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

《荀子·劝学》

原文 译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
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左应 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
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 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
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 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 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
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 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
知明而行无过矣。 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
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
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
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
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
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
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
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
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 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
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 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
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 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
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 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
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 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
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 这是教育使之如此。《诗经》上说:
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
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
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
给你洪福 祥瑞。”精神修养没有比
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
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
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 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
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 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
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
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
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 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
物也。 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
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
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
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
了。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 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
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 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
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 来,把窝系在嫩芦苇的花穗上,风
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 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了,鸟
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 蛋全部摔烂。不是窝没编好,而是
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 不该系在芦苇上面。西方有种叫
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 “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却能俯
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 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
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 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长在
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 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
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
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
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
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
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
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 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
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肉腐了生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 蛆,鱼枯死了生虫,懈怠疏忽忘记
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了做人准则就会招祸。太坚硬物体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 易断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缚,与
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 人不善会惹来怨恨,干柴易燃,低
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 洼易湿,草木丛生,野兽成群,万
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 物皆以类聚。所以靶子设置好了就
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 会射来弓箭,树长成了森林就会引
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 来斧头砍伐,树林繁茂荫凉众鸟就
君子慎其所立乎! 会来投宿,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
虫,所以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
受辱,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
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
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 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
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 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
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
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 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
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 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
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 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
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 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
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 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
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 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
躁也。 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
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
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
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
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
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
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
(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
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啊。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
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 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
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 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
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 就。在歧路上行走达不到目的地,
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 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两方都 不
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 会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
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 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
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声音而听清楚。螣蛇没有脚但能
飞,鼫鼠有五种本领却还是没有办
法。《诗》上说:“布谷鸟筑巢在桑
树上,它的幼鸟儿有七只。善良的
君子们,行为要专一不偏邪。行为
专一不偏邪,意志才会如磐石
坚。”所以君子的意志坚定专一。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 古有瓠巴弹瑟,水中鱼儿也浮出
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 水面倾听,伯牙弹琴,拉车的马会
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 停食仰头而听。所以声音不会因为
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 微弱而不被听见,行为不会因为隐
邪?安有不闻者乎? 秘而不被发现。宝玉埋在深山,草
木就会很润泽,珍珠掉进深渊,崖
岸就不会干枯。行善可以积累,哪
有积善成德而不被广为传诵的呢?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 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
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 呢?答:按其途径而言,应该从诵
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 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
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 经》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
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 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真诚力
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 行,这样长期积累,必能深入体会
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 到其中的乐趣,学到死方能后已。
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 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
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 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
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 生好学才成其为人,反之又与禽兽
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 何异?《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
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 经》是心声之归结;《礼经》是法制
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 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要
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 学到《礼经》才算结束,才算达到了
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 道德之顶峰。《礼经》敬重礼仪,
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 《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
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 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
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 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
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 其中了。
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
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 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
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 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
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 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
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 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
人。 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
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
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
需求,现在的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
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
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
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
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没人求教
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
二的叫罗嗦;浮躁罗嗦都是不对
的,君子答问应象空谷回音一般,
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 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
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 《礼经》、《乐经》有法度但嫌疏
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 略;《诗经》、《尚书》古朴但不切
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 近现实;《春秋》隐微但不够周详;
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 仿效良师学习君子的学问,既崇高
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 又全面,还可以通达世理。所以说
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 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
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
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
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
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 崇敬良师是最便捷的学习途径,其
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 次就是崇尚礼仪了。若上不崇师,
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 下不尚礼,仅读些杂书,解释一下
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 《诗经》《尚书》之类,那么尽其一
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 生也不过是一介浅陋的书生而已。
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 要穷究圣人的智慧,寻求仁义的根
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 本,从礼法入手才是能够融会贯通
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 的捷径。就像弯曲五指提起皮袍的
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 领子,向下一顿,毛就完全顺了。
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 如果不究礼法,仅凭《诗经》《尚
子所予。”此之谓也。 书》去立身行事,就如同用手指测
量河水,用戈舂黍米,用锥子到饭
壶里取东西吃一样,是办不到的。
所以,尊崇礼仪,即使对学问不能
透彻明了,不失为有道德有修养之
士;不尚礼仪,即使明察善辩,也
不过是身心散漫无真实修养的浅陋
儒生而已。

如果有人前来向你请教不合礼
法之事,不要回答;前来诉说不合
礼法之事,不要去追问;在你面前
谈论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参与;
态度野蛮好争意气的,别与他争
辩。所以,一定要是合乎礼义之道
的,才给予接待;不合乎礼义之道
的,就回避他;因此,对于恭敬有
礼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宗旨;对
于言辞和顺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
内容;态度诚恳的,才可与之论及
道的精深义蕴。所以,跟不可与之
交谈的交谈,那叫做浮躁;跟可与
交谈的不谈那叫怠慢;不看对方回
应而随便谈话的叫盲目。因此,君
子不可浮躁,也不可怠慢,更不可
盲目,要谨慎地对待每位前来求教
的人。《诗经》说:“不浮躁不怠慢
才是天子所赞许的。”说的就是这
个道理。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 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
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 不能算是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
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 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
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 不能算是善驾;对伦理规范不能融
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 会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
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 一,当然也不能算是善学。学习本
也。 是件很需要专心至致的事情,学一
阵又停一阵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
好的行为少而坏的行为多,桀、
纣、拓就是那样的人。能够全面彻
底地把握所学的知识,才算得上是
个学者。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 君子知道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
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 美,所以诵读群书以求融会贯通,
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 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师益
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 友来实践,去掉自己错误的习惯性
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 情来保持养护。使眼不是正确的就
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 不想看、耳不是正确的就不想听,
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 嘴不是正确的就不想说,心不是正
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 确的就不愿去思虑。等达到完全醉
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 心于学习的理想境地,就如同眼好
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 五色,耳好五声,嘴好五味那样,
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 心里贪图拥有天下一样。如果做到
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 了这般地步,那么,在权利私欲面
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 前就不会有邪念,人多势众也不会
贵其全也。 屈服的,天下万物都不能动摇信
念。活着是如此,到死也不变。这
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有德行和
操守,才能做到坚定不移,有坚定
不移然后才有随机应对。能做到坚
定不移和随机应对,那就是成熟完
美的人了。到那时天显现出它的光
明,大地显现出它的广阔,君子的
可贵则在于他德行的完美无缺。
李斯《谏逐客书》

原文 译文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 秦国的王族、大臣都向秦王政进
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 言:“诸侯各国的人来投效秦国,
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 大多不过是为了替其君主在秦国游
中。斯乃上书曰: 说离间罢了,请下令把一切外来的
客卿统统驱逐出去。”当时,李斯
也在提名被逐之列。于是他向秦王
上书说: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 我听说官员们在商议驱逐客卿的
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 事,臣私下认为这样做错了。过去
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 秦穆公求士,在西边从戎那里得到
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 了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
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 在宋国迎来蹇叔,在晋国招来丕
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 豹、公孙支。这五个人,并不生长
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 在秦国,可穆公重用他们,结果吞
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 并了二十个小国,使秦称霸西戎。
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 孝公推行商鞅的变法之策,改变了
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 秦国落后的风俗,人民因此殷盛,
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 国家因此富强,百姓甘心为国效
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 力,诸侯各国归附听命;又大败
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 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取了千里土
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睢,废穰 地,至今还巩固地统治着。秦惠王
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 采用张仪的连横之计,攻占了洛阳
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 一带的地方;往西吞并了巴、蜀,
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 往北获取了上郡,往南夺取了汉
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 中,并吞了九夷的土地,控制住楚
丽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 地鄢、郢;往东占据险要的虎牢,
无强大之名也。 占领了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了六
国的合纵,使他们都向西事奉秦
国,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昭王得
到雎范,废掉了穰侯,驱逐了华阳
君,增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
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
吞诸侯,使秦成就帝业。这四位国
君,都是由于任用客卿而获得成功
的。由此看来,客卿们有什么对不
起秦国的呢?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
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土而
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秦
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 现在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
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 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
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 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
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 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
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 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
可,则是夜光之壁,不饰朝廷; 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
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 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
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 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
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 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
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 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
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 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
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 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
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 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
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 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
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 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
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 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
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 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
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 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
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 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
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 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
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 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
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 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
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 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
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 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
内、制诸侯之术也。 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
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
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
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
声,《昭虞》《武象》等乐曲,可算
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
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
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
筝而要《昭虞》,这是为什么呢?难
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
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可现在
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
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
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
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
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
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
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 我听说,地域广的,粮食必多;国
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 家大的,人民必众;武器锋利的,
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 兵士一定勇敢。所以泰山不拒绝土
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 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河海不遗
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 弃溪流,方能成为深水;称王的人
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 不抛弃民众,才能表现出他的德
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 行。所以,地不分东西,民不论国
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 籍,一年四季都富裕丰足,鬼神也
士,退而不敢西问,裹足不入秦, 会来降福。这正是五帝、三王之所
此所谓借寇兵而齎盗粮者也。 以无敌的原因啊!现在陛下却抛弃
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以壮大
诸侯,使天下之士退出秦国而不敢
往西,裹足不敢入秦,这正是人们
所说的把粮食送给强盗,把武器借
给敌人啊!
许多东西并不产于秦,然而可当作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 宝物的却很多;许多士人都不出生
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 在秦国,可是愿意对秦尽忠心的却
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 不少。现在驱逐客卿而帮助敌国,
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人的实力,
结果在内使自己虚弱,在外又和各
国诸侯结怨,象这样做而想使国家
不陷于危境,这是办不到的啊!”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秦王(采纳了李斯的意见)于是废
除了逐客的命令,恢复了李斯的官
职。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