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4

目錄

卷前語 ············ 2

菩提法義
八大覺經之導讀······淨因法師 3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親聞記··曉雲法師 7
普賢行願品········濟群法師 11

法音宣流
佛歷二五三七年 1992年創刊
人生無常·········學誠法師 15
菩提綸音 第83期 2018年3月 感悟人生·········學誠法師 21
麻省菩提學會文教中心(季刊) 怎樣判攝一切佛法·····太虛大師 25
佛教可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煮雲法師 30
創刊人 釋寬賢法師

顧問 釋瑞法法師 菩提文苑
主編 寬賢法師 白雲古跡·········一行禪師 35
執行編輯 覺翠 温鑑 感悟心靈的故事······李焯芬 39
佛經故事········· 42
文字編輯 余昶宏 周京萱

校對 麥慧見 莉莎
菩提園地
攝影 石頭 何汝權 麥慧見
見行堂語········· 45
製作 温鑑

發行: 麻省菩提學會文教中心 菩提漫畫········蔡志忠 54


56-58 Mass. Ave,Quincy,MA 02169

流通: 麻省菩提學會千佛寺 天廚妙供········ 55


地址: 53-55 Mass. Ave,Quincy,MA 02169

電話: 617-773-7745、617-773-1688
通告·········· 56
網址: www.thousandbuddhatemple.org

電郵:1000buddha@gmail.com

封面:洛陽白馬寺

助印者:穩盈印製公司

地址: 43-313 3rd Street,Long Island City

NY11101

電話: 718-786-8882

閱後請贈有緣以弘揚正法
免費索閱歡迎助印

1 菩提綸音83期
卷前語

永惺長老語錄

慚愧心是道德的根本。

《佛遺教經》中說:“慚愧之服,
於諸莊嚴最為第一。”

慚愧心猶如淨水,可以洗滌我們
的罪惡,淨化我們的意念,莊嚴我們
的儀表;慚愧猶如纓絡,有了慚愧心,
就能掩飾我們的內心、外在,使我們
顯得更加高貴。

菩提綸音83期 2
菩提法義

八大覺經之導讀
淨因法師

日本地震的啟示 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
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
察,漸離生死。」
眾所周知,日本是地震、海嘯的多發國
家。以這次發生海嘯的岩手縣三陸沿海為
例,從一八九六年之後的一百餘年內,大海 一天,佛陀在祇園精舍講法時,天眼第
嘯就發生過四次。人們不斷修築防波堤,防 一的阿那律尊者問佛陀:「尊敬的佛陀!忘
止悲劇的重演。尤其是一九八二年在岩手縣 記小我,捨己為人;慈悲喜捨,恆順眾生,
宮古市建成的長2433
米,高達十米的防波
堤,更是一條世界上
絕無僅有的大堤,卻
被二零一一年3月11
日9.0級地震引發的海
嘯毀滅,大水淹沒了
低的地方,大火燒了
高的地方,海浪沖壞
了福島核電站核反應
爐迴圈冷卻系統,多
台機組起火、爆炸,
核反應堆堆芯出現融
化,地震、海嘯所造
成的傷口尚未癒合,
核洩露的嚴重性和不
確定性所引發的恐慌
氣氛,正在全球蔓
延。此情此景自然使
我聯想起《佛說八大
人覺經》的「第一覺
悟」:

「世間無常,國

3 菩提綸音83期
菩提法義

是出家眾應做的本份事。但對廣大的在家眾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提醒人們,無常變
來說,如何修才能盡快入道呢?」因此一 化的大自然所引發的大地震、火山爆發、海
問,成就了佛陀為在家眾學大人(菩薩)的 嘯等自然災害,時刻威脅著人類的生存;以
八種方法,故稱《八大人覺經》。 「四大苦空,五陰無我」提醒人們,由地、
水、火、風等四大要素所構成的物質世界,
作為在家眾,工作忙,家庭責任大,與 虛幻不實,無法「抓住」,由色、受、想、
出家眾的修道方法應有所不同。然而,無論 行、識(五蘊)等五種元素所組成的人生,
是在家眾,還是出家眾,「離苦得樂」,則 時刻受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的逼迫;以「生滅
是所有學佛人修行的總目標。滅苦首先要知 變異,虛偽無主」提醒人們,宇宙人生,世
苦,知苦才能引發滅苦的動力,因此佛陀把 間一切,皆瞬息萬變,受無常規律的支配,
「苦諦」排在「四聖諦」的第一位。遵循同 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最後,佛陀以「心是
樣的原則,在《八大人覺經》中,佛陀以 惡源,形為罪藪」指出,無知貪婪的人心使

菩提綸音83期 4
菩提法義

人無法了知無常規律的真相,產生種種顛倒 偶然機會,看過電影《冰河世紀》一至
夢想,自恃高度發展的科技,試圖仰仗自己 三集,長毛象曼尼(Manny)歷經萬險,無
發達的理性,總想在思想上和行動上保持自 數次拯救樹瀨希德(Sid)的弱小生靈,以
己對自然界的絕對支配地位和統治地位。 維持公道,美國式的「超人」文化一展無
餘。現實世界的美國,又何嘗不是如此?為
然而,隨著日本地震、海嘯、核輻射的 了「執行聯合國決議、維持和平、實施人道
影響不斷擴大,人們已開始反思。日本俗語 主義援助、反對侵略、反恐以及保護美國公
中把地震看成是「地震、火災、打雷、老 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等各種原因,在近30年
爹」四件最可怕的東西之首,也因此在預防 間先後對外出兵40多次,其中人們較熟悉的
地震、海嘯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 有:閃電入侵格林伍德(1983)、空襲利比
日本這次地震、海嘯所造成的災難再一次提 亞(1986)、入侵巴拿馬(1989)、出兵利
醒人類,「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更嚴重 比利亞(1990)、發動海灣戰爭(1991)、
的是,即便擁有如此先進技術的日本,對核 捲入索馬裡武裝衝突(1992)、迫使海地軍
電事故的控制能力也無法做到「堅不可 政府下臺(1994)、轟炸波黑(1994)、打
摧」。所有這一切,都使人加深理解為什麼 擊蘇丹和阿富汗(1998)、空襲南聯盟
佛陀把認識人生的無常之苦作為在家眾入道 (1999)、出兵阿富汗(2001)、大舉入侵
的第一要素。 伊拉克(2003),至今年五月仍忙於空襲利
比亞……

常識提醒我,美國平均每年超過一次對
外用兵,真的很辛苦!難道僅僅是「超人」
反思美國「超人」文化 文化使得美國一年到頭心甘情願地奔波於世
界上「最麻煩」的地區,以完成美國「啟迪
他國造福人類」的歷史使命?!《佛說八大

圖表一:多欲為苦

5 菩提綸音83期
菩提法義

人覺經》的「第二覺悟」道破其中的奧秘: 等於一場戰爭把美元的需求打高了近三倍;
科索沃戰爭一打響,7000多億熱錢中有4000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 多億立刻從歐洲抽逃,歐元和美元的匯率由
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1:1.07變為1:0.82,歐元跌幅達30%。一場戰
河邊有一賣魚的婦女,因天下暴雨,無 爭,使歐元無力抗衡美元的霸權地位;5枚
法回家,只能在芬芳的花店過夜。儘管她很 美國炸彈「誤炸」了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
疲倦,但怎麼也無法入睡。聰明的女主人把 2000多億熱錢隨之逃離香港,最終都去了美
魚籠放在她床頭,當腥味逐漸蓋覆花香後, 國;阿富汗戰爭,打回世界對美元的信心;
賣魚的婦女隨之而安然入睡。世人又何嘗不 現在空襲利比亞,還是期盼石油再一次會大
是如此?終為滿足五欲(財、色、名、食、 幅上漲,美元將會緊俏,這樣美聯儲就可以
睡)之樂而奔波,苦苦掙紮,積習難返,最 大量發行美元,再一次隨心所欲地玩「綠紙
終迷失本性,欲望愈來愈多,痛苦也隨之加 換財富」的遊戲……一句話,為了國家利益
深。這就是「多欲為苦」的本意(見圖表 的最大化,美國人「不辭勞苦」地在世界各
一)。 地不停地發動戰爭,控制戰略要地,以確保
美元的霸權地位;欲望多了,自己辛苦,全
在眾多欲望中,愛欲最強,縛人最深。 世界的人也跟著辛苦。
世人見美色,如同飛蛾見火光,魚兒見餌上
食,不能自拔,成為生死輪迴的根本,所以 如何才能改變現狀呢?《佛說八大人覺
說,「生死疲勞,從貪欲起。」 經》為我們指點了迷津,「少欲無為,身心
自在」。「少欲」不等於無欲,而是要求人
寫到此,我們不難看出,美國這麼多年 們去除非分之想,心則坦然。
來「辛勞」的真正原因只為一個字——利,
以維持美元的霸權地位為其核心。伊拉克戰 (未完待續)
爭使得全球油價從38美元飆升到150美元,

菩提綸音83期 6
菩提法義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親聞記
曉雲導師

(續上期) 呢?所以這「玩具」的意思是:「他做得太
辛苦了,給他遊戲一下。」就像我們同學有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 的到竹籬芭下散步,這不是偷懶,如果你沒
游于婆婆世界。
有到滿分的智慧的時候,你完全沒有放下的
時間,很容易生煩惱,你自己要想辦法要放
下,放下就是遊了。而觀音菩薩的游,是不
迻個已經結了,所謂「結歎」,就轉 是放下而遊呢?觀音菩薩的游,不是這個意
奉,已經了了送瓔珞這禮之後就歎了,歎什 思了。觀音菩薩他是普門示現,救度一切眾
麼呢?歎這無盡意菩薩與觀音菩薩都是同樣 生苦,所以聽到人家一叫一念,觀音菩薩就
有自在神之力,而游於娑婆世界。他這個遊 來了,觀音菩薩無定處,所以叫「遊」。假
娑婆世界,是不是去玩呢?為什麼要講遊? 如觀音菩薩只救南閻浮提,不救北方就不是
這個道理就大了。「游於娑婆世界」喔!你 遊;觀音菩薩是游的,「千處祈求千處應,
看我們現在旅行社舉辦環遊世界,是到各國 苦海常作渡人舟,」,你看永明寺大殿後面
去遊玩,那麼,無盡意、觀音菩薩游于娑婆 的觀音殿這句對聯,因為他遊,你才能夠處
世界。是怎麼遊?為什麼要講個「遊」字? 處叫他,他都聽到,假如他住定一個地方,
太有意思了,但是,如果我們不通到妙法去 他就聽不到了,所以觀音菩薩的普門示現,
呀,就會鬧出笑話:「觀音菩薩去遊歷,去 由於他能夠遊,虛空八面,所以觀音菩薩能
環遊世界了。」這就鬧笑話了。好像經文上 聽聞所有眾生的祈求。
「供養⋯⋯衣、藥、玩具」這個怎麼解釋?
菩薩還要玩東西呀?要玩具呀?所以不通到
妙法,就無法達到佛經的本旨了。「玩具」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義疏五講
以前已經講過了,因為初門菩薩一地一直到
八地,在佛來看都還是凡夫,因為是凡夫, 己二偈頌三
而且是苦行的菩薩,度眾生並不是一件容易
的事,連多寶如來來慰問釋迦牟尼佛的時 庚一隻頌兩問
候,都要慰問:「世尊!少病、少惱,眾生
爾時無盡意菩薩以偈問曰:
易度否?」他還要問:「你的弟子有沒有不
聽話的?所有眾生有沒有不孝順父母?有沒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佛子何因
有不服教的?世尊!您沒有煩惱吧!」世尊 緣。名為觀世音。
尚且有多寶如來慰問的這些情形,何況菩薩

7 菩提綸音83期
菩提法義

重頌偈,前面已經說過的了,為什麼這 是說在極高的須彌山被人推落,你念觀
經文要把來重複一次呢?因為再來一次的偈 音力,你就能住空中,不掉下來,不會受
文。是五個字一句的,使我們容易記,因為 傷。
前面就像講話,一路的意思下去。這裡就變
醜四加頌金剛山難
成好像詩一樣,五字一句,四句一段、六句
一段、八句一段,使我們讀起來很容易記, 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
也給我們重複瞭解意思,使我們容易背得 損一毛
過,能夠頌意思都跟長行是一樣的,不過加
醜五超頌第七怨賊難
重一點語氣,讀起來很有韻律。所以這裡,
有特殊意義的我才講,其他的就不需要講太 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念彼觀音力鹹即
多了,不過在複經的時候,我要要求同學完 起慈心
全依文句解解出來,這很容易的,只要你看
醜六追頌第四刀杖難
熟「句解」,再看到這個字就瞭解了。
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
段段壞
庚二雙頌兩答二 醜七追頌第六枷鎖難
辛一加頌總歎行願 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杻械念彼觀音力釋然
具足妙相尊偈答無盡意汝聽觀音行善應 得解脫
諸方所 醜八加頌咒詛毒藥難
宏誓深如海歷劫不思議侍多千億佛發大 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
清淨願 於本人

辛二別頌兩答二 「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的意思
壬一頌前答二 是,當有人要加害於你,你念觀音力,那個
害你的人反而因自己的惡受害,而你則不受
癸一頌總答 害。這都是講一種不可思議神力,觀音菩薩
我為汝略說聞名及見身心念不空過能滅 游于娑婆世界,由於念觀音力,「千處祈求
諸有苦 千處應」,處處求,都有觀音菩薩的所在,
不是要一定的地方才是觀音菩薩化度的,觀
癸二頌別答二子一頌七難十二 音菩薩的化度是偏娑婆的,乃至於地獄界
醜一頌第一火難 的。

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
變成池
醜九追頌第五鬼難
醜二頌第二水難
或遇惡羅剎毒龍諸鬼等念彼觀音力時悉
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 不敢害
不能沒
醜十加頌惡獸難
醜三加頌墮須彌難
若惡獸圍繞利牙爪可怖念彼觀音力疾走
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 無邊方
虛空住

菩提綸音83期 8
菩提法義

醜十一加頌蛇蠍難 音菩薩的「游」。游,才能叫做十方諸國
土。十方,就是將宇宙盡說了,人人都知道
蚖蛇及蝮蠍氣毒煙火然念彼觀音力尋聲
十方就是,東、西、南、北、上、下,及東
自回去
南、西南、東北、西北,統括來講一個宇一
醜十二加頌雷雨難 個宙就十方了,十方可以包括整個世界,這
樣十方去的觀音菩薩還不講遊?應該講遊
雲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
了吧!不困一方啦。「無剎不現身」,這
得消散
「剎」代表世界,沒有一個國土不現身的。
子二頌三毒二求 「種種諸惡趣」的趣,可以說是屬於輪回之
方向,比如「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
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念彼觀音力能救
大千」,六趣就是六道:天、人、地獄、餓
世間苦
鬼、畜生、河修羅就是六趣了。

為什麼叫做趣呢?這個「趣」字非常有
三毒大家都知道了,貪、瞋、癡就是三 意思的,普通解成興趣,去向。六道輪回
毒。二求,我們學佛的人求什麼呢?求悲、 稱為六趣,我覺得真幽默的,為什麼不用
求智。我們如果沒有悲,沒有智,不能脫我 「趨」而用「趣」呢?佛經用這個「趣」字
們的苦,我們招來的苦,都是未曾得到三無 是說他有興趣去,速下地獄都是人自己有興
漏學,所以才有苦。所以上求下化,下化就 趣去的。比如現在有的人被拉進牢裡,是他
是悲,上求就是智,這種都是二求。 興趣去的,為什麼說他”興趣去呢?假如他
不搶東西、不做壞事,他就不要去了嘛,顯
眾生被苦厄,這厄字已經講過,厄同苦
然是他有興趣去的,講幽默一點是這樣;如
是有點不同的,所以在心經講「苦厄」,如
在字義上講,則是他向著這方面去。因為他
果光是苦,可能有得救,這「厄」就是逼到
趣向殺、盜、淫、妄、酒,除了殺盜淫妄酒
困境裡了。如果是一個大石從山上掉下來打
就不須要去到監牢,你看社會上所有作奸犯
到腳趾頭,好痛喲!叫做苦。但是如果有一
科的,都在殺盜淫妄酒範圍內,而且每一個
個人掉下一口井,再有一個人丟一個石頭下
殺盜淫妄酒的人,喝酒啦、亂性啦,他也知
去,這個可以叫厄了,厄有逼迫的意思,苦
的嘛,所以叫「趣」,他去搶柬西,他會知
可能有人系你搬開這塊石頭,慢慢醫治就不
道如果被人捉到,就要坐牢,他明明知,不
苦了,而厄是很苦的,是「無量苦逼身」,
過有時候會心存僥倖,如果逃過就算好運,
單獨一種苦不能叫厄,很多樣苦加到來才能
所以叫「趣」,好像還有興趣,實實在在
叫厄,而觀音的妙智力,能夠救度世間這種
是,他做不法的事,已經向著坐牢這一條路
逼身的苦厄。
走去。所以叫做「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
空無大千」,我們不覺悟,就好像做夢這
樣,就趣向這六趣。我覺得佛經真真正正一
壬二頌後答二葵一至頌示現三 個字,包含了圓融的妙法。所以我們在這人
子一明身業普應 世間,如果不明我們人生的意義,沒有找到
人生的真義,沒有開拓一個光明磊落、智慧
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十方諸國土無剎 的人生,真真正正是夢中人,既然是夢中,
不現身。 所以就有六趣了,等到你覺的時候,就空
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 空,連大千世界都沒有,怎麼會有六趣?種
悉令滅。 種諸惡趣都不出六趣,連天道都叫做六趣之
一,因為即使生天,他受盡果報,還是要墮
落的。
「十方諸國土」就是符合前面「問」觀 「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觀音菩薩

9 菩提綸音83期
菩提法義

的慈力,在六趣中的十方國土現身來慈悲救 在才有打麻針,可是打麻針也痛呀!替他拔
度,令種種的惡趣,漸漸能夠滅除。所以觀 牙這個人,看起來完全不慈悲,拔得他唉唉
音菩薩不僅只救你的難,而且教你開智慧, 叫,還是要拿著一支鉗子拔,這是慈還是悲
如果只是救你的難,你這次這個難免了,你 呢?這種叫做悲了。一個父親打一個做錯事
下次還是墮落這個難呀,所以還要你開智 的孩子,這父視慈抑或是悲?也是悲了。打
慧,不要再墮落這個難,這樣才是真真懂得 完之後,母親就安慰他說:「你以後不要學
觀音菩薩的法門。 壞,不要做壞事了!」這個就慈了,所以悲
父慈母。這悲觀及慈觀,籠統來講,大家把
慈悲拉在一起就算了,如果分析起來,還有
子二明意業普觀 大文章的。

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 「常願常瞻仰」,觀世音菩薩隨時都看
常瞻仰 著我們的,我們也隨時要瞻仰觀世音菩薩,
如果我們不瞻仰,他看我們,我們也不知
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闇能伏災風火普明 道,,所以要我們念觀世音菩薩,然後觀世
照世間
音菩薩才能夠感應我們,如果我們不念,他
一味看我們也不相應的。比如我看你,你一
味低頭,你也不知的,所以我們要常瞻仰,
好了,觀音菩薩這個「觀」字來了,觀 才能夠相應、相通。
什麼呢?真觀就有清淨觀,我們不得只是得
到觀音菩薩的慈悲、免難,而且受到觀音菩 「無垢清淨光」「慧日」就「破諸
薩的感化,能夠有清淨觀。真觀就可以清淨 閡」,「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觀音菩
觀,比如夢中來觀就不是清淨觀,要醒後而 薩的光是清淨光,非常清淨的,因為觀音菩
觀,夢不是真的,夢是假的,所以要真觀, 薩所修已經是「觀世音」的功德,所以是清
不在夢中觀,我們受到三毒、五蘊蒙蔽了心 淨光。他就好像一個智慧的太陽,破除了所
的時候,就叫做夢中人。出了三毒,不為五 有黑暗,而且能夠「伏災風火」,這「災風
蘊所縛,就叫做醒覺。我希望每一個人對於 火」不只是天災、地災、風災,就在我們的
心經所提的色、受、想、行、識五蘊,要常 人身就有「災風火」,比如一個人,由於他
常很明朗、很清楚。要醒後而觀,就真真叫 的五蘊熾盛而去殺人,就是自己的火災了,
做真觀,因為是真觀,所以看到的一切都很 假如一個人受到不好的是非擾亂,而去搞亂
清淨。 這個世界,就叫做風災了,不只是颱風才叫
風災。如果臺北市有兩個人在街頭相打相
殺,那臺北市交通就受到阻礙了,這也叫做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義疏五講 風災啊。前幾天我看到報紙說,南部有個地
方忽然吹起龍捲風,有人看到,說是好像黑
色的柱子一樣,一捲,連房子都捲去,這種
是風災。但是,人忽然之間發起狂性都叫風
「廣大智慧觀」,能夠向大這方面來 災啊!這風火之災,人身本有。如果常念觀
觀,就會開展我們的智慧。如果能夠發慈悲 世音,能夠得到觀音菩薩的慈力加被,讓觀
而觀察一切世間法,我們就有悲觀,然後就 音菩薩的清淨光照耀這個世間,就可以平息
有慈觀,目為悲,就會同情眾生的苦,探究 這些災難。
他們的苦從何而來呢?應該怎麼把他拔出來
叫作悲觀,而慈觀增加他的樂,我曾經設通 (未完待續)
一個譬喻;假如一個孩子生一種牙,這牙一
路生出來,會把嘴唇都穿洞的,那個幫他拔
牙的,你說是慈或是悲呀?拔牙好痛的,現

菩提綸音83期 10
菩提法義

普賢行願品(十)

學佛者的信念
濟群法師

第十一章、恒順眾生願 生,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
煩惱盡;我此隨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
複次,善男子!言恒順眾生者:謂盡法 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界、虛空界,十方剎海所有眾生,種種差
別。所謂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或依於 眾生比佛重要
地水火風而住者;或依于空及諸卉木而生住
者;種種生類、種種色身、種種形狀、種種 恆順眾生,是《普賢行願品》的核心所
相貌、種種壽量、種種族類、種種名號、種 在。前面八個大願的一切內容,都是為恆順
種心性、種種知見、種種欲樂、種種意行、 眾生打基礎。佛教的重點不是佛,也不是菩
種種威儀、種種衣服、種種飲食,處於種種 薩,而是眾生。不過,這也是因人而異,怎
村營、聚落、城邑、宮殿;乃至一切天龍八 麼說呢?如果一個人,他永遠想當眾生,那
部,人非人等,無足、二足、四足、多足, 麼佛菩薩對於他來說,永遠都是最重要的。
無色、有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 因為他需要依賴佛菩薩,永遠都希望得到
如是等類,我皆於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
佛、菩薩的加持和保佑,從來就沒有想過要
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
去幫助別人。一個人如果只希望得到別人的
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于諸病苦,為作
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暗夜中,為 幫助,這種人永遠都是可憐的眾生。反過來
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菩薩如是平 說,如果一個真正行菩薩道的人,他要想成
等饒益一切眾生。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 佛的話,那麼眾生對於他來說,就顯得特別
生 , 則 為 隨 順 供 養 諸 佛 ; 若 于 眾 生 尊 重 承 重要了。因為,成佛是建立在度眾生的基礎
事 , 則 為 尊 重 承 事 如 來 ; 若 令 眾 生 生 歡 喜 上,離開了眾生,就不能成佛。你要成佛,
者 , 則 令 一 切 如 來 歡 喜 。 何 以 故 ? 諸 佛 如 就要選擇眾生,眾生對你就十分重要!如果
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于眾生,而起大 你要當眾生,就選擇佛、菩薩,佛、菩薩對
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 你就很重要。二者之間,你到底選擇哪一種
正覺。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 呢?
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
提樹王,亦複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 恆順眾生的原則
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
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何以故?若諸菩 恆順眾生,恆就是永恆、永遠不停止的
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 意思。恆順眾生,就是在任何時候,都要順
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
從眾生,順從他們。當然,順從眾生是有一
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善
定的原則,主要是指順從眾生的善性,而不
男子!汝于此義,應如是解。以于眾生心
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 是順從其惡性。對眾生真正有利益的事,我
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菩薩如是隨順眾 們才順從;不利的事就不能順從。譬如有人

11 菩提綸音83期
菩提法義

說,我要去殺一個人,那對方力氣比我大, 恆順。
我一人殺不了他,我需要一個幫手,你跟我
一起去,你是菩薩嘛,應該順從我。那你要 以眾生為中心
不要隨順他呢有?不能隨順他,對!又如,
人想不開,要尋死上吊,需要一根繩子。他 恆順眾生,一般人是難以做到的。我
說:你是菩薩,就行行好吧!布施一根繩子 們總是希望別人隨順我,自己卻不喜歡去隨
給我。那你就不能順從他。所以,隨順眾 順別人。因為有情的特點:總是以自我為中
生,還是要講原則,不能是非不辨,善惡不 心,強烈的我執遮住了我們的同情心、理解
分的。 心。如像妻子希望丈夫順從自己,根據自己
的意思去做事;那丈夫也希望妻子順從自己
隨順眾生,就是根據眾生的需求,無 的願望,去做一些事情。這樣的一對夫婦在
條件的給他們利益和快樂。記得臺灣佛光山 一起生活,肯定是要吵架。因為強烈的我
上有四個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 執,只懂得讓對方尊敬自己,順從自己;而
方便、給人服務。這四條,就是隨順眾生的 自己難以去理解對方、尊重對方、隨順對
具體體現。假如我們每一個人,心裡常常懷 方。
著這樣的念頭,隨時準備為眾生服務,不帶
任何的私心雜念,那這人是什麼呢?這人就 一個自我意識較強,個人主義表現突出
是菩薩了。一個人具有菩薩的心願和菩薩行 的人,他的群眾關係和家庭關係就不和睦。
為,這個人便是菩薩! 通過學佛,要我們去隨順別人,就覺得難
受、彆扭。這種難受和彆扭就是菩薩行的開
通常我們到賓館裡去,那些服務小姐, 始。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這才是學佛、行
就會熱情地走上前來問道:‘請問先生、乓 菩薩道的人。修行的人,首先要學會吃苦、
土你們有什麼需要?你需要我為你做些什 容忍、受委曲,必須向自己的煩惱、欲望、
麼?只管吩咐就是’。在賓館裡能聽到這樣 執著、個人主義等不良的行為唱對臺戲,那
的話,但為什麼我們走到馬路上,就聽不到 你才能改變自我的生命。
這樣的話呢?這是為什麼?這個道理很簡
單,她是為了賺錢,對你熱情,對你好,因 我們學習《普賢行願品》的第九個大
此,就談不上行菩薩道,恆順眾生更免談。 願:‘恆順眾生’。就是要改變過去,以
因為,如果是乞丐在賓館門前多站一會兒, ‘自我為中心’的那種錯誤觀念,把‘以自
那服務小姐對他的態度會怎樣呢?我想她板 我為中心’,改變為‘以眾生為中心’,去
恆臉趕他走時的語言,一定是不耐煩,不入 為眾生的利益服務。只有這樣,才能與普賢
耳的。 菩薩的精神相應。

《普賢行願品》裡所說的‘眾生’, 平等饒益眾生
不僅指人類,而且包括了世界的所有眾生。
對於一個行菩薩道的人來說,我們要給眾生 我們隨順眾生,到底順從哪一些眾生
帶來安樂和利益。若有人打麻將三缺一,請 呢?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剎海所有的
你參加,雖然能給另外三人帶來快樂,但這 眾生,我們都要順從他們,給眾生帶去安
種快樂有沒有意義!又比如對方要吸毒,毒 樂、利益。我們對待他們應該像對待我們自
隱發作時,非常痛苦,他需要你為他提供毒 己的父母、師長、阿羅漢、佛、菩薩那樣,
品,假如你能為他提供方便,對他來說當然 一律平等地對待他們。
非常開心,但是有沒有利益!像這種隨順、
慈悲就是瞎順從、假慈悲。所以,對眾生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見:妻子隨
隨順,建立在給他們帶來利益和安樂的前題 順丈夫,丈夫隨順妻子。兒子隨順父母,弟
下去慈悲他們;而不是無原則的亂慈悲、瞎 子隨順師父……,這些都不是太難做到,因

菩提綸音83期 12
菩提法義

為這些人都是你尊重、喜歡的人,要隨順
他們不是一件難以辦到的事。特別是現在
的獨生子女,父母隨順兒女的現象十分突
出,小寶寶要什麼買什麼,有求必應,父
母在兒女面前,真是大慈大悲!但是你的
悲心和愛心能擴展到你的冤家、仇敵的身
上嗎?你能做到隨順他們,有求必應嗎?
恐怕很難!至於豬、狗、貓、雞以及蟑
螂、老鼠、蒼蠅、蚊子等動物,就更難隨
順了。

一提到老鼠、臭蟲、蒼蠅、蚊子,
很多人說,那是四害啊!幹麼要去隨順它
呢?人類認為它們是四害。其實,站在它
們的角度,它們認為人才是世界中最大的
大害!因為人類破壞了自然的生態平衡,
把地球折騰地不像個樣子。到處發洪水,
天氣冷熱不定,環境污染嚴重,耕地日益
減少,森林遭到破壞,許多動物遭到捕
殺,甚至有的稀有珍貴動物面臨滅絕!人
類不僅破壞、毀滅大自然良好的生態生存
環境,而且還破壞、毀滅人類自己。比如
戰爭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殘殺!這一切
的罪惡,不是蚊子、蒼蠅所能夠造成!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類在自然界中
法庭,那你肯定要判處死刑!蚊子呢?無罪
才是罪魁禍首。因為一切醜惡現象,和一切
釋放。現在歐美國家大談人權,當比起那些
罪惡的根源來自於人類的貪嗔癡。所以誰是
不講人權的國家,是文明多了;但比起佛教
大害啊?人總是站在人的角度,帶著以自
還是落後的,因為佛教講的是眾生權,一切
我為中心的有色眼鏡,去看待一切事物。因
眾生平等,一切眾生都應該相互尊重。
此,凡是對與你個人利益,發生衝突的人和
事,對你來說何嘗不是大害呢?如生意場
‘隨順眾生,種種差別’,眾生的種
上,同一條街,開了兩家店,他的生意做的
類繁多,世界上的生物千差萬別,’所謂卵
比你好,你的生意清淡,盈利不如他,你不
生、胎生、濕生、化生’。這是從受生的方
覺得他是你的大害嗎?會不會?肯定會的。
式,說明眾生的差別。有情受身的四種方
可見害與不害,是相對而言的。有損於你的
式,在第五願隨喜功德中,已經向大家作了
利益,你覺得是大害;倘能給你帶來利益,
詳細的說明,或有’依地水火風而生住者,
那便是大好了
或有依空及諸卉木而生住者’。這是眾生生
存的環境,主要是依地、水、火、風所構成
我們學佛,行菩薩道,就是要學佛的
的物質環境,有生存在水裡的,有生存在陸
慈悲心,平等心,對所有的眾生都要一視同
地上的,有生存在虛空中。
仁,用佛的胸懷去包容一切人和事。蚊子叮
你一口,一巴掌還拍過去,你的境界跟它一
‘種種生類,種種色身,種種形狀,
樣高。甚至你比它還要可怕!它只不過叮了
種種相貌,種種壽量,種種族類,種種名
你一口,你就要了他的命,如果蚊子訴訟於
號,種種心性,種種知見,種種欲樂,種種

13 菩提綸音83期
菩提法義

意行,種種威儀,種種衣服,種種飲食,處 ‘乃至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
於種種村營、聚落、城邑、宮殿’。這是進 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
一步說明眾生的差別。先從外在的形相開始 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天龍八部,
說:有受生的方式不同,如胎、卵、濕、化 上一講已經向大家作了詳細的解釋,這裡不
等;色身的種類不同,牛、馬、豬、人等; 再多講。無足,如蛇、蚯蚓之類的眾生。二
形狀不同,各種動物長相都不一樣;相貌不 足:像人、鳥類,二隻腳的眾生。四足,是
同,相貌有美有醜;壽命長短不同,如烏龜 獸類,如虎、熊貓、狗等,用四隻腳行走的
能活千年,而有些眾生壽命很短,朝生暮 眾生。多足:像蜈蚣、百足蟲之類的動物。
死,甚至有些動物,才從娘胎裡落地就死 有色:指欲界及色界,具有色身形態的眾
了。種族不同,如人有白種人、黑種人、黃 生。無色:指無色界的眾生。關於無色界,
種人等;民族也不一樣,回族、藏族、苗 有說是沒有粗色,細色是有的;有說細色也
族、漢族;名號不同,張三、李四稱呼各 沒有,僅有心識活動。有想:如人類及一般
異。 天趣的眾生。無想:是無想天的眾生。非有
想、非無想:是無色界非想非非想處的眾
其次從心理活動看:種種心性,指心理 生。
活動和心理素質不同;種種知見,就是對世
間的認識不一樣,觀念不一樣;種種欲樂, ‘如是等類,我皆於彼隨順而轉。種
欲、就是欲望;某種欲望得到滿足後的一種 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
快感。有情的欲樂千差萬別,就人類而言。 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于諸病
有的人喜歡當官,有的人喜歡當作家,有的 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暗
人喜歡當演員,有的人喜歡炒股票,欲樂不 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今得伏藏。菩
同也。‘種種意行’是說由思維不同,所表 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如是,是指前
現出來的行為也不一樣。有的人天生一副菩 邊所說的各類眾生,我們應該順從他們各自
薩心腸,對人心地善良慈悲,樂意助人;有 不同的需求,用種種方法,服侍他們,用種
的人天生兇殘,對人冷酷無情,殺人不眨 種物品,供養他們。雖說他們不是我們的父
眼。像希特勒這個千古罪人,就是一個殺人 母,不是佛陀,但我們恭敬、供養他們時,
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無數的人死在他的 如同恭敬、供養我們的父母,恭敬、供養佛
手下,他的意行就是吞滅整個地球,征服整 陀一樣。
個人類。

再從生活方式看:種種威儀,威儀,
是指一個人的儀錶,外在表現出來的一種形 (未完待續)
象、氣質。行、住、坐臥,言談舉止;種種
衣服,人類穿的衣服種類不同,或者說各類
眾生它們羽毛和皮毛也不一樣,如孔雀的羽
毛十分漂亮、美麗,麻雀的羽毛相比之下,
就遜色多了;種種飲食,是說飲食習慣不
同。如四川人愛吃辣椒、北方人愛吃麵食、
江浙一帶人愛吃甜食等等。馬、牛、羊也是
雜食動物,它們吃草,也吃其他一些食物。
老虎、獅子、狼等,是肉食動物。眾生的飲
食習慣不一樣。‘處於種種村營、聚落、城
邑、宮殿’,是說眾生居住的環境和地方不
同。

菩提綸音83期 14
法音宣流

人生无常
——覺悟之導

学诚法师

《覺悟之道》系列第一講 有關係,實際上“教”的這個就是知見,
“理”字就是藏傳佛教裡所談的修持、修
今天是國慶,第六十一個國慶日,六十 法,就是法;“行、果”都是一致的。
年是一甲子,周而復始,又從頭開始,重
新開始。大家利用黃金周的時間在這裡修學
佛法,非常難得。這幾天大家念誦的《菩提
一、生命的體悟
道次第廣論》,非常殊勝,也是我們道場長
期修學的一部主要論典。我們信佛、學佛, 為什麼說漢傳佛教裡的“教”就是藏傳
無論是南傳巴厘語系的佛教,藏傳的佛教, 佛教裡面的“見”呢?大家知道,“教”是
還是我們漢傳的佛教,到最後都是為了要成 語言文字。我們看的《彌陀經》也好,《法
佛。佛是一個大徹大悟、福慧圓滿、覺悟圓 華經》也好,《華嚴經》也好,《涅般經》
滿的聖者;而我們迷惑、迷茫。我們是迷的 也好,或者祖師大德造的論典——經是佛說
人,佛是一個覺悟的人。菩提道就是覺悟的 的,論是菩薩、祖師大德們造的——都是語
道——覺悟的人所走過的路。所以,我們這 言文字。佛說的也好,祖師大德造的也好,
7天要講的主題就是“覺悟之道”。 都是他們內心對佛法有了覺悟,然後說出來
的。因為他們對佛法有覺悟,所以他們講出
大家知道,我們的藏經——三藏十二
來才能同佛法契合。內在的那邏輯的關係,
部,非常的多。這些經律論不重複地算就
那些道理以及五乘佛法,都變成理則,都變
有6000卷,如果重複地算,加起來有一萬多
成理法。所以“教”理就是我們生命的體
卷。三藏十二部,可以用“教理行果”來概
悟,我們修行就是要跟“教”相應,或者說
括,這是我們漢傳佛教的一種說法:藏傳佛
要知見統一。
教的說法是“見修行果”。我們講的是教理
行果,先要學教、明理、修行、然後證果。 知見統一是非常關鍵的。就好比一台
見修行果,見就是見解,修就是修法,行就 電腦,要想運轉必須裝軟件,市場上各種品
是行為,果就是結果。“教、理、行、果” 牌的電腦軟件,但是也許只有一個品牌能夠
與“見、修、行、果”實際上是一樣的。 讓電腦運轉,或者說更高效率地運轉,其他
“見”,我們常常講“知見”——比如我們 的都不能兼容——雖然都是電腦軟件,但是
的見行堂,要建立正確的知見。一個道場好 無法兼容。這個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佛以
不好,和不和合,就看知見是不是統一。漢 及祖師大德,他們覺悟的本質是一致的,但
傳佛教教理行果,在面上看好像跟知見沒 是方法是不同的,層次也是不同的。佛經是

15 菩提綸音83期
法音宣流

佛當時對那些弟子講的,都是
在特定因緣下講的。我們現在
人的根機,與當時的阿難、迦
葉、目犍連、舍利弗比是差得
很遠的。所以佛跟十大弟子、
1250名弟子講的法,對今天的
我們來說雖然是正确的,但造
不一定能夠與我們的心兼容。
我們人就猶如一台電腦,這台
電腦里已經裝了很多低層次的
軟件系統,所以更高級的軟件
要裝進來,就沒辦法兼容。怎
麼辦呢?只有把電腦中所有低
級的、染污的、帶病毒的軟件
清除干凈,然後這些清凈的、
高級的軟件才有辦法兼容,這
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學佛法不
是說哪一本經,哪一本論自己
隨便翻翻,照著—兩句去做就
能做到的,不是那麼簡單。

“教”是甚麼?我們在道
場當中學佛法,學《廣論》,
都提到了依師的重要性和善知
識的重要性。善知識和法師們
講出來的話,都有佛法的含
義,這些話就是“教”,對
我們來講就是一種“教”—教
化、教育,對我們來講都是有
用的。在佛法的一些基本道理
上面,善知識和法師們的體
會、體悟,變成現在的語言,
讓我們能夠聽懂,這些就是“教”。如果我 則:三皈、五戒、十善、四諦、十二因緣、
們今天這裡聽兩句,明天那裡聽三句,這裡 六度,這些都是理則。但是這些理則每個人
听一個法類,那裡又聽一講座,那么最後我 悟出來的都是不一樣的,深淺不同,差別非
們學的是腦筋當中的“教”,而不是佛法上 常大。玄奘大師為甚麼要西行求法,要西行
所談的“教”。長期以來很多人都認為教理 到印度去求法?因為他當時學的《攝大乘
行果中的“教”就是藏經,其實這種理解是 論》,而南方、北方對它的解釋都不一樣,
有很大問題的。 有各種各樣的說法,甚至有6種不同版本的
說法,他不知道該听信哪一种。現在的佛教
更是如此,因為資訊發達,經論、音像、到
二、轉換思維模式 處都有,我們覺得佛法好像就不那麼寶貴
了。實際上我們學佛法,就是為了得到一種
“理”——修行的道理。相對來講比前 正確的詮釋方法。正確的詮釋方法是什麼意
面的“教”要容易學。因為“理”是一種理 思呢?不是知識份子做注解,從這條注解到

菩提綸音83期 16
法音宣流

那條注解,從這條解釋到那條解釋,從這個 到)所以我
名相到那個名相。正確的一個詮釋方法,跟 們從文字上
我們整個人的思維模式是有關係的。所以我 面,從理論
們學佛法的目的就是要從迷的思維模式逐步 上認可說一
修到覺悟的思維模式,讓內心的整個思維模 切眾生都有
式完全變化。只有把內心的軟件全部重新組 佛性,和我
裝、改變整個模式,再用這個模式,再用這 們從道理上
個模式來詮釋世間的萬事萬物,那才是佛 真正相信人
法。因為我們平時都是無明、都是煩惱,能 都是有佛
正确地詮釋是很難的。我們的模式都是錯誤 性,并通過
的——偏見、成見、謬論,都是邪見,所以 自己的努
要去矯正。 力,啟發對
方的佛性,
是不一樣
三、覺悟佛法的途徑 的,后者才
是我們菩提
達摩祖師——我們禪宗的祖師、初祖, 心的顯現。
對漢傳佛教影響非常大。有些廟就稱為某某 如果我們不
禪寺,禪宗五家七宗在唐代以後非常盛行。 能做到這一
達摩祖師有一部非常有名的論,叫作《二入 點,而是認
四行論》。二入,就是理入、行入。這部論 為這個人很
開頭說“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 多,成見
種:一是理入、二是行入。”也就是,對佛 很重,毛病一大堆,那么這個“理”你還沒
法的悟入,對佛法的覺悟,有八萬四千法 有入,沒有認識到菩提心是什麼,佛性是什
門,非常多的方法,非常多的途徑,但概括 麼。從理論上、從義理上,你還沒有真正恪
起來就是兩種:一種從道理入,從義理入; 到這一點,還沒有真正達到這一點。
一種從行入,從行持入。從教理入和從行持
入,即理入跟行入。 第二,行入。行入怎麼入呢?達摩祖師
講有四點:報怨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
第一,理入。什麼意思呢?“理入者, 法行。”
謂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藉
教悟宗”,宗就是宗旨、目的;教就是語言 第一點,報怨行。真正地以德報怨,遇
文字,說的話。也就是祖師大德說的話,祖 到的逆境,遇到不如意的事情,遭遇種種痛
師大德告訴我們怎麼修,怎麼做,你照著這 苦,都把它當作修行,這是很不容易的事。
樣去做,照著這樣去實踐,才有辦法“悟 我們一般人的反應為是“我對你這麼好,給
宗”。禪宗本身雖然是不立文字的,但是也 你講佛法,你有什麼困難我都幫助你,你還
要“藉教”才能夠“悟宗”。如果沒有借助 對我怎麼樣怎麼樣”,這就是世間的心態,
這個“教”——教理行果的這個“教”,宗 不是佛法的心態。佛法的心態,第—點,達
旨也悟不出來。“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就是 摩祖師告訴我們要報怨行。
能夠相信一切眾生都能成佛,一切眾生都有 第二點,隨緣行。隨緣行也很重要,
佛性。我們要真正相信這一點,也不是很簡 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緣所生法,這個事
單的事情。比如我們在平時看到別人有很多 情的出現,這個東西的存在,都是有因有緣
的毛病、很多的習氣、很多的過失。當我們 的。既然是有因有緣,在緣起法上,我們就
看到對方有那麼多問題的時候,我們能不能 能夠修行,就能夠知道自己該如何面對,怎
相信“對方有佛性,我可以啟發他”?(做 麼來用心。隨緣行當然比報怨行要容易一

17 菩提綸音83期
法音宣流

點。 衣服;天氣冷了,我們就多穿衣服。這是我
們能在“受”的基礎上,在這個境界上把握
第二點,無所求行。有求皆苦,只要我 的。如果不是在“受”的基礎上來把握,我
們有求,就是苦的。我們常常講,要學佛法 們可能就是在苦樂上把握了,認為”哎!冷
要離苦得樂。苦也好,樂也好,都是一種感 得要死”或者”現在熱得要命”。無所求,
受——苦受、樂受。感受是什麼呢?感受, 就是無論在外在是怎樣的境界——苦的境
沒有指定是什麼,沒辦法指定什麼是痛苦, 界、樂的境界,我們都在自己“受”的基礎
什麼是快樂,它是人的一種情緒,痛苦也 上做得了主,不會受影響到自己的心態,外
好,快樂也好,都是人的一種情緒。符合我 在再轟轟烈烈的場面也不會影響到,外在一
們情緒的我們就覺得是快樂,不符合我們情 個人都沒有的情形也不會影響到,內心很自
緒的就是痛苦。無所求是要讓我們在“受” 在,不會自己需要有一個什麼境界才能夠讓
的基礎上下做功夫,而不是在“苦”的基礎 自己快樂,才能夠讓自己減少痛苦。
上下做功夫。苦受,重點在“受”。樂的
境界也好,苦的境界也好,能夠把自己的 遠離痛苦和得到快樂,都是有求,我
“受”一一感受把握住,那外在的苦樂都不 要得到快樂,或者說我要遠離痛苦,這都是
成什麼問題了。比如天氣熱了,我們就少穿 內心有求的一種表現。有求本身可能引發痛

菩提綸音83期 18
法音宣流

苦。比如我們要好好修行,好好用功,但是 人平等。一般世間人是很難接受的,世間人
修行修不上去,用功用不進去,沒有進步, 認為父母的恩很重。大乘佛法認為一切眾生
就會產生痛苦。很多人學佛法,本來說我要 都是自己的父母,所以怨親平等,這是佛法
解脫,我要成佛,怎麼越學越苦呢?那是因 跟世間法的不同。世間法是分別法、差別
為用功用錯了,對佛法理解錯了,理解偏 法,佛法是無差別法、無分別法。所以要從
了,沒有在最基本的“受”上用功,而是在 差別法到無差別法,從分別法到無分別法,
苦樂上用功,就變成“頭上安頭”了。在山 整個的轉換、過渡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修
下,你可能天天忙忙碌碌,很難過,認為太 行就是這麼去修的。
忙了,沒時間用功;忽然上山了,你又認為
太閑了,可能又起另外一種煩惱了。人就是 那麼“行”——行法呢?行法就是要落
這樣,有了這個境界就會向往另一個境界, 實到行為上。你說“我的修法很高”,但是
人內心患得患失,有上有下、有高有低、有 你的行為沒有辦法來對照說你的這種說法,
分別心,就是這樣引起的。這是第三點,無 那你說“我有正見”,“我有深見”,“我
所求行。 有修行”,這是不一致的,所以最後一定要
落到行法上。
第四點,稱法行。稱法行就是符合佛法
的標準,照法去行持。所以達摩祖師講得非 真正有“行”法是在行為上真正落實
常清楚。先是“報怨行”,遇到冤親債主, “見”跟“修”,那自然就會有結果。如果
怎麼辦?處理不好就有干擾。在廟裡也好, 沒有在“見”和“修”兩方面去落實,而說
在社會上也好,碰到一件不如意的事,看到 自己要修行,那只是一種相,磕頭也好,念
一個不如意的人,影響你一天的情緒,那就 經也好,放生也好,那都是一種相。這種相
沒辦法修行。這樣在心中就有障礙,這種障 有可能是“修”的相,有可能是“行”的
礙使你佛法學不進去,關閉了你的善法之 相,只是一種相,是外在的形相。內在如果
門、信心之門。所以理人也好,行人也好, 缺乏見解的統一、理路的清晰,缺乏心念明
都需要“教”,都需要人去引導,都需要知 不斷轉換,不斷轉變,不斷提升,不斷完
見的正確建立。而正確建立知見,我們就要 善,那我們內在的無明煩惱,見惑、思惑、
培養一個很好的思維模式和思維體系,這才 塵沙惑、無明惑,多如恆河沙,根本去不
是轉凡成聖的過程,方法和下手處。這就是 掉,完全沒有辦法。
“見”。

五、建立最基本的知見
四、落實到行為上 首先,我們要建立一個最基本的知見。
怎麼來建立呢?要靠對三寶的信心,這是很
修——修法。修法中有種種的法類,我
重要的。信心本身就是一個法類,我們常說
們平時也學了很多的法類。知見要落實到修
“修信念恩”,要不斷地去修,對法才不會
法上,光有知見是不夠的。阿底峽尊者非常
疑惑,對見、修、行、果或教、理、行、果
注重無常,所以噶當派就是修無常的。一個
才不會懷疑。一旦有懷疑,那就不是佛法,
法類一直在修,一個法類在起作用,別的法
跟佛法就沒有什麼關係了,衹是我們把自己
類同樣能夠起作用。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的煩惱摻雜進去了。佛法猶如美味佳餚,而
“無常”是從世間的層面來講,“無我”是
人的煩惱如同毒一樣,再好的飯菜放點毒下
從出世間的層面來講的,“無我”是建立在
去,誰也不能吃了。所以我們對三寶建立起
“無常”的基礎上的,如果我們沒辦法對無
勝解非常的重要,勝解就是殊勝的理解,所
常有很深的體會,那麼要體會“無我”是的
謂殊勝的理解,就是不可動搖的。就如同黃
不可能得。所以,體會到諸行無常,我們就
金,一提黃金沒有人懷疑,舉世公認都不會
能夠做到怨親平等。比如你的父母跟你的仇
懷疑。貨幣——美元、英鎊、歐元等,大家

19 菩提綸音83期
法音宣流

都不會懷疑。 的種種現狀,
佛法也是這 種種的境界上
樣,佛法比這 就 不 會 被 妨
世間的貨幣更 礙,就能夠把
殊勝。貨幣還 握好自心。
會貶值,像金
最 後 ,
融危機一下子
我們要做到眾
錢貶值,佛法
善奉行。世間
不會貶值,反
是不可能沒有
而會越來越升
障礙的,就像
值,功德會越
剛才講的,堵
來越大,無量
車了,你能不
功德,不斷升
能修善?這就
值。
是一種功夫。
其次, 世間上所有的
只是認為佛法 人 , 古 往 今
好還不夠,還 來,無量無邊
要“忍”好。 的眾生共業所
“忍”好是什 感,你一個人
麼意思呢?就是剛才談到的,對自己的冤 再好,一個人的力量也是很微弱的,善法的
家,傷害你的人,你可以忍受;給你找麻煩 力量也非常微弱,而只有擁有了很強的善法
的人,給你帶來痛苦的人,給你帶來種種障 的力量才能夠改變共業的一部分。在這個世
礙的人,你有辦法來面對。這樣才不會影響 界裡,在這些逆境面前,我們要做到眾善奉
你的用功,不會影響你的修行,才不會傷害 行,而不僅僅只是做一點好事,比如說你的
你,世間很多都是業感緣起。比如你在開 車被人家堵住的話,你能夠用這個時間,利
車,忽然前邊的一輛車壞了,你走不了,或 用這個機會,在車上能做很多善事。推而廣
者前邊的車發生車禍了,你也走不了,有很 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夠如此,無論符
多不可預測的因素在裡邊。前邊的人可能出 合我們的心意,還是不符合我們的心意,都
了狀況,他絕對會影響到你,那麼看你怎麼 能夠奉行諸善。這些都是需要去修的,不是
辦,車掉頭也掉不了,只有停在那裡等。我 說我們道理明白,聽一次課以後就做到,那
們修行也是如此,遇到逆境,就要停下,不 是不可能的,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修行
能繼續非理作意,產生不好的分別,我們現
就是不斷去鍛煉,不斷去練習,我們就
在心就要停,車停在那裡你幹什麼呢?如果
成長起來了。
你念佛,聽錄音,或者打坐,你就有事幹;
如果你沒有佛法的心態,車停下來你就會
一直在那里起煩惱,“怎麼還沒完,還不
走?”,那你就越來越煩惱,這就不是修行 (未完待續)
出世的心態,而是世間的心態。所以說我們
修行要對境,對境練心,對境修心。先找個
逆境來對,看你怎麼辦。順境容易過去,順
境本身就符合我們的習性,逆境則違背我們
的習性。這就是第二步,對三寶的信心建立
以後,就看你逆境是否能過得去。逆境能夠
過得去,那麼我們面對緣起諸法、世間無常

菩提綸音83期 20
法音宣流

感悟人生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學誠法師

四、走進佛法 住久了覺得和家裡好像差不多。實際上,這兩
個環境是大大不同的。只是因為你自己剛剛
開始的時候,很喜歡這種環境,到一定的時
1、善用自心 候,你又不喜歡寺廟這個環境了,內心當中
大家到寺廟裡邊來,環境很好——這座 喜歡的仍然是原來世俗的那种環境,你在廟
山非常雄偉,晚上也常常能夠看到月亮,早 裡,這種心又開始在起作用,不知不覺你就
晨能夠看到日出,傍晚能夠看到彩霞,等 會覺得這種環境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想要
等;寺廟裡面有古老的石橋、古老的銀杏 的還是原來那種環境。這樣的話這個標準就
樹、古老的建築,也有這麼多法師在修行、 模糊了,就錯亂了。實際上,都是自己的內
在帶動大家,還有好多義工發心護持,所有 心在起伏、在變化,都是一種無明在起作
這些都是非常殊勝的。我們要用心去觀察, 用,所以學佛法修行用功,固然同時間有關
用心去注意,全神貫注於我們所接觸的這些 係,但不等於說學的時間越長功夫就越好。
境界。如果我們不細心、不專心去看待、去 為什麼佛經裡面常常告訴我們要不忘初
感受外在的這些境界,就不容易在內心當中 心?最初的發心——最初發心學佛法時的一
產生作用。也就是說,我們面對境界的時 顆心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學習佛法,就是
候,內心的認識是非常重要的。 要把自己最初對佛法追求的那顆心一直保護
下去,一直持續下去,並且還要讓它增長廣
2、建立內心的標準 大。最初這顆心就是善良心、出離心、菩提
心。
內心的狀態、起伏是有標準的,也是有
境界的。外在的人事物、環境,有形有相的
東西,也是有標準、有境界的。也就是一個 3、為自己做主
是外在的標準,一個是內心的標準。反過來 當我們認為外在的環境有問題的時候,
說,只有內心的標準好了,內心的標準建立 當我們認為修行不修行界限模糊的時候,當
起來了,內心的標準比較高,我們對外在的 我們看到別人有很多問題的時候,我們就要
評判才不會有錯誤,才能夠有個好的結果。 反觀自己,要問自己:我自己為什麼會有這
如果內心裡面本來就沒有標準,或者標準很 些想法?這些想法是怎麼出來的?這是很重
低、很差、不規範,外在再好的東西我們都 要的。我們學習佛法,不是為別人做主,是
會認識不清楚。 自己為自己做主。只有內心對善惡是非、煩
我們有些同行善友在廟裡面住的時間長 惱與菩提很清楚,才能對外在其他的同行善
了,就會覺得在廟裡住好像跟在家裡面住沒 友、居士們儘量去關照,儘量去幫助,儘量
有什麼兩樣。剛剛開始時,覺得寺廟很好, 去啟發,這也是我們的一份發心和責任。而

21 菩提綸音83期
法音宣流

不在於說,外在的人有問題、有錯。它僅僅
是人的一些行為在我們看來有錯,在我們的 五、正見破無明五蘊成假我
們標准看來有問題,我們的觀點看來不應
該,實際上是不是有問題、是不是不應該,
在我們的標準看來有問題,又是另外一回 1、認識無明
事。我們一天當中要面對的、要接觸的人事 無明不等於什麼都不知道。無明是充滿
物非常多,我們只有培養了能夠很好地去因 了錯誤的見解、片面的見解、稀奇古怪的想
應不同的人事物差別境界的時候,我們內心 法,這些錯誤的觀念是生死輪回的根本。因
才能夠保持如如不動——不動搖,不受外在 為你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不知道什
的環境所影響和左右。 麼是錯,什麼是對;不知道什麼是因,什麼
反過來,當內在戒定慧的功夫越來越充 是果;不知道什麼是凡夫的世界,什麼是聖
足的時候,我們就能夠去影響外在。也就是 者的世界;不知道什麼是事,什麼是理。那
說,外在的人如果有問題,就說明自己內在 就很成問題。因為我們不知道、不了知,內
的戒定慧的力量不足以去影響別人,我們的 心當中完全沒有境界和標準,也就是善惡是
功力還不夠,所以不能去幫別人,我們應該 非、因果,等等,我們都分辨不清楚了,那
這樣去認識問題。我們回到家裡也是一樣, 我們如何去種因,又如何去轉凡成聖?
不要總認為別人有問題。別人有問題我們有 我們要培養對善惡是非、因果觀念的認
沒有去幫助?有沒有發過這種心?有沒有具 識、標準,已經很不容易了,能夠將善惡是
體的行為?我們在幫人、利人的過程中,方 非這些觀念真正建立起來,有這種分辨的能
法得當不得當? 力,需要學很長的時間才有可能做到。我們
我們只有在這些方面,不斷不斷地根據 分清善惡是非之後,才知道哪些該做哪些不
佛法來修行,來用功,來對治內在的無明狀 該做,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態,我們這種功夫才能夠不斷得到培養和增 從更深一層的意義上面來講,無明狀態
長。否則的話,依然還是自己那種未學佛以 還表現在,我們很容易把世間所有一切無常
前的動機和心態,佛法依然離自己很遙遠。 的東西當成永恆的。世間很多痛苦的現象、

菩提綸音83期 22
法音宣流

不快樂的現象,我們都會把它當成是快樂 對世間上種種問題的態度、觀點。
的;世間很多不真實、虛假的東西,我們都
會把它當成真實的。
3、自我的假像
人的心心念念都是有生滅的,從小到
2、常見與斷見 大,從少到老,都在變化,人都是一個相續
我們常常談到的無常無我,我們會把它 存在的假我。今天的我不是昨天的我,明天
當成有常有我。反過來說,對生死流轉、生 的我不是今天的我,是相續存在的,是虛假
死還滅,這樣一些對生命本質有最大價值的 的、不實在的,由此我們產生了各種各樣的
命題,我們不清楚。要麼是常見,要麼是斷 我見。今天的我會認為我今天要怎樣做,我
見。所謂“常見”,我們會認為大家是人, 今天要怎樣生活,我今天要去哪裡,我今天
人就這麼一回事,生老病死,死了以後再成 要做些什麼事情。每一個人常常都會在今天
為人。持斷見的人認為死了就沒有了,死了 這樣一個狀態下,去考慮、去做那些自己今
就死了。持常見的人認為我死了以後會再做 天所認為有意義的事情。我們要把昨天、今
人。實際上,你今生做人,後世能不能再做 天、明天這樣生命相續的狀態當成不實在
人呢?那也未必。你後世要再做人,跟你今 的、變化的。人都是在變化的,都是一種五
生今世的行為有關。你如果造了做人的業, 蘊和合的假我,更何況外在的境界,更是虛
後世才能做人。常見、斷見的觀念深深地在 假的,更是不實在的。在這些方面,我們要
我們內心當中紮了根,會左右我們一生的行 常常去學習,這就是佛法的根本立場,佛法
為。我們只有通過對佛法教理的認識和學 的根本觀念。只有這些立場站得穩,這些觀
習,才能知道什麼是成佛、什麼是寂滅、什 念、知見真正建立起來以後,我們對佛法才
麼是寂靜、
什 麼 是 永
恆。內心當
中的這些觀
念 建 立 起
來,自然而
然就會對世
間虛假不實
的東西、有
漏有為的東
西有另外一
個更好的、
更超越的、
更通達的生
活態度,我
們就不會被
這些東西所
左右、所影
響。
所以,
我們學習佛
法,就是要
在內心當中
建立起佛法

23 菩提綸音83期
法音宣流

能夠談得上有正確的認識。 世間的種種學科,無論教育、經濟、法
律、科學、政治,沒有一個學科、一件事
情、一個領域,不與有情的生命有關係,沒
六、尋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有一件事情不與人有關係,沒有一件事情不
與人的心有關係。也就是說,世間上種種學
1、開顯內心的光明 說、種種技能,都是因為有情而出現於世間
的,沒有一樣東西不是因為有情而存在的。
佛法是以人為中心,以有情為中心,以
一切眾生為中心的,它的著眼點是在眾生, 如果離開了人,離開了眾生,政治、經
在人,在人心,在眾生心,是從眾生的心理 濟、科學、文化、法律也就沒有意義了。反
去作功夫,去尋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從內 過來說,政治、經濟、文化、科學,一切的
心方面去說明有哪些狀態、哪些問題、哪些 一切都是為人服務的,都是要讓人的心越來
煩惱,是從內心裡去開顯出無量無邊的智 越快樂、越來越幸福,都是要告訴我們怎樣
慧、功德、寶藏。 去關心人、幫助人、利益人。所以,佛法一
開始就在這一點上特別關注,就是要指出人
我們在世俗社會中,常常認為自己痛苦 性的弱點,指出人性的問題,告訴我們人內
的根源是外在的,是外在給我們造成的。不 心的陰暗面,然後慢慢去培養光明面,讓我
容易很真切地認識到所有的痛苦在我們的內 們內在的無明狀態一點一點淡化,讓我們的
心,也不容易認識到我們所有的快樂也根源 無知一點一點消除,智慧一天一天增長,佛
於我們的內心深處,而不是來自外在。 性一天一天開顯。這些就是我們學佛法的意
當一個人能夠真正認識到苦樂的根源在 義和價值,也是人生奧妙之所在。
自己內心的時候,自己就會從內心上去關 大家到三寶地,就是要來尋求自己人生
注。我們內心當中做不到這一點,就說明我 的價值和意義,來揭開自己生命當中的一些
們具有的佛性還沒開顯出來。我們需要去突 奧秘,來認識自己生命的真相。所有的佛
破、去尋找皈依,需要去學佛法。內心開顯 法、佛經,都是告訴我們這些經驗、方法、
出來,內在智慧的寶藏才能夠顯露出來。也 下手處,以及修行用功的過程當中存在哪些
就是說,內心真正有法了,內心就會真正與 問題、這些問題怎麼辦、怎麼去面對、怎麼
佛法相應。內心與佛法相應,就不會與煩惱 去解決,讓我們越學越有信心,越學越好。
相應,煩惱就會得到淨化。煩惱得到淨化的
時候,自然而然內心這種景仰、虔誠、恭敬 龍泉寺每個禮拜六、禮拜天都有共修。
就能夠產生、發揮作用。我們的所作所為、 諸位皈依之後,有時間常常來參加共修,這
點點滴滴,就不同於一般的人,自然而然, 是很重要的。只有常常來參加共修,常常來
我們的舉動、言行,它所代表的一種意義, 熏習佛法,內心裡面佛法的力量才能不斷得
所散發出來的一種善良的氣息就會影響很多 到增長。如果皈依以後,常常不來寺廟,或
的人。很多人就會因為我們的發心、努力、 者說就不再來寺廟,那就很難把佛法學好。
造作,因為我們的出現,感受到快樂、清 所以,我們皈依了,找到了生命的依靠,就
淨,感受到有光明、有希望。也就是自己到 要真正把佛法僧三寶作為我們今生今世的依
什麼地方去,不僅不會給別人添麻煩,還會 靠,乃至生生世世的依靠。
給別人帶來歡喜和快樂,帶來希望和光明。 以此供養大家!阿彌陀佛!
這些都是佛法的力量,都是佛菩薩給我們的
力量,都是歷代傳承祖師大德們給我們的力
(未完待續)
量。

2、學佛法的意義與價值

菩提綸音83期 24
法音宣流

怎樣判攝一切佛法
太虛大師

教之佛本及三期三系 能依佛的軌範去實行,斷惑證果者,尚複不
釋迦牟尼的一代教法,在古來大德, 少,所以又名之曰正法時期。
有判為五時八教的,有判為三時五教的,也
有判為三時教的。我以為:佛在世時,佛為 第二、大主小從時期
法本,法以佛為主、以佛為歸,雖然應機說
初期的五百年過去,到了六百年的當
法差別無量,但並沒有分大乘小乘頓教漸
兒,有馬鳴菩薩出世,著有佛本行贊等,竭
教,故佛為法本,法皆一味,佛怎麼說就怎
力提倡大乘佛法。在他竭力的提倡宏揚之
麼說。雖聞法者以特殊的機緣關係,解有差
下,大乘佛法露其端倪。繼有龍樹、提婆應
殊,但不能以此別為大小,故也就不能分作
運而生,對破一切有部等法執,闡揚大乘畢
任何的宗派了。因為佛是唯一的,所以佛所
竟空義。後複有無著、世親興起,發揮大乘
說的法,當然也就是一味了。
妙有之理,對一切法空的基本思想,加以補
到了佛滅度後,佛陀的教法,就不是那 充的說明。他認為一切法雖說是畢竟皆空,
麼一味的了。依當時印度的法藏結集,和後 然其中的因果,有條不紊絲毫不爽,故說明
來教法的流行演變,就已分作三期。 一切種,成立阿賴耶。這在教理上,是發揮
得淋漓盡致了。這末一來,遂使素來隱沒的
第一、小行大隱時期 大乘佛法,風行於世,遍佈于全個印度了,
故這時可名之為大乘盛行時期。但這期間,
初期的結集,是由迦葉、阿難、優波 並非沒有小乘教法,不過由於大乘空有的教
離所主持,雖結集的工作並不完全由他們經 義過於弘盛光大,是以使那有權威而盛行于
理,與之同時或後時更有其他的弟子結集, 初期的小乘教義,漸陷附庸地位,故又可名
所謂有富樓那結集,窟外結集,菩薩結集 之為大小並行時期,或大主小從時期。
等。但在佛滅度後,為當時國王大臣所護
持,流行世間的佛法,則為迦葉阿難所結集
的三藏。至佛滅二百年間,由此中分出上座 第三、大行小隱密主顯從時期
部、大眾部兩大派,依此二部為本,更裂為 二期的五百年過去,到這期的五百年
二十部。在這二十部派未曾分裂之前,小乘 時,約在佛滅千二百年間,大乘空宗產生了
教法是一味和合的。也就是傳在錫蘭等處的 清辨,大乘有宗產生了護法。清辨論師傳承
巴厘語三藏。在佛滅後的五百年間,雖有 龍樹菩薩畢竟空義破斥有宗,護法論師傳承
二十部派的分裂,但不出乎小乘三藏的範 無著菩薩如幻有義破斥空宗,於是大乘空有
圍,故可說是小乘盛行的時期。然在這時 二宗分道揚鑣,互相對立,成為空有之諍。
期,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大乘佛法,不過由於 這種現象,在二期大乘盛行的時候是沒有
小乘教法的盛行,大乘教法就隱沒不彰。因 的,以其時龍猛、提婆雖偏重於闡揚大乘
為舊時的學者,都以小乘教法為唯一的佛 畢竟空義,無著、世親雖偏重於發揮如幻有
法,所以這時也可說為小行大隱的時期。由 義,但後者只是補充前者,並未據為各有所
於佛滅度不久,佛弟子們仗佛威德的餘勢,

25 菩提綸音83期
法音宣流

宗,另成一派。但第三期間空有互相對敵的 第三期盛行的密咒佛教,現存於世界
因數,已種於第二期。到這時候以後,大乘 上的可以中國的西藏為中心,由西藏而流傳
的盛行已達極點,而小乘也就幾乎沒落。由 于西康、蒙古、甘肅及尼泊爾等處,是為藏
於大乘的發達盛行,於是佛法普遍到民間 文佛教,也可說為西藏系佛教。第三期的佛
去。正在這時,龍智菩薩等出來弘揚密咒, 法流傳到西藏,這在歷史上是很明顯的,在
把通俗的印度風習都融攝進來。因而密法就 中國唐朝的時候,西藏才有佛教輸入;而完
發達起來,故此時可名為密咒盛行時期。但 成西藏的佛教,卻在我國宋朝。前面說過,
在這期間,大小乘教法,非全絕跡於世,不 印度佛教轉入第三期後,那爛陀、超岩二寺
過由於密法過於弘盛,致使那盛極一時的大 都是盛弘密宗道場,故到西藏弘揚佛法的蓮
乘佛法及已衰落的小乘教理,皆依附密咒之 花生,即由那爛陀寺去的,中興西藏佛教的
中流行。故這期亦可名為密主顯從時期,印 阿底峽,就是從超岩寺去的。現在西藏的佛
度密宗的盛行,是在佛滅千餘年之後。玄奘 教,漢文系的大乘,西藏也有;但西藏的小
法師在印留學時,密咒流行尚少;到義淨法 乘佛法不及內地完備,小乘經論都不具全;
師去印的時候,密咒漸盛行,隨義淨法師去 而密乘的教典卻比較多一點。大乘的空有二
留學的人,就有學習密咒的了。如印度最負 宗雖都有流傳,不過在密宗盛行趨勢下,一
盛名的那爛陀寺,起初只是大乘顯教的根據 般修學密宗者,皆以空勝解為所依,故空宗
地,到了這時,也轉成為密宗的道場了。後 較為發達。在印度的第三期佛教即屬如此,
來的超岩寺,更是完全盛行密教的。 故當以今日西藏系為代表。
上面所說的三個時期,是佛滅後印度 總合的來說,佛世時的教法,是一味
佛教流傳的全部情形,即以印度三期所流行 融通,無所謂分乘分宗的;所以一切法,以
的佛教,而成為今日世界上所流行的三大系 佛為歸為主,佛為法本,法皆一味。及至佛
的佛教。 滅度後,佛法在印度,分為三期,迄至今日
第一期盛行的小乘佛教,今日流行於 流傳世界各國的,成為巴厘文、漢文、藏
世的可以錫蘭為中心,由錫蘭而流傳於緬 文。這就是教之佛本及三期三系的概說。
甸、暹羅及安南、馬來亞群島等處,是為巴
厘文系佛教,也可說是錫蘭系佛教。初期的 乙、理之實際及三級三宗
佛法本來是傳播到各方的,但他處隨了各地
的不同環境,其後發生了種種沿革改變,另 以佛法究竟真實言,所謂“實際理
成別種的風尚宗派,甚或趨於消滅;唯所傳 地,不立一法”。諸法實相,唯無分別智如
於錫、緬、暹能夠保持原狀,且一直流至今 如相應,無可建立,無可分說,離名絕相,
日而發展光大之。即今錫、緬等地的佛教 超諸尋伺;由語言文字說真如法性等,都是
徒,尚認為他們的佛教是上座部的正統派佛 假名安立的善巧施設,實際是無可言思唯證
教,由阿育王時代所傳播去的。從這一點說 相應的。法華經中說:“諸法寂滅相,不可
來,可見錫、緬、暹所流行的佛教,就是印 以言宣”。但為欲悟他,故從教法上顯示,
度初期所盛行的佛教。 分為三級來說明。這三級的分說,與菩提道
次第論的三士頗相似,不過我所說的名詞,
第二期盛行的大乘佛教,現在流行於 與之不同罷了。這種名稱,是在民十五年我
世的,可以中國為中心,由中國而流傳於高 講佛學概論的時候說出。所謂三級者:五乘
麗、日本及安南等處,是為漢文系佛教,也 共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亦名大乘特
可稱為中國系佛教。故印度二期大小並行的 法)。今作扼要的說明於下:
佛教,由中國繼續傳承流行;因為中國的佛
教,大小三藏,皆悉完備,且也並行世間。
實際說來,印度三期佛教,中國皆有,但因 第一級 五乘共法
以第二期為主,以中國一向所行的,都與印 最普遍的佛法要義,就是因緣所生法
度第二期相類。 的原理,也即是因果法的原理。大凡佛法

菩提綸音83期 26
法音宣流

說明一切法,都要以這因緣生法
的道理來闡述。因緣就是因,生
法就是果,故因緣生法即是因果
法。因果律於一切法中皆具有
的,但其中特別注重業報因果;
一切科學也依因果律,然不說業
報因果,故與佛法所談的因果迥
異其趣。六趣流轉的凡夫,三乘
階級的賢聖,皆可由業果的原理
說明。我們現在是受著人的業
果,要保持這人的報身,要免受
三途的苦報,就得從這難得的寶
貴人生,信解佛法的做人道理。
所謂學佛先從做人起,學成了一
個完善的好人,然後才談得上學
佛,若人都不能做好,怎麼還能
去學超凡入聖的佛陀?所以學佛
法的人,敬佛法僧,信業果報,
是最要緊的一著。不但流轉的六
凡,出世的三乘,皆建立在業果
上;就是最高無上的佛陀,也不
出因果的範圍,因為要修大乘六
度萬行的清淨殊勝因,才能證得
究竟圓滿的佛果。始從人乘,終
至大乘佛位,名之曰“五乘”,
而這因緣生法的原理亦即所謂因
果法的原理,是五乘所共修的
法。一個人,尤其是做了一個佛
教徒的人,對因果業報,不能深 踐進修,不求人天果報,唯一目的、求證出
信,則不能領受真正的佛法,也就不能瞭解 世涅槃。教中所說的三法印——諸行無常、
佛法的正義,同時亦不能算為佛教徒,故根 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就是三乘共法的標
本上不能入佛法之門!這五乘共法的第一 準,使三乘人了脫生死諸苦,證得涅槃寂
級,其範圍極廣,把這級穩固了,然後再進 靜。所謂共法者,以三乘雖有差殊,而這三
趣上級,那就容易了。比方世間造塔,不論 法印是三乘所共遵以斷煩惱了生死的。這三
他造七層九層,而最下層一定造得寬廣和鞏 乘共法,較前高了一級,以他們首先遠離了
固,因為下層基礎做好,然後才能一層一層 有漏流轉法,此則不共人天,為希人天樂果
向上造,學佛也是這樣。 者之所不能及。因為人天有情,對於世間業
果,尚有所希求的原故。
第二級 三乘共法
三乘就是聲聞、緣覺、菩薩,這三種 第三級大乘特法
出世的聖人,他們認識了世間純粹的是苦, 這是菩薩所特有的,不共於人天二乘
知道了世間無一可愛樂,於是深深的厭離世 的。此大乘佛法,以大悲菩提心,法空般若
間,積極的求出世的涅槃之樂。依著四念 智,遍學一切法門,普渡一切眾生,嚴淨無
處、四正勤以至八正道的基本道路,而去實 量國土,求成無上佛果,為其唯一的誓願、

27 菩提綸音83期
法音宣流

唯一的事業。 包括其中。“圓覺”可以說就是佛十號中的
此上三級的分別,是就整個的佛法普 正遍知或正遍覺,佛果位上的一切智智、一
遍而說的,然大乘法廣,應分攝三宗以除偏 切種智、一切相智,皆與圓覺之名義是一而
執,這在民十二年我作佛法總抉擇談已經說 二二而一的。以佛果之正遍知,無一剎那不
到。不過當時所說的名詞,稍有出入,今再 是圓滿周遍覺知一切諸法性相的。法界的一
作確定的說明於後: 切法,要能圓滿覺知,唯圓覺智,故以圓覺
為宗。凡等覺菩薩以下,皆未能一剎那圓遍
覺知諸法性相,以菩薩地上,以前剎那起根
一、法性空慧宗 本智見諸法性,要後一剎那後得智生方得見
通達一切法的真如實性,必須了知一 諸法相而未能周盡。佛智則不如是,一剎那
切法的自性皆空,然這要有畢竟空慧,才能 間就能夠周遍了知諸法性相。這在許多大乘
究竟通達諸法空性。通達法空的般若;是大 經論中也都有所說明的。而天臺、賢首所判
乘法的基本條件。雖有些根性鈍劣的有情, 圓教,亦皆依佛智境界而闡說。如天臺圓教
講解法空而不趣修大乘菩薩行,仍入小乘涅 講一念圓具三千性相,即是在佛的智境上
槃的;然發菩提心要廣行菩薩道者,則必須 明。依此發心修行的菩薩,即所謂圓頓法
通達法空,以法空般若為宗。很多的大乘經 門,以佛智境界為法門,而直趨無上菩提,
論,就這一分真理上觀察特重,所以抽象的 禪、淨、密等也都屬此宗。
立此法性空慧宗,以攝一部份大乘佛法。 宗諸大乘經論的古來各宗派,皆各有
所偏據,故我特明三宗,因為以這三宗來看
一切大乘佛法,沒有解不通,亦沒有不圓
二、法相唯識宗 融。至於上述的三級,初級的五乘共法,不
法相是說明種種諸法無量差別的相 論是人乘、天乘、乃至佛乘,誰也不能離了
狀,這相的意義非常之廣,凡一切法的相, 因果法而言。第二級的三乘共法,也是不能
皆可名為法相。如五法中的真如,可說是 離了初級去淩空施設;即大乘不共法,也不
性,亦可說是相;三性中的圓成實,可說是 能離了前二級而獨立,所以說三級是互相依
性、亦可說是相。然而給予諸法的差別相上 靠的。人天果、二乘果都是趨佛乘過程中的
一個正確的瞭解,適當的明白,則其所宗者 一個階梯,非是究竟的目的地,究竟的目的
即是唯識。以唯識講明一切法,有無量差別 地是至高無上的一乘佛果。
的一切功能種子,生起一切現行,因果相
關,種現相續,明一切有為諸法因果差別。
即對於無生無滅的無為法,所有真正認識切 丙、行之當機及三依三趣
實瞭解、究竟親證,也是由識及由識轉成的 “行”是側重當機者實踐上說的。佛
智所了知。所謂“諸識所緣,唯識所現”。 在世時,當機說法,隨聞而解,隨解而行而
故凡了知的一切法相,皆是識現之法,識所 證。所依所趣,在當機的各人有無量差別,
現者;無為法雖非識所變,但也由識所顯; 不能拘說,故法貴當機,當機者妙,藥貴愈
若非淨分識的正智所顯現,則畢竟沒有真如 病,愈病者善。如平常不可食的穢毒,若是
的證明了。這也有許多大乘經論所專重,故 拿來做藥,適當病人的治療,那也是最好的
立此宗以攝之。 藥了。所以不能定說怎般那般,更不可說
這個法門某一類眾生可修,那個法門某一類
眾生不可修。今判三依三趣,乃就三個時
三、法界圓覺宗 代機宜的大概而言。佛法流傳至今,已有
法界的“界”字,是包括一切法之 二千五百年,現在正是第三千年間。依教中
義,即以盡一切法為界,而為任何一法所不 說:佛法有正法、像法、末法、三個時期:
能超越。前所說的“法性”、“法相”,都 正法住世的時間有一千年,像法亦然,而末

菩提綸音83期 28
法音宣流

法則有萬年。分述于左: 趣佛果——趣於大乘行果的。

一、依聲聞行果趣發起大乘心的正法時 三、依人乘行果趣進修大乘行的末法時
期 期
如來出世的本懷,是欲說出自悟自證 這是踏上了佛滅後第三千年的時代
的實相法門,但因為此土眾生的根機未熟, 了,到了這時候——末法的開始,依天乘行
乃方便先說適合當時機宜的,先說聲聞乘 果修淨密勉強的雖還有人做到,然而就最近
法,令當機者起行證果。到法華會上才把這 的趨勢上觀察,修天乘行果這一著也不適時
本懷說出來:“為欲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出 代機宜了。因此、也就失了能趣大乘的功
現於世”。前所說者,都是令入佛乘,法華 效。但前一二期的根機,並非完全沒有,不
經雲:“汝等所行是菩薩道”。從這點意義 過畢竟是很少數的了。而且依聲聞行果是要
上說:由佛世時乃至正法的千年,是在依修 被詬為消極逃世的,依天乘行果是要被謗為
證成的聲聞行果,而向於發起大乘心——即 迷信神權的,不惟不是方便而反成為障礙
菩薩行果或佛的行果。聲聞行果,乃佛住世 了。所以在今日的情形,所向的應在進趣大
時,當機廣說。我們看佛經,可以見到很多 乘行。而所依的,既非初期的聲聞行果,亦
比丘得證聖果的記載——或證須陀洹果、或 非二期的天乘行果;而確定是在人乘行果,
證斯陀含果、或證阿那含果、或證阿羅漢 以實行我所說的人生佛教的原理。依著人乘
果。即或有未能證得四沙門聖果者,從佛出 正法,先修成完善的人格,保持人乘的業
家,至低限度,亦都能依比丘戒修行。到了 報,方是時代的所需,尤為我國的情形所
佛滅度後,佛弟子們依著如來的正法——聲 宜。由此向上增進,乃可進趣大乘行——即
聞行果實踐實修,證得聲聞果者,在教史上 菩薩行大弘佛教。在業果上,使世界人類的
亦歷歷可見。所以正法期間,是依聲聞行果 人性不失,且成為完善美滿的人間。有了完
而趣於發起大乘心的。已證聲聞果者,大乘 善的人生為所依,進一步的使人們去修佛法
心一發,即知早走上菩薩行的半途,不難成 所重的大乘菩薩行果。所以末法期間,是依
佛了。 人乘行果而進大乘行的。
今天所說的,從前都有講過,不過沒
二、依天乘行果趣獲得大乘果的像法時 有綜合的講,這次是綜合的講一遍了。人生
佛教,即由人乘進趣大乘的佛法,在我著的

大乘與人間兩般文化、人生觀的科學、現實
在印度進入第二千年的佛法,正是傳 主義、自由史觀等各書中,曾有詳細的理論
於西藏的密法。中國則是禪宗、淨土宗。禪 建立。現在最要緊的是:先瞭解佛法、正信
宗出於第一期的末葉,附屬於第一期,故此 佛法,由正信佛法而實行佛法。就普遍的機
像法時期足為代表的是密宗、淨土宗,是依 宜上,重在從完成人生以發達人生而走上菩
天乘行果的道理。如密宗在先修成天色身的 薩行的大乘覺路。就從保持人的業果言,在
幻身成化身佛,淨土宗如兜率淨土,即天國 今日亦須以佛法建立起人生道德,使人間可
之一。西方等攝受凡夫淨土亦等於天國。依 為實行佛法的根據地。人人學佛,佛法才可
這天色身、天國土,直趣於所欲獲得的大乘 風行世界,普遍全球。
佛果。這是密淨的特點,與前期有所不同。
以初期能先證聲聞行果的根機,到這像法時
候是很少有的了。因為像法時期的眾生,理 (未完待續)
解力雖比較強,但持比丘戒者不可多得,故
證聲聞行果頗不容易!是以先成天幻身,或
上生天淨土,依密淨的天乘行果以期速達成
佛的目的。所以像法期間,是依天乘行果而

29 菩提綸音83期
法音宣流

佛教可以齊家治國平天下

煮雲法師

諸位聽眾:我今天的講題是「佛教可以 視,同時也是本人今天所要講的課題。
齊家治國平天下」。我想沒有信仰佛教的同
胞們,不知佛教的好處,聽到我講這句話,
未免要懷疑,為什麼信仰了佛教就能齊家治 一、治國必先治心
國平天下呢?現在的飛機大炮原子彈,尚且
不能維持和平,信佛念經就能使天下太平, 王陽明先生說:「殺人須從咽喉著刀」
豈不是「癡人說夢話」嗎? 我以為「救世先從人心上救起。」世界之
亂,起于一心,心無從起,亂由何作,所以
諸位,孟子說過:「以力服人者霸,以 儒書大學上說:「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德服人者王」以武力征服,橫行霸道,驟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
得到地方國土,這是不能持久的;對方的力 其心⋯⋯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
量強起來,他就會報仇雪恨的。如果以德服 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所以我要
人,那才是「真心悅而臣服之也」! 說「治國必先治心」。可是現在的人心怎麼
現在之所以舉世紛紜,戰亂蜂起的原 樣呢?我套句前人的話說:「道德淪亡,人
因,都是上了達爾文的當。他說「動物的強 心壞極」。
弱,植物的榮衰,皆歸之於物競天擇,優勝 心為人之根本,人為立國之基,國父曾
劣敗。」所以他的進化論,遂舉此例,以例 說:「國者人之積也,人者心之器也。」如
人類國家,「凡國家強弱之戰爭,人民貧富 果一棵樹,它的根已經壞了,我們想在枝末
之懸殊,皆視為天演淘汰之公例。」故達爾 上設法挽救,希望它活轉來可以嗎?換句話
文的主張:「世界只有強權,而無公理。」 說:我們的靈魂已經走了,你還想保持軀殼
因此後起的學者,隨聲附和,絕對以強權為 不壞,也是不可能的事。國家人心都壞了,
世界唯一之真理。蔣公總統手著育樂兩篇中 而希望用精神以外的東西來治國平天下,這
引國父民國元年演講「社會主義之派別及批 正所謂:「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根本上
評」對達爾文之學說批評說「我人訴諸良 生了毛病,定要從根本下手不可。
知,自覺未敢贊同,誠以強權離合與天演之
進化,而公理實難泯於天賦之良知,故天演
淘汰為野蠻物質之進化,公理良知實道德文
二、請看現世狀況
明之進化也。」
人心壞了,不講道德,治世的根本也就
諸位我們要重視國父的「公理良知實道
動搖,人類的痛苦也就日漸增加,諸位同胞,
德文明之進化」這一句話。一味著重武力的
我們看看我們的處境,還是苦?還是樂,鐵
物質,而忽略了精神的道德,這就是世界禍
的事實,擺在眼前,尤其我們大陸來臺的同
亂的根源。這一點希望諸位聽眾們,特別重
胞們,那一個不是吃盡了千辛萬苦,誰不是

菩提綸音83期 30
法音宣流

從槍林彈雨中逃出來的,家庭的分散,骨肉 於將來如何受苦,誰也無法逆料。現在我只
的流離,沒有逃出戰地的家親眷屬,慘遭搶 有將惑和業,兩個字解說一下。
盜的屠殺,弄得哀鴻遍野,餓殍載道,造成
「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的悲 惑者,就是迷惑,對事和理弄不清,
慘局面。無論在身體上與精神上,都受到極 明明是有害的事,誤以為有利的事,明知利
大的損失和痛苦,那裡還談到樂的一個字 人是好事,可是不肯去做,明知損人利己是
呢? 不道德的事,可是明知故犯,這種愚癡是與
生具來的,這就是迷惑。不肯犧牲自己,成
諸位:我們為什麼受到天下大亂,國 就他人,而非要犧牲對方,滿足自己,小孩
破家亡的災難,大家一定要說是什麼黨給予 子沒有人教,他就知道貪。小自小朋友們為
我們的痛苦。這還只是說的我們所現受的 了爭奪一塊糖果,打得皮破血流,大至國際
果,要曉得有苦果必定有苦因。根據佛教因 之間爭城奪地,殺人如麻,為的什麼?為的
果律來說:這都是我們自作自受,不能怨天 要滿足自己,這都是由於一個貪字而來,佛
尤人。 法稱貪瞋癡為三毒,所謂貪名貪利,貪財貪
色……,貪不到手就起嗔恨心,為要滿足自
己的要求,不惜造任何的罪惡。
三、檢討受苦之因 業,就是犯法的行為,上面講的貪瞋
現在我們來檢討我們受苦的來因,都 癡,是屬於心理方面。現在造業,是屬於身
是由於各人過去和現在造下來的惡因,所以 體方面。造些什麼業呢?那就是殺盜淫三種
才有今天所受的苦果,佛經上告訴我們,有 惡業,貪財的謀財害命,貪色的奸盜邪淫,
共業所受的苦,有別業所受的苦,共業是大 總之,人類每天在那裡有形無形的造業,心
家共同造的惡因,所以共同在這個時候受到 裡起貪瞋癡,身體造殺盜淫。有的蹈了國家
同樣的災雛。別業是個別不同的,雖然同在 的法網,繩之以罪,有的巧避法律,逍遙法
一起,可是各人所受的苦果就有很多的不 外,還有只有違犯道德良心,而不犯國法。
同。講到這裡就要說到佛教「一切唯心造」 如果以佛法來講,我們一舉心一動足,無非
的真理上去了。我們善惡好壞苦樂種種的境 是業,無非是罪,更何況我們殺生害命,不
界,都是由我們一心所造出來的,」現在我 惜犧牲對方的身命,來滿足自己的口體,把
們既然知道受苦是我們過去和現在起心動念 自己的幸福建築在他人的痛苦上面,所謂:
錯了,所謂「擒賊先擒王」,就是要「罪由 苦惱由他受,
心起將心懺」的根本解決。
肥鮮任我需;
我們再來檢討我們的心,為什麼造惡
做壞事?我們造業是由於起惑,所謂:「起 莫教閻老判,
惑、造業、受苦」這三種如同車輪子一樣的 自問意如何?
在輪轉不停的。換句話說:就是不斷在那裡
起惑、造業、受苦、沒有休息的時間,如此 諸位:我們捫心自問,有沒有做過違
冤仇越結越深,罪業越造越深,世界上人類 背良心的不道德的事,諸位沒有聽聞怫法,
不但沒有幸福,而且越加深人類的痛苦,那 不知因果業報的可畏,有人說三惡道的苦報
裡還能「天下為公,世界大同」呢? 就在人間看到。(三惡道就是畜生、餓鬼、
地獄〕搶盜害人,就是魔鬼,大陸人民現
諸位一定要疑問,我們人類究竟起的 在遭受空前水災,餓得食樹皮草根,就是餓
什麼惑?造的什麼業?受的些什麼苦?關於 鬼,一班衣冠禽獸,就是畜生,遍地餓殍,
受苦,現在各人自己身歷其境,「如人飲 遭受搶盜任意殘殺毒刑,就是人間地獄。
水,冷煖自知」你吃的水是冷是煖?如何的
冷?如何的煖?只有你自己吃的人知道,至

31 菩提綸音83期
法音宣流

四、平天下需要佛法 主義的什麼黨怎麼會有機會起來呢?現在雖
然提倡尊孔,可是並沒有把孔孟的仁義道
諸位:現在再說到正題來,「平天下 德,三綱五常,四維八德,等等學說做到
須要佛法」,現時世亂紛紜,殺伐不已,就 呢?恐怕沒有,如果做到了,我們國家也不
是違背了佛法的慈悲宗旨,國際間只講強 會如此大亂,我們所看到的,「講道德,說
權,不講公理,只講利害,不談道義,以經 仁義」的少,而是追求物慾,「上下交征
濟侵略,削弱鄰邦,以武力掠奪弱國的領 利」「不奪不厭」的多。他們真是「火燒眉
土,犧牲他人生命,滿足自己權益,如此你 毛,不顧眼前」了。政府雖然嚴懲貧官,重
殺得來,我殺過去,殺人利器,大批製造, 罰奸商,可是貪污的案子還是不斷的有,投
最後世界人類的痛苦,真是不可說不可說 機取巧的奸商依然很多。只要能夠避免了法
啊! 律,千方百計的在做損人害人的壞事,心裡
如果我們能夠人人修學佛法,明白了 起上貪瞋癡三毒,身體在造殺盜淫的惡業,
佛教慈悲平等的宗旨,不但不殺害人類,而 口裡在說謊欺騙。古人說:「一人貪戾,一
且慈愛一切眾生,不但不去侵犯他人的利 國作亂」一人貪戾,況且可引發一國作亂的
益,而且首重佈施,儒家所謂「道並行而不 危機,更何況舉國滔滔皆是呢?
相悖,萬物並育而不相害」佛教的慈愛所有 唐朝李節送沙門疏序言中說:「釋氏
物命,不加殺害,並且「怨親平等」「殺一 之教,以清淨恬淡為禪記,以忍謙退讓為忍
不辜,雖得天下不為」,普願世界,和平康 辱。故戰可以得而息,以菲薄勤勞為修行,
樂,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以窮達壽夭為因果,故淺陋可得而安矣。世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八個大國的皇 降俗末,不有釋氏以化其心,則勇者將奮而
帝,拜他為師父,一切重大的事情,都是與 思鬥,智者將靜而思謀,阡陌之人,將紛然
世尊商量,他們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 而群起矣。」所以我說:佛教實在是去殺機
不知平息了多少糾紛,有時兵刃相接,四兵 的良藥,假使全國人,個個信服的話,決定
齊出(象兵,車兵,馬兵,步兵)的時候, 百病消除。諸位,你們如果不信,請你們
都被世尊三言二語,把舉國兵災,化險為 打開歷史來查一查,以往學佛者執政的士大
夷,他的理由是 夫,看他們生平的政績,便可以明白了。

「惡中之惡者, 唐裴休丞相說:「佛教行乎中國,
愚人畏罪損其惡,賢入望福增其善,增之
於瞋復生瞋, 不已,則全國盡善,損之不已,則全國無
惡。」就以佛教的善惡因果的報應說,人人
能於瞋不瞋, 畏惡崇善,也能治國家於無形了。
為戰中最勝」! 如以積極救世的大乘來說:地藏菩薩
經世尊感化說服的亂子,不知有多 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未空,誓
少?現在沒有時間來詳說。 不成佛。」阿難尊者的「如一眾生未成佛,
終不於此取泥洹。」大乘菩薩的救世精神是
「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世人越是痛苦,我
們越需耍救濟他們,把一切人的痛苦,當作
五、治國家需要佛法
自己的痛苦,犧牲自己的快樂享受與身命,
諸位:我們中國雖然是大乘佛教的國 去救度他們,等待一切人都離開了痛苦,都
家,可是真能奉行佛教的實在太少了,不但 獲得了快樂,自已才算盡了應盡的責任。諸
佛教如此,就是數千年來立國之本的儒家學 位:真正的佛教徙,不但不願侵犯他人的權
說,在五四連動,還在打倒之例,所謂: 益領土,使眾生受到一點痛苦,而且是「令
「打倒孔家店,打倒孔二先生」,不然唯物 諸眾生,畢竟大樂」。

菩提綸音83期 32
國父說:「佛教是救世之
仁,」既然是救世,就不是禍
世,更不是害世,如果人人實
行佛教救世之仁,那就能國治
天下平了?

六、齊家室需要佛法

一個家庭,如果信仰不
統一,思想複雜,爾欺我詐,
各人皆為各人自己利益打算的
話,不但不能安貧樂道,就是
有很大的家財,也是不夠瓜分
和浪費的。我們看,一個人家
出了不肖的子弟,狂嫖濫賭,
或者為非作歹,不但這個人家
子弟不是佛教徒,就是他的家
庭祖上父母也不是忠實的佛教
徒。沒有種福德善因,怎麼可
以享受和祥康樂的果呢?

我們常看到有些守財奴,
有錢不但不肯救濟窮人,連自
己困難的家親眷屬,也不肯佈
施一文,結果弄得六親不和,雖然有錢,沒 的,你雖然信佛,可是你不會理財,結果損
有親朋往來,最後出了敗家子,把你的財產 財虧本。你雖信佛,可是你不知道衛生,結
揮霍淨光,人去財空,老苦無依,像這種現 果因吃東西不慎生了病。這些你不能說是信
象,我們只要注意留心看一下,什麼地方都 仰佛教不好呀!你不懂得運用金錢,這是經
有,這都是不信佛教的後果。 濟上的因果,你沒有醫藥常識,衛生設備,
有時生出毛病來,這是衛生的因果,這與
我們能夠崇敬三寶,全家信佛,自己 信佛沒有關係呀!前面我不是說因果通三
首先佛化起來,然後再勸自己全家人,皈依 世嗎?如果我們祖上作惡,下代就生出不賢
佛教,整個家庭,只有一個信仰,思想也就 的子孫,所以古人常說:「遠報兒女近在
統一了,信仰佛教,懂得佛理,就能安貧樂 身」。
道,逆來順受,不但自己不做違條犯法的壞
事,就是全家老小都是安分守己的好人。家
中沒有煩惱爭吵,外邊沒有是非橫禍,就是
七、水銀秤的故事
家裡窮苦一點,都能過著融熙和樂的生活,
原因是他們能知足,古人所謂「知足者常 我現在說一個因果的故事,諸位聽了
樂」。四十二章經上佛說:「知足之人,雖 這個故事以後,對上面的疑問,就會冰釋盡
貧而富,不知足者,雖富而貧。」或者有人 淨了。
說:「有的人他不信佛教時還很好,有財有
子,可是信仰佛教以後,不是人死,就是財 有一個很有錢的商人,家庭也很美
散,你怎麼說「齊家室須要信仰佛法。我要 滿,真是「兒孫滿堂,金銀滿櫃,」有一天
請你解釋解釋」。我說佛法是講三世因果 老頭子,忽然生病要死,在臨死之前,把他

33 菩提綸音83期
兒子喊來對他說:「兒呀!我的病是不會 不作,直至傾家蕩產,家破人亡為止,因你
好了。我當初是一個窮苦出身,後來做小 一念至善,所以善神不讓兩個討債鬼的敗家
生意,賺了幾個錢,做買進賣出的生意, 子長大,禍害你的全家,這是佛菩薩因你為
我能夠發財,全靠我這把秤(用手指著床前 善降祥的事呀!你能繼續為善不輟的話,
的秤)這把秤的秘密,我過去也沒有告訴過 不久會有聰明孝子投生你家,勉力為善為
任何人,現在我在未死之前,把這秘密告訴 要。」從此他才知道,為善死子並非禍。
給你,我這秤的桿子是空心的,裡邊裝的水
諸位聽眾:我們聽了這個故事,就知
銀,大秤稱進來,小秤稱出去,在傍人一點
道惟有誠心信仰佛教,家庭才能和諧康樂,
也看不出來,就在握秤的人,自己運用輕
才是美滿的幸福。諸位:你們願意家庭和樂
重,現在這把秤交給你,你千萬不要忘記為
嗎?你們想人口安寧嗎?那就請你們趕快來
父臨終的遺言,將來財富無量」。
信仰佛教。
他的兒子這才明白他爸爸發財,還是
從這把秤上來的,當然是拜而受之。老頭子
交待好了,也就很快的鳴呼哀哉,閻羅王請 八、身心永安須要佛法
往陰朝地府算賬去了。
我們博地凡夫,生不逢辰,遭遇到浩
他的兒子繼承父業,仍然利用這把 劫大難,隨時隨地都有生命危險的橫禍飛
秤,昧心賺錢,或者他的善根成熱的關係, 來,如果我們不及早回頭,修學佛法,仍然
有一天聽到一位法師講經,講到「為商不能 是起惑造業,依業受報,沉淪苦海,無有出
欺詐,用大計小秤賺錢的人,將來死後要下 期,在世造業受苦,死後六道輪回,苦不堪
地獄,受無量的痛苦,千萬年不能出苦。」 言。我們能回頭是岸,痛改前非,皈依三
他聽了回去以後,良心發現,更悲痛他的父 寶,修學佛法,現世能滅輕煩惱,身心自
親,死後墮在地獄受苦無窮,所以他在佛 在。多念大悲救苦觀世音菩薩,自然可以業
前,很誠心的哀求懺悔,並且把佛前香燭點 消障除,逢凶化吉,將來往生淨土,永享快
起,跪在佛前說:「我只有兩個兒子,偌大 樂。
的財產皆是我父親、用不正當手段賺來的,
我父死後必遭惡報,弟子願意痛改前非,為
父求哀懺悔,唯願佛陀慈湣,哀憐攝受。」
九、結論
說罷隨手就把那把水銀秤折為兩段,
諸位聽眾:佛教對於我們世界、國
從此皈依三寶,廣行善事,可還不到一個
家、家庭、以及身心,有這麼大的好處,我
月,他的大兒子,忽然急病而死,過了不幾
想每一個人都希望有一個安居樂業的生活,
天,他唯一僅有的第二個兒子,又相繼而亡
每一個人也希望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同時人
了。這一下子給他的打擊太深了。他不但灰
人都想要「世界安寧兵革銷,風調雨順民安
心已極,並且痛恨悲憤到極點,深恨佛菩薩
樂」的太平盛世,喜遊於光天化日之下,享
沒有眼睛,我做壞事的時候,丁財兩旺。現
受人間淨土的快樂。那麼:我告訴你,不要
在我回心做好事,反而兩個兒子雙雙死亡,
猶豫,徬徨,趕快來皈投到慈悲平等,救人
這豈不是鼓勵人去做壞事嗎?因此他對佛教
救世的佛陀懷抱裡來,我捫同修佛法,共證
信仰的熱心,降落到零點以下。就在那一天
菩提,人與人之間,沒有惡言,國與國之
夜裡,夢見菩薩托夢給他說:「某某人,你
間,沒有戰爭,到那時才是天下為公,世界
不要退失向善的道心,你不要誤會佛菩薩不
大同,佛陀的慈光,充滿人間,轉暴戾而為
降善給你,你要知道:就是你在佛前折秤,
祥和,化干戈而為玉帛。
痛改前非,你的兩個兒子,才這麼快死的,
因為這是兩個禍星敗子,因為你的父親生前 (全文完)
造下罪惡,天降災難與你,此子長大,無惡

菩提綸音83期 34
菩提文苑

白雲古跡之——

快樂的热淚
一行禪師

(續上期) 是午飯後舉行的。從遠處前來的僧尼因為趕
不及乞食,在家眾便竭力的造飯供養,以確
快樂的熱淚 保他們不會餓著肚子聽法。
十日後,佛陀披上外衣,持著乞缽, 佛陀這次第一講的主題是關於快樂的。
離開了王舍城。他越過恆河,朝北而行,沿 他告訴會眾,快樂是真實的,而且可以落實
途往訪大林精舍之後,便前往舍衛城。又快 在日常的生活之中。佛陀說:「首先,快樂
將是雨季了。他要回到祗園精舍準備一年一 並不是感官之欲的滿足。感官的享受,只是
度的安居。阿難陀、舍利弗和目犍連三位尊 真正的快樂的幻象,也其實是苦惱的根源。
者,偕同三百比丘與佛陀同行。 」
抵達舍衛城之後,佛陀直往祗園精舍。 「就如同一個患了痳瘋病的人,他被迫
許多的比丘和比丘尼都已齊集來歡迎他。他 在森林裡獨處。他因皮肉潰瀾而日夜受著疼
們對摩揭陀發生的事故都略有所聞。現在見 痛的折磨。他於是掘坑燃火,站在火坑上由
到佛陀安然無恙,他們才較為安心。契摩比 得皮肉燒焦,以能使疼痛短暫消除。這便是
丘尼也在場。她現在是尼眾的主持。 他唯一可以感到比較舒適的方法。像奇跡一
波斯匿王知道佛陀抵步,便立刻前來謁 般,他幾年後竟然病徵暫退,可以回到村中
見。在談及王舍城的情況時,佛陀給他細說 過正常的生活。一天,他在森林裡見到一群
每一事件,包括了曾與他的親妹毗提醯夫人 有痳瘋的人,一如他從前一般,在灼燒他們
的會面。他告訴大王雖然毗提醯夫人表面仍 的身體和手腳。他非常同情他們,因為他現
然保持安祥,但她其實內心充滿悲淒。波斯 在瞭解到,一個健康正常的人,是不可能忍
匿王說,他已派遣了人員前往王舍城,要求 受這般的火灼的。如果現在有人要把他拉進
甥生阿闍世王解釋軟禁頻婆娑羅王一事。這 火裡,他必定會極力反抗。他瞭解到他曾以
是一個月前的事了,但到現在還沒有回復。 為是舒適的感覺,實在是一個健康正常人痛
波斯匿王已有再傳口訊,告訴阿闍世王如有 苦的源頭。」
需要的話,可以隨時到舍衛城親自向他解 佛陀說:「欲樂就是火坑。它只會給有
釋。為了表示他對此次事件的不滿,波斯匿 病的人帶來快樂。一個健康的人是會退避慾
王已下令討回他妹妹嫁給頻婆娑羅王時,送 欲之火的。」
給摩揭陀的一區地域。這地區就在伽屍的婆
羅奈斯城外。 佛陀解說,真正快樂的來源,是自由
與自在,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經驗到
安居的第一天,所有的修道中心和精舍 生命的美妙。快樂就是察覺著現刻發生的一
都住滿了比丘。每十日,佛陀便會在祗園精 切,而同時絕無執著和憂懼。一個快樂的人
舍給所有的僧尼說法開示。這些法會通常都 會珍惜現刻正發的每一奇境,一陣涼風、清

35 菩提綸音83期
菩提文苑

晨的天空、一朵金黃的鮮花、一棵紫竹樹、 翌日,佛陀與舍利弗和阿難陀兩位尊
一個小孩的微笑。一個快樂的人懂得欣賞這 者,一起前往探望著善提婆。善提婆見到他
一切,而卻毫沒有被它們系縛著。明白了一 們,非常感動。他臉色蒼白枯瘦,差點兒不
切法的無常無我,一個快樂的人是不會被這 能坐起來。佛陀對他說:「善提婆,你的一
些享受吞噬的。因此,這個快樂的人便可活 生充滿快樂和意義。你曾替無數的人解除痛
得自在,無憂無懼。他明白一朵鮮花早晚會 苦,因而打動民心,被賜『給孤獨長者』的
凋謝,因此它凋謝時,他不會傷心。一個快 美譽。祗園精舍,更是你創建之偉績。你為
樂的人瞭解萬法生死之性。他的快樂才是真 弘揚正法,也不遺餘力。你一生依教奉行,
正的快樂,因為他對死亡全不擔憂或懼怕。 替你自己、你的家人和其他人都造福不淺。
你現在可以安息了。我會請舍利弗尊者多些
佛陀告訴他們,有些人相信要在未來得 來探望你,給你特別的指引。你不必到精舍
到快樂,首先要在目前受苦。他們在身心上 到了。保留你的體力吧。」
作出犧牲和承受痛苦,以為這樣才會獲得日
後的快樂。但生命是當下的存在。他們這樣 善提婆合掌以表示感恩。
的犧牲,是在浪費生命。另一些人認為要得
十五日後,佛陀的法會講題是關於在
到平和、喜悅和解脫,一定要先折磨自己。
他們修習異常的苦行,把自己的身心刻意摧 家眾的生活。他告訴在家眾怎樣才能在日
殘。佛陀說,這類修行只會令人現在與未 常生活中午到真正的快樂。他再一次檢討他
來都產生痛苦。又有一些人認為既然生命短 在早前給僧尼開示過的生活原則,『現在的
促,轉眼即逝,他們便應完全不顧未來,而 平和、未來的平和』。佛陀說:「一個比丘
盡情去滿足他們目前的欲念需求。佛陀說, 過貞潔的獨身生活以能享受現在的平和喜
這樣執于慾樂,只會替現在和未來都帶來痛 悅。這種生活也肯定可以替未來產生快樂。
但並不只是無家室外的比丘才可享愛這種快
苦。
樂的。在家眾也可以信教奉行而獲得同樣的
佛陀的教導,就是要避免兩極。他所 快樂。首先,不要為了金錢而過份沉迷於工
教之道,是要理智地生活,以能為現在和 作,以致影響目前的家庭幸福。你和你家人
將來都得到快樂。解脫之道並不需要勉強身 的快樂是首要。一個體諒的目光、一個衷心
體受苦以得到將來的快樂。單靠日中一食、 接受對方的微笑、一句關懷的話、分享著溫
禪修,修習四念處、四無量心和對呼吸的覺 馨和專注的一頓晚餐,這全都可以為現在這
察,一個比丘便已經可以替自己和周圍的人 刻創造快樂。培養當下此刻的覺察,可以避
創造現在和將來的快樂了。日中一食,可使 免令你身邊的人和你自己受到痛苦。你對別
身體健康輕盈,又可節省時間來多習修行。 人的目光、你的微笑、以及對別人關懷的表
活得輕快自在,便可以更容易幫助到別人。 現,全都可以創造快樂。正直的快樂,並不
比丘們獨身無子,並非是一種苦行,而是為 是靠財富與名氣得來的。」
了有更多時間為要守清淨之身而被剝削了快
佛陀還記得幾年前在王舍城與一個名
樂,那他便不是生活在教理的精神之中。一
個依著貞潔之精神而生活的比丘,是會散發 叫私伽羅的商人一次的對話。一天清早,佛
自在、平和與喜悅的。這種生活才會成就現 陀持缽離開竹林不久,在城外一條小徑上遇
到一個年青男子。私伽羅正向東、南、西、
在和未來的快樂。
北、上、下等六方叩拜。佛陀停下來詢問他
法會之後,在家弟子富樓那納問佛陀可 這樣做的目的。私伽羅說,這是從小他父親
否與他私談。她告訴佛陀,她的丈夫善提婆 便教他每天清晨必做的儀軌。他一向就是這
給孤獨長者現在病重。他受著很大的痛苦, 樣跟著去做,但卻從來不知道有什麼意思。
以至不能前來參加法會。他的病況已漸趨嚴
佛陀告訴他說:「叩拜是一種可以為現
重,生命危在旦夕。他恐怕沒有機會再見佛
在和未來增長快樂的修行。」他告訴私伽羅
陀最後一面。

菩提綸音83期 36
菩提文苑

向東方叩拜的時候,可以觀想對父
母親的感恩。他向南方叩拜時,可
以觀想對師長的感恩。向西方時,
可以觀想對妻兒的愛護。向北時,
可以觀想對朋友的關懷。向下方
時,可以觀想對同事們的感謝。向
上方時,他可以觀想對所有聖賢的
景仰。

佛陀教私伽羅五戒,以及怎
樣徹視一切,以能不再被貪念、憤
怒、激情和恐懼等影響他的行徑。
佛陀又告訴他要遠離六種導致墮落
的行為一酗酒、夜間在城裡的街道
上蹓躂、嗜賭、涉足歡場、與損友
往還、懈怠。他又教私伽羅如何斷
定一個人是否良朋。他說:「一個
好朋友應該是恆常的。無論你是貧
是富、歡喜或憂愁、成功或失敗,
一個好朋友對價錢的感情,都是不
會動搖的。他會聽你的傾訴,與你
分擔苦惱。他又會讓你分享他的喜
10、學習禪修以能消解苦惱憂慮。
樂和分擔他的悲傷,同時又視你的悲喜如他
自己一樣。」 佛陀讚美那些在家庭和社會裡都活用
教理的在家眾。他特別提到善提婆給孤獨長
佛陀繼續他的開示:真正的快樂,可以
者,並且說他是個一生致力於創造快樂、服
在此生實現,尤其是當你們奉行以下幾點:
務他人,以及作有意義生活的表表者。善提
1、與賢德的善者結交以及避免跌入墮 婆的心量非常深廣,一生都依教奉行。佛陀
落之途。 說,那些比善提婆更多財富的人,他們的快
樂,遠遠不及善提婆給予別人的快樂為多。
2、在對修行有幫助的環境中生活,以 善提婆的妻子富樓那納伽納聽到這裡,已被
建立良好的品格。 佛陀對她丈夫的讚美感動得流下淚來。
3、培養機會讓自己多學習正法、戒 她站起來,恭敬的對佛陀說道:「世
律、以及你自己的行業。 尊,一個有錢人的生活,尤其有很多產業
4、騰出時間來關心父母和妻兒。 的,通常都是非常忙碌。我認為那些以簡單
的職業維生的人,他們的生活會比較適合修
5、與別人分享時間、資源和快樂。 行。當我們看見比丘們無家庭妻室,只擁有
三衣一缽時,我們都很渴望過簡樸無憂的生
6、儘量找機會去培養美德。不要嗜酒
活。我們雖然都想活得悠閒一點,但畢竟卻
和賭博。
有太多纏身。我們應該怎辦?」
7、學習謙遜、感因和簡樸的生活。
佛陀答道:「富樓那納伽納,比丘們也
8、找機會親近比丘,以研習大道。 有他們的任務啊。獨身的生活是有需要日夜
都專念於戒行之中。一個比丘,把自己的生
9、一生的生活,都以四聖諦為基本。 命奉獻大眾。各位在家弟子,『如來』想你

37 菩提綸音83期
菩提文苑

們也一嘗比丘的生活。我們就叫此種修行方 舍利弗又教善提婆怎樣觀想六種意識一
式『八關齋式』吧。每月兩次,你們可以到 我所見的不是我,所聽的不是我,所嗅到、
寺院來受持此八戒一日一夜。你們要如比丘 嘗到、觸摸到、想到的,都不是我。
一般,日中一食。你們又可以行禪坐禪。你
舍利弗又說:「『土』,這樣原素不
們可以全日享受貞潔、覺察、專注、輕鬆、
是我。水、火、空氣、空間和意識等都不是
平和與喜悅的僧尼生活。一天過後,你們
我。我沒有被任何一樣原素抑制或纏縛著。
便可以回到俗家的生活,如常的守持三皈五
生與死都不能碰我。我笑,因為我從沒有
戒。」
生,也永不會死。生不能使我存在。死也不
「各位在家弟子,『如來』將會叫比丘 能使我存在。」
安排八關齋式的事宜。它可以在寺院甚或家
忽然,善提婆哭起來。阿難陀驚見淚珠
裡舉行。你們可以請比丘到家裡替你們主持
流下居士的面頰,便問道:「善提婆,怎麼
受戒儀式,和指點你們當天的修行。」
了,你是否因為不能這樣觀想而覺得傷心?
富樓那納伽納對佛陀這個提議非常滿 」
意。她說:「世尊,請問那八戒是什麼?」
善提婆答道:「阿難陀尊者,我一點也
佛陀答道:「不殺、不盜、不淫、不妄 不傷心。在觀想上,我絕對沒有問題。我是
語、不飲酒、不穿帶華衣寶飾、不坐臥高軟 因為太感動而落淚。我有幸侍奉佛陀和比丘
大床、以及不用金錢。此八戒可以使你們免 超過三十年,但卻從未聽過像信天這樣的高
墮昏沉顛倒。這天只日中一食,會讓你們有 深教義。」
更多時間修行。」
阿難陀說:「佛陀時常都有這樣教導比
眾人都很高興佛陀作出這項提議,讓他 丘和比丘尼的。」
們在一些指定的日子裡守持八戒。
阿難陀尊者,在家弟子也能明白和修行
十日後,善提婆家裡僕人前來告訴舍利 這些教導的。請你告訴佛陀,希望他也與在
弗尊者,說善提婆的病情突轉惡化。舍利弗 家弟子分享這樣的教理。」
於是便叫阿難陀與他一起入城。他們到達善
當天稍後,善擔婆便去世了。舍利弗和
提善家裡,看見他在床上臥著。一個從僕拉
阿難陀兩位尊者,都繼續留在他身邊,替他
來兩張椅子給他們坐在床邊。
誦經。給孤獨長者這一個家庭,是其他家庭
見到善提婆正受著肉體上的煎熬,舍利 的典範。他全家的成員都皈依了佛陀,而且
弗尊者便建議他觀想佛、法、僧以能減低痛 更在日常生活中虔修正法。善提婆去世的前
楚。「善提婆居士,讓我們一起觀想佛陀, 幾天,他剛獲悉排行最小的女兒善摩揭陀,
徹悟的覺者;正法,智慧與慈悲之道;和僧 在鴦伽與眾人分享教理。她嫁了一個在鴦伽
伽,生活在和合覺察之中的高潔團體。」 做官的丈夫,但他卻是追隨那些不穿衣服的
異行頭陀的。他每次叫善摩揭陀與他一起探
知道善達婆再活不了多久,舍利弗尊 訪頭陀,她都婉然拒絕。過了一段時日,她
者對他說:「善提婆居士,再讓我們觀想以 對佛道的精深理解終於打動了她的丈夫,更
下的,我的眼睛不是我,耳朵不是我,我的 替很多當地的人開啟了心窗。
鼻、舌、身、意都不是我。」

善提婆依照舍利弗的指示去做。舍利弗
又繼續說:「讓我們繼續觀想,我能見的不 (未完待續)
是我,能聽的不是我,能嗅的、嘗的、觸摸
的、想的都不是我。」

菩提綸音83期 38
菩提文苑

感悟心靈的故事
李焯芬

上帝的獎賞 的獎勵了!」

我們做了一件好事之後,不必吹噓自己
的高尚,也不必追求別人的讚賞,更不需要
有一本親子雜誌的編輯先生收到了一封 到處宣傳,讓大家知道或記住;而是應該繼
小女孩的來信。小女孩描述,她辛苦幫媽媽 續做更多的好事,就像一株葡萄藤在下個季
從院子裡摘回滿滿一大籃的草莓,媽媽只誇 節,繼續結出甜美的果實一樣。
了她一句「好孩子」。
有古羅馬「哲學家皇帝」之稱的馬可•
可是弟弟甚麼也沒做,整天調皮貪玩, 奧理略在他的傳世名著《沉思錄》中,有一
媽媽卻給了他一個大蘋果。她問:「難道 篇詠歎葡萄藤的詩句:
我,還有周圍其他的好孩子,都被上帝遺忘
了嗎?」 葡萄藤,無論有沒有人讚美它的果實,
它絲毫不放在心上,只管生長出一串串甜美
編輯先生看完了女孩的來信,一時之間 的葡萄,完成它應有的責任,從不尋求回
不知道應該如何回答。第二天,他卻意外地 饋。所以,做了好事之後,只管繼績做下一
在一位好友的婚禮上找到了答案。 件好事,就如葡萄藤在下一個季節,繼績開
新郎和新娘交換戒指時,可能因為太激 花結果一樣。
動了,兩人誤把婚戒戴在對方的右手上。牧
師看見了,幽默地笑著說:「右手已經夠完
美了,我想你們還是用那戒指來裝飾一下左 眼前的風景
手吧」。
小曼住在一個小城鎮。一天,一位多
牧師的話讓編先生豁然開朗。他想: 年未曾聯繫的大學同學莉莉突然路過她的小
「右手本來」已經夠完美了,沒有必要再用 城,跑過來看她。
戒指來裝飾。同樣地,那些已經擁有美德的
莉莉住在大都會,那裡有高聳入雲的
人,之所以經常被大家忽略,不就是因為他
摩天大樓,有衣著光鮮入時的城市現代人和
們已經非常完美了嗎?」
名貴轎車,有精緻幽雅的咖啡廳音樂吧。那
編輯先生終於找到了答案:「上帝讓右 裡,時尚的風吹呀吹,吹開一城芳華;更兼
手成為右手,就是對右手的最高獎賞。同樣 有不少著名的景點和文化地標,每一處皆是
地,上帝讓好孩子成為好孩子,也是對好孩 遊人如鯽,讓人神往不已。
子的最高獎了。」當晚,他回信給小女孩:
小曼住的小城卻是一片狹小的天空,所
「你不需要覺得媽媽給你的獎勵不公平,因
以得知老同學要來後,她手忙腳亂,把家裡
為上帝讓你成為一個好孩子,就是對你最好

39 菩提綸音83期
菩提文苑

收拾一番。窗簾換了,碗盆換了,以便配得 有時,最好的風景,就在身邊,就在我
上大都市的優雅高尚。 們的周遭。

莉莉是在晚間到的,小曼精心準備了晚
飯,她卻提出要逛小街吃小吃。小曼百般推
搪,說那小街實在沒有甚麼好逛,不及大城 外婆的超市
市的百分之一。那小吃也沒甚麼特別,無非 日本喜劇大師、著名作家昭廣成長于戰
是些個體戶開的小食攤而已。可同學卻興致 後那段物質極度匱乏的日子,自小與外婆相
勃勃;無奈,小曼只好陪她走一趟。 依為命。年邁的外婆不僅用自己勤勞的雙手
街上每一處小曼走熟了的地方,在莉莉 將他們貧苦的生活打理得溫暖而光亮,還教
眼裡,竟都是風景來的。她掛在胸前的數碼 會了外孫如何在困境中找尋幸福快樂,如何
相機,不住地「哢嚓」著。小曼在一旁笑她 在挫折中保持樂觀進取。
是不是大魚大肉吃多了,看到鄉鎮的野菜, 二戰結束後,因為生活的變故,年僅八
也覺得新鮮?莉莉含笑不語,一圈逛下來, 歲的昭廣被寄養在鄉下外婆家裡。外婆家十
竟然滿意得很。然後,在小食攤上要上一碗 分貧窮。昭廣喜歡運動,但外婆沒錢為他購
餛飩,吃得香香的,吃完了一碗還要再添一 買體育用品,所以就建議昭廣去練習跑步,
碗。 因為跑步是不用花錢的。這讓昭廣後來竟然
回到小曼家,莉莉把她拍到的照片輸入 成了運動會的賽跑冠軍。
小曼的電腦中,當電腦螢幕上的一幅幅畫面 為了維持生活,外婆就在家門外的小
在小曼面前展現時,小曼突然驚訝地發現, 河裡橫放了一根木條,用來攔截上游漂浮下
這個她生活了多年的小城,好像有點陌生的 來的各種物品,比如穿破的衣物、不夠新鮮
感覺似的:靜靜閃爍的霓虹燈下,一對情 的蔬菜、畸形的水果、樹枝等;外婆稱這條
侶在散步,彷佛聽見他們呢喃著的幸福和甜 小河是他們家的超市。每當上游漂下來東西
蜜,整個畫面美若輕嵐;露天廣場臺階上, 的時候,看到這些「戰利品」,昭廣和外婆
泊滿月光,背景是一幢一幢的住宅樓,每一 都會為這些意外的收穫而歡呼雀躍。從水中
個窗口,都亮著溫暖的燈光,淡定而從容。 撈起來的樹枝晾乾後可以生火,長得不規則
小曼歎了口氣:呵,沒想到可以這樣 的蘿蔔煮熟後味道和好蘿蔔一樣,畸形的黃
美。 瓜切成絲後味道與好黃瓜也沒有兩樣。有時
候可能甚麼也攔不到,外婆就會自言自語地
莉莉笑了,說:「這就叫熟悉的地方沒 說:「今天超市休息嗎?」
有風景。其實不是沒有啊,而是我們的眼睛
對周邊的環境麻木了。」 有一件事情讓昭廣一直感到奇怪,那
就是外婆每天從外面回來時,腰間總會係著
小曼有點醍醐灌頂的感覺。她想起了一 一條長長的繩子,繩子後面拴著一塊甚麼東
位詩人寫的一篇小詩: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西,老太太每走一步都會發出嘩啦嘩啦的響
看風景的人也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 聲。他奇怪地問外婆,為甚麼故意拴著一個
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東西影響自己走路呢?外婆笑著告訴他,那
是一塊磁鐵:「光是走路甚麼事也不做,多
別處的風景總是對我們造成無限的誘
可惜啊!帶著這塊磁鐵,你看,我可以帶回
惑。我們像追風的貓似的,追著跑,因得不
很多東西的,可以賣不少錢的。」他看到外
到而沮喪、而感歎;卻永遠不會想到:在別
婆拿起的磁鐵,上面沾滿了螺絲、釘子、鐵
人眼裡,我們可能也是他們追尋的風景。就
條等。外婆將這些東西弄下來放進一個鐵桶
如同幸福,我們追尋了很久,回頭才發現,
裡,按時拿去賣錢。
它原來一直就在這裡,就在那看似平淡的生
活小節之中。 昭廣小學時的成績一直不好,每門功

菩提綸音83期 40
菩提文苑

課總是考一 人說:「那我
分、兩分、三 得告訴你,其
分。每當昭廣 實這裡也差不
把成績單拿回 多。」陌生人
家時,外婆看 於是有點失望
著成績單就會 地離開了。
說:「孩子,
不錯,加在一 過 了 兩
起不就是五分 個小時左右,
滿分了嗎?人 一輛載著一
生就是合力 家人的大車在
啊!好好加 小鎮上停下來
油!」 加油。母親於
是帶著兩個小
昭廣與外 孩下車來伸伸
婆一起生活了八年之久。在外婆那裡,照廣 腿,看到老人悠閒地在屋前曬太陽、就走過
從她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中,從她樸素而 來打招呼。父親隨後也下了車,問老人:
真摯的生活故事裡,學會了如何面對生活中 「住在這安靜的小鎮上看來挺不錯吧?」
的艱苦與挫折,學會了如何微笑地面對人生
的困境,最後成為讓無數人歡笑的喜劇大 坐在椅子上的老人笑笑,回問:「那你
師。 們現在居住的地方又怎樣呢?」

父親爽朗地說:「在我們住的那個城鎮
裡,每個人都很親切,人人都很願意幫助鄰
世界在你心中 居。無論去到哪裡,總會有人跟你微笑和打
招呼,說聲你好或謝謝。我真捨不得離開那
美國中西部的一個小鎮上,有位白髮蒼 兒呢。」
蒼的長者每天都坐在門前的搖椅上,向開車
經過鎮上的人打招呼。偶爾他的小孫女也會 老人臉上露出了和藹地微笑,說:「其
坐在他身旁,陪他共度美好時光。 實這裡也差不多。」

一天,一位身材高瘦、衣著入時的陌生 那家人隨後回到車上,說了謝謝,揮
人來到鎮上,想要找個地方住下來。 手再見,驅車離去。等到那家人走遠後,一
直坐在老人身旁的小孫女抬起頭來問祖父:
陌生人看見老人和氣地跟他打招呼, 「爺爺,為甚麼你告訴第一個人這裡很可
於是走過來問:「這是怎樣子的一個小鎮 怕,但又告訴第二個人這裡很可愛呢?」
呢?」
祖父慈祥地看著小孫女美麗湛藍的雙眸
老人笑笑,反問:「那你來自怎樣子的 說:「不管你搬到世界的哪一個角落,你都
城鎮呢?」 會帶著自己的心態和人生價值觀。那個地方
陌生人說:「在我原來住的城鎮裡,人 是可怕或是可愛,全在於你自己而已。」
人都很喜歡批評別人,鄰居之間經常說別人 世界在你心中。它的樣子,也是人心靈
的閒話,總之那地方很不好住。我真高興能 的一個反映。
夠離開那裡。那城鎮壓根兒就不是個令人愉
快的地方。」

搖椅上的老人聽罷搖了搖頭,對陌生 (全文完)

41 菩提綸音83期
菩提園地

佛經故事
——大意舀海

有一個國家,國名叫歡樂無憂。在這個 來到海邊,尋找奇異的寶物。
國家內有一位居士,名叫摩訶檀,他的妻子
忽然,他看見一棵大樹,高八十丈,
叫旃陀。
寬也有八十丈。大意便爬上樹,遠遠望見一
這一年,旃陀生了一個兒子,這孩子長 座銀城,城內的宮殿房舍,都是白銀做的,
得端莊英俊,舉世無雙,這孩子一生來,就 天女們跳舞歡樂,十分安然。有一條毒蛇,
會說話,他發誓說:“我要佈施天下,救濟 繞城三圈,看見大意,便抬頭相望。大意
人民。對於貧窮孤苦的人,我要保護救肋他 想:“人之所以被毒蛇所害,都是因為他
們,使他們生活得安樂舒適。”父母見這孩 心意不善。”便坐在那裡不動,屏息斂氣,
子有如此大的志願,便給他取名“大意”。 進入禪定。一會兒,蛇便低下頭睡覺了。大
父親見到兒子與別人不一樣,怕是天龍鬼神 意正要入城,守門人對國王說:“外面有一
降生,想求蔔詢問。大意知道父母的心意, 個人,想見大王。”國王出來迎接,高興地
便說:“我本來就是人,不是天龍鬼神。我 說:“希望你在這裡住三個月,我們一切都
只是懷念天下窮苦人,想救助他們罷了。” 供養你。”大意答道:“我想去采寶,不宜
說完這個意思,便不再說話了。到了十七 久留。”國王說:“我不管國事了,只想把
歲,才又對父母說:“我想佈施窮苦人,使 你留下來。”大意便留住下來了。國王供給
他們過上安穩的日子。”父母想到兒子初生 他衣服,飲食、歌舞歡樂、床鋪臥具。過了
時,就已經有這個願望,便對兒子說:“我 九十天,大意告別國王想走,國王取出珍奇
家財寶無數,你自己拿去隨意佈施吧。”大 的七種珍寶,想送給他。大意說:“我不要
意回答說:“父母的財物雖然很多,但還不 這七種珍寶了,聽說國王有一顆明月珠,想
足以我用來佈施。只有到大海裡采回各式各 求你給我。”國王說:“我不是捨不得給你
樣的寶貝,才能佈施給天下的窮人。”父母 這顆明月珠,只是怕路上艱難險阻,你很難
便答應了。 隨身帶著它。”大意說:“有福分的人,是
不怕艱險的。”國王說:“拿上這顆寶珠,
大意向父母行禮告別,入海尋寶。他 二十裡以內的寶物都會跟隨它走。把它送給
路過一個國家,國內有個婆羅門,財富多得 你這個仁慈的人吧。你拿上這顆明月珠後,
無法計算,看到大意容光煥發,面貌端正, 想要什麼東西就有什麼。如果以後你得道
十分喜愛,說:“我很敬重你,我有個小女 了,我願當你的弟子。”大意接過明月珠,
兒,想嫁給你,希望你能留在這裡。”大意 高高興興地走了。
回答說:“我辭家入海,想採集七寶,用來
救濟窮人,不敢答應你的要求,且等我回來 大意繼續朝前走,看見一座金城,宮殿
後再說吧。”於是,他又繼續前進。他輾轉 房舍,全是黃金做成的。各種寶物掛滿樹,

菩提綸音83期 42
菩提園地

奏著美妙的音樂,天女侍從,比前一城中多 城內宮殿房舍,都是水晶做成。各種各樣寶
好幾倍。也有一條毒蛇,繞城六圈,看見大 物做成的樹,奏著美妙的音樂。天女侍從,
意,便舉頭相看。 比前一城更多幾倍。也有一條毒蛇,繞城九
圈。見到大意,抬頭相看。大意又靜坐默
大意又坐在那裡默念,屏息斂氣,進 思,屏息斂氣,進入禪定,蛇便低頭睡覺。
入禪定,蛇便低頭睡覺。大意正要入城,守 大意正想進城,守門人進去報告國王,國王
門的報告國王,國王便出來迎接。與大意相 出城迎接,請在此城居留三個月,大意便留
見後,請大意在此留住三個月,供養他。大 下來。國王盡心供給他衣服、飲食、歌舞,
意便留下來,國王供給他飲食、衣服,讓天 讓他歡樂。大意居住了四十天,告辭要走。
女歌舞給他娛樂。過了六十天,大意向國王 國王拿出各種各樣的寶物,想送給他,大意
告別。國王一再挽留,大意執意要走,國王 不接受,回答說:“我不要這些寶物,聽說
拿出珍貴的七種寶物相送,大意不肯接受, 大王有一顆明月珠,請你把它送給我。”國
對國王說:“我不喜歡這些寶物,聽說大 王告訴他:“拿著這顆寶珠,六十裡以內的
王有一顆明月珠,請你把它送給我。”國王 寶物都會追著它來,送給你,你如果以後得
說:“我不是捨不得,只怕道路遙遠險惡, 道,我願做你的弟子,使我有無窮的智慧,
你難以保存它。”大意回答說:“有福分的 到那時再供養你,遠遠超過今天。”大意便
人,就不會有艱險。”國王告訴他:“拿上 接過寶珠歡歡喜喜走了。
這顆寶珠,四十裡以內的寶物會自己跟隨它
來。把它送給你,願你以後得道,我當你的 大意又繼續朝前走,又見到一座琉璃
弟子,我就無比滿足了,那時我再供養你, 城。宮殿房舍,都是琉璃做的。有七寶之
還要超過今天。” 樹,美妙的音樂,天女侍從,比前一座城多
幾倍。也有一條毒蛇,繞城十二圈,看見大
大意又朝前走,又見到一座水晶城。 意,抬頭相看。大意又靜坐深思,屏息斂

43 菩提綸音83期
菩提文苑

意張開手,把四顆寶珠讓他看,海神把大
意的手一搖,讓寶珠墜落入海水中。大意
想:“國王給我寶珠時,曾說這珠子難以
保存,我幸運地得到了,現在被你奪去,
真沒有想到。”大意對海神說:“我辛辛
苦苦,經歷艱難險阻,得到這些寶珠,你
反而奪去,今天不還給我,我就要舀乾海
水。”海神聽到後,問道:“你的志氣有
那麼高嗎?大海深三百六十萬里,寬廣無
邊,你怎麼能把它舀乾呢?就好像太陽不
能落在地上,大風不可以拴起來。太陽即
使能落地,大風即使能拴住,大海的水也
是不能永遠舀乾的。”大意哭著回答說:
“我前生後世,生生死死,輪回不斷,我
的白骨比須彌山還要高,我流的血多得連
五河四海都裝不下,我要生生世世舀下
去。這小小的海,還有什麼舀不乾的?”
大意又說:“我以前發過的誓言,我的行
為堅決果斷,所向無敵,要移去須彌山,
乾大海水,這個決心永遠不會變的。”於
是,大意便橫下一條心,用勺子舀水。他
的精誠心感動了天地,上達四大天王住
所,四大天王便下界來幫助大意,海水便
被移去了三分之二。這下,海中眾神十分
氣,進入禪定,蛇又低頭睡覺。大意正想進 震驚害怕,共同商議說:“趕快把寶珠送給
城,守門人入城報告國王。國王出城迎接, 他吧,不然把海水舀盡了,泥沙露出來,我
請他在此居住三個月。大意便留下來,國王 們的宮殿房子便會被破壞了,我們便無處棲
親自供給大意飲食、衣服、歌舞,供他歡 身了。”海神拿出各種寶物送給大意,大意
樂。大意住了二十天,便告辭想走。國王便 不接受,說:“我不要這些東西,只想要我
取出珍貴的各種各樣寶物相送,大意沒有接 的寶珠。你們如果不還我的寶珠,我就永遠
受,說:“我聽說大王有一顆明月珠,請大 不停止舀海水。”
王送給我。”國王告訴他:“拿著這顆寶
珠,八十裡以內的寶物都會追隨它。把它送 海神見大意的意志毫無回轉的意思,
給你,願你得道後,我給你當弟子,一意一 無奈,便報告給海龍王,拿出明月珠還給了
心供養你,還要超過今天,使我能增加智 大意。大意要回寶珠後,便回轉家鄉,路
慧。”大意接受了寶珠,高高興興地走了。 上,他娶了婆羅門的女兒,回到國裡,大意
盡情佈施。從此以後,全國境內再沒有饑寒
大意想道:“我本是想求寶的,現在 窮困之人。鄰國的窮苦百姓聽說了,都離開
已經達到了目的,應當回去了。”於是,便 自己家鄉,攜妻帶子投奔大意。在大意的國
尋找道路,回本國去。經過大海時,海中的 家,連天上的飛鳥、地上的蟲子都得到過他
各位神王共同商議說:“我們海中雖然有許 的好處。
多出名的珍寶,但沒有這些明月珠。”便下
令海神,要奪取大意的寶珠。海神化作一 大意壽終以後,上天堂做了天帝釋。
個人,與大意會面,問大意:“聽說你得 (全文完)
到一件奇異的東西,能讓我看看嗎?”大

菩提綸音83期 44
菩提園地




萬物及命運的起落、
變化,由各種因緣在來來
回回沒完沒了地組合,人
的根器在一定程度上決定
了生命的質量和方向,但
是,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
品質,就是人的堅持。

在我們的生命長河
中,我們為自己的目標能
夠堅持多久。

這個目標或大或小,
或高或低,或近或遠。

45 菩提綸音83期
菩提園地

人倘若沒有堅持的力
量,幾乎是無法品嚐得生
命真正的味道,無論是
練就一手技藝,獲得一些
謀生的知識,成就一單生
意,以及把自己對親人和
朋友的愛與關懷進行到
底,乃至解脫生死,斬
斷煩惱直至成佛這樣的大
事。

無一不靠堅持。

修行人更是離不開堅
持,出家人每天有定課,
要求風雨無阻,如吃飯
睡覺那樣,早、晚課,用
功,一生不能輕言放棄,
成就道業,激勵後學。

佛教已經在這個世界
上堅持了兩千多年,無數
的人在這條覺悟之道上獲
得了生命的超越和解脫,
並且不斷地幫助更多眾生
脫離生命的苦難。也是靠
的堅持。

菩提綸音83期 46
菩提園地

漫畫,大家很喜歡,
無論東方人還是西方人,
都對這種符號有著天生的
親切感,其實漢字也是符
號,英文也是符號,我們
的起心動念,也都是一個
個的符號。換句話說,這
個世界什麼不是符號呢?

太嚴肅的東西,大家
往往有畏懼感,心生遠
離。暮鼓晨鐘、青燈古佛
在古來也是很有文化味
的,也不是很嚴肅的事
情,也是很生動、很活
潑,很積極陽光的文化符
號,只是大家在理解上
漸漸產生了時光和歷史落
差。

47 菩提綸音83期
菩提園地

賢二卻不一定就是賢
二本身,他不僅僅是我的
某個出家弟子,而是我們
每一個人,無論出家還是
在家,或者說,我們每一
個人心裡都有一個賢二,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
出家只是一個外在而已。
真正的是我們如何認清楚
心裡的那個賢二,理解
他,熱愛他,成長他,覺
悟他。

本來,也就是這樣,
所存在的一切都是萬紫千
紅、生生滅滅的現象。

本體,不生不滅。

——學誠法師

菩提綸音83期 48
淨土僧德

少康大師淨土文

路的探尋
余池明

一、從襄陽詩僧到後善導 的芬香。

少康大師(約736—805)唐代高僧,中 《高僧傳》記載「迨繃褓之年,眼碧
國佛教淨土宗第五代祖師。俗姓周。唐縉雲 唇朱,齒得佛之一相,恆端坐含笑。」戒
仙都山(浙江縉雲)人。 珠《往生淨土傳》記載「又複生來絕然不
語。」有看相的人說:這個孩子很奇特,前
途不可限量,但他不說話,我不知道是什
(一)少康大師的生平 麼原因。大師七歲時,隨母親去本郡靈山
寺,走到大雄寶殿,母親指著大殿中的佛問
現存關於少康大師最早的傳記是釋贊 他說:你認識嗎?大師突然開口說:「釋
寧(919—1002)主編的《宋高僧傳》收錄 迦牟尼佛」。戒珠《往生淨土傳》的記載
的「唐睦州烏龍山淨土道場少康傳」和釋戒 是:「七歲,母入本郡靈山寺。升之殿上,
珠(985—1077)著的《往生淨土傳》卷下收 因指殿佛戲之曰:『汝敬佛否?』康遽對
錄的少康傳。兩傳成書時間很接近,《宋高 曰:『我佛釋迦,其誰不敬。』聞者怪之,
僧傳》成書於988年,《往生淨土傳》收錄 以其生來未嘗言也。」因為有這樣的奇特表
的最後一位往生者釋晤恩圓寂時間宋雍熙三 現,父母因此就舍他出家。
年(986年)八月朔夜。兩傳的內容也相當
接近,一些事蹟的時間互有詳略。《宋高僧 2、廣學經論,五夏學戒
傳》多一段評語。自此之後歷代關於少康大 大師十五歲時,讀誦《法華》、《楞
師的傳記都沿用上述兩傳並有所節略。下面 嚴》等五部大乘佛經。不久到越州嘉祥寺受
根據《宋高僧傳》和《往生淨土傳》的少康 戒,學習研究戒律五年。二十歲之後,到上
傳記梳理大師的生平。值得注意的是,清乾隆 元龍興寺,聽法師講《華嚴》及《瑜伽》諸
和光緒年間兩種《縉雲縣誌》都記載少康大 部論典。說明大師在經教和戒律方面有扎實
師「遍游名山海內呼為少微上人」【1】, 的基礎和修學。
為歷代佛教文獻所未載,這裡也補充進來。
大師生平可分以下幾個階段: 3、遍遊海內,以詩僧名

1、宿根深厚,幼顯奇特 在之後到貞元初年之間,是大師遍游
海內,與諸多詩人知識份子交往的經歷,時
少康大師(約736-805年),俗姓 間長達三十年。因為大師出生地縉雲縣屬處
周,浙江省縉雲縣人。母親羅氏剛懷孕的時 州,而處州地理上與天上的少微處士星對
候夢遊鼎湖峰,有玉女送給她一枝青蓮華 應,因此當地有山名為少微山,這也許是大
說:「這枝青蓮華很吉祥,送給你,當生貴 師被朋友們稱為「少微上人」的緣故。查
子。」大師降誕日,青光遍室,散發著芙蓉 《全唐詩》,錢起、戴叔倫、盧綸、李端、

49 菩提綸音83期
淨土僧德

皎然、顧況、劉長卿、嚴維、歐陽詹、熊孺 約定說:「阿彌陀佛實在是你們的好老師,
登、獨孤及等十一人都有與少康大師(少微 能念一聲就給你一文錢。」小孩兒們為了得
上人)相關的詩,分別為錢起《送少微師西 到錢,就跟隨念佛。經過一個多月,念佛領
行(一作送僧自吳遊蜀)》、戴叔倫《送少 錢的孩子到處都是。少康大師見領錢的人太
微上人入蜀》、盧綸《送少微上人遊蜀》、 多,就又告訴他們,可以念十聲換一文錢。
李端《送少微上人入蜀》、皎然《酬別襄陽 當時集市上的小孩子,也遵守約定念佛。這
詩僧少微》、顧況《送少微上人還鹿門》、 樣過了一年。當地男女,無論長幼貴賤,
劉長卿《送少微上人遊天臺》、《贈微上 凡是見到少康法師時,都口稱阿彌陀佛。因
人》、嚴維《送少微上人東南游》、歐陽詹 此,睦州城的人,念佛之聲,盈于道路。
《送少微上人歸德峰》、熊孺登《野別留少
微上人》、獨孤及《送少微上人之天臺國清 6、念佛出佛,證明往生
寺序》。從皎然《酬別襄陽詩僧少微》可以 唐貞元十年(公元794年),少康大師
知道少康大師當時也是詩僧,惜作品未能流 在烏龍山,建立淨土道場。築壇三級,召集
轉下來。從大師這些朋友的詩可以瞭解大師 信眾午夜行道。每次開共修法會時,少康自
曾在襄陽常住,同時遊歷的地方西到蜀地, 己登上法座。讓男女信眾望他的面門。一撥
東南到浙江天臺。這些詩只是流傳下來少部 人連聲高唱阿彌陀佛後,又一撥人連聲接著
分,據獨孤及《送少微上人之天臺國清寺 念。到少康唱佛時,大家看見有一佛的形象
序》記載,大曆十年(775年),朋友們送 從他的口中出來,連唱十聲就有十尊佛出
別大師的詩歌多達二十七首。這篇序非常明 來,像聯珠的樣子。少康對大家說:「你
顯地顯示出少康大師不僅精通佛法,而且擅 們見到佛了嗎?見到佛的人,決定往生淨
長詩文,為時人所推重,如文中說「時人謂 土。」念佛的人有數千,其中也有沒看見佛
上人為知言知道」,與卿士大夫交往十分密 的。
切。
7、臨終放光,囑累道俗
4、緣感善導,發願歸淨
唐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十月初
真元年初(785年),至洛陽白馬寺。 三日,少康囑咐出家和在家弟子們說,「當
看見殿內經書文字多次放光明。上前拿出來 于安養起增進心,于閻浮提生厭離心。」又
一看,原來是唐代善導大師所撰寫的《西方 說:「你們這個時候能看見光明,就真正是
化導文》。少康大師當時發願說:「若於淨 我的弟子。」於是放數道奇異的光而圓寂。
土有緣,當使此文光明再發。」話還沒說 他的墓塔,位於睦州東部台子岩。五代漢乾
完,經書果然再次發光。大師說:「劫石可 佑三年(950年),天臺宗德韶禪師重新維
移,而我的誓願不會改變。」於是到長安善 修了少康大師墓塔。後來的人多指其塔,為
導影堂,盡力供養。正擺放供品的時候,突 後善導塔。
然看到善導大師的遺像,升於空中。對少康
大師說:「你按照我的做法利樂有情,那麼
你的功德就會跟我一樣往生安養。」少康大
二、從襄陽詩僧到專弘淨土的轉變
師聽了善導大師的話,如有所證。
梳理大師的傳記,我們可以發現大師
5、緣在新定,善巧勸化
宿根深厚,他的修行和弘法歷程在貞元初年
少康大師到南方江陵果願寺,路上遇 發生一個重大轉變。之前是廣學經論和戒
到一位僧人告訴他:「你想教化人的話,應 律,遍遊海內,擅長詩文,與士大夫交遊,
該到新定去。」說完就消失不見了。少康大 可以說是學問僧兼詩人。在發願弘揚善導大
師初到睦州(今浙江建德),當地還沒有人 師教義之後,他到睦州乞食,變成一位苦行
認識他,也不聽從關於念佛的教化。於是就 僧和專修淨土的一代宗師。下面對大師如何
化緣得到一些錢,誘導小孩念佛。跟孩子們 從襄陽詩僧轉向專修淨土做進一步的討論。

菩提綸音83期 50
淨土僧德

根據傳記,大師在七歲之後父母舍之 禪門來往翠微間,萬里千峰在剡山。
出家做沙彌。《宋高僧傳》記載:「年十有
何時共到天臺裡,身與浮雲處處閑。
五,所誦之經已終五部。於越州嘉祥寺受
戒,便就伊寺學毗尼。五夏之後,往上元龍 以上兩詩講的都是去天臺山。
興寺聽華嚴經、瑜伽論。」也就是說大師
十五歲時,已經能夠讀誦五部大乘經典。戒 送大師游蜀的詩有四首:
珠《往生淨土傳》記載:「年十有五,誦法 盧綸(739年-799年)《送少微上人遊
華、楞嚴等經五部。」傳記接著說「於越州 蜀》(《全唐詩》卷280):
嘉祥寺受戒」,越州即今紹興市,嘉祥寺最
初建于東晉寧康元年(373年)至晉太元三 瓶缽繞禪衣,連宵宿翠微。樹開巴水
年(378)間,偉將軍會稽郡守(內史)王 遠,山曉蜀星稀。
薈為迎接高僧竺道壹居之而舍宅創建。一般
識遍中朝貴,多諳外學非。何當一傳
受具足戒要二十歲,大師也可能由於特殊因 付,道侶願知歸。
緣十五歲就受具足戒。大師在嘉祥寺學習戒
律,五夏之後才離開,也即是經過五次結夏 戴叔倫(732—789)《送少微上人入
安居的學戒訓練。然後二十一歲到上元龍興 蜀》:
寺聽法師講《華嚴經》和瑜伽論(《瑜伽師
地論》)。然後佛教文獻的記載直接跳到大 十方俱是夢,一念偶尋山。望剎經巴
寺,持瓶向蜀關。
師在貞元初年,西元785年大師四十九歲時
到洛陽白馬寺,見殿中經書放光,而看到善 亂猿心本定,流水性長閑。世俗多離
導大師《西方化導文》,從而歸心淨土, 別,王城幾日還。
發願弘揚淨土法門。我們有必要探討大師
二十一歲到四十九歲之間的修學經歷,從而 錢起《送少微師西行(一作送僧自吳
窺見大師為什麼要歸心淨土。 遊蜀)》(《錢考功集》):

1、從士大夫贈詩看少康大師 隨緣忽西去,何日返東林。世路寧嗟
別,空門久息心。
從皎然的《酬別襄陽詩僧少微》可以
人煙一飯少,山雪獨行深。天外猿啼
看出大師被稱為詩僧且前面冠以襄陽,說明
處,誰聞清梵音。
大師在湖北襄陽住的時間較長,顧況(約
727—約815)《送少微上人還鹿門》:「少 李端(大曆五年進士)《送少微上人
微不向吳中隱,為個生緣在鹿門。行入漢江 入蜀》(《全唐詩》卷二八五)
秋月色,襄陽耆舊幾人存。」證明大師與襄
陽有緣,具體常住襄陽鹿門寺。《縉雲縣 削髮本求道,何方不是歸。松風開法
席,江月濯禪衣。
誌》記載「少康遍游名山海內呼為少微上
人」,又說明大師經常到各地遊歷參訪。這 飛閣蟬鳴早,漫天客過稀。戴顒常執
可以從諸多詩人給大師的送別詩中看到,如 筆,不覺此身非。
劉長卿(大約726—大約786)《送少微上人
另外還有四首無具體地點,一是歐陽
遊天臺》(《全唐詩》卷147—25):
詹《送少微上人歸德峰》(全唐詩卷349—
石橋人不到,獨往更迢迢。乞食山家 28)
少,尋鐘野路遙。
不負人間累,棲身任所從。灰心聞密
松門風自掃,瀑布雪難消。秋夜聞清 行,菜色見羸容。
梵,餘音逐海潮。
幻世方同悟,深居願繼蹤。孤雲與禪
劉長卿《贈微上人》: 誦,到後在何峰。

51 菩提綸音83期
淨土僧德

二是嚴維《送少微上人東南遊》(全 楚辭。「蘭開衣上色,柳向手中春」,褐色
唐詩卷263—75) 的蘭花像袈裟的顏色,折柳相送,春在手
中。「別後須相見,浮雲是我身。」四大假
舊游多不見,師在翟公門。瘴海空山 合之身,本來幻妄,別後要相見的話,浮雲
熱,雷州白日昏。
就是我的身體。
片心應為法,萬里獨無言。人盡酬恩
大唐盛世,佛法興盛,禪教律全面發
去,平生未感恩。
展,少康大師在這種環境下,可以說對禪、
三是顧況《送少微上人還鹿門》(全 教、律有全面的學習和參學。如法華經代表
唐詩卷267—77) 的天臺教、華嚴經為代表的華嚴宗、瑜伽師
地論為代表的唯識宗、楞嚴經為代表的禪宗
少微不向吳中隱,為個生緣在鹿門。 經典,大師都有讀誦、聽講。
行入漢江秋月色,襄陽耆舊幾人存。
2、《送少微上人之天臺國清寺序》看
四是熊孺登《野別留少微上人》(全 少康大師序文不長,轉引於此:
唐詩卷476—27)
或問上人曰:「文者所以足言也,言
若為相見還分散,翻覺浮雲亦不閑。 說將忘,文字性離,示入此徒,無乃累一相
乎?」答曰:「稱示入者過矣,以習氣未之
何處留師暫且住,家貧唯有坐中山。 泯也。率性修道,庶幾因言遣言,故欲罷
這些詩顯示唐代的知識份子頗具禪學 之,而未能耳。」時人謂上人為知言知道。
修養,也不乏對少康大師的推崇之意。如盧 歲次乙卯,自京持缽而來,給事中天水趙涓
綸《送少微上人遊蜀》中說大師:「識遍中 公賦詩抒別,卿大夫已下屬而和者二十七
朝貴,多諳外學非。何當一傳付,道侶願知 章。既而飛錫濟江,休于晉陵。又東至於姑
歸。」 蘇,將涉震澤,逾會稽,上天臺,至國清上
方而止。趣靜境者,不料遠近;登漸門者,
說明大師認識卿相士大夫很多,但是 不計歲月。則上人還斯,詎可知也?上人之
很瞭解外學即儒學等世俗學問錯誤的地方, 文章,可得而聞也。諸公將議遠別,得不以
期待大師什麼時候傳法,使修道的法友有依 斯文為贈乎?(《全唐文》卷三百八十八,
止處,顯示大師在禪宗方面受到推重。 載周紹良主編《全唐文新編第2部第3冊》,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4458頁)
另一位詩僧皎然法師,湖州人,其
《酬別襄陽詩僧少微(詩中答上人歸夢之 這篇短序含有豐富的信息。可分兩部
意)》: 分,第一部分從開頭到「時人謂上人為知言
知道」,引用與大師的一段對話和時人對大
證心何有夢,示說夢歸頻。文字資秦
師的評價。第二部分講給事中天水趙公涓等
本,詩騷學楚人。
友人賦詩送別之事。第一部分對話中問者
蘭開衣上色,柳向手中春。別後須相 說:「美好的文采是用來修飾言辭的,而佛
見,浮雲是我身。 法的真諦是離言說相和文字相的,用語言對
信徒開示佛法,恐怕會影響對真如實相的契
與大師作較深度的交流。詩題又
悟吧?」
作「詩中答上人歸夢之意」,說明少康大師
原詩談到「歸夢」。皎然法師以此為機緣 大師回答說:「稱我開示佛法是過獎
說,「證心何有夢,示說夢歸頻。」意思是 了,因為我的名言習氣未能消除。從性起
說證悟心性的人哪裡有夢呢,而你的詩中多 修,差不多因言遣言,因此想消除名言習
次說到「夢歸」。「文字資秦本,詩騷學楚 氣,但還未能做到。」當時的人認為少康大
人。」讚揚大師的文字本於先秦,詩歌仿效 師懂得語言的運用也懂得佛法的真諦。整個

菩提綸音83期 52
淨土僧德

對話與《大乘起信論》的真如教義相關。 解脫生死輪回的法門。這個道理可以解釋大
第二部分介紹歲次乙卯,即大曆十年(775 師由禪教律向專修專弘淨土法門的轉變。
年),大師離開京師長安準備到天臺山國清
寺去,給事中天水趙公涓賦詩表達離別之
情,其他卿士大夫唱和的詩共二十七首。大 三、小結:歸心淨土是即生了生死的必
師不久將渡過長江到晉陵(常州)作停留, 然選擇
然後再到蘇州,經過震澤和會稽,最終目的
地是天臺山國清寺。大曆十年,天臺宗湛然 我們從大師的傳記中可以看到,大師
大師駐錫常州荊溪,少康大師或許與荊溪大 自十五歲到二十多歲讀誦大乘經典、五夏學
師見面,而去國清寺,必然是參學天臺教 戒以及聽講《華嚴經》和《瑜伽師地論》,
觀。獨孤及是學道教的,「趣靜境者,不料 在經教和戒律方面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之後
遠近;登漸門者,不計歲月」四句表達他對 近三十年遍遊海內,以襄陽詩僧聞名,與士
修行境界和方式的看法。最後說少康大師什 大夫交遊,當然這個過程中還會對禪、教、
麼時候返回常州不得而知,但是大師的文章 律繼續參學,可以說是禪、教、律都精通的
可以看到。大家議論送別,怎麼能不以賦詩 高僧。然後在洛陽白馬寺遇到善導大師的淨
相贈呢? 土著作,產生感應和相契,後二十年依止善
導大師教義,以專修專弘淨土法門為志業,
第一部分的對話給我們啟示,煩惱習 到浙江睦州(今建德)弘化一方,建成專修
氣未斷,不能了生死。少康大師對習氣的 淨土道場。以其弘揚淨土的偉業被尊為淨土
看法與唐代大禪師的看法相近,如溈山靈 宗第五祖以及「後善導」,其背後的依據是
佑(771—853)《溈山大圓禪師警策》中 解悟不等於聖證,見思煩惱未斷盡不能出分
說:「可中頓悟正因,便是出塵階漸。生生 段生死,動因是即生了脫分段生死,那麼作
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又說:「初心 為生死心切的大師,歸心淨土就是一種必然
從緣,頓悟自性。猶有無始曠劫習氣,未能 的選擇。
頓盡,須教渠盡除現業流識。」從大師對習
氣的認識,可以窺見大師見到善導大師著作
後為什麼會深深皈依。善導大師《觀經四貼
備註:
疏》說:「若欲學解。從凡至聖乃至佛果。
一切無礙皆得學也。若欲學行者。必藉有緣 【1】清令狐亦岱等修,沈鹿鳴等篡,
之法少用功勞。多得益也。」有緣之法就是 《縉雲縣誌》,據清乾隆三十二年刊本,成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的淨土法門,是能夠即生 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中華民國七十二
年三月一版,第486頁。何乃容、葛華
修、潘樹棠纂《縉雲縣誌》,光緒二
年刊本。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中
華民國五十九年七月一版,第1067頁。
兩志都記載:「少康遍游名山海內呼為
少微上人,貞元中乞食睦州,每得錢即
誘小兒念佛號一聲,與以一錢。一日眾
咸見佛出康口中。示寂之日有光濁天。
(一統志)」,但是在大元一統志、大
明一統志、乾隆版和嘉慶版大清一統志
都未查到相關記載。

(全文完)

53 菩提綸音83期
菩提漫畫

菩提綸音83期 54
天廚妙供

天廚妙供

清骨火茶
份量:1—2人
功效:去骨火、退熱、清肝、風濕骨痛
成份:老桑枝,嫩桑枝,土地骨,葛根,澤瀉,白芍,白朮,雲苓,川大片,赤芍
做法:
1、先用清水把材料洗淨。
2、將所有材料洗淨放入煲內,加水約6碗
3、以大火煲滾後轉文火煲一小時

腰果玉米粒
做法:
1、玉米煮熟後剝粒;黃瓜和胡蘿蔔連皮切成
丁。
2、腰果略用油炸一下,控乾後備用。
3、起鍋熱少許油,爆香薑末,先倒入胡蘿蔔
丁炒至七、八成熟後,再放入玉米粒、腰果、黃
瓜丁翻炒,最後用鹽、蘑菇精調味即可。

香菇炒土豆條
原料:土豆,香菇,青紅椒
做法:
1、土豆切成略粗的條(比較易熟,而且香);香菇
切成薄片;青紅椒切成絲。
2、起鍋熱少許油,將土豆條煎至七、八成熟,加入
香菇翻炒,同時淋少許醬油和水,快熟時放入青紅椒絲,
並用鹽、蘑菇精調味即可。

55 菩提綸音83期
通告

2018年度法會安排

公曆 農曆 周天 活動

4/1/2018 二月十六 星期日 觀音菩薩聖誕大悲寳懺法會

二月廿十至廿 孝親報恩清明法會,地藏經 三
4/5-4/8/2018 星期四至日
三 時繫

5/13/2018 三月廿八 星期日 慶祝母親節 普佛祝褔

5/20/2018 四月初六 星期日 教主聖誕浴佛慶祝

五月十四至十
6/27-7/1/2018 星期三至日 精進念佛共修法會

請注意固定時間的共修(特殊法會活動期間除了禮拜大悲懺,將會暫停以
下活動,延續下一個日期開始。)歡迎善信護法踴躍參加,同沾法喜:

每個星期六下午2:00念佛會
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日上午9:30,禮拜大悲懺
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上午9:00慶祝當月生日會,延生普佛;下午探訪老人
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全日念佛會,下午佛法坐談會或書寫經書
每個月的第四個星期日上午念佛會, 下午佛法坐談會或抄經

助印功德芳名
助印善款請寫上捐款者姓名、地址,寄交本會。
郵寄支票,抬頭人寫請寫:「M.B.S.S.I」。
本會受到善款后會寄回豁免入息稅收据

印經箱 $82 Wai Leung Wu $10


賴定偉合家 $1000 余世謀合家 $60
余黃潔雲合家 $35 招盛莊診所 $150
韓淑文合家 $50 林慧誠合家 $50

菩提綸音83期 56
通告

觀音菩薩聖誕祈福法會

麻省菩提學會 千佛寺為恭迎觀音菩薩聖誕,舉辦祈福法會,祈求
觀世音菩薩甘露遍灑三千, 令眾生熱惱消除、清涼自在。並祈禱世界和平、
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法會安排:4/1/2018(農歷二月十六日)星期日上午 9:30am 啟建觀
音菩薩聖誕祈福法會,禮拜大悲寶懺!
是日並傳授三皈、八關齋戒,中午備有素齋與眾善信結緣。歡迎屆
時參加,同沾法喜!
如有填寫延生福壽牌位、供齋等功德請及早登記,以便書寫。

咨詢電話:617-773-7745,617-773-1688
53-55 Massachusetts Avenue,Quincy,MA 02169
Email:1000buddha@gmail.com
www.thousandbuddhatemple.org

57 菩提綸音83期
通告

清明孝思報恩超度法會

清明是中國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為表達對先人的
孝思感恩,千佛寺將於 2018年4/5至4/8日(農歷二月二十至二十三)
周四至周日,啟建清明孝思報恩超度法會。
每日上午九時誦《地藏菩薩本願經》,下午4時蒙山施食。
以此功德迴向十方法界無時以來父母師長,六親眷屬,累劫冤
親債主,九幽十類孤魂等眾,離苦得樂,超生凈土。並迴向國泰民
安,世界和平,災難不起!歡迎屆時參加,同沾法益!
如需做超薦、供齋等諸功德,請及早登記填寫!

咨詢電話:617-773-7745,617-773-1688
53-55 Massachusetts Avenue,Quincy,MA 02169
Email:1000buddha@gmail.com
www.thousandbuddhatemple.org

菩提綸音83期 58
通告

2018 年慶祝教主『釋迦牟尼佛』聖誕舉行浴佛節慶典

茲定于5/20/2018農
曆四月初六,星期日,
恭逢教主釋迦牟尼佛聖
誕。
千佛寺於上午九點
半到十二點9:30—12:00
舉行浴佛儀式,慶祝聖
誕。
以此功德回向世界
和平、干戈永息、社會
康寧;
護法善信,福壽延
年、事業順遂、合家康
泰。
屆時敬希廣約親友,拈香獻花,同增福慧,共結凈緣。
如需供齋等功德請及早登記,以便書寫。

咨詢電話:617-773-7745,617-773-1688
53-55 Massachusetts Avenue,Quincy,MA 02169
Email:1000buddha@gmail.com
www.thousandbuddhatemple.org

59 菩提綸音83期
通告

精進念佛共修法會

本寺定於2018年6/27至7/1星期三至日(農曆五月十四至十八
日),啟建精進念佛共修法會。

佛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生苦短,生命在於呼吸之間,
欲培植福德資糧,陰陽兩利,離苦得樂,求生淨域,必要一心
專念佛號,
念佛法門乃三根普被頓利具修,心淨即佛土淨矣!
善信如能放下一切雜務,利用短短幾天精進念佛供修,
定能得佛力加持,業消慧增,法喜充滿。

法會期間免費提供食宿,參加者請提前一星期報名。

咨詢電話:617-773-7745,617-773-1688
53-55 Massachusetts Avenue,Quincy,MA 02169
Email:1000buddha@gmail.com
www.thousandbuddhatemple.org

菩提綸音83期 60
通告

恭逢觀世音菩薩聖誕

麻省菩提學會千佛寺定於7/29/2018(農歷六月十七日)星期
日,上午9:30am啟建祈福觀音成道法會,禮拜《千手千眼大悲吉祥
寶懺》,祈求觀世音菩薩甘露遍灑,令護法善信熱惱消除、清涼自
在、福壽吉祥。
并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世界和平!
是日並傳授受:三皈,五戒,八關齋式。
千佛寺福利組是日自製各種素齋及精品等義賣,敬希各界善信
踴躍支持。
屆時歡迎闔府蒞臨,隨喜護持,同沾法益。本寺敬備午齋結
緣。
如有填寫延生福壽牌位、供齋等功德請及早登記,以便書寫。

咨詢電話:617-773-7745,617-773-1688
53-55 Massachusetts Avenue,Quincy,MA 02169
Email:1000buddha@gmail.com
www.thousandbuddhatemple.org

61 菩提綸音83期
通告

觀音菩薩法會功德介紹
欲解諸罪障、莫如修懺法
懺除宿業罪、得智慧增長
諸惡皆不作、眾善皆奉行
意業皆清淨、所作皆如法
長養諸福業、一切皆如意

千佛寺每月第一個周日上午九時啟建
大悲懺法會,集大眾虔誠力量回向觀音法會
會員及祝福護法善信消災免難、福壽俱增、
合家康泰、諸事如意。

每個家庭可寫兩個名字(合家)$120/ 年。

千佛寺功德認捐表 M.B.S.S.I Donation Form


53-55 Massachussets Avenue, Quincy, MA 02169
Tel: 617-773-1688 Fax: 617-773-2201
Email: 1000buddha@gmail.com

消災祈福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 址 Addr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Date_____________ 電話 Phone_____________ 編號 NO()

* 新會員【】* 老會員【】現祈福會員編號 NO._____________



支票抬頭人請寫:M.B.S.S.I

菩提綸音83期 62
通告

供燈功德介紹
寶殿佛燈處處明
供養十方佛菩薩
虔誠奉獻佛前燈
藉佛菩薩加持力
三障捐除得解脫
智慧常開福由生
故知
發心點盞光明燈
消災免難度時光

觀音菩薩法會 功德介紹 M.B.S.S.I Donation Form


千佛寺功德認捐表
53-55 Massachussets Avenue, Quincy, MA 02169
欲解諸罪障、莫如修懺法 Tel: 617-773-1688 Fax: 617-773-2201
懺除宿業罪、得智慧增長 Email: 1000buddha@gmail.com
諸惡皆不作、眾善皆奉行
意業皆清淨、所作皆如法
姓名(中)________(英)________編號 No. _______
地址 Addres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長養諸福業、一切皆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Date:________電話 Phone:________
千佛寺每月第一個周日上午九時啟建
大悲懺法會,集大眾虔誠力量回向觀音法會
本人願供奉金佛像____尊,每尊(永久)US$500.00 元共 US$ _____元
會員及祝福護法善信消災免難、福壽俱增、
本人願供奉光明燈____盞,每盞(每年)US$100.00 元共 US$ _____元
合家康泰、諸事如意。
*新燈【】*續點【】現供奉光明燈編號 No. ________
每個家庭可寫兩個名字(合家)$120/ 年。 Inc.@M.B.S.S.I
支票抬頭請寫:MASS Budhi Siksa Society
請郵寄《菩提論音》(季刊)到以上地址,()現已收到,()從未收到

-----------------------------------
更改通訊地址:
地址(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 菩提綸音83期
通告

麻省菩提學會千佛寺
Massachusetts Budhi Siksa Society Inc.
Thousand Buddha Temple
53-55,MASSAVE,QUINCY,MA02169
地址:昆士市,麻省大道五十三號
電話(TEL):617-773-7745;617-773-1688
網址:www.thousandbuddhatemple.org
電郵(E-mail):1000buddha@gmail.com

光臨千佛寺路線須知
由波士頓(From Boston): 由紐約(From New York):
93 SE x it12號 出 口 一 直 上 橋 第 一 個 出 口 93N Exit18號出口,沿著Quincy Center之路
(Hancock St.)之路牌指示直走到盡頭 牌指示,於Newport Ave與Granite St之交通
交通燈,轉左,再在第一盞交通燈轉右 燈轉右,在第一個交通燈轉左,第二個交通
(Washington St.),再過第二和第三盞交 燈轉右,再在第三個交通燈轉右,就是Wash-
通燈之後的第五街右轉就是。 ingtonSt,直走約兩哩路至Mass Ave,千佛
寺就在右邊。
公共交通:
紅線地鐵站(Red Line):Quincy Center站下,然後可乘220、221、222線巴士到達。

千佛寺

千佛寺圖書館通告
本圖書館開放時間由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
館內藏有各種中、英佛教書籍,及 DVD 光碟
歡迎各善信親臨閱覽或借出
並有中、英書籍,錄影帶及 DVD 光碟等結緣
有意者可親到本寺或來信索取

菩提綸音83期 6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