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第四课 经济短文两篇 ——厉以宁

效率与就业的矛盾

关于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国内学术界讨论得较早,文章也比较多。至于效率与就业的

矛盾,讨论是不充分的,而且这方面的文章也不算多。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中,都存在着效率

与就业的矛盾。然而在近年来的中国经济中,这一矛盾可能更加突出。

要知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效率与就业的矛盾是被掩盖着的。当时,中国政府采取

统一安排就业的政策,用人单位按照政府的政策接受劳动力,于是失业便成为不公开的。加

之,当时对于农村中的劳动力采取封闭的做法,一概不得流动,不得自谋职业,一概参加人

民公社组织的生产劳动,尽管效率十分低下,但失业问题却不明显。因此人们也就察觉不到

效率与就业的矛盾的尖锐性了。

改革开放的最初十年内,效率与就业之间的矛盾虽然已经有所暴露,但问题并不严

重。这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80 年代内,劳动密集型的乡镇企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这些乡镇企业的技术设

备一般比较简陋,但却能容纳较多的来自农村的多余劳动力。

(2)80 年代内,国有企业的改革尚未真正开始,国有企业依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用

工制度,既奉命接收计划分配来的劳动力,又不能把本企业多余的劳动力打发出去,因此,

即使国有企业人浮于事,效率不佳,但也还能继续运转,不会发生尖锐的效率与就业的矛

盾。这一矛盾仍然被掩盖起来。

(3)80 年代内,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无论在工农业生产领域内还是在服务业领域

内,市场竞争意识都是淡薄的,市场竞争也开展得很不够。企业感受不到外界竞争的巨大压

力,劳动者自身也没有感受到劳动力供求方面的压力。这样,效率问题不受重视,于是效率

与就业的矛盾也就不明显了。

进入 90 年代,特别是 90 年代中期以后情况显著变化。

变化之一是:每一个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乡镇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都力

求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否则难以在竞争中立足。它们都把精简编制,减少冗员,提

高职工队伍的素质放在重要位置。这样,本来被掩盖的“低效率下的高就业”现象的不合理

性暴露无遗。没有哪一个企业愿意维持这种不合理现象,而都想改变现状。

变化之二是: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用人单位深感这一压力。在企业新建与扩建时,

都不愿继续采取劳动密集型的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而希望加速技术改造,采取节省劳动力成

本的新技术。甚至外商来投资办厂时,也倾向于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的企业,而对劳动

密集型企业的兴趣正在下降。
变化之三是:政府不仅不再像过去那样以行政手段向用人单位硬性派遣劳动力,而且

允许企业以经济理由辞退劳动力,包括允许亏损企业依法宣告破产。这就给劳动力市场增大

了压力。

由于出现了上述变化,效率与就业的矛盾尖锐化已不可否认。这对于下一阶段中国经

济的决策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必须对效率与就业的关系进行协调。在现实条件下,只顾提高效率而听任失

业增加,或者只顾多安排就业而听任效率低下,都是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应当在两者之间选

择较折中的道路。

另一方面,技术改革的步伐不能放慢,高科技的发展必须加速,但与此同时,劳动密

集型的行业仍应继续成长。不管怎么说,劳动力资源是中国的优势之一,我们要利用这一优

势,发挥这一优势,而不能单纯把这当做一个包袱。

(1994 年 12 月 2 日在美国斯丹福大学与 12 月 18 日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答中国留学生

的提问)

人口分析是市场分析的重要依据

在分析中国的市场及其变动趋势时,人口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依据。可

以从人是劳动者、消费者和投资者这样三个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人是劳动者。人作为劳动者,在提供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和劳务方面起着重要作

用。劳动力市场是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分析劳动力市场状况时,一般说来,以下四个数

据是不可缺少的。

1.每年达到就业年龄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数,以及他们的性别构成、文化程度构成、

地区构成等;

2.随着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每年需要的劳动力数目,以及他们的性别构成、文化

程度构成、地区构成等;

3.由于年龄的增长或由于其他原因,在已经就业的人数中每年退出工作岗位的人数,

以及他们的性别构成、文化程度构成、地区构成等;

4.社会上闲置的劳动力数目,包括公开失业的和隐蔽失业的劳动力数目,以及他们的

性别构成、文化程度构成、地区构成等。

当然,在进行劳动力市场分析时,往往还需要有其他方面的数据,但以上四项数据是

分析劳动力市场及其变动趋势所必需的。有了新增劳动力的数据、对劳动力需求的数据、退
休劳动者的数据和社会闲置劳动力的数据,我们就可以基本上了解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及

其变动趋势,从而为国家制定就业与再就业对策提供依据。

其次,人是消费者。人作为消费者,为市场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提供销路。商品市场

由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所组成,而在消费品市场上,交易者不仅供给与购买各种物质

形态的消费品,而且还供给与购买各种生活服务。人作为消费者,不仅直接地影响着消费品

市场上对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而且间接地影响生产资料市场上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在分析

商品市场状况时,人口分析将提供以下这些重要的数据:

1.人口的年龄构成,包括不同地区的人口年龄构成。有了这些数据,可以推算老年

人、成年人、少年、幼儿、婴儿的人数及其变动趋势,从而为不同消费对象所需要的消费品

和服务的数量、销售额及其变动趋势的预测提供依据。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生活服务设施、

教育设施、医疗保健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福利设施的增长率与布局,都与上述人口分析有

密切联系。

2.人口总量及其变动率,为有限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这是因

为,无论是人们直接消费的消费品和服务,还是人们间接消费的生产资料,都是利用一定的

资源才能生产出来的,而所利用的资源中,有些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有些虽然是可再生的资

源,但目前每年的消耗量却大于再生数量,从而造成“资源赤字”。因此,从人是消费者的

角度来看,人口分析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值得重视的。这将为有效地节约、

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提供可靠的依据。

3.人口分析,包括生育率的分析、寿命分析、死亡原因的分析等,为正在日益成长的

人寿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用于保险的支出

的数额以及保险支出在家庭支出中的比重也将增大。这是符合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

再次,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也是投资者。人作为投资者,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资

金,同时也因自己的投资而得到收入,这些收入还可以用于再投资。这里所说的个人投资,

是广义的,即不仅包括个人的直接经营,如个人直接投资于工商业、农业、服务业,个人购

买公司股票、各种债券、投资基金券,也包括个人的储蓄存款,即把手中的货币通过金融机

构的中介而流人生产与服务领域。

人口分析为资金市场分析提供依据。除了上面提到的与人口分析有关的人寿保险(这可

以被看成是经济中的融资渠道之一)而外,人口分析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有助于资金市场分

析:
1.人口的职业构成和按收入水平的分组研究,有助于对资金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分

析。例如,证券的发行、储蓄存款的变动、投资基金的建立与发展都同人口分析有一定的联

系。而金融机构的布局,尤其是储蓄所的布局,也同人口的地区构成有关。

2.个人对工商业、农业、服务业的直接经营,即个人直接投资建立工商业和服务业企

业,或个人扩大农业生产与经营规模,固然取决于市场容量和资源供给状况等因素,但不可

否认,人口的职业构成、人口的按收入水平的分组研究,以及社会闲置劳动力状况的分析,

同样为个人的直接经营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提供一定的依据。

此外,我们也应当看到,人口分析直接为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和其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提供依据,而各类社会保障基金也是可供投资的资金来源。因此。在分析资金市场及其变动

趋势时,不能忽略人口分析同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与运用的分析之间的关系。

以上,我们从人作为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这样三个不同的角度考察了人口分析与

市场分析的联系。我希望政府部门、企业界和经济学界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市场经济与人

口的研究,以推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的开展。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