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復興商工 國文科試卷 單元:

老師:劉梅卿老師 班級: 姓名:     座號:


一、單選題 (每題 0 分)
1、( B ) 「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中「隨俗雅化」是形容趙女: (A)身材容貌姣
好 (B)打扮時髦標緻 (C)儀態婀娜多姿 (D)言談舉止高貴不俗
2、( B ) 「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句中
的『之』字指: (A)成皋之地 (B)六國 (C)合縱政策 (D)秦國
3、( D ) 下列「 」中字詞的讀音,何者不正確? (A)「來」丕豹、公孫支於晉:ㄌㄞ ˋ (B)樹靈
「鼉」之鼓:ㄊㄨㄛ ˊ (C)傅璣之「珥」:ㄦ ˇ (D)隨俗雅化,佳冶「窈」窕:ㄧㄠ ˊ
解析:(D)ㄧㄠ ˇ。
4、( C ) 下列詞義、句意解析,何者正確? (A)「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中「卻」指包容 (B)「彊公
室,杜私門」中「私門」指的是被驅逐的外國賓客 (C)「泰山不讓土壤」中「讓」是捨棄之
意 (D)「地無四方,民無異國」描述小國寡民、安居樂業的景象
解析:( A ) 拒絕。
( B ) 華陽君等權臣之門。
( D ) 統一天下的景象。
5、( C ) 下列文句「 」內的字詞解釋,何者錯誤? (A)「來」丕豹、公孫支於晉:招致 (B)「彊」
公室,杜私門:通「強」,壯大 (C)「舉」地千里,至今治彊:遷移 (D)今陛下「致」昆山
之玉,有隨、和之寶:獲得
解析:(C)攻取。
6、( A ) 「客何負於秦哉」,句中「負」字的意義,與下列何者相同? (A)吾上恐「負」朝廷,下
恐愧吾師也 (B)兩生素「負」多才藝 (C)至於「負」者歌於途 (D)兩者戰於胸中,未知勝
「負」
7、( A ) 「處以腰斬,並夷三族」,句中「夷」字的意義,與下列何者相同? (A)其平居無罪而
「夷」滅者 (B)民之秉「夷」,好是懿德 (C)尊王攘「夷」,乃春秋大義 (D)逢凶為吉,化
險為「夷」
解析:( B ) 通「彝」。常道。
( C ) 古代對中原以外各族的蔑稱。
( D ) 平安。
8、( B ) 「移風易俗」 、「以亂易整,不武」 、「人馬辟易五十步」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
易之」、「賢賢易色」、「喪,與其易也,寧戚」,以上文句中的「易」字,共有幾種涵義?
(A)三種 (B)四種 (C)五種 (D)六種
解析:(B)改變、替換、移也、改變、替換、治也。
9、( A ) 下列「 」中字詞的音義說明,何者完全正確? (A)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ㄧ
ˋ,延續 (B)樹靈「鼉」之鼓:ㄍㄨㄟ,動物名,皮可以張鼓 (C)此謂藉寇兵而「齎」盜
糧者也:ㄐㄧ ˊ,贈送 (D)損民以益「讎」:ㄔㄡ ˊ,伙伴
解析:( B ) ㄊㄨㄛ ˊ。
( C ) ㄐㄧ。
( D ) 敵人。
10、( C )「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句中「不問可否」的意思是: (A)不問別人意願 (B)不問
心情好壞 (C)不管才能優劣 (D)不管出身高低
11、( D ) 下列文句「 」內的字詞解釋,何者不正確? (A)百姓樂用,諸侯親「服」:臣服 (B)
「包」九夷,制鄢、郢:兼併 (C)「蠶食」諸侯:喻逐漸侵略 (D)泰山不「讓」土壤:減少
解析:(D)捨棄。
12、( B ) 「彊公室,杜私門」中「杜私門」意謂: (A)杜絕他國之謀反 (B)杜絕私人勢力 (C)禁止
宮廷內鬥 (D)嚴禁私人位居高位
13、( C )〈諫逐客書〉:「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句中「裹足」意謂: (A)纏足 (B)囚禁
(C)止步不前 (D)厭棄
14、( C ) 下列「 」中字詞的讀音,何者不正確? (A)卻客而不「內」:ㄋㄚ ˋ (B)擊甕叩缶,彈
箏搏「髀」:ㄅㄧ ˋ (C)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ㄐㄧ ˋ (D)棄「黔」首以資敵國:ㄑ
ㄧㄢ ˊ
解析:(C)ㄐㄧ。
15、( C )「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意謂: (A)身為秦國宰相夜夜笙歌、醉
生夢死,該被人共同驅逐 (B)不是秦國不收留你,而是你不分是非曲直 (C)只要是秦
國的客卿,不分良莠,全部驅逐 (D)包容度高的人,在秦國會是大家爭相追逐的目標
16、( A )「藉寇兵而齎盜糧」意指: (A)幫助敵寇來侵犯自己 (B)藉由草寇的力量來囤積糧食 (C)
憑藉官兵之力取回被搶奪的糧食 (D)藉口被強盜的兵刃所傷設法隱身糧倉
17、( B )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意在比喻國君行政,應
該: (A)勤政愛民 (B)廣納賢士 (C)仁民愛物 (D)關懷民隱
18、( B ) 「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意謂: (A)在秦作客不能以誠待人,結果必是仇家處處 (B)
客卿被逐,必會去事他國,為新主圖秦 (C)秦王如能內心保持虛靜,就能不理會外面
的風風雨雨 (D)內外夾攻,李斯的地位岌岌可危
19、( D )「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句中涵義與下列何者相同? (A)外無期功
彊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B)幸致貨幣,慎勿納 (C)出不入兮往不反 (D)藉寇兵而
齎盜糧者也
20、( A ) 李斯認為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的原因是: (A)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B)不念舊惡
怨是用希 (C)移風易俗,隨俗雅化 (D)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1、( C ) 李斯在〈諫逐客書〉中,所謂「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是指: (A)虞
舜之樂 (B)周武之樂 (C)秦國之聲 (D)鄭、衛之聲
22、( D ) 「隨俗雅化,佳冶窈窕」意謂: (A)人到黃昏,無法留住青春 (B)不標新立異,自然散
發光彩 (C)盲目追求流行的無知少女,終將自食惡果 (D)容貌嬌豔、體態美好的美女,
打扮得時髦標緻
23、( D ) 李斯寫作〈諫逐客書〉一文的主要目的是: (A)化解秦國人民對外來移民的仇視 (B)呼
籲客卿團結自強以反抗秦政 (C)希望秦王舉用自己來主導逐客事件 (D)希望秦王解除
逐客禁令
24、( C )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意謂: (A)天下為公 (B)
大材小用 (C)有容乃大 (D)自強不息
25、( D )「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意謂: (A)愛天下者少,而天
下隱憂多 (B)今若逐客,邊防不固 (C)不分東西南北,全民一心 (D)賢才願效忠秦者多,
不應逐客
26、( C )〈諫逐客書〉一文,李斯用下列哪句話警醒秦王? (A)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
在乎民人也 (B)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 (C)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D)使天下
之士,退而不敢西向
27、( A )〈諫逐客書〉中「卻賓客以業諸侯」的意思是: (A)拒絕賓客而使之往事他國諸侯 (B)拒
絕賓客而使之擔任諸侯之位 (C)恐懼賓客占據諸侯之高位 (D)害怕他國諸侯擔任本國
賓客
28、( B )〈諫逐客書〉一文的主旨是: (A)希望君上尊賢有禮 (B)陳說逐客的弊端 (C)陳述客卿對
秦國的危害 (D)勸諫君王不可沉溺珍奇寶物
29、( B ) 「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彊大之名也」意指
(A)直言規勸之人已不多見 (B)秦國富強,乃客卿之功 (C)王天下者應摒除國外賓客
(D)秦民賢能且忠心
30、( C ) 「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言語中透露出的訊息是
(A)秦國出產必屬佳作 (B)秦國人才品質低落 (C)繆公用人不分地域 (D)西域共有二十
個國家
31、( A ) 李斯所作〈諫逐客書〉一文,何以能打動秦王收回成命? (A)處處為秦,絕口不談個人
私心,表現對秦王的忠誠與期待 (B)以色樂珠玉,各種奇珍異寶打動秦王的貪婪之心
(C)揣摩心意,高懸統一天下大旗,企盼受到重用 (D)分析逐客的利害得失,以個人性
命、官位為擔保
32、( D ) 關於〈諫逐客書〉一文,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諫逐客書〉是書疏類文體 (B)乃臣
下對君王陳述意見的文字 (C)是李斯上奏給秦王政的勸諫 (D)「書」乃同儕之間陳說情
誼的專用文體
解析:(D)臣下對君王陳述意見的文字。
33、( A )「王者不卻眾庶」意謂: (A)帝王不拒收人民 (B)逃亡的人不也是老百姓 (C)勝利後不回
顧以前的部眾 (D)稱王的人不推託眾多的責任
34、( B )「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是因為: (A)貴遠賤近 (B)快意適觀
(C)兼容並蓄 (D)捨本逐末
35、( A ) 「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

2
能明其德」,這段文句的主要用意是: (A)從宇宙自然之理,說明帝王風範 (B)從天地
報應,驗證秦王的智慧 (C)以泰山相比,極言客卿能力之高 (D)山水相應如同秦與客
卿難分難離
36、( D ) 有關於〈諫逐客書〉一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因鄭國事件而下令逐客,李斯亦
在其中,遂於逐途中上書請命 (B)文中批評秦王重物而輕人,缺乏遠見 (C)「棄擊甕叩
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句中「鄭衛」指靡靡之音 (D)「損民以益讎」指凌虐百姓,
無異是增加仇敵
解析:(D)拋棄人民,增加了仇敵的力量。
37、( B ) 下列〈諫逐客書〉中的文句,何者是最能打動秦王,使秦王改變主意的說辭? (A)臣聞
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B)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C)不問可否,不論曲直,
非秦者去,為客者逐 (D)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
秦無彊大之名也
38、( B )「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意謂: (A)秦君淫樂失政 (B)秦樂質樸粗陋
(C)秦地雅樂令人欣喜 (D)哀樂亦有快意處
39、( D )〈諫逐客書〉中李斯提出「藉寇兵而齎盜糧」之語,他的主要用意是在說明: (A)國君應
該贈送敵人兵器及糧食,以示王者之風 (B)君王能夠以糧食求免於敵寇的侵犯,有愛
民之意 (C)人民願意捐獻糧餉兵器,以抵禦外患 (D)幫助敵寇來侵犯自己,是不智之

40、( D ) 「彊公室,杜私門」意謂: (A)加強宮廷建設,堵塞私人壟斷 (B)採取強壓政策,打擊
反對聲浪 (C)發揚忠君思想,避免結黨營私 (D)壯大王室權力,杜絕私人勢力
41、( D ) 關於〈諫逐客書〉一文的寫作背景,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鄭國派水利專家來削弱秦
國國力 (B)秦宗室中出現勾結外國勢力者 (C)秦王力倡逐客 (D)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中
42、( B ) 〈諫逐客書〉一文屬於下列何種體裁? (A)書信 (B)奏議 (C)公告 (D)阡表
43、( B )〈諫逐客書〉一文的寫作文體是屬於: (A)抒情文 (B)論說文 (C)記人的記敘文 (D)記事
的記敘文
44、( B ) 風光秦世的李斯最後的下場是: (A)篡位為王,在位而終 (B)為趙高所誣,受腰斬之
刑 (C)貶為庶民,抑鬱而亡 (D)以宰相之位退,享有高望
45、( A ) 李斯的文章善於鋪陳排比,氣勢奔放,是開啟下列何種文體的先聲? (A)漢賦 (B)唐
宋古文 (C)唐詩 (D)宋詞
46、( B ) 關於李斯,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秦一統天下,規模制度,多出其手 (B)始皇崩,
李斯受命輔佐胡亥繼位為二世 (C)後遭趙高誣陷謀反 (D)終被處以腰斬,並夷三族
解析:(B)矯立胡亥為太子。
47、( C ) 「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這段文句的涵義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煢煢獨立 (B)防微杜漸 (C)抱薪救火 (D)以亂
易整
48、( D ) 下列各選項「 」內的字詞,何者「詞性」與其他三者不同? (A)「子」庶民,則百姓勸
(B)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 (C)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D)臣聞吏議
逐客,「竊」以為過矣
解析:(D)副詞,其餘皆動詞。
49、( C ) 下列「 」中借代詞語的說明,何者有誤? (A)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指兵器 (B)包
九夷,制「鄢郢」:指楚國 (C)棄「黔首」以資敵國:指老人 (D)傴僂「提攜」:指孩童
解析:(C)百姓。
50、( B )「包九夷,制鄢、郢」句中的「鄢、郢」代指楚國,下列何者也使用相同的修辭方法?
(A)「疏士」而不用 (B)棄「黔首」以資敵國 (C)藉寇兵而齎「盜糧」(D)隨俗雅化,「佳冶」
窈窕
解析:(B)借代。
51、( A ) 下列文句「 」中的字詞,何者是「名詞」轉變為「副詞」的轉品用法? (A)彊公室,杜
私門,「蠶」食諸侯 (B)國以富強,百姓「樂」用 (C)「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D)
藉寇「兵」而齎盜糧
52、( D ) 「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民人」,文句中使用了何種修辭? (A)層遞 (B)
轉化 (C)回文 (D)映襯
53、( A ) 下列文句,何者不曾使用「類疊」修辭? (A)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
(B)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 (C)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
3
秦,而願忠者眾 (D)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54、( B ) 古文中常有實數虛用的現象,且多解為「多數」之意,下列「 」中的詞語,何者亦指
「多數」? (A)拔「三」川之地 (B)包「九」夷,制鄢郢 (C)遂散「六」國之從 (D)此「五」子,
不產於秦,繆公用之
解析:( A ) 指韓國境內的河、洛、伊三川。
( C ) 指韓、趙、魏、楚、燕、齊六國。
( D ) 指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孫支五人。
55、( D ) 在古漢語中常見有詞性活用的情況,如「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句中的「蠶」字即是
名詞活用為副詞。下列各選項「 」中的字詞,何者亦屬此類活用字? (A)卻賓客以
「業」諸侯 (B)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C)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
遺德 (D)四方之民,「獸」奔鳥竄
解析:( A ) 名詞活用為動詞。
( B ) 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 C ) 動詞活用為名詞。
56、( B ) 下列文句,何者含有「反詰」語氣? (A)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B)由此觀之,客何負於
秦哉 (C)今取人則不然 (D)竊以為過矣
57、( B ) 下列「 」中的字詞,何者是轉品用法? (A)損民以益「讎」(B)卻賓客以「業」諸侯 (C)
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 (D)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58、( D )〈諫逐客書〉一文的文章開啟,使用下列何種方式? (A)層層推進 (B)正反論辯 (C)設喻
比擬 (D)直揭題旨
59、( A )〈諫逐客書〉一文最可能被收錄在下列何本典籍中? (A)《史記》(B)《貞觀政要》(C)《後
漢書》 (D)《春秋》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