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Kuliah M6

说话教学的意义
1. 说话训练能带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 说话有助于听话能力的提高
 说话与阅读的关系相辅相成
 说与写的关系更为密切
说话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促进听、读、写能力的提高。

2. 说话训练反映了现代社会的要求:
 在这科技时代,人与人的接触越来越频繁,生活的节奏在加快,提高工
作的效率,对人们的说话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人们讲话简
洁、扼要、明确,在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讨论问题、汇报工作、总结
经验等活动中能言简意赅,一语道破,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3. 说话训练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气质
 “言为心声”,思维清晰,说话才明确而有条理;思维深刻,说话才锐
利而有容量;思维新颖,说话才意新而有创见;思维活跃,说话才敏捷
而能随机应变。一个人说不好话,主要是不大会想或想不清楚。训练学
生说话,要求学生说得准确、简明、有条理、有针对性,这就能促进学
生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和逻辑性。同时,训练学生敢于在大庭广众中
直抒胸臆,发表见解,评论是非,不让他们做腼腆书生和谨小慎微的人。
说话教学的原则
1) 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说话能力训练要以“练”为中心,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的原则进行系统性的训练。例如,低年级只要求儿童说一句话或几句话,中
年级应要求能连贯地说一段话,高低年级应要求儿童能连贯地说出更多的话,
循序渐进,随着年级升高,口语训练的要求逐步提高,只要有坚持长期循序
渐进的实践,学生的说话能力才能不断地、切实地提高。

2) 要照顾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说话教学应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以现有的知识为基础,既不过深也不
过易,以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例如,低年级以句、段训练为重点,能口述
一件简单的事;中年级以叙述短文为重点,体现“有条理地口述一件事”到
“能有中心有条理地口述一件事”。高年级除了口述见闻外,还可进行一些
说明一件事物和论说一个道理的要求。

3) 从一年级做起
儿童入学前是在与成人交往,与同伴游戏中慢慢学习语言。这种学习方法免
不了产生种种弊病,如有的儿童说话声音太高,太快或太轻,语音、语调受
方言影响;说话颠三倒四;叙事多用零散的短句,用词不规范等。这种种弊
病应尽早纠正,因为错误的东西重复越多,纠正越难。更何况一年级儿童语
言模式尚未固定,正处于语言的习得时期,抓紧时机进行训练,会受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从一年级抓起,便于教师根据各年级儿童实际和教
学的要求,有计划地安排训练项目,避免工作的盲目性。

4) 课内课外,多方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聆听、阅读和作文教学,训练学生们说的能力。课外开
展各种说话活动。
5) 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对于低年级儿童尤其重要。例如,为了锻炼初入学的儿
童在公众面前说话的胆量,可选择儿童喜欢听的内容,活泼多变的形式,能
深深地吸引儿童,激发儿童开口与学习的兴趣,使平时最胆怯的儿童也会开
口说话。

6) 加强儿童口语实践
当前,一般老师只偏重读写的语文技能训练,而听说的训练比较少,以致儿童
的说话能力不强,如不敢当众开口说话,说话是断断续续等。为确保儿童获得
较多口语实践的机会,语文课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循序渐进,按各年
级的说话教学要求系统地提高儿童的说话能力。

7) 有礼貌
训练学生说话时要强调礼貌的重要性。说话的礼貌包括以下几点:
a) 专心听别人说话,眼睛看着对方,不东张西望或心不在焉。
b) 耐心听别人说话,不中途打断或插口。
c) 态度诚恳,措词有礼,不夸张,不粗俗。
d) 不垄断说话的机会。

8) 及早训练,培养习惯的原则
 语言心理研究证明,儿童时期和少年时期,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
 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是培养学生使用文明礼貌语言,这可以用下列方法:
a. 向他们进行正面宣传和教育
b. 清扫脏话
c. 引导学生学习文明礼貌语言
d. 用评比、竞赛等方式,强化说话训练
9) 鼓励诱导,重在实践的原则
 训练小学生说话,须注重实践原则,创造良好的说话环境,让学生多说
话。即使学生说错,教师也应避免指责批评,而应该给他们鼓励和指导。
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说话机会,我们可以学习北京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宁鸿彬,向学生提出“五允许”:
a. 允许说错。老师允许学生回答问题错误,发表错误意见。说错了,教师和同
学可以帮助改正,但不允许讥笑他。
b.允许补充。对自己谈的问题,如果有遗漏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可以举手要
求作补充发言。
c. 允许修正。学生对自己说过的话,如发现有错误,可以当众修正错误。
d. 允许质疑。允许学生在课内或课外就老师讲课中的问题质疑问难;也可以就
其他同学的发言,提出质疑、论辩;还可以就别人对自己的批评,进行申辩或
答辩。
e. 允许保留。如有的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大家不一致,允许他们保留自己
的意见,并给他们当众阐述自己意见的机会。

10) 从听入手,教师示范的原则
 说话的第一步是听。要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应该让他们先听很多人
说话,特别是要听许多善于表达的人说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
应该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在备课时,不单是教材的研究和准备,还要
考虑讲课时话怎么说,词怎么用,手势怎么用,这些都须要讲究和准备。
 教师应根据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的语言发展情况,使用深浅不同的词语来
表达,学生听多了,听惯了,逐渐把教师的语言化成他们自己的语言,
在说话时也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了。
说话能力的结构要素
1) 语音准确
 说话是依靠声音传播信息,进行交流。
 是口语区别于书面语言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
 声音是一瞬即逝的。
 许多音节又近似易混,所以语音必须准确 。
 吐字要十分清晰,才能准确传意。
 语音正确是口头言语交际最基本的条件。

2) 遣词造句的能力
任何一句话,都是由若干词语按一定的规则排列所组成的,说话者要能顺利
地把一句话说出来,至少须先具备两个条件:
 口语词汇储备
 掌握组词成句的语法规则

3) 运用语调和态势语的能力
 语调和语气在口语表达中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
 说话人可以借助语调的变化如抑扬顿挫。
 语气的不同来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 口语表达中还经常借用表情、姿态、动作、手势等态势语辅助,以增强
表达效果。
 善于运用语音、语调、语速、姿态表情及语言技巧必然增强说话的效果。
 语速过快或过慢,会使听话人感到厌倦、反感,影响表达效果。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