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積學與涵泳——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

編號︰144
賣柑者言 劉基

杭 1 有 賣 果者 , 善藏 柑 2 ,涉 3 寒 暑不 潰 4 ; 出 之燁 然 5 ,玉 質而
金 色 。置 於 市 , 賈 6 十 倍 , 人 爭鬻 7 之 。 予 貿得 其 一 , 剖 之 如 有煙
撲口鼻,視其中,則乾若敗絮。
予怪而問之曰︰「若所市於人者,將以實籩豆8、奉祭祀、
供賓客乎?將衒 9 外以惑愚瞽 1 0 乎?甚矣哉,為欺也!」
賣 者 笑 曰 ︰ 「 吾 業 是 有 年 矣 。 吾 賴 是 以 食 11 吾 軀 。 吾 售 之 ,
人取之, 未聞有言 ,而獨 不足於 子乎 ?世之為欺 者,不 寡矣, 而
獨 我 也 乎 ? 吾 子 未 之 思 也 。 今 夫 佩 虎 符 、 坐 皋 比 12 者 , 洸 洸 13 乎
干城 1 4 之具 也, 果能 授孫吳 之略 1 5 耶 ?峨大 冠 1 6 、拖 長紳 1 7 者 ,昂
昂18乎 廟堂 之器19 也,果能 建 伊皋 之 業 20耶?盜 起 而不 知 御21,民 困
而 不 知 救 , 吏 奸 而 不 知 禁 , 法 斁 22 而 不 知 理 , 坐 糜 廩 粟 23 而 不 知
恥;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 2 4 而飫 2 5 肥鮮者,孰不巍巍 2 6 乎
可 畏 , 赫 赫 27 乎 可 象 28 也 ? 又 何 往 而 不 金 玉 其 外 , 敗 絮 其 中 也
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 默 然 無 以 應 。 退 而 思 其 言 , 類 東 方 生 29 滑 稽 30 之 流 。 豈 其
忿世嫉邪 3 1 者耶?而託於柑以諷耶?

一、作者簡介
劉基(公元 1311 – 1375)字伯溫,浙江青田縣南田鄉(今浙江省文成
縣)人,人稱「劉青田」。先祖豐沛(今江蘇一帶)人,其後遷往鄜延(今陝
西一帶)。南渡後,遷臨安(今杭州一帶)。至四世祖劉集,始卜居青田。

基幼聰慧,好學敏求,一目十行。十二歲中秀才,有神童之譽。泰定元年
(公元 1324),十四歲,入郡庠讀書,習春秋經。泰定四年(公元 1327),
十七歲,師從處州名士鄭復初習「周(敦頤)程(程顥、程頤)」之學。元統
元年(公元 1333),二十三歲,中進士。三年後,至元二年(公元 1336),

1
《積學與涵泳——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

除高安丞。任官五年,不畏強權,勤政愛民,有廉潔直聲,嚴而有惠愛。行省
辟之,謝去。至正八年(公元 1348),起為江浙儒學副提舉,論御史失職,
為台臣所阻,再投劾歸。後以方國珍事,再度辭官,隱於青田山,閉門讀書,
以教館為生。基博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著《郁離子》以明
志。西蜀趙天澤論江左人物,首稱基,以為諸葛孔明儔也。

至正二十年(公元 1360),五十歲,隨朱元璋至應天(今南京),共參
軍機。殲陳友諒、張士誠,建「大明」。北伐中原,建立帝功,至正二十七年
(公元 1367),滅元。明洪武三年(公元 1370),因拒整治丞相李善長,辭
丞相職,告老還鄉。授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祿
二百四十石。洪武四年(公元 1371)正月,「賜老歸,惟飲酒,奕棋,口不
言功。邑令求見不得,微服為野人謁見。基方濯足,令從子引入茅舍。」其謹
慎如此。後遭左丞相胡惟庸構陷,憂憤發病。

洪武八年(公元 1375),四月十六日,病卒於故里,享年六十五歲。六
月,葬於鄉中。世傳胡惟庸以藥毒殺云。武宗正德八年(公元 1513),追贈
太 師 , 諡 號 文 成 。 世 宗 嘉 靖 十 年 ( 公 元 1531 ) , 配 饗 太 廟 。 著 有 《 覆 瓿
集》、《犁眉公集》傳於世,後人輯為《誠意伯文集》二十卷。

劉基傳聞,多荒誕不經;然留心經濟,藻鑒群倫,功業文章,可謂不朽者
也。《明史》謂「顧帷幄語秘莫能詳,而世所傳為神奇,多陰陽風角之說,非
其至也。所為文章,氣昌而奇,與宋濂並為一代之宗。」洵為的論。

二、背景資料
劉基於至元二年(公元 1336),二十六歲,出仕,赴江西,任瑞州高安
縣丞。初登仕途,品秩雖低,仍是壯志雄心,為民請命。發青田,經麗水、過
南昌,至高安,沿途即景抒懷,賦詩甚多。「雞鳴發山驛,天黑路彌險。煙樹
出 猿 聲 ,風 枝落 螢點 。江 秋氣 轉炎, 嶂濕 雲難斂 。佇 立山 雨來 ,客 愁紛冉
冉。」(《發安仁驛》)履新赴任,情調卻是沉鬱。無秋色朗麗,祇有秋雨霏
霏,客愁冉冉。雖有高遠抱負,孤標節操;但遭黑暗政局,貪瀆官場。惟有砥
礪名節,清廉正直。故曰︰「狹徑非我由,周行直如髮。」(《發龍游》)又
曰︰「何當揚湛冽,盡洗貪濁腸。」(《鉛山龍泉》)實行《官箴》所云︰
「治民奚先,字之以慈。有頑弗迪,警之以威。振惰獎勤,拯艱怠疲。疾病顛
連,我扶我持。」奔赴探蹈,拯百姓於水火。

五年縣丞,廉潔剛直,發奸擿伏,不畏強禦。時有新昌州血案,凶犯賄賂
而得輕判。苦主上訴至瑞州路,知府派劉基重審;誅凶手,罷州官。朝廷官
員,官官相衛,「貪婪漁獵,殆無紀極」,劉基遂降職南昌。宦海洶湧,官場
黑暗;雖秉公辦案,而遭誣構;讜直不阿,卻受排斥;遂有「寧知乖圓方,舉
足輒傷趾」(《北上感懷》)之嘆。於是,投劾而去,辭官歸里。

2
《積學與涵泳——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

至正六年(公元 1346),黃河決堤,饑民塞道。「逾淮入大河,淒涼更
難視。黃沙渺茫茫,白骨積荒藟。哀哉耕食場,盡作狐兔壘。」朝廷則屯糧自
肥,「陳紅太倉米,豐年所儲偫。為民備乏困,朝廷豈私此?」官員貪墨顢
頇,「賑恤付群吏,所務惟刻削。」(《過東昌有感》)「奈何簿書曹,暴慢
蔑至理。」哀鴻遍野,盜賊蜂起,文武官員,徒知貪斂,坐視不理。「至今盜
賊輩,嘯眾如蜂蟻。長戈耀白雪,健馬突封豕。豈惟橫山澤,已敢剽城市。」
「牧民豈無人,司寇亦有氏。」「邦家祿食恩,豈為臣奉己。」劉基不在其
位,雖心急性如焚,祇有無奈,「愁心如汶水,蕩漾繞青徐。」(《過南望時
守閘不待行》)「痛哭賈生狂,長歎漆室裡。何當天門開,清問逮下俚。」
(以上詩句散見《北上感懷》)感到無能為力,於是重入官場,再展抱負。

至 正八年(公元 1348 ),劉基回杭州,任江浙儒學副提舉、行省考試


官。論御史失職,為臺臣所阻,再投劾歸。當時,方國珍聚眾海上,掠郡縣,
有司不能制。行省復辟為元帥府都事。基議「築城討賊,不誅無以懲後」。朝
廷沉湎,不欲用事。左丞帖里帖木兒力主招安。方厚賂之,遂詔撫國珍,授之
以官。復責劉基擅威福,羈管紹興。方遂愈橫,山寇蜂起。行省復辟劉基剿
捕。惟執政受方國珍賄故,抑之而為總管府判,不與兵事。遂憤然去職,歸隱
青田。

棄官以後,對朝政已心若死灰,為官已非救國之道。祇有以文章鞭撻,方
可喚醒人心。退而讀書著述,成《郁離子》十卷(今傳二卷),以明己志。郁
郁者,文也。離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為盛世文明之治,故曰
《郁離子》。其意在「天下後世若用斯言,必可底文明之治」。借街談巷語,
舊聞軼事,荒誕無稽之言,奇異可怪之事;論治國之道,政教大體,安身立命
之所;是諸子之學,莊生寓言之遺。

《賣柑者言》,退隱時之作也,意與《郁離子》同。劉基憂國憂民,生不
逢時,不為世用,發為文章,其言雖恢奇激切,卻非虛構空言,是為實錄。所
謂「盜起而不知御」者,方國珍之亂,徒知招撫而不能討也。「民困而不知
救」者,黃河決堤,人民流散而不能救也。「吏奸而不知禁」者,新昌州案,
貪官姦宄狼狽為奸。「法斁而不知理」者,御史失職,臺臣坐視而不理。「坐
糜廩粟而不知恥」者,文臣不任事,武將不綏靖,尸位素餐,恬然自若。皆意
有所指,亦指而可見者也。

三、注釋
1. 杭︰杭州,居錢塘江下游北岸,當運河終點,地方富甲當時。
2. 柑︰常綠灌木,實似橘而圓大,皮色生青熟黃,經霜後甚甜,故名柑。
浙江出產者曰甌柑、真柑。劉翰《開寶本草》曰︰「味甘,大寒;止暴
渴,利小便。」
3. 涉︰經也。

3
《積學與涵泳——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

4. 潰︰腐爛也。
5. 燁然︰燁︰火盛貌。《詩經.小雅.十日之交》曰︰「燁燁震電。」引
伸作明亮、鮮明之意。
6. 賈︰通「價」,價值也。
7. 鬻︰賣也。○
粵 [育],[juk6];○
漢 [yù]。

8. 籩豆︰祭祀宴饗所用禮器。竹製為籩,木製為豆。《禮記.禮器》曰︰
「三牲魚臘,四海九州之美味也;籩豆之薦,四時之和氣也。」孔穎達
《疏》曰︰「盛其饌者,即三牲魚臘籩豆是也。」
9. 衒︰炫耀。
粵 [古],
10. 愚 瞽 ︰ 愚 ︰ 蠢 也 。 《 說 文 》 曰 ︰ 「 戇 也 。 」 瞽 ︰ 瞎 也 。 ○
漢 [gǔ]。《尚書.堯典》,孔安國《傳》曰︰「無目曰瞽。」愚
[gu2]; ○
瞽︰愚昧之人也。
11. 食︰養活也。○
粵 [飼],[zi6];○
漢 [sì]。

12. 皋比︰亦作「皐比」。虎皮也。○ 漢 [gɑ̄ opí]。《左


粵 [高皮],[gou1pei4];○

傳.莊 公十年 》曰︰「自 雩門竊出 ,蒙皐 比而先犯之。 」杜預《注 》


曰︰「皐比,虎皮。」引伸作武將座席。
13. 洸洸︰威武貌。《詩經.大雅.江漢》曰︰「江漢湯湯,武夫洸洸。」
洸︰○ 漢 [guɑ̄ ng]。
粵 [光],[gwong1];○

14. 干城︰干︰衛也。干城︰禦敵守城。《詩經.周南.兔罝》曰︰「赳赳
武夫,公侯干城。」
15. 孫 吳之略︰孫 ︰孫武,齊 人。有《 兵法》 十三篇。助吳 王夫差攻楚 入
郢。吳︰吳起,衛人。將魏兵,以拒秦、韓。二人皆兵權謀家。
16. 峨 大冠︰峨︰ 高也。大冠 ︰高冠也 。顏之 推《顏氏家訓 . 涉務》曰 ︰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帶,大冠高履,出則車輿,入則扶侍。」
17. 拖長紳︰紳︰《說文》曰︰「大帶也。」《論語.衛靈公》曰︰「子張
書諸紳。」邢昺《疏》曰︰「以帶束腰,垂其餘以為飾,謂之紳。」紳
者,腰帶繫結後,末端之下垂部分。古制甚嚴。用料闊度︰大夫以上以
素,皆廣四寸;士以練,廣二寸。長度︰士三尺,有司二尺五寸。
18. 昂 昂 ︰超脫出 眾貌。袁宏 《三國名 臣序贊 》曰︰「昂昂 子敬,拔跡 草
萊。」張銑《注》曰︰「昂昂,出羣貌。」
19. 廟堂之器︰廟堂︰朝廷也。《莊子.在宥》曰︰「故賢者伏處大山嵁岩
之下,而萬乘之君憂慄乎廟堂之上。」廟堂之器︰喻有治國之才具者。
20. 伊皋之業︰伊︰伊尹,商湯名臣。皋︰皋陶,舜之大臣,掌刑獄。後常
並稱,喻指良相賢臣。李白《君子有所思行》云︰「伊皋運元化,衞霍
輸筋力。」王琦《注》曰︰「伊尹、皋陶,以喻美宰臣。」伊皋之業,
指宰相之功。
21. 御︰抵擋也。
22. 法斁︰斁︰○
粵 [到],[dou3];○
漢 [dù]。敗壞也。法斁︰法規敗壞。

23. 坐糜廩粟︰坐︰徒然。白居易《反白頭吟》曰︰「胡為坐自苦,吞悲仍
撫膺。」麋︰消耗。廩︰倉庫。○ 漢 [lǐn]。粟︰小米。言
粵 [凜],[lam5];○

朝中大臣,尸位素餐,徒耗公帑。

4
《積學與涵泳——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

24. 醇醴︰醇︰厚也。醴︰甜酒。醇醴︰酒味甘美。
25. 飫︰飽也,饜也。○
粵 [jyu3];○
漢 [yù]。《詩經.小雅.常棣》曰︰「儐爾

籩豆,飮酒之飫。」
26. 巍巍︰高大貌。《論語.泰伯》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
焉。」何晏《集解》曰︰「巍巍,高大之稱。」
27. 赫赫︰顯赫盛大貌。《詩經.小雅.節南山》曰︰「赫赫師尹,民具爾
瞻。」
28. 可畏,可象︰《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曰︰「有威而可畏謂之威,有儀
而可象謂之儀。」可畏可象者,威儀之謂也。
29. 東方生︰東方朔(公元前 154 – 公元前 93),字曼倩。西漢平原厭次
(今山東省惠民縣)人。武帝時,徵四方之士。東方朔上書自薦,詔拜
為郎。其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常於武帝之前,談笑取樂,
《漢書》謂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
30. 滑稽︰滑︰滑稽,謂能言善辯,言辭流利。 ○ 漢 [gǔ]。
粵 [骨],[gwat1]; ○

《 史 記. 滑稽 列傳》曰︰ 「滑稽多 辯。」 司馬貞《索隱 》曰︰「按 ︰


滑,亂也;稽,同也。言辨捷之人,言非若是,說是若非,言能亂異同
也。」
31. 忿世疾邪︰猶憤世疾俗。韓愈《雜說三》曰︰「怪神之事,孔子之徒不
言,余將特取其憤世疾邪而作之。」

四、賞析重點
甲、篇章結構

本文以答問方式,說明話題。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詰賣柑者之欺人。本段先設辯題。以柑外表鮮美而質如敗絮,價
錢反十倍於平常,是欺人所為。

第二段,說賣柑者之辯解。分兩層討論︰一,先破詰問。以從未聞有不滿
意者,故不為欺。二,再立斷案。欺為常習,故不為欺。當今之世,文武百
官,皆欺世盜名者,何獨於柑。故不應是欺人所為。

第三段,總結討論。賣柑之言,狡黠好辯,雖不合於常道,卻合乎世情。
一歸於憤世嫉俗,借題發揮,自儆自勵。

乙、片言居要

陸機《文賦》曰︰「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文章百脈,總歸一
源。或領起全局,或總收一篇,此片言所居之要地也。施補華《峴傭說詩》
曰︰「起處須有崚嶒之勢,收處須有完固之力。」其言之要妙,當在出人意
表,不落俗套。如何方可?一言以蔽,即韓愈所云「陳言務去」。

5
《積學與涵泳——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

以警句領起,有開宗明義之意,收開門見山之效。李漁《閑情偶記》曰︰
「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之一見而驚。」歐陽修《晝錦堂記》曰︰「仕
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即將「人情之所榮,古今之所同」,一語道
破。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曰︰「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開
首一句,則韓文公事業,千秋論定矣。此法破空而來,驚采絕豔,貫穿全文。

以警句收結,有結穴總收之意,得畫龍點睛之效。林紓《春覺齋論文》
曰︰「為人重晚節,行文看結穴。大家之文,於文之去路,不惟能發異光,而
且長留餘味。」賈誼《過秦論》曰︰「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總結秦人
敗 亡 之 原由 。范 仲淹 《岳 陽樓 記》曰 ︰「 先天下 之憂 而憂 ,後 天下 之樂而
樂。」歸納讀書人之抱負。王安石《讀孟嘗君傳》曰︰「雞鳴狗盜之出其門,
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說明任用賢人之重要。皆是一語中的,主題全出,餘味
曲包。

本文所言,在尸位素餐,在虛有其表,古今言之者多矣。自《伐檀》首
倡,「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後世文章,針砭不絕;蓋尸位素餐者,不絕於
世。歷代文字,多似恆河之沙,過江之鯽,何獨此篇流傳至廣?曰︰以其「警
策」。本文以「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語獨傳,家傳戶誦;文字傳為成
語,文章因之不朽。

丙、版本優劣

本文之廣傳,緣於《古文評註》選錄。《古文評註》一書,乃康熙四十二
年 ( 公元 1703 ),過珙編選。 以其簡便,適合制藝,利於初學;故流傳極
廣,為家藏必讀;至於清季,猶未替也;民國以來,乃人人習見之古文選本。
其中取便初學,文字每有芟削。《賣柑者言》,即是一例。本書錄自《誠意伯
文集》卷七,文字與《古文評註》本稍異。現將兩本臚列,非斤斤校勘於版本
之異同,用以見文章高下之別,而知讀書之當慎擇也。

《誠意伯文集》本︰「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
質而金色。置於市,賈十倍,人爭鬻之。予貿得其一,剖之如有煙撲口鼻,視
其中,則乾若敗絮。」

《古文評註》本︰「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質
而金色。剖其中,乾若敗絮。」

綜觀刪去之文,則知過珙之意。《古文評註》原為初學,取求便捷。推其
選取本文之意,在於「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句。故曰︰「以么麼題,發大
議論。劉學士蓋有慨於縉紳先生,無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故設為賣柑之
說,以抒寫其意。」是以所謂「賈十倍,人爭鬻,予得一」者,皆非文章之必
要。刪去之後,一步到位,一目了然,清楚利落,與下文「金玉其外,敗絮其
中」,緊密接應。以此教習童蒙,未嘗不可;惟斷然刪削,未免唐突西子,運

6
《積學與涵泳——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

筆心意,更是湮埋掩沒。

文章係用對照手法,寫事理之荒謬。柑以新鮮味甘為美,賣柑者卻以藏柑
為務,所保者在外貌,所售者實陳舊;陳舊,即不鮮不甘矣。以其外貌金玉,
故價十倍;人以其金玉外貌,故相爭購;皆惑於外貌而遺其內質。以其價十
倍,爭鬻者眾,故祇能購一;以其所得者一,更珍之重之,期望以為天下至美
味者。剖之,則希望盡失。先聞其氣,固無甘泉之噴激,反得煙霧之彌散,腐
臭之氣,撲之於鼻。再視之,則乾若敗絮。始聞之,再視之,敗壞若此;則無
庸細味,其無味可知矣。然而價高爭購,悖逆之處,不言而喻。著此數句,層
層描寫,筆觸細膩,入情入理,此為作者之經營處,亦為下文「金玉其外,敗
絮其中」張本。世人祇重外表,不理本質之態,諷諭深刻。刪此幾句,雖無損
文意,然於文章,則粗疏矣。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