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3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

簡報人:綜合評估者
開發單位: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
李盛全
環評顧問:景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民 國 108年7月19日
2

壹 開發內容簡介

貳 第一次初審會議結論回覆說明

參 書面審查意見重點回覆說明

肆 結語
3

 阿里山森林鐵路屏遮那站與十字路車之間,58K+710~800崩塌中斷
 東北側阿里山青年活動中心(0.9km)、二萬坪車站及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西北側來吉部落(3.2km);西南側十字村(2km)及十字路車站
阿里山溪
來吉部落
43號隧道
西洞口
新建42
號隧道
東洞口

屏遮那車站
新建42隧道東洞口銜接處 屏遮那平台土石堆置場

二萬坪
新建42號隧道 車站 阿里山森
林遊樂區
阿里山青年
活動中心
垃圾轉運站

18
阿里山森林鐵路 新建42號隧道西洞口與既有 42號隧
道西洞口位置

既有42號隧道土石堆置場

既設42
號隧道
新建42號隧道
西洞口
西洞口
十字路車站

18
十字村
壹、開發內容簡介

 採取迂迴隧道方式繞過崩塌區,並銜
接既有隧道 使用分區 森林區

 設置土石堆置場,以堆置隧道開挖所 隧道長度 1,104 m

產生之土石方 剩餘土石方量 約3.5萬 m3(實方)


土石堆置場面積 9,750 m2
屏遮那車站 橫坑長度 118 m
屏遮那平台 新建42號隧道 約1,104 m
土石堆置場

於里程59k+387處
東洞口
與既有43號隧道銜
(海拔1,660m)
新建42隧道
新建42號隧道

東洞口

橫坑 西洞口 於里程58K+400入
(海拔1,630m) 洞,並設置假洞
主要設施
既有42號隧道 屏遮那平台可堆置
土方堆置場
土石堆置場 土石約4.7萬 m3
(海拔
1,722~1,735 m) 既有42號隧道可堆
新建42隧道 置土石約0.5萬 m3
西洞口 0 175 250 500 m

底圖來源: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 排水溝及滯洪沉砂
水土保持設施

壹、開發內容簡介

簡易修復 長期復建
 可行復建方案 評估方案
明隧道原址復建方案 長橋樑方案 隧道改線方案
 簡易修復1種與長期復建2種共3 工程內容
明隧道原址重建,配 橋樑(370 m)+兩座隧 隧道
合邊坡整治 道(共335 m) 長 1,104 m
種可行方案 計畫推動 前置作業 - 24 27
期程 施工期 24 36 27
(月) 合計 24 60 54
施工便道施築及臨邊 隧道開挖若遭遇
施工便道施築汛期有
施工期間 坡施工,有被上邊坡 特殊地質安全性
被沖毀疑慮
不穩塊石衝擊疑慮 較低
安全性
原址重建路線緊鄰邊橋台及橋墩坐落於邊
營運期間 坡,有被上邊坡不穩坡上,有被上邊坡不較無安全疑慮
塊石衝擊疑慮 穩塊石衝擊疑慮
易受天候影響,施工易受天候影響,施工
施工性 不易受天候影響
安全風險高 安全風險高
隧道內行駛無景
與現況相同,保留約眺望阿里山溪河谷景
景觀性 觀,與現況稍差
200公尺景觀 觀壯麗
約少200公尺景觀
橋墩受暴雨土石衝擊
受沖蝕溝向源侵蝕, 避開崩塌區影響,
迴避極端氣候能力 需強化保護工程,迴
迴避極端氣候差 迴避極端氣候佳
避極端氣候佳
不開闢施工便道,生 需開闢施工便道,生 不開闢施工便道,
自然資源折耗
態影響小 態影響大 生態影響小
隧道開挖及鑽炸,
利用既有施工便
需開闢施工便道及隧
施工規模小,侷限原 道或既有軌道台
環境質損 道,施工規模大,環
路線,環境質損少 車搬運,施工規
境質損多
模強度小,環境
質損少
前置作業 - 0.06 0.06
計畫推
設計監造 0.19 0.44 0.42
動經費
施工 3.50 9.01 3.43
(億元)
合計 3.69 9.51 3.91
採用序位 備選方案 優選方案
壹、開發內容簡介

 復建工程替代方案
 針對各方案之推動工期、安全性、施工難易度、景觀性、迴避極端氣候之能力
、自然資源折耗、環境質損等項目進行序位評分,其總分越低序位越高,以隧
道方案為優選方案,明隧道原址復建方案及長橋樑方案為備選方案。

簡易修復 長期復建

評估方案 明隧道原址復建方案 長橋樑方案 隧道改線方案

明隧道原址重建,配合 橋樑(370 m)+兩座隧道(


工程內容 隧道長 1,104 m
邊坡整治 共335 m)
計畫推動期程(長序位低) 1 3 2
安全性 施工期間 3 2 1
(高序位高) 營運期間 3 2 1
施工性(難序位低) 2 3 1
景觀性(好序位高) 2 1 3
迴避極端氣候能力(好序位高) 3 2 1
自然資源折耗(少序位高) 1 3 2
環境質損(少序位高) 1 3 2
總分 16 19 13

採用序位(總分少優先) 備選方案1 備選方案2 優選方案


壹、開發內容簡介

7
新建42號隧道東洞口擴挖
 新建42號隧道東洞口(海拔1,660m)
 由43號隧道內銜接新建42號隧道,
無洞口邊坡保護之問題
 將43號隧道單邊襯砌破碎後並往側
邊(橫向)開挖約1.5公尺,擴挖範圍
約35公尺 新建42號隧道
東洞口
 新建42號隧道西洞口(海拔1,630m) 43號隧道

 於里程58K+400處入洞,此處坡面 新建42號隧道

植生茂密,為良好之入洞邊坡 既有42號隧道

 洞口外架設長約5公尺之假洞,以保
新建42號隧道
護洞口於施工機具與人員之安全 西洞口

 受限於施工機具、材料運輸、土石 西洞口邊坡入洞
運棄皆不易,故西洞口入洞約
100~150公尺後停止開挖
壹、開發內容簡介

 開挖工法  橫坑工程
 距離洞口約30~50公尺,採機械開挖  增加一個工作面,以縮短工期
 之後採鑽炸工法施作,採勻滑開炸,  於既有42號隧道東口處入洞
每 次 開 炸 體 積 為 42.98 m3 , 以 0.9  橫坑全長約118公尺,採倒D型斷面
kg/m3 推估,每次開炸火藥使用量為 ,不設襯砌,完工後以140 kgf/cm2
38.68 kg 混凝土回填

新建42號隧道

施工橫坑

橫坑起點
(既有42號隧道東洞口)
舊里程 59K+081

橫坑終點
新里程 59K+100

0 25 50 100 m
壹、開發內容簡介

 隧道洞口開挖(以屏遮那隧道為例)

洞口假洞架設 洞口假洞噴凝土 洞口進洞開挖 假洞延伸5公尺


 隧道防水及襯砌施作(以屏遮那隧道為例)

A型盲溝舖設 下部防水層鋪設 鋪底混凝土 下部鋼筋紮綁

鋼模襯砌澆置 上部防水層 高側牆澆置 仰拱襯砌澆置


壹、開發內容簡介

10
屏遮那平台
土石堆置場
 屏遮那平台土石堆置場  分為三階段回填,每
 堆置於前期屏遮那隧道土石堆 階段退縮 1.5~2.5 公尺
置場上方(海拔1,722~1,735 m) 既有42號隧道
作為緩衝平台
土石堆置場
 預計堆置實方3.2萬m3 A

 坐落於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
,經「基地地質調查及地質安
全評估」結果,堆置後尚無崩
塌之疑慮
 既有42號隧道土石堆置場
 西洞口開挖土石暫置於既有42
號隧道內,利用既有隧道空間 屏遮那平台土石堆置場 A
做為土石堆置場 既有施工便道

 預計堆置實方0.3萬m3 主要坡面3階坡度比均為1:2.5
平台溝
回填完成面草種噴植

3 平台溝
隧道開挖料
分層夯石回填 2 漿砌塊石擋土牆
既有施工
1 便道改道

地表清理後地面線
既有平台溝

既有42號隧道土石堆置場
壹、開發內容簡介

11
屏遮那平台
土石堆置場
 東洞口土石運輸路線 45號隧道

 東洞口開挖產生之土石運至屏
遮那平台堆置,運輸距離約2.5
公里 44號隧道
屏遮那隧道

 利用既有鐵路,將屏遮那隧道 新建42號隧道

至新建42號隧道東洞口沿線鐵
軌拆除,小搬運運送土石 43號隧道
橫坑

 設置二次搬運點,避免與材料 隧道棄碴鏟上小搬運車

搬運車出入路線重疊而造成施
工干擾
 西洞口土石運輸路線 既有42號隧道西
洞口土石堆置場
 西洞口開挖產生之土石運至既 (隧道內) 隧道搬運棄碴之小搬運車

有42號隧道堆置,運輸距離約 運輸方式圖例

80公尺 小搬運車行駛路線

二次搬運點
 西洞口入洞100~150公尺後停
運土車行駛路線
止開挖,土石運量少且運距短
壹、開發內容簡介

12
屏遮那平台
既有排水系統
 屏遮那平台土石堆置場
 分為三階段回填,每階段退縮 滯洪沉砂池
1.5~2.5公尺作為緩衝平台
 設置平台溝及永久性滯洪沉砂
池,以重現期50年降雨強度
圖例
設計滯洪容量,以重現期25 漿砌塊石擋土牆

年設計出流量,滯洪池蓄洪容 平台
集水井
量為164 m3 滯洪沉砂池
平台溝
 設置盲管增加透水,避免土石 排水涵管

堆置場內地下水位蓄積 排水明溝
排水盲管

 火藥庫基地
 屬臨時設施,完工後復原,設
置臨時排水明溝收集地表進流
溢流口
,利用臨時管涵匯入既有山溝 需求 設計 永久性 放流
滯洪池 集水 尺寸
滯洪量 滯洪量 滯洪池尺寸 口尺寸
編號 分區 3 3 (b×h)
Vsd (m ) Vd (m ) (沉砂池尺寸) (b×h)(cm)
 新建42號隧道西洞口 (cm)
有效面積
 周邊設置排水明溝收集地表逕 DA1 A1~A3 146.5 164.0
65.6 m2
20×30 200×60
深度2.5 m
流,並匯入既有山溝 (深度0.6 m)
13

一 補充說明屏遮那平台土石堆置場考量整體邊坡穩定之分析及
土地利用計畫

二 依「環境影響評估河川水質評估模式技術規範」採25年重現
期距之單場降雨強度,評估施工期間逕流廢水推估數據之合
理性

三 補充說明阿里山山椒魚調查位置、努力量及成果

四 提出隧道洞口落石崩塌之防護措施及緊急防救災規劃

五 補充各階段交通量服務水準評估計算資料,並檢核其合理性

六 說明場址周邊之地下水文地質現況,並評估本案開發可能之
影響及提出減輕對策

七 檢核修正鑽炸工法使用火藥量及提出減輕措施
貳、第一次初審結論與回覆說明

14

 屏遮那平台土石堆置場堆置後邊坡穩 1,765

1,760 (a)常時F.S.= 2.146 > 1.5

定分析,常時、地震及暴雨(極端氣 1,755

1,750

候)安全係數均符合「水土保持技術
1,745

1,740

Elevation(m)
1,735

規範」第73條規定,故無崩塌疑慮 1,730

1,725

1,720

1,715

1,710 常時地下水位GL.-30 m,故不考慮地下水位


1,70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765
Distance(m)
1,760

邊坡穩定設施整體安全係數 1,755
(b)地震F.S.= 1.496 > 1.2

剖面編號
1,750

1,745

常時 地震 暴雨
1,740

Elevation(m)
1,735

1,730

1,725

剖面A 2.146 1.496 1.457 1,720

地下水位GL.-30 m
1,715

1,710

1,705

剖面B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758 1.345 1.311 1,765

1,760
Distance(m)

1,755
(C)暴雨F.S.= 1.457 > 1.1
1,750

平時 地震 暴雨 1,745

最小之安全係數 1,740
Elevation(m)

>1.5 >1.2 >1.1 1,735

1,730

1,725

1,720

檢核結果 ok ok ok 1,715

1,710
地下水位抬升高至GL.-3 m
1,70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Distance(m)
貳、第一次初審結論與回覆說明

15

1,745
(a)常時F.S.= 1.758 > 1.5 1,745
(b)地震F.S.= 1.345 > 1.2

1,740 1,740

1,735 1,735
Elevation(m)

Elevation(m)
1,730 1,730

1,725 1,725

1,720 1,720

常時地下水位GL.-30 m,故不考慮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GL.-30 m


1,715 1,715

1,710 1,7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Distance(m) Distance(m)

1,745 (C)暴雨F.S.= 1.311 > 1.1

邊坡穩定設施整體安全係數 1,740

剖面編號 1,735

常時 地震 暴雨
Elevation(m)
1,730

剖面A
1,725

2.146 1.496 1.457 1,720

剖面B 1.758 1.345 1.311 1,715


地下水位抬升高至GL.-3 m
1,7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平時 地震 暴雨 Distance(m)

最小之安全係數
>1.5 >1.2 >1.1

檢核結果 ok ok ok
貳、第一次初審結論與回覆說明

16

 屏遮那崩塌區整體邊坡穩定分析,
1,900

常時、地震及暴雨(極端氣候)安全 1,850

1,800
(a)常時F.S.= 1.794 > 1.5

係數亦符合「水土保持技術規範」 1,750

Elevation(m)
1,700

第73條規定,無崩塌疑慮 1,650

1,600

1,550

1,500
常時地下水位GL.-30 m,故不考慮地下水位
1,45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邊坡穩定設施整體安全係數
Distance(m)

剖面編號
常時 地震 暴雨 1,900

1,850
(b)地震F.S.= 1.230 > 1.2

剖面C
1,800
1.794 1.230 1.156 1,750

Elevation(m)
最小之 平時 地震 暴雨
1,700

1,650

安全係數 >1.5 >1.2 >1.1 1,600

1,550

檢核結果 ok ok ok 1,500 地下水位GL.-30 m


1,45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Distance(m)

1,900
(C)暴雨F.S.= 1.156 > 1.1
1,850

1,800

1,750
Elevation(m)

1,700

1,650

1,600

地下水位抬升高至GL.-3 m
1,550

1,500

1,45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Distance(m)
貳、第一次初審結論與回覆說明

17

 極端氣候因應措施及土地利用計畫
 設置平台溝及永久滯洪沉砂池,滯洪 滯洪沉砂池
平台溝
池蓄洪容量為164 m3
 設置盲管,增加透水,將地下水匯集
於盲溝內,迅速排放至下游,避免土
圖例
石堆置場內地下水位蓄積 排水明溝
漿砌塊石擋土牆
排水盲管
平台
 施工階段每階填土完成面以草種噴植 集水井

,達到每階完成就綠美化一次之目的 滯洪沉砂池
平台溝

 營運階段進行人工林補植復育,營造 排水涵管
排水明溝
至少兩層之複層林 排水盲管

溢流口
需求 設計 永久性 放流
滯洪池 集水 尺寸
滯洪量 滯洪量 滯洪池尺寸 口尺寸
編號 分區 3 3 (b×h)
Vsd (m ) Vd (m ) (沉砂池尺寸) (b×h)(cm)
(cm)
有效面積
65.6 m2
DA1 A1~A3 146.5 164.0 20×30 200×60
深度2.5 m
(深度0.6 m)
貳、第一次初審結論與回覆說明

18

 本計畫施工期間放流水水質
 BOD濃度採營建工地放流水水質之限值30 mg/L
 SS濃度以修正土壤流失公式(MUSLE)推估單場25年重現期暴雨土壤沖蝕量約
1.7公噸,降雨逕流所含之SS濃度為3,013.5 mg/L
 施工先完成臨時沉砂池,堆置區設置臨時截水溝,導入臨時沉砂池後排放,參
考逕流廢水削減計畫,泥沙控制設施去除率80 %,預期SS濃度可降至602.7
mg/L;堆置區裸露面進行表面覆蓋,減少泥沙沖蝕率約75 %,可步降低SS濃
度至150.7 mg/L

Veff Qp As
Km C P LS
修正土壤 (m3) (cms) (Ton)
流失公式
(MUSLE)

564.12 0.3134 0.0053 1.00 0.50 3.00 1.70


貳、第一次初審結論與回覆說明

19

 環境影響 項目 施工階 施工階


開發前 施工階 施工階 承受
段水質 段水質 承受
 河 川 受 擾 動 , BOD 增 加 8.88mg/L , 模擬 環境現 段逕流 段逕流 水體
評估 濃度 水體
情境 況水質 量 水質 水質
水質 結果 增量 類別
SS因現況濃度高於放流水,SS減少 項目
(mg/L) (CMS) (mg/L)
(mg/L) (mg/L)
標準

68.41 mg/L 受 BOD 2.7 0.3134 30 11.58 8.88 乙類 2


工程
 河川未受擾動,BOD增加9.27mg/L, 擾動 SS 361 0.3134 150.7 292.59 -68.41 乙類 25
未受 BOD 1.5 0.3134 30 10.77 9.27 乙類 2
SS增加47.17 mg/L 工程
擾動 SS 5.7 0.3134 150.7 55.87 47.17 乙類 25
 25年重現期暴雨事件屬短期之影響,
評估對下游水體水質影響輕微。
 減輕對策 滯洪沉砂池

 施工人員生活污水 屏遮那平台
既有排水系統

 設置流動廁所,定期委託清運處理
 逕流廢水 圖例
漿砌塊石擋土牆

 設置截水溝及沉砂池 平台
集水井

 非點源管理措施
滯洪沉砂池
平台溝
排水涵管
 地下水 排水明溝
排水盲管
 使用簡易自來水不抽用地下水
參、環境影響預測分析及減輕對策

20

 施工期間非點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 執行方法

1.劃定廢棄物處理場及容器,並遠離排水系統。
2.廢棄物應放置於遮蓋或具二層防範之場所,防止因
暴雨產生污染物外流
工地管理
3.定期清除截水溝及泥砂沉澱設施內之累積物。
4.定期清掃基地內落塵及砂土。
5.於開挖面或堆置場所鋪設遮雨、擋雨及導雨設施。

1.以灑水、鋪瀝青、混凝土或粗粒料方式穩定施工道
施工便道及車輛 路,防止土壤侵蝕及飛塵。
管理 2.車輛離開工地前,於洗車台清洗附著於車輪上之泥
水,清洗廢水流入沉砂池沉澱後再行排放。

1.設置截水溝使降雨逕流引至沉砂池,減少土壤沖刷
降雨逕流管理 外流。
2.設置臨時性沉砂池,使水中泥砂沉澱後再行排放。
貳、第一次初審結論與回覆說明

21

 已進行4季生態調查,調查範圍山溪山澗分布於地勢
陡峭處難以前往,過程皆有翻找水窪、溝渠及樹林
底層潮濕處,並未發現阿里山山椒魚
 依據「阿里山地區阿里山山椒魚的分布與族群監測 陸域動物調查
」(賴俊祥等,2007)等文獻指出阿里山山椒魚之棲
地特性,其海拔高度介於2,100~2,500 m之間(阿里
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 本計畫區海拔高度介於1,630~1,735 m間
 西洞口高程約1,630 m  東洞口高程約1,660 m 陸域植物調查

 屏遮那平台土石堆置場高程介於為1,721~1,735 m

 已規劃施工期間水域生態保護對策,施工期間進行
水域生態監測,若發現珍貴稀有或應予保育野生動
物,將會特別標示,並採取必要措施迴避或不影響
其棲地

水域生態調查
貳、第一次初審結論與回覆說明

22

 新建42號隧道東洞口
 由43號隧道內銜接新建42號隧道,無洞口邊坡保護問題

 新建42號隧道西洞口
 入洞坡面植生茂密情況良好,上方邊坡掛網噴凝土及岩栓保護坡面
 打設12公尺管冪鋼管,以H型鋼支保及噴凝土架設約5公尺假洞,保護洞口施工
機具與人員安全
新建42號隧道東洞口擴挖 地面線


程 厚噴凝土
(m)
桁型鋼支保

或依工程司指示調整長度
洞口保護:
型鋼支保、
鋼纖維噴凝土
及鋼絲網
西洞口邊坡入洞
進洞位置

隧道西洞口假洞段
貳、第一次初審結論與回覆說明

23

 東洞口擴挖變形量檢核 A
常時F.S.= 6.127 > 1.5

 開挖完成後底部隆起最大位移量約
1.82 cm (C-C斷面);頂拱最大位移
岩栓
量0.57 cm (A-A斷面),側壁最大位
A
移量0.56 cm (C-C斷面),均未超過
變形寬容量
地震F.S.= 4.448 > 1.2 暴雨F.S.= 4.923 > 1.1
 西洞口邊坡穩定分析
 西洞口邊坡於常時、地震及暴雨之安
全係數均符合「水土保持技術規範」 岩栓 岩栓

第73條規定

最大位移量(cm)
變形寬容量
斷面 頂拱 仰拱 側壁 寬容量檢核結果
(cm) 邊坡穩定設施整體安全係數
(C) (I) (W)
剖面編號
A-A 0.57 1.30 0.37 ok 常時 地震 暴雨
B-B 0.52 1.70 0.53 ok 剖面A 6.127 4.448 4.923
10
C-C 0.53 1.82 0.56 ok
平時 地震 暴雨
ok 水土保持技術規範
D-D 0.57 1.75 0.53 >1.5 >1.2 >1.1
貳、第一次初審結論與回覆說明

24
巡查人員準備出發

徒步 使用機動道班車

沿線開始巡查

檢查及填報巡路單、異常影響木紀錄表

異常影響木紀錄表 巡路單投入巡路箱內

災害或事故發生
監工區彙整異常影響木紀錄表 站長取出巡路單確認
陳報本處會勘確認
巡路或事故現場人員通報監工區

列車可否通行 監工區通報
知會嘉義處 事件判定與應變對策
鐵路維護科
影響木處理 是 否 及鄰近車站,
通告鐵路維護科及鄰近車站 由鐵路維護
準備開車 禁止開車 科決定是否
否 是 試車或恢復
轉知列車慢行或停止運轉 通車
搶修作業
調遣道班人員及準備工具材料 否
存查 伐除、修枝或列管監測

馳援現場展開搶修作業 事故排除
貳、第一次初審結論與回覆說明

25

 緊急逃生路徑規劃
 依林鐵處「列車隧道內緊急逃生標準作業程序」進行逃生及避難行動

列車於隧道內遇坍塌、
落石或其他異常狀況

部分車廂及機車
列車能正常運轉 列車無法正常運轉
能正常運轉

故障車廂解聯 垃圾轉運站
新建42號隧道

列車前進或退出隧道外之安全地點 引導乘客下車步行,
前進或退出隧道

通報前後方車站
十字路車站

可接駁路段,安排 無法接駁路段, 安排救援列車或公路 圖例


列車進行接駁 列車退至公路客運 客運接駁 洞口外安全地點
接駁地點進行接駁 客運接駁地點
貳、第一次初審結論與回覆說明

26

 假日尖峰小時交通量補充調查  營運階段衍生車旅次
 108/6/8(六)補充調查假日尖峰  以103年觀光巔峰之情境,預估阿里山
小時交通量 森林遊樂區每年入園人數恢復276萬人
 現況平日及假日尖峰小時車流  平日尖峰小時V/C值為0.38,路段服務
量分別為632及962 PCU,V/C 水準為E級,與現況相比較差
值為0.30及0.51,服務水準修正  假日尖峰小時V/C值為0.68,路段服務
為D及E級
水準為E級,與現況相比較差

 施工階段衍生車旅次
 衍生車次每小時3車次(單向) 平日尖峰 假日尖峰
台18線
現況 施工階段 營運階段 現況 施工階段 營運階段
 施工人員約50人,尖峰小時衍生
C1 2,900 2,900 2,900 2,900 2,900 2,900
汽車35車次及機車15車次(單向)
fw1 0.81 0.81 0.81 0.93 0.93 0.93
 平日尖峰小時V/C值為0.32,路
fd 0.94 1.00 0.94 0.73 0.73 0.73
段服務水準為D級
fhv 0.48 0.50 0.48 0.60 0.59 0.60
 假日尖峰小時V/C值為0.57,路 Ci 1,052 1,173 1,052 1,179 1,071 1,179
段服務水準為E級,假日與現況 Vi 317 376 399 606 665 806
相比較差 (V/C)i 0.30 0.32 0.38 0.51 0.57 0.68
LOS D D E E E E
貳、第一次初審結論與回覆說明

27

 新建42號隧道段地下水文
 東洞口常時水位介於地表下45.2~49.7 m
 西洞口常時水位介於地表下38.4~38.5 m
 連續觀測結果,當梅雨及颱風等密集降
雨時水位明顯抬昇,最高可至地表下
1.31 m
 隧道段岩層透水性佳,地下水位主要受
到降雨影響而抬昇,降雨停止時地下水
迅速往下游宣洩,並恢復至常時水位,
亦無湧水之現象
 屏遮那平台土石堆置場地下水文
 地質鑽探結果,於地表下30 m內均無發
現地下水,推估常時地下水位均低於地 土石堆置場範圍

106-BH-04

表下30 m (30 m)

 屏遮那平台下方為前期屏遮那隧道開挖 於地表30 m內
均無發現地下水 106-BH-01

之土石,粒徑介於粉砂至巨礫之間,透 (30 m) 106-BH-02


(30 m) 106-BH-03
(32 m)

水性良好,地下水位不易蓄昇
貳、第一次初審結論與回覆說明

28

 減輕對策
 屏遮那崩塌地坡面已有完善坡面排水系統,如集
水井、排水溝及跌水工等
 本計畫屏遮那土石堆置場設置平台溝、滯洪沉砂
池及排水盲管,加速排水,避免雨水積存使地下
1 集水井
水位抬昇

1
3 2

滯洪沉砂池 屏遮那平台
既有排水系統
2 排水溝
圖例
漿砌塊石擋土牆
平台
集水井
滯洪沉砂池
平台溝
排水涵管
排水明溝
排水盲管
3 平台溝
貳、第一次初審結論與回覆說明

29

 開挖輪進長度及火藥量
 參考多林及屏遮那案例:每公尺開挖量約28.65 m3,火藥使用量0.9 kg/m3
 本計畫每次輪進長度為1.5 m,推估每次開炸所需火藥量約38.68 kg

 爆破振動影響量
 質點振動速度對於構造物之影響遠大於岩石,考量既有43號隧道歷史價值及可
能損傷情形,爆破振動安全範圍應於2.0~19.0 mm/sec
 每次開炸43號隧道受鑽炸震動影響之最大質點振動速度(PPV)為12 mm/sec,
符合爆破振動安全範圍,評估影響輕微
 減輕對策
 規範施工廠商於施工前提出振動監測計畫

 以美國礦務局爆破振動安全標準作為規範:
 對應10 Hz容許PPV為19.0 mm/sec
 對應20 Hz容許PPV為25.4 mm/sec
 對應50 Hz容許PPV為50.8 mm/sec
30

一 隧道鑽炸規劃與控制開炸計畫

二 新建42號隧道災害潛勢及因應對策

三 工程風險分析及因應策略

四 屏遮那土石堆置場上方集水區排水水路

五 屏遮那土石堆置場污染防治措施

六 10cm 以上喬木移植或補植管理計畫

七 營運期間交通尖峰疏導措施

八 營運期間暴雨停駛規定及因應對策
參、書面審查意見重點回覆說明

31

 本計畫隧道鑽炸開挖規劃
 孔位佈設:以錐型拔心孔、鏡面平均佈設孔位、外環空孔輔佐為規畫原則,之後
視實際開炸情形調整
 炸藥用量:每輪輪進長度1.5 m,每次開炸藥量約38.68公斤
 雷管:以7段延時雷管引爆,順序由中心往外環方向引爆

 控制開炸
 以使用至少7段延時雷管、每個延時開炸藥用量控制在經驗值6公斤以下為原則

 控制開炸實務規範
 將「控制開炸」規定載明於施工廠商之招標文件中,並依要求納入施工計畫書中
,且經本處及設計單位審核批准後嚴格實施

開挖鑽孔示意圖 隧道裝藥結線示意圖
參、書面審查意見重點回覆說明

32

 崩塌機制 A‐A’剖面 A’

 崩塌區內未崩塌突出坡面坡度為60~75
度之間,且蝕溝裸露面逐漸增加 可能安定坡度50度

 每逢大雨後,蝕溝側蝕情況越發明顯
,以致坡面上方風化層發生崩落
 以大時間尺度而言,未崩塌坡面應受
自然營力作用漸漸趨緩為50°左右 新建42號隧道

 因應對策
B‐B’剖面
 利用隧道改線方案通過崩塌區(蝕溝)下 C’
C‐C’剖面
方,隧道頂拱距離上方崩塌區表面尚
餘50~80 m覆蓋厚度,
 倘若邊坡持續崩落至平衡坡度50度, 可能安定坡度50度
可能安定坡度50度

坡面距離隧道頂拱仍有40~50 m覆蓋厚
度,故隧道再次受到崩塌之影響甚微
圖例
Qc 崩積層 N6 砂頁岩互層
N1 砂岩間夾頁岩 N7 厚層砂岩
N2 厚層砂岩 N8 露頭點
N3 砂岩間夾頁岩 岩性界線
新建42號隧道
N4 頁岩偶夾砂岩 崩崖 新建42號隧道

N5 砂岩偶夾頁岩 侵蝕溝
參、書面審查意見重點回覆說明

33

工程規劃設計階段實施風險管理流程
參、書面審查意見重點回覆說明

34

 隧道工程風險評估
設計單元 潛在危害 危害對策
依岩盤類別;隧道開挖時可能發生抽心、塌陷 1.頂拱崩塌:先撐管幕、支撐鋼管、鋼矢版
等破壞情形 2.開挖面不穩定:封面噴凝
1.開挖後加強計測頻率
2.施噴噴凝土
隧道計測結果;開挖面趨於不穩定 3.打設開挖面岩栓加固
4.預留土心
隧道工程
噴凝土浮離或脫落 加設鋼線網
1.鋼纖維噴凝土配比檢討
噴凝土應力增加;產生裂痕或剪力破壞 2.加設鋼線網
1.前進探查孔先行探查斷層破碎帶地質情形
通過破碎帶及湧水情形。 2.打設排水孔導水
3.施作固結灌漿
 護坡及土方堆置工程風險評估
設計單元 潛在危害 危害對策
1.應妥善評估施工順序及工法
護坡土方填築作業過程易受天候影響作業期程
2.碴料回填之坡度應評估
及坡面穩定性
3.配合汛期審慎規劃施工法及進度
護坡及土方 材料運輸動線寬度有線規劃不妥容易延宕工進 施工空間予以規劃
堆置工程 1.工址位置及其地質狀況應調查評估
2.開挖深度及坡度應評估選擇
基礎及坡腳開挖時可能發生崩塌
3.配合汛期審慎規劃施工法及進度
4.相關防護、救難設施應納入設計考量
參、書面審查意見重點回覆說明

35

 依合理化公式推估,屏遮那平台上方集水區暴雨逕流量為0.3610 cms
 上游集水區之地表逕流經上邊坡排水明溝截排,向東北側導入既有排水溝
排放至下游,受上游集水區逕流沖刷之影響輕微

屏遮那平台上方集水區逕流排水示意
參、書面審查意見重點回覆說明

36

 施工期間灑水需求量及來源
 灑水強度採用0.6 mm/hr,假設每次灑水時間為10分鐘,白天每2小時灑水一
次共計4次,每日灑水之需求量為1.72 m3
 計畫區域內設有簡易自來水輸水管及水塔,施工前將向阿里山鄉公所申請使
用簡易自來水,工區用水與灑水水源供應無虞

 空氣品質
 裸露地表覆蓋防塵網、植生綠化、配合定期灑水
 設置洗車設施,其廢水收集至沉砂池沉澱處理
 工區內車行路徑選擇舖設鋼板、粗級配或硬鋪面
 擬定施工階段PM2.5追蹤監督機制 計畫區內簡易自來水水塔

 水文水質
 設置截水溝、滯洪沉砂池等設施,降低逕流沖蝕
 豪雨、颱風來襲前,工區內排水系統及渠道清淤
 設置流動廁所,定期委託清運處理
 非點源管理措施
土石堆置場植生綠化示意圖
參、書面審查意見重點回覆說明

37

 移植計畫
喬木移植前清點標示

修剪 斷根 移植
配合樹型並於斷 斷根次數依植物
將已斷根樹木移
根前作適當整枝 種類、樹齡、等
至附近林地定植
修剪 特性作彈性調整

 養護及補植
 如發現樹木在定植期間有傷害或病蟲害,呈現枯萎、死亡者,
應無條件補植
 樹木健康度監測及補償措施
 施工期間進行樹木健康度監測計畫
 移植樹種發生死亡狀況,施工單位需以1:2比例進行補植等價
值之原生樹種
參、書面審查意見重點回覆說明

38

 林鐵全線營運後每日僅3班次,每年營運人數約39萬人,載客量僅占觀光
人數之16 %,故交通仍以公路運輸為主,林鐵僅能提供遊憩體驗,無法作
為舒緩交通尖峰的疏導措施
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歷年交通尖峰發生期間以阿里山花季為主,108年已進
行假日疏運措施,並在相關網站及新聞加以宣導,其交通疏導措施包括:

 遊客總量管制
 預約轉乘服務
 小客車管制
 大客車分流
 公共運輸轉乘服務
 鼓勵使用大眾運輸
參、書面審查意見重點回覆說明

39

 停駛標準 巡查人員準備出發

 地震震度達3級以上
徒步 使用機動道班車
 屬陸上颱風警報警戒之區域時
 地區雨量站所測得時雨量達50 mm或
沿線開始巡查
單日累積雨量達200 mm
 復駛前巡檢 檢查及填報巡路單、異常影響木紀錄表

 復駛前依朝巡作業進行巡視,若造成
異常影響木紀錄表 巡路單投入巡路箱內
損壞依災害或事故搶修作業進行修復
監工區彙整異常影響木紀錄表 站長取出巡路單確認
災害或事故發生
陳報本處會勘確認

巡路或事故現場人員通報監工區
列車可否通行
知會嘉義處
事件判定與應變對策 監工區通報
鐵路維護科 影響木處理 是 否
及鄰近車站,
通告鐵路維護科及鄰近車站 由鐵路維護 準備開車 禁止開車
科決定是否 否 是
試車或恢復
轉知列車慢行或停止運轉 通車
搶修作業
調遣道班人員及準備工具材料 存查
否 伐除、修枝或列管監測

馳援現場展開搶修作業 事故排除
40

阿里山森鐵42號隧道空拍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
阿里山森林鐵路 42 號隧道計畫
環境影響說明書(修訂本)

書面審查意見回覆

開 發 單 位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阿 里 山 林 業 鐵 路
及 文 化 資 產 管 理 處
委辦環評機構: 景 丰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中華民國 108 年 7 月
目 錄
壹、委員及專家學者意見 ........................................................................... 1 
1.1、李委員 錫堤 ........................................................................................ 1 
一、上次問題回覆說明謂:「每次延時開炸藥用量約需 38.68 公斤」。請使用至
少 7 段延時雷管,每個延時開炸藥用量應控制在「控制開炸」經驗值 6 公
斤以下。並請提出炸孔、藥量與延時雷管布置,以確保設計單位及營造廠
都能了解「控制開炸」的實務,確實執行,使開炸時地表不致於有過大的
振動而影響隧道上方暨周邊山坡穩定,也避免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受過
度擾動。 ............................................................................................................. 1 
二、上次問題回覆說明謂:「遠低於可能造成岩石產生裂隙的標準值每秒 19 公
。按相關規範,交通隧道本身的振動容許值是每秒 10~20 公分。但是,
分」
我們關心的是隧道開炸在山坡上引起的振動,經多次開炸後會不會擾動山
坡而使山坡發生崩滑,所以,我們必須針對振動引致山崩的問題做特別考
量,這個門檻值一般是公釐等級的。 ............................................................. 1 
三、上次問題回覆說明謂:「監測隧道開挖時每測點處之振動頻率及尖峰質點
振動速度」 。請亦說明不同振動頻率範圍下之尖峰質點振動速度門檻值,以
做為隧道開炸時輪進長度、炸孔布置、延時雷管號數選用及各孔裝藥量調
整用之。 ............................................................................................................. 3 

1.2、劉委員 益昌 ........................................................................................ 4 
一、劉克竑 2012 之考古資料為 2004 年調查,請引用 2013 年嘉義縣文化觀光
局委託社團法人台灣打里摺文化協會執行的「嘉義縣山區遺址普查報告」。
二部報告遺址數量與文化內涵見解不同,仍請以主管機關委託為準。 ..... 4 

1.3、吳委員 義林 ........................................................................................ 4 
一、p.7-34 施工期間灑水頻率為 2-4 小時一次,請說明水量需求量為何及其來
源,以確認其可行性。 ..................................................................................... 4 
二、隧道施工時依法規應有排氣設施,故為何不考量空氣污染物排放(7-34 頁)。
............................................................................................................................. 4 
三、請說明東洞口之土石堆置場為暫存或永久堆置及其相關之污染防治措施 . 5 

1.4、李委員 克聰 ........................................................................................ 7 
一、檢視回覆補充說明台 18 線之各階段交通分析,表 7.4.3-1 其中例假日營運
期間之預估交通量 806 pcu/hr 比現況之 606 pcu/hr 及施工期之 665 pcu/hr
均要增加不少,如此未來仍會增加台 18 線塞車問題及行車安全風險,建議
應研擬使用阿里山森林鐵路之配套誘因方案,有效減少公路交通量以呈現
此計畫之效益性。 ............................................................................................. 7 

1.5、馬委員 小康 ........................................................................................ 9 
一、表 8.2-1 環境監測計畫表,其營建噪音每月一次,需於施工期間監測並與
背景值比較。 ..................................................................................................... 9 
二、表 8.2-1 環境監測計畫表,其施工期間水質監測值,宜與計算之水質評估

I
242.87 mg/L,作一比對。 .................................................................................9 

1.6、劉委員 希平 ........................................................................................ 9 
一、本案以隧道改建方式進行阿里山鐵路 42 號隧道復建,因挖掘隧道產出之
3.5 萬實方土石堆置於東、西洞口。由於西洞口為堆置於既有隧道內約 5,500
方,剩餘 3 萬方堆置於屏遮那平台,p.5-34 說明屏遮那平台附近等高線,
堆置高度後之示意圖,請以本土石堆置平台上方集水區,排水水路,暴雨
強度和暴雨量推估逕流沖刷本平台情形,滯洪池容量,排水至下方阿里山
溪之水路情形。 ................................................................................................. 9 
二、由 Google Earth 查閱屏遮那堆置區,上方陡峭,下方約 600 m 為阿里山溪,
如本土石堆置場在土石沖刷下,有無可能阻塞阿里山溪形成堰塞湖?造成
下游危機。請說明阿里山溪歷年土石流潛勢狀況?本案如何避免? ....... 12 

1.7、李委員 堅明 ...................................................................................... 17 


一、前次意見:1.請敘明就地堆置土方的適法性,亦即是否符合相關申請程序。
........................................................................................................................... 17 
二、前次意見:2.有關自然資源折耗(或生態衝擊),隧道改線方案涉及較多林木
砍伐,生態衝擊較大,然本案評比較輕,請敘明原因。 ........................... 17 
三、前次意見:4.請敘明 10 cm 以上喬木移植或補植管理計畫。 ....................18 
四、前次意見:6.答覆內容之表 8.4.2-2,如前次意見 2 之問題,請敘明。 ....20 

1.8、游委員 繁結 ...................................................................................... 21 


一、原有路線是否廢線?若原況保留,其安全設施如何? ............................... 21 
二、回覆後意見謂既有西洞口地下水位介於地表下 38.5 m 左右,最高可上升至
地表下 1.31 m,又謂在西洞口鑽探深度達 50 m 仍未發現地下水?何以有
此落差?且在暴雨之 F.S=1.1,處於近臨界條件,其邊坡穩定度仍應深加評
估、因應。 ....................................................................................................... 22 
三、山區暴雨之停駛規定如何?請補充,並說明因應對策如何? ................... 24 

1.9、徐委員 啟銘 ...................................................................................... 27 


一、補正回應情形已符規定或足供審查判斷所需資訊。 ................................... 27 

1.10、王委員 价巨 .................................................................................... 27 


一、請將地質災害、颱風、水文等議題做交互比對及綜整,災害發生是連鎖效
應,亦即原有問題的前三題是交互過程,個別成因之外應關注的是交互作
用之後果。 ....................................................................................................... 27 
二、上下坡端是否會有災害潛勢,應從開發前後的擾動變化加以分析及因應。
........................................................................................................................... 34 
三、本案是為了因應災害衝擊而提出,請說明這些作為之後,殘餘風險還有多
高? ................................................................................................................... 39 

1.11、劉委員 小如 .................................................................................... 41 


一、該區保育類動物物種很多,施工期間受到的干擾必然極為巨大。 ........... 41 
二、該區屬二級地質敏感區。隧道施工是利用炸藥鑽炸法炸出坑洞,此種工法

II
使用在地質敏感區,是否會引發工程目標以外地區的土石鬆動,提高附近
地區發生災難之風險? ................................................................................... 42 
三、在極端氣候下,或逢地震、暴雨時,該隧道是否能維持穩定,還是會成為
另一個逢災必斷、需要常年不斷修補的熱點? ........................................... 44 

1.12、李委員 公哲 .................................................................................... 45 


一、回覆意見 p.29,稱 0.3 萬 m3 土石方係暫置於既有 42 號隧道內,然為長遠
計,該棄土仍宜有更周延之去化規劃,以免存在公安之風險。 ............... 45 
二、回覆意見 p.30 說明已依 25 年降雨重現期限,以質量平衡公式計算獲得表
7.1.2-2 之水質模擬質,惟質量平衡公式中所採用之表 6.2.4-1 107 年 6 月 12
日之補充實測值,是否顧慮 25 年降雨重現期限之規範,宜釐清之。 ..... 46 

1.13、鄭委員 明修 .................................................................................... 47 


一、補正回應情形已符規定或足供審查判斷所需資訊。 ................................... 47 

貳、相關機關 ............................................................................................. 48 


2.1、內政部營建署 .................................................................................... 48 
一、經本署以 108 年 6 月 4 日營署綜字第 1080039019 號函提供意見,惟依該
說明書(修訂本)附錄十五歷次審查意見及回覆對照表之附 15.2 書面審查暨
陳述會議意見回覆對照表 P67-68 所述,本署意見並未獲回覆說明,故請申
請人依本署前揭函提供意見繼續補正。 ....................................................... 48 

2.2、原住民族委員會 ................................................................................ 48 


一、補正回應情形已符規定或足供審查判斷所需資訊。 ................................... 48 

2.3、文化部文化局 .................................................................................... 48 


一、回應內容業經本局確認,本局已無其他意見。 ........................................... 48 

2.4、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 49 


一、本所無意見。 ................................................................................................... 49 

2.5、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廢棄物管理處 .................................................... 49 


一、補正回應情形已符規定或足供審查判斷所需資訊。 ................................... 49 

2.6、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 49 
一、本案經嘉義縣環境保護局查復本計畫場址阿里山平遮段 126、135 地號等 2
筆土地位於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或飲用水取水口一定距離內之地區。49 
二、另依飲用水管理條例第 5 條第 1 項規定:「在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或飲
用水取水口一定距離內之地區,不得有污染水源水質之行為」 。前項污染水
質之行為包括該條第 2 項第 9 款規定: 「規模及範圍達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之鐵路、大眾捷運系統、港灣及機場之開發。」另該條第 3 項規定,前項
第 1 款至第 9 款及第 12 款之行為,為居民生活所必要,且經主管機關核准
者,不在此限。 ............................................................................................... 49 
三、本案請開發單位依上述規定,補充本案「為居民生活所必要,且經主管機

III
關核准之證明文件」。 ..................................................................................... 49 

2.7、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水質保護處 ........................................................ 50 


一、本次修訂本(108 年 6 月)未依據前次本處意見「建議以本技術規範選擇適合
方法,評估施工路段及屏遮那平台土石堆置場逕流廢水對阿里山溪及湖山
水庫水質之影響。」修正內容,因本開發地點位於崩塌區塊,產生之土石
及棄渣將傾倒、施放及棄置於桶頭攔河堰及斗六攔河堰集水區內,且施工
階段長達 27 個月,因此,應審慎進行評估,俾以判斷本鐵路施工行為未有
影響下游水源水質取用水之虞。 ................................................................... 50 
二、根據第 6-32 頁表 6.2.4-1 補充調查顯示,在施工路段阿里山溪蝕溝匯流口
下游因崩塌地施工導致 SS 及總磷濃度攀升,遠高於乙類水體分類標準。
未來本路段施工,預期將增加水體負荷量,因此請將總磷納入評估,分析
本工程對下游承受水體(湖山水庫)水質之影響。 .........................................53 

2.8、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 ........................... 57 


一、表 8.1.2-3 營建工地粉塵-減輕對策第 4 點表示〝晴天灑水一次〞
,與表 8.1.2-2
工地內裸露地面、隧道結構施工項目所載之灑水頻率不一致,請再確認。57 

2.9、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檢驗所 ........................................................ 58 


一、本所無意見。 ................................................................................................... 58 

2.10、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督察總隊 .......................................................... 58 


一、補正回應情形已符規定或足供審查判斷所需資訊。 ................................... 58 

2.11、嘉義縣政府 ...................................................................................... 58 


一、補正回應情形已符規定或足供審查判斷所需資訊。 ................................... 58 

2.12、嘉義縣政府環境保護局 .................................................................. 58 


一、補正回應情形已符規定或足供審查判斷所需資訊。 ................................... 58 

IV
壹、委員及專家學者意見

1.1、李委員 錫堤
一、上次問題回覆說明謂:「每次延時開炸藥用量約需38.68公 斤 」 。 請 使
用至少7段延時雷管,每個延時開炸藥用量應控制在「控制開炸」經驗
值6公斤以下。並請提出炸孔、藥量與延時雷管布置,以確保設計單位
及營造廠都能了解「控制開炸」的實務,確實執行,使開炸時地表不致
於有過大的振動而影響隧道上方暨周邊山坡穩定,也避免山崩與地滑地
質敏感區受過度擾動。
說明:遵照辦理,參考前期屏遮那隧道開挖施工計畫書,本計畫控制開炸規
劃說明如下:
(一)炸孔、藥量與延時雷管布置
1.孔位佈設:以錐型拔心孔、鏡面平均佈設孔位、外環空孔輔佐為
規畫原則,之後視實際開炸情形調整。
2.炸藥用量:每輪輪進長度1.5 m,每次開炸藥量約38.68公斤。
3.雷管:以7段延時雷管引爆,順序由中心往外環方向引爆。
遵照委員建議,本計畫以使用至少 7 段延時雷管、每個延時開
炸藥用量控制在「控制開炸」經驗值 6 公斤以下為原則,其鑽孔位
置及數量,將視岩盤情況彈性調整,孔深視地質良窳及監造單位指
示,鑽孔完成後裝炸藥、雷管,並將雷管導爆線延長至適當距離之
安全地點引爆。
(二)本處未來進行招標時,亦將上述「控制開炸」規定載明於施工廠商
之招標文件中,並依要求納入施工計畫書中,經本處及設計單位審
核批准後嚴格實施,確保開炸時地表不致於有過大的振動而影響隧
道上方暨周邊山坡穩定,亦避免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受過度擾
動。

二、上次問題回覆說明謂:「遠低於可能造成岩石產生裂隙的標準值每秒19
公分」。按相關規範,交通隧道本身的振動容許值是每秒10~20公分。
但是,我們關心的是隧道開炸在山坡上引起的振動,經多次開炸後會不
會擾動山坡而使山坡發生崩滑,所以,我們必須針對振動引致山崩的問
題做特別考量,這個門檻值一般是公釐等級的。
說明:謝謝指正,已修正爆破振動安全標準,說明如下:
(一)爆破振動影響量
根據吳德倫,葉曉明(1997)綜合國內外爆破振動速度對岩石及構造
物之影響效應(詳表 1.1-1),其質點振動速度對於構造物之影響遠大

1
於岩石,故本計畫保守以振動速度對結構物之影響為判斷標準,並
參考美國礦業局(USBM)及其他學者提出以質點振動速度作為結構
物受高頻率爆破破壞之準則,尖峰質點振動速度小於 5 mm/sec 時周
圍建築物結構性破壞的可能性很小,13 mm/sec 至 19 mm/sec 可能
產生輕微損害,超過 19 mm/sec 將產生嚴重損壞。
本計畫隧道鄰近相關構造物主要為既有 43 號隧道,經考量其
歷史價值及構造物可能損傷情形,爆破振動安全範圍應於
2.0~19.0 mm/sec。

表1.1-1 爆破振動速度及效應
質點速度(mm/sec) 振動效應
<1 人難以感覺到
1 人可以感覺到微弱振動
5 使人產生不舒適感,有振感
10 人擾動不安,有明顯振感
30 使人有較強振動感
50 一般民用居住建築物安全的振動極限
100 鋼筋混凝土結構物,隧道支撐結構的安全振動極限
140 使岩石介質產生裂縫,就裂紋擴張
190 一般民用建築物產生嚴重開裂、破壞
300 無支持隧道內岩石振動脫落
600 岩石形成新的裂縫
資料來源:吳德倫、葉曉明,工程爆破安全振動速度綜合研究,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Vol No3,1997。
(二)鑽炸時振動速度對鄰近構造物之影響
1.隧道鑽炸影響範圍經驗公式
有關鑽炸影響範圍,本評估參考日本雜喉謙博士(1984)所提出的
經驗公式,可說明鑽炸振動速度與距離的關係,公式說明如下:
W .
ν C∙
r
ν:爆破產生的質點振動速度(cm/sec)
r:測點與爆心的距離(m)
C:經驗參數(取 C=385)
W:裝藥量(kg)
2.炸藥用量:每次延時開炸炸藥用量約需38.68公斤。
3.評估鄰近關心構造物:43號隧道(西口距離橫坑口約180公尺,距
離橫坑鑽炸點約230公尺)。

2
4.評估結果

本計畫橫 橫坑工程於 於洞口前 50 公尺採機械 械開挖,炸藥
藥開炸點已
已經在
進入橫坑 坑洞口 50 公
公尺以後區段 段,以 43 號隧道與開炸
號 炸點之間距
距離,
依上述經 經驗公式計 計算,43 號隧 隧道受到鑽 鑽炸震動影響
響之最大質
質點振
動速度僅 僅 12 mm/ssec,符合前
前述爆破振 振動安全標準
準,故評估
估其對
於 43 號隧
隧道洞口邊 邊坡與洞口 口構造物影響 響極微。

三、 上次問題 回覆說明謂謂:「監測
測隧道開挖
挖時每測點
點處之振動
動頻率及尖 峰質
點振動速 度」。請亦
亦說明不同同振動頻率
率範圍下之
之尖峰質點
點振動速度 門檻
值,以做 為隧道開炸
炸時輪進長長度、炸孔
孔布置、延
延時雷管號
號數選用及 各孔
裝藥量調 整用之。
謝指教,本
說明:謝謝 本計畫以機械 械開挖入洞 洞約30~50公公尺處後採鑽 鑽炸工法,為降
低隧
隧道開炸對 對鄰近邊坡及 及構造物之 之影響,規範 範施工廠商 商於施工前 前提出
振動
動監測計畫 畫,並參考美 美國礦物局 局(USBM)爆爆破振動安全 全標準做為 為本案
不同
同振動頻率 率範圍下之尖 尖峰質點振 振動速度(PP PV)之門檻值值,詳圖1..1-1,
對應10 Hz容
其對 容許PPV為 19.0 mm/seec、對應20 Hz容許PPV
V為25.4 mm
m/sec
對應50 Hz容
、對 容許PPV為550.8 mm/seec。

資料來
來源:美國 BM) Siskindd et al.,1980
國礦物局(USB 0。

圖 1.1-1 美國
國礦物局 M)爆破振
局(USBM 振動安全標
標準

3
1.2、劉委員 益昌
一、劉克竑2012之考古資料為2004年調查,請引用2013年嘉義縣文化觀光局
委託社團法人台灣打里摺文化協會執行的「嘉義縣山區遺址普查報告」
。二部報告遺址數量與文化內涵見解不同,仍請以主管機關委託為準。
說明:謝謝指正,已參考「嘉義縣山區遺址普查報告」更新文化資產調查報
告中阿里山鄉考古遺址調查結果為67處,並修正「Yingiana下層文化」
敘述為「新石器時代中期繩紋紅陶文化」。

1.3、吳委員 義林
一、p.7-34施工期間灑水頻率為2-4小時一次,請說明水量需求量為何及其來
源,以確認其可行性。
說明:謝謝指教,施工期間灑水需求量及來源說明如下:
(一)施工期間灑水量推估
依據環保署「營建工程污染稽巡查作業標準作業程序手冊」及「營
建工程空氣污染防制設施管理辦法」,本計畫為第二級營建工程,
採行有效抑制粉塵之防制設施包括覆蓋防塵布或防塵網並覆蓋裸
露地面積 50 %以上,配合定期灑水防塵效率平均可達 70 %以上。
本計畫工區為橫坑、西洞口施作面與土方堆置區,裸露面積約 8,500
m2,實施上述防制設施(如防塵網及硬鋪面覆蓋)後裸露面積為 4,250
m2,參考「營建工程空氣污染防制設施管理辦法執行手冊」灑水強
度採用 0.6 mm/hr,假設每次灑水時間為 10 分鐘,白天每 2 小時灑
水一次共計 4 次,每日灑水之需求量為 1.72 m3。
(二)施工期間用水來源
經現場踏勘結果,計畫區域內設有簡易自來水輸水管及水塔,且主
要沿阿里山森林鐵路鋪設,其主管機關為阿里山鄉公所,規劃施工
期間之用水將向阿里山鄉公所申請使用簡易自來水,工區用水與灑
水水源供應無虞。

二 、 隧 道 施 工 時 依 法 規 應 有 排 氣 設 施, 故 為 何 不 考 量 空 氣 污 染 物 排 放 (7-34
頁)。
說明:謝謝指教,本計畫隧道距離洞口範圍約30~50公尺處採機械開挖,後續
進洞再採鑽炸工法施工。本計畫隧道內開炸、施工產生之粉塵將依「
固定污染源逸散性粒狀污染物空氣污染防制設施管理辦法」之抑制粒
狀污染物逸散辦法,於隧道爆破作業時以隔音門或PVC軟門簾將隧道口
關閉,使隧道內成密閉式作業空間,並進行灑水加速粉塵沉降,減少
粉塵逸出隧道口外。而非鑽炸作業期間隧道內通風則依據「勞工作業

4
環境空氣中有害物質容許濃度」附表「空氣中粉塵容許濃度表」執行
通風換氣,以降低作業環境粉塵濃度避免施工危害。
由於本計畫隧道主要於既有 43 號隧道擴挖入洞後再進行隧道鑽炸
作業,經隔音門或 PVC 軟門簾阻擋後隧道口噴出之煙塵有限,故不考
量空氣污染之排放。

三、請說明東洞口之土石堆置場為暫存或永久堆置及其相關之污染防治措施
說明:謝謝指教,有關屏遮那平台土石堆置場相關之污染防治措施說明如下:
(一)空氣品質
1.裸露地表:採行有效抑制粉塵之防制設施包括覆蓋防塵布或防塵
網、植生綠化、配合定期灑水。本計畫為第二級營建工程(隧道工
程每月施工規模小於22.7公頃者),防制設施應達裸露地面積50 %
以上。
2.設置洗車設施:車輛於屏遮那平台土石堆置場施工道路離場,至
屏遮那通達便道前應設置洗車設施、有效清洗車體及輪胎其表面
不得附著泥砂,廢水收集至沉砂池沈澱處理。
3.工區內之車行路徑,選擇舖設鋼板、混凝土、瀝青混凝土、粗級
配或其他同等功能之粒料等方式,本計畫為第二級營建工程,舖
設面積需達車行路徑面積之50 %以上,以減少車行路徑裸露面。
4.當嘉義縣發布空氣品質不良且主要指標污染物為懸浮微粒時,應
依據環保署「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立即加強灑水
或道路洗掃。
5.PM2.5之積極減輕對策及追蹤監督機制
本計畫參照行政院環保署「營建工程逸散粉塵量推估及其污染防
治措施評估」中,針對本計畫施工空氣污染防制措施,擬定施工
階段 PM2.5 之積極減輕對策及追蹤監督機制,如表 1.3-1 所示
(二)水文水質
1.依水土保持計畫確實做好施工中防災措施,包括截水溝、滯洪沉
砂池、護坡等臨時性防災設施,將雨水及地表逕流所造成之土壤
沖蝕降至最低。
2.於土石堆置場,鋪設足以防止雨水進入之遮雨、擋雨及導雨設施,
並設置沉砂池,處理降雨初期逕流及車輛離場時輪胎及車身沖洗
之廢水。
3.若遇豪雨、颱風來襲,事先清除工區內排水系統渠道淤沙,將裸
露地表覆蓋保護,以減少泥沙之沖蝕量。施工期間執行非點源污
染最佳管理措施,如表1.3-2所示。

5
4.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採租用流動式廁所(定期委託代清除處理業清
除尿糞)方式處理。

表1.3-1 PM2.5減輕對策及追蹤監督
產生機制及源頭 減輕對策 追蹤監督
1.將易受風影響之物料(如砂石等)堆置於不易
受風處,並常保濕潤。
2.裸露地表防塵布覆蓋,減少裸露面及現場土
方堆置問題,降低環境衝擊。
3.工地內具粉塵逸散性之工程材料、砂石、土 1.每週巡視工地內物料堆
方或廢棄物,配合灑水降塵。 置及覆蓋情形,如有帆
營建工地粉塵
4.晴天灑水一次,遇空氣品質不良季節加強灑 布破損或覆蓋不確實者
(原生性懸浮微
水。 應盡速更換改善,颱風
粒、細懸浮微粒)
5.工程進行期間,依環保署「營建工程空氣污 季 節 應 縮 減 至 每 週 兩
染防制措施管理辦法」相關規定辦理各項空 次。
氣污染減輕對策。為落實營建工程空氣污染
防制措施,執行加強灑水或停工,以延緩或
減輕沙塵暴來襲與本土污染物結合之空氣品
質不良現象,降低對環境二次污染。
1.透過施工單位、開發單
1.土方運輸車輛設置防塵罩或防塵布網,防止 位及主管機關不定期查
載運物料掉落地面。 核監督,並配合監測計
車行揚塵
2.依道路指示標誌行駛,避免任意於開挖地區 畫加強灑水頻率。
(原生性懸浮微
行駛揚起塵土。 2.工程車輛離開工區皆應
粒、細懸浮微粒)
3.出口設置洗車設施,於車輛離開工地時,有 加以清洗,由現場監工
效清洗車體及輪胎,使其表面不附著污泥。 人員檢查認可後,始得
駛出施工地點。
1.施工機具或車輛使用之
1.施工車輛採符合第四期車輛排放標準。
機動車輛燃燒排 汽柴油符合車用汽柴油
2.遵守政府訂定之燃料油含硫分限值、交通工
放(原生性/衍生性 成分管制標準
具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車用汽柴油成分標
懸浮微粒、細懸浮 2.施工車輛和設備定期維
準,減少 PM2.5、PM10、SO2、NOX、VOCs
微粒) 修保養及車輛排氣檢
與 NH3 等前驅物排放量。
驗。

表1.3-2 施工期間非點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 執行方法
1.劃定廢棄物處理場及容器,並遠離排水系統。
2.廢棄物應放置於遮蓋或具二層防範之場所,防止因暴雨產生污染物外流。
工地管理 3.定期清除截水溝及泥砂沉澱設施內之累積物。
4.定期清掃工區內落塵及砂土。
5.於開挖面或堆置場所鋪設遮雨、擋雨及導雨設施。
1.以灑水、鋪瀝青、混凝土或粗粒料方式穩定施工道路,防止土壤侵蝕及
施工便道及 飛塵。
車輛管理 2.車輛離開工地前,於洗車台清洗附著於車輪上之泥水,清洗廢水流入沉
砂池沉澱後再行排放。
1.設置截水溝使降雨逕流引至沉砂池,減少土壤沖刷外流。
2.設置臨時性沉砂池,使水中泥砂沉澱後再行排放。
降雨逕流管理
3.工區圍牆設置防溢座,避免泥砂直接流入承受水體。
4.水溝蓋覆蓋紗網,並維持水溝暢通。

6
1.4、李委員 克聰
一、檢視回覆補充說明台18線之各階段交通分析,表7.4.3-1其中例假日營運
期間之預估交通量806 pcu/hr比現況之606 pcu/hr及施工期之665 pcu/hr
均要增加不少,如此未來仍會增加台18線塞車問題及行車安全風險,建
議應研擬使用阿里山森林鐵路之配套誘因方案,有效減少公路交通量以
呈現此計畫之效益性。
說明:謝謝指教,阿里山森林鐵路已於108年7月9日經文化部公告登錄為國家
級重要文化景觀,阿里山森林鐵路之復建係為了保存臺灣少數具有完
整人文與自然系統之複合型文化資產,並非作為阿里山地區之主要交
通工具,其班次(3車次/日)及乘車內容皆與一般鐵路有所不同。根據統
計,近五年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觀光人數年平均為2,372,563人,而
預估森林鐵路開通後每年載客數約為394,200人(3車次/日×240人/車次×
75 %乘坐率×往返兩趟×365天=394,200人/年),其載客量僅占觀光人數
之16 %,故遊客至阿里山之交通運輸方式與現況相同,皆以公路為主,
森林鐵路僅能提供遊憩體驗,並無法作為舒緩交通尖峰的疏導措施。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歷年交通尖峰發生期間以阿里山花季為主,過
去經常塞車超過 6 小時以上才能上山抵達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為提升
賞花及觀光品質,在阿里山花季之交通疏導措施,108 年已由公路總局、
嘉義縣政府、交通部觀光局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林務局嘉義林
區管理處及客運公司等單位共同合作,於花季開始後連續 4 之週休 2
日及清明連假(3 月 9~10、16~17、23~24、30~31、4 月 4~7 日,共計
12 天)進行假日疏運措施,並在相關網站及新聞加以宣導,其交通疏
導措施包括:
(一)遊客總量管制
團客 10,000 人、住宿遊客 2,000 人、散客 2,000 人,加上管制時段
外上山民眾 2,000 人,每日總計 16,000 人。
(二)預約轉乘服務
1.團客:須至嘉義林區管理處的團體遊客分流入園預約系統登記預
約,再持票證至台18線29k過五虎寮橋300公尺處停車購買門票。
2.散客:台18線61K轉乘:由嘉義客運承接,民眾可至全省統一、
全家及萊爾富便利商店之和欣客運售票系統,依搭車日期、時段
及停車空間(61k八八新舍),選擇適合之班次預約購票劃位,再按
預約時間、地點前往轉乘客運上山。
3.台18線61k八八新舍(含後方空地),僅提供預約購票民眾停車轉乘
使用;公路客運上下客地點為八八新舍小木屋處,至停在後方空
地之民眾,由林管處派遣1台中型巴士(並視需要機動彈性增至2
台),負責免費接駁至八八新舍,再轉乘公路客運上山。回程再負

7
責載運至
至原接駁點
點取車。
(三))小客車管制 施如圖 1.4-1
制(疏運措施 1)
1.管制時段 段:花季開 開始後連續4 4週之週休休2日及清明 明連假(108年
年3月
9~10、16~17、23~
~24、30~31
1、4月4~7日
日,共12天
天),嘉義端端小型
車上午6 6時至11時 、大客車上 上午6時至12 2時,南投投端上午7時時至11
時。
2.管制路段段:嘉義端台 4k湖底處至
台18線65.4 至南投端台221線塔塔加
加路段
,除持相相關證明文
文件(如工作證 證或住宿證
證明)或特殊
殊情形(如婚婚喪喜
慶)外,禁
禁行小型車車。

圖 1.4--1 阿里山
山花季交
交通疏導措施圖
(四))大客車分流

嘉義林管處 處於管制日 日上午 6-12 時,在台 18 線 29K+3300 處設置置臨時
購票處,服 服務搭乘甲甲乙類大客車 車上山入園園的團體,以 以快速驗票 票通關
方式進入遊 遊樂區,緩緩解車潮壓力 力。另團體體遊客申請預 預約分流入 入園人
數,於花季 季假日、清 清明連假期間 間上午增加加至 6,000 人 人、下午 4,000
人(總計 1 萬人);非交交管期間則 則維持每日上 上、下午各 各 4,000 人,以維
護遊憩品質 質。
(四))公共運輸轉
轉乘服務
路線包含高
高鐵嘉義站
站─阿里山、 、台鐵嘉義站
站─阿里山 山、台 18 線 61k
─阿里山、臺
八八新舍─ 臺北轉運站 站─阿里山、台 21 線塔
線塔塔加─阿 阿里山
─阿里山等 6 條公共運
及日月潭─ 運輸路線。
(五))鼓勵使用大
大眾運輸
搭乘大眾運 運輸工具,持有票根者 者,入園門票 價 200 元/人
票由原票價 人優惠
降為 150 元/人,優惠
元 惠 50 元,提
提高搭乘大眾運輸誘因
因。

8
1.5、馬委員 小康
一、表8.2-1環境監測計畫表,其營建噪音每月一次,需於施工期間監測並與
背景值比較。
說明:遵照辦理,已規劃施工期間監測營建噪音每月一次,並與背景值做比
較,釐清噪音影響程度。

二、表8.2-1環境監測計畫表,其施工期間水質監測值,宜與計算之水質評估
242.87 mg/L,作一比對。
說明:遵照辦理,環評階段環境背景補充調查結果BOD及SS有超過乙類地面
水體水質標準情形,研判超標情形可能係受阿里山溪進行「來吉橋上、
下游護岸工程」之影響,經評估阿里山溪未來仍有可能受相關治理計
畫工程施工擾動之可能。
本次水質評估已遵照委員增加無擾動情境評估,施工期間水質監
測將予評估結果作比對分析。

1.6、劉委員 希平
一、本案以隧道改建方式進行阿里山鐵路42號隧道復建,因挖掘隧道產出之
3.5萬 實 方 土 石 堆 置 於 東 、 西 洞 口 。 由 於 西 洞 口為 堆 置 於 既 有 隧 道 內 約
5,500方,剩餘 3萬方堆置於屏遮那平台,p.5-34說明屏遮那平台附近等
高線,堆置高度後之示意圖,請以本土石堆置平台上方集水區,排水水
路,暴雨強度和暴雨量推估逕流沖刷本平台情形,滯洪池容量,排水至
下方阿里山溪之水路情形。
說明:謝謝指教,有關屏遮那平台土石堆置場上方集水區暴雨逕流推估及排
水說明如下:
(一)屏遮那平台上方集水區暴雨逕流量
地表逕流水量推估係依據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技術規範」,採
用合理化公式 Q=CIA/360 推估,因本計畫工區集水區面積小於 100
公頃,故符合適用性佳,公式中所代入計算之參數說明如下:
1.集水區面積(A)值
本計畫屏遮那平台上方集水區面積約 1.1 ha。
2.逕流係數(C)值
依據「水土保持技術規範」第 18 條之逕流係數之選擇參考表,屏
遮那平台上方集水區現況為山嶺區,故逕流係數採用 0.8 計算。

9
3.降雨強度
度(I)值
取集流時時間 8.13 分
分鐘,依據中
中央氣象局阿阿里山氣象 象站統計從 2009
年至 201
18 年期間之之雨量資料料,年平均降降雨量約 4,,112.8 毫米
米,代
入「水土土保持技術 術規範」第十 十六條相關
關規定之無因 因次降雨強強度公
式推估 25
2 年重現期 期暴雨之降降雨強度為 147.7
1 mm/hhr。
4.暴雨逕流
流量
採用合理 理化公式推
推估屏遮那平
平台上方集 逕流量為 0.3610
集水區暴雨逕
cms。
(二))屏遮那平台
台上方集水
水區之逕流排
排水
本計畫於屏
屏遮那平台 台土石堆置
置場上邊坡設設置排水明 D-10)
明溝(D-06~D
截排上游集
集水區之地 地表逕流,並
並向東北側
側導入既有排
排水溝排放 放至下
游,詳圖 1.6-1 所示
示,故暴雨時
時屏遮那平
平台受上游集
集水區逕流 流沖刷
之影響輕微
微。

圖 1..6-1 屏遮
遮那平台
台上方集水
水區逕流
流排水示
示意圖
(三))屏遮那平台
台土石堆置
置場排水設施

本計畫利用
用排水明溝
溝截排屏遮 遮那平台土石石堆置場上
上游集水區 區之地
表逕流,堆
堆置區內之
之逕流以平台 台溝進行截
截流,搭配排
排水盲管導 導入北
側永久性滯
滯洪沉砂池
池(DA),經消
消能調節後 涵 P-01 匯入既
後再利用管涵 匯
有平台溝匯
匯入東側既
既有排水系統 統至阿里山
山溪。

10
(四)永久滯洪沉砂池
1.滯洪設施
滯洪設施之設計蓄洪量檢討係依據「水土保持技術規範」為設計
準則,採用 25 年及 50 年重現期距之降雨公式作為基地開發前、
後滯洪設施逕流量之估算標準。
永久性滯洪設施之設計蓄洪量估算,乃依據水土保持技術規
範中規定之三角歷線法計算,計算公式及說明如下:

VS = tb’ × (Q-q ) × 3600/2


Vsd = 1.1 × VS
式中,Q:開發後 50 年一次頻率逕流量(cms)
q:開發前 25 年一次頻率逕流量(cms)
tb’:基期(hr),基期時間不足 1 小時以 1 小時計算。
VS:滯洪量(m3)
Vsd:滯洪設施之設計蓄洪量(m3)
參照「水土保持技術規範」第 16 條採無因次降雨強度公式(集
流時間為 0.98 分鐘)及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技術規範」之合理
化公式 Q=CIA/360 推估屏遮那平台土石堆置場開發前、後逕流量,
詳表 1.6-1 所示。

表1.6-1 滯洪沉砂池洪峰流量計算表
集水區面積 逕流係數 降雨強度 洪峰流量
集水分區 開發階段
(ha) C I(mm/hr) Q(cms)
開發前
0.8 157.60 0.251
屏遮那平台 (25 年頻率)
0.7160
土石堆置場 開發後
0.95 172.30 0.325
(50 年頻率)
資料來源:「阿里山森林鐵路 42 號隧道計畫」水土保持計畫,民國 108 年 6 月。
此外,依據「水土保持技術規範」第 95 條規定:「…開發後
之出流洪峰流量至少應小於入流洪峰流量百分之八十,並不得大
於開發前之洪峰流量,且應小於下游河道之容許排洪量…」 。經比
較後滯洪沉砂池之允許出流洪峰流量最大為 0.251cms(0.325 ×
0.8 = 0.260>0.251),故所需之設計洪峰流量為:

Vsd = 1.1 × VS = 1.1 × 1 × (0.325-0.251) × 3600/2 = 146.5 m3


本計畫永久性滯洪池與沉砂設施採共同設置,下層為沉砂池
(深度為 0.6m)、上層為滯洪池(深度為 2.5m),其中滯洪池有效面
積為 65.6 m2,滯洪池容量為 65.6 m2 × 2.5 m =164.0 m3 > 146.5
m3,詳表 1.6-2 所示。

11
表1.6-2 屏遮那平台土石堆置場永久性滯洪沉砂池尺寸表
集水區
滯洪池 需求滯洪量 設計滯洪量 永久性 放流口尺寸 溢流口尺寸
面積
編號 Vsd (m3 ) Vd (m3 ) 滯洪池尺寸 (b×h)(cm) (b×h) (cm)
(ha)
有效面積 65.6 m2
DA 0.7160 146.5 164.0 20×30 200×60
深度 2.5 m
資料來源:「阿里山森林鐵路 42 號隧道計畫」水土保持計畫,民國 108 年 6 月,實際規
劃配置將依水土保持計畫審議核定為準。
2.沉砂設施
依據「水土保持技術規範」第 92 條規定,永久性沉砂池其容量以
完成水土保持處理或未挖填之土地,每公頃以不小於 30 m3 計算;
臨時性沉砂池其容量以土壤流失量之二分之一,但開挖整地部份
每公頃不得小於 250 m3 來計算,未挖開挖整地部份每公頃不得小
於 15 m3。由推估出之沖蝕量,並依據「水土保持技術規範」第
93 條之規定,永久性沉砂池其設計容量以泥砂生產量(土壤沖蝕
量)之 1.5 倍來計算,計算結果如表 1.6-3 所示。

表1.6-3 永久性沉砂池計算表
滯洪池 集水區
需 求 沉 砂 量 (m3) 設 計 沉 砂 容 量 (m3) 永久性沉砂池尺寸
編 號 面 積 (ha)
0.7160 × 30.0 × 1.5 有效面積 65.6 m2
DA 0.7160 39.4
=32.2 沉砂深度 0.6 m
資料來源:「阿里山森林鐵路 42 號隧道計畫」水土保持計畫,民國 108 年 6 月,實際規
劃配置將依水土保持計畫審議核定為準。

二、由Google Earth查閱屏遮那堆置區,上方陡峭,下方約600 m為阿里山


溪,如本土石堆置場在土石沖刷下,有無可能阻塞阿里山溪形成堰塞湖
?造成下游危機。請說明阿里山溪歷年土石流潛勢狀況?本案如何避免

說明:本計畫屏遮那平台土石堆置場堆置方式、邊坡穩定分析及計畫區內阿
里山溪歷年土石流潛勢說明如下:
(一)屏遮那平台土石堆置場邊坡穩定分析
本計畫採用二維有限元素分析程式 GeoStudio2007 中之 SLOPE/W
模組就土石堆置場於不同情況下邊坡之安全性進行模擬,選用靜態
與仿靜態方法分析其抗滑安全係數,以評析各種狀態下邊坡之安全
性。屏遮那平台土石堆置場邊坡依圖 1.6-2 及圖 1.6-3 之剖面 A 及剖
面 B 進行邊坡穩定分析,並就常時、地震及暴雨(極端氣候)等三種
情境,評估可能之破壞面及安全係數。
1.常時
本計畫地質鑽探調查於土石堆置場設置之 106-BH-01~04 鑽孔,其
孔深均達 30 m 且由 106 年 10 月至 107 年 1 月間地下水位量測資

12
料,所得結果均顯示現地水位於鑽孔底部高程以下,故不考慮地
下水位影響;另本狀態暫不考慮地震力。
2.地震
本計畫採用「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100.07)規定,嘉義縣
阿里山鄉短週期設計水平譜加速度係數 D S 為 0.7;現地屬第一
類岩盤故短週期結構工址放大係數 為 1.0;土石堆置場距大尖
山與觸口斷層距離分別為 21.42、20.37 km,故近斷層調整因子
為 1.0;則仿近態水平加速度係數 =0.4 =0.4 D S =0.28,
仿靜態分析水平地震係數採 Kh=0.14。垂直地震係數於一般震區
及台北盆地可採 1/2,近斷層區域需採 2/3,阿里山鄉依規定屬近
斷層區域,垂直地震係數採為 Kv=0.09;地下水位同常時狀態以
G.L.-30.0 m 為地下水位面。
3.暴雨
本計畫土石堆置場屆時回填材料主要為隧道開挖產生之塊碴料,
研判其透水性應屬良好,地下水位面應不易提昇;惟保守考量極
端氣候暴雨狀態時,逕流水不易消散,故採 G.L.-3.0 m 作為地下
水位面。
屏遮那平台土石堆置場堆置後,不論剖面 A 或剖面 B 之安全係
數(詳表 1.6-4 所示),均符合水土保持技術規範(103.09)第 73 條規定
(邊坡穩定之規劃設計應達最小之安全係數:平時 F.S.為 1.5、地震
F.S.為 1.2 及極端氣候暴雨 F.S.為 1.1)
,評估本計畫屏遮那土石堆置
場堆置後並無崩塌疑慮,亦無阻塞阿里山溪形成堰塞湖之可能。

表1.6-4 屏遮那平台土石堆置場邊坡穩定分析成果表
剖面
A-A B-B 規範要求之安全係數 檢核結果
分析情境
常時 2.146 1.758 1.5 ok
地震 1.496 1.345 1.2 ok
極端氣候暴雨 1.457 1.311 1.1 ok
註:規範要求之安全係數依水土保持技術規範(103.09)第 73 條規定。
(二)阿里山溪土石流潛勢溪流
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土石流防災資訊網」 查詢結果,
本計畫位於阿里山溪上游,於來吉橋以上之阿里山溪主、支流均非
屬土石流潛勢溪流。本計畫下游之嘉義縣阿里山鄉來吉村行政區內
共有 5 條土石流潛勢溪流,土石流警戒基準值於民國 106 為 250 mm,
108 年修正為 300 mm。

13
1,765

1,760

1,755
(b)地震FF.S.= 1.4996 > 1.2
1,750

1,745

1,740
Elevation(m)

1,735

1,730

1,725

1,720

1,715

1,710

1,70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Distance(m)
1,765

1,760

1,755 (C)暴雨FF.S.= 1.4557 > 1.1


1,750

1,745

1,740
Elevation(m)

1,735

1,730

1,725

1,720

1,715

1,710

1,70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
90 100 110 120 130

Distance(m)

圖 1.6-2 屏遮那平
屏 平台土石 剖面 A 邊坡穩定
石堆置場剖 邊 定分析結果

14
(b)地震
震F.S.= 1.345 > 1.22
1,745

1,740

1,735
Elevation(m)

1,730

1,725

1,720

1,715

1,710
0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Distance(m
m)

1,745
(C)暴雨
雨F.S.= 1.311 > 1.1

1,740

1,735
Elevation(m)

1,730

1,725

1,720

1,715

1,710
0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Distance(m
m)

圖 1.6-3 屏遮那平
屏 平台土石 剖面 B 邊坡穩定
石堆置場剖 邊 定分析結果

15
(三))水土保持計
計畫
1.土石分階
階堆置規劃

為避免大幅幅增加前期 期屏遮那平台
台邊坡填土 土之載重,規 規劃於前期期最上
層平台設設置施工便 便道與緩衝區區,平台推縮 縮寬度為5公公尺,填土土區於
最下階設設置漿砌石 石擋土牆護坡坡,之後採 採階梯平台方 方式填築,每階
填土高度度為5公尺 ,並設一寬 寬度1.5~2.5 m之平台 ,主要填土土坡面
H為1:2.5,填
斜率V:H 填土區兩側
側坡面為順應 應地形,斜率率V:H為1:1.5,
總填土高高度為15公 公尺,填土施施工由下而 而上分層填壓 壓夯實,每每層填
土厚度以以30~50公分分為原則,各層滾壓完
各 完成之壓實度 度不低於900 %,
填築後坡坡面噴植草 草種。
2.排水設施
施配置
屏遮那崩 崩塌地目前
前已設有完整 整之坡面排 排水系統,東東側蝕溝已
已完成
整治,上 上游處設有
有滯洪池以降 降低水流能 能量,下游處處設有砌石
石溝及
跌水工, ,故本計畫
畫屏遮那平台 台土石堆置 置場排水設施施詳前圖 1..6-4。
於平台處 台溝 H-01~H
處設置平台 H-10 截流地
地表逕流,搭搭配排水盲盲管,
並利用排 加砥檻 D-01
排水明溝加 1~D-05 導入
入北側永久久性滯洪沉
沉砂池
(DA),經
經消能調節
節後再利用管 管涵 P-01 匯入既有平
匯 平台溝。

圖 1..6-4 屏遮
遮那平台
台土石堆置
置場水保
保設施配
配置圖
3.永久滯洪
洪沉砂池
屏遮那平 平台土石堆堆置場設置一 一永久性滯
滯洪沉砂池(D DA),其上
上層為
2
滯洪池(深 深度為 2.5 m),滯洪池
池有效面積為 65.6 m ,滯洪池容 容量為
3
164 m ;下
下層為沉砂 砂池採通用 用土壤流失公
公式計算,沉 沉砂容量為 為 39.4
3
m。

16
1.7、李委員 堅明
一、前次意見:1.請敘明就地堆置土方的適法性,亦即是否符合相關申請程
序。
說明:謝謝指教,依內政部96年3月15日台內營字第0960035196號函頒修正「
營建剩餘土石方處理方案」係屬行政規則,其執行涉及地方制度法規
定,為地方自治事項,屬地方政府及公共工程主辦機關主管業務。該
方案係提供地方政府及公共工程主辦(管)機關執行營建剩餘土石方
處理業務相關事項之政策指導原則,作為該管機關依地方制度法訂(
修)定自治法規或規定之參據,嘉義縣政府已於103年8月4日修正發布
「嘉義縣營建工程剩餘土石方管理自治條例」以作為轄內案件執行處
分之依據在案。
前揭方案參、剩餘土石方處理方針、二、公共工程剩餘土石方處
理、(七)規定:「公共工程主辦機關負責自行規劃設置或同意承包廠商
申設收容處理場所者,該機關應依本方案訂定相關規定會同當地之直
轄市、縣(市)政府審查核可,於報請上級主管機關核備後依設置計畫施
作使用,並副知當地之直轄市、縣(市)政府。」另「嘉義縣營建工程剩
餘土石方管理自治條例」第 3 章公共工程之餘土管理第 15 條亦規定「公
共工程餘土之處理,工程主辦機關應負責自行規劃、設置、核准土資
場。前項由工程主辦機關負責自行規劃設置,或由承包廠商自行設置
者,應由工程主辦機關依規定負責審查核可啟用,並副知主管機關;
其涉及水土保持、環境影響評估及其他法令者,依相關法令辦理。」
土石堆置場所如位於工區範圍內,即該場所屬施工計畫之一部分,
則無涉營建剩餘土石方管理規定;如該堆置場所位於工區範圍外,應
依前揭自治條例規定辦理。有關該工區範圍,涉各該公共工程案件施
工計畫範圍認定,應由公共工程主辦機關認定之。
綜上,本案剩餘土石方處理,已依上開方案及「嘉義縣營建工程
剩餘土石方管理自治條例」規定辦理,屬於公共工程自行規劃設置土
石方堆置場,待依相關規定通過各項審查後,報請上級主管機關農委
會核備後,依設置計畫施作使用,並副知嘉義縣政府即可。

二、前次意見:2.有關自然資源折耗(或生態衝擊),隧道改線方案涉及較多
林木砍伐,生態衝擊較大,然本案評比較輕,請敘明原因。
說明:謝謝指教,本計畫災害路段可行復建方案表詳表1.7-1,本計畫以隧道
改線方案為優選方案,該方案主要工作面由既有43號隧道擴挖入洞,
避開主要崩塌區、迴避極端氣候影響;施作隧道開挖及鑽炸亦利用既
有施工便道或既有軌道台車搬運,施工規模強度小,對環境質損少;
施工材料運輸則利用既有屏遮那通達便道,不需開闢施工便道,故無
林木砍伐之情形,評估對於生態衝擊小。

17
表1.7-1 既有42號隧道災害路段可行復建方案評估表
簡易修復 長期復建
評估方案
明隧道原址修復方案 長橋梁方案 隧道改線方案
明隧道原址重建,配合 橋梁(370 m)+兩座隧道 【註】
工程內容 隧道長 1,104 m
邊坡整治 (共 335 m)
計畫推 前置作業 - 24 27
動期程 施工期 24 36 27
(月) 合計 24 60 54
施工便道施築及臨邊 施 工 便 道 施 築 汛 期 有 隧道開挖若遭遇特殊
施工階段 坡施工,有被上邊坡 被沖毀疑慮 地質安全性較低
不穩塊石衝擊疑慮
安全性
原址重建路線緊鄰邊 橋 台 及 橋 墩 坐 落 於 邊
營運期間 坡,有被上邊坡不穩塊 坡 上 , 有 被 上 邊 坡 不 較無安全疑慮
石衝擊疑慮 穩塊石衝擊疑慮
易受天候影響,施工 易受天候影響,施工人
施工性 不易受天候影響
人員安全風險高 員安全風險高
與現況相同(保留 43 號 隧道內行駛無景觀,與
眺望阿里山溪河谷景
景觀性 西 口 至 42 號 東 口 約 現況稍差(約少 200 公
觀壯麗
200 公尺景觀) 尺景觀)
橋墩受暴雨土石衝
受沖蝕溝向源侵蝕,迴 避開崩塌區影響,迴避
迴避極端氣候能力 擊,需強化保護工程,
避極端氣候差 極端氣候佳
迴避極端氣候佳
不開闢施工便道,生態 需開闢施工便道,生態 不開闢施工便道,生態
自然資源折耗
影響小 影響大 影響小
隧道開挖及鑽炸,利用
需開闢施工便道及隧
施工規模小,侷限原路 既有施工便道或既有
環境質損 道,施工規模大,環境
線,環境質損少 軌道台車搬運,施工規
質損多
模強度小,環境質損少
全生命週期益本比(2) - 0.56 1.37
前置作業 - 0.06 0.06
計畫推
設計監造 0.19 0.44 0.42
動經費
施工 3.50 9.01 3.43
(億元)
合計 3.69 9.51 3.91
採用序位 備選方案 優選方案
資料來源:1.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阿里山森林鐵路 58K+710~880
災害路段地質調查及復建規劃成果報告書」,民國 105 年 11 月。
2.前瞻基礎建設-軌道建設阿里山森林鐵路 42 號隧道計畫(核定本)民國 107
年 7 月。
註:依據本處於民國 106 年針對「阿里山森林鐵路 58k+710~880 災害路段地質調查及復建
規劃」復建方案先期規劃構想報告書召開審議會議結論,因規劃成果之 TC2 隧道覆土
深僅為 20~60 公尺,建議隧道線型應再往山側(東側)移動,增加覆土厚以避免山壁向源
侵蝕之影響,經修正後為本計畫復建方案之隧道長度為 1,104 公尺。

三、前次意見:4.請敘明10 cm以上喬木移植或補植管理計畫。
說明:謝謝指教,有關屏遮那平台土石堆置場10 cm以上喬木移植或補植管理
計畫說明如下:
(一)喬木移植前清點標示
本處會同監造及施工單位確認植栽移植位置,並在樹身上掛牌編
號。
(二)移植前修剪

18
1.移植過程基本上採用全冠幅移植方式,若因必要因素需修剪,修
剪幅度以不超過樹冠之1/3為原則。
2.配合樹型並於斷根前作適當整枝修剪,剪去過密之枝條、病蟲害
枝、衰弱之下垂枝之枝條。
(三)斷根
1.斷根前先確認環境及喬木生長狀況,決定是否先立支架再斷根,
避免移植作業中發生傾倒傷人等意外。
2.斷根作業至少於挖掘前完成,斷根次數應依植物種類、樹齡、規
格、當地特性作彈性調整,原則如下:
(1)米徑 30 公分以下,須斷根 1 次。
(2)米徑 30 公分以上,斷根至少 2 次。
3.斷根時須先決定根球之直徑大小,並將預留根球的範圍劃在地面
上。
4.如因特殊情形,無法提前進行斷根作業,須依原樹型挖掘根球且
不可傷及根系;如因樹木特性或生長環境限制無法進行斷根,須
經核可後辦理。
5.倘若只能行一次斷根時,應留2至3條大側根及1至2條主根,作機
械性之支持作用,其餘可切斷或環狀剝皮。
6.斷根務必切口平滑,以助癒合組織之形成並快速長出新根。
(四)移植過程
1.樹穴開挖
(1)以土球球徑 2 倍寬,1.3 倍深度開挖植穴。
(2)將植穴內之石礫、混凝土塊、磚塊及其它有礙根系生長之物質
去除,並將現場清理整平。
(3)植穴開挖後之表面須挖鬆以利排水,種植前並先測試排水狀況。
如排水不良,應予改善後再進行下一項作業。
(4)植穴壁縱直,穴底平坦為標準,並特別保留集中挖起之表土,
以便日後回填。
2.移植
(1)將植穴底部加鋪適量客沃土,以利植株根球底部密接土壤。
(2)種植時將樹木小心輕放入植穴中,將無法腐爛及影響根系生長
之捆繩及包裹物解除。
(4)苗木固定後進行填土,於土球四周均勻地填以表土及客土並壓

19
實,使固定球根,最後再將底土填於最上層與鄰近面齊平。
(5)移植後立即充分澆水,可分一次或分次澆灌,待水分被吸入土
壤後,再添加土壤並壓實。
3.立支架
一般常見的支柱,其型式計有單柱式、雙柱式、3 柱式、4 柱式或
其他足以穩固樹木之方式。
(五)移植後養護
種植後隨時注意植物的生長發育狀況,保持其旺盛樹勢,如發現樹
木於定植期間有潛伏之傷害,或種植時因操作不慎引起之損傷、病
蟲害,呈現枯萎、死亡者,應無條件補植。
(六)移植後樹木健康度監測及補償措施
1.施工期間進行樹木健康度監測計畫,以掌握及回報移植樹木生長
狀況,若發現植栽受損或病蟲害等問題,可採取適當處理,提高
存活率。
2.針對移植樹種發生死亡狀況,施工單位需以1:2比例進行補植等
價值之原生樹種,並罰鍰。

四、前次意見:6.答覆內容之表8.4.2-2,如前次意見2之問題,請敘明。
說明:謝謝指教,本計畫災害路段可行復建方案表詳表1.7-2,其評估結果,
本計畫以隧道改線方案為優選方案,該方案係由既有43號隧道擴挖入
洞,除可避開主要崩塌區外、迴避極端氣候影響佳,不需開闢施工便
道,自然資源折耗生態環境影響最小,施作隧道開挖及鑽炸,利用既
有施工便道或既有軌道台車搬運,施工規模強度小,環境質損少,亦
能保存既有觀光路線等優點。另以長橋梁及明隧道簡易修復為替代方
案。

表1.7-2 既有42號隧道災害路段可行復建方案評估表
簡易修復 長期復建
評估方案
明隧道原址修復方案 長橋梁方案 隧道改線方案
明隧道原址重建,配合 橋梁(370 m)+兩座隧道 【註】
工程內容 隧道長 1,104 m
邊坡整治 (共 335 m)
計畫推 前置作業 - 24 27
動期程 施工期 24 36 27
(月) 合計 24 60 54
施工便道施築及臨邊 施 工 便 道 施 築 汛 期 有 隧道開挖若遭遇特殊
施工階段 坡施工,有被上邊坡 被沖毀疑慮 地質安全性較低
不穩塊石衝擊疑慮
安全性
原址重建路線緊鄰邊 橋 台 及 橋 墩 坐 落 於 邊
營運期間 坡,有被上邊坡不穩塊 坡 上 , 有 被 上 邊 坡 不 較無安全疑慮
石衝擊疑慮 穩塊石衝擊疑慮
易受天候影響,施工 易受天候影響,施工人
施工性 不易受天候影響
人員安全風險高 員安全風險高

20
簡易修復 長期復建
評估方案
明隧道原址修復方案 長橋梁方案 隧道改線方案
與現況相同(保留 43 號 隧道內行駛無景觀,與
眺望阿里山溪河谷景
景觀性 西 口 至 42 號 東 口 約 現況稍差(約少 200 公
觀壯麗
200 公尺景觀) 尺景觀)
橋墩受暴雨土石衝
受沖蝕溝向源侵蝕,迴 避開崩塌區影響,迴避
迴避極端氣候能力 擊,需強化保護工程,
避極端氣候差 極端氣候佳
迴避極端氣候佳
不開闢施工便道,生態 需開闢施工便道,生態 不開闢施工便道,生態
自然資源折耗
影響小 影響大 影響小
隧道開挖及鑽炸,利用
需開闢施工便道及隧
施工規模小,侷限原路 既有施工便道或既有
環境質損 道,施工規模大,環境
線,環境質損少 軌道台車搬運,施工規
質損多
模強度小,環境質損少
全生命週期益本比(2) - 0.56 1.37
前置作業 - 0.06 0.06
計畫推
設計監造 0.19 0.44 0.42
動經費
施工 3.50 9.01 3.43
(億元)
合計 3.69 9.51 3.91
採用序位 備選方案 優選方案
資料來源:1.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阿里山森林鐵路 58K+710~880
災害路段地質調查及復建規劃成果報告書」,民國 105 年 11 月。
2.前瞻基礎建設-軌道建設阿里山森林鐵路 42 號隧道計畫(核定本)民國 107
年 7 月。
註:依據本處於民國 106 年針對「阿里山森林鐵路 58k+710~880 災害路段地質調查及復建
規劃」復建方案先期規劃構想報告書召開審議會議結論,因規劃成果之 TC2 隧道覆土
深僅為 20~60 公尺,建議隧道線型應再往山側(東側)移動,增加覆土厚以避免山壁向源
侵蝕之影響,經修正後為本計畫復建方案之隧道長度為 1,104 公尺。

1.8、游委員 繁結
一、原有路線是否廢線?若原況保留,其安全設施如何?
說明:謝謝指教,本案106年6月28日經嘉義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
並依據會議結論:「舊路線處理將考慮將洞口管制,保持原開通路線,
提供未來勘查、期待郵輪式列車的發展或導覽等,並以自然復育保留
呈現」,依據前述結論之相關回覆內容說明如下:
(一)原既有 42 號隧道西洞口將作為本計畫之土石堆置場,此處地層結
構完整,隧道內有將近 50 公尺區段未施加襯砌與支撐,側壁及頂
拱均出露新鮮岩盤,顯示岩盤尚屬堅實完整,隧道上方邊坡植生覆
蓋良好,鄰近之 52 號橋邊坡坡腳均設有擋土設施及防砂壩,發生
二次災害之機率低。本計畫預計暫置 0.3 萬 m3 之土石於隧道內,營
運後視工程需求內化利用或使用森林鐵路運輸至山下合法土資場
處理,洞口意象維持不變,未來將洞口管制並可提供作為文化教育
之用途。
(二)既有 42 號隧道東洞口因上方邊坡土石崩落而毀損,未來上邊坡整
治採自然穩定後進行植生復育,並保留洞口之呈現,亦進行洞口管
制,並提供作為勘查或文化教育之用途。

21
二、回覆後意見謂既有西洞口地下水位介於地表下38.5 m左右,最高可上升
至地表下1.31 m,又謂在西洞口鑽探深度達50 m仍未發現地下水?何以
有此落差?且在暴雨之F.S=1.1,處於近臨界條件,其邊坡穩定度仍應深
加評估、因應。
說明:謝謝指教,有關西洞口地下水位及暴雨情境之邊坡穩定分析說明如下:
(一)既有 42 號隧道西洞口內及新建隧道西洞口入洞處地下水位現況
1.本計畫於105年進行第一次地質鑽探調查,並於5至7月底採用自計
式水位計連續觀測既有42號隧道西洞口內(105-BH-03)之地下水
位變化,初始水位約在地表下37.60 m處,發生零星降雨及午後雷
陣雨時,地下水位會隨之蓄昇,水位介於38.09~39.33 m之間,於
梅雨季密集降雨時,水位明顯抬昇,最高可至地表下1.31 m,地
下水位高差達38.02 m。
2.本計畫106年於新建隧道西洞口入洞處(里程58k+440)進行第二次
地質鑽探調查,鑽孔編號為106-BH-08,其鑽探目的為西洞口處調
查岩材特性供岩體材料參數估算用,採垂直鑽探,鑽探深度為50 m
,調查結果並未發現地下水。
3.依據上述補充調查之結果,新建隧道西洞口區域地下水常時水位
甚低,於梅雨季及颱風造成密集降雨時,地下水位有明顯蓄昇現
象,監測期間所測得最高水位可至地表下1.31 m處,地下水位高
差達38.02 m,研判此區域岩性不利地下水蓄積,地下水位變化主
要受到降雨影響而抬昇,降雨停止時地下水迅速往下游宣洩,水
位恢復至常時水位。
(二)新建 42 號隧道西洞口邊坡穩定分析
本計畫配合新建隧道線形及預定設計高程,於開挖邊坡設置擋土牆
並於上方邊坡設置掛網噴凝土及岩栓保護坡面,為確認新建隧道西
洞口邊坡穩定,針對 A-A 剖面進行邊坡穩定分析(詳圖 1.8-1),就下
列三種情境研判可能之破壞面及安全係數。
1.常時
本計畫地質鑽探調查於西洞口邊坡設置之 106-BH-08 垂直鑽孔與
106-BH-05 水平鑽孔,其孔深達 50 m 與 30 m 仍未發現地下水,
故常時狀態不考慮地下水之影響。
2.地震
本計畫採用「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100.07)規定,嘉義縣
阿里山鄉短週期設計水平譜加速度係數 DS 為 0.7;現地屬第一類岩
盤故短週期結構工址放大係數 為 1.0;基地範圍距大尖山與觸口
斷層距離分別為 21.42、20.37 km,故近斷層調整因子 為 1.0;
D
則仿近態水平加速度係數 =0.4 =0.4 S =0.28。

22
圖 1.8-1 新建隧
隧道西洞
洞口護坡範
範圍邊坡
坡穩定分
分析結果

23
3.暴雨
本計畫於西洞口邊坡之鑽探調查顯示,鑽探深度達 50 m 時仍未發
現地下水,惟保守考量暴雨狀態,仍採 G.L.-1.0m 作為地下水位
面。
西洞口邊坡處依 106-BH-05 與 106-BH-08 鑽探資料,經統計分
析後作為岩材參數值供設計分析使用,另靠近地表面之風化岩層因
無相關資料可供參考,因此則採反算分析之方式推估。
由邊坡穩定分析結果得知,新建 42 號隧道西洞口護坡範圍,
各情境下最小安全係數為:常時 F.S.=6.127,地震 F.S.=4.448,暴雨
F.S.=4.923(詳表 1.8-1 所示),遠大於水土保持技術規範(103.09)第 73
條規定(邊坡穩定之規劃設計應達最小之安全係數:平時 F.S.為 1.5、
地震 F.S.為 1.2 及暴雨 F.S.為 1.1)
,且西洞口處屬輕度風化厚層砂岩
出露且高陡峭邊坡,坡面植生茂密、岩盤狀況良好,地層向洞內傾
斜有利開挖,邊坡穩性佳,洞口鄰近侵蝕溝已設置多道固床工或潛
壩等消能設施及護岸整治,現況尚屬良好,對洞口不利影響甚微。

表1.8-1新建42號隧道西洞口護坡範圍邊坡穩定分析結果表
分析情境 邊坡穩定分析結果 規範要求之安全係數 檢核結果
常時 6.127 1.5 ok
地震 4.448 1.2 ok
暴雨 4.923 1.1 ok
註:規範要求之安全係數依水土保持技術規範(103.09)第 73 條規定。

三、山區暴雨之停駛規定如何?請補充,並說明因應對策如何?
說明:謝謝指教,營運階段如遇山區暴雨之停駛標準及因應對策如下:
(一)停駛標準
依據中央氣象局發佈颱風、豪雨警戒或強烈地震警報,達下列標準
應立即停駛,至完成全線巡檢,確定安全無虞後再恢復行駛。
1.地震震度達3級以上。
2.屬陸上颱風警報警戒之區域時。
3.地區雨量站所測得時雨量達50 mm或單日累積雨量達200 mm。
(二)復駛前巡檢
於中央氣象局發佈颱風、豪雨警戒或強烈地震過後依據朝巡作業進
行巡視,沿著鐵路路線檢查路線是否有障礙物、軌道是否有異常、
災害事故及異常影響木等足以影響行車安全的一項檢查作業,朝巡
作業流程圖詳圖 1.8-1,說明如下:
1.巡查人員沿著鐵路路線,徒步或機動道班車巡查,於每日上午8:
00前或於首班車開車前30分鐘完成巡路工作,並於始發站列車開

24
車前15~30分鐘到達始發站。
2.巡查人員經過各個車站時,應將巡路單投入巡路箱內,並於記載
到達時間。
3.巡路人員發現異常狀況,應立即拍照存證並於朝巡紀錄表中記載
里程及異常狀況。
4.巡路人員對異常狀況能即時排除者應即時排除,對無法即時排除
者應即通報相關車站及監工區處理。
5.對無立即危險之異常狀況之影響木除應拍照記錄並填寫異常影響
木紀錄表,由監工區陳報本處處理。
6.巡路人員對於慢行路段應記錄於朝巡巡路單中,並於完成巡路工
作回抵始發站時交由車站值班站長收執。

巡查人員準備出發

徒步 使用機動道班車

沿線開始巡查

檢查及填報巡路單、異常影響木紀錄表

異常影響木紀錄表 巡路單投入巡路箱內

監工區彙整異常影響木紀錄表 站長取出巡路單確認
陳報本處會勘確認

列車可否通行
知會嘉義處
影響木處理 是 否

準備開車 禁止開車
否 是

搶修作業
存查 伐除、修枝或列管監測

1.8-1 營運階段森林鐵路每日朝巡作業流程圖

25
(三))災害或事故
故搶修作業

本計畫路線
線如因天災 災造成損壞,或因發生行 行車事故,致
致影響行車
車時,
為使路線能
能儘速恢復 復通車,應即 即時展開搶
搶修作業,災災害或事故
故搶修
圖如圖 1.8- 2 所示,說
作業流程圖 說明如下:
1.巡路人員
員或事故現
現場人員應將
將現場概況
況通報監工區
區,監工區
區接獲
通報後,
,應視事故
故之輕重,評
評估現場狀
狀況及修復時
時間後,立
立即通
告鄰近車
車站及鐵路
路維護科轉知
知列車行經
經該區段時慢
慢行通過或
或停止
運轉,以
以及調遣道
道班人員馳赴
赴現場,進
進行事故緊急
急搶修及排
排除等
作業。
2.監工區主
主任立即調
調集足夠人員
員及機具立
立即進行搶修
修工程。
3.行經或位
位於災害或
或事故現場時
時,須注意
意本身及隨行
行人員之安
安全。
4.執行搶修
修時應事先
先通知車站等
等相關單位
位。
5.完成搶修
修後,立即
即通報鐵路維
維護科及鄰
鄰近車站。

圖 1.8-2 營運階
階段森林鐵
鐵路災害
害或事故搶修作業
業流程圖

26
1.9、徐委員 啟銘
一、補正回應情形已符規定或足供審查判斷所需資訊。
說明:敬悉。

1.10、王委員 价巨
一、請將地質災害、颱風、水文等議題做交互比對及綜整,災害發生是連鎖
效應,亦即原有問題的前三題是交互過程,個別成因之外應關注的是交
互作用之後果。
說明:謝謝指教,有關地質災害、颱風、水文等交互作用分析結果說明如下:
(一)新建 42 號隧道段之評析
本計畫依「阿里山森林鐵路 58k+710~880 災害路段地質調查及復建
規劃」地質調查結果及搭配 LiDAR 數值地形取不同位置邊坡之剖
面,詳圖 1.10-1 所示。經調查 43 隧道以北坡面亦處穩定情形,邊
坡植生發育情況良好,蝕溝發育情況並不明顯,坡度約介於 55~60
度之間,為相對穩定狀態;而本計畫崩塌區內尚未崩塌之突出坡面
坡度則為 60~75 度之間,且蝕溝裸露面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每逢大
雨後,蝕溝側蝕情況越發明顯,以致上方受節理切割之砂岩層或風
化層發生崩落現象。故以 43 號隧道以北區段之穩定坡度 50°為平衡
坡度,推估以大時間尺度而言,計畫區域未崩塌坡面應受自然營力
作用漸漸趨緩為 50°左右(小於節理傾角)。
本計畫係利用隧道改線方案通過崩塌區(蝕溝)下方,隧道頂拱距離
上方崩塌區表面尚餘 50~80 m 覆蓋厚度,倘若邊坡持續崩落至平衡
坡度 50 度,坡面距離隧道頂拱仍有 40~50 m 覆蓋厚度,故隧道再
次受到崩塌之影響甚微。

27
圖 1.10-1
1 本計畫
畫區域不
不穩定坡面
面剖面圖

(二))邊坡穩定分
分析
邊坡穩定分
分析係依據
據邊坡條件,模擬及評
評析各種狀態
態下邊坡之
之安全
性及穩定性
性,本計畫
畫邊坡穩定分
分析結果如
如下:
1.新建42號
號隧道西洞
洞口
本計畫配
配合新建隧
隧道線形及預 預定設計高高程,於開挖挖邊坡設置
置擋土
牆並於上
上方邊坡設
設置掛網噴凝 凝土及岩栓栓保護坡面 ,為確認新
新建隧
口邊坡穩定,針對 A-A
道西洞口 A 剖面進行邊 分析(詳圖 1.10-2),
邊坡穩定分
就下列三
三種情境研
研判可能之破 破壞面及安安全係數。
(1)常時
本計畫
畫地質鑽探 探調查於西 設置之 1066-BH-08 垂直鑽
西洞口邊坡設 垂
孔與 106-BH-055 水平鑽孔,其孔深達
達 50 m 與 300 m 仍未發
發現地
下水,故常時狀 狀態不考慮地 地下水之影
影響。
(2)地震
本計畫畫採用「建建築物耐震 震設計規範及 及解說」(1 00.07)規定定,嘉
D
義縣阿阿里山鄉短短週期設計水 水平譜加速 速度係數 S 為 0.7;現 現地屬
第一類類岩盤故短短週期結構工 工址放大係 係數 為 1..0;基地範 範圍距
大尖山山與觸口斷斷層距離分別 別為 21.42
2、20.37 kmm,故近斷斷層調
D
整因子子 為 1.00;則仿近態
態水平加速 速度係數 = =0.4 =0.4
4 S

=0
0.28。

28
圖 1.10--2 新建隧
隧道西洞
洞口護坡
坡範圍邊坡
坡穩定分
分析結果

29
(3)暴雨
本計畫於西洞口邊坡之鑽探調查顯示,鑽探深度達 50 m 時仍
未發現地下水,惟保守考量暴雨狀態,仍採 G.L.-1.0m 作為地
下水位面。
西洞口邊坡處依 106-BH-05 與 106-BH-08 鑽探資料,經統計
分析後作為岩材參數值供設計分析使用,另靠近地表面之風化岩
層因無相關資料可供參考,因此則採反算分析之方式推估。
由邊坡穩定分析結果得知,新建 42 號隧道西洞口護坡範圍,
各情境下最小安全係數為:常時 F.S.=6.127,地震 F.S.=4.448,暴
雨 F.S.=4.923(詳表 1.10-1 所示),遠大於水土保持技術規範(103.09)
第 73 條規定(邊坡穩定之規劃設計應達最小之安全係數:平時
F.S.為 1.5、地震 F.S.為 1.2 及暴雨 F.S.為 1.1)
,且西洞口處屬輕度
風化厚層砂岩出露且高陡峭邊坡,坡面植生茂密、岩盤狀況良好,
地層向洞內傾斜有利開挖,邊坡穩性佳,洞口鄰近侵蝕溝已設置
多道固床工或潛壩等消能設施及護岸整治,現況尚屬良好,對洞
口不利影響甚微。

表1.10-1新建42號隧道西洞口護坡範圍邊坡穩定分析結果表
分析情境 邊坡穩定分析結果 規範要求之安全係數 檢核結果
常時 6.127 1.5 ok
地震 4.448 1.2 ok
暴雨 4.923 1.1 ok
註:規範要求之安全係數依水土保持技術規範(103.09)第 73 條規定。
2.屏遮那土石堆置場
(1)常時
本計畫地質鑽探調查於土石堆置場設置之 106-BH-01~04 鑽孔,
其孔深均達 30 m 且由 106 年 10 月至 107 年 1 月間地下水位量
測資料,所得結果均顯示現地水位於鑽孔底部高程以下,故不
考慮地下水位影響;另本狀態暫不考慮地震力。
2.地震
本計畫採用「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100.07)規定,嘉
義縣阿里山鄉短週期設計水平譜加速度係數 DS 為 0.7;現地屬
第一類岩盤故短週期結構工址放大係數 為 1.0;土石堆置場
距大尖山與觸口斷層距離分別為 21.42、20.37 km,故近斷層
調整因子 為 1.0;則仿近態水平加速度係數 =0.4 =0.4
D
S =0.28,仿靜態分析水平地震係數採 Kh=0.14。垂直地震係
數於一般震區及台北盆地可採 1/2,近斷層區域需採 2/3,阿里
山鄉依規定屬近斷層區域,垂直地震係數採為 Kv=0.09;地下
水位同常時狀態以 G.L.-30.0 m 為地下水位面。

30
3.暴雨
本計畫土石堆置場屆時回填材料主要為隧道開挖產生之塊碴
料,研判其透水性應屬良好,地下水位面應不易提昇;惟保守
考量極端氣候暴雨狀態時,逕流水不易消散,故採 G.L.-3.0 m
作為地下水位面。
屏遮那平台土石堆置場堆置後,不論剖面 A 或剖面 B(詳圖
1.10-3~4)之安全係數(詳表 1.10-2 所示),均符合水土保持技術規
範(103.09)第 73 條規定(邊坡穩定之規劃設計應達最小之安全係
數:平時 F.S.為 1.5、地震 F.S.為 1.2 及極端氣候暴雨 F.S.為 1.1),
故本計畫屏遮那土石堆置場堆置後並無崩塌之疑慮。

表1.10-2 屏遮那平台土石堆置場邊坡穩定分析成果表
剖面
A-A B-B 規範要求之安全係數 檢核結果
分析情境
常時 2.146 1.758 1.5 ok
地震 1.496 1.345 1.2 ok
極端氣候暴雨 1.457 1.311 1.1 ok
註:規範要求之安全係數依水土保持技術規範(103.09)第 73 條規定。

31
1,765

1,760

1,755
(b)地震FF.S.= 1.4996 > 1.2
1,750

1,745

1,740
Elevation(m)

1,735

1,730

1,725

1,720

1,715

1,710

1,70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Distance(m)
1,765

1,760

1,755 (C)暴雨FF.S.= 1.4557 > 1.1


1,750

1,745

1,740
Elevation(m)

1,735

1,730

1,725

1,720

1,715

1,710

1,70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
90 100 110 120 130

Distance(m)

圖 1.10-3 屏遮那平 石堆置場剖面 A 邊坡穩定


平台土石 邊 定分析結
結果

32
(b)地震
震F.S.= 1.345 > 1.22
1,745

1,740

1,735
Elevation(m)

1,730

1,725

1,720

1,715

1,710
0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Distance(m
m)

1,745
(C)暴雨
雨F.S.= 1.311 > 1.1

1,740

1,735
Elevation(m)

1,730

1,725

1,720

1,715

1,710
0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Distance(m
m)

圖 1.10-4 屏遮那平
平台土石 場剖面 B 邊坡穩定
石堆置場 邊 定分析結
結果

33
二、上下坡端 是否會有災
災害潛勢 ,應從開發
發前後的擾
擾動變化加
加以分析及 因應

說明:謝謝
謝指教,有有關本計畫上
上下坡端之
之災害潛勢
勢及開發前後
後的擾動變
變化之
說明
明如下:
(一))新建 42 號隧道

1.開發前災
災害潛勢
本計畫依 依「阿里山 山森林鐵路 58k+710~88
5 80 災害路段
段地質調查
查及復
建規劃」地質調查結 結果及搭配 配 LiDAR 數值地形取不
數 不同位置邊
邊坡之
剖面,詳 詳圖 1.10-5 所
所示。經調 調查 43 隧道道以北坡面亦 亦處穩定情
情形,
邊坡植生 生發育情況 況良好,蝕 蝕溝發育情況 況並不明顯 顯,坡度約
約介於
55~60 度之間,為
度 為相對穩定狀 狀態;而本 本計畫崩塌區 區內尚未崩
崩塌之
突出坡面 面坡度則為 為 60~75 度之
之間,且蝕 蝕溝裸露面有 有逐漸增加
加的趨
勢,每逢 逢大雨後, 蝕溝側蝕情 情況越發明 明顯,以致上 上方受節理
理切割
之砂岩層 層或風化層 層發生崩落現 現象。
故以 43 號隧道以北北區段之穩穩定坡度 50°°為平衡坡度
度,推估以
以大時
間尺度而 而言,計畫畫區域未崩塌 塌坡面應受受自然營力作 作用漸漸趨
趨緩為
50°左右((小於節理傾
傾角)。

圖 1.10-5
5 本計畫
畫區域不
不穩定坡面
面剖面圖

2.開發後分
分析及因應

(1)本計畫
畫係利用隧
隧道改線方案
案通過崩塌 塌區(蝕溝)下
下方,隧道
道頂拱
距離上 區表面尚餘 50~80 m 覆蓋厚度,倘
上方崩塌區 覆 倘若邊坡持
持續崩

34
落至平衡坡度 50 度,坡面距離隧道頂拱仍有 40~50 m 覆蓋厚
度,故隧道再次受到崩塌之影響甚微。
(2)本計畫東洞口於 43 號隧道內擴挖,故無邊坡落石之問題;西
洞口邊坡為一高陡峭邊坡,經修坡後打設長 12 公尺之管冪鋼
管以增加頂拱穩定,並在洞口外以 H 型鋼支保及噴凝土架設長
約 5 公尺之假洞,坡面鋪設掛網噴凝土以防止邊坡坍滑,保護
洞口處施工機具與人員之安全。
(二)土石堆置場
1.既有42號隧道土石堆置場
(1)開發前災害潛勢
既有 42 號隧道西洞口地層結構完整,隧道內有將近 50 m 區段
未施加襯砌與支撐,側壁及頂拱均出露新鮮岩盤,顯示岩盤尚
屬堅實完整。該區域上方邊坡位部分區域位於山崩與地滑地質
敏感區範圍,但植生覆蓋良好,鄰近之 52 號橋邊坡坡腳均設
有擋土設施及防砂壩,發生二次災害之機率低。
(2)開發後分析及因應
本計畫規劃新建 42 隧道西洞口開挖所產生之 0.3 萬 m3 土石將
暫置於既有 42 號隧道內,營運後視工程需求內化利用或使用
森林鐵路運輸至山下合法土資場處理,評估施工階段對於原地
形及地貌之改變應屬輕微。
2.屏遮那平台土石堆置場
(1)開發前災害潛勢
屏遮那平台土石堆置場位於屏遮那崩塌地之西南側邊緣,其坡
度緩為一斜交坡,現地已設有排水設施,詳圖 1.10-6,目前崩
塌地坡面覆蓋著極厚之崩積層,主要由崩塌岩塊及砂土組成,
岩塊多為黃棕色或紅褐色風化砂岩,以及灰黑色頁岩岩塊,岩
塊直徑最大可達 5 公尺。崩積層下覆岩層為中新世南莊層,岩
性主要為淡灰色厚層砂岩、砂頁岩互層及深灰色頁岩,此層僅
局部出露在土石堆置場東側,區域層面位態約呈現 N54°~68°
E/22°N,不具備順向坡條件。
(2)開發後分析及因應
本 計 畫 採 用 二 維 有 限 元 素 分 析 程 式 GeoStudio2007 中
SLOPE/W 模組就土石堆置場於不同情況下邊坡之安全性進行
模擬,選用靜態與仿靜態方法分析其抗滑安全係數,以評析各
種狀態下邊坡之安全性。屏遮那平台土石堆置場邊坡依剖面 A
及剖面 B 進行邊坡穩定分析,詳圖 1.10-7 及圖 1.10-8,並就常

35
時、地
地震及暴雨
雨(極端氣候
候)等三種情
情境,評估可
可能之破壞
壞面及
安全係
係數。
屏遮那平台
屏 台土石堆置場 場堆置後, ,不論剖面面 A 或剖面 B 之
安全係 係數(詳表 1.10-3 所示示),均符合水 水土保持技
技術規範(10 03.09)
第 73
3 條規定( 邊坡穩定之 之規劃設計 計應達最小之之安全係數 數:平
時 F.S
S.為 1.5、地
地震 F.S.為
為 1.2 及極端
端氣候暴雨 F.S.為 1.1)
),故
本計畫 畫屏遮那土 土石堆置場堆 堆置後並無 無崩塌之疑慮
疑慮。

圖 1.10-66 屏遮那
那平台土石
石堆置場
場與屏遮
遮那崩塌地
地區位圖

表1.10-33 屏遮那
表 那平台土
土石堆置
置場邊坡穩
穩定分析
析成果表

剖面

A-A B-B 規範要求
求之安全係數
數 檢核結
結果
分析
析情境
常時
時 2.146 1.758 1.5 ok
地震
震 1.496 1.345 1.2 ok
極端氣候
候暴雨 1.457 1.311 1.1 ok
註:規
規範要求之
之安全係數依
依水土保持技 3.09)第 73 條規定。
技術規範(103 條

36
1,765

1,760

1,755
(b)地震FF.S.= 1.4996 > 1.2
1,750

1,745

1,740
Elevation(m)

1,735

1,730

1,725

1,720

1,715

1,710

1,70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Distance(m)
1,765

1,760

1,755 (C)暴雨FF.S.= 1.4557 > 1.1


1,750

1,745

1,740
Elevation(m)

1,735

1,730

1,725

1,720

1,715

1,710

1,70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
90 100 110 120 130

Distance(m)

圖 1.10-7 屏遮那平 石堆置場剖面 A 邊坡穩定


平台土石 邊 定分析結
結果

37
(b)地震
震F.S.= 1.345 > 1.22
1,745

1,740

1,735
Elevation(m)

1,730

1,725

1,720

1,715

1,710
0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Distance(m
m)

1,745
(C)暴雨
雨F.S.= 1.311 > 1.1

1,740

1,735
Elevation(m)

1,730

1,725

1,720

1,715

1,710
0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Distance(m
m)

圖 1.10-8 屏遮那平
平台土石 場剖面 B 邊坡穩定
石堆置場 邊 定分析結
結果

38
三、本案是為了因應災害衝擊而提出,請說明這些作為之後,殘餘風險還有
多高?
說明:謝謝指教,有關本案復建方案研擬、設計等風險評估管理、評估說明
如下:
(一)風險分析與因應策略
本案於設計階段辦理之工作內容包括:確認設計需求、基地調查、
方案研擬、設計、規範編定、預算編列等。該等作業過程,實施安
全管理之方式及內容如下:
1.設計需求分析及基地環境調查-危害辨識。
2.方案研擬及評選-將施工安全納入評選項目。
3.設計成果安全評估-就設計成果之內容進行安全評估,以確保本
質安全。
4.安全衛生圖說繪製-依據設計需求繪製安全衛生設施圖說。
5.依據前列各階段執行結果編列施工作業安全需求。
6.預算編列-詳列執行項目與計量計價規定。
工程規劃設計階段實施風險管理流程如圖 1.10-9 所示。
1.風險辨識
風險辨識主要在辨識整體層級與作業層級目標不能達成之內、外
在因素,再利用風險分析及風險評量鑑別內外在因素對影響目標
達成之風險等級進行後續檢討與策進作為。
2.風險分析
風險分析主要在辨識內、外在風險因素發生之後果,及該內、外
在因素發生之可能性。由於發生工安事件之因素甚多,且因不同
地形環境條件、不同施工方法、不同承攬廠商及不同之主辦機關、
監造單位,均會影響工安事故發生之機率與嚴重程度,故以目前
有限之個案數據,僅能以定性方式分析風險之機率與嚴重程度,
再利用風險評量鑑別內外在因素對影響目標達成之風險等級,以
進行後續檢討與策進作為。
3.風險評量
由於公共工程發生工安事件均屬個案,施工地形環境條件不同、
廠商本身能力優劣互見、勞工素質不均、工程主辦機關及監造單
位之勞安管理能力亦不同,故工安事件發生之原因及造成之損失
亦無常規,並不容易以量化之數據表達各類事件發生之頻率(機
率)、所造成之財物損失(金額)、勞工損失(受傷或死亡)、工期之
延誤(因事故遭勞檢單位停工所衍生之工期延誤、事故善後及改善

39
所衍生之
之工期延誤
誤等)、民眾之
之損失(財務
務、健康、 時間),僅
僅能以
定性分析
析進行評量
量。

圖 1.10--9 本案工
工程規劃
劃設計階
階段實施風
風險管理
理流程圖
(二))隧道工程風
風險評估
隧道開挖過
過程及營運
運階段可能遭
遭遇之問題
題如下,:
1.隧道於開
開挖階段,依
依各岩體類
類別進行開挖
挖時,雖無特
特殊地質岩
岩盤,
但頂拱及
及側壁均可
可能出現不穩
穩定岩楔,有發生抽心心塌陷等破
破壞情
形之可能
能。
2.隧道於開
開挖過程中
中,岩體大致
致完整,但
但若遭遇岩體
體破碎,透
透水性
高,可能
能會遭遇到
到湧水及擠壓
壓變形等現
現象。
3.隧道開挖
挖支撐完成
成後,若隧道
道計測結果
果未收斂趨向
向不穩定狀
狀態,
則表示開
開挖面可能
能因隧道周遭
遭地盤擠壓
壓產生變形過
過大之情形
形,造
成開挖面
面趨於不穩
穩定,有塌陷
陷之虞。
4.隧道開挖
挖支撐完成
成後,若隧道道周遭岩盤
盤應力增加 ,產生變形
形量增
加等問題
題,會使噴凝
凝土浮離、脫
脫落、產生
生裂痕或剪力力破壞等情
情形。
另依據據工程設計
計上之需求及
及現地環境
境潛在危害之
之辨識,詳
詳列隧
道工程施工工時有可能
能遭遇到之潛
潛在危害及 對策(如表 1.10-3
及其危害對 1
所示)。

40
表1.10-3 隧道工程設計需求及基地環境潛在危害辨識表
設計單元 潛在危害 危害對策
依岩盤類別;隧道開挖時可能 1.頂拱崩塌:先撐管幕、支撐鋼管、鋼矢版
發生抽心、塌陷等破壞情形 2.開挖面不穩定:封面噴凝
1.開挖後加強計測頻率
隧道計測結果;開挖面趨於不 2.施噴噴凝土
穩定 3.打設開挖面岩栓加固
4.預留土心
隧道工程
噴凝土浮離或脫落 加設鋼線網
噴凝土應力增加;產生裂痕或 1.鋼纖維噴凝土配比檢討
剪力破壞 2.加設鋼線網
1.前進探查孔先行探查斷層破碎帶地質情形
通過破碎帶及湧水情形。 2.打設排水孔導水
3.施作固結灌漿

(三)護坡及土方堆置工程風險評估
依據工程設計上之需求及現地環境潛在危害之辨識,詳列隧道出碴
之土方作為護坡工程施工時有可能遭遇到之潛在危害及其危害對
策(如表 1.10-4 所示)。

表1.10-4 護坡及土方堆置工程設計需求及基地環境潛在危
害辨識表
設計單元 潛在危害 危害對策
護坡土方填築作業過程易受 1.應妥善評估施工順序及工法
天候影響作業期程及坡面穩 2.碴料回填之坡度應評估
定性 3.配合汛期審慎規劃施工法及進度
材料運輸動線寬度有線規劃
護坡及土方 施工空間予以規劃
不妥容易延宕工進
堆置工程
1.工址位置及其地質狀況應調查評估
基礎及坡腳開挖時可能發生 2.開挖深度及坡度應評估選擇
崩塌 3.配合汛期審慎規劃施工法及進度
4.相關防護、救難設施應納入設計考量

1.11、劉委員 小如
一、該區保育類動物物種很多,施工期間受到的干擾必然極為巨大。
說明:謝謝指教,本計畫已採生態檢核精神,以迴避、縮小、減輕、補償方
式進行工程方案研選,本計畫以隧道改線方案為對生態影響最小之方
案,該方案主要工作面由既有43號隧道擴挖入洞,避開主要崩塌區、
迴避極端氣候影響;施作隧道開挖及鑽炸亦利用既有施工便道或既有
軌道台車搬運,施工規模強度小,對環境質損少;施工材料運輸則利
用既有屏遮那通達便道,不需開闢施工便道,故隧道改線方案無林木
砍伐之情形,評估對於生態衝擊最小方案。

41
本案施工方式已採用迴避砍伐森林區,不開闢施工便道,縮小施
工範圍的精神保育生態,施工過程中嚴格要求施工人員確實執行生態
影響減輕對策,並且定期進行生態教育講習,瞭解生態保育的價值與
意義,且定期進行生態監測,並動態檢討修正生態保育對策,力求對
生態環境影響降至最低。

二、該區屬二級地質敏感區。隧道施工是利用炸藥鑽炸法炸出坑洞,此種工
法使用在地質敏感區,是否會引發工程目標以外地區的土石鬆動,提高
附近地區發生災難之風險?
說明:謝謝指教,有關本計畫隧道鑽炸之影響說明如下:
(一)爆炸能量釋放對隧道本身地質結構影響
將鑽炸施工時的震動轉換為能量,再與地震產生之等值能量分析比
較,可說明鑽炸施工的能量釋放相當於自然界發生多大規模之地震
可能對隧道本身結構造成之影響。
一般炸藥產生之能量以 TNT 炸藥當量進行評估,1 公斤的 TNT 炸
藥爆炸會釋放出 4.184×106 焦耳(J),相當於 4.184×1013 爾格(erg)的能
量,可經由下列公式(Gutenberg & Richter, 1956)計算地震規模與能
量之間的關係:

Log E = 1.5M+11.8
其中,E 為能量(erg);M 為地震芮氏規模
鑽炸施工當使用不同炸藥量時,產生震動能量與地震規模的相互關
係如表 1.11-1:

表1.11-1 不同炸藥用量鑽炸釋放能量與地震規模關係
炸藥量(kg) 能量(J) 能量(erg) 芮氏規模 備註
1 4.19E+06 4.19E+13 1.2
10 4.19E+07 4.19E+14 1.9
30 1.26E+08 1.26E+15 2.2
40 1.67E+08 1.67E+15 2.3 曾文越引西隧道延時開炸最大炸藥用量
45.51 1.91E+08 1.91E+15 2.3 曾文越引東隧道延時開炸最大炸藥用量
50 2.09E+08 2.09E+15 2.4
100 4.19E+08 4.19E+15 2.6
約 475 1.99E+09 1.99E+16 3.0
約 15100 6.32E+10 6.32E+17 4.0
約 475,000 1.99E+12 1.99E+19 5.0
約 15,100,000 6.32E+13 6.32E+20 6.0
約 475,000,000 1.99E+15 1.99E+22 7.0 接近 921 地震、海地地震之能量
資料來源:「莫拉克颱風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及那瑪夏鄉、桃源鄉致災原因調查報告」,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國科會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民國 99 年 1 月。

42
本計畫隧道於各類岩盤之每公尺開挖量約為 25.07~28.65 m3,在保
守情況下以每公尺開挖量最大 28.65 m3,並以每次輪進長度 1.5 m
計算,鑽炸之隧道體積約 42.98 m3,因此每次延時開炸炸藥用量約
需 38.68 公斤。將釋放 1.62×108 焦耳(J),相當於 1.62×1015 爾格(erg)
的能量,此一能量以前述規模轉換公式計算相當於芮氏規模 2.3 的
地震能量,亦即本計畫鑽炸施工所釋放最大的能量僅相當於規模 2.3
的地震能量。
根據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地理資訊系統之歷史地震紀錄查詢,自民
國 104 年 1 月 1 日到民國 106 年 12 月 31 日止的 3 年期間,全台發
生規模 5.0 以下有感地震共計 1,603 筆,其中大於本計畫鑽炸之震
度規模 2.4(含)以上的地震有 1,560 筆,平均每日約發生 1.42 次,也
就是大於本計畫鑽炸震度規模以上之地震每天都會發生,故以此推
測本計畫鑽炸施工對環境影響遠低於自然界的地震影響程度,應不
至於成為影響地層結構或邊坡穩定的主要因素。
(二)鑽炸時振動速度對鄰近構造物之影響
1.隧道鑽炸影響範圍經驗公式
有關鑽炸影響範圍,本評估參考日本雜喉謙博士(1984)所提出的
經驗公式,可說明鑽炸振動速度與距離的關係,公式說明如下:
W .
ν C∙
r
ν:爆破產生的質點振動速度(cm/sec)
r:測點與爆心的距離(m)
C:經驗參數(取 C=385)
W:裝藥量(kg)
2.炸藥用量:每次延時開炸炸藥用量約需38.68公斤。
3.評估鄰近關心構造物:43號隧道(西口距離橫坑口約180公尺,距
離橫坑鑽炸點約230公尺)。
4.評估結果
本計畫橫坑工程於洞口前 50 公尺採機械開挖,炸藥開炸點已經在
進入橫坑洞口 50 公尺以後區段,以 43 號隧道與開炸點之間距離,
依上述經驗公式計算,43 號隧道受到鑽炸震動影響之最大質點振
動速度僅每秒 0.12 公分,遠低美國礦物局(USBM)建議之振動速
度最大容許值 5 公分/秒或 2 英吋/秒,故評估其對於 43 號隧道洞
口邊坡與洞口構造物影響極微。
本計畫區域之地層係表層之岩石受風化侵蝕作用,故節理較
為發達,隧道進行開挖時,原則上採用機械開挖之方式,於新鮮

43
岩盤處才使用鑽炸法預裂岩石。本計畫參考鄰近區域已完工之隧
道工程(多林隧道、屏遮那隧道)之經驗,控制每次開炸之火藥使
用量為 38.68 公斤,以避免產生過大之擾動,且上述已完工之隧
道於施工階段亦無特殊情事之發生,故應無提高附近地區發生災
難之風險。

三、在極端氣候下,或逢地震、暴雨時,該隧道是否能維持穩定,還是會成
為另一個逢災必斷、需要常年不斷修補的熱點?
說明:謝謝指教,本計畫以隧道改線方案為優選方案,其實質意義上就是因
應迴避極端氣候影響的最終研選結果,分析說明如下:
(一)開發前災害潛勢
本計畫依「阿里山森林鐵路 58k+710~880 災害路段地質調查及復建
規劃」地質調查結果及搭配 LiDAR 數值地形取不同位置邊坡之剖
面,詳圖 1.11-1 所示。經調查 43 隧道以北坡面亦處穩定情形,邊
坡植生發育情況良好,蝕溝發育情況並不明顯,坡度約介於 55~60
度之間,為相對穩定狀態;而本計畫崩塌區內尚未崩塌之突出坡面
坡度則為 60~75 度之間,且蝕溝裸露面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每逢大
雨後,蝕溝側蝕情況越發明顯,以致上方受節理切割之砂岩層或風
化層發生崩落現象。
故以 43 號隧道以北區段之穩定坡度 50°為平衡坡度,推估以大時間
尺度而言,計畫區域未崩塌坡面應受自然營力作用漸漸趨緩為 50°
左右(小於節理傾角)。
(二)對於極端氣候之因應對策
1.本計畫係利用隧道改線方案通過崩塌區(蝕溝)下方,詳圖1.11-1所
示,隧道頂拱距離上方崩塌區表面尚餘50~80 m覆蓋厚度,倘若
邊坡持續崩落至平衡坡度50度,坡面距離隧道頂拱仍有40~50 m
覆蓋厚度,故隧道再次受到崩塌之影響甚微,以隧道方式做為森
林鐵路修復,是避開大規模崩塌區與迴避極端氣候影響的最佳方
式。
2.本計畫東洞口於43號隧道內擴挖,故無邊坡落石之問題;西洞口
邊坡為一高陡峭邊坡,經修坡後打設長12公尺之管冪鋼管以增加
頂拱穩定,並在洞口外以H型鋼支保及噴凝土架設長約5公尺之假
洞,坡面鋪設掛網噴凝土以防止邊坡坍滑,保護洞口處施工機具
與人員之安全。

44
圖 1.11-1
1 本計畫
畫區域不
不穩定坡面
面剖面圖

1.1 2、李委
委員 公哲

一 、 回 覆 意 見 p.29 , 稱 0.3 萬 m 3 土 石 方 係 暫 置 於 既 有 42 號 隧 道 內 , 然 為 長 遠
計,該棄 土仍宜有更 更周延之去 去化規劃 ,以免存在 在公安之風 風險。
說明:謝謝
謝指教,由
由於本復建工 工程填方需
需求量低,且西洞口以 以不開闢施施工便
3
道為 故規劃新建442隧道西洞
為原則,故 洞口開挖所產
產生之0.3萬
萬m 土石方
方將先
暫置 2號隧道內 ,為西洞口
置於既有42 口就近妥善處
處理土石方方最佳方案。
營運後將
將視其他工程
程需求內化
化利用或使用森林鐵路
路運輸至山
山下合
法土
土資場處理理,後續處理
理規劃如下
下:
(一))土方近運利
利用
1.較大且堅
堅硬之岩塊
塊可做為砌塊
塊石擋土牆
牆之材料。
2.中等粒徑
徑且堅硬之
之岩塊可做為
為石籠擋土
土牆之材料。

3.其他易風
風化或碎石
石等則作為填
填方材料。
上述土石資
資源可於安
安全且考量水
水土保持情
情況下,優先
先做為森林
林鐵路
沿線蝕溝治
治理與回填
填、邊坡保護
護、隧道洞
洞口培厚、小
小規模施工
工平台
與材料堆置
置加工場地
地填築等使用
用,以去化
化部分土石方
方。
(二))土石交換利
利用
基於土石有
有效利用原
原則,本計畫
畫剩餘土石
石方可採交換
換利用方式
式辦理,
若無法媒合
合公共工程
程交換,亦將
將剩餘土石
石方藉由森林
林鐵路運送
送至山
下合法土資
資場進行處
處理。

45
二、回覆意見p.30說明已依25年降雨重現期限,以質量平衡公式計算獲得表
7.1.2-2之水質模擬質,惟質量平衡公式中所採用之表6.2.4-1 107年6月12
日之補充實測值,是否顧慮25年降雨重現期限之規範,宜釐清之。
說明:謝謝指教,有關補充實測值是否顧慮25年降雨重現期之規範規範,說
明如下:
(一)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河川水質評估模式技術規範」:承受水體設計
流量屬無流量紀錄者,應採枯水期實測值;非點源污染模擬得採實
際雨量資料或重現期距為 25 年之降雨強度(I25)作為設計降雨。
(二)本計畫於民國 107 年 6~8 月進行三次地面水體水質補充調查,已選
擇流量低且濃度高之實測值(107/6/12 水質調查結果)作為承受水體
開發前環境背景水質作為評估基準,詳表 1.12-1 所示;施工階段逕
流量以合理化公式降雨強度採 25 年降雨頻率推估而得,詳表
1.12-2~3,技術規範以低流量之水質保守作為混和前基準,本計畫
評估方式均已符合水質評估技術規範之要求。

表1.12-1 本計畫地面水質監測結果
測站
阿里山溪來吉橋 蝕溝匯流口 阿里山溪上游
項目 乙類水體
107/6/ 107/7/ 107/8/ 107/6/ 107/7/ 107/8/ 107/6/ 107/7/ 107/8/ 水質標準
日期
12 17 21 12 17 21 12 17 21
水深 0.70 0.39 0.31 0.70 0.71 0.76 0.60 0.62 0.67 —
流速 0.515 0.52 0.43 0.476 0.53 0.54 0.672 0.67 0.71 —
流量 86.5 89.8 114 77.2 78.3 89.6 38.9 43.1 53.2 —
水溫 20.7 23.6 24.1 20.2 22.8 23.6 18.8 16.9 16.5 —
pH 8.4 8.5 7.8 8.2 8.2 7.8 8.1 8.2 8.2 6.5~9.0
溶氧 5.84 6.86 5.7 5.63 6.48 5.4 7.21 6.94 6.9 >5.5
導電度 343 322 441 147 382 396 51 72 80.1 —
大腸桿菌群 2.5×103 3.0×103 2.0×103 4.5×103 2.0×103 3.0×103 6.5×102 22×102 5.2×102 <5,000
六價鉻 N.D. 0.02 0.02 N.D. 0.01 0.03 N.D. N.D. N.D. —
生化需氧量 2.7 2.7 1.6 2.4 2.2 2.8 1.5 1.7 0.6 <2
硝酸鹽氮 0.71 0.66 0.56 0.69 0.72 0.58 0.66 0.49 1.00 —
懸浮固體 361 57.0 172 337 45.8 210 5.7 3.6 5.6 <25
氨氮 N.D. N.D. N.D. N.D. 0.09 0.06 N.D. 0.03 N.D. <0.3
化學需氧量 10.9 9.2 5.9 8.6 4.9 10.5 4.2 5.9 1.9 —
總磷 0.272 0.059 0.111 0.190 0.078 0.105 0.034 0.026 0.013 <0.05
油脂 N.D. N.D. N.D. N.D. N.D. N.D. N.D. 3.5 N.D. —
酚類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
汞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
砷 0.0006 0.0003 0.0005 0.0006 0.0002 0.0004 0.0002 N.D. 0.0002 —
鎘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
銅 0.0053 0.0047 N.D. 0.0027 0.0021 0.002 0.0024 N.D. N.D. —
鎳 0.0032 0.0025 N.D. 0.0020 N.D. 0.002 N.D. N.D. N.D. —
鉛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
鋅 0.234 0.049 0.021 0.108 0.0147 0.021 0.0067 0.0249 0.028 —
RPI 河川 中度 輕度 中度 中度 未(稍) 中度 未(稍) 未(稍) 未(稍)

污染指數 污染 污染 污染 污染 受污染 污染 受污染 受污染 受污染
註:灰色網底表示數值超出標準值。單位:水溫℃、pH 無單位,導電度為 µmho/cm,大
腸桿菌群 CFU/100 mL、流量為 m3/min、流速為 m/s、水深為 m,其餘項目為 mg/L。
資料來源:本計畫調查現場監測委託瑩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環署環檢字第 012A 號)辦理。

46
表1.12-2 施工階段阿里山溪河川水質模擬結果摘要表(受工
程擾動)
※水質評估點位置:阿里山溪來吉橋 水質單位:mg/L
項 目 開發前環境 施工階段 施工階段 施工階段水 施工階段 承受水
承受水體
現況水質 逕流量[2] 逕流水質 質評估 水質濃度 體類別
水質標準
水質項目 (mg/L)[1] (CMS) (mg/L) 結果(mg/L) 增量(mg/L) [3]

BOD 2.7 0.3134 30 11.58 8.88 乙類 2


SS 361 0.3134 150.7 292.59 -68.41 乙類 25
註[1]:開發前環境現況水質、水量採用本計畫於民國 107 年 6 月 12 日補充調查資料之監
測值,詳環說書表 6.2.4-1。
註[2]:施工階段逕流量,使用合理化公式降雨強度採用 25 年降雨頻率推估而得。
註[3]:依據環保署民國 105 年 1 月 30 日公告之「水區、水體分類」公告說明表,阿里山
溪為清水溪及濁水溪上游,清水溪上游發源地至清水溪主流匯流口屬乙類水體。

表1.12-3 施工階段阿里山溪河川水質模擬結果摘要表(未受
工程擾動)
※水質評估點位置:阿里山溪來吉橋 水質單位:mg/L
項 目 開發前環境 施工階段 施工階段 施工階段水 施工階段 承受水
承受水體
現況水質 逕流量[2] 逕流水質 質評估 水質濃度 體類別
水質標準
水質項目 (mg/L)[1] (CMS) (mg/L) 結果(mg/L) 增量(mg/L) [3]

BOD 1.5 0.3134 30 10.77 9.27 乙類 2


SS 5.7 0.3134 150.7 52.87 47.17 乙類 25
註[1]:開發前環境現況水質、水量採用本計畫於民國 107 年 6 月 12 日補充調查資料之監
測值,詳環說書表 6.2.4-1。
註[2]:施工階段逕流量,使用合理化公式降雨強度採用 25 年降雨頻率推估而得。
註[3]:依據環保署民國 105 年 1 月 30 日公告之「水區、水體分類」公告說明表,阿里山
溪為清水溪及濁水溪上游,清水溪上游發源地至清水溪主流匯流口屬乙類水體。

1.13、鄭委員 明修
一、補正回應情形已符規定或足供審查判斷所需資訊。
說明:敬悉。

47
貳、相關機關

2.1、內政部營建署
一、經本署以108年6月4日營署綜字第1080039019號函提供意見,惟依該說
明書(修訂本)附錄十五歷次審查意見及回覆對照表之附15.2書面審查暨
陳述會議意見回覆對照表P67-68所述,本署意見並未獲回覆說明,故請
申請人依本署前揭函提供意見繼續補正。
說明:謝謝指教,本計畫依據內政部96年3月15日台內營字第0960035196號函
頒修正「營建剩餘土石方處理方案」參、剩餘土石方處理方針、二、
公共工程剩餘土石方處理、(七)規定:公共工程主辦機關負責自行
規劃設置或同意承包廠商申設收容處理場所者,該機關應依本方案訂
定相關規定會同當地之直轄市、縣(市)政府審查核可,於報請上級
主管機關核備後依設置計畫施作使用,並副知當地之直轄市、縣(市)
政府。另依「嘉義縣營建工程剩餘土石方管理自治條例」第15條規定:
公共工程餘土之處理,工程主辦機關應負責自行規劃、設置、核准土
資場,並於投標文件及工程契約書中載明環保項目,有違規棄置餘土、
混合物及廢棄物者,應依契約及廢棄物清理法相關規定,嚴格執行追
究責任與處分。前項由工程主辦機關負責自行規劃設置,或由承包廠
商自行設置者,應由工程主辦機關依規定負責審查核可啟用,並副知
主管機關。
綜上,本計畫剩餘土石方處理,依上開方案及「嘉義縣營建工程
剩餘土石方管理自治條例」規定辦理,且屬於公共工程自行規劃設置
土石方堆置場,待依相關規定通過各項審查後,報請上級主管機關農
委會核備後,依設置計畫施作使用,並副知嘉義縣政府。

2.2、原住民族委員會
一、補正回應情形已符規定或足供審查判斷所需資訊。
說明:敬悉。

2.3、文化部文化局
一、回應內容業經本局確認,本局已無其他意見。
說明:敬悉。

48
2.4、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一、本所無意見。
說明:敬悉。

2.5、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廢棄物管理處
一、補正回應情形已符規定或足供審查判斷所需資訊。
說明:敬悉。

2.6、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
一、本案經嘉義縣環境保護局查復本計畫場址阿里山平遮段126、135地號等
2筆土地位於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或飲用水取水口一定距離內之地區

二、另依飲用水管理條例第5條第1項規定:「在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或飲
用水取水口一定距離內之地區,不得有污染水源水質之行為」。前項污
染水質之行為包括該條第2項第9款規定:「規模及範圍達應實施環境影
響評估之鐵路、大眾捷運系統、港灣及機場之開發。」另該條第3項規
定,前項第1款至第9款及第12款之行為,為居民生活所必要,且經主管
機關核准者,不在此限。

三、本案請開發單位依上述規定,補充本案「為居民生活所必要,且經主管
機關核准之證明文件」。
說明:謝謝指教,綜整以上意見說明如下:
(一)本計畫場址依貴局 107 年 5 月 24 日嘉環綜字字 1070011901 號函,
其中阿里山鄉平遮段 126 及 135 地號等 2 筆土地位於飲用水水源水
質保護區或飲用水取水口一定距離內之地區,依飲用水管理條例第
5 條第 1 項規定:
「在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或飲用水取水口一定距
離內之地區,不得有污染水源水質之行為。」,其污染水源水質之
行為包含該條第 2 項第 9 款:「規模及範圍達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之鐵路、大眾捷運系統、港灣及機場之開發。」 ,另依該條第 3 項:
「前項第一款至第九款及第十二款之行為,為居民生活所必要,且
經主管機關核准者,不在此限。」,合先敘明。
(二)阿里山林業鐵路自 104 年 9 月因強颱侵襲造成中斷,爰本局旋即啟
動相關復建工作,並奉行政院核定納入前瞻計畫辦理,定名為「阿
里山森林鐵路 42 號隧道計畫」 。阿里山林業鐵路全長 72.7 公里,自

49
嘉義車站出發,沿線經過奮起湖、多林、十字路等 18 個車站至阿
里山車站,串聯多林、十字村及來吉村等山村部落(人口約 733 人)

自中斷後當地居民無法靠鐵路運輸進出;且阿里山林業鐵路復建,
將可串連嘉義市及嘉義縣觀光軸帶,並以車站橫向發展出在地產業
及生態旅遊,編織成綠色旅遊網絡,可產生重大經濟效益,故為使
鐵路沿線居民及部落利用方便之交通運輸,以活絡山村經濟,振興
大阿里山觀光發展,本案實為居民生活所必要。
(三)綜上,
「阿里山森林鐵路 42 號隧道計畫」實為居民生活所必要,已
向嘉義縣政府環境保護局依飲用水管理條例第 5 條第 3 項提出申請,
並於修訂本中納入主管機關核准之證明文件。

2.7、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水質保護處
一、本次修訂本(108年6月)未依據前次本處意見「建議以本技術規範選擇適
合方法,評估施工路段及屏遮那平台土石堆置場逕流廢水對阿里山溪及
湖山水庫水質之影響。」修正內容,因本開發地點位於崩塌區塊,產生
之土石及棄渣將傾倒、施放及棄置於桶頭攔河堰及斗六攔河堰集水區內
,且施工階段長達27個月,因此,應審慎進行評估,俾以判斷本鐵路施
工行為未有影響下游水源水質取用水之虞。
說明:謝謝指教,說明如下:
(一)施工路段
1.隧道
本計畫隧道沿線覆蓋較淺,集水區相對狹小,地下水不易蓄積,
且水平鑽探並無發現湧水現象,鄰近之屏遮那隧道施工時亦無明
顯湧水現象,僅局部滴水情形,故研判本計畫隧道並非屬湧水性
地盤。因隧道施工路段均位於岩盤內,故不會因內部湧水及外界
暴雨而產生逕流廢水。
2.施工便道
本計畫施工動線規劃原則為利用既有道路或鐵路來進行運輸,不
另開闢施工便道,故對於因地表擾動而造成之逕流影響可減至最
低。
(二)屏遮那平台土石堆置場
本計畫隧道開挖棄碴預計堆置之屏遮那平台土石堆置場位址原為
「森林鐵路 60k+550~61k+450 路基修復工程」竣工完成之土石堆置
場已完成水土保持設施之一處山谷邊坡,在路基修復工程完工後,
已灑草種植生綠化。經由場址內所進行之地質鑽探(106-BH-01~04)
結果,目前坡面下 30 公尺深度內覆蓋著極厚之崩積層,主要由崩

50
塌岩塊及灰棕色砂土組成,岩塊多為黃棕色或紅褐色風化砂岩,以
及灰黑色頁岩岩塊。本崩積層多孔隙且疏鬆,有利於地表水下滲,
遇暴雨時地表逕流易沖蝕疏鬆之坡面形成大小不一的蝕溝。
本次開發規劃於「森林鐵路 60k+550~61k+450 路基修復工程」土石
堆置場竣工時最上層平台(EL.1,720 m)作為新建 42 號隧道東洞口及
橫坑開挖產生之棄碴土石方約 3.2 萬 m3 之堆置場。因堆置之土石為
新建 42 號隧道沿線開挖所產生之棄碴,棄碴之地質組成以砂岩及
頁岩之為主,其性質為比重大(約 2.7)而堅硬,成分中所含之磷屬於
無機態磷,為不易溶解型態,如磷酸鈣、磷酸鐵、磷酸鋁等,因此
不會因為暴雨沖刷而析出磷成分造成逕流廢水中高磷濃度,故預期
施工期間對阿里山溪及湖山水庫水質中之總磷無影響。
(三)水質評估結果
1.評估情境
本計畫阿里山溪水質評估點為阿里山溪來吉橋,環境背景補充調
查結果 BOD 及 SS 有超過乙類地面水體水質標準情形,研判超標
情形可能係受阿里山溪進行「來吉橋上、下游護岸工程」之影響;
而阿里山溪未來仍有可能受到天災而辦理相關治理計畫,亦有受
到工程施工擾動之可能,故水質評估分為兩種情境,分別以河川
受鄰近工程擾動時及河川未遭受擾動之狀態進行評估。
2.生化需氧量(BOD)
本計畫依據「放流水標準」附表七,施工階段逕流水質採保守評
估,故施工階段逕流水質採營建工地放流水水質之限值 BOD 30
mg/L,以質量平衡公式計算水質濃度增量並依規定整理成表
2.6-1~2,評估結果說明如下:
(1)河川水質受鄰近工程擾動影響時
背景水質條件採用放流口下游之阿里山溪來吉橋測站 107 年 6
月 12 日調查結果,其施工前 BOD 濃度為 2.7 mg/L,而工區逕
流廢水對於阿里山溪之 BOD 增量為 8.88 mg/L,混合後水質濃
度 BOD 濃度為 11.58 mg/L。由於施工前水質背景已超過乙類
地面水體水質標準,混合後亦超標,本計畫施工人員生活污水
採租用流動式廁所並定期委託代清除處理業清除,不會排放至
阿里山溪,施工階段屬短暫影響,隨著工期結束而影響降低,
預期施工期間對阿里山溪及湖山水庫水質影響輕微。
(2)河川未遭受擾動之狀態下
背景水質條件採用阿里山溪上游測站 107 年 6 月 12 日調查結
果,其施工前 BOD 濃度為 1.5 mg/L,而工區逕流廢水對於阿
里山溪之 BOD 增量為 9.27 mg/L,混合後水質濃度 BOD 濃度

51
為 10.77 mg/L。混合後水質 BOD 濃度超過乙類地面水體水質
標,本計畫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採租用流動式廁所並定期委託代
清除處理業清除,不會排放至阿里山溪,施工階段屬短暫影響,
隨著工期結束而影響降低,預期施工期間對阿里山溪及湖山水
庫水質影響輕微。
3.懸浮固體(SS)
本計畫採用 Williams and Berndt (1977)提出之修正土壤流失公式
(MUSLE)推估土壤沖蝕量約 1.70 公噸,另計算基地開發中 25 年
重現期暴雨之逕流體積為 564.12 m3,最終計算本計畫降雨逕流廢
水所含之懸浮固體濃度為 3,013.5 mg/L,推估過程詳見附錄十七。
為控制開挖整地期間之土壤流失量,施工初期將先行完成排水出
口之臨時沉沙池,同時於堆置區周圍設置臨時截水溝,再將排水
導入臨時沉沙池後排放至下游,參考一般逕流廢水削減計畫,預
估泥沙控制設施效率之平均去除率可達 80 %,預期採行削減措施
後懸浮固體濃度可降至 602.7 mg/L;而預先於堆置場裸露面進行
表面覆蓋,以一般表面覆蓋可減少泥沙沖蝕率 75 %評估,將可進
一步降低降雨逕流廢水所含之懸浮固體濃度至 150.7 mg/L。
依據上述推估之 25 年重現期暴雨之降雨逕流廢水所含懸浮固體
濃度,施工階段逕流水經執行減輕對策後 SS 濃度為 150.7 mg/L,
以質量平衡公式計算水質濃度增量並依規定整理成表 2.6-1~2,評
估結果說明如下:
(1)河川水質受鄰近工程擾動影響時
背景水質條件採用放流口下游之阿里山溪來吉橋測站 107 年 6
月 12 日調查結果,其施工前 SS 濃度為 361 mg/L,而工區逕
流廢水對於阿里山溪之 SS 增量為-68.41 mg/L,混合後水質濃
度 SS 濃度為 292.59 mg/L。由於施工前水質背景已超過乙類地
面水體水質標準,且發生暴雨時阿里山溪本身之 SS 濃度亦有
所增加,故評估施工階段逕流廢水排放至阿里山溪後會對現況
水質產生稀釋作用,預期施工期間對阿里山溪及湖山水庫水質
影響輕微。
(2)河川未遭受擾動之狀態下
背景水質條件採用阿里山溪上游測站 107 年 6 月 12 日調查結
果,其施工前 SS 濃度為 5.7 mg/L,而工區逕流廢水對於阿里
山溪之 SS 增量為 47.17 mg/L,混合後水質濃度 SS 濃度為 52.87
mg/L。混合後水質 SS 濃度超過乙類地面水體水質標,由於 25
年重現期暴雨事件屬施工階段短期之影響,且暴雨期間阿里山
溪水質之 SS 亦會有所增加,故評估施工期間對阿里山溪及湖
山水庫水質影響輕微。

52
表2.7-1 施工階段阿里山溪河川水質模擬結果摘要表(受工
程擾動)
※水質評估點位置:阿里山溪來吉橋 水質單位:mg/L
項 目 開發前環境 施工階段 施工階段 施工階段水 施工階段 承受水
承受水體
現況水質 逕流量[2] 逕流水質 質評估 水質濃度 體類別
水質標準
水質項目 (mg/L)[1] (CMS) (mg/L) 結果(mg/L) 增量(mg/L) [3]

BOD 2.7 0.3134 30 11.58 8.88 乙類 2


SS 361 0.3134 150.7 292.59 -68.41 乙類 25
註[1]:開發前環境現況水質、水量採用本計畫於民國 107 年 6 月 12 日補充調查資料之監
測值,詳環說書表 6.2.4-1。
註[2]:施工階段逕流量,使用合理化公式降雨強度採用 25 年降雨頻率推估而得。
註[3]:依據環保署民國 105 年 1 月 30 日公告之「水區、水體分類」公告說明表,阿里山
溪為清水溪及濁水溪上游,清水溪上游發源地至清水溪主流匯流口屬乙類水體。

表2.7-2 施工階段阿里山溪河川水質模擬結果摘要表(未受
工程擾動)
※水質評估點位置:阿里山溪來吉橋 水質單位:mg/L
項 目 開發前環境 施工階段 施工階段 施工階段水 施工階段 承受水
承受水體
現況水質 逕流量[2] 逕流水質 質評估 水質濃度 體類別
水質標準
水質項目 (mg/L)[1] (CMS) (mg/L) 結果(mg/L) 增量(mg/L) [3]

BOD 1.5 0.3134 30 10.77 9.27 乙類 2


SS 5.7 0.3134 150.7 52.87 47.17 乙類 25
註[1]:開發前環境現況水質、水量採用本計畫於民國 107 年 6 月 12 日補充調查資料之監
測值,詳環說書表 6.2.4-1。
註[2]:施工階段逕流量,使用合理化公式降雨強度採用 25 年降雨頻率推估而得。
註[3]:依據環保署民國 105 年 1 月 30 日公告之「水區、水體分類」公告說明表,阿里山
溪為清水溪及濁水溪上游,清水溪上游發源地至清水溪主流匯流口屬乙類水體。

二、根據第6-32頁表6.2.4-1補充調查顯示,在施工路段阿里山溪蝕溝匯流口
下游因崩塌地施工導致SS及總磷濃度攀升,遠高於乙類水體分類標準。
未來本路段施工,預期將增加水體負荷量,因此請將總磷納入評估,分
析本工程對下游承受水體(湖山水庫)水質之影響。
說明:謝謝指教,說明如下:
(一)阿里山溪環境背景水質及高濃度值影響來源分析
為瞭解開發基地附近地面水質狀況,本計畫於民國 107 年 6~8 月於
阿里山溪上游、蝕溝匯流口及來吉橋測站共計三處測站進行水質補
充調查,於 107 年 6~8 月間進行 3 次監測結果如表 2.6-3。

53
表2.7-3 本計畫地面水質補充調查結果
測站
阿里山溪來吉橋 蝕溝匯流口 阿里山溪上游
項目 乙類水體
日期 107/6/ 107/7/ 107/8/ 107/6/ 107/7/ 107/8/ 107/6/ 107/7/ 107/8/ 水質標準
(民國年/月/日) 12 17 21 12 17 21 12 17 21
水深 0.70 0.39 0.31 0.70 0.71 0.76 0.60 0.62 0.67 —
流速 0.515 0.52 0.43 0.476 0.53 0.54 0.672 0.67 0.71 —
流量 86.5 89.8 114 77.2 78.3 89.6 38.9 43.1 53.2 —
水溫 20.7 23.6 24.1 20.2 22.8 23.6 18.8 16.9 16.5 —
pH 8.4 8.5 7.8 8.2 8.2 7.8 8.1 8.2 8.2 6.5~9.0
溶氧 5.84 6.86 5.7 5.63 6.48 5.4 7.21 6.94 6.9 >5.5
導電度 343 322 441 147 382 396 51 72 80.1 —
大腸桿菌群 2.5×103 3.0×103 2.0×103 4.5×103 2.0×103 3.0×103 6.5×102 22×102 5.2×102 <5,000
六價鉻 N.D. 0.02 0.02 N.D. 0.01 0.03 N.D. N.D. N.D. —
生化需氧量 2.7 2.7 1.6 2.4 2.2 2.8 1.5 1.7 0.6 <2
硝酸鹽氮 0.71 0.66 0.56 0.69 0.72 0.58 0.66 0.49 1.00 —
懸浮固體 361 57.0 172 337 45.8 210 5.7 3.6 5.6 <25
氨氮 N.D. N.D. N.D. N.D. 0.09 0.06 N.D. 0.03 N.D. <0.3
化學需氧量 10.9 9.2 5.9 8.6 4.9 10.5 4.2 5.9 1.9 —
總磷 0.272 0.059 0.111 0.190 0.078 0.105 0.034 0.026 0.013 <0.05
油脂 N.D. N.D. N.D. N.D. N.D. N.D. N.D. 3.5 N.D. —
酚類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
汞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
砷 0.0006 0.0003 0.0005 0.0006 0.0002 0.0004 0.0002 N.D. 0.0002 —
鎘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
銅 0.0053 0.0047 N.D. 0.0027 0.0021 0.002 0.0024 N.D. N.D. —
鎳 0.0032 0.0025 N.D. 0.0020 N.D. 0.002 N.D. N.D. N.D. —
鉛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
鋅 0.234 0.049 0.021 0.108 0.0147 0.021 0.0067 0.0249 0.028 —
RPI 河川 中度 輕度 中度 中度 未(稍) 中度 未(稍) 未(稍) 未(稍)

污染指數 污染 污染 污染 污染 受污染 污染 受污染 受污染 受污染
註:灰色網底表示數值超出標準值。單位:水溫℃、pH 無單位,導電度為 µmho/cm,大
腸桿菌群 CFU/100 mL、流量為 m3/min、流速為 m/s、水深為 m,其餘項目為 mg/L。
資料來源:本計畫現場監測委託瑩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環署環檢字第 012A 號)辦理。
於水質調查期間,因來吉橋上游正進行「來吉橋上、下游護岸工程」 ,
該工程目的為:進行河道整理並採取適當之防砂設施,形塑穩定與
控制河床,防止或減輕野溪沖蝕、淘刷與溪岸崩塌、或穩定蝕溝,
防止擴大沖蝕,有效控制土砂生產與移動,減少沖刷與溪流兩岸崩
塌,調節土砂下移量,減少土砂入庫。因其工程施工期間為民國 107
年 5 月 1 日至 7 月 23 日,與本計畫水質現況補充調查執行日期重
疊,雖其工期短,但後續對地表之擾動影響時間長,且該工程施作
之施工便道已擾動阿里山溪兩岸邊坡及河床,在降雨後,邊坡逕流
與河床水流雙重沖刷下,將土層中營養鹽帶入水中,使得阿里山溪
來吉橋及上游蝕溝匯流口兩處測站之 BOD、SS 及總磷等項目水質,
有超過乙類水體水質標準情形。
一般總磷的來源可能來自人為開發植做區肥料的磷,遊憩行為或社
區生活污水的磷,或是林地及邊坡因降雨沖蝕,伴隨泥沙的天然磷,
其均可以懸浮態或溶解態進入河川中,因阿里山溪來吉橋及上游蝕
溝匯流口兩處測站有超標情形。

54
來吉橋
橋上游 來吉橋
橋下游
相片拍 民國 107 年 5 月 10 日。
拍攝日期民

圖 2.7-1
2 來吉橋上
來 、下游護
護岸工程施工中照
照片
為了探究水
水中總磷的
的來源,本計 計畫進一步步分析水中懸 懸浮固體中
中非溶
解性總磷的 如表 2.6-4,經與表 2.6
的濃度,如 6-3 之現況補
補充調查資
資料比
較,阿里山
山溪懸浮固體
固體物中總磷 磷溶解性分析如表 2.66-5,由水中
中磷的
溶解特性可
可推估總磷
磷濃度增高的 的原因為:
1.因施工機機具、施工
工便道車輛行行駛擾動河
河床地表,當
當降雨沖刷
刷擾動
的土層或或邊坡時, 地表逕流泥
泥水流入阿
阿里山溪,造
造成施工河
河段的
水中SS濃
濃度跟著提
提高。
2.在阿里山
山溪來吉橋
橋及蝕溝匯流流口兩處測測站,因屬於
於受到施工
工擾動
之水域環
環境,水中
中SS以非溶解
解性的總磷磷為主,與阿
阿里山溪上
上游測
站以溶解
解性總磷為
為主不同,證證明受到施施工影響之阿
阿里山溪來
來吉橋
及蝕溝匯
匯流口兩處
處測站總磷增增加與SS濃
濃度增加有關
關,水中總
總磷濃
度大部分
分係由懸浮
浮固體中總磷磷所貢獻。
3.在第3次
次調查時,雖
雖然「來吉橋
橋上、下游
游護岸工程 」已完工,但地
表擾動尚尚未恢復,所以當阿里 量變大時,SSS濃度仍會
里山溪流量 會提高
,並使總總磷濃度也
也跟著提高。

表2.7-4 阿里山
山溪懸浮
浮固體物
物中非溶解性總磷
磷含量
測站站
項 目 單位
阿里
里山溪來吉橋 橋 蝕溝匯匯流口 阿里山溪上 上游
單位水水樣之懸浮
浮固體含量 g 0.0351 0.04
414 0.0110
單位
位水樣之非溶溶解性總磷
µg 14.40 18..10 8.06
含量
懸浮
浮固體中非溶溶解性總磷 µg/g
0.041 0.0
044 0.073
含量重重量百分比
比 (%)
資料來來源:依據
據本計畫於民民國 107 年 8 月 21 日執
執行第 3 次河河川水質補充充調查之水樣 樣委託
瑩諮科科技股份有 署環檢字第 0012A 號)進行
有限公司(環署 行水質分析。

55
表2.7-5 阿里山溪懸浮固體物中總磷溶解性分析
測站
項 目 單位
阿里山溪來吉橋 蝕溝匯流口 阿里山溪上游
懸浮固體物【1】 mg/L 172 210 5.6
總磷(含溶解與非溶解
mg/L 0.111 0.105 0.013
性)【1】

懸浮固體中總磷(含溶
解與非溶解性)含量重 % 0.065 0.050 0.232
量百分比
懸浮固體中非溶解性總
② % 0.041 0.044 0.073
磷含量重量百分比【2】
懸浮固體中溶解性總磷
③ 含量重量百分比 % 0.024 0.006 0.159
(=①-②)
註 1:本計畫地面水質補充調查結果,採民國 107 年 8 月 21 日執行第 3 次河川水質補充
調查之水樣,詳表 2.10-1。
註 2:阿里山溪懸浮固體物中非溶解性總磷含量分析結果,詳表 2.10-2。
本計畫隧道沿線覆蓋較淺,集水區相對狹小,地下水不易蓄積,
且水平鑽探並無發現湧水現象,鄰近之屏遮那隧道施工時亦無明顯湧
水現象,僅局部滴水情形,故研判本計畫隧道並非屬湧水性地盤。因
隧道施工路段均位於岩盤內,故不會因內部湧水及外界暴雨而產生逕
流廢水。
另本次開發規劃於「森林鐵路 60k+550~61k+450 路基修復工程」
土石堆置場竣工時最上層平台(EL.1,720 m)作為新建 42 號隧道東洞口
及橫坑開挖產生之棄碴土石方約 3.2 萬 m3 之堆置場。因堆置之土石為
新建 42 號隧道沿線開挖所產生之棄碴,棄碴之地質組成以砂岩及頁岩
之為主,其性質為比重大(約 2.7)而堅硬,成分中所含之磷屬於無機態
磷,為不易溶解型態,如磷酸鈣、磷酸鐵、磷酸鋁等,因此不會因為
暴雨沖刷而析出磷成分造成逕流廢水中高磷濃度,故預期施工期間對
阿里山溪及湖山水庫水質中之總磷無影響。
(二)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
1.實施非點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
降雨發生時,於地表累積之污染物將隨著雨水進入排水系統及下
游阿里山溪,本計畫擬定施工期間施行非點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
如表 2.10-6 所示,規劃於污染物源頭加以管理,避免污染物產生
及削減雨水沖刷所產生之逕流污染量,並設置必要之逕流廢水收
集處理設施,減少非點源污染排出量,以維護下游水體水質。
2.設置施工期間臨時性沉砂池
本計畫施工期間依將「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
定,於屏遮那土石方堆置場設置臨時性沈砂池,沉砂池總設計量
應為工地或作業場所範圍總面積乘以 0.025 公尺。施工期間之逕
流廢水先經截流設施收集,導入沈砂池沉澱,經消能調節後再利

56
用管涵匯入既有平台溝排出。
另本計畫於施工期間將侷限屏遮那土石方堆置場之棄碴填埋範圍,
不得擾動工區外地表,以避免地文改變造成地表土壤沖刷量增加,
並會透過覆蓋、植生等措施來減少地表裸露面積。

表2.7-6 施工期間非點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 執行方法
1.劃定廢棄物處理場及容器,並遠離排水系統。
2.廢棄物應放置於遮蓋或具二層防範之場所,防止因暴雨產生污染物外流
工地管理 3.定期清除截水溝及泥砂沉澱設施內之累積物。
4.定期清掃基地內落塵及砂土。
5.於開挖面或堆置場所鋪設遮雨、擋雨及導雨設施。
1.以灑水、鋪瀝青、混凝土或粗粒料方式穩定施工道路,防止土壤侵蝕及飛塵。
施工便道及
2.車輛離開工地前,於洗車台清洗附著於車輪上之泥水,清洗廢水流入沉砂池
車輛管理
沉澱後再行排放。
降雨逕流 1.設置截水溝使降雨逕流引至沉砂池,減少土壤沖刷外流。
管理 2.設置臨時性沉砂池,使水中泥砂沉澱後再行排放。

2.8、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
一 、 表8.1.2-3營建工地粉塵-減輕對策第4點表示〝晴天灑水一次〞,與表8.1.2-2
工地內裸露地面、隧道結構施工項目所載之灑水頻率不一致,請再確認。
說明:謝謝指教,已更正表8.1.2-3營建工地粉塵-減輕對策第4點為「晴天灑
水一次以上」,詳表2.8-1所示。表8.1.2-2工地內裸露地面、隧道結構
施工項目所載之灑水頻率為「晴天2~4小時一次及晴天2小時一次以上」
亦符合「晴天灑水一次以上」之承諾。

表2.8-1 PM2.5減輕對策及追蹤監督
產生機制及源頭 減輕對策 追蹤監督
1.將易受風影響之物料(如砂石等)堆置於不易受
風處,並常保濕潤。
2.裸露地表防塵布覆蓋,減少裸露面及現場土方
堆置問題,降低環境衝擊。
3.工地內具粉塵逸散性之工程材料、砂石、土方 1.每週巡視工地內物料堆
或廢棄物,配合灑水降塵。 置及覆蓋情形,如有帆
營建工地粉塵 4.晴天灑水一次以上,遇空氣品質不良季節加強 布破損或覆蓋不確實者
(原生性懸浮微
粒、細懸浮微粒) 灑水。 應盡速更換改善,颱風
5.工程進行期間,依環保署「營建工程空氣污染 季 節 應 縮 減 至 每 週 兩
防制措施管理辦法」相關規定辦理各項空氣污 次。
染減輕對策。為落實營建工程空氣污染防制措
施,執行加強灑水或停工,以延緩或減輕沙塵
暴來襲與本土污染物結合之空氣品質不良現
象,降低對環境二次污染。
1.透過施工單位、開發單
1.土方運輸車輛設置防塵罩或防塵布網,防止載 位及主管機關不定期查
運物料掉落地面。 核監督,並配合監測計
車行揚塵
2.依道路指示標誌行駛,避免任意於開挖地區行 畫加強灑水頻率。
(原生性懸浮微
駛揚起塵土。 2.工程車輛離開工區皆應
粒、細懸浮微粒)
3.出口設置洗車設施,於車輛離開工地時,有效 加以清洗,由現場監工
清洗車體及輪胎,使其表面不附著污泥。 人員檢查認可後,始得
駛出施工地點。

57
產生機制及源頭 減輕對策 追蹤監督
1.施工機具或車輛使用之
1.施工車輛採符合第四期車輛排放標準。
機動車輛燃燒排 汽柴油符合車用汽柴油
2.遵守政府訂定之燃料油含硫分限值、交通工具
放(原生性/衍生 成分管制標準
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車用汽柴油成分標準,
性懸浮微粒、細 2.施工車輛和設備定期維
減少 PM2.5、PM10、SO2、NOX、VOCs 與 NH3
懸浮微粒) 修保養及車輛排氣檢
等前驅物排放量。
驗。

2.9、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檢驗所
一、本所無意見。
說明:敬悉。

2.10、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督察總隊
一、補正回應情形已符規定或足供審查判斷所需資訊。
說明:敬悉。

2.11、嘉義縣政府
一、補正回應情形已符規定或足供審查判斷所需資訊。
說明:敬悉。

2.12、嘉義縣政府環境保護局
一、補正回應情形已符規定或足供審查判斷所需資訊。
說明:敬悉。

58

You might also like