建立互動的和諧關係。「無罣礙故無有恐怖」,如果仍有
恐怖,那該回頭來探究自己到底在罣礙甚麼。
  淨空老和尚解釋說:「佛說:『隨流認得性』。這句話非
常重要,性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真性中的真相
確實如佛所說,在真性中無凡聖、修證、因果這些事項,顯
示般若之本體。禪家有一句話說的好:『諸見脫落,獨露真
常。』就是這個境界。另外可以從一個比喻體會,真空實相
如摩尼寶珠,當作本體,十二處十八界視為寶珠所現的光與
色,因其能現許多不同光彩,所以為貴。寶珠之體是不變的,
也不因色現而生,亦不因色不現而滅。其體如如不動,色相有
生有滅,體無生滅。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若能如是解,
諸佛常現前。意思完全相同。」
  經文末附有短咒,正翻為陀羅尼,又稱真言或明,正確
說來即是「般若波羅蜜多」這牟尼寶珠本身。因為真言乃佛
心秘藏中流出,所以歷代真證實修的高僧大德常會說「三藏
十二部自在汝心中」,又由行者之妙觀察智於其中採擷某段
落而潤飾,經過流通而成世間音聲文字相,其中本無神秘

13
第 卷.第 期

3
處。誦持真言,功夫貴在知本源來處,其本來就是般若力所
加持,所以當遠離狐疑不信,如果虔誠誦之,自然會感受。
1
近來佛法研究日深,學術發達,梵文、藏文版的真言教學也
普及多了,此咒漢譯文計十八字,然梵文其實只十五音,共
五句。持咒如果要虔誠下深功夫,應該就正梵文原音而學,
應非難事。最近多方大德都鼓勵持咒後應當普皆迴向,我也
覺得此乃修行正確態度,而且功德輾轉增勝,日課《心經》
者應該於此認真。
  「流通分」好比結論,點出與會聽眾諦聽佛法之後皆大
歡喜,信受奉行作禮而去。《心經》的略本僅特別著重「正
宗分」的部分,而廣本的內容則有完整的三個結構,廣本中
有世尊印證以增長大眾信心,「爾時,世尊從三摩地安詳而
起,讚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
說,如是,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當如是學,是即真實最上究
竟,一切如來亦皆隨喜。』」

目前流通略本
一、《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0-1),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

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五個廣本
一、《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3),摩竭提國三藏沙門法月重

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0),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
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敦煌石室本.),國大德三藏法師
沙門法成譯
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約0),唐上都大興善寺三藏沙門智慧輪
奉詔譯
五、《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0),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
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詔譯

14
專題

眾生度盡
方證菩提
我與地藏菩薩的殊勝因緣
《地藏經》是學佛修行的起點、根基。
不但十方諸佛菩薩與會,
十方世界一切天龍鬼神大眾亦來擁護,
顯出孝道是盡虛空、遍法界,
是不可思議。
地藏法門是一切諸佛所修、
一切諸佛所讚歎,
為報答父母的生養厚恩的第一孝經。
第 卷.第 期

3
我與地藏菩薩的因緣
1 文◎大願法師

  談起筆者與地藏菩薩的殊勝因緣,似冥冥中早已注定。
  筆者生長在佛化家庭,自小對出家人頗有好感;諸佛
菩薩中,特別敬仰地藏菩薩。求學時期,鮮少有機緣接觸佛
教。服役期間,母親的突然往生,激起了筆者報答先母劬勞
生養厚恩的心念。
  先母一生任勞任怨、克勤克儉的撫養我們兄弟七人,未
及我們回報於她即往生,無法實現從小立下要孝養母親的心
願,久久耿耿於懷。
  未能見到先母的遺容,是筆者終生的遺憾。母親剛往生
的那段期間,無數次的午夜夢迴,
淚濕衣襟,想念又想念,呼喚又呼
喚,母親卻未曾來入夢。退伍後,
原本外向樂觀的筆者,變成鬱鬱寡
歡,常思惟要如何才能再結來生母
子緣,好好的孝敬她。
  一日,路過一寺院,看見法師
弘法的消息。當晚,法師以大座方
式講說《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
品〉。當時尚未學佛,無法理解法
師所言之一些佛學名相,卻因而認
識了幾位佛教青年。經他們的介
紹,筆者來到了慈光山,拜見了師
父 聖開上人。

16
  筆者曾問上人:「生母已往生,如何報恩?」
  上人回答說:「出家,就是最好的報恩。」筆者當下體
悟上人的旨意,下山後,立即付諸行動─持齋、剃光頭。一
個多月後,上山出家。
  剃度前,師父允許弟子自選法名,筆者不加思索的便寫
下了法名「大願」、法號「果孝」呈給上人。師父看後默然
慈允,想必上人已知弟子與地藏菩薩有深厚的因緣。剃度當
天,恭讀發願文時,發下效法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
佛」的大願。
  五年後,僧團出家弟子日益增多,師父上人早有籌建分
院的計畫。一日,晨間會報中,師父上人提及:往後,男眾
負責地藏法門,女眾負責觀音法門,分頭進行,開創僧團弘
化聖業。
  1年五月,地藏殿成立(地藏院前身)。從那時起,
筆者就不斷地告訴自己,時時提醒自己,要效法地藏菩薩廣
度眾生的悲願精神。不到一年的時間,地藏菩薩冥陽兩利的

我與地藏菩薩的殊勝因緣
法門,逐漸弘揚開來,原有地藏殿的空間已不敷使用。
  1年月底,購得現今地藏院部分土地。
  是年月3日,動工興建。10年中秋節,大殿落成,師
父上人主持二樓大殿丈八木雕地藏聖像開光安座法會。
  從地藏殿成立至大殿落成,這期間有太多太多地藏菩薩
靈感的故事,有人夢見地藏菩薩、也有人夢見地藏院……。
各種不同的事蹟,筆者已撰成文稿,輯錄於早期出版的《並
非說夢》第一、二集書中。
  回想當年,只知發心為常住盡點綿薄之力,隨緣弘揚地
藏法門,每天忙進忙出,鮮少有時間休息。而地藏院建設工
程何以能在短短數年內建設完成?莫非是冥冥中地藏菩薩的
加被,廣度有緣眾生前來護持。

專題

17 ︾
第 卷.第 期

3
  從地藏殿成立迄今,已屆廿五個年頭,每個月農曆月底
都如期舉行地藏法會,每次約有二百人次上山參加法會,
1
大眾虔誦《地藏經》,並以此誦經功德迴向冥陽功德主。筆
者早期弘法時,曾講完一部《地藏經》,並曾多次講述經中
〈利益存亡品〉與〈見聞利益品〉。
  早年,年紀輕,處事欠圓融,憑著一股熱忱,全心投入
地藏法門,因而遭人質疑與僧團道風相左!也因太過發心為
信眾排除冤親債主之事,毀謗之聲也隨之而起。的確,有一
陣子,自己感覺好累好累,好想躲起來閉
關。但,思及出家之時所發下效法地藏菩薩
廣度眾生的大願,暨學習大地忍辱負重的精
神,內心又生起無比的信心,繼續為信眾服
務。
    往昔,也常聽到信徒對筆者說:「法
師,你好像大殿供奉的那尊地藏菩薩。」
筆者回答說:「地藏菩薩有天眼、法眼、慧
眼;不像我,只有肉眼,還加上近視眼。」
信眾聽後,不覺莞爾。
  大陸九華山,金地藏刻苦修行的事蹟,
筆者早已嚮往。1年四月,第一次上山朝禮地藏菩薩,在
肉身寶塔頂禮膜拜後,更發願今生要效法金地藏與歷代諸多
高僧,以肉身成就。
  師父上人圓寂後,筆者繼任為僧團住持;由於僧團內、
外寺務繁忙,地藏院的法務漸由後學負責。雖然如此,筆者
仍常住地藏院,時時與地藏菩薩同在,天天稱念地藏聖號為
日課,發願要成就肉身的大願,時時掛在心頭,不敢忘記。

18
《地藏經》〈見聞利益品〉
之淺釋
文◎果孝

  筆者早年在僧團所屬的精舍弘法時,曾數次以《地藏
經》〈見聞利益品〉為主題。
  經云:「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要眾生信仰地藏
菩薩,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日常生活中為例:本品
中,世尊慈悲地開示我們,在我們周遭所遇到,如:諸事不
順,厄運接連,病苦纏身,外出遇到危險。乃至學佛修行一
輩子,至今仍無消息;讀誦經典千遍,卻總是智慧不開,無
法記住經文。又,法會中,已多次為過往的親人寫牌位超
度,不知他們現在何處?往生善道否?種種的疑問困擾著我

我與地藏菩薩的殊勝因緣
們,該怎麼辦?
  眾生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中,眼根與耳根最
利;故,從眼、耳根入,而產生色、聲塵,進而成眼識、耳
識種種分別。分別相一產生,執著接踵而至,煩惱也跟著來
了。
  〈見聞利益品〉,就是要眾生眼見地藏菩薩聖像,耳聞
地藏菩薩洪名。親見、親聞地藏菩薩後,於心地中種下善
根、善念,進而深信,讓眾生獲得無量法益。
  〈見聞利益品〉載:「爾時,世尊從頂門上放百千萬億
大毫相光,所謂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大瑞毫相
光……於頂門上放如是等毫相光已,出微妙音告諸大眾、天
龍八部、人、非人等,聽吾今日於忉利天宮,稱揚讚歎地藏

專題

19 ︾
第 卷.第 期

3

菩薩於人天中,利益等事、不思議事、超聖因事、證十地事、
畢竟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事。」
  佛陀是在放百千萬億大毫相光、出微妙音,如此殊勝因
緣下,由觀世音菩薩以當機眾,向佛陀請問稱揚地藏菩薩有
何利益等事?茲淺釋經文中世尊慈悲為現在未來一切眾生,
宣說見、聞地藏菩薩的種種利益。
  有天人受天福盡,有五衰相現。
  五衰相,一小二大。
  小五衰者:
一、身出惡聲。
二、身光微昧。
三、浴水著身。
四、著境不捨。
五、身虛眼瞬。

20
  大五衰者:
一、衣服垢穢。
二、華冠光萎。
三、兩腋流汗。
四、體生臭氣。
五、不樂本座。
  如《折伏羅漢經》云:「昔忉利天子,壽命垂盡,五衰
相現:光滅、華萎、色變、衣塵、腋汗、身瘦、及離本座。即
自思惟,壽終下生鳩夷那竭國,疥癩母猪腹中作豚,即其例
也。」由此可知,往生天道,天福享盡,仍墮惡道中,並非究
竟。
  〈見聞利益品〉云:「未來現在諸世界中,有天人,受天
福盡,有五衰相現,或有墮於惡道之者。如是天人,若男若
女,當現相時,或見地藏菩薩形像,或聞地藏菩薩名,一瞻一
禮,是諸天人,轉增天福,受大快樂,永不墮三惡道報。」世
尊開示天人,若欲延續天福,可依上述法門修行。

我與地藏菩薩的殊勝因緣
臨終聞名離苦
  唐朝有位禪師,死後墮入地獄,在受苦逼迫時,善根現
前,當下念佛一聲,刀山劍樹頓時盡變寶林,鑊湯爐炭都化
白蓮。轉世後,留詩一首,云:「何緣死後復生回?業刦流浪
劇可衰!一念臨終生淨土,火坑化作白蓮台。」此詩頗有醒
世之味。
  眾生生前若作惡多端,死後隨業必墮入三途。即使已皈
依學佛,臨命終時是否能提起正念,全憑平日積聚的資糧而
定。經云:「若未來現在諸世界中,六道眾生,臨命終時,
得聞地藏菩薩名,一聲歷耳根者,是諸眾生,永不歷三惡道
苦。」眾生臨命終時,要遇善知識,聽聞佛號的機緣是微乎

專題

21 ︾
第 卷.第 期

3
其微,何況是自己念佛呢?除非是宿世善根啟發,才能有此
機緣。
1
  〈見聞利益品〉云:「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將是命終人
舍宅、財物、寶貝、衣服,塑畫地藏形像;……承斯功德,命
終之後,即生人天,受勝妙樂,一切罪障,悉皆銷滅。」萬般
帶不去,唯有業隨身;臨終課題,不可輕忽。

示先亡生界
  觀世音菩薩代大眾請問佛陀:「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
或乳哺時,或三歲、五歲、十歲已下,亡失父母,乃至亡失兄
弟姊妹。是人年既長大,思憶父母,及諸眷屬,不知落在何
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
    相 信 不 少 人 想 知道自己親 人 死 後,到
底往生何處?筆者未出家前,為了先母突然
的往生,悲傷至極,常在夜深人靜時思念母
親;為報母親生養厚恩,促成了筆者出家的
因緣。
  台灣民間,一般民眾為了想知道亡者死
後往生何處,而去「牽亡」、「觀落陰」。有
人透過靈媒與亡者對話;但,不是每位亡者
死後都墮在鬼道。若其親人生前恪守五戒、
行善布施,死後是不會墮入惡道的,而是往
生人道或天道。
  經云:若有人想知道自己親人死後往生
何處?不要再循迷信途徑,只要在一日至七日中,虔誠的瞻
禮供養地藏菩薩,便可於睡夢中,於諸世界見諸眷屬。其
父母假因業故墮惡趣者,由此可得解脫生人天中。為善生
天的,承斯功德轉增聖因,漸趣菩提。若能每日念菩薩名千

22
遍,至於千日,當得善神衞護,現世衣食豐溢,無諸疾苦,
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

鈍根轉成智者
  學佛者於大乘經典,發不思議心欲讀欲誦,縱遇善知識
教視令熟,旋得旋忘,動經年月,不能讀誦。什麼緣故如此
呢?經云:「是善男子等,有宿業障,未得消除。故於大乘經
典,無讀誦性。」要想讀熟,世尊開示說:「如是之人,聞地
藏菩薩名,見地藏菩薩像,具以本心,恭敬陳白。更以香華、
衣服飲食、一切玩具,供養菩薩。以淨水一盞,經一日一夜,
安菩薩前。然後合掌請服,迴首向南,臨入口時,至心鄭重。
服水既畢,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語、及諸殺害,一七
日,或三七日。是善男子、善女人,於睡夢中,具見地藏菩
薩,現無邊身。於是人處,授灌頂水,其人夢覺,即獲聰明。
應是經典,一歷耳根,即當永記,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常有居士問筆者:「為什麼我讀經總是讀不熟,記不得

我與地藏菩薩的殊勝因緣
?」在筆者回答之前,問者已自行說道:「大概是腦力太差,
或推說是年紀大了。」只要讀誦《地藏經》,即可知道除了
腦力不好、年紀太大之外,還有一個「宿障」的緣故。因宿
業性愚,宿冤障礙,皆能讓人無緣讀誦大乘經典!若有此種
「讀經不熟」的現象發生,不妨身體力行,依經文所言虔誠
一試!諸佛是「不誑語者、不妄語者」。

修善消滅安樂
  人生在世,有富有貧。富貴多驕,炙手可熱;貧賤寒
酸,情景悽其。「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更何
況人情多半是趨炎附勢的。有些人因時世凶衰,家庭變故,
眷屬分散,流離失所,日間痛苦不足,夜裡還多惡夢驚怖,

專題

23 ︾
第 卷.第 期

3
怨嘆今生業障深重,禍不單行。
  就佛法而言,今生的福德;今生的貧賤寒微,衣食不
1
足,或多疾病,家境不安,皆宿世業力所感,唯有精進學佛
修行,才能改變。依《地藏經》所載,遇有上述情形時,若
能依經上所載方法,至心瞻禮地藏形像,一切惡事皆消滅。
至於夢中盡得安,衣食豐饒神鬼護。
  自作仍得自受,不要再抱怨命運多舛,不要再迷信改
運,精進學佛修行,業障消了,諸多不如意事自然遠離。

外出度過險境
  現今可以同步接收世界各地的資訊,外出、公差時發生
意外空難、車禍、搶劫等仍時有所聞。《地藏經》針對「或
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過渡河
海,乃及大水,或經險道,乃至逢於虎狼師子,一切毒害」。
眼看將要危及生命,恐懼萬狀時,該怎麼辦?
  世尊告知:外出之前,如能至誠稱念地藏菩薩名號萬
遍,則所經之地,皆有菩薩囑諸土地鬼神,善加衛護;縱使
碰到險境,也能安然度過。
  往昔在忉利天宮時,觀世音菩薩早已發覺上述的問題,
故以當機眾請問佛陀,佛陀也慈悲地一一回答。眾生只要依
教奉行,個人的宿業消了,諸事吉祥如意。
  〈見聞利益品〉與其他十二品不同之處,在於經文後
面,以偈重誦一次,無非顯示此品在《地藏經》中的重要
性。最後,佛陀又囑觀世音菩薩道:「汝以神力,流布是經,
令娑婆世界眾生,百千萬劫,永受安樂。」更顯出佛陀廣度
眾生的慈悲與願力,正如地藏菩薩「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的本願。

24
佛門孝經─《地藏經》
文◎釋子

  明末四大高僧的蓮池、蕅益兩位大師,與近代弘一、印
光大師,皆十分推崇《地藏經》。茲分述如下:
  蓮池大師為比丘性安撰《地藏經》跋文云:
  《地藏經》譯於唐實叉難陀,而時本譯人為法燈、法
炬,不著世代,不載里族,於藏無所考。
  雖大同小異,理固無傷,而覆實傳信,必應有據。乃比丘
性安者,承先志刻唐譯易之。
  或謂是經,諄諄乎眾生因果,地獄名相,無復玄論,不
足新世耳目,奚用是訂正為?噫!布帛菽粟,平時不如明珠,
凶年則為至寶。救末法之凶年,是經豈可少耶?若夫「眾生度
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探玄之士,試終身味

我與地藏菩薩的殊勝因緣
之。《地藏經》多說因果報應,實的現時應機之妙法,有志救
世救人者,豈可忽諸?
  蕅益大師於《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自序云:
  嗚呼!大法久湮,人多謬解。執大謗小,舉世皆然。寧知
地獄眾苦,已隨其後,瘖啞餘報,復更難窮。故我地藏慈尊,
於大集會中,現聲聞相,而世尊廣歎勝德,且為之較量云:
假使有人,於彌勒、妙吉祥,並觀自在、普賢之類、殑伽沙等
大菩薩所,於百劫中,至心皈依稱念禮供,求諸所願。不如有
人,於一食頃,皈依稱念禮供地藏。以菩薩久修堅固,大願
大悲,勇猛精進,過諸菩薩故也。蓋末世之中,篤言於大乘芷
易,而躬行於僧行實難。寧知慶小談大,並其大而亦非。悟大
用小,並其小而亦大。故法華誡弘經者,必依四安樂行。涅槃

專題

25 ︾
第 卷.第 期

3
極談常住佛性,尤扶戒律。今大士之功德獨盛,得非亦在此
乎。
1
  智旭(蕅益)深恨夙生惡習,少年力詆三寶,造無間罪,
賴善根未殞,得閱本願尊經。知有出世大孝,乃轉邪見而生
正信。仍以謗法餘業,雖辛勤修證,不登法忍。每一展讀大
士三經,輒不禁涕泗橫流,悲昔日之無知,感大士之拯拔也。
  近代佛門中最為推崇地藏菩薩的高僧,當以弘一大師為
第一人。
  一九二九年,大師《撰聯讚地藏菩薩並記》云:「多劫
荷慈恩,今居永寧,得侍十年香火;盡形修懺法,願生極樂,
早成無上菩提。辛酉三月,余來永寧,居慶福寺,親得瞻仰
禮敬、承事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並修《占察懺儀》。明歲庚
午,首涉十載,自幸餘生,獲逢聖教,豈無慶躍?碎身莫酬,
攬筆成詞,輒申讚願。惟冀見聞隨喜,同證菩提。」這是大師
五十歲時記錄下來的句語。
  大師極盡孝思,常於父母冥誕或忌日寫經迴向,尤其對
亡母,如手書《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跋中云:「改元後十
年,歲次辛酉四月二十一日,為亡母王太淑人六十旬冥誕,敬
寫《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一卷,以此功德,迴向亡母,早消
業障,往生西方。」
  據亦幻法師〈弘一大師在白湖〉敘述:一九三○年十
月,天台靜權法師至金仙寺宣講《地藏經》、《彌陀要解》,
大師參加聽法,兩個月沒有缺過席。靜權法師從經義演繹到
孝思時,大師當眾哽咽泣涕如雨,全體聽眾無不愕然驚懼,
座上講師亦目瞪口呆,不敢講下去。此乃大師追念母愛的天
性流露;時,大師寫了一張座右銘:「內不見有我,則我無
能;外不見有人,則人無過。一味癡呆,深自慚愧;劣智慢
心,痛自改革。」附上的按語是:「庚午十月居金仙,侍靜權

26
法師講席,聽《地藏菩薩本願經》,深自悲痛慚愧,誓改過自
新,敬書靈峰法訓,以銘座右。」
  正因《地藏經》讓大師深受感動;因此,大師祈望此經
得以普徧的流通。大師在《地藏菩薩本願經白話解釋序》中
說:「余以本願章疏,惟有科注一部。淵文奧理,未契初機。
乃勸宅梵撰白話解,而為鈐鍵。」此書流通極廣。
  淨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師,亦是近代崇信《地藏經》
不遺餘力的高僧。
  大師在《地藏菩薩本跡靈感錄》序云:
  地藏菩薩,誓願宏深。雖則久已證窮法性,而復不住寂
光,不證佛果。以大慈悲,遍周塵剎,隨類現身,度脫有情。
而復常居幽冥,救拔地獄極苦眾生。以菩薩往昔曾發大願,
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良以眾生心性,與佛無二。由迷昧故,於真常中,妄生
迷惑,起貪瞋癡,造殺盜淫,以致輪迴六道,了無出期。生人
天時少,墮三途時多。菩薩特垂慈愍,多方救濟。冀彼返妄歸

我與地藏菩薩的殊勝因緣
真,祛迷得悟,以復其本具之真如佛性而後已。
  譬如無價摩尼寶珠,墮於圊廁,愚人視同糞穢,不加愛
惜。智者知是無價寶珠,從廁取出,拭除糞穢,香湯洗滌,懸
之高幢,則光照天地,普雨眾寶。眾生心性,亦復如是。雖復
迷昧造業,墮落惡道。而本具之真如佛性,仍復湛寂常恆,不
生不滅,了無遷變損失之相。是故菩薩任何業重罪深之人,
終無一念棄捨之心。而於最苦眾生,偏垂憐愍,急欲度脫
也。」
  綜上可知,《地藏經》在佛門廣泛的流傳,諸多佛弟子
皆發願效法地藏菩薩的孝親精神。《地藏經》載:往昔地藏
菩薩因地修行時,曾示現婆羅門女、光目孝女,為救度其母
永離惡道之孝心,而激發其救度一切眾生之大願。因大願而

專題

27 ︾
第 卷.第 期

3
奉行大孝,孝行與願力合一,完成崇高聖格,乃得名為大願
地藏王菩薩。
1
  在人們的觀念中,中國儒家的倫常中,皆十分重視孝
道。
  《孝經》云:「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
也」。所以然者,因為孝是德行的根本,一個人如果對父母
不能盡孝,對他人就決不會有義,對國家就決不會盡忠。於
此可見,孝道對於人的重要性。若要行道於天下,必先行孝
悌以事父母兄長。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
親,不可以為子。」此即孝順為事親之本。
  《詩經》〈小雅•蓼莪〉篇:「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
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
極。」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載:
  假使有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
遶須彌山,經百千劫,血流沒踝,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假使有人,遭飢饉劫,為於爹娘,盡其己身,臠割碎壞,
猶如微塵,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假使有人,為於爹娘,手執利刀,剜其眼睛,獻於如來,
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假使有人,為於爹娘,亦以利刀,割其心肝,血流遍地,
不辭痛苦,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假使有人,為於爹娘,百千刀戟,一時刺身,於自身中,
左右出入,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假使有人,為於爹娘,打骨出髓,經百千劫,猶不能報
父母深恩。
  假使有人,為於爹娘,吞熱鐵丸,經百千劫,遍身焦爛,
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28
  蓮池大師出家偈語「七筆勾」云:「恩重山丘,五鼎三
牲未足酬。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世大因由,凡情
怎剖?孝子賢孫,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封章一筆勾。」
  佛弟子為報父母恩,常在農曆七月的盂蘭盆法會或月底
的地藏菩薩聖誕日,參加法會,以此功德迴向過往的祖先。
效法地藏菩薩的精神,由世間的孝親,進到出世間的孝親。
  《地藏經》〈囑累人天品〉載:「再以人天諸眾生等,未
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囑於汝。」故,地藏菩薩對娑婆世界
眾生的責任最大,因緣最深。
  《地藏經》〈忉利天宮神通品〉載:「若未來世,有善男
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讚歎、或瞻禮、或稱名、或供
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
永不墮惡道。」眾生若虔誠瞻禮、稱念、供養、彩畫刻鏤塑
漆地藏菩薩,可免除地獄之苦。
  《地藏經》裡講的因果報應,無非是要告訴眾生因地怎
麼行,就將獲得什麼果報。經云:「超聖因事」,表述此頓超

我與地藏菩薩的殊勝因緣
法門,利根菩薩依之修行,即可頓超成佛。而「證十地事」,
則是漸次的法門,若眾生從菩薩行果的十信位,逐步登十
住、十行、十迴向,再一步步從初地到十地位菩薩,終將成
就佛道。頓、漸根器眾生,依循地藏法門,皆可成就佛果。
  地藏菩薩不只度地獄的眾生,更效法釋尊大無畏的精
神,於此穢惡的娑婆世界,普度一切罪苦眾生。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一載:「我今學世尊,發如
是誓願,當於此穢土,得無上菩提。」又載:「有菩薩摩訶
薩,名曰地藏,已於無量無數大劫,五濁惡時無佛世界,成
熟有情。」由此可知,地藏菩薩的慈悲願力,是要在穢惡世
界度諸罪苦眾生。佛弟子修持地藏法門,即是要學習地藏菩
薩,不畏在五濁惡世廣度眾生。

專題

29 ︾
第 卷.第 期

3
  地藏菩薩在因地修行中,示現過婆羅門女、光目女,為
救度母親,發度盡眾生的大願。佛陀在涅槃前,上升忉利
1
天為母說法,報母親的生養厚恩,孝心同聲合響。所以說,
《地藏經》實乃佛門之孝經。
  《地藏經》〈忉利天宮神通品〉云:「爾時十方無量世
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皆來集會」的
殊勝。在釋迦牟尼佛說法中,華嚴、法華會
上,只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與會,鮮少有十
方諸佛雲集與會的現象。
  《地藏經》〈見聞利益品〉中云:「正
使過去現在未來諸佛,說其功德,猶不能
盡。」的讚歎之語。在佛陀說的諸多經典
中,十方諸佛並未與會只讚歎而已;所以,
更顯此地藏法門的殊勝。
  《地藏經》,是學佛修行的起點,是根
基。不但十方諸佛菩薩與會,十方世界一
切天龍鬼神大眾亦來擁護,顯出孝道是盡
虛空、遍法界,是不可思議。欲學佛有所成
就,定要孝順父母,尊師重道。此法門是一切諸佛所修、一
切諸佛所讚歎,佛弟子應以此經為報答父母生養厚恩的第一
孝經。

30
對大願地藏菩薩的感恩
文◎慧渡

  我對地藏菩薩的感恩,非筆墨所能形容。今日之提筆書
寫,是因為心中的感念有如大海中的波浪,澎湃洶湧,一波
一浪接踵而至,把內心的感恩之情抒發出來。
  對我的家庭而言,大願法
師即是地藏菩薩的化身。與法
師結的法緣真是不可思議,同
修及兒子竟然與法師畢業於同
一所大學,茫茫人海中,佛菩
薩牽引了這麼一條線,我們珍
惜這殊勝的因緣,從此與地藏
菩薩結下了深厚的法緣。

我與地藏菩薩的殊勝因緣
  因法師的緣故,方知地藏
院的殊勝,往生的雙親才得以
安 放 在 七 佛 寶 塔。法 師 的 諄
諄教誨,將佛法運用於日常生
活中,「生時不齎一文而來,
死亦不持一文而去」,做一個
「貧窮的大富翁」,天天與佛
同 在,日 子 是 何 等 的 消 遙 自
在;一簞食,一瓢飲,清心寡
慾的生活又是何等的輕鬆。因
為地藏菩薩法師的時灑甘露
水,讓我得以過著如「採菊東

專題

31 ︾
第 卷.第 期

3
籬下」的生活,人生中能過如此的生活,夫復何求!
  法師開示弟子要「放一座大海在心中」,海納百川,有
1
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還有什麼不能看破的呢?
  在我經歷人生中最重大的挫折、嚐盡人間的冷暖時,在
心力交瘁又遭喪父之痛時,如果沒有法師的當頭棒喝,像黑
暗中的一盞明燈指引
我;如果沒有法師的
軟言慰喻,我無法從
那漩 渦中跳脫出來,
也就沒有今日看破放
下、灑 脫 豁 達 的 我。
法師就像地藏菩薩般
的救度眾生,法師的
法名「 上 大 下 願」,我
們一家人均視法師為地藏菩薩、為父亦為母;對地藏菩薩除
了感恩還是感恩!
  法師每年前往大陸,辛苦艱難的到諸祖的祖庭參訪,為
的是要以文字般若來弘揚佛法,願大家都能不辜負法師的辛
勞,勇猛精進報師恩!
  師父,謝謝您!二首打油詩,為博師父莞爾一笑。
師父出門取經去,取得經藏僧袋裝。
弟子引頸盼師回,跪領法寶笑開懷。

師父師父您辛苦,日行千里足未停。
風吹雨淋為那般,續佛慧命忍飢寒。
恭請菩薩護我師,弟子感恩再感恩。

32
平安無事就是最大的感應
文◎莊昇

  想到菩薩會的林居士,多年來每個月參加地藏院的地藏
法會,幾乎沒有缺席過,一定有其特別之處,可以供大家參
考學習的。請他投稿,說說他的因緣或故事,諸如有甚麼特
別的感應等;他卻很客氣的說:他不擅於寫文章。於是,退
而求其次,與他聊聊,由我代筆述說他的故事。

學佛能讓逆境大事化小
  首先問他:這樣長期用功下來,有沒有甚麼感應?
  他說:原來崎嶇不平的道路,一路走來,平安順利,這
就是感應。你可能感覺不到,其實這是最好的感應。
  聽他這麼一說,感到震撼,多麼特別的說法;靜下來想

我與地藏菩薩的殊勝因緣
想,的確如此。一般人經常說的感應,是指發生了意外或是
災難,在緊急的剎那,似乎有菩薩來相救,這是最令人感動
的感應。因此,一般人甚至會「期待」有這樣的感應;如果
沒有,甚至會感到失望,想起來似乎有點本末倒置。
  至於特殊的感應,林居士談到他開車時都會播放《大
悲咒》的錄音帶。一次,他一大早趕路,越過一大段山路,
到了平地,在一座筆直的大橋上,精神一鬆懈,竟打起瞌睡
了。然後突然驚醒,一看車子,只差大約一公尺就會撞上
橋墩,方向盤一轉,避開了危險。還有一次,他帶兒子回山
參加地藏法會,出發之前,覺得車子有點小故障,因為趕時
間,來不及修理,勉強上路。一直撐到回程時,到了樹林收
費站,車子才拋錨;這些都可說是菩薩保佑。

專題

33 ︾
第 卷.第 期

3
  林居士接著說到:有人學佛之後,發生不好的事情時,
怪罪佛菩薩沒有保佑。殊不知事情的發生,實際上是「大事
1
化小」的感應,如果沒有用功修行,消除一些業障,發生的
事情可能更嚴重。而一路平安,沒有任何感應,就是「小事
化無」的感應,怎麼可以說學佛沒有用,菩薩沒有保佑呢?

地藏院的牌位像別墅
  林居士回想起親近慈光山的因緣。10年農曆正月初
四,弟弟通知說父親半夜突然往生,母親平日親近水源路的
「觀音亭」,於是前往詢問可否幫忙誦經助念?當天下午來
了一位出家法師及三位居士來家裡為父親誦經,全家人都
非常感動。在法師的引導下,做七的供品都改為全素。父親
滿七之後,林居士找到菩薩會的邱居士,談到心中的一些困
惑,邱 居 士
請他直接到
地藏院找大
願 法 師。林
居士到地藏
院 後,請 問
大願法師關
於 設 牌 位
的 問 題,法
師 回 答 說:
「宗親祠堂
的牌位可比喻是老家,地藏院的牌位可比喻成別墅,是不相
衝突的。」
  而後,林居士一家人到地藏院設了祖先牌位及父親的往
生牌位;當天,他和母親也皈依了,法號「智諦」。

34
  隔年,山上舉辦傳戒法會,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林
居士受了在家五戒。

勸導誦經度化有緣
  在邱居士的邀請下,林居士參加了地藏院的地藏法會,
感到法喜充滿。學佛之前,學了道家的養生靜坐,到了地藏
院之後,林居士常到大殿二樓禪坐,攝受妄心;禪坐後心中
感到無比的寧靜、清涼。
  從今 (二○一○) 年月份起,地藏法會當天上午~11點,
於大殿二樓念佛共修;可以說林居士是開其先鋒。林居士
認為:上午的念佛共修,如果能有法師簡短的開示就更殊勝
了。除了地藏法會之外,其他的法會及活動,還有菩薩會的
共修,林居士鮮少缺席,是個默默的老實修行人。
  林居士除了持誦《地藏經》之外,也常誦《法華經》、
《普門品》、《三昧水懺》等,也拜〈八十八佛〉。他認為道

我與地藏菩薩的殊勝因緣


專題

35 ︾
第 卷.第 期

3
家的修行,比較偏重養生,如果配合佛家的修行,身心就更
能得到全面的淨化。所以,他跟一些朋友說:道家也拜地藏
1
菩薩跟觀世音菩薩,勸導他們也誦《地藏經》及《觀世音菩
薩普門品》,無形中度化了很多道友。

修福報不求福報
  談到信佛、學佛的感想心得,林居士說:信佛、學佛不
要去求甚麼,應無所求。一般人都會求菩薩保佑,或是求福
報。其實,要靠自己用功修行,才能消業障;業障消了,自然
感應到菩薩的保佑。
  談到消業障,林居士認為要多懺摩,透過虔誠的懺悔,
才能消除業障。至於福報,更不是求來的,是多生累劫修來
的。談到福報與修福,從林居士身上可以得到很多的印證。
林居士宿世一定修了不少福報,感應這世福報很大,也種
了很多福田,不但發心護持菩薩會,對僧團的護法也不遺餘
力。但他行事低調,默默的做,不出鋒頭;我常常在《人乘
佛刊》後面的徵信欄看到他的大名,每次都布施不小的金
額。林居士的福報大,更勤植福田,所以福報源源不斷;加
上他所說的「一路平安順利」就是最好的感應;可說是學佛
者最好的典範,是我們學習的對象。
  林居士更強調:信佛、學佛要相信因果,這一世的福
報、果報皆與宿世因果有關,只有修行才能消業障,才能
改變。我們從林居士身上看到了,默默的修、老實的修,修
福修慧而無所求,相應了《金剛經》所說的「無所住而生其
心」。

36
地藏法門修行感應
新竹幸福講堂的地藏法會分享
文◎靖宇

  月1日新竹幸福講堂舉辦地藏法會,新竹地區的居士齊
聚一堂,會後還一起分享對《地藏經》及地藏法門修行的體
驗及感應,極為感人。

  石佳雄居士率先發言,他說:
  三年前曾發生過一次大車禍,
在加護病房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原
已被醫生判定會成為植物人,蒙地
藏菩薩加被,好轉過來。

我與地藏菩薩的殊勝因緣
  曾酩倉居士說:
  十多年前,母親因患重病變成
老年痴呆症,完全認不得人,腳也
不能走路,大小便也不太能控制;
吃飯、上廁所都要人照顧,有時晚 石佳雄居士

上要上五、六次廁所,讓他身心俱疲。那時請教法師,知道
要多念地藏菩薩聖號,以消除母親的業障。於是,在照顧母
親的同時,不斷地持地藏菩薩聖號;持續四個月後,不可思議
的事情發生了,母親忽然會叫他的名字,這更加強了他的信
念,持續不斷地念誦地藏菩薩聖號。10個月後,母親竟奇蹟
似地康復了,至今仍很健康。


專題

37 ︾
第 卷.第 期

32
  王珮琦居士說:
  剛學佛時,有一天,忽感眼睛不舒服,到醫院檢查,醫
1
師說是高眼壓造成不舒服;檢查時眼壓高達30,快要接近青
光眼,若不趕緊治療可能會失明。那時王
居士非常擔心,倒不是擔心失明,而是擔
心以後眼睛無法看佛經時該怎麼辦?從那
天起,便開始用心背佛經,每天早上禮佛
完,在佛前供一杯水,祈能開智慧,將佛
經全都背誦起來。《地藏經》更是常背誦
的經典,就這樣背誦了幾年,蒙地藏菩薩
加被,現今眼睛不但沒有爆掉、瞎掉,眼
王珮琦居士
壓反而降到了19,雖然還是比正常人略為偏高一些;但,此不
可思議的事跡,已令她感動不已,感恩地藏菩薩的加被。

  李典融居士說:
  學佛三十年來,最遺憾的就是枕邊人
不學佛,怎麼想都想不通,佛教這麼好,
為什麼不學佛呢?所以從數年前開始,李
居士每天向佛菩薩祈求。一次,要與菩薩
會的居士們回地藏院參加法會,沒有交通
工具,同修盧錫璋發心開車接送。從三年
前那次法會開始,每個月他便一起回地藏
李典融居士
院參加地藏法會,未曾間斷。至今他雖仍未皈依,但李居士
認為待因緣成熟,同修自然就會皈依了。

  莊博清居士說:
  皈依三寶已20年了,在修行上一直沒有很精進。前年,
有一天突然胃出血,所幸冥冥中地藏菩薩加被,打了6包血漿

38
終於從鬼門關救回來。從那時起,
他每天至少誦一~二部《地藏經》。
當時,有個心願就是希望將家人們
帶來一起學佛,現今兒子、媳婦、
小孫子都一起學佛了,令他感到非
常安慰。

  呂麗鏡居士說: 莊博清居士

  自己一個人修行會很辛苦,要
倚眾靠眾,力量才會大,彼此可以
相互提醒激勵。因為學佛是人生最
重要的事,不但要度化自己,也要
廣度一切苦難的眾生。
  王源森則總結說,學佛的過程
起起伏伏,正如《慈悲三昧水懺》
中云:「人身難得今已得,信心難
呂麗鏡居士

我與地藏菩薩的殊勝因緣
生今已生。」願大家共勉之。


專題

39 ︾
第 卷.第 期

3
「漸」與行中修
文◎李清波 圖◎豐子愷
1

  在讀書與教
書的生涯中,筆者
閒暇時,常閱讀書
刊,對豐子愷漫畫
的獨特風格、茹素
護生的悲憫心懷,
十分讚佩;而其闡
述宇宙奧祕皆在漸
變的長文《漸》,
更引我再三閱讀。
對宇宙萬有,如何
在逐漸變化中安身
立命,始終不得其解。直至知天命之年,皈依 聖開上人後,
受老和尚深入淺出的開示:「要在行、往、坐、臥與工作間
修行。」此時才深切體悟「漸」的妙意所在。
  古聖者深切的洞察,知天地萬物都在漸的變化中。藉易
經六十四卦中的「漸」卦(五十三風山漸卦),大聖大修行
者為世人指出正確的修行方向,亦即極微細的惡念要消弭於
無形,甚至微細到看不見的惡行也都要連根拔除,如此才能
防微杜漸,逢凶化吉。
  「漸」,看不見,但持續進行,經中所言萬事萬物密移
遷化中。若自己沒有覺照力,在日常生活中,造了「起心動
念,無非是罪是業」的牢網,引發無邊的惑、業、苦,如此苦

40
中加苦的痛苦,是不幸中的大不幸。
  眾生迷惑顛倒,不知出離。上人曾在農曆大年初一的
「慈悲三昧水懺法會」中開示,當發《慈悲三昧水懺》懺文


◎薩行處
中之七種心;筆者牢記心中,並化成內在的能量,付諸實現
於生活中。(悟達國師所造《慈悲三昧水懺》中謂:先當興七


種心以為方便,然後此障乃可得滅,何等為七?一者慚愧、
二者恐怖、三者厭離、四者發菩提心、五者怨親平等、六者
念報佛恩、七者觀罪性空。)
  上人強調:居士學佛修行要簡單,不要複雜,提出「與
佛同在」口號,除推廣為大家彼此之間的問候用語外,並提
醒大家在生活中時時刻刻要保持清淨心與覺照力。在布施行
善時,要三輪體空,如此才能與佛相應。
  處此二十一世紀科技多元文化的時代中,「與佛同在」
最有攝心的力量,又容易記在心中。要放鬆紓壓,若不「與
佛同在」則如何調適自己呢?
  上人並以汽車之四輪為喻,前兩輪喻為出家二眾,後兩
輪喻為在家二眾,四眾弟子須相輔相成,落實「行中修」,
才能真實受用。上人以悲懷之心,認為當今社會推行佛化家
庭,佛法生活化,學佛才能得到幸福,自在的生活。
  上人對居士開示的修行方法,活潑又自在。上人曾說:
「吃飯就好好吃飯,工作就好好工作,休息就好好休息,睡
覺就好好睡覺。」若能專心於吃飯、工作、休息及睡覺間,
自然能面對眼前的情境。不要休息時想工作的事,心無二
用,此即是專注當下。若能達到當下不起妄想、分別及執著
之心,將是何等快意。此如寒天飲水,點滴在心頭,仍須靠
個人的力行與感受了。
  上人在世時,一再苦口婆心地向四眾弟子述說大自然
無常的變化與人間八苦種種。修行者在日常的行、住、坐、

41
第 卷.第 期

3
臥中,要如實的面對它、接受它。善因緣就是惡因緣,惡因
緣就是善因緣,對順逆境的覺受,何妨平等無二的面對,心
1
情就沒有高低的落差。不會喜則永遠想要抓取,壞則想要逃
避;如此任運自然,自在解脫的境界,不正是如此嗎?
  人乘佛子,乘人之乘;行菩薩道,直達佛地。上人強調
斷惡習氣刻不容緩,培養優質善習氣也不能太慢。因為了解
「漸」的變化中有它的累積性,是故善的累積要加速 (發心
行菩薩道),而消除惡的累積,更不能拖延。日常生活中,貴
在積小善成大善;在微細不見的惡習上,要培養靈敏的覺照
力,盡速袪除惡緣,使之不再出現。
  生命在「漸」的推力接引下,逐漸成長,經過一段時日
後,亦各隨因緣而逐漸凋零。要坦然面對生死的漸進事實,
同時在生命的過程中,首重自我內心的反省;先求無貪,貴
在推多取少,知足常樂。其次是無瞋,受到屈辱而不怨,適
時化除橫逆惡境。三是無癡,在受寵誇讚之下,持平常心,
長養謙卑之德,興起勤修戒、定、慧三善根,折服三障諸煩
惱。
  「漸」,在生命過程中不斷的出現、延續,行在「漸」
中,住、坐、臥也離不開它。在「漸」的推力之下,有恆心毅
力者,精進修行,邁向成佛之道。相反的,散心、意志不堅
者,則視若無睹,甘心受苦。
  上人的悲願,用行中修,作為牽引「漸」的正向動力,
讓大眾開智慧得幸福。筆者以此自勉,並祈讀者指正是盼。

42
沙灘上的夢
文◎古魯


◎薩行處

  有一天,做了一個夢。
  夢見了一座荒蕪的小島。
  小島的沙灘上,依稀可看見許多倒臥的人影。
  他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橫躺、有的側臥在沙
灘、岩石上,隨浪花任意拍打……。
  這群人漸漸地從沙灘上甦醒,每張臉上充滿了疑惑與惶
恐?
  「我為什麼會到這裡來?」
  「這裡到底是在哪裡?」
  小朋友一睜眼就開始嚎啕大哭,大人們也心神不寧。你
一言我一語,卻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在不安的氛圍中,陸陸續續地,又有一批人隨著潮流漂
流到這個不知名的荒島上。
  有求生經驗的人,離開人群,開始四處尋覓可飲用的水
與糧食。
  「為了生存,大家必須儘快蓋好房子以遮風避雨。」
  有人率先提出這樣的看法,並獲得大家一致的認同。
  這一群人裡,有韓國人、日本人、中國人,也有美國
人、荷蘭人,甚至非洲人等各色人種。興建遮風避雨的房
子,是所有人的共識,而且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曾 經 當 過 設 計 師 的 日 本 人 說:「日 式 和 風,世 界 第
一……。」他提出了這樣的看法,並積極的認為應該蓋這樣
的房子。

43
第 卷.第 期

3
  美國人認為:「鋼筋水泥,百年不損。」這位是美國當
代的建築師。
1
  荷蘭人強調:「房子鄰近海邊,風勢較大,應設計荷蘭
人傳統的風車城堡……。」這位是名噪一時的荷蘭藝術家,
他聲嘶力竭的疾呼,請大家務必支持他的看法。
  大家爭相發言,人人爭相獻策,可見大家求生存的鬥
志。
  對於房子的格局及外貌,大家各自堅持己見,認為代表
自己國家標誌的景觀才是世界第一,爭的面紅耳赤。
  這樣的唇槍舌戰,當然不會有明確的結論……。
  夜深了,大會臨時主席只好宣佈:「大家各自回去想清
楚,擇日開會再議。」
  回到樹林,躺在簡陋的棲身之地。
  穿過樹梢,仰望著低空中唾手可得的繁星,每個人皆在
苦思對策,如何在會議上辯倒對方。有許多人想私下運作,
利用策略聯盟爭取支持;也有許多人憤恨不平,大肆咆哮;
更有許多人心中底定,已經有了算計……。
  深夜裡,林間數條黑影竄動……。
    一 陣 冷 風 襲 來,天 地 之 間 瀰 漫 著 一 股 不 祥 的 肅 殺 之
氣……。
  一陣刀光劍影後,大地又歸於平靜……。

44
  沒有反對勢力的橫加阻撓,勝利者們真的開心了。
  大興土木,起造宮殿,沙灘上頓時人車喧擾,塵土飛
揚。


◎薩行處
  在很快的時間裏,勝利者便依著自己的圖騰,將心目中
的城堡建立在細長、雪白、美麗的沙灘上。


  雪白的細沙,被血染紅了,隨著浪潮,慢慢擴散……淹
沒……
  含恨的冤魂,屍體隨著潮水,被捲入深邃的大海……。
這一晚,舉行了慶功宴。
  在荒涼的土地上,同黨們剷除異己,建立起自己的王
國,享受喜悅的戰果。當晚,燈火通明,宮殿內,酒池肉林,
人人酩酊大醉。
  深夜,海底深處發出了嘶吼,集結了許多能量,牽引著
海水爬昇丈高,帶著豐沛的神秘能量,一路襲來;擊破了航
行中的船隻,摧毀了沙灘上大、小的宮殿。人們驚叫嘶吼、
驚慌失措,許多人來不及反應,已被捲入海中,隨浪載浮載
沉……。
  這一天,太陽從海平面升起,赭紅的陽光照在沙灘上。
    沙 灘 上,遍 滿 了 屍 體,有 男 有 女、有 老 有 少,有 的
橫 躺、有 的 側 臥 … … 遍 布 在 沙 灘 的 角 落,隨 浪 花 任 意 拍
打……。

45
第 卷.第 期

32
感恩
文◎慧娟
1

  《佛說無常經》載:「生者皆歸死,容顏盡變衰,強力病
所侵,無能免斯者。假使妙高山,劫盡皆壞散,大海深無底,
亦復皆枯竭。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未曾有一事,不被無
常吞。」
  普賢菩薩〈警眾偈〉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
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
逸。」
  人乘寺法師們在《人乘佛刊》或法會活動中,常期勉居
士們:但念無常,精進修行。佛七時,法師亦語重心長的告
誡大眾「真為生死發菩提心」、「念佛要至誠懇切」。言猶
在耳,卻無法體會法師們的用心,總是隨著習性而行,依然
在無明的業海中,載浮載沉,渾然不知無常已迅速直逼身
邊。
  去年,同修身體出現異樣,進食時吞嚥困難,經醫師檢
查,罹患食道癌;頓時猶如晴天霹靂,腦中一片空白。為什
麼是我們?我該怎麼辦?無常為什麼如此之迅速?這不是真
的!我與同修抱頭痛哭。
  可是,事實終歸是事實,無法改變。此時想起師父 上人
的開示:「善因緣即是惡因緣,惡因緣即是善因緣。」及聖
嚴老法師曾說的:「遭遇困境時,須面對它、接受它、處理
它、放下它。」我與同修及兒子互相鼓勵、打氣,共同面對
考驗。
  同修住進醫院接受治療,面對辛苦的化療與電療,因副

46
作用過大,體力不支,只好停止治療,回家休養。面對同修
的痛苦,我心痛不已,因而得了焦慮症,夜裡須靠藥物方能
入眠。


◎薩行處
  同修勸我要放下,勇於面對現實,他希望接受安寧照
護,走完生命中的重重難關。此時,適逢大湛法師前來精舍


弘法;於是,禮請法師為我們開示。法師開示說:「夫妻、
父子,乃因緣和合,緣聚緣滅,終究會壞。見無常即是見性,
見性即是見佛。」期勉同修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極樂淨土,
方能脫離六道輪迴,得到究竟解脫。並慈悲的寫下法語以玆
勉勵:「彌陀我慈父,菩薩我法眷,極樂我家鄉,弘願我家
業。」
  說起同修與地藏院的因緣,緣於母親的往生。當時心情
萬分的悲痛與不捨,希望能在地藏院為母親設往生牌位超
度,以報母親的養育之恩。
  由於同修的成就,方能如願,也藉此因緣,同修才正式
與地藏院結緣。當天,我帶同修至二樓禮拜地藏菩薩時,同
修被眼前莊嚴慈悲的丈八地藏菩薩所攝受,對地藏菩薩所發
「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誓願,感動得久久不能自已,即
發願要在地藏院皈依、護持、修行。
  2009年1月18日,同修在大湛法師慈悲開示下,皈依了三
寶;這也是我多年來祈求地藏菩薩的心願,終於滿願。同修
對大湛法師的開示有著深刻的體會,法師說:「眾生因無明
覆藏,造就無邊的罪業,以至六道輪迴頭出頭沒苦不堪言,
當精進修行,出離三界,了脫生死,究竟解脫。」我與同修互
相勉勵,可是無常卻於此時降臨,給了我們最大的考驗。
  我已皈依十六寒暑,因同修的成就,方能參加山上多年
來的法會、活動,同修自己卻錯失了此因緣。感恩佛菩薩的
慈悲,在同修生命盡頭時,慈悲接引。

47
第 卷.第 期

3
  《地藏經》云: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
1
故,遍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業報眾生,若
非如來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
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
百千方便度脫是人,於生死中速得解脫,何況聞諸善事
念念修行,自然於無上道永不退轉。
  病中,同修告知:「睡夢中,曾見到地藏院供奉的丈八
地藏菩薩放光。」此夢境增加了同修面對生死的勇氣,更加
精進念佛,一心求生西方極樂淨土。即使面對後來的開刀、
化療,乃至癌細胞的擴散,此一連串的病苦,他都能勇於面
對,甚至還安慰醫生:「沒關係,我們都努力了,該來的遲
早都要來,就面對它、放下它!」且事事交代妥當,包括身
後事亦親自參與,希望以簡化佛事辦理,並將身邊財物移
作布施。真的感恩再感恩,今生能與同修一起共修生命中
重要的課題,感恩同修的病苦示現,讓我深刻體會到人生八
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
苦。」得以如是修、如是證。
  歷經一年多的病苦,捨報前一星期,同修告知:「我見
到了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聽到了非常美妙
的佛音。」臨終前一天,要我幫他換好衣服。在精舍居士的
助念聲中,微笑往生。我與同修有約:今生精進念佛不懈,
以祈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共結菩薩伴侶。
  真的好感恩,感恩佛菩薩的慈悲接引同修往生,感恩人
乘寺法師們的慈悲開示與教誨,感恩大雅精舍的大悲法師及
居士們的慈悲協助,使我得以佛法來面對生命中的難關。雖
然放下不容易,但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作到的。與佛同在!

48
備份
文◎李若茞茝圖◎常憶


◎薩行處

  望著手裡空空的硬殼,硬
碟的記憶體被標注上編號,送
進專業的維修室。客服人員親
切的向我介紹,由於晶體的脆
弱,所以工程師必須穿著標準
的隔離衣,在無塵室工作。我
感覺到這樣的景況,像是那日
送妳進入加護病房。
  然而,等妳,是我唯一的
可能?
  我的東西從沒有備份,那是因為備份,有時候會讓我忘
記那一份才是最新的版本,有的時候會被一大堆龐雜的資料
給淹沒,弄得我暈頭轉向。
  聽說,侯孝賢拍片,也從來不保留膠卷的,很多東西他
認為拍過就算了,只有不斷往前!
  我不知道硬碟是否可以重新修復好,如果不能,這兩、
三年的心血就要重新歸零。然而,歸零或許是一種與過去連
結的割斷,逼迫自己學會捨去。
  一個雨下個不停的午後,我在雨裡狂奔、吶喊,為什麼
最近老是如此不順遂,就在交稿的重要時刻,硬碟卻發生如
此的慘劇,更慘的是我沒有備份。感覺自己只是一個空空的
硬碟,恍恍惚惚的感覺內在的記憶體也一併抽空。
  這使我想起遠方的妳,年前妳在補習回家的路上,被

49
第 卷.第 期

3
一個十七歲的飆車少年撞倒在地,傷及腦部。那天,我們到
加護病房看妳,因腦壓不穩的關係,頭蓋骨尚未縫合。我們
1
輕輕撫觸妳的手,用棉花棒沾水,為妳濕潤嘴唇。本來我們
是要一起去作採訪的,而無常卻跟我們開了一個大玩笑。原
本活蹦亂跳的妳,只能乖乖地躺在床上,任憑護士小姐的擺
佈。
  「憶」,是平時我們呼喚妳的暱稱,現在的妳還好嗎?
可以說話?可以寫字了嗎?可以走路?可以像往常一樣,嘰
嘰喳喳得像個小麻雀一般,活蹦亂跳嗎?妳是否還記得過往
的一切瑣事,抱妳可愛的小熊跟我們玩遊戲?
  如果硬碟可以備份,腦袋也可以嗎?祈求佛菩薩保佑,
願妳意識裡善良的種子能不斷地抽芽生長,充滿著妳的好奇
與天真。
  祈求師父為妳迴向,大夥兒對妳的深深呼喚,聽見了嗎
?我們的祝福流動在妳的血液裡,每一個腦神經細胞都在抽
長,每一條神經網路都在修補聯結,只為了一個可愛善良的
「憶」,又能活蹦蹦地在我們面前。
  或許因緣不具足,我們無法再去探望妳。然而,我將
祝福備份在雲裡,備份在風裡,備份在朝晨的陽光中。我用
最原始的文字書寫描摩,在字裡行間裡奔馳、跳躍、排列
組合,試圖將那些堆積在心裡,對妳的思念、對妳的祝福,
訴諸於文字書寫,將之備份在深邃的夢裡,備份在《人刊》
裡,等待因緣成熟,讓風朗誦給妳聽。

50
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
談談說話的藝術


◎薩行處
文◎方恨少


    在 一 家 素 食 餐 廳中 看 到 餐 桌 上 貼 了 一 篇「說 話 的 藝
術」,很有意思,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特地在此與大家
分享。
  修行的功課之一是保持三業清淨,身口意三業當中以口
業對別人的傷害最大,造口業也是最容易犯的。留心說話的
藝術,可以避免造口業,對我們的修行有一定的幫助。
  首先玩玩配對遊戲,我把對應的兩邊分別列出來,請大
家看看如何配對,這樣可以加深大家的印象。
  事情,有:
急事 大事 小事 沒把握的事

沒發生的事 做不到的事 傷害人的事 不開心的事

開心的事 傷心的事 別人的事 自己的事

尊長的事 夫妻的事 孩子們的事

  怎麼說,有:
商量著說 謹慎的說 勸導著說 清楚的說

多聽少說 幽默的說 慢慢的說 不要胡說

不能說 別亂說 找對對象說 小心的說

看場合說 不要見人就說 聽聽別人怎麼說

  這個配對,在數學上屬於一對一函數,也就是說每一件
事情一定有一個對應,而且只能有一個,所以就有所謂的標
準答案。事實上,一件事情可以有多個怎麼說跟它配對,而
不限於這裡的標準答案。

51
第 卷.第 期

3
  配對的標準答案:
急事──> 慢慢的說 大事 ──> 清楚的說
1 小事──> 幽默的說 沒把握的事 ──>謹慎的說

沒發生的事──> 不要胡說 做不到的事 ──> 別亂說

傷害人的事──> 不能說 不開心的事 ──> 找對對象說

開心的事 ──> 看場合說 傷心的事──> 不要見人就說

別人的事──> 小心的說 自己的事──> 聽聽別人怎麼說

尊長的事──> 多聽少說 夫妻的事──> 商量著說

孩子們的事──> 勸導著說

  貪嗔癡三毒中,嗔怒最是可怕,可以火燒功德林,一怒
之下把過去所積的功德全燒光了。發怒的時候,講話最不理
智,所以可以加一個配對:憤怒的事,不要馬上說出口,等
個一分鐘再說。而相對的,聽到別人憤怒的話,可以左耳進
右耳出,不要理會他的胡說。
  說話最要小心,要三思而後說,等個三秒鐘,再說出
口,避免傷害到別人。傷害別人,也就傷害自己;就如行菩
薩道利益別人,就能利益自己。

52
我的學佛因緣
文◎慧渡 圖◎若茞


◎薩行處

  27年前的某一天,一位善知
識送我一部《佛說阿彌陀經》,
是我親近佛教的第一部經典。她
說:「剛開始接觸佛教的人,念
誦《佛說阿彌陀經》較容易。」
可是,一打開經本,我即被佛陀
十大弟子的名字給考倒了;因為
沒有注音,加上有些字根本不認
識,因緣不具足,就此擱置了下
來。
  5年後,母親因病往生,以佛
教儀式辦理後事。前來助念的法師說:「亡者的親人如果能
夠一起誦經,對亡者是最殊勝的。」因此讓我踏進了佛教的
領域。母親往生半年後,我們一家三口一起皈依三寶,成為
佛弟子;這是母親對我最大的成就。
  初學佛,對於佛教、佛學完全不懂,只是閱讀一些相關
的書籍或請教善知識,得知:念誦《佛說阿彌陀經》及稱念
「彌陀聖號」迴向給往生的母親,能讓母親早日離苦得樂。
於是,每天早、晚在母親的靈前念誦《佛說阿彌陀經》一遍
及稱念「彌陀聖號」百聲,迴向給亡母,直至滿一年。那時
的心情,只要是對母親有幫助、利益的,我都願意去做。
  母親一生的寫照,就如同大姨母悼念母親所作詩詞中的
兩句:「一生未得遂心志,真愁假笑離凡塵。」念力真是不可

53
第 卷.第 期

3
思議,再次打開經典竟都能順順利利的念誦,甚至其他經典
亦復如是,從此讓我深深感受到學佛的殊勝與浩瀚。母親!
1
感謝您的成就,讓我能投入佛學的領域,讓我能得到佛法的
薰陶而愈活愈自在、愈安詳。
  拜讀完大願法師的著作《淨土宗十三祖》,更堅定了我
的信念。歷代諸多祖師們的修持,最終還是導向以持名念佛
為依歸,此印證了淨土宗的持名念佛是最為簡便、最為容易
修持的法門。持名念佛,三根普被,人人都能修持,且行、
住、坐、臥,二六時中均可修持。感恩法師的辛苦寫作,提
醒我們趕快把握此殊勝的法門,精進修行,臨終時才不會手
忙腳亂,無法提起正念。
  時時「與佛同在」!時時「阿彌陀佛」!大家共勉之!

54
智孝
文◎子德


◎薩行處

  智的解釋是有才識而深明事理,孝是順從善奉父母。
  二十五年前,父親的「往生」,讓我驚慌、傷心,憤怒
又自閉。當時,枯瘦的母親佇立在殯儀館門口,無助地昂首
哭泣。我很想過去安慰她;但是,我詞窮口拙,不知如何開
口。而我又恨不得全家都死掉,如此就可以同父親團聚了。
  父親的遺體是一位恩人幫忙運回家裡的,他也幫忙處
理父親的後事。母親因長期操勞過度,不知罹患肝硬化。
有一天,在魚池代化堂旁,吐了一灘血,也沒去就醫,認命
地忍著悲傷,帶病工作撫養我們。當時,我愚不可及,不願
接受世上有「死亡」的事實,無法適應人逝身滅,永不再見
之實。不了解世間沒有任何事物是長存的,更不了解「無
常」;成天想以自戕向無常抗議,不是割腕,就是一口氣吞
下大量的安眠藥。未果,還天天到父親的墓前飲泣。
  當時,家裡經濟拮据,奶奶和母親要工作又要護念著
我,真的讓他們心力交瘁,把整個家攪得愁雲慘霧,甚至去
找 聖開老和尚(我從小就被喊「吃菜的」,所以有個念頭
要去找「吃菜的師父」)。初見面,悵然望著老和尚,不管
三七二十一,劈哩叭啦,喋喋不休的從日出講到日落,也不
覺得餓;老和尚慈悲地讓我盡情宣洩著不解、不捨、不安,
茫然的情緒。中途講累了,或是換個氣,才感覺老和尚嘴巴
有張合,好像在開示。當天,老和尚的話,我一句也聽不進
去。不過,我還是皈依了,老和尚為我取了「智孝」的法名,
無非是希望我不要再愚痴下去了。

55
第 卷.第 期

3
  父親是個文人,卻去經商。又因不能知人善任,經營不
善,以致家道中落;壯志未酬,便藉酒消愁。時運不濟,可
1
憐的父親,面對世態炎涼,歷盡了滄桑。
  奶奶沒有半顆牙齒,慈祥可愛,笑口常開地逆來順受。
「骨力(勤勞)吃力,笨惰吞涎。」是奶奶的口頭禪。
  母親,就像個陀螺一樣的轉個不停,同父親一起務農,
地瘠加上沒本錢,貧地雖日觸鋤頭加上血汗的滋潤,也欲
振乏力;以致終年勞碌,也難以餬口。母親非常達觀,任勞
任怨,總是笑臉迎人。印象中,母親除了工作還是工作,領
了薪水,得先償還上個月賒欠的米錢、菜錢。一次,到母親
工作的製茶場向母親要學費,母親被我吵得不知所措,一閃
神,纖弱的身軀被那無情的碾茶旋轉槓打個正著。只見母
親當場趴倒在地,我愣在那兒,來不及不捨、難過或是任何
反應,只見母親緩緩站起身來,笑著說沒事,微晃著繼續工
作。那一幕,至今仍縈繞腦海,揮之不去。
  懷念小時候,家裡點的是油燈,粗衣粗食,過著簡單、
貧困的生活。但,有所怙恃,溫情俱足,不覺為苦。記得當
時發的願,很平常也很簡單:長大要賺錢讓雙親過好日子。
熟料,子欲養而親不待,雙親、奶奶、恩人相繼離世。的確,
起先我很驚慌又不解,無法面對及接受,甚至憤怒又無助。

56
學佛了,才了解人生無常,親人的死,讓我體悟生命之無
常。生、老、病、死的現象,是我學佛的助緣。
  事隔多年,老和尚以慈悲的容顏開導我懵懂又莽撞的那


◎薩行處
一幕,歷歷在目,所贈「智孝」法名,也言猶在耳。佛教偈云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有幸親近慈光山僧


團,蒙多位法師及善知識的引導,獲益匪淺。
  法師鞭策我們要精進,修行就是要斷除煩惱,放下我
執,隨緣、隨分、隨力、修福、修慧、修善因,恢復本來清淨
的佛性。
  學佛修行的過程,滿懷對父母感恩載德之心,總感覺他
們也和我一樣同霑法喜,滿心歡喜。老和尚曾開示道:「一
個人若不知精進修行,自己都度不了,遑論度脫父母了。身
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老和尚不忍見我
愚孝,又說:「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
也。」這是大志、大願,我一定會朝此目標努力的。
  度脫父母離苦,不再六道輪迴,是我學佛最大的動力。
我雖根鈍,但此志堅定,這不是「妄想」,沒有任何人、事
的力量,能按下休止符的。我雖無才、無識,但有願力,祈
諸佛慈悲加被,早證菩提,度脫六親眷屬脫離苦趣,此乃我
今生所要修的「智孝法門」。

57
第 卷.第 期

32

1
禪心墨韻
開印法師的書藝
文◎皓月精舍 如範法師

  與開印法師認識這二十年來,說「書法」是他的才藝,
不如說書法是他的生活;如同二十年來,在佛教法義的研究
和止觀禪法的修持是他每日的生活景況一樣。
  不管他在生活中做什麼事,知識的、才藝的、或做務
的,每種生活情境都自然流露出佛法的思惟與態度,讓各種
世間學也充滿著佛法的意味。因此,他的宗教情操並不是

58
信仰的形式、宗派或學術思想的服
膺,或者僧律持行的軌式;而是自


◎海禪舟
然地在生活中所展現的善於觀察思
惟,慈和而勇健的人格特質。


  而今,他在佛教義學、止觀禪
修、住持攝眾、弘法度生方面皆能
有一定的成就,並非他苦心孤詣,
經積年累月之功而有所成,而是每
一種令人讚賞的才能皆是他每日
生活之中應學該做,富於理智與實
踐力能的自然呈現,而這個過程對
他來說並非刻苦深奧。自他出家以
來,聞思與修持佛法即是他生活的
實質與朝向,任何世間學在他的審
視與思惟之中,依然是活脫而沒有
隔礙的佛法呈現。
  而「書法」,中國悠遠流長的文字藝術傳統,在開印法
師的生活與表達之中,不只是他出眾的藝術才華,也是他一
向面對一門學問時,從認知到取法學習的過程中所表現的嚴
謹與尊重。他的分別取擇是建立在充分的了解學習,他的創
作或表現不在於相較古今或時人,而是符順個人生命歷程與
生活學習的自然展現。有一次,我與他同行西馬,他曾經回
應一位檳城知名書法家有關書藝創作的瓶頸,他如此表示:
創作是件自然而水到渠成的事,所有的學習、生活、思
想和生命經歷,會自然地呈現在書家的書藝表現上;並
非刻意,而是有了領悟,有了能力。若為創作而創作,
不免勉強而苦悶,不免立異而標新,甚至矯揉造作。倘
若根基不實,難免虛浮,無病而呻吟了。

59
第 卷.第 期

32

  今年三月,馬來西亞寂靜禪林書法班的學眾,在亞庇
市加拉文星廣場為開印法師籌辦了一場題為「書藝二十」
的個人書藝展,並有書藝專刊發行。許久以前,開印法師就
邀序於我,我覺得自己在書法上的認識相當粗淺,實在不敢
答應。況且開印法師在佛教界和書藝界有許多朋友、老師和
長輩,都是相當知名而有才學的;能有長輩和名家的雅序推
介,更能引起各界朋友的重視。然而,他說:
要請長輩或書法名家寫序並不太難,但寂靜禪林學眾
為我辦個展,我並不想它是我書法作品的成果展,而是
以我學習書法二十年來的心路歷程來分享同道。而這方
面,你是比較了解我的。我也不要你來推崇我,而是你
比較知道我的學習和過程,比較理解我對書法藝術的態
度和想法。
  聽他如此說,除了感動,我再沒第二句話,倒覺得自己
有點兒世故,因而感到慚愧。

60
  開印法師濡染書法藝術
二十年,在書藝上的表現,


◎海禪舟
可以說是一位才華洋溢的書
法家。但在我的認識中,他


一直是位思想開闊而深觀篤
行的佛門宗教師。然而,這
樣一位佛門宗教師,平時除
專志於禪觀法相和諸多經論
的講說,並以止觀禪法安頓
學眾的身心。他的書法在生
活中又是怎樣的學習與呈現
呢?
  說來,開印法師的翰墨
因緣非常早,除了幼年來自
於父親的影響而喜歡塗抹書寫,青少年時期,即師從劉春草
學習嶺南派國畫,從劉達勇老師揮灑北派山水和花鳥,筆墨
早嫻熟於指掌。1987年(年十九),開印法師宿慧顯發,禮
檳城洪福寺文建長老披剃出家,并就讀竺摩長老所創辦之
馬來西亞佛學院;於書畫之道,竺老時有啟發於開印法師。
1990年三月,竺摩長老閉關前,印師座前請益,竺老諭以勞
生有限,書畫無涯,兩者無法兼美,唯書法可為般若方便。
印師銘感長老愛護提切之言,遂捨繪畫。後來,開印法師渡
台求學,孜孜於佛法的研修。由於佛教學院書藝課程的因
緣,得以親炙書法名家本慧老法師與張穆希老師,於猛龍、
禮器、龍門、乙瑛等漢魏諸碑,歐、褚、虞諸家書體,及王羲
之聖教序、黃山谷行草等,得到老師許多親自摩寫示範和書
藝評述的指導。此後,開印法師在書法的學習不曾中斷,更
進一步師學鍾繇、二王、米芾、王鐸、傅青主等,常能居靜

61
第 卷.第 期

32
養心,甚至幾次病中,他仍然擎筆以握,專注境界,參省晨
昏。
1
  1996年,開印法師受福嚴佛學院院長大航法師之邀,任
第八屆教務長,除專志於教學和教務外,也曾邀請廖大華老
師到院教授書法課,禮請書法名家杜忠誥蒞院演講「學書與
學佛」。其融書藝於佛法之修學,不為所拘執,反為助緣。
並非高調而已,開印法師令我非常讚歎的是−以佛法而觀待
書藝;那段時日,他精研上座部論書《清淨道論》,時常反
饋在禪修經驗上,有一次他向我說:
臨摩碑帖的過程與禪定取業處無異,由反覆「臨帖」到
臨寫時能「背帖」如在目前,就如同《清淨道論》〈取
業處品〉上說的由「遍作相」而「取相」而「似相」成
就的過程一樣。
  此話,不由得我心下暗自敬服。藝術講才氣,佛門重慧
根,我覺得是他的慧根引導著他的才氣。書藝在他才全無門
戶之見,全無拘執之態。
  1998年,開印法師在親近緬甸帕奧禪師修學止觀一段
時日之後,應東馬居士眾之請而擇地沙巴州斗亞蘭創建「寂
靜禪林」。十年來,寂靜禪林已是以禪觀修學和阿毘達磨教
學而名聞於佛教界。然而,開印法師本於在漢傳佛教和文化
的參學經歷,近幾年來,開印法師除了佛教相關的義學課程
和禪修活動,並開設佛教書藝課程,親自指授碑帖和各家書
學,講說書藝史和評論。其宏觀的視野,無礙的辯才,參與
者日眾。不僅三寶弟子,連書藝界的名家和朋友也樂於上山
與開印法師交流和學習,從而與佛門結了翰墨與佛法的因
緣。
  開印法師在書藝上的表現極其自然,並非參酌古今而
力求表現和創作。已如上所說,書法是開印法師生活的一部

62
分,既是如此,書法作品的寫
就並非是他的目的,反而他重


◎海禪舟
視的是身心的攝受統一,專注
當下。曾經,他也說起:


書法雖是世間藝術,藉由筆墨揮灑而舒展
身心,凝歛心神,頗能澹然而處寂,古道
照顏色。
  因此,寫字是他的生活境界,也是樂趣。
想寫時寫,通常寫在紙上,木頭也可以,磚瓦
可寫,紙扇、雨傘可寫,陶缸、瓦罐、茶壺、
筆筒也寫,竹簡、布帛、石頭、磁磚、門窗…
他都寫。如此一來,非但用筆,也用
刀;以刀為筆,非僅提運濡染,也刻
劃沖逆,行氣墨意與帛紙、金石、陶
竹、磚瓦……等的陰陽虛實疾徐交
馳,質文可見。想來,他的筆墨可以
揮灑的事物太多了,這當然不是書法
家的筆墨趣味而已,已然是一位禪
者在生活中觸境觀緣的「禪心墨韻」
了。
  開印法師雖是馬來西亞華僑,但
他的漢學底子深厚,除了深入三藏教
典多有思惟契悟之外,他亦師從格律
詩詞名家黃玉奎老師學詩。開印法師
的學詩一如他一向嚴謹的治學態度,
除了格律之外,用典取譬皆有講究。
近來,他常將弘法修道與生活感悟入
詩,發人深省,興來濡筆揮就,詩境

63
第 卷.第 期

32
與書法皆美,令人讚歎不已。如2005年夏某日,印師見晨昏
悠轉,有感於心念起滅無常迅速,感懷作詩−《無常》:
1
晨曦才露晚霞來,一日光陰似箭催。
不獨人寰朝複暮,心心生滅已幾回。
  又,2007年7月某日,加拿大雲峰法師來寂靜禪林,印師
候茶話敘,時風雨交加,有感而作詩曰−《晨雨煮茶》:
南風晨雨草咻咻,黑餅紅爐映古秋。
沸煮陳茶酸薄利,三千一瓢定孰優!
 詩成後記:
  今早與雲峰等諸師於「草堂」啜茶,風雨交加,有感而
賦。酸、薄、利,乃茶人陳智同評廣雲貢餅之特色…,雖陳
氏如是說,我猶以「三千一瓢定孰優」品論。「三千」、「一
瓢」來自紅學,借喻男女情感緣定三生,於眾中選其一。實
則「三千」來自佛學,喻大千界,大千界中再選其一,定優劣
也。
  又,2008年12月28日,寂靜禪林十週年慶,開印法師作
詩《十週年慶》以記十年篳路藍縷的心境:
一佛雙賢弓箭座,沙門樂住北婆仟。
十年樹木青生色,法炬千秋在用賢。
  此人此詩,感事觸境,思惟省參,皆見性情。他任何才
識的成就並非恃才,徒然放任而驅馳無方,他說:「受過阿
毘達磨訓練的人,許多事的學習和表達會較有組織條理,不
會流於形表,更不會天馬行空。」
  我所認識的開印法師大概就是這樣一位才華洋溢,又深
知廣行的人。無論佛法、世間學、書法藝術及其它,他都只
是在生活中聞思與弘持佛法而已。世諦與第一義諦,究竟與
善巧之間,並沒有溝壑,都依學人所觀境、所證境而起差別
而已,緣起是中道義,透脫究竟與方便,龍樹菩薩如是說!

64
訪泥皮壁畫藝術家王岩松
攝影、採訪◎李若茞茝
第 卷.第 期

32

山西廣勝寺毘盧殿《十二圓覺》複製壁畫

  展場上,一幅名為《十二圓覺》的山西廣勝寺毘盧殿複
製壁畫,神光四射、寶相莊嚴,釋迦牟尼佛悠然端坐,安詳
的說法,十二菩薩侍立兩側專注聽聞。賞之不禁雙手合十,
歡喜讚歎。彷彿一種時空的錯置,從遙遠的彼岸踏雲而來。
  畫家王岩松以其精湛的描繪功力,真切再現壁畫原作的
質地、氛圍與意境,使今人仿佛置身古剎,若聞梵音,古今
穿梭,娑婆、極樂竟只是一尺之遙……。
  採訪王岩松實是機緣巧合,王教授多年潛心壁畫研究,
此次來台是應台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的邀請,來台
教授傳統壁畫藝術課程一學期。從泥版製作到粉本描繪到瀝
粉貼金,每一步驟皆細心指導。

面壁十年
  王岩松長年專研於壁畫,為了窺探壁畫藝術的丰采,常
出入於深林孤寺,荒山險洞,「孤獨面壁」也已數十載,其

66

◎海禪舟

強烈的願心與毅力,常人難以望其項背。
  壁畫,上可追溯至原始時代的洞穴畫,可謂是人類最
為古老的繪畫藝術。中國歷來就有在宮殿、廳堂、寺觀、石
窟和墓室的牆壁上作畫的風俗,多數精品遺存內容廣博,畫
工精湛,既是寶貴的文化藝術遺產,更具有歷史、藝術、科
學、宗教等諸多價值。
  然而,古代壁畫在漫長的歲月中,受到自然與人為因素
的影響,漸漸產生老化、變質、變色、剝落、坍塌、損毀…等
現象,使得壁畫依附於「壁」的物質性特點消失之後,極易
受到損毀壞滅。古代壁畫一旦消失,它所蘊含的諸多歷史文
化資訊也就隨之消失。而這些珍貴藝術珍品的傳承與保護,
在當時尚無良方。王教授出於對珍貴壁畫的瞭解與痛惜,開
始潛心面壁臨摹,沒想到這一畫,竟成為一生執持的事業。
  這位從事壁畫臨摹與複製二十餘年,傳承中國壁畫藝術
的行者,回首生命中過往的每一步履,卻像是上天精心巧妙

67
第 卷.第 期

32
的安排。

1
習藝因緣
  兒時,在山西的村子裡學拉二胡,一日巧遇汾陽畫家李
彥平,李老師見著他纖長的手指說:「拉二胡沒意思,畫畫
吧!」便要他依照紙上隨意繪製的人物五官,進行模仿,沒
想到李老師看完他的仿作後,認為是個可造之才,便引領他
走進了繪畫藝術的世界。當時就讀東方紅小學的他,正好趕
上勞動建校的風潮;然而,對有藝術特長的王岩松來說,卻
一點也不受影響。同學們在豔陽下勞動,他仍安靜地在教
室裡畫著,只不過繪畫的題材不是熟悉的靜物或石膏,而是
工農兵形象題材的海報。中學時,努力畫圖為了準備考藝術
系,於是與三、五個學生到城中租個房子,晚上一起睡在熱
炕上,吃飯時找了一家廠房的食堂,買了飯票,三餐飲食就
在那裡度過。為了加強自己的繪畫實力,有的時候教室的門
關了,還偷偷從窗戶爬進去,甚至為了更精確寫實,琢磨素
描功力,還曾經大膽弄來沒有下顎的骷髏頭,一個人安靜地
描繪與研究。

化現古匠
  真正喜歡上壁畫,緣起於大學的一門實習課。有一次,
王岩松被指定的專業課程是至山西永樂宮作實地臨摹描繪,
這一畫竟與壁畫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大學畢業後,分發
至「山西古建築研究所」,做實地的測繪調查,常常下鄉野
的荒寺工作,一住就是半年數月。王岩松回憶當年住在「佛
光寺」裡,夜闌人靜時,沒事就是畫畫。曾經癡迷到不分晝
夜,半夜摸黑至東大殿,用手電筒照看那些壁畫與彩塑,有
時總會被那些栩栩如生的怒目金剛、護法神將嚇到,但在長

68
時間的描繪中,又被古代藝匠的用心與誠心深深感動。
  爾後,王岩松曾完整地複製了不少山西寺觀壁畫,有的


◎海禪舟
作品因為面積巨大,要一兩年才能完成。曾留學日本的他,
談及日本古剎法隆寺,曾在上世紀40年代,組織全國的大師


級畫家,複製了著名的法隆寺壁畫,並把整個過程拍成電影
記錄下來。後來法隆寺發生火災,壁畫付之一炬,如果沒有
先前的複製,後人也就無法見到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了。
  在漫長的創作時間裡,他說自己仿佛化生為古代的藝
匠,盡可能的採用當時的材質與技法,運用礦物顏料、以泥
地為載體,通過拷貝、勾線、填彩、潤色、作舊和加固封護
等程序,對壁畫原作進行模寫。臨摹與複製到原樣,是王岩
松對完美藝術的標準,以及文化傳承上的一種使命。上海歷
史博物館副館長杭侃曾說:「王岩松克服了泥皮繪畫所遇到
的困難,而又傳達出原作的神韻,或“曹衣出水”,或“吳

《北齊樓睿墓出行圖》複製壁畫

69
第 卷.第 期

32
帶當風”,再現古代壁畫時空轉換的滄桑肌理和無窮的藝術
魅力,其貌其神都得到出色的發揮,這不論對於藝術創作還
1
是對於觀眾欣賞,都是一個貢獻」。大陸許多知名的博物館
裡,都可見其作品,例如山西博物院收藏的《北齊樓睿墓出
行圖》複製壁畫就是一例。

泥皮創作
  以泥皮為介質的藝術創作,是王教授在「山西省古建
築保護研究所」從事壁畫修復工作時,所得到的啟發。1987
年,他在修復明代壁畫《捕
蝗圖》的過程中,被不斷掉
下的小殘片激發出了創作
靈感,於是生起一個念頭
:「能不能用一種特殊的形
式,將這些壁畫原汁原味地
複製保存下來,讓不在現場
的人也看到甚至擁有呢?」
由此,展開了他對泥皮壁畫
的探索,於是仿造古時工法
製作了一塊小泥版,對宋代
開化寺壁面的《供養菩薩》
進行描繪,於是壁畫藝術
便正式地從牆面上走了下
來。
  從事壁畫臨摹複製至
今已逾二十餘年,也嘗試
將自己多年來的思考體會
《捕蝗圖》局部 融入 創 作 題 材中。《靈 石

70

◎海禪舟

《靈石圖》

圖》,環繞於二菩薩四方的青、白、
赤、黑 四 色 的 靈 石,象 徵 四 神( 青
龍、白虎、朱雀、玄武)組成一個方
陣,象徵人們對神靈菩薩崇敬與安樂
長遠的祈求。《歸去來兮》則是作者
對長期下鄉調查研究時對古壁畫產生
的感懷,一群白鴿從彩畫藻井上一道
劃過,那流轉千年的飛天仍是那樣的
安然自得。《雙喜圖》,描繪台灣竹
節窗上的雕刻裝飾,在材質上仍採用
山西泥壁的傳統工法,以泥皮為地, 《雙喜圖》
製作出壁畫經過歲月風霜殘落的質感。
  對於創作主張不隨順潮流,不刻意追求新變的他,相信
在心隨手摩的過程中,可將想法與感覺慢慢沉積,讓創作風
格漸漸透脫出來。

71
第 卷.第 期

32

《歸去來兮》

畫如其人
  真誠溫暖,守時守信,是王教授予人最鮮明的印象。這
樣的特質源自於書香門第,尤其是從事教育工作的父親,因
小時候睡熱炕燒到耳朵影響聽力,在聽得不很清楚的狀況
下,也造就他清靜無為的處世態度,從不執著小名小利;然
而對於王岩松學習上的栽培,總是給予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對王岩松來說這是很好的身教,也間接造就他對繪畫認真的
態度。
  對繪畫的熱愛與堅持,常常畫到忘記吃飯與睡覺,所有

72
的工作室燈都暗了,只有他的仍亮著。同事總是想不通,王
岩松是中了什麼邪,他抽菸喝酒、吃喝玩樂,但畫起畫來總


◎海禪舟
是樂在其中?
  其實,他總覺得能畫畫是件相當幸福的事,至今他從


不感覺上班是一種負擔,而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有時候夜
半從工作室出來,一路吹著口哨回家。視生活中的波瀾與轉
折為養分的他,從不把挫折當挫折,對生活有一份淡泊與寧
靜,相信只要種好因、結好緣,將來必定會得善果。或許是
多年“面壁”修出的“佛性”,待人謙遜悲憫,廣結善緣,所
以走到哪都有貴人相助,甚至在陌生的異地,相識不久,就
有人不辭辛勞的帶他跑遍當地名勝古蹟,有的甚至成了他的
知心好友。

重現莊嚴
  「不管能不能做出成就來,從事藝術創作時,我的生命
狀態是十分良好的,從不後悔走上這條路。」王教授如是說
著。有時賣畫,會不自主的產生一種心態:「全賣掉了我也
不高興;連一張都賣不掉我也不難過,因為我感覺每一步路
都好像是為你鋪好似的,你現在看不到,但種下了這個因,
以後就會慢慢的體現出來……。」謙遜自己是個佛法門外漢
的他,卻在這一方面有一種篤實的崇信。
  客座期滿,王教授說要回到山西老家小住,若有機緣,
想把山西繁峙岩山寺的佛傳故事壁畫,再次莊嚴重現,這是
他下一個階段最想完成的心願。臨走時,他畫了幾幅小品,
送給在台時曾經協助過他的朋友,表達深切地感恩與祝福。
誠心與體貼,像是淨水中片片飄浮的蓮瓣,細緻而柔軟,我
彷若見著菩薩腳踏七彩祥雲安然遠去。採訪,有時竟像是弟
子向佛菩薩請法的過程,莊嚴而攝人。

73
第 卷.第 期

32
圖說菜根譚

1 貪得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
文、圖◎小童
作者簡介:小童原名童寶呈,無師自通做陶製壺,擅長水墨畫、書法,在茶壺上刻字
是他的陶作特色,那些「壺言壺語」盡是生命智慧與幽默。平日喜讀古籍,也著手創
作現代水墨畫,以圖像、現代人的觀點,詮釋艱深難懂的人情義理。

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權豪自甘乞丐;
知足者,藜羹旨於膏粱,布袍煖於狐貉,編民不讓王公。
∼菜根譚
  古時候有一則笑話,說有個生肖屬鼠的縣令,底下人在慶賀他
的生日時,共同出資打造了一只實物大小的金鼠以為奉承。知縣取
在手裡,若有意指地說︰「夫人的生日也快到了,她屬牛。」這則笑
話幽默地刻畫出一個貪官。
  得寸者欲進尺,得隴者欲望蜀,人心不足蛇吞象。貪嗔癡者,
貪排最前,其最毒乎?常言道,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
之。於貪而言,小貪遂大貪,其勢每如此,終為造惡之源頭。財多
越求,故分金恨不得玉;官高越謀,故封公怨不受侯。以此心態,
就是命中注定好端端的一個權貴豪富也將搞得像乞丐一般。悲乎,
此自甘墮落之人。
  昔賢曾有云者:人之生命在於生活力之剛健足以勝物而不為物
引,其人若陷於物慾而不能自拔,則是在物質化中漸次消失生命。
此充滿哲理的論述,無非點出貪得無厭之不可取。對治此不可取,
菜根譚謂有一法能解之,曰「知足」。想到沒得著時,便是布衣也
好,布袍煖於狐貉之理在其中;想到沒得吃時,便是蔬菜也好,藜
羹旨於膏粱之理在其中。
  知足常樂,快樂怎會是只來自擁有天下,位居三公呢?也許帝
王將相每不快樂矣,因為快樂不僅在物質的層面,每多在精神的層
面。作為一介平民,甚或一介貪民,多檢私慾,常懷知足,生活過

74 得心安理得,久之必能感知何謂精神的富裕。

◎說菜根譚 ◎

75
第 卷.第 期

32
纜車遊明潭
文、攝影◎淨雨
1

  秋高氣爽,正是暢遊日月潭的好時機。隨著日月潭纜車
啟用,遊覽風光明媚的日月潭不再侷限於平面點對點的移
動,進入到立體3D的新時代,從空中欣賞日月潭,讓人有耳
目一新的感受。
  日月潭景點頗多,九族文化村、玄光寺、玄奘寺、慈恩
塔、孔雀園、邵族文化中心、拉魯島、德化社碼頭、文武廟

76
等,每天都吸引大批國內外遊客前來。以往遊日月潭可駕車
或騎自行車循環潭公路而行,或者搭船在湖面上暢遊,也可


◎潭采風
以用健走散步的方式,結伴在湖畔的景觀步道徐徐而行,清
晨、正午傍晚各有不同的風情。最新的玩法則是搭空中纜車


從空中暢遊日月潭。
  日月潭是台灣八景之一,中外旅客指名造訪的重要景
點,潭面以光華島(現稱為拉魯島)為中界,兩側一成日形,一
成月形,因而得名。日月潭纜車是九族文化村以BOT模式
興建,全長1.78公里,連接日月潭與九族文化村,共有86個車
廂,搭乘時間約10分鐘。每車廂最多可坐8人,纜車出站後就
自動拉開距離,前後左右視野都不受影響,自日月潭纜車站

77
第 卷.第 期

32
出發,可先俯看整個日月
潭的湖光山色,接著進入
1
森林可欣賞青翠的山林美
景,適合全家大小一起同
行,若排隊等待人數較少
時,則可要求一人獨坐,
獨享大地風光;若是專程
前往取景者,請選擇非假
九族文化村纜車旅客入口
日前往,耐心等待人潮不
多的空檔,盡情攝影。
  九族文化村目前推出有套票,全票約700元,除暢遊九旅
文化村之外,還附送日月潭纜車票;九族文化村內部還可再
坐遊園車,不妨考量併入遊程計劃中。若僅想體驗日月潭纜
車者,則可自行開車或搭車前往日月潭纜車站(鄰伊達邵青年
活動中心)購票搭乘。
  除了纜車,緊貼日月潭面及山間的是數條景緻清幽的

日月潭畔有許多步道可供散步健行

78
景觀步道,包括有伊達
邵親水步道、土亭仔步


◎潭采風
道、月潭步道、水社親
水步道、大竹湖步道、


水蛙頭步道共計有14
條健行步道,在步道上
方繞行日月潭的則是著
名的環潭公路。景觀步
道的長度不一,距離從 古色古香的玄奘寺

百餘公尺到十餘公里
都有,也有往山邊緩緩
上行可登到制高點的
步道,例如水社大山步
道、慈恩塔步道就可以
通往制高點的景觀台,
俯覽整個日月潭。體力
好、愛登山健行的旅客
可選擇水社大山步道,
全長約5.7公里,路程略
遠,約需5個小時才能登
頂,返程下山速度會快
一點,總計來回要8個小
時左右。若不想走得那
麼辛苦,慈恩塔也是個
不錯的選擇,有完善的
步道及開車可到的停車
場,從停車場往上只需
走570公尺就可到達。 玄奘寺供奉有褚遂良所書的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石碑

79
第 卷.第 期

32

玄光寺

從玄光寺可俯看整個潭面

  由此景點沿環潭公路往
北行不遠,可到玄奘寺,該寺
院為日式庭院風格,極為清幽
雅緻,寺前立有刻有褚遂良的
「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石碑,
字跡工整;兩旁的小花台上
供奉有蓮花,特別清淨優雅,
文武廟

從文武廟俯看整個潭面

80
在寺院內供奉有舍利子及玄奘法師塑像俊美莊嚴。鄰近的玄
光寺同樣也是供奉玄奘法師,建築風格及供奉的塑像風格不


◎潭采風
同,不妨親自走訪欣賞比較。除此,日月潭四周的宗教聖地
還有文武廟、孔明廟、甘為霖紀念禮拜堂、正心書院、龍鳳


宮、耶穌堂等。
  從空中、湖畔親近外,搭船則是另一個貼近欣賞日月
潭風光的方式,風雨晨昏各有不同的風情。旅客可從水社
碼頭、玄光寺碼頭、伊達邵碼頭、朝霧碼頭四個公共碼頭上
船,遊湖一周約2小時,繞行各碼頭時,還可登岸參觀,玄光
寺碼頭可上岸參觀玄光寺,走步道,或在有日月潭字樣的石
碑前拍照留念;伊達邵碼頭則是水面交通轉運與飯店的集中
地,有許多原住民美食、服飾及農特產,最棒的是這裡有用
原木架搭的碼頭,可散步賞景。
  遊罷日月潭,少不
了要帶點伴手禮,最被
推薦及稱道的就是日
月潭的阿薩姆紅茶。因
為日月潭與原產地印
度阿薩姆茶區的天候
相似,終年雨量多、溼
度大,品質極佳。

遊覽日月潭的相關訊息可上
日月潭國家風景處網站
http://www.sunmoonlake.gov.tw/welcome.aspx查詢。
日月潭纜車平日開放至下午4點,
假日營業時間及詳細票價可上九族文化村官網www.nine.com.tw查詢。
另外,至年底前的已規劃的每月保養日,分別為8/4、9/8、10/6、
11/10、12/8當日不營運。

81
第 卷.第 期

32 日月潭的新興旅遊景點

1
貓頭鷹之家
文、攝影◎清雨

  台北姑娘李豫婷愛上了南投魚池鄉茶農之子游輝隆,為
愛走天涯,與老公一起接下了製作紅茶的家族事業。偌大的
製茶廠,內外都得自己打理。一
次,在整理庭院時,突然發現,
鋸下的木頭,年輪中竟出現一張
神似貓頭鷹的臉,這讓曾經擔任
幼教工作的李豫婷驚奇不已。她
用鋸子將木頭切割成大小不一
的圓木片,加上其他工具加以組
貓頭鷹之家的入口
合,感動之餘,一口氣做了十多
隻表情各異的貓頭鷹。這些可愛、立體造型的貓頭鷹,就放
在入口處。
  李豫婷有意推廣這項藝術,與先生及公公商量後,決定
將製茶廠中一處閒置的空間,轉型為木雕創意與紅茶製作
DIY場域,取名「日月潭貓頭鷹之家」。取這個名號,一則是
因為李豫婷第一次的創作緣起就是貓頭鷹;再則因為貓頭鷹
是日月潭當地的守護鳥,在日月潭森林保護區仍可看到。

82
以自然質材形塑貓頭鷹
  「日月潭貓頭鷹之家」佔地1000坪,


◎潭采風
即使有學校來此戶外教學,也容納得下,
已成為日月潭旅遊線的一個新興熱門景


點。
  組裝貓頭鷹的主原料是撿拾自鄰居
們修剪庭院花木、或木工師傅切割後不
要的木頭,如:肖楠、杉木、松樹、五葉
松,收集起來後,加以切割磨光,形狀
各異;加上樹枝、枯葉、果實、
種子、蛋殼、石頭,組合後再貼
上勞作用的活動眼睛,一隻隻活
潑可愛的貓頭鷹就完成了。因為
材料顏色、大小都不同,所以成
品的貓頭鷹保證隻隻不同,都是
獨一無二的珍品。而且,未必是 製作材料非常多樣,且都是天然環保

貓頭鷹之家空間大,製作材料一字排開

83
第 卷.第 期

32

情侶檔遊客一起製作

父女檔做出可愛的貓頭鷹 全家一起做出的貓頭鷹木雕成品

單隻,還可做成一對,甚至是一整個貓頭鷹家族。除了吊飾
外,還可做成桌飾、留言板或筆筒。
  製作的過程,首先用熱熔膠將所有的原件組在一起,
平均二個小時可以完成,一家人聚在一起討論、創作,共度
美好的親子時光。雖然這裡陳列的作品以貓頭鷹為主,但也
有人做成長頸鹿、蜻蜓、蝴蝶、瓢蟲及小狗、小貓,令人驚
奇。李豫婷說:木雕創意DIY最重要的是要有計劃及想法,一
步一步慢慢做,就會成功。所有天然材料都可以是素材,甚

84

◎潭采風

牛寶寶

我是木頭人 木頭人家族

至檳榔的果實,曬乾處理後,很適合做人形小木雕的帽子。

無毒自由的創意空間
  李豫婷為了讓大家能夠放心的DIY,所有的材料都經過
挑選查證,只要是放在材料盒中的幾乎都是無毒的原料。為
此,她特別到集集特種生物研究中心研習班上課,學習植物
的相關知識,取得解說員證照;她還買書來讀,為的就是要
提供一個安全、自由的創意空間。

85
第 卷.第 期

32
  李豫婷堅持要給參與
創作者一個完整的時間及
1
空間來創作;因此,她謝
絕遊覽車的客人。她說:
遊覽車都在趕時間、看景
點,製作木雕創意DIY很
費時,至少要二個小時以
上的時間,僅停個30~40分

昆蟲世界
鐘,客人剛進入狀況,正
要享受創作樂趣時,就得上
車,讓人很不舒服。因為「貓頭鷹之家」的主業在做紅茶,
所以只在周六、周日開放,平時參觀得預約。

紅茶也可以DIY
  貓頭鷹之家另一項重要的DIY就是做紅茶,他們的阿薩
姆紅茶可不是隨便做做喔!算算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是
游吉臣先生所創立,目前傳到第二代游輝隆,去年還榮獲魚
池鄉公所主辦的98年日月潭紅茶評鑑冠軍獎。游吉臣原先在
台北做茶葉等物品的外銷生意,因進貨來源及價格不穩定,
乾脆自己種茶、做茶。經新竹關西茶葉仲介商邱乾龍居間介
紹,認識了前魚池鄉鄉長黃登鳳,商談合作生產紅茶。民國
42年,與鄉長之子黃新讚合夥開設「五豐製茶廠」。
  他們引進重油發電機取代原有的水力設施,以機器取代
人力,產量大增。又延聘新竹北埔芎林製茶所資深製茶師前
來指導,才漸漸打響名氣,成為魚池鄉第一個使用動力製茶
的私人製茶廠。
  而後因運輸成本提高,規模、產量亦無法滿足市場需
求。民國46年,游吉臣在新城的頭股籌設「新芳製茶廠」,

86
後更名為「吉臣紅茶廠」。吉臣紅茶廠曾供貨給國內的飲料
公司,全盛時期一周要出貨二萬斤,截至目前為止,一周還


◎潭采風
有二千斤的出貨量。因為大量出貨,游輝隆始終不太清楚自
家紅茶的品質以及在這個產業中的地位如何?於是,他以參


賽的方式來試煉,去年獲得冠軍。游輝隆自謙的說:品茶是
很主觀的事,可能剛好評審們都很喜歡他們的茶香及口感。
  游輝隆說:紅茶好不好喝,原料佔70%,製茶工夫佔
30%,如果天氣熱發酵的
時 間 就 要 縮 短。天 氣 乾
燥 時,不 僅 發 酵 的 時 間
要加長,還要保留3%的
水分,使之進行後發酵。
若水分超過5%,就會發
霉,這些都需要專業的判
斷。為了讓遊客及在地鄉
游輝隆示範如何做出好喝的紅茶
親知道紅茶製作的過程,
貓頭鷹之家還有DIY手工
製 作 紅 茶的 體 驗,遊 客
可自己揉茶,發酵時間約
2.5小時,製作好就可以
自己 帶 回 家。這 空 檔 還
可以做木雕創意DIY,時
間 一 點 都 不 浪 費。外 來
的遊客不妨為自己及家
貓頭鷹之家的主人李豫婷及游輝隆
人,安 排 一 趟 茶 及 木 雕
的DIY創意之旅,享受好 「貓頭鷹之家」,周六、日開放,平時參觀
得預約,非假日前往,別忘了打電話喔。
茶及木頭的芬芳。 地址:南投縣魚池鄉新城村香茶巷5之1號,
電話:0919-658945、 0930-083839。

87
第 卷.第 期

32
酸豇豆
1 主廚◎陽光
服務於臺北市政府警察總局會計室,是一位業餘廚師,推廣素食不遺
餘力。凡是複雜難學的菜經過她的指導,都會變得簡單易學。常常被
邀請做素食示範教學(免費),讀者如果想學素食,歡迎洽詢。
部落格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sunny1414kimo

  前年去四川親戚家,他們說幾
乎每一家都有一甕泡菜罈。吃飯的
時候,他們就從罈子裡撈出好多泡
菜,有酸豇豆、紅甜椒、高麗菜、嫩
薑、紅蘿蔔等,四川的蔬菜品種和台灣不
同,豇豆很細,紅甜椒皮也比較薄,個子也不大,紅蘿
蔔的顏色也和台灣不一樣。
  前一陣子梅雨未來之前,蔬菜都很便宜,豇豆有時3斤
50元,所以就趁機挑了一些來做酸豇豆。菜市場也有賣酸豇
豆,但是醃好的酸豇豆價格非常貴,一斤要價70∼80元。
  就是太忙,其實我應該早一點寫這一篇文章的,梅雨過
後,所有的蔬菜都漲價了,現在寫雖然有一點晚,但是等菜
價回穩,想做的人再去買吧!遇到颱風天沒有青菜吃,正好
作一盤來下飯。不過還是要早一點吃完,在冰箱裡放久了還
是會變壞。

【作法】
1、長豇豆洗淨後切成小粒 (約0.7公分)。
2、準備一個乾淨的塑膠袋,將切好的豇
豆放入袋子裡。

88
3、切一些豇豆,灑一層鹽,再切一些
豇豆,灑一層鹽,直到豇豆切完,


◎醐養生
這樣鹽的分布比較均勻。
4、將袋子束緊,置於室溫27℃-30℃


中 (不要放到冰箱裡),天氣熱的時
候,放上一天就會自然發酵 (變酸)。
5、自然發酵後的新鮮綠色豇豆會轉成
黃色,這就是市場上賣的酸豇豆啦
!很簡單吧!自己做便宜多啦!
6、作好的豇豆用淨水器的水略微沖
洗一下,準備薑、辣椒和調味料糖 (
不要再放鹽),就可以炒一大盤囉!
第 卷.第 期

32
新竹講堂「幸福」的緣起
文、攝影◎靖宇
1

  人乘寺全省
各地分支道場,絕
大多數都以地名來
區分,新竹則很特
別,稱為「幸福講堂」。這有兩個因緣,其一,就是講堂的
前身布施者石金來老居士,當初成就精舍就是要帶給大家幸
福,希望大家來這裡都能幸福。其二,則是講堂的開創者聖
開上人,有「幸福童子」之號,所以在新竹弘法的道場就稱
為「幸福講堂」。

90

◎乘佛子

講堂的庭院綠樹成蔭

在舊厝裡共修
  石金來老居士,很早就皈
依學佛,法名「宏金」,早年親
地藏法會
近廣欽老和尚,後經女兒介紹
認識當時在台北弘法的聖開上人。聽聞上人的開示後,非常
歡喜,發心護持。時,親戚朋友在生活、工作、家庭、感情、
婚姻上有無法解決的問題時,石金來老居士都會帶著他們上
山,請師父上人開示,上人往往是一語點醒夢中人,使求法
者身心安頓。
  為讓更多人能親近上人,石金來老居士提供自己舊家兩
層樓的透天厝做為新竹居士的共
修處。每周六晚上,新竹居士們
齊聚一堂,在僧團法師帶領之下
共修,這就是幸福講堂的前身—
「幸福精舍」。後來,共修人數
日增,空間不敷使用,石金來老
居士決定賣掉舊精舍,籌款興 新竹幸福講堂動土

91
第 卷.第 期

32

新竹幸福講堂舉辦地藏法會

建講堂。
  1992年,因緣具足,找到現今「幸福講堂」421坪的用
地;然,賣地所得款尚差100萬元,所幸其他居士發心籌足購
地及講堂建築經費,興建工程才得以順利動工。1994年5月,
工程竣工,新講堂正式啟用,更名為「新竹幸福講堂」。
  為了感謝石金來老居士,上人親自以小篆書寫「施效須
達」、「菩薩行處」,贈予石金來老居士,以嘉勉他的無私
奉獻。上人強調,成立講堂,將會吸引過去及現在世與石金
來老居士有因緣的人,一起來此共修。而後,陳德成居士被

92
推舉為第二任菩薩會會長,出錢出力,努力護持道場。 人
◎乘佛子

師父的提醒常相左右
  石金來老居士的二兒子
石佳雄說:師父上人常提醒
要好好修行,不然吃虧的是
自己。開示居士們要「敬菩
薩、拜菩薩、學菩薩、做菩
薩。」對於夫妻相處之道, 聖開上人與石金來老居士等新竹信眾合影

93
第 卷.第 期

32
則 建 議 離 情尚 義,要 結 法
緣,不要結惡緣。
1
    陳 德 成 居 士,護 持 道
場,不遺餘力。一次,參加
居士講習會時,獲贈寫有上
人法語「修福、修慧、修莊
大願法師與信眾們合影 嚴」的掛飾,他把掛飾掛在
客廳,提醒自己要精進修行。陳居士說:每看一次,就會提
振自己的道心。建議往後共修之後,能播放上人以前弘法的
錄影帶。
  近年來,經常在講堂幫忙栽種、整理花圃的溫雲南老居
士則說:受到僧團法師的啟發,體會到學佛就是要看得開,
看開了人就快樂。他還說:要把握時光,在精神氣力充足、
頭腦清楚的時候,好好修行。所以,除了幫忙整理花圃外,
音感極佳的他,在講堂共修時,協助打法器。

講堂的活動活潑多元
  呂麗鏡居士回憶說:早期精舍除了法師帶領共修外,

聖開上人與新竹居士們合影

94
還有兒童夏令營、居士研習會、佛教話劇表演,以及每年固
定的「八十八佛禮懺法會、精進念佛日、地藏法會、素食品


◎乘佛子
嘗會」等活動。就兒童夏令營而言,必須投入大批的人力,
帶著小朋友玩大地遊戲、拔河、烤地瓜、猜謎,佛教故事分


享、禮佛、拜佛等等,讓參與的小朋友種下學佛修行的種
子。而為了讓小朋友們接受素食,負責香積的居士們更是費
盡苦心,素漢堡、奶茶、仙草、米苔目,樣樣美味,小朋友們
吃得非常開心。
  幸福講堂落成後,菩薩會也改選過好幾次,歷任會長
都很發心為大眾服務。現任會長曾炳榮、古薇萱夫婦,家裡
開儀器行,對修理家電特別在行,講堂裡的音響、水電、冷
氣、外牆,甚至馬桶都曾修理過。他的三個兒子以前曾參加
過兒童夏令佛學營等活動,長大之後還回講堂幫忙帶學佛
營活動。古薇萱說:當時,心想讓小朋友早點接觸佛教會比
較好,這十幾年來,就這樣很平安的度過,可說是佛陀的教
化。目前,講堂周遭的樹木都已長大成蔭,空氣中瀰漫著淡
淡清香,祈願大眾更加精進,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

新竹幸福講堂青少年幸福營吸引大批小朋友參加

95
第 卷.第 期

32
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
1
《經典老爺車》的菩薩心
文◎柳成蔭

  這是第四台上演的
片子,是2009年的院線
片;主角克林伊斯威特
(Clint Eastwood),是早
期美國知名演員之一,
年紀大了之後,帥氣越
發成熟,演了不少好電
影,並且演而優則導,
這部電影就是他自導自
演。英文片名為Gran
Torino,是主角擁有的
一部三十多年的老爺車,因為照顧得好,看起來有如新車。
中文翻譯為〈經典老爺車〉,非常有意思;我覺得不只是指
那部車,也蠻適合主角本身。
  這部電影看到最後的關鍵情節之時,我想到的是「如果
是我,我會怎麼做?」所以也用這個問題來問各位。先看下
面所描述的情節,到了關鍵時刻,停下來想想,接下來怎麼
做?或者假設是你在寫劇本,接下來的劇本怎麼寫?

從一位孤僻的老頭說起
  故事說沃特是一位歷經韓戰的老榮民,心愛的妻子剛剛
過世;他是一個孤僻的人,與親戚甚至家人都合不來。在他

96
住的社區,老鄰居們陸續搬走或過世,後來搬來他極為蔑視
的苗族移民。他目光所及的一切都讓他忿恨無比,破爛的屋


◎中拾影
簷、雜亂的草皮和外國人臉孔;漫無目標的苗族人、拉丁美
洲人和非裔美國黑人,其中不少年輕人把這個鄰里佔為己有


;甚至他不懂事的孩子們也漠視他老人家的存在。直到某一
晚,有人試圖偷他的福特經典老爺車「Gran Torino」。
  內向膽怯的鄰居男孩陶,在表哥一票幫派弟兄威脅之
下,半夜潛入沃特的車庫,想要偷他的那部老爺車。沃特聞
聲而至,拿著長槍指著陶,對峙中沃特不慎滑倒,陶趁機逃
走。過幾天,陶的表哥一幫人強行要拉陶一起走,陶因為上
次偷車不成的事件,不願再與他們為伍,一幫人拉扯不清之
時,沃特拿著槍出來叫他們離開他家的庭院,因而幫陶解了
圍;沃特因此被陶的家人視為社區英雄。又有一次,陶的姐
姐蘇在街頭與男朋友被一幫黑人糾纏,沃特剛好經過,拿出
手槍幫蘇解圍。蘇一家人感激沃特,兩家漸有往來。
  陶的母親和姊姊蘇堅持陶替沃特工作當作彌補,沃特帶
著陶整理社區沒人照顧的舊房子,社區其他鄰居也會來找沃
特幫忙。沃特和陶兩人感情日增,知道陶想要回學校唸書,
必須先工作存錢,於是介紹一份工作給陶。
  陶的表哥一幫人因為不滿陶不加入他們的幫派,在陶
工作回家的路上,揍了他一頓,並用香煙在他臉上燒了一
個洞。沃特知道之後,找到他表哥家,趁著一幫人都走了之
後,揍了他表哥一頓,警告說不可再來找陶的麻煩。過了幾
天,陶的表哥一幫人開車經過,用槍掃射陶的家,陶受了輕
傷,其他家人安全無恙,卻嚇的半死,並發現蘇不在家。過
了一會兒,蘇被送回家,臉上被打得慘不忍睹。沃特看了之
後,非常懊悔,直嘆說事情怎麼變成這樣?還說一定要把這
幫人趕走,社區才得以安寧。

97
第 卷.第 期

32
沃特的告解
  沃特從不上教堂,他太太卻是個虔誠的教徒;沃特太太
1
死後,教堂的神父常來找沃特,都被沃特拒於門外。沃特和
陶有了互動之後,接受了神父的訪談,談話之中,沃特說他
生死看多了,神父說他是看死多於生。陶的家被掃射之後,
神父也來關心找沃特談話。
  陶衝動的去找沃特說要報仇,沃特勸陶說要謀定而後
動,不能有一點失誤。沃特帶陶到地下室,把韓戰時得到的
勳章轉贈給陶,然後將陶鎖在地下室,隻身前往陶的表哥
家。
  這是關鍵時刻了,接下來沃特會怎麼做?先不講結果,
先給一些線索。沃特不但理了頭髮還刮了鬍子,理髮是每
月必做的,刮鬍子倒是讓理髮師感到意外。又去做了一套西
裝,這是他生平第一次穿西裝;接著去找神父,主動告解說
他在一次派對中,背著太太吻了另一個女孩子;還有一次賣
二手貨,賺了一筆錢沒有報稅。神父問說還有呢?「沒了,
就這兩件事。」(神父以為他的心結是關於韓戰的事)。

若是我,我會怎麼做?
  沃特接下來會怎麼做?我實在想不通:全副武裝,幹掉
那一幫人?不可能,因為成功機率等於零。找警察?沒用;
找神父?更沒用。我看不到沃特要走的路,是因為我沒有沃
特的膽識、智慧與心胸。本文的標題是一大暗示,但還是看
不出實際的作法。
  先看看結局。神父在追悼會中說:「天呀,我從他身上
確確實實學到了一些事,之前我批評沃特說他對人生看死多
於生」。接著,在沃特家中,律師念著遺囑,家人甚麼都沒
得到。房子捐給教會,三十幾年有如全新的老爺車福特Gran

98
Torino給好朋友陶,條件是陶不得對老爺車作任何改裝。鏡
頭的最後,是陶開著老爺車載著蘇和沃特的拉布拉多獵犬兜


◎中拾影
風去了。
  一開始陶去偷沃特的老爺車失手,沃特並沒有因此鄙視


陶;和陶往來之後,成了忘年之交,多少彌補了他和自己的
兒子及孫女沒有良好互動的缺憾。由於他個性孤僻,兒子、
孫女在與他講話碰壁之後,即不再嘗試進一步和他互動,
因此無從建立良好的關係。他兒子和媳婦甚至在他生日時,
除了送蛋糕之外,還送了一些老人院的資料,建議他住到老
人院去。後來,沃特因為咳嗽時老是咳血,陶催他到醫院檢
查。收到檢查報告之後,沃特打電話給兒子。兒子回說:我
現在很忙,如果沒特別的事,星期六再打給您。沃特落寞的
放下電話,作兒子的沒有警覺到老爸難得主動打電話給他,
一定有甚麼大事;這樣的兒子怎能跟老爸建立良好的互動?

99
第 卷.第 期

32
槍,隱伏著因果關係
  韓戰的經歷,對沃特影響很大,一生中槍不離手。好幾
1
次,他都是拿著槍指著陶的表哥那一幫人,甚至常常用拇指
與食指比作手槍,指著對方。終其一生,槍扮演了重要的角
色,自然也落入因果關係。
  話說沃特來到陶的表哥一幫人的住處,那是圍成半圓式
的集合住宅,沃特站在庭院中,那一幫人各個站在自己住家
門口,手裡拿著槍指著沃特,四周鄰居則躲在窗後看好戲。
沃特拿出一根香煙含在嘴巴,問說:可不可以借個火?沒有
人借他打火機。他右手慢慢探到左胸前的內袋,接著右手一
伸出來,來自前方的多支手槍齊發,槍槍射中他的胸口。他
當場倒地,右手一攤,手掌露出了打火機。陶和蘇趕到現場
時,大批警察已在處理,警察說各個鄰居都是目擊證人,那
幾個兇手槍殺手無寸鐵的沃特,在牢裡可有好長一段時間可
以待了。此時,我已是淚流滿面了。

經典老爺菩薩心
  對於沃特的犧牲,我想到這句話:「但願眾生得離苦,
不為自己求安樂」,這是菩薩心腸。有了菩薩心腸,也有智
慧,想出這個犧牲自己的方法來讓那一幫人就範,這是「置
之死地而後生」的一個詮釋。另一方面,槍,在沃特的因果
過程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由於他經常使用槍,才能引誘那
一幫人開槍射殺他。
  電影看到前半段,感覺「經典老爺車」一詞是在形容沃
特本身有點老頑固的特質。看到最後,卻被「經典老爺車」
的菩薩心所感動;只有經典的老爺,才有經典的菩薩心。

100
慈光山99年


幸福兒童成長園紀實

◎會.活動感言
文◎張淑娟


   「他 們好 小!」這
是我當天七點半多到達
埔里精舍,看到報到的
小朋友之後的感覺。
  暑假剛放滿一週,
這些小蘿蔔頭彷彿還沒
有把因一學期早起所缺
的覺睡飽,個個帶著惺
忪睡眼讓媽媽或奶奶拉
進來報到。可想而知,
擔任第一堂課的老師會
有多辛苦了。
  風趣的林彥璋醫師使出了渾身解術,終於在「相見歡」
時讓小朋友們來了一點精神。
  溫和慈悲的人航師是第一堂課「佛國巡禮」的講師,整
堂課小朋友都十分安靜聆聽法師法語,旁聽的我,不知不覺
變成小朋友一起聽課了。短短一小時,法師講解了三皈依、
教導了禮佛三拜、介紹了四尊菩薩、分析了「神明」和「佛
菩薩」的異同、說明了用餐禮儀,末了還帶領小朋友念佛、
繞佛,一堂課就在專注而純真的念佛聲中結束。

101
第 卷.第 期

32
蹺家小女孩的故事
  法師講的小故事讓我很有感觸。故事是這樣:有一個小
1
女孩不想上學,有一天她決定要蹺課,於是她背著書包在外
遊蕩了一整天。到了傍晚,肚子餓了,走到麵攤前的她,對
著熱騰騰的麵只能猛吞口水,因為身上並沒帶錢。麵攤的老
闆娘看了小女孩
的狀況,心裡一琢
磨,大概知道怎麼
回事了,轉身煮了
一碗麵端給那位
小女孩。小女孩感
恩的接過麵,餓了
一天的她,吃完了
這一碗平凡的人間
美味,不斷地向老
闆娘道謝。老闆娘告訴了小女孩:「我只不過煮了一碗麵給
妳吃,妳就這樣感謝我,妳的媽媽從妳小時候起,不知為妳
煮了多少次好吃的麵,妳有說過謝謝嗎?」小女孩聽完,號
啕大哭,飛奔回家。回到家,迎接她的是媽媽溫柔的責怪:
「妳怎麼這麼晚才回來,妳看媽媽已經煮好一桌妳最喜歡吃
的菜了!」
  老闆娘用善心和智慧點醒了小女孩,及時在分岔路口導
正了差點誤入歧途的小小行為偏差者,那一刻,老闆娘就是
菩薩!我想,「善念」加「智慧」等於「菩薩心」,一個人在
升起「菩薩心」的那一刻,他就是能幫助人的菩薩!

慈悲的生命體驗
  在享用完人航師的老菩薩所熬煮的綠豆湯,又玩了彥璋

102
老師所帶領的一二三木頭人之後,小朋友的精力完全被喚醒
了!


◎會.活動感言
  第二堂課是「生命體驗課程」,由曾利貞主任主講。這
一節最精采的,除了又說又演的講述外,非「視障體驗」活
動莫屬了。小朋友帶上眼罩,探索一、二樓,體驗盲人生活


的不便。所有的小朋友帶上眼罩後,有的失去方向感在原地
打轉;有的怕地不平或有障礙物而步步為營;有的伸長手
腳,充分運用全身感官,勇敢探險。當然,也有翻開眼罩或
留縫偷看的。活動結束,場地一片狼藉:歪七扭八的桌椅拜
墊、亂七八糟的猜物桌。讓小朋友「瞎子摸象」用的香水瓶
被打翻,結果滿室生香;
桌上原本放在罐中的棉花
棒也散落桌上、地上,真
是慘不忍睹啊!
    分 享 的 時 候,每 位
小朋友的心得都不一樣,
但 仍 有 共同 之 處,那 就
是「痛快」。怎麼說呢?雖然整個場地都有老師們做安全維
護,但為了能讓小朋友充分體驗,除非必要,老師們不會出
手協助,於是就免不了小小的碰撞,這就是「痛」。小朋友
是充滿好奇心的,這新奇的體驗讓他們覺得很好玩,這就是
「快」!相信經過這段「痛快」之旅,在他們小小的心靈中,
已埋下「同理」、「同情」及「珍惜生命」的種籽。

感受「心」的活動及存在
  第三堂是彥璋老師的「心的四威儀」。對於國小低年級
的小朋友而言,要體會心的存在實非易事,但彥璋老師用深
入淺出的活動,讓原本懵懵懂懂的小朋友大略知道「心」的

103
第 卷.第 期

32
作用了。老師先讓小朋友端坐坐墊、閉上眼睛,然後透過老
師聲音的引導,開始「神遊」到一樓去禮佛。一開始,小朋
1
友跟不上老師的腳步,老師問有沒有看到桌子?要繞過去喔
!結果小朋友回答沒看到,甚至有小朋友直接張開眼睛看,
以為老師真的
走掉了。透過
不斷重複的練
習,終於,大
部分的小朋友
都隱約感受心
的「活動」及
「存 在」了。
體會心的存在
後便進入了主
題「心的四威
儀」,透過老師生動貼切的取譬,大部分的小朋友都聽得津
津有味,這一堂課就在朗誦《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
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中圓滿了。

歌聲與詩意的午後
  午齋過堂後,有一小段休息時間,但對早上十點精力才
啟動的小朋友而言,現在正處顛峰狀態,根本睡不著。正好
有居士送來許多「枝仔冰」結緣,小朋友聽說有「枝仔冰」
可以吃,全都歡呼起來,於是,下午的課程就被一支「枝仔
冰」啟動了。
  下午的第一堂課是林麗珍主任的「妙音清流」,在淑芳
老師的伴奏下,林主任清麗的歌聲,小朋友稚嫩的嗓音,使
整個空間流淌著一股清涼。

104
  第二堂課則是由我主講的「詩佛王右丞」,教國中的
我,面對國小低年級的小朋友,其實有點手足無措:什麼樣


◎會.活動感言
的用詞、什麼樣的語速才能適合他們,讓他們聽懂?我的緊
張,全在愈來愈快的語速中表露無遺。雖然有些小朋友不耐
煩地溜到桌底下進行「自強活動」去了,但許多還在桌面上


的小朋友則努力回答問題、接續我的故事,讓我順利講完王
維和佛教的淵緣及他的山水田園派詩風。一堂課下來,受益
良多的其實是我自己:為了備課,我更深入了解王維的生平
;如何對小小孩上課,又多了一層經驗,真是賺到了,所以
課後的一鞠躬,我是真的滿懷感謝的。

紙藝創作
  從早上開始,黃弘鎮會長就一趟又一趟地從家裡搬來
大大小小的示範作品及各式各樣的器材、模具,這樣的大陣
仗,就為了給小朋友上一堂豐富又有趣的紙藝創作課。下午
的第三堂課「有趣的埔里紙」就在黃會長精心的準備下展
開。經過會長辛苦而仔細的講解和教導之後,一群小朋友就
七手八腳地實作起來,雖然孩子們都很乖,操作的時候都很
小心,但還是免不了將水滴得到處都是,真是辛苦收拾善後
的老師和居士們。
  在等待作品乾燥成型的空檔,我們看了一部以兒童角度
描繪的動畫,內容在描述1995年的神戶大地震,透過影片,
可以讓兒童體認人生的無常及生命的可貴,也可以讓孩子知
道「利他」可以成為生命的核心價值。
  一天的課程,就在小朋友帶著獎品、作品及豐富的精神
食糧回家後結束了。
  他們還是好小,但我相信,未來的他們將會發出好大好
大的光!

105
第 卷.第 期

32
師父上人法語(3)
Pieces of Master’
s saying on the Buddhist dharma(3)
1
翻譯:蔡澤生、Judy Chen

譯註:很高興想起來我同修的外甥女,在美國出生長大的
Judy,特地請她幫忙修改英文翻譯。她很用心,有些地方解釋
得很仔細,從她的修改中,學了很多。每句的解釋,碰到比
較特殊之處,會加以說明,與大家分享。

12.學佛的人不但要拜菩薩、敬菩薩,還要學菩薩、做菩
薩。
One who is learning to become a Buddha has to pay respect to
and worship the Bodhisattva, and on top of that, he has to learn
from the Bodhisattva and be a Bodhisattva as well.
這 句 話 後 面 的「學 菩 薩」就 僅 翻 譯 為「t o l e a r n f ro m
t h e B o d h i s a t t v a 」, 因 為 緊 接 著 就 是 做 菩 薩 「 b e a
Bodhisattva」,所以就不必說成「to learn to become a
Bodhisattva」。此句「不但…還要」的翻譯沒有用「Not
only…but also」的句型,而用on top of that。

13.眾生有方所、有內外、有中邊;佛法是無方所、無內
外、無中邊。
All beings have senses of direction and location, inside and
outside, center and peripheral; while the Buddhist dharma has
no measures of direction or position, inside or outside, center or
boundary.
「眾生有方所」的「有」,翻譯成「have senses of」,以
「感覺」來表示;而佛法「無」方所,不能直接說成no,而
用「no measures of 」,以「衡量」來表示。

106
14.父母撫養、教育恩,山高海樣深;社會眾生恩,世人
得生存;聖化師教恩,智慧有技能;衞民國家恩,樂


◎學英文教室
業保安寧;四恩時時報,道德日日增。
We must always be grateful to our parents who raise and
educate us. Our parents’ significant favor is deeper than the
sea and higher than mountains. We must be grateful to society


and all people for allowing everyone to survive; to all saints for
teaching us wisdom and skill; and to our nation for providing us
with protection, employment, and a peaceful life. If everyone is
always grateful and returns favors, the level of morality in our
society will increase everyday.
中文的恩字,在英文中似乎沒有對應的單字,漢英字典的
解釋是「A significant favor or kindness that morally entails a
debt of gratitude」,一般簡單的說法是favor;在此,父母
恩就特別加重為significant favor。另外,原來的翻譯只說
grateful to parents,Judy 改為our parents;泛指一般的父母可
以只用parents。然而此處應該是指感恩自己的父母,所以要
用our parents;英文的寫作,往往會注意到這些細微之處。
「道德」本來翻譯為”the moral in our society”,Judy改為”
the level of morality in our society”才是正確的說法。「道德
日日增」,在翻譯時說成「社會的道德水準日增」。

15.推行人乘佛教,要使人間佛教化,不是佛教人間化。
To promote Jen-cheng Buddhism (vehicle-to-human Buddhism)
is to transform daily life into Buddhist life, rather than transform
Buddhism into worldly forms.
人乘佛教一般翻譯為human-vehicle Buddhism。human-
vehicle一詞,Judy認為有點怪;純就英語而言,的確不通。
不過,這是佛教的特別用語,意思是vehicle conveying you to
rebirth among human。

107
第 卷.第 期

32
16.人乘佛子,乘人之乘;行菩薩道,直達佛地。
The Buddha’
s children, followers of Jen-cheng (human-vehicle)
1 Buddhism,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ir human form and
conducting themselves the way of a Bodhisattva, will reach
directly the ultimate state of Buddhahood.
「乘人之乘」的詞法是中文特有的,很難表現在英文上,只
能將其意思翻譯出來。「行菩薩道」本來翻譯為 conduct the
way of a Bodhisattva, Judy改為conduct themselves the way of
a Bodhisattva,更能表現身體力行的意思。

17.孤立別人,就是孤立自己;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
己。
Isolating others isolates oneself; helping others achieve is one’
s
own achievement.
這句的翻譯讓我學到很多。原本翻譯為To isolate others is
isolating one too. To help others……,Judy 改了之後我恍然
大悟;to isolate others 與isolating others 的差別在於前者的動
作可能尚未發生,而後者則指已經進行的動作;此處當然
以後者為佳。接下來的is isolating one, 改為isolates oneself,
看了Judy 的修改後,暗罵自己笨,怎麼一開始沒想到要說
oneself呢,屬於後知後覺,還好不是不知不覺。

18.樂即是苦,苦即是樂,得到解脫,不苦不樂;若不了
此,墮!墮!墮!墮!。
One aspect of joy is suffering; and suffering is joy. When you
obtain liberation, there is neither joy nor suffering. If you do
not realize it, you will only fall and keep falling in your practice.
「樂即是苦」若直接翻譯為Joy is suffering似乎不太恰當,故
說成Joy in one way is suffering,Judy改為One aspect of joy is
suffering,更好。後面的「墮!墮!墮!墮!」我猜想是指
修行上的退步,所以在翻譯上說成fall in your practice.

108
佛子行三十七頌
譯注◎莊昇


◎學英文教室
編按:《佛子行三十七頌》的英譯導讀與講解,自第28卷第4
期(2007年3月10日出版)起連載,本期解說第二十七頌與第
二十八頌。


第二十七頌
欲享福善諸佛子,應觀怨家如寶藏,
於諸眾生捨怨心,修安忍是佛子行。
To bodhisattvas who desire1 the pleasure of virtue,
all those people who harm2 others are still like a
precious3 treasure. Therefore, cultivating patience
devoid4 of hostility5 is the bodhisattvas’
practice.

【導讀】
這一偈談的是忍辱。忍辱的基礎是怨親平等,而怨親平等的
基礎是眾生平等,眾生平等的基礎是空慧。練習忍辱的次等
有點類似如此,先訓練自己看待怨家如親家,而不起厭惡或
嗔怒的怨心。事實上,折磨你的怨家是你修行的助緣,沒有他
來扮演壞人,你怎麼能面對逆境來修煉自己的心呢?所以說
怨家是你的寶藏。這裡說欲享福善,必捨怨心;若不修忍辱,
怒火一起,火燒功德林,再大的福德也在頃刻間燒光了。

【英文單字 Vocabulary 】
1.desire: vt, 渴望。一般常見的是名詞;此處為動詞。
2.harm: vt. 傷害;危害。
3.precious: adj. 貴重的,珍貴的。
4.devoid: adj. 缺乏的;沒有的(+of)。
5.hostility: n. 敵意。

【綜合幾個英譯,另寫的版本】
A Bodhisattva who wishes for the enjoyment of virtues,

109
第 卷.第 期

32
Should consider those who hate him and those he hates to be like
precious treasures.
1
To abandon anger and resentment toward anyone, and
Cultivate patience and a peaceful mind is the practice of a
Bodhisattva

【導讀】
1.英譯大都以怨家為主詞,稱怨家對於佛子有如寶藏,此處將
語氣對調一下,按照中文的偈語,以佛子為主詞,去觀怨家
如寶藏。
2.「怨家」一詞,英譯只說成「傷害別人的人」,此處翻譯成
「恨你的人以及你所恨的人」。
3.第四句配合「安忍」,特別在翻譯上加上peaceful mind。有
意強調不只忍辱,還要心平氣和。

第二十八頌
唯求自利二乘人,猶見勤如救頭燃,
為利眾生啟德源,發精進是佛子行。
Even hearers1 and solitary2 realizers3, who consider
only their own welfare, strive4 as if putting out a
fire on their heads. Seeing this, taking up diligent5
effort - the source of good quality – for the sake of
all beings is the practice of bodhisattvas.

【導讀】
這一偈談的是精進。師父 聖開上人的十八願文有「正信佛法
當精進」、「廣學多聞為度眾」,明白告訴我們學佛要精進,
就是勤勞用功,就是要廣學多聞。而其目的除了必然利益自己
之外,是為了度眾生,也就是利益眾生。發精進不只是五分
鐘熱度的勇猛心,更重要的是長遠心,永不離道心。精進除

110
了勤勞之外,還要有進步;一天比一天進步的往前行,才是精
進。


◎學英文教室
【英文單字 Vocabulary】
1.hearer: n. 聽者,在此指「聲聞」的修行者。聲聞覺者的梵
文是Shravaka。
2.solitary: adj. 單獨的,隱居的。


3.realizer: n. 領悟者,覺者;solitary realizer在此指「緣覺」修
行者。緣覺覺者的梵文是Pratyekabuddhas
4.strive: vi . 努力,奮鬥;在此指努力修行,也就是「精進」。
5.diligent: adj. 勤勉的,勤奮的。

【綜合幾個英譯,另寫的版本】
Even the Shravakas and Pratyekabuddhas, who practice only for
their own benefit,
Are seen to strive to practice as though putting out a fire burning
in their hair.
For benefiting all beings, to exert diligent vigor and progress
And cultivate the source of good virtues is the practice of a
Bodhisattva.

【導讀】
1.「頭燃」,照字眼翻譯是burning on the head, 但是照實際情
形講,是頭髮在燃燒。
2.看到有一個英譯版,「救頭燃」一句解釋為即使頭在燒,
也不為所動。這樣解釋可能更傳神,只是不知道原文意思如
何,但忠於原文是一大原則。
3.本版和其他版的英文翻譯,都把「精進」和「德源」視為同
一件事。但是照中文的偈來看,可以解釋為啟德源是利益眾
生的事項之一。如果要說發精進是啟德源,似乎可以把兩者
的次序對調一下,就更清楚了,如「為利眾生發精進,啟德源
是佛子行」,英文依此翻譯,僅供參考。精進的翻譯,如上所
述,加了”progress”一詞。

111
第 卷.第 期

32
慈光山人文獎
1
99年度大專學生獎助學金申請辦法

一、緣起:
慈光山人乘寺聖開老和尚畢生弘揚佛教真理,提倡淨化人心,為
紀念其行誼與德澤,鼓勵大專學生深入佛學研究,提升人文素
養,省思生命意義,確立人生目標,財團法人慈光山佛教基金會
特設立本獎助學金。

二、申請資格:
凡就讀國內公私立大專院校及研究所肄業學生(不含大一新生、
在職專班、進修部、空中大學、社區大學學生),上學年學業成
績平均80分以上、操行80分以上,依規定提出一篇文章者。
家境清寒者,檢具低收入戶證明,學業成績得降低5分。

三、獎勵名額及金額:
大學組每名10000元,研究所組每名12000元。名額依文章成績及
有關資料決定。

四、文章內容事項:
1.文章題目:各組別區分以99學年度學籍為準。
(1)大學組:閱讀聖開老和尚著作(A)《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白
話解》、(B)《佛說摩訶迦葉度貧母經白話解》,任選一
書,書寫2500字以上讀後心得一篇。閱讀書籍請至慈光山資
訊網「http://www.zgs.org.tw」下載。
(2)研究所組:「文殊菩薩修持法門之研究」專題論文,字數為
8000字以上。
2.文章須未曾得獎及發表者,亦不得一稿數投、冒名頂替、抄襲
他人或妨害他人著作權。凡違反以上情事,經查明屬實,立即
取消申請資格,如已得獎,則追回獎學金和獎狀,法律責任亦

112

◎光之聲 ◎

113
第 卷.第 期

由申請者自行負責。
32
3.引用藏經或他人資料,須以引號標記,並註明出處。文末須附
1 參考書目。文中有關其他學科之專門術語,亦須解說或附註。
4.請以中文word檔繕打,列印於A4紙張,並請自留文章電子檔
案,以備得獎錄取,刊載之用。
5.得獎作品版權歸屬本基金會所有,並擇優發表於《人乘佛
刊》,或視情形結集出版,不另付稿酬。

五、申請文件:
1.申請表一份。
2.辦妥99學年度上學期註冊之學生證正反面影本一份。
3.98學年度上、下學期正式成績單(含操行成績)各一份。
4.文章一篇二份。
5.申請清寒獎學金者,請另附戶籍謄本和低收入戶證明。

六、申請期限:
自99年9月1日至10月10日止(郵戳為憑),逾期或資料不齊全者,
恕不受理。

七、申請手續:
1.申請表格請向慈光山人乘寺各分支道場領取或至慈光山資訊網
「http://www.zgs.org.tw」下載,並請親自簽章。
2.申請文件請寄「55541南投縣魚池鄉東池村東興巷24-8號,財團
法人慈光山佛教基金會」,信封請註明「申請大專獎學金」,
連絡電話:049-2896352、2896025。
3.未達錄取標準者,所有申請文件均不退件。

八、頒獎事項:
得獎名單於99年11月底公布於慈光山資訊網,另專函通知得獎人
至就近的慈光山人乘寺分支道場領獎。受獎學生必須親自領獎,
不得委託他人代領。

九、本辦法如有未盡事宜,得隨時修訂並再行公布。

114
慈光山僧團再獲內政部98年度
績優宗教團體表揚


◎光之聲
文◎果穗


  鑑於宗教團體在公益慈善及社
會教化事業上,不遺餘力地貢獻心
力,內政部特於8月3日上午十時假
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98年
度興辦公益慈善及社會教化事業績
優宗教團體表揚大會」。由政務次
長簡太郎先生主持大會,並代表頒
獎鼓勵得獎團體。
  今年接受表揚的258個宗教團
體均是在興辦公益慈善或社會教化
事業上具有特殊貢獻、著有績效或
聲譽卓著,經由各級宗教主管機關

115
第 卷.第 期

32
推薦,再透過內政部宗教諮詢委員審查而產生。慈光山僧團
所屬人乘寺文殊院、人乘寺地藏院和財團法人慈光山佛教基
1
金會三個單位接受表揚,各獲頒「施仁布澤」獎座乙座。
  慈光山僧團長期持續地以佛法為導向,致力推動各項淨
化人心、匡正社會風氣、慈善濟世關懷、社會急難救助等活
動,期能發揮宗教教化、安定社會的功能,使芸芸眾生均能
普霑法益。
  僧團住持大願法師以「眾生度盡,我願乃盡」來勉勵慈
光山四眾弟子,期許大家繼
續在菩薩道上履踐菩薩悲
願,共同推動菩薩聖業,速
能轉紛擾為清淨,化苦難為
祥和,創造一片人間淨土,
讓這娑婆世間綻放著一朵朵
璀璨的新蓮。

116
頒發99年度中小學獎助學金
文◎果穗


◎光之聲

    今 年 的 6 月,梅 雨 鋒 面 籠
罩,持續地滂沱大雨,帶走了酷
暑的燠熱和煩躁。在天公作美
下,清涼微風徐徐吹拂,讓人們
更能靜下心來體會畢業前夕的豐
收喜悅和依依不捨。在學校精心
設計下,各式的溫馨感人、創新
活潑的畢業典禮,將畢業季帶到
最高潮,為所有學子留下深刻的
印象和美麗的回憶。
  財團法人慈光山佛教基金會
特在此豐收時節,頒發埔里、魚
池、竹山地區中小學獎助學金。
今年共頒發239個獎項,計有高
中49人、國中91人、國小99人。
基金會除邀請法師到各校頒發獎
項、祝福學子們,並以聖開老和
尚「常觀無明不起,自然天下太
平。」的法語來勉勵得獎學生。
  自1999年起,為鼓勵大埔里
地區成績優異的清寒學生,激
勵其奮發向上,認真求學,以造
就人才,慈光山佛教基金會即設

117
第 卷.第 期

32
置 這 項 獎 學 金。
雖然基金會的
1
能 力 有 限,但 歷
經12年的持續性
關 懷,迄 今 已 有
三 千多位學 生 接
受 獎 助。由 於 我
們 拋 磚 引 玉,今
年 也有 其 他團體
單位投入關懷學子的行列,一起關心本地區的教育。
  「淨化社會人心,建設人間淨土」是慈光山開山的宗
旨,並以「文化教育」為弘化方向。對此菩薩聖業,我們唯
有堅持理念,鍥而不捨,一步一腳印向前邁進。相信有朝一
日,人間淨土定可實現在你我的眼前。

118
「人乘書香飄山城」
福龜國小贈書儀式


◎光之聲
文◎果穗


  99年度,推動「人乘書香飄山城」鄉村兒童閱讀計畫的
國姓鄉福龜國小於完成書籍採購作業後,為激勵學生樂於閱
讀和啟發感恩惜物情操,特於99年6月8日在該校音樂教室舉
辦「人乘書香飄山城」贈書儀式。由住持大願法師授贈全部
書籍予蔡國宏校長,校方亦致贈感謝狀,學生書寫感謝卡表

119
第 卷.第 期

32
達謝意,彼此結下一個歡喜的三寶緣,場面溫馨感人。
  住持法師特別勉勵學生要把握學習的黃金時代,開卷有
1
益,善用圖書資源,多多閱讀,透過多元化學習,不斷累積
資糧,將來發揮潛能,必能行行出狀元!

120
盂蘭盆會解倒懸 燄口法會濟幽冥
文◎編輯室 攝影◎大見法師


◎光之聲

  國曆八月廿二日,慈光山僧團假人乘寺覺華園舉行「盂
蘭盆暨瑜伽燄口施食大法會」,有近三千名信眾參加。是日
上午八點,法會始於「蘭盆會啟」讚,下午九點三十分,燄
口法會回向圓滿。法會
莊嚴殊勝,與會信眾深
受法益。
  為參加僧團一年
一度的大法會,不少居
士於前一天即回山;今
年參加的居士比往年更

121
第 卷.第 期

32
踴躍。有居士說:「參加盂蘭盆法會,讓我們能效法目犍連
尊者,供僧植福,以此功德回向現世父母,乃至過去七世父
1
母。願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乃至
七世父母,離餓鬼苦,生天人中,福樂無極。」
  又有居士說:「參加燄口施食法會,改變了民間農曆七
月十五日中元節普度『好兄弟』的觀念。」
  燄口施食,乃緣起於阿難尊者,林間習定,夜見鬼王口
吐火燄,頂髮煙生……。阿難驚怖,歸投大覺慈尊,敘說前
因,啟請救苦之法。佛垂方便,利濟洪深,使延年而益算,
誦威德之真詮,令餓鬼以充資,施甘露之法食。
  每年七月十五日,台灣寺院循例舉行盂蘭盆法會,除供

122
僧外,並誦經施食,超度亡靈。是日亦為民間信仰的「中元
節」,各廟口舉行「中元普度」,大肆殺生拜拜,大量焚燒


◎光之聲
冥紙,祈求保佑。近年來,佛教界提倡七月十五日為「僧寶
節」,並在北、中、南、東區舉辦齋僧大會,讓信眾進一步


了解盂蘭盆供僧法會的意義。各界普受佛教不殺生觀念及政
府提倡節能減碳的宣導,已漸改採素食,集中冥紙,統一焚
燒。
  明袾宏大師《正訛集》中曾加以辯正,云:「世人以七
月十五施鬼神食為盂蘭盆大齋之會,此訛也。蘭盆緣起目
連,謂七月十五,眾僧解夏自恣。九旬參學,多得道者,此日
修供,其福百倍,非施鬼神食也。施食自緣起阿難,不限七月
十五。所用之器,是摩竭國斛,亦非蘭盆。蓋,一則
上奉聖賢,一則下濟餓鬼,悲敬異田,惡可等混?」
清儀潤曾欲兩全其道,謂日獻蘭盆,恭敬三寶;夜施
斛食,普度鬼神。

123
124
第 卷.第 期

3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